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姓读音怎样拼写?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8浏览:3收藏

查姓读音怎样拼写?,第1张

作为姓氏读作zhā。

查,形声。从木,有两种读法。

读chá时意为考察:如:检查。调查。古同“槎”,水中浮木之意。

中文名:查

外文名:check

部    首:木

笔画数:9画

笔顺编号:123425111

拼    音:chá zhā

注    音:ㄔㄚˊ ㄓㄚ

部    首:木

扩展资料:

查 chá

名词

(本义:木筏)

同本义。同“楂”〖raft〗

有巨查浮于西海。——晋·王嘉《拾遗记·唐尧》

又如:查影(筏影,船影);查头(船头)

树桩〖stump〗。如:查儿(短而硬的胡子或头发)

树杈〖crotchofatree〗。如:查卉(树木砍伐后的再生枝)

姓 在陕西部分地区读chá

查 chá

动词

审查,考查;检查〖check;examine;inspect〗。如:查票;查勘(访查勘验)

调查〖lookinto(amatter);investigate〗。如:查看(实地调查);查视(查看)

在参考书中寻找〖consult;lookup〗。如:查字典;查书。

姓氏的延续,可以使人们从基 因学、遗传学的角度认同同为炎黄子孙的血脉相连。中国有着寻根问祖的传统,认为这样是为祀祖尊宗,求得祖先佑护,同时也是传承祖德、光宗耀祖,认为每个人与祖先都是血脉相连的,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会通过血脉,流传到自己身上。

因为有着这种传统,通过《百家姓》这篇启蒙文学对姓氏传承、使人们对姓氏的认识。作为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记载了中国姓氏的发展,它与姓氏家谱、方志、正史构成完整的中国历史,是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查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大丈夫当以国家社稷之安危为己任,固然不居于庙堂之上,亦可不负“大侠”二字。

1972年,在最后一部作品《鹿鼎记》连载完成之后,金庸向公众宣布就此封笔,此后再不涉足武侠小说,这位当代武林至尊自此要远离江湖,不再终年生活在刀光剑影之中了。

金庸先生今生以武侠小说而闻名天下,他的小说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几乎是家喻户晓。

可谁又曾对他背后的“查氏家族”有过了解,金庸先生对于中国而言,可谓是传奇的存在,查氏家族繁衍至今,能人辈出,更是一个传奇性的存在,大江东去浪淘尽,查氏家族却并未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

金庸原名查良镛,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便受到家中父辈书香门风的耳濡目染,故而对金庸先生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思想启蒙作用。

金庸

查氏家族的历史渊源

“査”姓来最早源于春秋时期,距今为止,大概已经有2700多年的历史。鲁庄公之子姬延被封为子爵,“食采于査邑”,姓氏便是“査”,在山东一带繁衍生息。

五代十国时期,査氏出现了第一位名人,南唐军事将领查文徽。其弟查文徵一家迁徙到江西婺源定居。

元末时期,天下大乱,后人査瑜为躲避战乱,举家从江西婺源坐船迁往浙江嘉兴,经熟人介绍,査瑜来到海宁袁花镇一大户人家教书。在教书时,査瑜惊奇的发现,海宁袁花镇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与自己的家乡婺源颇有几分相似。婺源有个凤山岗,海宁有座龙山,合起来便是“龙凤呈祥”之意,乃是吉祥之地。

于是,査瑜又举家迁往了袁花镇居住,本着“书香门第,诗礼传家”的祖训,传承到一代又一代。

金庸先生

查氏家族真正的兴起是在明清时期,在此期间,査氏家族共出了22名进士,康熙年间更是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

自査瑜之后,从第二代开始,査家便成为当地有名的官宦世家。

兴盛于明清

查瑜的儿子查恕,多年来一直钻研医术,江湖绰号“査一帖”,对于腰酸背痛,他一贴便可药到病除。他本人也经常乐善好施,为穷苦的百姓免费治病,闻名于江南。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甚为赞赏,并封其为太医院国医,赐一品冠服。

明朝弘治三年,查家第五代查焕高中进士,成为查家登科甲之第一人。

明朝一代,查家共有六人中进士,其中查秉彝、查志立、查允元祖孙三代连中进士,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到清朝的康熙年间,査氏家族人丁兴旺,最多时共有300多人。

其中十余人考取进士,五人进入翰林院,其中查慎行、查嗣瑮、查嗣庭更是兄弟三人同为翰林院编修。

查舁更是被康熙帝钦点,陪皇帝在南书房读书。康熙帝为表彰查家,御赐“敬业堂”、“嘉瑞堂”匾额,恩宠冠绝一时。当时的匾额已经毁于战乱,如今查家旧居的匾额是当年的仿品。

