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家谱有什么讲究?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8浏览:3收藏

修家谱有什么讲究?,第1张

仔细翻阅家谱时能发现,家谱中的内容都是一些正向的事情,家族中的违法乱纪以及道德底线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记入谱中的,这也是与家谱所含的“教化原则”有关。

不会被列进家谱,分别是:弃祖。不孝不悌,不尊重祖先的都视为弃祖;叛党。

忌盲目合异致宗脉混乱像是在元代的家谱中,可能会出现和母亲、妻族异姓为一谱的问题,而这合异的结果和形式即为通谱,“通”就容易出现追远冒祖。

这是一个由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带来家谱编修的问题。

女儿能否入谱,并不是指女儿可不可以修入族谱(历代修谱,女儿本就记录在内了),而是指女儿能不能够作为本族的传承之人。

之所以说这是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一个问题,因为这在以前并不成为问题。某人无子只有女儿,他当然算是“绝代”了,但这种情况不多,因为过去生育子女不受限制,而且,一定继续生,到生了儿子为止,“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不要以为这个无后是没有后代,它特指没有儿子。

没有儿子,意味着断了香火,不能以子传子,子子孙孙了。

从1970年代,特别是1980年代,政府开始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被强制推行,特别是在城市,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这样独女户的情况就多了起来。我本人就只有一个女儿,估计这辈子也不准备要儿子了。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特别是只有女儿的人就提出,女儿也可以作为传承之人。

我的看法是,尽管无奈,尽管可以理解,但还是不能一概而论。我的意思是说,要看族人的反应和其本人的意愿,这一点要在凡例中说明清楚,作为一条制度规定下来,要行都行,一视同仁。我们林氏家族在修编族谱时采用的办法是:在女儿的齿录中载明女婿的相关信息,再载入所生子女的姓名、性别等信息,对其第二代以下暂不延伸登载,广大族人普遍接受。

族谱说到底,是父亲氏族的一个产物,在过去,它有它一定的规则和标准,但并不一定只能是以子传子,子子孙孙。这倒不是歧视妇女、男女不平等的问题,而是按照传统的宗法制度只能如此。不然的话就会乱。我曾经研读过一本《韩氏女谱》就是如此,也就是说,你只能采用一个标准。

打个比方,某人只有一个女儿,女儿当然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但在一些家族,谱名只能随父姓。她长大以后要结婚,结婚之后要生孩子。如果这个人坚持要将女儿、女婿、外孙修入自己的族谱,那他的这个外甥是不是应该改姓?你要求改姓,他的爸爸、爷爷会同意吗?再如果到时候女婿的家族也要修谱,那她的女婿和外孙修不修?

所以,女儿入谱的问题不是没有办法。有一种情况就是可以变通的。那就是如果女儿、女婿育有二子,他同意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或者虽只有一个儿子,但他们同意随母亲姓,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入赘的方式叙其齿录了。但如果计划生育政策不放松,这种情况也会很少出现。换句话说,过去出现过继或领养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就是采取了这种方法处理的,比如李鸿章原本应该姓许,但他的祖父改为李姓,他自然也就不再姓许了。

组织、经费、编辑只是修谱的三个不同侧面,其实紧密相连,合为一体的,不应人为割裂。我从这三个方面分而论之,是为了思路更清晰。 翻印损耗效应

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来诠释家谱传承所隐藏的重大危机。

将一张记载信息的纸张放进复印机中复印,再将得到的复印件进行复印,每次都用上次的复印件进行复印,多次重复这个操作,将发现复印件纸越来越模糊,最后得到的是一张毫无价值的纯黑色废纸。

这是因为每次翻印都会产生误差,而一次次误差叠加将导致这个最终结果。

家谱在历史传承中,每隔数十年重新修谱都要:翻录旧家谱—>添加新族人—>印刷家谱书。这一次次修谱的过程不正如同翻印纸张的过程!

传承影响因素

在以前家谱秘不示人的家规下,很多家族家谱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后,旧的家谱除留下一两本保存在宗祠或族长手中外,其余都全部销毁掉。

如经历战争、饥荒、动乱等灾难,家谱保存无比艰难!仅近代就有:太平天国运动;日本侵华战争;文革的“破四旧”…… 让无数的家谱被焚毁,甚至孤本也不曾留下,家族历史从此中断!

