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元帅故居的概况
聂荣臻元帅故居,位于重庆江津区吴滩镇郎家村西南750米,距江津市区朱杨镇和朱杨溪火车站约30千米,距重庆市区70千米,有等级公路通往成渝高速公路。
聂荣臻元帅故居,据聂氏家谱记载,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原是一家王姓地主的九重堂住宅,后王姓地主破落,人称石院子的九重堂倒塌了六重。聂氏祖先便折价买下了这仅剩三重堂的石院子,经几代人的繁衍,成为了比较富有的大家庭,聂荣臻出生时,家境衰落,石院子年久失修,破败不堪。
故居展览室中陈列了聂帅青少年时期使用过的生活用品、玩具、学习用品等40余件文物,珍贵100余张,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聂帅一生的生活轨迹,记录下了他在年轻时参加爱国学生运动的动人场面和在各个战斗时期的辉煌业绩。
聂荣臻元帅故居自开放以来,前来参观的有工人、解放军官兵、机关干部、学生、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外国友人。故居已成为对广大军民进行党史、军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它特殊的教育作用。
聂荣臻元帅故居为一处庭院,青瓦土墙,古朴庄重。庭院墙外四周环绕着沃土良田,两侧翠竹葱郁,院内鲜花吐蕊,树木成荫;房前左右各有一口池塘,波光粼粼,组成了川东农村特有的田园风光
根据在爱家谱网页查询:始迁祖,始祖-聂志明-明,始迁祖-聂正隆-明,始祖-聂志明-明,始祖-聂志明-元,始祖-聂志明-元。潜山,安徽省辖县级市,由安庆市代管。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长江下游北岸,介于北纬30°27′~31°04′与东经116°14′~116°4。
前言
序言一 崔慕岳
序言二 崔灿
序言三 徐金星
凡例
洛阳
一 邵氏家谱
二 潘氏家谱
三 乔氏家谱
四 刘氏家谱
五 乔氏族谱
六 白居易家谱
七 卢氏家谱
八 郭氏家谱
九 洛阳徐家营崔氏族谱
十 韩文公家谱(天治门后裔)
十一 郭氏家谱
十二 金氏家谱
十三 周氏宗谱
十四 黄氏家谱
十五 张氏家谱
十六 谢氏宗谱
十七 西王村孙氏家谱
十八 洛阳蒙古族李氏家谱
十九 许氏家谱
孟津
一 乔氏家谱
二 孟津王氏家谱
三 乔氏族谱
四 朱氏世谱
五 卢氏家谱
六 孟津李氏家谱
七 薛氏族谱
八 郭氏家谱
九 杜氏宗谱
十 创修吴氏宗谱
十一 梁氏家谱
十二 李氏家谱
十三 萧氏家谱
十四 郭氏家谱
十五 丘氏家乘
十六 李氏家谱
十七 追远堂李氏家谱
十八 河阳薛氏族谱
十九 李氏宗谱(五门)
二十 小浪底贾氏宗谱
二十一 赵氏宗谱
二十二 赵氏家谱
二十三 屈氏家谱
二十四 许氏家谱
二十五 卫氏家谱
二十六 卢氏族谱
二十七 卢氏宗谱
二十八 王氏宗谱(豫西太原王氏家乘)
二十九 畅氏家谱
三十 孟津任氏族谱(四门)
三十一 孟津衡水韩氏宗谱
三十二 孙氏家谱
三十三 赖氏家谱
三十四 吴氏家谱
三十五 和氏家谱
三十六 栾氏宗谱
三十七 陈氏家谱
三十八 崔氏宗谱
三十九 高氏旺公世系妯娌村宗谱
四十 杨氏宗谱
四十一 刘氏世系谱
四十二 孟津孙氏宗谱
四十三 郭氏家谱
四十四 张氏宗谱
四十五 孟津杨氏宗谱
四十六 李氏宗谱
四十七 韩氏宗谱
四十八 杨氏宗谱
四十九 何氏族谱
五十 李氏族谱
五十一 周氏家谱
五十二 李氏宗谱
五十三 孟津县花园村孙氏家谱
五十四 周氏宗谱
五十五 梁氏长华支谱
五十六 赵氏宗谱
五十七 孟津横水崔氏家谱
