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姓“易”请问其来源,发展,分布及有何名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8浏览:2收藏

本人姓“易”请问其来源,发展,分布及有何名人。,第1张

  易姓 历史来源

  1、来自姜姓,以易为氏。武王伐纣时,姜尚担任统兵的军师,协助武王取得了胜利,赢得了武王的信任。封他于齐。后来又封他的子孙于易地,这一部分姜尚的后代于是以地名作为姓氏,为易姓。这就是河北易氏的由来。

  2、出自齐大夫易牙之后,以先人的名字作为姓氏。春秋时有齐王的宠臣壅巫,字牙,因采食于易邑,也叫易牙。此人精于烹调技术,但性善逢迎,存有野心。管仲死时曾说易牙“杀子适君”,违反人情,不可重用,但齐王不听。管仲死后,易牙与竖刁、开方共同专权,齐王病了以后,他们趁机作乱,杀掉大批官吏,并将太子赶出皇宫,立公子无亏为国君。后来被其他的大臣所杀。易牙的子孙以易为姓称易氏。是为山东易氏。

  3、出自姜太公后裔,以封邑名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姜太公后裔有被封于易州(今河北省易县一带),且以封邑为氏,称为易姓。是为河北易姓。

  4、出自以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古有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州人以地为氏,称为易姓。

  5、出自少数民族源流有易姓。彝、水、苗、土家、纳西等族均有易姓。

  得姓始祖

  吕尚。吕尚,字子牙,后人称姜子牙,周朝初年,为姜姓部落族长。武王伐纣时,吕尚统兵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西南)之战中大败商纣,为灭商建周第一功臣,被武王尊为“尚父”,封于齐国,授以征讨五侯九伯的特权,位列其他封国之上。吕尚后人有被封于易地,且以封邑为氏者,遂为易姓。吕尚因其德高望重,深受子孙敬仰而被视为易姓始祖

  姓氏分布

  易氏的发源地主要是河北和山东。易氏的早期情况,缺乏史料,直到三国时期才有了一些零星的记载:三国时期有雍州刺史,魏郡人;西晋有舂陵令易雄,浏阳人;前凉有将军易挺;唐代有大理评事易重,并在当地安家。由此可知,易氏三国至唐代分布于今河北、湖南、甘肃、江西的一些地方。从宋代开始,见于史册的易姓逐渐增多。北宋有画家易元吉,长沙人;宋太宗时有大理丞易延庆;元代时有易炳文,襄阳人。可见易姓在宋元时期还分布于今山西、广东、山东、湖北等地。明代有易节,万载人,永乐进士;学者易翼之,腾越人;易元贞,桂林人,官至崇阳令;易时中,晋江人。这说明易氏在明代已有迁如今贵州、云南、广西、福建者。

  清朝至现代,易氏主要是在江南发展繁衍。新加坡有易姓华侨。

  郡望堂号

  1、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置郡,治所在济阳。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晋阳。秦时相当于今山西五台山、霍山以北等地区。北魏时相当于今阳曲,交城、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2、堂号

  主要有纯孝堂、植栗堂:宋朝时,易延庆为奉礼郎,出任临淮县县令。后因父丧守墓而辞官,服满又任大理丞。后又因母丧回家葬母,他母亲生前爱吃栗子,于是他守墓时在母亲墓旁种了两棵栗子树,后来这两棵树竟然长在一起,成了连理。墓前又生出两棵灵芝。人们都说这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称他为“纯孝先生”。

  姓氏家谱

  江苏:南通易氏三修宗谱四卷首一卷

  江西:宜春霖田易氏宗谱七卷末一卷、宜春赤溪塘下易氏宗谱卷

  湖北:宜昌县晓峰易氏家乘一卷

  湖南:长沙易氏重修族谱九卷、长沙易氏家谱十七卷、宁乡易氏族谱卷、宁乡沩源易氏支谱卷、宁乡沩宁易氏支谱七卷、宁乡易堂铺易氏四世支谱十卷首一卷、攸县鸾山易氏三修族谱八卷、攸县鸾山易氏三修族谱六卷、湘潭易家塘易氏家谱十卷首一卷、湘乡易氏支谱六卷、湘乡易氏族谱不分卷、新化易氏四修宗谱卷