到了乾隆时期,査氏家族已传至十几代。因为乾隆时期的文字狱,查家被牵连,当时查家被封禁的书籍多达100本,因此,朝廷禁止查家参加科举。家族进入静默期。

其实这也算因祸得福,查家的后代并没有把重心放在科举上,而是专注文学。

金庸在采访时曾提过:家里的藏书很多,找书更是方便,不管是古书,还是新书,应有尽有。查家闲暇时的活动也很文雅,多是下棋、看书。

近代查氏百花齐放

到了近代,查家在各行各业百花齐放,第十九代传人查济民,民间号称“纺织大王”,他认为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做纺织业是大有出路的。他从浙江大学染织学院毕业后,先后在上海、重庆等各大纺织染厂工作过。1947年,在香港创办“中国染厂”。

查济民先生

改革开放后,他不顾高龄,奔走于内地,投资办厂。当时他所建的厂子都很有名气,据说随便找一位老百姓都认识他。

查济民在90大寿时,在他的主持下,又对查氏家谱进行重修,连接了断裂几百年的家族史。

弟弟穆旦

此外,查家还有比查济民小四岁的弟弟查良铮,笔名叫穆旦,穆旦四十年代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被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为“现代诗歌第一人”。同时,他又是一位大学教师,前后任职于西南联大、南开等多所名校。

穆旦属于在海宁时期分出去的“北查”,明朝中叶,海宁查氏第三代有一分支迁往了北京、天津一带,靠经商为业,主要经营食盐。查良铮是这支“北查”的后代。

查良铮(穆旦)和查良镛(金庸)各为南北两地,一辈子也没见过面,但两人确实是一辈人。更为有趣的是,查良铮是把姓“查”拆开成“木”、“旦”,然后用“穆旦”做了笔名;而查良镛则是将名“镛”拆成“金”和“庸”,用“金庸”做了笔名。这也是两人生命中的巧合。

表哥徐志摩

在近代史的文坛上,金庸还有一位亲戚叫徐志摩,同海宁查家一样,海宁徐家也是望族,两家结为姻亲。

金庸的母亲徐禄是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堂姑妈,所以从这层关系上来说,金庸应该唤徐志摩为表哥。1914年,查枢卿与徐禄在袁花镇喜结连理,徐禄是徐志摩父亲徐申如的堂妹,所以徐志摩称呼徐禄为堂姑妈;查枢卿是金庸父亲,因而金庸与徐志摩算是同辈,但因为徐志摩年龄长于金庸,所以金庸得称呼徐志摩为表哥。

小时候的金庸时常跟随父母前往表舅家做客,有一次,金庸随父母到表舅家时,遇到了暑假回家的徐志摩本人,两人还曾有过数日的交际。徐志摩飞机逝世之后,查家还曾以“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为挽联表示对徐志摩的哀悼。

外甥女琼瑶

金庸还有一位外甥女叫琼瑶,琼瑶是中国当代的著名女作家。

因为金庸的堂姐查良敏,曾下嫁给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所以从这层关系上来说,琼瑶算是金庸的外甥女。

琼瑶的母亲袁行恕是当时大银行家袁励衡的三女儿,袁行云的父亲为袁励准,和袁励衡是亲生兄弟,琼瑶母亲袁行恕是三舅袁行云的表妹。而金庸的堂姐查良敏是袁行云的妻子,所以说金庸和琼瑶差了一个辈分,琼瑶应该喊金庸一声舅舅。

姐夫钱学森

除此之外,金庸还和近代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一家有着亲戚关系,蒋百里的夫人查品珍和金庸是同宗姑侄关系。因而金庸该唤蒋百里一声姑父。

蒋英、钱学森

蒋百里的女儿蒋英,想必大家也都不陌生,她是当代著名歌唱家,金庸唤蒋英为表姐。而蒋英的丈夫则是赫赫有名的“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金庸该唤钱学森一声表姐夫。这还不算,金庸还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大师曹时中先生的姐夫。

可见,金庸这一大家在近代史上名人辈出。

家风传承

《孟子》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然而查氏家族定居海宁六百年来,传承二十几代,历经时代变迁,却一直名人辈出,至今仍是江南望族。

在以"诗礼传家"的家训下,查氏后人在任何年代,任何时间都不忘读书,通过学习,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良好的家风,是几代人的引路灯,是一个家族在历经几百年长久不衰的法宝,家风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富。