五十八 孟氏家谱
五十九 郭氏家谱
六十 尚氏家谱
六十一 李氏家谱
六十二 谢氏宗谱
六十三 安氏族谱
六十四 王氏家谱
六十五 吕家村吕氏家谱
六十六 陈氏家谱
六十七 孔氏家谱
六十八 孟津任氏族谱五门
六十九 邱氏家谱
七十 林沟村郭氏家谱
七十一 李氏族谱
七十二 袁氏族谱
七十三 卢氏宗谱
洛宁
一 张氏家乘
二 张氏家谱(世德堂)
三 郑氏家谱
四 韦氏家谱
五 赵氏世系总谱
六 邢氏族谱
七 雷氏家谱
八 杜氏家谱
九 韦氏世谱
十 杨氏家谱
十一 王氏家谱(三槐世第)
十二 王公家谱
十三 谢氏宗谱
十四 宋氏世谱
十五 夏氏家谱
十六 田氏家谱
十七 焦族家谱
十八 杨氏族谱
十九 马氏世系族谱
二十 张氏家谱
二十一 亢氏乾门世系家谱
二十二 上庄王姓家谱
二十三 郭氏宗谱
二十四 韦氏家谱
二十五 段氏家谱
二十六 薛氏家谱(河东世第)
二十七 白氏历代家谱
二十八 卫氏家谱
二十九 王范镇陇西氏家谱
三十 魏氏宗谱
三十一 陈吴张氏族谱
三十二 杜氏家谱
三十三 张氏宗谱
三十四 张氏族谱
三十五 洛宁谭氏族谱
三十六 牛氏家谱
三十七 杨氏家谱
三十八 韦氏家谱
三十九 李氏家谱
四十 贾氏族谱
四十一 张姓家谱
四十二 张氏家谱(清河氏)
四十三 司马氏族谱
四十四 孙氏族谱
四十五 王氏家谱
四十六 李氏家谱
四十七 韦氏家谱(三门支谱)
四十八 完颜家乘
四十九 赵氏家谱
五十 曹氏家谱
五十一 白氏家族历代家谱
五十二 李氏家谱
五十三 城村张氏族谱
五十四 西林张氏世系考
五十五 韦氏家谱
宜阳
一 魏氏家谱
二 洛阳(宜阳)裴氏家谱
三 王氏族谱
四 宜阳吕氏宗谱
五 薛氏长门家谱
六 李氏家谱
七 刘氏一脉家谱
八 王氏宗谱
九 仝氏宗谱
十 周氏家族志
十一 凡村张氏家谱
十二 张氏族谱(宜阳县三乡东柏坡支下河西分支)
十三 崔氏家谱
十四 郭氏宗谱
新安
一 雷氏宗谱
二 裴氏族谱
三 新安吕氏宗谱
四 新安古氏七修族谱
五 田氏家谱
六 孟子后裔新安支谱
七 姬氏宗谱
八 王氏宗谱
九 王氏族谱(四世五门景祖之后)
十 高氏宗谱
十一 韩氏宗谱
十二 庞氏新安支派家谱
十三 聂氏族谱
十四 高氏宗谱
十五 郑氏宗谱
十六 高氏宗谱
十七 新安孟氏卓公支谱
伊川
一 程子宗谱
二 河南程氏正宗世系
三 刘氏族谱
四 伊川县古城村吴氏家谱
五 周氏宗谱
六 范氏家谱(伊川忠宣房系)
偃师
一 锁氏家谱
二 兰氏家谱
三 黄氏家传
四 曹氏族谱
五 梅氏家谱
六 萧氏家谱
七 曲氏家谱
嵩县
一 嵩县王氏宗谱
二 嵩县宋氏族谱
三 河南嵩县宋岭程氏支谱
四 卞氏宗谱
五 韩文公家谱
栾川
一 李氏宗史
汝阳
一 汝阳县吕氏宗亲志
固始
一 固始裴氏宗谱
巩县
一 李氏族志
跋
武姓
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周平王少子姬武之后。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公元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杀,周的京都也遭破坏。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受申、许、鲁等部分诸侯拥戴,在申即位,后迁到雒邑,历史上称东周。宜臼就是周平王。因其手掌上有一“武”字形状纹路,故被赐为武氏,为周朝大夫,后来他的子孙,因而以武为氏,史称武姓正宗。是为河南武氏。
2、出自以国名为氏。据《世本》、《万姓统谱》等资料所载,夏臣武罗被封武罗国,后国亡,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武姓。
3、出自子姓,以祖字或以谥号为氏:
① 出自商王武丁之后,以祖名为氏。据《武班碑》所载,为商王武丁之后,以其祖名字为氏。如汉代武班即是。
② 出自春秋时宋武公之后,以谥号为氏。据《风俗通义》所载,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司空,死后谥号为“武”,史称宋武公,其子孙以其祖之谥号为氏,亦称武氏。是为河南武姓。
4、出自以邑名为氏。据《风俗通义》所载,汉朝有武强王梁,封地在今河北省武强县,其后代因封地“武强”简为武氏。
5、出自以武字开头的复姓——武安氏和武疆氏:
① 出自复姓简化而来,为秦大将白起之后。战国时,秦将白起因功封为武安君,其后子孙以封爵“武安”为氏,称武安氏,后简姓武。
② 出自周顷王之孙姬满的后裔。因姬满的后裔曾被封于武疆(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因而其子孙以封邑名为氏,称武疆氏,后简姓武。
6、出自其他源流。唐代的冒姓或被赐姓为武姓的:
① 据《唐书》载:“唐贺兰敏武士之嗣,冒姓武。”
② 唐代傅、左、李诸姓被武则天赐姓武。
7、出自小数民族有武姓或有复姓改汉姓武的:
① 满族武聂氏、武佳氏、武库登吉氏,鄂温克族吴立西氏汉姓为武。
② 京、彝、蒙等族有武姓。
得姓始祖
武丁。商王武丁继位时,国力衰弱,于是极力想恢复殷商当年盛况,却因找不到贤臣辅佐而犯愁。相传,有一夜武丁梦到叫“说”的圣人会辅佐他,于是四方找寻,终于在山西平陆东面傅岩之地找到,此人即是出身奴隶的贤相傅说。武丁对傅说十分信任,君臣齐心协力,使殷商达到鼎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武丁死后,其后人认为他功劳盖世,可与开国君主成汤相比,应有自己的姓,遂以其名为氏,称为武姓,奉武丁为武姓始祖。
武姓分布
武姓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河南省,其后再次第得到在此地得到不断繁衍,并迅速向邻近的山东及江苏等省迁徙。至汉时,山东武氏一直是一个兴旺、显赫的家族。出自此地的武姓,后大举地繁衍至今河南、安徽、山西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姓大举南迁成为江苏一大望族。其中在北方有一支武氏迁入今山西。唐代出了一个武则天,使武姓达到极为昌盛的时期,遍及全国。
郡望堂号
堂号:
" 鬻薪堂":鬻薪是卖柴。宋朝武行德,相貌气味,家里很穷,以卖柴为生。晋祖镇守弁门,到郊外游玩,看到行德卖柴,对他的相貌很惊讶,又见他担的柴特别重,就把他留在帐下当了侯虞。后来作战时行德被契丹俘虏,他杀了契丹的官,占据了河阳,不久归顺了汉,当了河阳尹,入宋,官太子太傅。
武姓又以"太原"为堂号。
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秦时相当于进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沛郡:汉高帝改泗水郡置郡。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北、西淝河以东,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苏沛、丰等地。东汉时改为国。
历史名人