  广东:古冈易氏世谱不分卷、鹤山易氏易氏前谱考证一卷、新会玉桥易氏族谱二十三卷、钟山易氏置谱牒不分卷、瓦锡田易氏家谱十卷首一卷、瓦锡田易氏续修家谱十四卷首一卷

  历史名人

  易 雄:东晋长沙浏阳(今属湖南省)人,官任舂陵令,曾从湘州刺史司马承起兵讨王敦,事败被俘,以不畏死难而扬名天下。

  易 重:唐朝人,官至大理评事。时云其:“放里仙才若相问,一年攀折两重枝。”

  易 充:分宜人,宋代学者,聪慧超群,年仅十六、七岁时即通《易》、《书》、《诗》,号“三经处士”,著有《中州文集》。

  易 祓:长沙(今属湖南省)人,宋代淳熙年间进士第一,后官至南宋礼部尚书,著述甚丰。

  易元吉:长沙(今属湖南省)人,北宋著名画家,工于花、石、禽、獐猿,亦精于花鸟瓜果,是徐熙、唐希雅的继承者。其作品有《猴猫图》、《聚猿图》、《花石珍禽图》等。

  易延庆:上高(今属江西省)人,以荫为奉礼郎,知临淮县,宋太宗时升为大理丞。其人性至孝,以葬母去官,母生平嗜栗,乃植二栗于墓前,树长而连理,时称“纯孝先生”。

  易绍宗:湖广攸县(今属湖北)人,明代洪武年间因军功授象山县钱仓防千户,后在建文三年(1401年)在与倭寇作战中丧身。

  易翼之:腾越(今云南省腾冲)人,明代著名学者。正德中知长寿县,因与上司不和而隐归,著有《四书音义汇编》、《春秋经传汇编》、《古今诗评》等。

  易元贞:明代桂林人,字正之,官崇阳令、平县令,为官清廉,性清介,尤恤孤弱,禁强御。暇日延诸生论道谈文。死后贫无以葬,人民为他举办葬礼,罢市相送。

  易贞言:清代湘乡人,康熙年间诸生,著有《周易讲义》等。易宗涒清代著名学者,曾在乾隆年间举鸿博而名震京师,著作甚丰,有《性理精微》等存世。

  易宗捃:清代学者,字公申,乾隆间举鸿博,名动京师。有《性理精微》等。

  易佩绅:清代龙阳(今湖南省汉寿)人,官至江苏布政使。

  易子需:广东省鹤山人,工于诗、词、书、画,尤精篆刻,曾与萧友梅合作新体乐歌。

  易顺鼎:湖南省龙阳人,近代诗人。清光绪年间中举,官至广东钦廉道,后事袁世凯之子袁克文。除善作诗外,也作词及骈文,作品有《丁戊之间行卷》、《四魂集》等。易汉文:湖北礼山人,中国工农红军早期***,在甘肃古浪战斗中牺牲,年仅二十九岁。

  易秀湘:江西人省,当代政治家。革命年代,历任红军指导员、中共中央管理局局长、东北人民政府商业部副部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常委、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南行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等,参与领导广东和中南地区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4年10月8日因病逝世。

  宗族特征

  1、易姓发源于北方,后称盛于南方,属典型南方姓氏。

  2、易姓家规家训严明,子孙多恪守祖训,光耀千载。易姓名人中最流传久远的当数易延庆孝感动天的故事,后人据此以“纯孝”、“植栗”之堂号,“纯孝先生望重”之楹联训示子孙。

  ============================================================

  易姓宗祠通用对联

  〖易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宗开易地;

  秀毓太原。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易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产芝庐墓;

  攀桂仙才。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上高人易延庆,字馀庆,聪慧而博学,尤其长乎声律。初官临淮知县,乾德年间因父亲去世而在墓旁筑庐守孝,墓侧产灵芝。太宗时官大理丞,又因葬母而弃官。母亲生前喜欢吃栗子,他便在墓前种了两棵栗子树,树长大后结成连理。当时人称他为“纯孝先生”。下联典指易延庆的祖父易重,字鼎臣,唐末袁州宜春人,会昌年间参加进士考试,开始发榜时居第二,有人议论不公平,于是又进行复试,易重以状元及第。由于已离家六年,他即写了《寄宜阳兄弟》一诗寄回家,有“内庭再考称文异,圣主宣名奖艺奇。故里仙才若相问,一春攀得两重枝”句。官至大理评事。后因做官到上高,便在那里定居安家。

