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山杨氏宗谱主编杨楫是什么人物,有背景资料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8浏览:1收藏

鸿山杨氏宗谱主编杨楫是什么人物,有背景资料吗?,第1张

无锡鸿山杨氏,可溯源至春秋晋国大夫羊舌肸食邑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始传于南宋建炎、绍兴年间,蕃衍至今,已成为历经千年的煌煌大族。不但"枝繁叶茂",名人辈出,而且祠堂屡有兴建,宗谱几经修续。最近,由鸿山杨氏第三十世孙杨天龄先生主持编纂的《鸿山杨氏宗谱寺头分城支文叔公嫡长系春池公系谱传》(以下简称《谱传》)又已告成问世。这是继杨世奎先生编著的《慎终追远》和杨世纯、杨世缄先生主编的《双松百年》两书出版之后的又一部关于鸿山杨氏分支的续修谱传。

杨氏裔胄中的名人,大多是在勤奋读书、勇于治世、为社会作贡献中成长起来的。在历代科举考试中,荣登进士之榜者就有明代的杨璿、杨琛、杨文、杨淮、杨僎、杨成、杨应文、杨兆升和清代的杨兆鲁、杨又林、杨廷榕、杨栋、杨永谟、杨花、杨延俊(字菊仙)、杨楷(又名道霖)等16人。中举人者有杨震发、杨潮观、杨揆、杨熙之、杨楫、杨志濂、杨宗瀛、杨寿枬(字味云)等29人。中武举人者有杨宸鏣、杨志成、杨大崧等8人。被朝廷考选为贡生、博学鸿词、博学宏才者则有杨  、杨度汪、杨芳灿、杨铭敦、杨模、杨栻等20多人。此外,虽未经科举取得功名,仅由诸生入仕,但为官清正爱民,政绩卓著,或屡有重大义举、百姓称颂者如杨绍雍、杨德埙、杨春池等,也分别在邑志中或《谱传》中立有传略。

关于《鸿山杨氏宗谱》的主编,应该是上文提到的中举人的杨楫。以上文章是夏刚草先生写的文章节选(见附件)。另外南宋朱熹弟子中也有名为杨楫者,但显然不是家谱主编者。

姓氏渊源:

中国人的姓,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27位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大姓中,董姓位居第29位。

--------------------------------------------------------------------------------

一、姓氏源流

有三大支:

一支出自已姓: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相传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的己姓(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之子陆终,陆终的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之后裔飂(音刘)有个儿子叫董父,相传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今山东定陶北县)侯,还赐他以董为姓氏,其后代亦以赐姓董为氏,董父也被尊称为董姓始祖。

一支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据《姓氏急就篇注》、西汉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春秋时,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即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其职责是“董督晋史”,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以官为氏,称董氏,这一时期晋国的都城在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一支出自少数民族及其他,匈奴及南蛮均有董姓。另外,据《董氏世谱》所载,帝颛顼的后代陆终有一子叫参胡,姓董,参胡的子孙便有以董为姓者。

--------------------------------------------------------------------------------

二、繁衍播迁

据史料所载董姓的发源地在山东定陶北部、山西西南部、山东平原县一带三个地方。

秦汉时,董姓在今山西、甘肃、河北、河南较为集中。

另外,陕西,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杞县、信阳、灵宝等地也散居有董姓族人。

后在不断的繁衍过程中,甘肃、山东两地董姓发展成当地望族。

这一时期,据史书所载的董姓族人繁衍迁徙情况有:出自晋国太史一支的辛有后裔董狐裔孙董翳被封为翟王,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市城东延河东岸),后其子孙又迁居陇西(今甘肃临洮);西汉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其曾孙由广川迁至陇西,后人又迁往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百姓四处流散,大举迁往南方,安徽、江西、江苏、湖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均有董姓迁徙而来者。

隋唐时期,是董姓一大繁衍时期,唐代的《元和姓纂》记载董氏有四个郡望:即陇西、弘农(今河南灵宝)、河东、范阳(今河北涿州)。此外还有济阴(今山东曹县)。唐末,固始(今属河南)董氏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福建、广东又有董姓迁居者。