武 丁:商代国王。后世称作高宗。传说名昭,为盘庚弟小乙之子。年幼时,武丁曾在外行役,与“小人”一起劳作,因而较了解“稼穑之艰难”。他即王位后,提拔傅说执政。傅说原为刑徒,被武丁发现,加以重用。武丁还任用甘盘为大臣,以此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力求巩固统治,增强国力,使商王朝得以大治。《史记·卷三》称:“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殷道复兴。”由于武丁将商王朝推向极盛,被称作“中兴之王”。武丁在位期间,不断向西面的□方、南面的虎方、东面的夷方、北面的鬼方以及羌方、周族等进行大规模征伐。其中对□方作战动员的兵力,有时三千,有时甚至达五千;对鬼方用兵三年才攻克。据殷墟卜辞记载,武丁的配偶妇好还亲自率兵征伐羌方。除了“伐羌”之外,卜辞中还有许多“获羌”、“用羌”的记载,即抓获了羌人的俘虏并用作人祭的牺牲,且数字惊人。武丁向四方连年用兵,征服了周围的许多小方国。这些征伐战争,为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基础。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死后,由其子祖庚继承王位。
武 臣:秦末陈县(今河南省淮阳)人,随陈胜起义,后自立赵王,因违抗陈胜命令,被部将李良所杀。
武 漳:文水(今山西省汾阳)人,五代后蜀著名将领,职山南节度使,重视农业,对当地农田水利建设有所贡献。
武 亿:清代著名学者,乾隆进士。创办范泉书院,亲自讲学。治经史,精于考订金石文字。著有《经读考异》、《群经义证》、《偃师金石记》、《授堂诗抄》等。武禹襄:清代武式太极拳创始人。
武 祺:元代太谷(今属山西省)人,历任中书参议、户部尚书、甘肃行省参政等职。曾参与更改钞法,铸宝钱,然时不助祺,物价腾踊,钞法遂坏。著有《宝钞通考》等。
武 亿:河南偃师人,清代著名学者,官任博山知县。曾创办范泉书院,精于金石文字考订。著有《经读考异》、《偃师金石记》等。
武 训: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伟大的平民教育家,为穷人创办了堂邑、馆陶、临清三县义学。
武士彟:唐代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东)人,武则天之父。以经营木材致富,随李渊征战有功,被封官爵。高宗时,以皇后之父身份受封周国公,被赐太原王。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唐高宗皇后,公元690年建周代唐,在位21年。执政期间,颇多政绩,如善用人才,开创殿试,重视农业,加强边防等。但其任用酷吏,时有冤案。公元705年,则天帝被迫让位与子唐中宗,中宗遂复唐。
武承嗣:武则天之侄,因荫而权重。后武承嗣争立太子,不果,怏怏而死。
武三思:武则天之侄,阴谋作乱,事败被杀。
武元衡:河南缑氏(今河南省偃师南)人,唐代建中进士,官至宰相,帝评之曰“是真宰相器。”因刚直不阿,触犯权贵,被刺客暗杀。
武宗元:河南省白波(今孟津)人,北宋著名画家,学吴道子,行笔流畅,擅佛道鬼神,曾为寺观作壁画,人皆称之。
武允蹈:宋代高诗人,两贡于乡,诗文刻意,多脍炙人口,著有《练湖集》。
武元直:金代北京人,善画山水,亦能诗文。有《东坡游赤壁图》等传世。
武汉臣:元代戏曲家,所作杂剧甚多,今知有10种。武元直:明昌间名士。善画山水,能诗文。作品有《莲峰小隐图》、《渔樵闲话图》、《东坡游赤壁图》等。武宗元:北宋著名画家,善画道鬼神,行笔流畅。
武之望:明代陕西省关中人,对医术有独到之处,曾参王肯堂之《证治准绳》,编有《济阴纲目》,另著有《济阳纲目》。
武禹襄:河北人,清代武式太极拳创始人。其融贯众派,自成一体,称“武式小架”。