  通经处士;

  释褐状元。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说宋代分宜人易充,字正翁,幼年时就以聪明出类拔萃,十六七岁就博通《易》、《书》、《诗》,号称“三经处士”。在乡间教书,远近跟从他学习的人很多。著有《中州文集》。下联说南宋宁乡人易祓,字彦章,号山斋,淳熙年间状元,官至礼部尚书。著有《周礼周易总义》、《山斋集》等。释褐,脱去百姓的布衣换上官服。

  一时师表;

  三经处士。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易翼之知长寿县,与上官不合而归隐,为一时师表。下联典指宋易充,少年博通《易》、《诗》、《书》,人称“三经处士”。

  -----------------------------------------------------------------

  〖易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纯孝先生望重;

  工诗状元名香。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以荫为奉礼郎,知临淮县,宋太宗时升为大理丞。其人性至孝,时称“纯孝先生”,守孝父墓侧而产紫芝。下联典指宋代长沙人易祓,淳熙年间进士第一,后官至南宋礼部尚书,著述甚丰。

  -----------------------------------------------------------------

  〖易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周易讲义留芳远;

  性理精微播誉长。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康熙间诸生易贞言,字内美,湘乡人。有《周易讲义》等。下联典指清代学者易宗君,字公申,乾隆间举鸿博,名动京师。有《性理精微》等。

  三经处士传名远;

  二栗礼郎享誉高。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学者易充,字正翁,分宜人。年十六、七,博通易、书、诗,号“三经处士”。有《中洲文集》。下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事典。

  德行称产芝孝子;

  诗词为释褐状元。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事典。下联典指宋代长沙人易祓事典。

  -----------------------------------------------------------------

  〖易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德行称产芝之孝子;

  诗词为释褐之状元。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事典。下联典指宋代长沙人易祓事典。

  一点丹心,当年鄂潴成忠鬼;

  千秋浩气,今日宜阳作正神。

  ——御赐浏阳太湖山忠愍侯易雄祠联

  释褐本先声,遐溯名元理学;

  产芝垂世德,勿忘孝子忠臣。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易氏宗祠联。上联典指南宋易祓事典。下联典指北宋易延庆事典。

  中国人民解放军易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易耀彩少将

  易耀彩(1916-1990),江西省泰和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军区独立团排长,独立第5师15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红8军团第23师连政治指导员,军委一局二科科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第34团营长、团长,晋冀察军区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张家口卫戍区司令部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8旅旅长、第7旅旅长,第19兵团63军副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基地司令员,1953年至1958年入苏联海军学院学习。回国后任海军潜艇学校校长,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政治委员,海军军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国***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10月3日因病逝世,终年74岁。

  易氏繁衍中的盛衰历史

  宋《百家姓》易氏位居339姓(40)。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在诸多姓氏中,李姓为最多,占汉族的79%,人数超过1亿。占汉族的1%以上的19大姓依次是李、王、张、刘、杨、陈、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而易氏为93位,人口不多。

  易立姓开宗历史悠久,故必经历过盛衰。人口和人才是体现盛衰的重要标志。

  唐代以前,易氏谱已无存,史籍也少记载,正史只有《晋书》(36、42)中,提到易恺和易揣两将,易雄列传(43)。不过由易水迁郡望太原和济阳,再迁江东。其后此数地易氏却无所闻,已体现几度盛衰。

  汉代后定居长沙郡,部分再迁江西和鄂东,迄今已逾千载。繁衍不断。晚唐时仅宜春郡,就有状元易重和四位进士,可知其盛。

  宋代湘、赣两地仍有些名人。

  元代因异族统治和战乱影响,又呈衰势。尤其是元末徐寿辉、陈友谅反元兴汉,易姓受到严重摧残。据《明史徐寿辉传》(44)记载,徐寿辉为罗田人,从事贩布,元末盗起,以妖术与麻城邹普胜聚众为乱,至正11年(公元1351年)以蕲(浠)水为都称帝,国号天完,建元治平,连陷湖北,江西诸郡县,并远及杭州,翌年为元军打败,迁都汉阳,为丞相倪文俊所控制。

