明代瓷器的社会历史背景风俗
细心的收藏者会发现,在传世和出土的瓷器中明代的罐多于瓶,而清代却瓶多于罐。这是为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首先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和人文风俗说起。
中国古代人原本就很在乎避讳,在当时社会大兴文字狱,对同音字发音格外谨慎,重要到了要命的程度。明太祖(朱元璋)和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有大兴文字狱记录,刑罚残酷,株连众多:
有一年元宵节,明太祖看见一张画,画的是一个妇人怀抱一个西瓜骑在马上,那个马的脚很大。朱元璋勃然大怒,认为此画是在有意讽刺马皇后脚大。马皇后是 淮西人,“淮"与“怀"谐音。于是开始大杀京城居民中所谓“不守本分者",人数达数以万计(“黑春秋"丛书《十大屠杀》)。明代万历、崇祯至清代康熙年疠 疫流行。最严重的是1641年,直隶、山东、安徽、浙江、贵州、湖南等地疠疫大作,山东东明县等地白骨积山,遗骸遍野(《古代治疫经验》)。人们可望平安 生活,希望仕途得到升迁,于是清代《平升三级图》为瓷器纹饰流行。瓷器上绘瓶(平)、笙(升)、三戟(三级),以谐音取其意。
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过去的明、清代人不同的心境。应当说,古代中国既然“罐"叫人贴心,而“瓶"须套用三个谐音,方可“官运亨通"。那么,经历了文字狱的明朝百姓,对龙泉青瓷罐(寓意清官)、白地青花罐(寓意“为官清白")等罐类器物情有独钟。
于是,颇具雄风的各类罐应运而生,在迷信谐音能带来好运的明代人中罐越做类型越多,并崇尚大罐(大官),成了兴旺门庭的吉祥物,成了劝人读书、讲礼教 的'陈设品。它们的用途与品位,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并取代瓶,成为人们居家陈设的重要物品。到了成化年,宫廷居然史无前例地烧制了“天"字罐,该罐的 意味更为深远。此外,出现在正德、嘉靖青花罐上的一些孔雀纹、锦鸡纹及仙鹤纹、锦上添花纹等明示世人,说明罐的主人的社会心态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因为 罐上装饰了一些只有明代的公、侯、驸马等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文官才可使用的动物纹(《明史·舆服志》),而这类纹饰,除了香炉上出 现武官二品的狮子、九品的海马纹以外,在明代瓷器的其他器形上,则难得一见。
另外,从明代罐上盛行的各式高士图、祥云纹、瑞果纹、婴戏图、月宫图等一些装饰题材上,亦可知晓人们对罐所寄予的深情厚望。譬如万历时期的一件五彩开 光人物罐其菱花形的四开光内分别绘“吹箫引凤"、“举案齐眉"、“指日高升"、“状元折桂"等民间传说故事,把文人的心声渲染得淋漓尽致。由此说明,明代 大部分罐,并非传统概念上的盛贮器,由于罐的谐音此刻代表一种境界,罐便具有了其他器物不可替代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功能。
由于罐在这一历史阶段不负众望,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所以,获得明代各阶层人士的青睐,成为明代景德镇窑琢器生产中的大宗。同时,在明末,在社会动 荡、政局不稳定的状况下,莲子罐和粥罐的应运而生,对构筑当时的文化生活和提升百姓的精神追求、文化心态,无疑是有一定的社会效应的。
瓷器的造型,因不同时代、不同需要而有所变化。人文环境来讲、明代的瓷器不供城乡人民日常生活之用,地主贵族作为陈设工艺美术品、明朝初年朝廷还规定祭祀用的瓷器。明代中后期的嘉靖朝,任然是尊、罍、盘、罐、瓶等一类和古代礼器相近的器形。
明代瓷器的装饰,(江西大志陶书)记载明代官窑瓷器的装饰手法,或描花、或堆花、或暗花、或锥花或玲珑无不具备”明代青花釉下彩绘在元代成就的基础上,发展成主流。图案的纹样有植物纹、动物纹、云纹、八宝、回纹、八卦、钱文、梵文、锦地等等。
明代瓷器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六种:
一、造型:一般都显丰满,浑厚,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二、胎体:一般都比清代的厚重,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及明末各朝接痕特别明显,胎体更为厚重粗糙,民窑器物尤甚。多有“火石红”的现象,俗称“黄溢”。
三、釉面: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瓷器中,大多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
四、纹饰:主要有龙,凤,麒麟,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画面豪放而潇洒,笔意酐畅而纯熟,构图疏简而高古。
五、器足:大件器物多为砂底,常有塌底,粘砂,跳刀痕。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平削圈足,壁型圈足,高足等众多形状。
