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身世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8浏览:1收藏

曹雪芹的身世,第1张

曹雪芹本人身世经历的特殊性,首先在于我们对他的身世经历知道得太少。1921年以前,很多人并不知道或者说还不能确实《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书中第一回胪列书名一段文字,有“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记载,只说“披阅”和“增删”,没有指明就是曹雪芹所作。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红楼梦》首次排版印行时,程伟元在卷首写道:“《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先生删改数过。”采取的是阙疑的态度。嘉庆刊本《绮楼重梦》的作者兰皋居士则说:“《红楼梦》一书,不知谁氏所作。”讷山人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为《增补红楼梦》写序,也认为“《红楼梦》一书,不知作自何人,或曰曹雪芹之手笔也,姑弗深考”。即使有的记载对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持比较肯定的态度,也是辗转相传,没有真凭实据。而且曹雪芹为谁,大都“不尽知也”。有的说雪芹是曹寅的孙子,有的记载又说是曹寅的儿子。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

康熙间,曹楝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问:“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借此遮目耳。”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人以此重之。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

袁枚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卒于嘉庆三年(1798年),和曹雪芹同时略晚,曾任江宁知县,他辞官后卜居的小仓山也在江宁,照说记载应该是可靠的。然而却大成问题。把雪芹说成是曹寅的儿子固属弄错辈分,《随园诗话》的另一版本称大观园就是他们家的随园,也是以讹传讹。《枣窗闲笔》的作者裕瑞说:“闻前辈姻戚有与之交好者。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致。”这是迄今所能见到的关于曹雪芹相貌的惟一记载,但又是听“前辈姻戚”说的,不过是传闻,究竟可信与否,无法确定。至于曹雪芹叫什么名字,雪芹二字是字还是号,裕瑞承认都“不得知”。此外还有说雪芹的后人因为贫穷,陷入嘉庆年间的林清逆案因而被杀的等等。总之,曹雪芹的真实身份和具体生活经历,从《红楼梦》问世到晚清,长时间湮没无闻,只停留在传说阶段;便是前面提到的几则有关记载,有的也是后来发现的,因当时的风气,小说、戏曲不过是消遣书,人们并不特别关心作者究竟是谁。

直到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曹雪芹的身世经历才有了一个极粗略的轮廓。胡适把考证结果概括为五点:(一)《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二)曹雪芹是汉军正白旗人,曹寅的孙子,生于极富贵之家,身经繁华绮丽的生活,又带有文学与美术的遗传与环境。他会做诗,也能画,与一班八旗名士往来,但生活非常贫苦,他因为不得志,故流为一种纵酒放浪的生活。(三)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大概即生于此时,或稍后。(四)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的阔差,但后来家渐衰败,大概因亏空得罪被抄没。(五)《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作的。作书的年代大概当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书未完而曹雪芹死了。

这五点,是根据《雪桥诗画》、《八旗文经》和《熙朝雅颂集》三部书考证出来的,比较接近曹雪芹的真实情况。不久,胡适又得到了敦诚的《四松堂集》的稿本,里面除有《熙朝雅颂集》曾收录的《佩刀质酒歌》和《寄怀曹雪芹》外,还有两首与曹雪芹有关的诗,一首是《赠曹芹圃》,全诗八句为:

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

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

阿谁买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另一首是《挽曹雪芹》: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

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瞑。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人惟有青山泪,絮酒生刍上旧--。

前一首诗的标题透露出,曹雪芹又叫曹芹圃,这在有关曹雪芹的资料极短缺情况下,也不失为有价值的发现。后一首诗表明曹雪芹活了四十多岁,胡适假定为四十五岁,因为“四十年华”只能是举整数。“孤儿渺漠魂应逐”句后有注:“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说明曹雪芹曾有一个先他而逝的儿子,同时还有个续娶未久的新妇。1928年,胡适购得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依据脂批,认定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除夕,改变了卒于甲申的说法。