  公元1357年沔阳(今湖北仙桃)渔家子陈友谅投徐军。逮文俊麾下,后乘衅杀文俊,并挟持徐,1358年陷安庆,破龙兴、瑞州,乱及江南(鄂、赣、皖、苏等省)。后设计拘徐寿辉。进驻南京采石矶,击死徐。1360年即皇帝位,改元大义。解放前,我在武昌黄鹤楼蛇山西麓见到过“大汉皇帝陈友谅墓”碑。徐陈为乱,首当其冲的鄂东和赣中北(宜春一带)和长江下游,正是易姓久居之地,受害最严重。据郑昱撰《易氏谱序》(45)记载:“当元明之际,蕲(浠)、黄(冈)首乱,陈(友谅)氏窃据,乾坤交战,生灵荼毒,锋镝流亡,畴依故土,逮陶学士安出守黄(州)郡,始尽徙江西户口,以填实之,故家旧族,百无一存可知矣。”易为泰撰谱序(46)说:“元至正间,又遭徐寿辉寇掠,子姓几尽,惟余天文、天祺二公。传七世至明嘉靖隆庆间,子姓又复繁衍。”只幸存天文、天祺二人,衰败之惨可想见。宜春、瑞昌和江东,即令留下未迁长沙之后裔,必受其害。而长沙几未受波及,故明清以来,易姓名人多为湖南人。过去易姓名人稀少,近来易姓人名时有出现,复荣之势,日趋显著。

排第339位

历史来源

1、来自姜姓,以易为氏。武王伐纣时,姜尚担任统兵的军师,协助武王取得了胜利,赢得了武王的信任。封他于齐。后来又封他的子孙于易地,这一部分姜尚的后代于是以地名作为姓氏,为易姓。这就是河北易氏的由来。

2、出自齐大夫易牙之后,以先人的名字作为姓氏。春秋时有齐王的宠臣壅巫,字牙,因采食于易邑,也叫易牙。此人精于烹调技术,但性善逢迎,存有野心。管仲死时曾说易牙“杀子适君”,违反人情,不可重用,但齐王不听。管仲死后,易牙与竖刁、开方共同专权,齐王病了以后,他们趁机作乱,杀掉大批官吏,并将太子赶出皇宫,立公子无亏为国君。后来被其他的大臣所杀。易牙的子孙以易为姓称易氏。是为山东易氏。

3、出自姜太公后裔,以封邑名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姜太公后裔有被封于易州(今河北省易县一带),且以封邑为氏,称为易姓。是为河北易姓。

4、出自以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古有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州人以地为氏,称为易姓。

5、出自少数民族源流有易姓。彝、水、苗、土家、纳西等族均有易姓。

得姓始祖

吕尚。吕尚,字子牙,后人称姜子牙,周朝初年,为姜姓部落族长。武王伐纣时,吕尚统兵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西南)之战中大败商纣,为灭商建周第一功臣,被武王尊为“尚父”,封于齐国,授以征讨五侯九伯的特权,位列其他封国之上。吕尚后人有被封于易地,且以封邑为氏者,遂为易姓。吕尚因其德高望重,深受子孙敬仰而被视为易姓始祖

姓氏分布

易氏的发源地主要是河北和山东。易氏的早期情况,缺乏史料,直到三国时期才有了一些零星的记载:三国时期有雍州刺史,魏郡人;西晋有舂陵令易雄,浏阳人;前凉有将军易挺;唐代有大理评事易重,并在当地安家。由此可知,易氏三国至唐代分布于今河北、湖南、甘肃、江西的一些地方。从宋代开始,见于史册的易姓逐渐增多。北宋有画家易元吉,长沙人;宋太宗时有大理丞易延庆;元代时有易炳文,襄阳人。可见易姓在宋元时期还分布于今山西、广东、山东、湖北等地。明代有易节,万载人,永乐进士;学者易翼之,腾越人;易元贞,桂林人,官至崇阳令;易时中,晋江人。这说明易氏在明代已有迁如今贵州、云南、广西、福建者。

清朝至现代,易氏主要是在江南发展繁衍。新加坡有易姓华侨。

郡望堂号

1、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置郡,治所在济阳。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晋阳。秦时相当于今山西五台山、霍山以北等地区。北魏时相当于今阳曲,交城、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2、堂号