又唐代固始(今属河南)人陈元光父子开漳入闽及王潮、王审知入闽时都有董姓加入。宋元时期,金兵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的南下再度迫使董姓南迁,浙江余杭一带此时出现董姓族人。从清康熙年间开始,董氏有族人陆续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董姓这一时期可谓遍布海内外了。今日董姓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

郡望堂号 董姓郡望主要有陇西郡、济阴郡等,其中以陇西郡最旺。

1、陇西郡,战国时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三国时治所在襄武(今甘肃陇西南);

2、济阴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

堂号有:“陇西”、“直笔”、“良史”、“豢龙”、“正谊”、“三策”等。�

宗族特征

1、纵观董姓名人,可以看出董姓是一个多武夫将帅和画家的姓氏,忠臣良将辈出,在历史舞台上争相竞妍,各展风姿。

2、董姓字行辈份层次分明,特征显著,如董贻玖所修《董氏族谱》中载有湖南一支字行为:“名初怡世业,继序振家声,祖泽由来远,诗书裕后昆。”又董德庵所修《董氏宗谱》中载有河北一支为:“维士生亨,初伯叔仲,汝文继夭,圣国祯祥。

--------------------------------------------------------------------------------

三、历史名人

董 狐:春秋时晋国史官,被当时的孔子誉为"良史"的史官,是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董姓名人。

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枣强县东)人,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以"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学体系。提出"天人感应"说和"三纲五常"说。

董安国:西汉内史,曾著农书十八篇。董忠: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西汉时被封高昌侯。

董宣: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时以秉公执法,廉洁奉公著称于世,有“卧虎令”和“强项令”之称。

董 贤:云阳(今陕西淳化)人,西汉大司马。他22岁时就被哀帝宠幸,官至大司马,操纵朝政,其家族在当朝显赫一时。

董小宛:著名才女,为秦淮河"八大名妓"之一。容貌俏丽,善书画,通诗史,后来嫁给清代著名文学家冒襄为妾。

董邦达:著名画家,人称清代画中十哲之一。

董 源:五代南唐画家。用披麻皴法画山水,平淡天真,后又巨然承其风格,并称"董巨",为五代,北宋间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董解元:金朝时戏曲家。他根据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为后来元曲作家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准备了条件。

董卓:东汉末陇西临洮(今甘肃氓县)人,字仲颖。189年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挟献帝西迁长安,自为太师,后为王允、吕布所杀。

董昭:定陶(今属山东)人,东汉时曹操谋士。

董王己:陈留(今河南开封县东南)人,东汉屯田都尉,著名女诗人蔡文姬之夫。

董正:东汉时番禺(广州)人,以雅性高洁,累辟不仕为世人敬仰。

董昌:东汉浙江余姚人,官至蜀郡太守。

董遇: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三国时任曹魏大司农。

董厥:义阳(今河南桐柏县东)人,蜀汉时任职尚书令,被称为“良士”。

董和:三国时南郡枝江(今属湖北枝江),蜀汉时与诸葛亮协力辅佐蜀后主,居官20余年,死时家无檐石之财;其子董允,蜀后主时任黄门侍郎,颇得诸葛亮信任,常谏诤后主过失

董奉: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三国时神医,为人治病不取钱,治愈者使裁杏树,数年达万株。后人用“杏林”颂赞医者,即出于此。

董景道: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西晋经学大师。

董征:南北朝时顿丘(今河南清丰南)人,曾官至平东将军。

董僧慧:姑熟(今安徽当涂)人,南朝萧齐之义士。

董展:隋代汝南人,长于作画,与展子虔齐名,又雅号:“智囊”。

董纯:隋代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以功进位上开府、拜柱国、爵郡公。董庭兰:陇西(今属甘肃)人,唐代宰相、琴家,以善弹《胡茄》而扬名。

董源: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五代南唐画家,擅画秋风远景,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潇湘》、《夏山》、《溪岸》等。董枢:河北元氏(今河北石家庄附近)人,北宋任职西京留司御史台。

董槐:今安徽定远人,南宋时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被封许国公。

董俊:藁城(今属河北)人,元朝大将。

董其昌: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书画家、书画理论家、鉴赏家,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传世作品有《烟江叠嶂图》、《潇湘白云图》、《夏木垂阴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