关于曹雪芹,胡适的考证主要就是这些,这在当时已经是难能可贵的大收获了。不过,即使这样,我们对《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知道得还是太少。知道得少,于是就想多知道,因而曹学便发达起来了。而且胡适的考证,遗留下许多疑点,更增加了人们解疑问难的兴趣。比如,胡适说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是对的,但怎么知道是曹--的儿子?根据是什么?为什么就不可能是曹--的儿子?胡适没有回答。关于曹雪芹的卒年,胡适始主甲申,后改主壬午,到底哪个对?至于生年,胡适说“大约生于康熙末叶”,即公元1715年至1720年之间。然而根据呢?还有,雪芹是什么时间从南京来到北京的?到北京以后做了些什么?上过学吗?跟敦诚、敦敏那样熟悉,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死的时候在北京西效?何时、什么原因促使曹雪芹要到北京西效去住?西效范围甚大,曹雪芹具体住在哪里?新妇是谁?何时结的婚?等等,等等。问题成串、成堆,都需要给予解答。如果说曹雪芹的名、字、号问题还小问题的话,那么回到北京以后曹雪芹的行踪,就是与创作《红楼梦》有直接关系的大问题了。当然受资料的限制,胡适不可能一一求得答案。而没有答案的问题,正是学者的兴趣所在和责任所在。这些问题现在也没有全部解决、甚至大部分都没有解决,所以研究曹雪芹的身世经历具有一定吸引力

1、曹雪芹是曹寅的后代无疑 晴雯病补雀金裘那一回, 当这位一向"恃宠而骄"的美丽丫头抱病完成工作时,已经是深夜了书中说"忽听自鸣钟当当响了四下"脂批此处注曰:"寅此样写法,避讳也" 这是一个有力证据

但,曹雪芹是曹寅的什么人孙子还是儿子历来说法不同最早将考证方法引入红学研究的胡适博士,根据其自身掌握的材料,轻率地"定义"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从此,祖孙说盛行,甚至某些教科书中也将此视为定论

但随着红学研究的发展,祖孙说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首先是后来发现的许多清人笔记中明确记载曹雪芹是曹寅之子如清代大诗人袁枚就说"寅,其子曹雪芹撰石头记一书,备记繁华风月之盛" 等等,还有许多,可查相关资料 其次,如果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那么,他经历曹家之盛的年龄,只有六七岁,至多是十一二岁一个仅仅在幼年时经历过很短一段繁华富贵生活的人,恐怕很难写出象红楼梦这样极其符合历史社会事实的博大精深的作品来再次,遍查曹家家谱,始终没有找到这位神秘的曹雪芹在曹寅的孙辈中,只有一个曹天佑是曹寅的所谓"正派"孙子然而,有关曹天佑的资料证明,他似乎与这位为中国文学带来不朽声誉的伟大作家相去甚远

于是,近年来有人提出,曹雪芹应当是曹寅的儿子并且有的研究者还将曹寅家谱和红楼梦中的宁荣两府,尤其是贾赦\贾政两支比较,发现如果假设曹雪芹是曹寅的儿子,那么许多以前的疑问都会迎刃而解。

2、正如你所问,中国人讲究"避讳",为什么《红楼梦》里贾宝玉和薛蟠会用唐寅来开玩笑?这可是他祖父的名字呀!如上所述,不管是祖父还是父亲,反正都是曹雪芹的上辈。他不应该在写小说时把他的老子写上去,让故事中的人物开涮。

应该把红楼梦中的这个情节明示出来,让大家讨论。

《红梦楼》的作者是谁

二三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阿郎现在把见到的所谓的《红梦楼》作者及其相关信息罗列于后。

1、曹雪芹、高鄂 。1921年胡适发表了《红楼梦考证》,认定《红楼梦》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而后40回是高鄂续写的。

清裕瑞在《枣窗闲笔》中说,听说有《风月宝鉴》一书,又名《石头记》,“不知为何人所作”,曹雪芹对它进行了删改润色,其叔脂砚斋给加了批注,并改名为《红楼梦》,他曾见过抄本。

程伟元,苏州人,出版商,曾三次印刷出版《红楼梦》,他出版的《红楼梦》程甲、程乙本他在刻本的序文中说:“《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

看来他也吃不准曹雪芹是不是作者。

脂评本封面只写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没有曹雪芹的名号。

问题是不同脂批间具有非常多的矛盾,脂批很可能为假造。

欧阳健《古代小说版本漫话》说“脂本乃后出之伪本,而程本方为《红楼梦》之真本。”