由此可见,金庸先生祖上数代牛人的出现,对于查氏后代子孙的影响绝对不容小觑。以至于近代以来,查氏后人凭借着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家风家训的影响,再一次步入了全盛时期。

杨澜、金庸

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林至尊最终在“大闹一场”之后悄然离世,享年94岁。金庸先生的离世,一代人的江湖大侠梦也就此离去,留下的只是世人对他无尽的哀思和缅怀。

查(Zhā)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氏,为炎帝的后裔,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齐国公族,以邑名为氏。齐国的君主齐顷公的儿子被封于楂,他的后代于是就以他的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成为楂姓,后来将木字旁省去了,于是遂成为查姓。 查 2、出自芈姓,以邑名为氏。春秋的时候,有楚国的公族大夫被封在查邑,他的后代便以查作为姓氏。 3、出自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楚国有诸侯被分封于柤(今湖北省南漳西)。由于其封地的名称也写作查,他也被认为是查的封主。以后,他的后代也以封邑的名称为氏,称查姓。 4、出自古今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查姓。如在清代满族中,居住在沈阳一带的人就有人以查为姓。另外在满洲八旗中,原以沙拉为姓的人后来也改姓查。至于其他民族,如当代的彝、傣、土家、哈尼、蒙古族等,也都有人以查为姓。 得姓始祖:齐顷公。查氏出自姜姓,发祥于山东地区,是以邑为姓的姓氏。查,原是一个地名。根据《姓苑》记载,春秋时期,齐顷公的儿子食采于楂邑,他的后代子孙以邑为姓,称为楂氏,因为古代楂、查相通,后来就简称查氏。根据《万姓统谱》上记载,查氏望族出于齐郡,即今天山东省临淄一带,传至五代时南唐有查文徽,文徽的孙子查道如,将家族迁往海陵,就是今天的江苏省泰县一带,繁衍成当时的名门望族。望族居于海陵郡,即现在的江苏泰县。查氏后人奉齐顷公为查姓的得姓始祖。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缺)查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查姓源自古代有个地方名读音如查,以这个地名形成的姓,就形成了查姓。原来,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顷公的一位公子,享用那里的物产,这位公子的后代,就以封地为姓,形成了查姓。百齐国是周朝开国功臣姜太公建立的,姜太公又是是炎帝的后代,所以查姓远祖很荣耀。查姓先人明清两代最为昌盛,据《郡望百家姓》一书记载:查氏望出齐郡。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查姓形成许多郡望,主要有海陵郡、齐郡、济阳郡等。查姓几经历史上的繁衍迁徙,几乎分布全国各地,如辽宁的清源、山西的太原、陕西的韩城、湖南、安徽的泾县、河南的罗山、江西的金溪、福建的清流、广东的澄海、贵州的从江、四川的合江等地都有查姓人口的分布。查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七十一位的姓氏,是一个比较罕见的姓氏,但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六,尤以安徽、江苏多此姓,这两省的查姓约占全国汉族查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五。 编辑本段历史名人查 升 清代书法家,字仲苇(1650-1707),号声山,浙江省海宁人。康熙进士,曾在朝廷任职。著有《淡远堂集》等。 查文徽 南唐休宁人。侍后主李煜,官至枢密副使。讨伐平建州王延政的时候立了大功,于是升迁为建州留侯。当时,吴越的军队占据了福州,文徽于是带领着他的军队攻克了福州。入城以后,他安抚百姓,但是不幸被陷在埋伏之中,被俘虏。后来被遣送回去,改任了工部尚书。文徽的三代都是做官的,他的儿子元方是建州的观察判官,他的孙子查道,是宋真宗的龙图阁侍制。 查伊璜 明清之交查氏名人。在《聊斋志异》与《觚胜雪莲》中记载有关于查伊璜的故事,大致是他与吴六奇将军的神交。在《鹿鼎记》中,被金庸发展成一段生动、有趣的情节。蒲留仙称伊璜先生“厚施而不问其名,真侠烈古丈夫哉!”《觚胜》中称其为“才华丰艳,而风情潇洒。常谓满眼悠悠,不堪酬对;海内奇杰,非从尘埃中物色,未可得也。”从这些记述中,可以想见查伊璜的风采。 查士标 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安徽休宁人,长期居住在扬州,擅长画山水,与孙逸、汪云端、僧弘仁等书画家一起被称为“海阳四家”。他的书法超妙入神,艺舟双楫》将他的行书列入佳品之上。 查慎行:清代诗人,名嗣琏(1650-1727),字夏重,浙江海宁人。诗学宋人 查慎行 [1] ,多抒发行旅之情,善用白描手法。有《敬业堂集》。 查光佛 名能,又字竞生,湖北省人。清光绪三十三年考入武昌文普通学堂。加入中国同盟会。还没有毕业就剪去长辫加入了第四十一标当兵。后请了长假走出军营,居住在蛇山的蕲春学社。宣统元年,长沙抢米风暴发生,鄂军进入湖北镇压。查光佛于是与刘复基等人计划乘机举行起义,事情败露了,没有成功。宣统三年的武昌起义的第二天,被任命为都督府秘书。阳夏战争的时候,他在汉阳总司令部任职。民国元年(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聘任他为稽查委员、同盟会鄂支部交际会会长;同年2月份被聘任为鄂省教育部副部长,五月去职。民国二年二次起义失败以后加入中华革命党,任职湖北讨袁军总司令秘书长及驻汉口特派员。民国九年任护法军政府总裁机要秘书。民国十一年任广州大本营秘书。民国十五年任江汉宣抚使参议。民国十八年任《中央日报》总编辑。民国十九年任中国国民党汉口市党部宣传部部长。民国二十年任中央党史编撰委员会编撰兼秘书。民国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六日在江苏常州病势。终年47岁。存世的著作有《武汉阳秋》。 查夷平 又名镇湖,号埠西。江西省修水人。早年加入中华革命党。毕业于烟台海军学校、广东海军学校、广东航空学校。曾任欧亚航空公司主任秘书,滇黔铁路督办署材料处处长,中央航空公司副经理。