董邦达:浙江富阳人,清代著名画家,被誉为清代画中十哲之一。

董海川:河北省文安县人,生于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2年)逝于光绪九年(公元1882年),曾在清朝肃王府作拳师,传说其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创立了八卦掌。

董必武:黄安(湖北红安)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的创始人之一,党和国家卓越的***之一,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董振堂:河北新河人,宁都起义***之一,原在国民党任职,后起义投奔***,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等职。

--------------------------------------------------------------------------------

四、董姓家谱

10290河北丰润董氏家谱二十四卷

(民国)董嘏忱 董庭敬等修

民国十五年(1926)天津华西书庄排印本

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注:创修於清康熙五十二年,此为四修。

10291河北青龙董氏家谱四卷

(清)董塽纂

清道光十六年(1836)董镇钞本

河北青龙县官场乡文子村

10292江苏钢山董氏分谱二卷

(民国)董士恩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北平刻本 二册

北图

10293江苏赣榆董氏宗谱八卷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木刻本

江苏赣榆县档

10294江苏赣榆董氏宗谱八卷

(清)董杏重修

民国十七年(1928)木刻本

江苏赣榆县档

10295江苏武进毗陵董氏家乘二卷

民国间钞本 二册

吉林大学

10296江苏无锡董氏家乘十卷

(清)董春亭 董元吉纂修

清同治九年(1870)苍梧草堂刻本 十四册

历史所

10297江苏无锡董氏家乘十卷

(清)董耀庭等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苍梧堂刻本 二十册

吉林大学

10298江苏无锡董氏家乘十二卷

(清)董庭序修

清光绪间苍梧草堂刻本 二十二册

中央民院

10299江苏宜兴胥井武进前街董氏合修家乘二十

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董秉清 董康等修

民国十六年(1927)木活字本 二十册

美国

10300浙江馀杭董氏家谱不分卷

清咸丰十一年(1861)写本 一册

美国

10301浙江馀杭尚义董氏家乘四卷

(民国)董凯等修

民国八年(1919)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注:封面作《禹航尚义董氏宗谱》。

10302浙江馀杭董氏宗谱

民国木活字本 八册

杭州大学

10303浙江富阳富春董氏宗谱十五卷

民国二十五年(1936)木刻本

浙江富阳县春江乡友谊村

10304浙江馀姚云楼董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民国)董正锐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正谊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10305浙江鄞县四明儒林董氏宗谱二十卷末一卷

(清)董秉纯纂修

清钞本 七册

北图(存卷5-17、20、卷末,又一部存卷3、

8、10、12-17)

10306浙江鄞县鄞城儒林董氏元二房支谱□□卷

清崇本堂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11)

10307浙江鄞县四明儒林董氏宗谱二十卷首二卷

末二卷

(民国)柴永祺纂修

民国七年(1918)崇本堂木活字本 十册

天一阁

10308浙江鄞县董氏宗谱二卷

民国十一年(1922)木刻本

浙江鄞县古林乡文化站

10309浙江鄞县鄞西湖泊董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民国)董承脯 董敦修纂修

民国十五年(1926)木活字本

天一阔(存卷首、卷1、2、5-8)

10310浙江鄞县鄞高塘董氏家谱十四卷

(民国)张琴总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重德堂刊本 十二册

南开大学 浙江图 天一阁

注:谱始修於明天顺间,此为十修。

10311浙江鄞县四明五都董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董纯芳纂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孝友堂钞本 二册

天一阁

10312浙江慈溪董氏宗谱三十四卷

(清)董懋文纂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刻本 二十八册

河北大学

10313浙江慈溪董氏宗谱三十四卷首一卷

(民国)袁汉卿 董兰如等重修

民国十七年(1928)刊本

南开大学 天一阁(存三卷)

10314浙江奉化雪溪董氏宗谱十六卷

(清)舒帷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10315浙江奉化董氏宗谱四卷

(民国)樊东华纂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徐伴始修於清乾隆三十五年。

10316浙江奉化中心奥董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董乃武 董梦昌同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存卷首、卷1)