曲沐《庚辰本〈石头记〉抄自程甲本〈红楼梦〉实证录》一文中,对脂本和程甲本作了大量的文字对比,证明脂本是造伪,脂本是从程甲本上抄录的,造伪者是脂砚斋。

永忠和明义言之凿凿说曹家有个曹雪芹,但翻遍曹家家谱却查无此人,在曹家家族中,合于敦氏兄弟所记载的曹雪芹年龄的,只有曹天佑一人。

雍正5年曹家被抄时,曹雪芹才4岁,还在吃奶,什么都不懂,以后是不可能写出宛如帝王般的生活情景,大量的细节如不是生活在其中,很难仅靠想象就能描写出来。

(曹雪芹的出生年月有两种说法:一是雍正2年(1724年),一是康熙54 年已未(1715年),按这个算,曹当时是13岁)。

确实有个曹雪芹,是个残疾人,靠制作贩卖风筝养家糊口,此人写过一部《废艺斋遗稿》,和《红楼梦》没关系。

高鹗。不是续书者,他只是书商程伟元的一个打工仔。程老板在旧货市场上淘到的《红楼梦》后40回的手稿,是由他编辑修改完成的。有程本序言为凭,有程伟元和张船山两人为证。张船山,四川遂宁县人,乾隆庚戌进士,著名诗人,书画家。张船山在《赠高兰墅鹗同年诗》题解中写道“传奇红楼梦八十回后俱兰墅所补”,现在人们比较认同“补”是编辑修订的意思。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说:“高鹗不应该是《红楼梦》续作者,他应该是《红楼梦》最后出版的整理者。

2008年,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冯其庸提议后40回的作者宜署无名氏,得到了专家和出版商的赞同,彻底否定了所谓的红楼梦后40回“高鹗续作说”。

2、瞿麻子。河南人,生活在康熙年间,从小给给地主放牛。这人是个嫖客,有玩女人经验,40岁什么事不做,就猫在家写《红楼梦》,写好后卖给皇族家的人看,后来活到56岁死去。瞿麻子幼儿时期得过天花,落下满脸麻子(嘿嘿,康熙也得过天花,苏麻喇姑用一把喂牛的几几草就医好了他,这老兄从小放牛却不懂这个)。

3、石头、空空道人、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这是书中说的和书的创作有关系的5个人,石头是始作者,空空道士是抄录者,吴玉峰和孔梅是题名者,曹雪芹增删润色者。5人都为《红楼梦》出了力,但一样是劳动者,待遇却是不一样的,曹雪芹幸运地爬上了封面,那四个倒霉蛋却只能躺在书里。

4、洪晟。这是近期盛行的土默热红学的开创者、吉林省总工会主席土默热教授提出来的。

洪晟是明末清初的剧作家,曾写过著名的《长生殿》。

土先生认为《长生殿》与《红楼梦》虽然题材和体裁不同,但主题思想、故事结构、人物性格、神化系统、悲剧结局却相似;“金陵十二钗”是宝玉的亲姐妹和表姐妹,清初诗坛上著名的“蕉园诗社”也正好12位才女,是洪晟的亲姐妹和表姐妹,洪晟年轻时常与这些姐妹们一起踏雪踏青,诗词酬唱,她们的活动同《红楼梦》中描写的完全一样;脂批透露《红楼梦》作者为“芹溪”,而“芹溪”恰恰是洪晟的一个别号;于是乎就认定红楼梦和长生殿的作者是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洪晟;洪晟的《洪上舍传奇》就是《红楼梦》的底本。

土先生还解析了《红楼梦》作者由洪晟变为曹雪芹的经过:洪晟和曹寅是好朋友,康熙43年他把《洪上舍传奇》的手稿交给曹寅,请曹寅帮助刻版印刷。不幸的是洪晟在回家的途中喝醉酒掉河里淹死了。从此手稿落在曹寅家。曹寅晚年,因穷困潦倒书稿未能出版。到了乾隆年间,这个手稿被同样穷得揭不开锅的曹雪芹给翻了出来。《洪上舍传奇》现已不存。