1949年11月,在香港参与组织中央、中国航空公司起义。后来担任中国民用航空业务处处长、民航总局顾问。他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曾经在长沙、苏州、上海等地从事琴学活动,组织了今虞琴社。曾经担任过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古琴研究会会长。为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76年8月去世,终年81岁,编有《存见古琴曲谱集览》等。 查良镛 笔名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大紫荆勋贤”。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查良铮 笔名穆旦(1918—1977),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查良铮 [2]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曾用笔名梁真,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为同族的叔伯兄弟,皆属“良”字辈。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查良钊 字勉仲(1897—1982)。祖籍浙江海宁袁花,生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民国7年(1918)赴美,留学于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究部。民国10年(1921),讨论“一战”善后问题的“华盛顿会议”召开时,他联合留美同同学蒋廷黻、罗家伦、高仁山等,发起组织中国学生华盛顿会议后援会,被推为执行干事长,与国内民众团体和海外华侨相呼应,支援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团。民国11年回国,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教务长、河南大学校长、河南省教育厅长。曾参加蔡元培等领导的中华教育改进社,并与同仁合办《教育评论》,提倡科学教育。 穆旦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1941年12月穆旦所作的《赞美》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语文教科书。 编辑本段郡望堂号 1、郡望 齐郡:西汉初年将临淄郡改为齐郡,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淄县一带。 海陵郡:周称海阳,汉初名海陵,西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海陵县。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升为海陵郡。隋文帝开皇元年,废郡称县。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称吴陵县,以县置吴州。扬吴设制置院。南唐升元六年(937年),升海陵县为泰州,泰州之名由此始。 济阳郡:汉济阳县在今河南兰考东北,西晋在此曾置济阳郡,南迁后废。济阳县在唐初并入冤句县。 2、堂号 清容堂:宋代的时候有一个叫查深的,隐居读书。当地的郡守把他推荐给朝廷,要他出来做官,他不干。郡守又怕浪费了他的才华,于是就在郡城的西部给他盖了一栋房子,命名为“清容堂”,让他在那里教全郡的学生读书,号为“清容先生”。 海陵堂:据《万姓统谱》记载:《望出齐郡,五代时南唐有查文徽,文徽孙道如,徒家海陵,至今查氏为望族。》查氏发祥于山东地区。春秋时,楚国大夫封邑在查,其后代子孙称查氏。在距今1000年以前的五代南唐以后,在今江苏泰县一带,繁衍成当时的名门望族。 此外,查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齐郡堂”、“济阳堂”等。 3、字辈 浙江嘉兴海宁查氏源自婺源查氏,自第七世起,字辈为:秉志允大继嗣克昌,奕世有人济美忠良。传家孝友华国文章,宗英绍起祖德载光。 安徽怀宁查氏字辈:立敬舆贤哲,诗书衍吉祥,渊源经学远,同永之荣芳,声鸿名振显,道达德宣扬,承绪资培植,贻谋贵善良,修齐传泽厚,敦睦裕基长,本固枝偕茂,家宜国有光。 浙江温州查氏字辈:世思恩重德,光宗富贵全,日宏君子道,引达大归年。 北京大兴查氏字辈:为谨维勤,以绥尔禄,保世光大,成家之福。 山东泰安查氏字辈:建国贤才仲,传玉龙茂昌。 江西九江查氏字辈:德从本裕方兴义。 ============================================================ 查姓宗祠通用对联 〖查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楂地启姓; 海陵阀阅。 ——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查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系承姜氏; 望出海陵。 ——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联 是联典指查姓望出齐郡,齐国为姜子牙封国。下联典指查姓名人在五代时南唐有查文徽,其孙查道始迁家海陵郡,遂为当地望族。 业成两代; 名列四家。 ——李文郑撰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清两代之际浙江海宁人查继佐,字伊璜、敬修,号与斋,人称东山先生、朴园先生。明末举人,曾任南明鲁王政府兵部职方主事。明亡后隐居,不再做官,着手编撰《明史》。著有《罪惟录》、《鲁春秋》、《东山国语》等。又擅长书画,有一定名声。下联典指清初画家查士标,字二瞻,号梅壑散人,安徽休宁人,后住扬州,明末生员。家中藏有古铜器和宋、元书画,因此精于鉴别。擅长画山水,笔墨疏简,意境荒寂,与孙逸、汪之瑞、僧弘仁合称“海阳四家”。书法学米芾,又能诗,著有《种书堂遗稿》。 传经荆楚; 全活建州。 ——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查许国事典。下联典指后周查文徽事典。 ----------------------------------------------------------------- 〖查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华堂来紫燕; 乔木倚青云。 ——清·查士标撰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为清代书画家查士标自题联。查士标(1615-1698),安徽休宁人。流寓扬州,擅画山水,与孙逸、汪云端、僧弘仁等称“海阳四家”。书法超妙入神,《艺舟双楫》将他的行书列于佳品上。 ----------------------------------------------------------------- 〖查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学精穴经之旨; 名列四贤之科。 ——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学者、医学家查篇事典。下联典指宋代贤人查许国事典。 振儒风以经学; 拔望族于贤科。 ——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查伊璜事典。下联典指宋代贤人查许国事典。 唐宋以来巨族; 江南有数人家。 ——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撰查姓宗祠通用联 ----------------------------------------------------------------- 〖查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木本水源由来久; 旦辉夕霞照映长。 ——佚名撰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查姓之“查”字的析字联。 红笺色夺风流座; 白苎词倾翰墨场。 ——清·查升撰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法家查升自题联。查升,字仲苇,号声山,浙江海宁人。康熙进士。任少詹事职,著有《淡远堂集》。 -------------------------------------------------------------------------------- 中国人民解放军查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查玉升少将 查玉升(1914-1998),安徽省六安市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 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1师31团班长、排长,第31军93师师部交通队政治指导员、交通队队长等职。参加了四次“反围剿”及苏家铺、宝兴、武山、榆次、田水铺、三成铺、剑门关等战役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连长,补充团营长,第772团副团长,第16团团长,第386旅副旅长等职。1940年入延安军政学院学习。参加了粉碎敌伪六路、九路围攻和冀南香城古、同沟、白晋线、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独立旅副旅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2旅旅长,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22旅旅长,第二野战军第14军41师师长等职。参加了晋南、平汉、皖东、淮海、渡江、两广、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战斗。 相关书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副军长、第60军副军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副军长,参加了五次战役。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副军长、军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复任第14军军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和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10月23日因病在昆明逝世,享年84岁。 查国桢少将 查国桢(1905-1980),湖北省蕲春县人。英山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回县任城南完全小学教师。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政治部任书记,1931年任鄂豫皖彭杨军政学校校部书记,1932年任红25军司令部秘书。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西征后,留在原地任重新建立的红25军司令部参谋。参加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期多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任第75师司令部参谋主任,同年11月随军长征,任红25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加建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和粉碎国民党军阻截的作战。1935年秋到达陕北后,任红十五军团司令部侦察科科长。1936年任红十五军团供给部部长。参加东征、西征战役。 