七甲杨氏家族族谱辈分

广东珠海市北山(始祖杨明)杨氏字辈:“威耀福德,杰才俊满世天”。广东韶关杨氏字辈:“红品端达玉”。

广东中山市小榄镇杨氏字辈:“国正天心顺,官清明自安,隆廷芳百世,盛德映芝兰”。

广东佛山市杨氏字辈:“文字系光大,家元世泽龙”。

广东韶关市乐昌市梅花镇鉴泉村(现大塘边村)杨氏字辈:“宗浩永廷仕,文春茂世有,清任和时谟,烈盛聪明润”。

广东韶关市乐昌市梅花镇大坪笔山村(始祖杨德华,祖籍江西吉安市泰和县)杨氏字辈:“德单宗单万,孟单奇泰成,上应定朝会,学高献帝(大)邦,元登作国相,光祖永隆昌”。

广东汕尾市杨氏字辈:“梅宏石耆纯绍世耀维与源天宜继畴本允捷位永其明德克开宗道占来初为可贵必广聚居肇毓培立礼宅仁作嘉瑞垂守有成量益大济美集祥长锡萃”。

广东汕尾市(弘农堂,祖籍福建莆田市猪仔街)杨氏字辈:“庆俊标振,相仕生钦,兰桂腾芳”。

广东汕尾市陆丰县碣石镇虎富村(始祖杨崇德)杨氏字辈:“崇廷旭吉文,维允尔振伦”。

广东汕尾市陆丰市(筑承堂,远祖杨云岫,始祖杨南溪)杨氏字辈:“亿清宜乐若,仰明位岳,焕彩文龙,绍基伟烈,亿世恩荣”。

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始祖杨珠辅,祖籍广东茂名市电白县爵山村)杨氏字辈:“文元际仕高廷特,正运登朝大有伟”。

广东湛江市吴川市杨氏字辈:“万宗有福,端兴和睦”。

  

广东清远市杨氏字辈:“全庆家荣景”。

广东清远市英德市杨氏字辈:“世学长家训”。

广东肇庆市广宁县古水镇蒙坑村/肇庆市怀集县三坑林源村(始祖杨文安)杨氏字辈:“文鹤乔标林凤展,长发琪祥大永昌”。

广东阳江市阳春市杨氏字辈:“茂文学道中先酬(筹)”。

广东潮州市潮安县庵埠镇文里村(始祖杨时之孙杨岚,祖籍福建莆田涵头乡石咬卵巷三厅)杨氏字辈:“茂天之世,必其永昌,元文秀启,应时英贤,华光尚彩,奕开泰祥,弘农嘉庆,传芳万年”。

广东潮州市饶平县上饶镇康贝/台湾/福建漳州市平和县下坪乡(始祖杨裕昌)杨氏辈份排行:“派始平溪衍,宗缘关西分,玉环贻令绪,金凤焕奇文,清声著相国,积学高程门,芳徽时可绍,大启我玄云”。

广东揭阳市普宁市麒麟镇樟岗杨氏字辈:“德传启邦基,报宗永接齐”。 

广东揭阳市普宁市梅塘镇高埔村杨氏字辈:“尚维长良锦,远谋作书香,勇忠为道义,乃可立祯祥”。

广东揭阳市普宁市军埠镇石桥头村(始祖杨庸道)杨氏字辈:“启国应开,天上大和,宜形欣伟,世志登科,克振伦常,仁义忠廉,诗书礼乐,毓秀培贤,承先臻美,四知弥彰”。

广东揭阳市普宁市南阳乡杨氏字辈:“汝一国之学士,允为万世兵师,天子庆其有方,元伯喜兹次序,望乃叔季继述,冀期孟仲守绪,如若可能就正,贤智再生奇思”。

广东善庆公祠杨氏字辈:“祖德能超,奕(世)继(瓒)其昌,秀(茂)植鸿远,育裔桢祥,功恩锡爵,万福传芳,显荣宗祧,永远朝邦”。

广东一支杨氏字辈:“元亨利贞,福贤善庆”。

广东一支杨氏字辈:“浩然世天宏福,庭峰俊赐明德”。

广东珠三角一带(始祖杨万里)杨氏字辈:“芳作赐元汉,荣兴肇国典”。 

广西杨氏字辈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 ------------------

广西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罗马村杨来坡/河池金城江杨氏字辈:“朝手发尚,愈德宗辉,文超品正,家人大有,志一为方,培茂敬收,纯亦乃可,学求达岸,科上高峰”。