主要有纯孝堂、植栗堂:宋朝时,易延庆为奉礼郎,出任临淮县县令。后因父丧守墓而辞官,服满又任大理丞。后又因母丧回家葬母,他母亲生前爱吃栗子,于是他守墓时在母亲墓旁种了两棵栗子树,后来这两棵树竟然长在一起,成了连理。墓前又生出两棵灵芝。人们都说这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称他为“纯孝先生”。

姓氏家谱

江苏:南通易氏三修宗谱四卷首一卷

江西:宜春霖田易氏宗谱七卷末一卷、宜春赤溪塘下易氏宗谱卷

湖北:宜昌县晓峰易氏家乘一卷

湖南:长沙易氏重修族谱九卷、长沙易氏家谱十七卷、宁乡易氏族谱卷、宁乡沩源易氏支谱卷、宁乡沩宁易氏支谱七卷、宁乡易堂铺易氏四世支谱十卷首一卷、攸县鸾山易氏三修族谱八卷、攸县鸾山易氏三修族谱六卷、湘潭易家塘易氏家谱十卷首一卷、湘乡易氏支谱六卷、湘乡易氏族谱不分卷、新化易氏四修宗谱卷

广东:古冈易氏世谱不分卷、鹤山易氏易氏前谱考证一卷、新会玉桥易氏族谱二十三卷、钟山易氏置谱牒不分卷、瓦锡田易氏家谱十卷首一卷、瓦锡田易氏续修家谱十四卷首一卷

历史名人

易 雄:东晋长沙浏阳(今属湖南省)人,官任舂陵令,曾从湘州刺史司马承起兵讨王敦,事败被俘,以不畏死难而扬名天下。

易 重:唐朝人,官至大理评事。时云其:“放里仙才若相问,一年攀折两重枝。”

易 充:分宜人,宋代学者,聪慧超群,年仅十六、七岁时即通《易》、《书》、《诗》,号“三经处士”,著有《中州文集》。

易 祓:长沙(今属湖南省)人,宋代淳熙年间进士第一,后官至南宋礼部尚书,著述甚丰。

易元吉:长沙(今属湖南省)人,北宋著名画家,工于花、石、禽、獐猿,亦精于花鸟瓜果,是徐熙、唐希雅的继承者。其作品有《猴猫图》、《聚猿图》、《花石珍禽图》等。

易延庆:上高(今属江西省)人,以荫为奉礼郎,知临淮县,宋太宗时升为大理丞。其人性至孝,以葬母去官,母生平嗜栗,乃植二栗于墓前,树长而连理,时称“纯孝先生”。

易绍宗:湖广攸县(今属湖北)人,明代洪武年间因军功授象山县钱仓防千户,后在建文三年(1401年)在与倭寇作战中丧身。

易翼之:腾越(今云南省腾冲)人,明代著名学者。正德中知长寿县,因与上司不和而隐归,著有《四书音义汇编》、《春秋经传汇编》、《古今诗评》等。

易元贞:明代桂林人,字正之,官崇阳令、平县令,为官清廉,性清介,尤恤孤弱,禁强御。暇日延诸生论道谈文。死后贫无以葬,人民为他举办葬礼,罢市相送。

易贞言:清代湘乡人,康熙年间诸生,著有《周易讲义》等。易宗涒清代著名学者,曾在乾隆年间举鸿博而名震京师,著作甚丰,有《性理精微》等存世。

易宗捃:清代学者,字公申,乾隆间举鸿博,名动京师。有《性理精微》等。

易佩绅:清代龙阳(今湖南省汉寿)人,官至江苏布政使。

易子需:广东省鹤山人,工于诗、词、书、画,尤精篆刻,曾与萧友梅合作新体乐歌。

易顺鼎:湖南省龙阳人,近代诗人。清光绪年间中举,官至广东钦廉道,后事袁世凯之子袁克文。除善作诗外,也作词及骈文,作品有《丁戊之间行卷》、《四魂集》等。易汉文:湖北礼山人,中国工农红军早期***,在甘肃古浪战斗中牺牲,年仅二十九岁。

易秀湘:江西人省,当代政治家。革命年代,历任红军指导员、中共中央管理局局长、东北人民政府商业部副部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常委、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南行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等,参与领导广东和中南地区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4年10月8日因病逝世。