抗日战争时长期,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部长,参加建立发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和坚持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945年出席中国***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后勤部部长、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军区后勤司令部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军需部政治委员,参与领导华北解放战争中的后勤保障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生产合作总社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行政经济管理部部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顾问等职。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0年7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 编辑本段家乘谱牒 北京宛平查氏支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查禄百纂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铅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常州毘陵查氏宗谱二十卷,(清)查氏族人续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清容堂木刻活字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查姓查继佐印 江苏常州毘陵查氏续修宗谱二十四卷,(民国)查师春等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清容堂木刻活字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常州毘陵查氏宗谱二十二卷,(民国)查邦定、查邦正董修,查廷扬主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报本堂木刻活字本,今仅存十二卷。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浙江海宁查氏族谱十九卷,(清)查克敏重编,查元俏增修,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木刻活字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海宁查氏族谱十六卷,(清)查克敏重编,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河南郏县查氏家乘,著者待考,木刻活字本。现被收藏在河南声郏县查庄。 宛平查氏支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查禄百纂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铅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婺源查氏族谱八卷,首两卷、末十二卷,(清)查庆曾纂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本四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泾上查氏宗谱五卷,(清)查铎等编,明万历年间木刻活字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常州毗陵查氏宗谱,(民国)查世元纂,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清容堂修木刻活字本二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编辑本段楹联典故 查继佐铭文端砚 1四言通用联: 楂地启姓;海陵阀阅 : 全联典指查氏的源流和郡望。 系承姜氏;望出海陵 : 是联典指查氏望出齐郡,齐国为姜子牙封国。下联典指查氏名人在五代时南唐有查文徽,其孙查道始迁家海陵郡,遂为当地望族。 业成两代;名列四家 : 上联典指明、清两朝之际浙江海宁人查继佐,字伊璜、敬修,号与斋,人称东山先生、朴园先生。明末举人,曾任南明鲁王政府兵部职方主事。明亡后隐居,不再做官,着手编撰《明史》。著有《罪惟录》、《鲁春秋》、《东山国语》等。又擅长书画,有一定名声。下联典指清朝初期画家查士标,字二瞻,号梅壑散人,安徽休宁人,后住扬州,明末生员。家中藏有古铜器和宋、元书画,因此精于鉴别。擅长画山水,笔墨疏简,意境荒寂,与孙逸、汪之瑞、僧弘仁合称“海阳四家”。书法学米芾,又能诗,著有《种书堂遗稿》。 传经荆楚;全活建州 :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查许国事典。下联典指后周时期的查文徽事典。 2五言通用联: 华堂来紫燕;乔木倚青云 : 上联为清朝时期的书画家查士标自题联。查士标(公元1615~1698年),安徽休宁人。流寓扬州,擅画山水,与孙逸、汪云端、僧弘仁等称“海阳四家”。书法超妙入神,《艺舟双楫》将他的行书列于佳品上。 3六言通用联: 学精穴经之旨;名列四贤之科 :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学者、医学家查篇事典。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贤人查许国事典。 振儒风以经学;拔望族于贤科 : 上联典指查伊璜事典。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贤人查许国事典。 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 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撰查氏宗祠通用联。 4七言通用联: 木本水源由来久;旦辉夕霞照映长 :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查氏之“查”字的析字联。 红笺色夺风流座;白苎词倾翰墨场 : 此联为清朝时期的书法家查升自题联。查升,字仲苇,号声山,浙江海宁人。清康熙年间进士,任少詹事职,著有《淡远堂集》。