武士敏:民国抗日将领。字勉之(1892-1941),怀安(今河北省怀安)人。1937年出任第一六九师师长,两年後升任第九十八军中将军长,与八路军精诚团结,并肩作战,共同抗日。1941年9月,武士敏率部在与日军的战斗中牺牲,终年49年。武士敏壮烈殉国後,举国悲痛,全国许多地方纷纷为其举行追悼大会,《新华日报》华北版发表了报道、社论和纪念文章。1984年 11月2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在长治市太行山烈士陵园中,为武士敏将军举行乐遗骸迁葬仪式,并在墓前立了一通墓碑,以追悼先烈。
宗族特征
1、武姓自古多英杰,则天皇帝数第一。其打破历朝历代女子不从政之传统,为后世女子涉政树立起一个光辉典范。
2、武姓多官宦,且以唐朝为最。
3、武姓世代以北方为主居地。3、武姓字行辈份严谨,意味深长。如武懿民所修《武氏家谱》内有浙江武姓一支字行为:“善德庆美,诚信斯国。”
====================================================================
武姓宗祠通用对联
〖武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平章卓识;
补阙高风。
——佚名撰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大臣武元衡,字伯苍,太原人,进士出身。德宗对他很器重,任为御史中丞,并对群臣说:“武元衡是真宰相器。”宪宗时,历官户部侍郎、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当时,,因四川不太稳定,他就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为政廉明,生活节俭,尽力抚慰少数民族,政绩卓著。后入朝为中书知政事,极力主张平定武元济叛乱。下联典指武元衡的堂弟武儒衡,字廷硕,宪宗时官至户部尚书,兼知制诰。刚直而有气节,又官补阙(对皇帝规谏并举荐人员的官),将大用时,终因为疾恶太分明而不得重用。
祥开国胄;
庆衍奇文。
——佚名撰武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武氏起源之一,周平王有个儿子,出生时掌中纹路有像个篆文的“武”字,周平王因此赐他姓武氏,后曾任大夫。
嵩山高隐;
练湖著名。
文/周新华
雨灵山,是村名,也是山名。作为行政村的雨灵山村,2013年由原先的黄泥山头、三百叶、刘家等几个古村合并而成,并借用了村后的雨灵山的名字。而雨灵山又因何而得名,望文生义也能猜出了大概:山名,源于这座山的灵性。
能看到雨灵山的,不局限在雨灵山村一个村子,航埠镇有很多村子都能看到雨灵山,甚至更远的地方,包括衢州古城。有一个流传颇广的说法,说是几百年来,山下方圆几十里地的人,大凡一看到雨灵山的山顶起了乌云,就会飞一样跑回去,男的去晒场收谷子,女的收衣服,再慢一点,会有一场大雨尾随而至,强行拉你去洗澡。
雨灵山村的村民说,这不是传说,而是铁的事实。铁的事实不限于口头,还白纸黑字写在古籍里。聂氏,在大清乾隆初年就迁徙来此,所以有发言权。翻开《聂氏宗谱》的谱头,一张绘制于民国己丑年(1949)的阳基图就画着此山,旁注“雨灵山”三字。宗谱里还有艺文录,有诗云:“峰峦如拱立,云物四时变;不须携筇寻,开门便相见。”只用了20个字就点明了雨灵山的气象特点,还把它说成自家邻居似的。
更权威的古籍,是旧时官府的志书。衢州市区古称西安县,大清嘉庆的《西安县志》的卷二,就有一句话说得很明白:“雨灵山,以祷雨辄灵得名。”祷雨,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求雨。古籍记载,三衢大地有多处求雨圣地,并且都与官员求雨有关。旧时,每逢久旱,衢州的乡间常常会冒出一些人,他们抬着猪头羊头敲锣打鼓进山,就是去求雨。走在队伍前面的,往往是县令。谁让他是管理一邑的父母官呢?