且因家谱书纸质的原因,在历史岁月中容易受到火灾、水浸受潮、自然磨损等影响而阻碍家谱向后世传承。

近些年,一股民间修谱热在十堰悄然兴起。据统计,目前市图书馆已收集各类家谱三十多本。与十年前相比,民间修谱数量增加了近三倍。与此同时,一些家族的宗祠也陆续得到修建和复建。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由西方人提出的哲学终极问题,几千年来不知难住了多少先贤大哲。从某种意义上,这几个问题对中国人来说很好解决:回家翻翻家谱,前两个问题都迎刃而解,第三个问题则可以留待子孙解答。

目前,大陆的家谱编修已中断二至三代。随着近年各地重修家谱的人增多,家谱这根旧线的衔续也在人们眼前越来越生动地展开。而除了修家谱,部分家族还出版了会刊,2014年11月,十堰《梅铺杨氏》会刊(第一期)正式出版,一些家族也会不定期编发一些类似简报的刊物分发给家族成员。

家谱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作为收录这些家谱供市民赏阅的市图书馆,从2007年开始征集家谱,截至目前已收录王、李、涂、胡、陈、江、卢等12个姓氏30多本家谱。

一规范了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承载了国人的传统信仰,忠孝理念和行为规范,家谱里都有姓氏源流,支派迁徒,世系繁衍,人口变迁等内容。解决了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到哪里去,这些重大问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组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集,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自心力和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二子女家庭教育需要修谱

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子女超越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一代不如一代,任何的成功都无法弥补教育的失败,每个家庭都希望子女成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的古老民族,撰国史,编方志,修家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历史文献之一。没有家谱的家庭,如断梗浮萍,无法感知世代传承的家族力量。没有收藏家谱的家庭,缺乏孝文化教育的工具,没有家规的家庭缺乏做人做事的规矩,没有家训的家庭缺乏教育子女的标准。所谓刀有刀谱,琴有琴谱,棋有棋谱,书有书谱,画有画谱,家有家谱······有谱家庭才能实现做人靠谱,做事靠谱,说话靠谱,工作靠谱,学习靠谱,生活靠谱,婚姻靠谱,事业靠谱,人生靠谱······才能实现家庭子女,人才辈出,才能实现家族子孙人物井喷。

三实现幸福家庭,需要修谱

众所周知,百善孝为先《弟子规》曰,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建国初期即颁布著名“圣谕六言”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孝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修谱即是行孝,故民间由传说三十年不修谱视为不孝,六十年不修谱视为大不孝,九十年不修谱视为家族中严重缺乏孝文化教育。孝文化是保障家庭幸福的根本,古人云,人生有五大灾难——天灾,人祸,盗贼,官符,不孝子孙,由此可见家庭出现不孝子孙是何等的不幸,因为不孝则不和,不和则贫穷,贫穷则无知,无知导致家庭衰落乃至灭亡,很多事实证明不孝是无数家庭不幸福的来源,因此实现幸福家庭必须修家谱,守家规,遵家训,树家风,铸家魂。

四延续家业兴旺需要修谱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其实我们身边的很多家庭往往是富不过三十年甚至富不过三年,古人云,由家谱的家庭属于耕读靠谱家庭,有收藏家谱的家庭属于名门望族之家,有家谱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有家谱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家庭,有家谱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帝王将相之家,没有家谱没有家规没有家训没有家风的家庭,就缺乏延续家业兴旺的环境。

五为了家族团结需要修谱

家谱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即是凝聚族人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文化因素,纵观历史,唯有家族历史长存,生生不息,只有一个个家族的存在和延续,才有整个民族的存在和延续。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只有一个个家族的小团结才能构成整个民族的大团结,有国必有史,有家必有谱,家谱是一个家族历史文化汇总的档案。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

家庭是社会机体的细胞,家族是民族大树的枝叶,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档案史,文化史和百科全书。后人由此了解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化,居地变迁,对历史学,人口学,民信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家谱具有明辨世系,尊宗问祖,寻根谒祖,承前启后,敦亲睦祖,凝聚血亲,治家齐国,教化子孙,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等方面的功能。不但是家族历史文化的记录,也是天涯游子落叶归根的精神寄托,心灵皈依。因此续修家谱即是一个家族的头等大事,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农村修建祠堂,应该量力而行,修族谱是为了更好追思祖宗的业绩,这是文化的延续总结,是对先人的敬仰与尊重,也是对家族后人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总结,当今对推进伟大的中国梦,建设和谐社会将发挥巨大作用。

编修家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家族传统,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家族成员的谱书,更是家族文化和精神的传承载体。在编修家谱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家谱制作的一些标准和规范,如自己修还是请人修、谁可以被录入家谱、修谱时需要什么样的仪式、现代家谱修谱需要注意事项等等。

2对家族中的一些“避讳”,如不能擅自胡乱妄自攀援以及家谱格式上的注意事项、是否满足修谱时间等等。

3家谱中不能出现虚假信息,应该真实记录家族成员的生平事迹和家族历史。

修家谱有什么讲究?

仔细翻阅家谱时能发现,家谱中的内容都是一些正向的事情,家族中的违法乱纪以及道德底线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记入谱中的,这也是与家谱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