5、石涛。是个和尚,俗名朱若极,明朝皇族,靖江王朱赞仪的11世孙, 其父朱亨嘉于清顺治二年(1645)自封监国,被南明朝廷唐王朱聿键所杀。石涛后跟宦官出身的喝涛出家做了和尚。他当和尚,却穿道袍,因为道袍和明朝的服装相似。有人这么形容他,说“幼入佛门,老着道袍,亦僧亦道一石涛”(嘿嘿,挺贴切)。石涛是个大画家,康熙时代,他的画名已驰名天下。

另一种是《红楼梦》里隐藏着石涛的事。石涛和曹寅是好朋友,红楼梦第55回,后半回,作者编造的八个谜语全部是围绕石涛而设计的。康熙46年(1707年)石涛病逝于扬州,享年 66岁,葬在扬州蜀岗之麓。有人说他的死就像黛玉“一抔净土掩风流”,也像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6、和珅。二十六岁就做了宰相的曾经的咸安宫的高材生。红楼梦是和珅科举失败那年写的。和珅科举失败的原因是因为考试时写了一篇批判礼学思想的文章。

最初的《红楼梦》是写给乾隆看的。和珅的目的是给皇帝和王公贵族们洗脑,以防大清走元末的道路。乾隆56年(1791年),北京“萃文书屋”首次以木活字排印出版的120回《绣像红楼梦》(程甲本),就是根据和珅手稿编写的。乾隆活着的时候,《红楼梦》非常吃香,嘉庆一上台,《红楼梦》就倒了霉,原因是和珅写《红楼梦》把汉人礼学仕子虚伪丑恶的嘴脸全都揭露出来了。

7、孔梅溪。《红楼梦》是孔梅溪在广东南华禅寺写的。此说是从《红楼梦》里惜春的文章造化匾额诗和宝玉的咏红梅诗中找到了依据。

附惜春诗:文章造化匾额-惜春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这无异于在说,大观园是作者在千里外的地方凭空造出来的,就像在五云中、日月光辉里的空中楼阁。这可以表明红学考证专家肯定的曹雪芹著书北京黄叶村、大观园在北京或南京某地的一切根据是不能成立的。

宝玉诗:《红楼梦》访妙玉乞红梅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栎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8、吴梅村,名吴伟业,明末清初诗人,崇祯时的榜眼,大家熟悉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就是他老人家写的句。此人明亡时曾辞归故里,顺治十年又极不情愿地奉招出仕,十三年又辞官还乡。

2004年,抚顺市社科院院长、研究员傅波和抚顺市地方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抚顺市政府处级调研员钟长山抛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吴梅村是《红楼梦》全书一百二十回的真正作者。理由是,《红楼梦》中,“悼红轩”、“怡红院”、“红楼梦”名词只有清初的明朝遗老才能写得出来;较早版本的《红楼梦》中记载:“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风月宝鉴》一书,乃其弟棠村序也”, 他们把上述几个人名进行了一番组合,结果出现了吴梅村3个字。吴梅村的政治观点同《红楼梦》创作主题相合。更为重要的是,相对于曹雪芹难以维持生活的窘境来看,曾经隐居十年的吴梅村具有写作这样一部鸿篇巨著的时间。

9、张岱,明末清初散文家,写《湖心亭记》的那个。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张家累世显宦,国破家亡后,他隐于嵊县西白山中一年,后又搬回绍兴,晚年生活贫困凄凉。

10、湖南娄底的一名女子,此女名曰谢三曼。前80回是由此女所写,后40回是曹雪芹添改之作,没高鄂什么事。理由是:

书中多次写到湘江,而且人名、物名中带“湘”的很多。第64回贾琏与尤二姐要槟榔吃,而嚼槟榔是湖南人的习俗。

书中所记述的地名与姓氏与传说极为吻合。

(1)、书中有“一帆风雨路三千”之句,而由娄底乘船顺涟水入湘江,经洞庭,入长江,至南京(京城),刚好三千里左右。

(2)、贾雨村乃胡州人氏,原湘乡县正有胡州之地,现在双峰县境内,离白鹭村不到二十里,为谢家族祠所在地。“谢”姓在当地方言中两种读音,当地方言中的“谢”与“贾”谐音相似。