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杨氏字辈:“春明世上芳,万代祖德光,骏起经伦茂,宏开福禄昌,文清昭国宪,忠敬显朝纲,恒才贤富有,运势肇帧祥”。

广西河池市东兰县(祖籍湖南湘潭)杨氏字辈:“友谊谋贻佳,为士光中华,万枝朝廷采,大启宏东家”。

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杨氏字派:“再正通光昌胜秀”。

广西河池市天峨县(祖籍重庆酉阳双石铺)杨氏字派:“再正通光昌胜秀”。

广西河池市宜州市( 郡望弘农)字辈:“再正通光昌胜秀,承先宗序顺添长,…… ”。

广西贺州市杨氏字派:“坤埔朝云汉,学芳定尚兴,其家维善永,应必…… ”。

 

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杨氏字辈:“先进忠家,声名远布”。

广西贵港市杨氏字辈:“德翠宗家立,世贤耀祖先,贻谋联燕奕,经营策万安,水源宜自有,木本胜华元,

祥云游日月,瑞气集天年”。 

广西贵港市桂平市中沙镇杨氏字辈:“世业大开承祖德,家基远启绍宗功”。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丹竹镇杨氏字辈:“文启仲英雄、天开德业龙”。

广西柳州市杨氏字派:“喜文加忠国,学翰春江河,枝芳秀盛世,政旺荣登科”。

广西柳州市三江县良口乡南寨村杨氏老字辈:“代正通光昌盛秀,任大光明万家春”。新字辈:“国有文开盛,家传永世昌,兴延先再德,仕绪华廷光”。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杨氏字辈:“帐林居再正,通光昌盛进,秀宝友庆彦,汝安世”。

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永乐乡东阳村、大岩村(祖籍湖南)杨氏字辈:“永应宗之振大千,天元绿锡灌朝鲜,玉宇连云须文秀,万载荣光日焕然”。

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潭头乡杨家庄(四知堂,祖籍湖南杨氏字辈:“……振启文明世其才……”。

广西来宾市尧村杨氏字辈:“逢宗法志廷锦,开学德福天升”。

广西钦州市(祖籍广东廉江)杨氏字辈:“振传远志祥兴”。

广西钦州市(祖籍南宁)杨氏字辈:“喜成世凤,学耀明朝,国大宗基,士新永春”。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枫木冲(弘农四知堂,始祖杨斌余,祖籍福建福州府诸姬巷瓦子街)杨氏字辈:“明任积奇春子枝,日显荣华光祖泽,时登发达耀宗基,英贤蔚起通方略,杰士肇兴裕广居,如得鸿猷辉上国,安邦作业兆雍熙”。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祖籍湖南宝庆府新宁县)杨氏排辈:“文时大明广,圣日有然敬,春家发开旺,光宗耀祖兴”。同支排辈:“文时春大广,灿开然树生,元本枝茂恒其翠,培新永应钟,庆怀潘锡瑞,顺美世初逢”。

广西桂林市(祖籍湖南长沙市宁乡县)杨氏字辈:“正通家国显,文章方上帮”。

广西桂林市兴安县油麻园村(祖籍江西吉安市泰和县,始祖杨智通,迁桂始祖杨启泰)杨氏字辈:“时启君元正,文光运斗星,怀迪福训教”。

广西桂林市兴安县黄甲塘(祖籍江西吉安市泰和县,始祖杨智通,迁桂始祖杨武先)杨氏字辈:“荣昌和定世开成,景运光华锦秀春,道德文章宏士业,贻谋燕异振家勋”。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徐源村(始祖杨智通,十二世祖杨魁潘,十六世祖杨元昌,祖籍湖南永州)杨氏字辈:“金成宏景象化龙,克照之笔易变同,自书千刻传祖册,全家富贵要忠功”。