六、款识: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署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干支款,图记款等。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等。
扩展资料:
瓷器品种
明代景德镇瓷器品种按其制作工艺可分为:釉下彩,釉上彩,斗彩,五彩及单色釉,杂色釉。
一、釉下彩,主要指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蓝地白花等。
二、釉上彩,可分为釉上单彩和釉上多彩。
三,单色釉和杂色釉,品种繁多,绚丽灿烂,在中国陶瓷史上大放异彩,与青花彩瓷并重。
鉴定方法
如何鉴定明代瓷器,具体说来,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造型
明代瓷器的造型,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各类器型多能确切表现本时代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成就。若能谙熟并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掌握了一种比较可靠的鉴定方法。
二、纹饰
瓷器上的纹饰,也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明初永宣青花器上的晕散下凹斑痕等特有现象,在后代的仿品中都不能准确再现。在断代和鉴别真伪时,观察、比较同时期与相近朝代其他工艺品的图案画意等特征也很重要。
三、胎釉
就瓷器而论,胎为骨,釉为衣。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也是断代和鉴别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鉴定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观察,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
四、款识
明代瓷器各代款识千差万别,凭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辨伪也就相当重要。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首先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款识,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
-明代瓷器
五一假期故宫博物院历经两年筹备的陶瓷馆在武英殿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次展览的文物主要从故宫三十六万件珍藏瓷器中筛选出千余种瓷器,按照时间的顺序,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的陶瓷藏品都一一呈现给广大的参观者。武英殿位于北京故宫外朝熙和门以西。
这次在武英殿展出的故宫博物院的陶瓷藏品非常珍贵。瓷母汝窑天青釉凸弦纹三足樽是宋代汝窑的代表作品,这件作品是宋代官窑烧制出来的精品,瓷胎质细腻,非常的罕见,全世界范围内只有67件半。三国青釉堆塑谷仓罐是在浙江绍兴三国墓中出土的。谷仓上半部分的堆塑做工非常的精细和逼真,虽然年代久远但是保存比较完好。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是宋代北方定窑烧制出来的精品,而且定窑在当时是作为北宋的宫廷用瓷,对后代瓷器的影响非常的大,这件作品的工艺水平非常的高,是中国古代瓷器名品。
元代青花釉里红镂雕怪石花卉图盖罐,出土于河北保定元代窖藏,这件作品的工艺精湛而且非常的珍贵,全世界类似这样的作品只有4个,对研究元代瓷器工艺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明代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这件瓷器从口沿到底部胎体从薄到厚,非常的均匀,体现了明代高超的烧瓷工艺,这件瓷器是唯一一个有年款的明代瓷器,非常珍贵。
清代雍正珐琅彩锦鸡牡丹图题诗句碗,珐琅彩瓷的烧制成功,将中国古代彩瓷发展到了顶峰,当年烧制的一批珐琅彩瓷器都是绝世精品,其中这款瓷器就是其中的作品之一。瓷器色带鲜艳,画法精工绝伦,碗外施绿釉,内釉白如雪,莹润如玉。
这次故宫陶瓷新馆真的可以让游客们大饱眼福,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的几千年的文化。
明朝永乐时期的瓷器艺术独创与多元兼具,堪称东亚工艺美术史的高峰。2017年05月18日起,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适于心-明代永乐皇帝的瓷器”特展,精选近百件永乐瓷器名品一次完整呈献。这也是台北故宫开馆以来首次以明朝永乐皇帝之瓷器举办专题展览。