身边资料匮乏,一时无法找到官员登临雨灵山求雨的文献,但村里一位长老坚称,他孩时就亲眼见到航埠镇的镇长率众上山求雨,那还是民国年间的事了。镇长求雨,比起县令求雨、郡守求雨,没那么大的气场,但也坐实了我的猜想:雨灵山乃官祷之所。
已经不知道雨灵山官祷是怎样安排的,但核心环节,一定得去雨灵古寺酬神。这雨灵古寺,得名于山,这个不用查验。雨灵寺供奉的,是佛?还是道?有龙王三太子吗?有雨师吗?问了村中长老,他们也说不清,只是回答说,庙里有个神祇,脚踏着脐风鬼。还有一个叫邋遢像,究竟是什么,他们没说明白,我也没听明白。
那就自己上去看。便由村人带路,穿过古树参天的禁山(后背山),往雨灵山顶一路攀登。天有雨,我有伞,但没什么太大的用场,还是被雨淋湿了。恍惚间,我怀疑我就是古代来替子民求雨的县令,走在喜悦的雨里,更走在五谷丰登里。
就到了雨灵山顶,看见雨灵古寺就坐落在峰顶下面的一块平地上。因为疫情,山寺并不开门,除了一旁新造的太上殿,让我还能猜测殿内的设置,我仍旧不知道主殿里供奉着何方神圣。倒是一面墙上,抄录着明朝英宗年间高僧求雨的民间故事,证实了雨灵山的得名确实源于求雨的灵验。
于是我明白了,这雨灵山,就是一根巨大无比的晴雨表,竖立在衢西山间,24小时做着天气预报。衢州古来就是农业大郡,对求雨一事总那么高看。农业文明里,风调雨顺有多重要,雨灵山就有多重要。
原先雨灵寺大门口,还有两株十分高大的白果树,也就是银杏树,一公一母。这情形,是不是和乌石山的银杏树有点像啊?村里的长老说,旧时无法生育的女子都会上雨灵山抱一抱白果树,回来就能怀孕。我想,求子也是一种求雨啊,另一种方式的求雨,一样对孕育、对生长的敬畏。
两棵白果树的有名,还不仅仅因为这个,而是站在衢州古城的城头也能瞭望得见。尤其到了深秋,叶子变色,郡人登城西眺,就看到山中两点金**。《聂氏宗谱》的阳基图里就画着雨灵寺,寺前还特地画上了一棵树,这棵树一定是白果树。宗谱的图,也有画着树的,但像《聂氏宗谱》里那么浓墨重彩的一棵树,在其他家谱里是不多见的,这也证明了雨灵寺门口的白果树之于族群世代繁衍非常重要。
令人扼腕长叹的是,这两棵有灵性的树,文革时被双双砍掉了,没了踪影。它只活在《聂氏宗谱》的阳基图里。如果这两棵树能留到现在,那些一窝蜂去乌石山拍摄银杏叶的人,就会多出一个选择。
还有更令人遗憾的,就是地名的本身。当下的行政区划用名及官方出版的地图里,作为雨灵山地名之源的雨灵山,恰恰不叫雨灵山,而是叫雨岭山。当地人图个方便,把它写成雨淋山、雨零山、雨林山、雨霖山,甚至写成雨岑山。这些地名中虽然都少不了一个雨字,却再也没有那种“祷雨”的农业文明的大意蕴了,能不可惜吗?地名,可不是让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政府的地名管理部门,是时候改正行政区划和地图上的错用地名了。
也是我该拿出私家秘藏的时候了。据我所知,这座关乎一邑气象的灵性之山,还有风水上的说法,是衢州古城的少祖山。打开卫星地图可以看出,在千里岗山脉与仙霞山脉之外,有第三条山脉自西往东插进了金衢盆地,一如千里奔袭而来的长镝,直指衢州郡城。那气势,无法言说。而雨灵山,正是此山脉面临郡城的第一座像模像样的山峰。
中华龙脉至此,只需轻轻一跳,便能从雨灵山跃到城中的府山上。府山,那是一颗龙珠,衢州古城的定盘之星。这正是少祖山的派头。由此看来,雨灵山除了气象学上的涵义,它作为衢城的少祖山,还在堪舆学上更全面、更深刻地影响着衢州一郡的兴衰。
聂荣臻元帅故居的概况
本文2023-09-22 13:56:3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4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