广西桂林市荔浦县杨氏字辈:“善国文章,立朝春刚,德全才梓”。

广西桂林市荔浦县(始祖杨智通,祖籍湖南永州市)杨氏字辈:“智世彦永兴,万岳廷大春,三启君元正,文光灿高星,怀迪福永世,家裕定长春”。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祖籍湖南永州市零陵区,始祖杨宗器)杨氏字辈:“宗雁月廷进,福思满业清,枝仁日广国,振启尉文明”。

广西桂林市资源县杨氏字辈:“杨大正昌明,特绍降忠良,华汉焕文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杨氏字辈:“文时大明广,圣日有然敬,春家发开旺,光宗耀祖兴”。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杨氏排辈:“一启文武朝明君,定有永世忠良臣”。

广西百色市杨氏字辈:“国弘文正天星顺,掌印保朝廷”。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四知堂,祖籍广东)杨氏字辈:“福文郁成,恒丛大有”。

广西百色市凌云县逻楼镇陇朗村新洞子(迁桂始祖杨芝义,祖籍四川东道直隶酉阳州彭水县茅田堡头党坝大槽)/重庆市彭水县新田乡新田村杨氏字派:“维宏兴芝华,宗俊永朝廷,国正天星顺,官清民自安”。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杨氏字辈:“再正天光昌胜秀,守思有道芝本源,德意茂绍维先泽,永承世帝继家传”。

广西百色市靖西县、那坡县杨氏字辈:“喜文加忠国,学翰春江河,枝芳秀盛世,政旺荣登科”。

广西玉林市杨氏字辈:“先德达朝廷,占国家恩锡”。

广西玉林市(祖籍广东汕尾市海丰县)杨氏字辈:“世传杰显英雄,为国有明振家声”。

广西玉林市北流市新圩河村(祖籍广东南海螯益山)杨家字辈:“仕贵汉儒国其,开文维显甫世,树德传家诗书,继远科第曾华”。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横山镇(祖籍广东高州,始祖杨蔡盛)杨氏字辈:“蔡国廷秀元太景显清球珍璀琪世殿生绍福宗天祖朝家春”。

广西梧州府容县(今玉林市辖)捕狗村、贵港市中里乡、桂林市永福县矮岭圩白岩村(祖籍湖南)杨氏辈排:“应霭富文廷世彰”。

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杨氏字辈:“国世树德绍家庆,永远春秋传铭芳”。 

 

广西一支(祖籍湖南)杨氏字辈:“枝庭仁广国,振启尉文明”。

广西一支(弘农堂,祖籍湖南怀化市芷江县岩龙头)一支字辈:“宗上大人,再正通光昌胜秀”。

广西一支字辈:“金成红景象化龙,克照之笔一变通,自殊千刻传祖策,全家富贵要忠功”。

全国杨氏家谱字辈字派排行(卷10)

辽宁省(辽)