明代晚期文人在谈论明初官方用瓷时,曾经提到“永乐、宣德年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这段话清楚地总结了永乐皇帝的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甜白、青花及红釉瓷器。
▌甜白为常
“洁素莹然,甚适于心”是永乐皇帝对自己心爱瓷器的赞誉。甜白釉色创烧于永乐,恬静优雅,开创白瓷新面貌。
明永乐甜白莲花纹梅瓶
甜白釉瓷是永乐时期宫中主要用瓷。根据1989年景德镇珠山明代御窑厂遗址发掘报告,永乐前期地层中的甜白釉瓷器占所有出土物的98%以上。据学者推测,永乐皇帝大量烧造白色瓷器有可能与他燕王时期居于北平,感染元人尚白之风气有关。因其为报答父母之恩所建造的金陵大报恩寺塔,是以白瓷砖搭建而成的,因此也有人推测,大量烧制的白釉瓷器不但带有宗教意涵,同时也承载了皇帝对父母的追思。
明永乐甜白三系竹节把壶
相同器形的瓷壶存世不多,台北故宫另藏有一件器形相同,器身饰以凤凰一对的青花三系竹节把壶,有学者推测两者皆为明初宫廷用茶器。广东台山南宋沉船中,亦曾出水有类似造型的锡壶,也有学者据以推测其为穆斯林使用的汤瓶。
▌苏麻离青为饰
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器是以含氧化钴的矿物为颜料,在瓷器坯体上描绘纹饰,施一层透明釉后,经约1200℃左右高温烧造而成的作品。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发色浓艳,并且带有渗青铁锈斑点,形成独特鲜明的风格。
明永乐 青花一把莲盘
明永乐 青花波涛龙纹爵杯、爵托盘
在朝廷的要求和监督下,瓷器先由内府“定夺样制”,才发给窑厂照样制作。官用作品器形规整、釉色纯正、纹饰合于规范的现象在此时开始建立。不合标准的作品往往被刻意击碎,掩藏起来,烧成的瓷器则作为国家礼仪或宫廷日常之用,或成为赏藩外交邦国的礼物。永乐、宣德年间,常有大型器如天球瓶、扁壶等作品的烧制。
明永乐青花穿莲龙纹天球瓶
明永乐青花人物纹如意耳扁壶
▌鲜红为宝
“要想穷,就烧红”是景德镇当地的一句民谚。高温红釉器是以铜作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高温烧造而成,是最难烧制成功的颜色釉品种之一。由于其对温度、气氛的要求特别敏感,稍有不慎,即得不到纯正的红色,因此景德镇珠山遗址也见到大量烧制失败而击碎掩埋的红釉器汰选品。
永乐时期开始,景德镇可以烧造出釉色纯正的红釉瓷器了。一改元代红釉发色灰暗的釉色效果,以红似鸡血般的色彩被誉为"鸡血红"、"鲜红"和"宝石红"。
明永乐红釉暗龙纹高足碗
这件红釉高足碗的口部外侈、深壁、高圈足。全器施红釉,釉汁莹厚,器色鲜艳,圈足著地处露胎。器内壁锥拱双龙戏珠纹,外壁朴素无纹饰。碗心有“永乐年制”双行四字篆书款,外加花边。
洪武瓷器
1元明两代瓷器的砂底,露胎处均可见星点装或大片火石红斑。这种火石红自元代开始出现,经明代,延续到清代乾隆以后才完全消失。
2釉面多为青白色,色泽清雅。柔和悦目。
3所绘龙纹,不如元代凶猛,多为五爪龙。元代所绘的折枝或缠枝莲叶纹的叶形较大,为大花、大叶,到洪武时则明显缩小。
4瓷器底足中心乳丁状突起。是元代器足遗传。
5明代早期纹饰,大多简练娴熟,豪放生动。官窑器的纹饰精细秀丽,或多或少流露出元代的风格。
永乐时期瓷器的鉴定
1在我国的陶瓷工艺史上,此时的鲜红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独树一帜,占有特殊地位,成为明清两代的典型。
2永乐瓷器的造型清芳、圆润、灵巧。
3永乐时胎土淘炼精细,胎体轻重适度,尤其以白砂底之细腻而著称。
4釉面肥厚,莹润平净,无橘皮纹。釉器的口、底、边角与釉薄处多归白色或**,聚釉处闪浅淡色和虾青色。
5青花器造型工整精致,色调凝重古雅,绚丽鲜艳,体态优美俊秀,用进口“苏泥勃青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形成浓重凝聚的结晶点,呈凸凹不平状。
6圆器中的口沿,以手试之有锋利感。而后仿的口沿多圆润,不见棱角。这种器口特点,是我们断定年代初区分真伪的主要依据之一。
7琢器胎体接痕微露。不及元代与明初时期明显。
8常见器足有:里直外收式圈足、齐平式圈足,呈踏底状。
9永乐时,开始书写帝制年号款,均为四字篆书。
宣德时期瓷器鉴定
1永乐为明代瓷器的开创和发展时期,而宣德则为鼎盛时期,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以其胎土精细,釉汁均净,造型工整,凝重浑厚,胎质细腻,多细砂底,器型多样,青花浓艳,纹样优美而久负盛名。琢器接口少见,胎体比永乐时厚重、坚致。
2釉面特点为橘皮纹,青花器釉面,呈亮青,前期与后期釉面稍白,中期为青白色。釉面均很细润。
3青花有三种色料:进口苏泥勃青料、国产料、进口和国产混合料。青花自然晕散,形成浓重的凝聚结晶斑,深入胎骨。宣德青花可谓青花之冠。
4矶红彩始于宣德,瓷釉为宣德创新品种之一,仿哥窑也是从宣德时开始的,黄釉是宣德时烧制成功的,青金兰釉又称“雪花兰”或“洒兰”,为宣德时景德镇能工巧匠又一杰作。
5纹饰一改永乐时的纤细风格,显得粗重豪放,笔法苍劲。尤以龙纹狰狞凶猛之状,可畏明清两代之最。