宗族特征

1、易姓发源于北方,后称盛于南方,属典型南方姓氏。

2、易姓家规家训严明,子孙多恪守祖训,光耀千载。易姓名人中最流传久远的当数易延庆孝感动天的故事,后人据此以“纯孝”、“植栗”之堂号,“纯孝先生望重”之楹联训示子孙。

============================================================

易姓宗祠通用对联

〖易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宗开易地;

秀毓太原。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易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产芝庐墓;

攀桂仙才。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上高人易延庆,字馀庆,聪慧而博学,尤其长乎声律。初官临淮知县,乾德年间因父亲去世而在墓旁筑庐守孝,墓侧产灵芝。太宗时官大理丞,又因葬母而弃官。母亲生前喜欢吃栗子,他便在墓前种了两棵栗子树,树长大后结成连理。当时人称他为“纯孝先生”。下联典指易延庆的祖父易重,字鼎臣,唐末袁州宜春人,会昌年间参加进士考试,开始发榜时居第二,有人议论不公平,于是又进行复试,易重以状元及第。由于已离家六年,他即写了《寄宜阳兄弟》一诗寄回家,有“内庭再考称文异,圣主宣名奖艺奇。故里仙才若相问,一春攀得两重枝”句。官至大理评事。后因做官到上高,便在那里定居安家。

通经处士;

释褐状元。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说宋代分宜人易充,字正翁,幼年时就以聪明出类拔萃,十六七岁就博通《易》、《书》、《诗》,号称“三经处士”。在乡间教书,远近跟从他学习的人很多。著有《中州文集》。下联说南宋宁乡人易祓,字彦章,号山斋,淳熙年间状元,官至礼部尚书。著有《周礼周易总义》、《山斋集》等。释褐,脱去百姓的布衣换上官服。

一时师表;

三经处士。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易翼之知长寿县,与上官不合而归隐,为一时师表。下联典指宋易充,少年博通《易》、《诗》、《书》,人称“三经处士”。

-----------------------------------------------------------------

〖易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纯孝先生望重;

工诗状元名香。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以荫为奉礼郎,知临淮县,宋太宗时升为大理丞。其人性至孝,时称“纯孝先生”,守孝父墓侧而产紫芝。下联典指宋代长沙人易祓,淳熙年间进士第一,后官至南宋礼部尚书,著述甚丰。

-----------------------------------------------------------------

〖易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周易讲义留芳远;

性理精微播誉长。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康熙间诸生易贞言,字内美,湘乡人。有《周易讲义》等。下联典指清代学者易宗君,字公申,乾隆间举鸿博,名动京师。有《性理精微》等。

三经处士传名远;

二栗礼郎享誉高。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学者易充,字正翁,分宜人。年十六、七,博通易、书、诗,号“三经处士”。有《中洲文集》。下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事典。

德行称产芝孝子;

诗词为释褐状元。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事典。下联典指宋代长沙人易祓事典。

-----------------------------------------------------------------

〖易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德行称产芝之孝子;

诗词为释褐之状元。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事典。下联典指宋代长沙人易祓事典。

一点丹心,当年鄂潴成忠鬼;

千秋浩气,今日宜阳作正神。

——御赐浏阳太湖山忠愍侯易雄祠联

释褐本先声,遐溯名元理学;

产芝垂世德,勿忘孝子忠臣。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易氏宗祠联。上联典指南宋易祓事典。下联典指北宋易延庆事典。

中国人民解放军易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易耀彩少将

易耀彩(1916-1990),江西省泰和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军区独立团排长,独立第5师15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红8军团第23师连政治指导员,军委一局二科科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第34团营长、团长,晋冀察军区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张家口卫戍区司令部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8旅旅长、第7旅旅长,第19兵团63军副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基地司令员,1953年至1958年入苏联海军学院学习。回国后任海军潜艇学校校长,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政治委员,海军军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国***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10月3日因病逝世,终年74岁。

易氏繁衍中的盛衰历史

宋《百家姓》易氏位居339姓(40)。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在诸多姓氏中,李姓为最多,占汉族的79%,人数超过1亿。占汉族的1%以上的19大姓依次是李、王、张、刘、杨、陈、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而易氏为93位,人口不多。