查济民身兼中国染厂集团有限公司及香港兴业国际集团主席,并为名力集团前主席。名力集团为香港査氏集团旗下的一家投资公司。1988年,名力集团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由查济民出任主席。

名力集团也投资了和摩根士丹利及中国建设银行共同成立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2001年,受到全球科网股爆破,本公司进行大规模私有化正式退出香港股市。

2007年,本集团以10亿港元收购亚洲电视股权。

企业旗下香港兴业、中国印染、兴胜创建、亚洲电视等知名企业。

中国复姓化成单姓有以下原因:

一、为了躲避追杀复姓化成单姓

例如上官姓氏源自河南,因为战争和自然灾害,祖宗的迁徙到了陕西,并在陕西的甘肃形成名门望族。上官复姓特别是在汉朝时出的名人最多,这其中就有大将军上官桀。

此人深得汉武帝的信任,被委以重任与霍光同为辅政大臣。后来因为与霍光争夺权力,以失败告终,最后被满门抄斩。当然野火烧不尽,还是有一些上官氏族人逃了出来,为了躲避霍光的追杀,从此改姓为“官”。

二、时代演变简化姓氏

越王无疆的小儿子是欧阳氏的祖先,因为他的封地在乌程欧余上的南面,此山被后人简称为“欧山”,而南面为“阳”,他的子孙后代便以“欧阳”为姓。

因为时代的演变,慢慢的简化为“欧”姓和“阳”姓,之后又有“欧”姓子弟把姓氏改为“区”姓。可以说这三个姓氏和“欧阳”姓氏的祖宗是同一个人,也就是无疆之子。

扩展资料

中国姓氏的起源:

中国姓氏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所谓“天道”,即一切事物皆有的规则。关于图腾,学界有3种观点:图腾名称是一个群体共同的名称;图腾是群体的祖先,成员都是由图腾繁衍而来;图腾是群体的保护神。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金庸,出生于1924年,原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1948年移居香港。自20世纪50年代起,他以“金庸”为笔名,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并被改编为多部电视剧、**、广播剧热播,社会影响广泛,成为当代华人界最知名武侠小说作家之一。金庸于香港创办《明报》系列报刊,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不过,很多人也许不知道,金庸的祖籍和上饶有着密切的关系——浙江海宁查氏根在婺源

金庸对婺源故里认同与关注

  上世纪90年代,在海外查氏后裔的推动下,浙江海宁查氏有了重修家谱的动议。在整理查阅祖宗纂修的《海宁查氏族谱》时,发现海宁查氏始祖查瑜是从安徽婺源(今属江西)迁来的,便发函与婺源的查氏联系。

  海宁查氏的寻根,得到婺源查氏的积极回应。《婺源查氏宗谱》记载:“查姓,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北宋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查文徵隐居婺源城西查公山,他是婺源查氏一世祖。十八世查瑜于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年),偕妻儿等翻过村北浙岭,来到浙江省海宁县袁花里龙山查家桥,查瑜是海宁查氏一世祖。”由此,婺源查氏与海宁查氏一脉相连。

  婺源查氏家族是“文宦世家”。始祖查文徵,字希音,南唐时经科举入仕,为寿州六安令,后任南唐宣歙观察使。963年,50岁的查文徵辞官,自休宁隐居于婺源县城西郊廖坞(后称查公山),在此建房安家,并设立“山房道院”,与县令廖平及社会名流修德讲学,终老于此,死后与夫人赵氏合葬于查公山。其墓地所在史称:“日上千人朝拜(对岸每日均有诸多妇人跪在河滩溪埠浣衣洗菜),夜里万家灯火(众多船只停泊在河湾,通宵亮着灯火)。”

  查文徵的儿子查元修,初仕南唐,后归宋,袭父宦荫,授宋太常寺太祝。相传查元修在卜居婺源时梦神人语:“见凤而止,遇凰而住。”宋乾德二年(964年),他来到婺北的浙源凤山双路口,问当地人地名,当村人说:“这里是凤凰山。”查元修一听,这地名,既有凤又有凰,遂由婺源县城西效迁居于凤山铸炉坦(今婺源浙源乡查村,浙源中学址)。查元修的两个儿子查甄、查陶均走上科甲之途。长子查甄为宋大理寺评事,次子查陶官至工部尚书。查甄因无嗣,将休宁文徽公之孙查道的第三个儿子查永之(字允言),承继为嗣,查永之曾任福建尤溪知县。

  婺源查氏十七世查瑜,为避兵乱,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翻过浙岭,经率水、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水路,直至槜李(即今日之嘉兴),最后定居于海宁园花里(袁花)龙山东南之古朴桥(后人称查家桥),为海宁查氏始祖,由此展开了海宁查氏家族辉煌的历史长卷。

  2005年4月1日,散居在嘉兴、海宁等地的查姓家族代表共21人,乘车来到故里婺源,探访了婺源查氏一世祖查文徵曾经隐居的婺源城西查公山及其墓,拜访了位于浙源凤山村的查氏宗祠。凤山村的查氏宗祠为清康熙三年(1664年)始创,祭祀婺源查氏始祖文徵公,当时题名为“孝义祠”,规模不大。1892年,在查氏后裔查允兹、查仲兹、查启明等提议下扩建了查氏宗祠,于1898年建成,现保存较为完好,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2006年4月21日《杭州日报》“金庸力荐少女漫画家当韦小宝老婆”的新闻中报道:

  “2006年4月,19岁少女漫画家周洁在带着自己参与创作的《天龙八部》漫画书前往香港拜会金庸时,被金庸意外相中,力邀她出演张纪中导演的《鹿鼎记》中韦小宝的老婆。当周洁出现在金庸270度海景的大办公室里时,‘金大侠’眼前一亮,对着周洁问长问短,当得知周洁是江西人时,金庸马上和周洁认起了同乡,‘大家知道我出生在浙江海宁,但没多少人知道我的祖籍是江西婺源。今天也算是透个小秘密。’”