6宣德瓷器署有年款。教永乐时显著增多。一般为六字楷书款亦有四字的,书写部位不定,全身均可书写,亦采用篆书,曾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
7彩瓷楷书写“德”字无“心”上一横,篆书写“德”字,“心”上有一横。
8器足,琢器多细砂底,无釉无旋痕,泛有火石红斑。盘心微有下凹。雍正仿斜坡盘底,于足脊处滚圆如“泥鳅背”状。
成化时期瓷器的鉴定
1成化时期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小件居多,俗称“成化不搭起”,但也不是绝对的。
2胎质纯洁细润,胎体轻薄,迎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如脂若乳,莹润光洁。釉质肥厚,光洁晶亮,胎精釉亦精,高穆深雅,同臻其妙。
3成化青花瓷器,以淡雅、沉静的色调行于天下。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的最为突出。青花色调浓重者,相近于宣德晚期,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
4斗彩为成化创新品种,
5纹饰线条纤细,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只用平淡,只分浓淡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绘人物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做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成化青花以淡雅著称,用“平等青料”取代“苏泥勃青料”,呈色稳定,发色兰中闪灰青,成化青花与弘治青花相类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
6成化瓷器釉面,以细润见著,俗称“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7成化器足,凡饰有青花双边线很规矩,紧靠圈足底部,而靠近足跟无釉处,那条圈线,颜色较深重,上面一条则显清淡,可用这一点来做鉴定参考依据。
8款识字体,挺拔有力,如同出自一人之手,一般为“大明成化年制”,“大”字尖圆头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制字上大下小。
我国的历史含上下五千年,在这期间我国出现了很多至今都为人称道的东西。比如瓷器就是一种由古至今都被广受欢迎的东西,瓷器的始源很早,兴与宋、明两代,其中又一明代为最。明代的瓷器又以景德镇陶瓷最为知名,景德镇瓷器又以青花为主,独具特色,别有一番风味。今天小编要与大家聊的就是明代瓷器的价格以及主要特征。
明代瓷器的主要特征:
造型——一般都显丰满,浑厚,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胎体——一般都比清代的厚重,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及明末各朝接痕特别明显,胎体更为厚重粗糙,民窑器物尤甚。多有“火石红”的现象,俗称“黄溢”。
釉面——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瓷器中,大多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
纹饰——主要有龙,凤,麒麟,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画面豪放而潇洒,笔意酐畅而纯熟,构图疏简而高古。
器足——大件器物多为砂底,常有塌底,粘砂,跳刀痕。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平削圈足,壁型圈足,高足等众多形状。
款识——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署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干支款,图记款等。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等。
明代瓷器的纹饰
明代瓷器纹饰装饰主要以绘画为主,也有刻花、划花、印花、镂雕等方法。从绘画风格上看,无论人物、花鸟、飞禽走兽都极为生动豪放、富于画意,线条舒展流畅;加之釉色纯朴浑厚、丰富多彩,就更增加了画面的美感。官窑瓷器的纹饰比较工整、细致,民窑器物的纹饰笔法潇洒、自由奔放,生动地表现了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愿望。
明代瓷器的价格
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 224,000,000 RMB ---2013-05-28
明洪武青花四季花卉纹石榴尊-- 193,200,000 HKD (港币) ---2012-12-28
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 141,240,000 HKD ---2013-10-08