易立姓开宗历史悠久,故必经历过盛衰。人口和人才是体现盛衰的重要标志。

唐代以前,易氏谱已无存,史籍也少记载,正史只有《晋书》(36、42)中,提到易恺和易揣两将,易雄列传(43)。不过由易水迁郡望太原和济阳,再迁江东。其后此数地易氏却无所闻,已体现几度盛衰。

汉代后定居长沙郡,部分再迁江西和鄂东,迄今已逾千载。繁衍不断。晚唐时仅宜春郡,就有状元易重和四位进士,可知其盛。

宋代湘、赣两地仍有些名人。

元代因异族统治和战乱影响,又呈衰势。尤其是元末徐寿辉、陈友谅反元兴汉,易姓受到严重摧残。据《明史徐寿辉传》(44)记载,徐寿辉为罗田人,从事贩布,元末盗起,以妖术与麻城邹普胜聚众为乱,至正11年(公元1351年)以蕲(浠)水为都称帝,国号天完,建元治平,连陷湖北,江西诸郡县,并远及杭州,翌年为元军打败,迁都汉阳,为丞相倪文俊所控制。

公元1357年沔阳(今湖北仙桃)渔家子陈友谅投徐军。逮文俊麾下,后乘衅杀文俊,并挟持徐,1358年陷安庆,破龙兴、瑞州,乱及江南(鄂、赣、皖、苏等省)。后设计拘徐寿辉。进驻南京采石矶,击死徐。1360年即皇帝位,改元大义。解放前,我在武昌黄鹤楼蛇山西麓见到过“大汉皇帝陈友谅墓”碑。徐陈为乱,首当其冲的鄂东和赣中北(宜春一带)和长江下游,正是易姓久居之地,受害最严重。据郑昱撰《易氏谱序》(45)记载:“当元明之际,蕲(浠)、黄(冈)首乱,陈(友谅)氏窃据,乾坤交战,生灵荼毒,锋镝流亡,畴依故土,逮陶学士安出守黄(州)郡,始尽徙江西户口,以填实之,故家旧族,百无一存可知矣。”易为泰撰谱序(46)说:“元至正间,又遭徐寿辉寇掠,子姓几尽,惟余天文、天祺二公。传七世至明嘉靖隆庆间,子姓又复繁衍。”只幸存天文、天祺二人,衰败之惨可想见。宜春、瑞昌和江东,即令留下未迁长沙之后裔,必受其害。而长沙几未受波及,故明清以来,易姓名人多为湖南人。过去易姓名人稀少,近来易姓人名时有出现,复荣之势,日趋显著。

一姓氏来源

第一段 形成有易氏族群

在商族先世的王亥和上甲微时代,在黄河流域已形成一个稳定的有易氏族群,但当时还没有明确的姓氏,后来它成为形成易姓的基础

第二阶段,建立中山国

古代易与狄通,有易氏即有狄氏即狄人狄人为北方一些部落的统称其中有一支为白狄,姬姓,原来主要分布于现在陕西北部及山西中北部,春秋时,白狄被晋国赶迁到后来的河北古易水流域, 于公元前506年,白狄人建立中山国

第三阶段,赐姓易氏

战国初期,晋国灭中山国,后又复中山国公元前406年,魏国再灭中山国,后又再于公元前380年复中山国周安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76年),魏国以中山国的魏恺为上大夫,因食采于易水,赐姓易氏,称为易恺,此易恺即<万姓统谱>中易氏人物的第一人,这就是易姓的起源易恺的后裔于战国后南迁至古扬州之域,易仁福于东汉章帝元和年间居吴郡太仓州(在今江苏省),其后裔易万年于公元222年迁湖南浏阳,三传而于公元257年生易雄,从易雄开始,易氏有世系可循,易雄墓遗迹尚在浏阳,易雄祠堂忠愍祠原址在今湖南长沙市八角亭药王街,这个易雄就是现代易氏的确实可考的始祖