(3)、书中写到:“白扬村里人呜咽”,又写到“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白扬村属湘乡县毛田乡范围里的一个村庄,村中人多姓谢,离白鹭村不足十里。

11、胤礽。疯癫狂人朱在《惟我读懂红楼梦》中称,这是他从《红楼梦》本身文字中读出来。胤礽是康熙与皇后赫舍里所生,康熙朝两立两废的太子。康熙死后,4子胤禛登基,将胤礽由咸安宫迁到了祁县郑家庄,并派众兵看守。胤礽于雍正2年12月病死,时年51岁。死后被追封为理密亲王,葬于黄花山。《红楼梦》是胤礽哭出来的。

12、曹頫。他就是书中的那位“情僧”。曹府被抄,曹家仿佛由天堂走进了地狱,他遭到了整个家族的唾骂。心里上的极大落差,让他痛不欲生。他出家当了和尚,法号空空道人。但他人在禅房却无心经卷,每天总是沉浸在对从前吃香的、喝辣的、泡小妞、玩名伶的回忆中不能自拔,想想哭哭,哭哭想想,十年工夫,竟然哭成了一部《情僧录》。之后,他开始四处云游,每到一处他都将书拿出示人,看的人又都会帮他修改书名,他就把这些事也写入了书中,所以书中才会有吴玉峰题曰《红楼梦》,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这些文字。其后,其弟脂砚斋给书加了批,其子曹雪芹又对书多次批阅增删,伟大的《红楼梦》就这么诞生了。

13、明延宁王朱由梿。这是马兴华老先生用自己弄的判断《红楼梦》作者及贾府原型的十二条标准逐条对照和用“谐音法”、“拆字法”去拆解书里的诗句弄出来的。

比如:书中第1回作者自述:“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

马先生就对照出朱由梿父亲死后,他的哥哥完全有可能负起教育责任。

第2回,雨村道:“更妙在甄家风俗,女儿之名亦皆从男子之名,不似别人家里另外用这些春、红、香、玉等艳字。”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

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

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所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1],名,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2]),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1],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3]。

红楼梦剧照

代表中国古典小说最高成就的《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不仅受到后人敬仰,连他的身世也被许多人关注。

胡适先生认为,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家境富有,能诗会画。曹家盛时至少四次接待过皇族。后来曹寅去世,家族衰败下去,曹雪芹便开始在贫困之中写这部《红楼梦》,但他没写完就去世了。胡适之后,许多学者展开了关于曹雪芹祖籍身世的争论。

辽宁省铁岭市曹雪芹研究会副会长高东昌介绍,曹雪芹是宋代元勋武惠王曹彬的后代,明初时由江西南昌迁到今天的河北省丰润市,曹家先祖曹端广后来又定居到铁岭,大体居住在铁岭城南的腰堡一带。1618年,太高祖曹世选、高祖曹振彦成为满洲正白旗的家奴。从这一代起,曹家就一直在铁岭附近定居。高东昌还说,曹家先祖曹端广有顺治、康熙以来的《丰润曹氏族谱》为证;太高祖曹世选有《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为证;高祖曹振彦清代有地方志书载为证;曾祖曹玺有康熙“诏修”的《盛京通志》为证;祖父曹寅有《五庆堂谱》为证……

辽阳市博物馆原副馆长邹宝库坚持认为曹雪芹是辽阳人。曹家高祖曹振彦是辽阳人,这可从《曹玺传》、《上元县志》等史籍记载和近年发现的三块石碑中考证;高祖曹振彦在清代地方志书载为“辽东人”或“辽阳人”;曾祖曹玺在史料中也介绍说“祖籍襄平”……

“铁岭派”认为“辽阳派”证据不足,“辽阳派”则认为“铁岭派”论证曹雪芹祖籍时已超出五代以上,牵强附会,不足为证。

两派人物谁也不能说服对方,曹雪芹的身世之争也就成为了僵局。

▶曹雪芹画像

曹雪芹的身世

曹雪芹本人身世经历的特殊性,首先在于我们对他的身世经历知道得太少。1921年以前,很多人并不知道或者说还不能确实《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
点击下载
上一篇:蔡氏族谱下一篇:孙姓家谱的序言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