明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 121,900,000 RMB ---2013-12-16
文章中小编对明代瓷器的价格介绍中包含着日期,这每个日期相对应的价格与瓷器,是指在这个日期这个瓷器所拍卖出来的价格。文章中还提到了明代瓷器的纹饰与特征,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知道明代瓷器是经过精雕细琢而成,工艺相当完善。瓷器是我国古代人民的重要发明,它荟萃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是古人的劳动的结晶,小编建议大家可以多多进行了解。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将军罐,顾名思义,因其宝盖形似古代驰骋战场的将军所戴头盔而得名。其器型高大,通体 ,是为数不多的带盖陶瓷器型之一,是中国陶瓷重器。器呈直口、丰肩、敛腹、平面砂底、附宝珠顶高圆盖。据专家考证,最早的将军罐始见于明嘉靖朝,其设计是以元代短颈大腹直口罐为蓝本创作而成,后经各个时期的不断发展,最终在清顺治朝大体基本定型。 元代将军头盔 将军罐 将军罐自创烧以来,深受社会欢迎,官窑与民窑都曾大量烧制,官窑制作的将军罐一般都用作皇帝奖赏给有功大臣的礼物,这些大臣多以武官为主;民窑烧制的将军罐,或作摆设,或作储藏(储水、储酒、储物)之用。将军罐各朝形制略有不同,常见品种除青花、彩色、颜色釉等陶瓷品种外,还有景泰蓝、铜器等金属艺术品种。 陶瓷将军罐 景泰蓝将军罐 明代将军罐,短颈大口,自肩以下渐广,至腹部最大处内收、腹上为圆肩,平底,盖纽多为火焰纽、洋葱纽和宝珠钮。将军罐定型时期,在明代将军罐形制基础上做出了改进,器物重心提升至肩腹部,肩腹以下渐收至足部,平砂底,无圈足,盖部直径变小且宝顶鼓起的高度降低。 明代将军罐 康照中期,将军罐逐渐变得愈来愈优美,肩腹圆润隆起,腹下内收成弧,至胫下部外撇,圈足或二层台图足,罐盖直径变大且鼓起较高,器形更加丰满流畅。康熙朝的将军罐,在中国古代将军罐中,体态最为完美。雍正及以后的将军罐,其体态身姿均不能与康熙朝相比。 清康熙朝将军罐 将军罐是我国唯一一种以「 ”中国武官职称”命名的瓷器器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历代官窑传世至今的30件将军大罐。 明嘉靖 青花开光狮纹将军罐 明嘉靖 青花开光狮纹将军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嘉靖、万历时期,将军罐多沿袭元代盖罐的装怖风格,在多层装怖手法与整体的形制上有明显元盖罐的遗风,纹饰趋于繁密,但此纹饰不同于元代盖罐多层装怖的繁密,而是演变了明代中期的风格,即装怖带主要为肩、腹、胫三个,明显异于明代中期风格的是,其肩、胫部都留有较窄的纹饰区,主纹饰区在腹部,占据罐面更大的空间。 明嘉靖 青花缠枝莲兽纹将军罐 明嘉靖 青花缠枝莲兽纹将军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嘉靖后期,罐身的纹饰愈来愈不能突出主题,有杂乱之感,纹样趋于繁杂纷乱,填彩处也往往扩散外溢不够工整,双弦纹隔断于各区之间也不够严格,还有一些盖罐虽然具有较为明显的三个纹饰区,但却不画出明确的分界线,画工粗率,缺少文雅。此外,在纹样上往往采用一种或几种植物、动物作为主题纹样,并助以其他纹样。由于当时嘉靖帝为求长生,炼丹修道二十余年不理朝政,使得道教异常兴盛,用瓷剧增,以至于一些将军罐多用道教纹样进行装饰。 明嘉靖 黄地矾红彩海水云龙纹将军罐 明嘉靖 黄地矾红彩海水云龙纹将军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罐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以下收敛,圈足。盖面中部凸起承宝珠形纽,盖口沿下弧收。器身外壁及盖面红地黄彩海水云龙纹装饰,图案轮廓及细部均用金彩勾描。盖内、罐内及圈足内均施青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 ”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款。 明 青花缠枝莲四凤纹将军罐 青花缠枝莲四凤纹将军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件将军罐的年代大体在嘉靖年间早期。盖罐上清晰的分出三道弦纹,三段弦纹中间各绘以吉祥图案,肩部与胫部图案衬托中心图案,其肩部绘以缠枝莲纹,胫部绘海水江崖纹,中心绘以四凤纹,纹饰区之间,非常协调,甚为美观,器型也较工整,表现出明代景德镇御器厂高超的制作水准。 明 龙泉窑青釉将军罐 明 龙泉窑青釉将军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龙泉窑的制品有精粗之分。精品胎色白中微闪灰、胎质细腻厚重,制作精湛,造型精美,施满釉,盘、碗器底一般不施釉,也有如元代圈足底部留有刮圈垫烧痕的。釉色青灰,釉薄而透明,釉面光泽度很强,滋润匀净,釉色绿中微泛黄。 器物以高足杯、菊瓣纹碗、玉壶春瓶、执壶、盖罐多见,高足杯的足较高,有竹节装饰,一节或多节,挖足粗率且较浅。