————————————————————————————————————-----

辽宁沈阳市杨氏字辈:“永少恩德久,荣华继昌”。

辽宁大连市杨氏字辈:“林立世志永”。

辽宁大连市杨氏字辈:“培仁立德,保世成庆”。

辽宁大连市(祖籍山东)杨氏字辈:“日洪兆传几信”。

辽宁大连市庄河市(祖籍山东登州府莱阳小鸭湾)杨姓家谱:“勤俭忠厚,正直光明,勇(永)义为世,长发其(祺)祥”。

辽宁新民市杨氏字辈:“宗吉永山庆,君政福殿廷,丙义德广照,显志兴满荣”。

辽宁锦州市(祖籍山东杨家大屯)七甲杨氏字辈:“贵广田式荣兴(立)”。

辽宁葫芦岛市兴城市(满族)杨氏字辈:“九守印国朝,成忠四永宏,景贤德乃大,文武庆乾隆”。

辽宁抚顺市杨氏字辈:“万金法庆常,树立永吉祥,兴家助为本,盛世久安康,清天应朝盛,国运保隆昌,源远培厚泽,继绪兆贤良”。

辽宁鞍山市海城市杨氏字辈:“ 德长福庆,继明先昌远,茂盛万年春”。

辽宁鞍山市海城市八岔沟(祖籍云南永平府乐亭县杨家庄)杨氏字辈:“文纯永新昌,春光开景毓”。

辽宁鞍山市海城市玉白(始祖杨君毅,祖籍山东)杨氏字辈:“朝国文应世,君继思克明,福逢钾树(连华)作,百耳占延庚”。

辽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苏子沟镇苏子沟村杨家隈子杨氏字辈:“永学成德广”。

辽宁辽阳市辽阳县杨氏族谱:“成德希占秀,振兴启太昌、祖泽宗少素、万代显明方”。

辽宁铁岭市杨氏字辈:“荣俊增家福,富贵万年青”。

辽宁铁岭市开原市/沈阳市辽中县/通辽市(祖籍山东登州-蓬莱市杨家庄)杨氏字辈:“万国培成广,忠春济华翔,殿军玉和志,永世德光昌等。白天青国文,永德殿万春,恩守仁志信,忠义振家丰”。

辽宁铁岭市开原市黄旗寨乡小寨子村六日地、谢家沟村、黄旗寨村张麻地沟杨氏字辈:“国君茂玉德,文礼会和成”。

辽宁朝阳市(祖籍河北束鹿县-辛集市杨各庄)杨氏字辈:“万年富桂……”。

辽宁朝阳市(祖籍山西太原府北王村大杨树,始祖杨正清)杨氏字辈:“立丕志巨兆,复士润中原,春树茂庆广,富贵保国殿”。

辽宁营口市杨氏字辈:“春景延成金 福德永建新

……”。

辽宁营口市盖州市(祖籍山西临汾市洪洞县)杨氏字辈:“德建方兴世,学纯可先庭”。

辽宁茂兴杨氏字辈:“时正英宗权福朝,万青兆明俊,世殿永熙英,忠良传家本,承荣立轩庭”。

辽宁盘锦市杨氏字辈:“保庆福清灵,维如世纪成,久力永春庭,广宗玉振美”。

辽宁一支/山东烟台市蓬莱市(祖籍小云南大槐树下)杨姓排辈:“崇立为世建,元行宜家修,一心求英勇,大德启天佑”。

辽宁一支(祖籍山东威海市荣成市宁津镇)杨氏字辈:“佐国广元士,东方照大明”。

吉林省(吉)

——————————————————————————————————————

吉林长春市杨氏字辈:“发显维立德,绩功尙胜先,忠心彦孝有,大计向远传”。

吉林长春市杨氏字辈:“国宝永世昌”。

吉林长春市双阳区石溪乡(始祖杨宗义,祖籍河北秦皇岛市昌黎县或抚宁县杨家庄)杨氏字辈:“作大明殿永,俊立润恩同,文学培世载,宏德振家荣”。

吉林长春市九台市杨氏字辈:“好天修尚国,亿万肇基光,瑞蔼承宗荫,嘉庆泽世长,华贵永延广,雨润耀春芳,守志鹏云显,洪德溥育昌 ”。

吉林长春市九台市(祖籍山东抚宁县七甲二社杨家庄)杨氏字辈:“……广福玉殿志……”。

吉林长春市德惠市(祖籍山东烟台市午台,始祖杨禄)字辈:“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永庆英明,世显荣芳”。

吉林长春市德惠市大青咀排子沟(原籍河北顺天府宁河县杨家泊,始祖杨维刚,杨维柱)杨氏字辈:“玉美真,有风明文振,光华万国传,长朝永显世,保本庆云连”。

吉林长春市榆树市(祖籍山东德州市宁津县)杨氏字辈:“从守德福,文林朝春,明山继忠”。

吉林吉林市舒兰市杨氏字辈:“永丙喜国家,振兴世泽艳”。

吉林松原市扶余市杨氏字辈:“荣化富贵景,万相一更新”。

吉林一支杨氏字辈:“天希鸿耀,永世昌茂”。

吉林一支杨氏字辈:“国玉伟新颜,天宝继胜德”。

鸿山杨氏宗谱主编杨楫是什么人物,有背景资料吗?

无锡鸿山杨氏,可溯源至春秋晋国大夫羊舌肸食邑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始传于南宋建炎、绍兴年间,蕃衍至今,已成为历经千年的煌煌大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