  由于种种原因,金庸先生没有亲自到过婺源,但从这些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金庸先生对婺源故里的认同与关注。(吴精通)

  金庸:我的祖籍是婺源

  金庸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新伟村,那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属于海宁查氏宗族。金庸对海宁查氏宗族的渊源很感兴趣,也在收集查找这方面的资料。

  婺源凤山村的查传宦于1994年5月,向在香港的金庸先生寄送了婺源查氏宗谱资料。1995年2月5日,金庸先生在百忙中给查传宦先生回了信,他在信中写道:“根据长辈所言,我家的确于早年自婺源迁至浙江海宁,故我们应是本家。谢谢你向我提供查氏家族资料,望以后多联系。”

  2005年2月,浙源凤山村的查治中又给香港的金庸先生寄去婺源查氏家族及婺源县情的资料。2005年8月23日,金庸让秘书李以建给查治中回了信,信中写道:“查良镛先生衷心祝愿婺源繁荣昌盛,凤山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正蓝旗满洲姓氏:乌雅氏、兀札喇氏、吴札库氏、乌苏氏、温彻亨氏、温察氏、吴鲁氏、乌色氏、温特赫氏、乌尔古宸氏、温都氏、乌尔汉氏、乌苏占氏、乌尔答氏、乌礼苏氏、武尔格齐氏、吴灵阿氏、武聂氏、瓦理氏、万旆哈氏、武佳氏、倭勒氏、瓦色氏、乌苏理氏、

吴察喇氏、乌尔瑚济氏、倭彻赫氏、乌雅察氏、翁钮络氏、倭赫氏、吴聂齐氏、温屯氏、倭彻库氏、吴济佳喇氏、文达氏、武库登吉氏、瓦尔佳氏、翁尼理氏、吴札尔瑚氏、吴拉氏、翁果特氏、瓦尔吉氏、倭彻勒氏、瓦尔喀氏、乌颜齐氏、吴鲁理氏、

乌锡氏、吴库理氏、吴尔锡氏、吴努齐氏、温登额氏、乌努氏、乌什拉氏、乌勒理氏、文札氏、乌宇氏、文德氏、翁阿理氏、乌新氏、乌济吉特氏、翁科特氏、乌齐喜特氏、兀鲁特氏、威吉特氏、乌亮海氏、乌兰氏、乌理津氏、吴喇忒氏、翁济尔金氏、乌理特氏、王札普氏、乌尔汉氏、

伍尧氏、乌齐熙理氏、乌纳特氏、王吉氏、乌喇特哈克氏、翁舍占氏、乌郎哈特氏、吴佳氏、兀札喇氏、汪札尔氏、旺舒特氏、王古尔亲氏、西林觉罗氏、锡克特理氏、喜塔腊氏、达禅氏、赫锡赫理氏、锡克济拉氏、锡墨勒氏、徐吉氏、锡尔弼氏、锡克德氏、希萨尔氏、

徐察氏、锡勒尔吉氏、西法齐氏、锡强氏、锡玛拉氏、锡尔馨氏、希普苏氏、西尔图氏、修墨理氏、哲尔齐氏、哲尔德氏、札拉理氏、札苏理氏、叶穆氏、彰锦氏、珠格氏、珠尔苏氏、哲柏氏、鬼冢黎殇氏。

扩展资料:

满族姓氏繁多,据《皇朝通志·氏族略》中记载有六百四十六姓,又记谱外三十三姓’”。满族的姓氏来源或以部落为姓,如叶赫部落称叶赫那拉氏(又为“那拉氏”);或取自山川、河流、某地域的名称,如居住宁古塔地区的叫“宁古塔氏”、乌苏里江边的叫“乌苏里氏”;

使用女真旧姓,如 “粘”姓满族、又如“完颜氏”、“瓜尔佳氏”、“钮钴禄氏”、“那木都鲁氏”、“舒穆禄氏”等;还有赐姓和冠汉姓者,如明朝汉族对投降或被俘的女真或满洲人赐姓:“麻子帖林儿”改“王麒”、“阿哈出”改“李善诚”。

——满族姓氏

查姓读音怎样拼写?

作为姓氏读作zhā。查,形声。从木,有两种读法。读chá时意为考察:如:检查。调查。古同“槎”,水中浮木之意。中文名:查外文名:check...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