纹饰有人物故事及花托吉、福、寿、金玉满堂等字。器表多有刻划花装饰,图案构图疏密得体,刻花精细。粗品胎质淘洗不精,质地较粗。制作也不精细,胎体特别厚重,尤以底部为甚。 清顺治 青花花鸟图将军罐 清顺治 青花花鸟图将军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罐直口,短颈,丰肩,圆腹,腹下渐收,砂底。伞形盖。罐通体以青花装饰,盖面绘牡丹、竹、菊图案,颈部饰倒垂的变体莲纹,颈肩交接处平行细线两周。器身一面绘一只长尾雉鸡独立于山石之上,仰首翘尾,似高声鸣叫;雉鸡上方盛开着两朵饱满的双犄牡丹花。罐的另一面绘有竹雀纹。此罐胎体洁白,造型敦厚端庄,釉面光润,白中微微泛青。纹饰生动活泼,充满生机。青花蓝中泛灰,有水墨画之效果。由于顺治朝青花器传世品较少,因此,这件花鸟将军罐显得分外珍贵,是研究顺治朝瓷器的重要实物资料。 清康熙 青花团寿纹将军罐 清康熙 青花团寿纹将军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山石花卉纹将军罐 清康熙 青花山石花卉纹将军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三友图将军罐 清康熙 青花三友图将军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茄皮紫釉牺耳将军罐 清康熙 茄皮紫釉牺耳将军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花鸟图大将军罐 清康熙 五彩花鸟图大将军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地白花纹将军罐 清康熙 青花地白花纹将军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红地黄龙纹将军罐 清乾隆 红地黄龙纹将军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黄釉将军罐 清康熙 黄釉将军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五彩婴戏图将军罐 清康熙 五彩婴戏图将军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 冬青釉将军罐 清雍正 冬青釉将军罐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 青花将军罐 清雍正 青花将军罐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 青花福寿纹将军罐 清雍正 青花福寿纹将军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画珐琅花蝶开光西洋人物图将军罐 画珐琅花蝶开光西洋人物图将军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掐丝珐琅勾莲纹兽耳活环将军罐 掐丝珐琅勾莲纹兽耳活环将军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画珐琅花卉袱系纹将军罐 清乾隆 画珐琅花卉袱系纹将军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画珐琅开光人物图将军罐 清乾隆 画珐琅开光人物图将军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画珐琅团锦花纹将军罐 清乾隆 画珐琅团锦花纹将军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画珐琅团锦花纹将军罐 清乾隆 画珐琅团锦花纹将军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嘉庆 红地描金缠枝莲纹将军罐 清嘉庆 红地描金缠枝莲纹将军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道光 青花丹凤纹将军罐 清道光 青花丹凤纹将军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道光 慎德堂款朱红地描金缠枝莲纹蝠耳盖罐 慎德堂款朱红地描金缠枝莲纹蝠耳盖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铜镀金凸龙纹将军罐 清 铜镀金凸龙纹将军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金錾花云鹤纹将军罐 清 金錾花云鹤纹将军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宣统 黄釉将军罐 清宣统 黄釉将军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瓷器的社会历史背景风俗
本文2023-12-08 21:39:3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48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