二、 迁徙分布

易氏自发源于易水后,先迁于太原,再南迁至金陵,转迁湖南和江西繁衍至唐宋时期,易氏主要分布于湖南\江西\山东等省,并进入湖北\广东宋朝全国易氏约有六万人,湖南是全国易姓第一大省,其易姓人口约占全国易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明朝全国易氏约有十七万人,主要集中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其人口约占全国易姓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其中江西为全国易姓第一大省,其易姓人口约占全国易姓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九;其次分布于四川\江苏\河南三省,其易姓人口约占全国易姓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十六从清朝开始,四川人口锐减,湖广易氏奉旨大量"填川",原四川逐渐成为全国易姓第一大省,至当代其易姓人口已占全国易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二现在全国易姓总人口约有二百多万,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九按全国各姓氏人口多少排序,易姓排在第九十二位现在易姓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四省,其人口共占全国易氏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九;其次分布于南方的广东\广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海南\香港\贵州\云南,北方的河南\甘肃两省易氏也较多,山东\陕西\东北也有少量易氏分布在境外,易氏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在新加坡有易氏宗亲组织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易氏从易水发源后,战国时首先聚居于太原郡;晋惠帝后,又有聚居于济阳郡者,故易氏先后有太原郡和济阳郡两个主要郡望,形成了易氏最早的两个堂号,即太原堂和济阳堂,其中太原郡及相应的太原堂影响较大,,当代易氏绝大部分都说属太原堂

1 太原郡:

战国时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晋阳。秦时相当于今山西五台山、霍山以北等地区。北魏时相当于今阳曲,交城、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2济阳郡:

晋惠帝时分陈留置郡,治所在晋阳,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境,至山东东明南境

堂号:

易氏的堂号,除最早的太原堂和济阳堂外,后来有忠裔堂,忠思堂,重桂堂,纯孝堂,植栗堂,庆源堂,瑞芝堂,玉芝堂等,其中以忠裔堂,重桂堂,纯孝堂,庆源堂等最有名

1忠裔堂 \忠思堂

南方易氏始祖,湖南浏阳晋代湘州别驾易雄,曾被封为忠愍侯,浏阳易氏后裔的堂号为"忠裔堂"\"忠思堂"

2重桂堂

江西宜春唐代状元易重,因他在唐会昌五年,先考中榜眼,复试升为状元,易重"一春攀摘两重枝",门第重光,其后裔的堂号为"重桂堂"

3纯孝堂\植栗堂

江西上高县宋朝进士大名府兵曹参军易延庆,因父丧,辞官庐墓,墓侧生出紫芝玉芝;后又因母丧,复辞官庐墓,因母生前嗜栗,他在母亲墓旁种了两棵栗子树,后来这两棵栗树竟然长在一起,成了连理。人们都说这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称他为“纯孝先生”,其后裔的堂号为"纯孝堂",或"植栗堂"

4庆源堂

湖南宁乡南宋状元礼部尚书易祓,曾于南宋开禧年间纂修易氏通谱<庆源集>,其后裔的堂号为"庆源堂"

四、 家乘谱牒

本部分内容更需充实更新,在湖南和江西两个易姓大省,民间保存珍藏有大量易氏老谱;在国家的图书馆中,以上海图书馆和湖南图书馆收藏的易氏族谱较多稍后我即将本部分内容全面更新,暂保持原版如下2005年2月13日)

江苏:南通易氏三修宗谱四卷首一卷

江西:宜春霖田易氏宗谱七卷末一卷、宜春赤溪塘下易氏宗谱卷

湖北:宜昌县晓峰易氏家乘一卷

湖南:长沙易氏重修族谱九卷、长沙易氏家谱十七卷、宁乡易氏族谱卷、宁乡沩源易氏支谱卷、宁乡沩宁易氏支谱七卷、宁乡易堂铺易氏四世支谱十卷首一卷、攸县鸾山易氏三修族谱八卷、攸县鸾山易氏三修族谱六卷、湘潭易家塘易氏家谱十卷首一卷、湘乡易氏支谱六卷、湘乡易氏族谱不分卷、新化易氏四修宗谱卷\瓦锡田 易氏家谱十卷首一卷,瓦锡田易氏家谱十四卷首一卷

广东:古冈易氏世谱不分卷、鹤山易氏易氏前谱考证一卷、新会玉桥易氏族谱二十三卷、钟山易氏置谱牒不分卷

五、 历史名人

(易氏人物部分应全面更新暂保持原状未更新易文鹏20050622)

1 易元吉:北宋画家,长沙人,初攻花鸟、草虫、果品,善画獐猴,曾游荆、湖间,深入山区,观察景物,并在长沙五后开凿池沼,种植花木竹石,养水禽,窥其动静游息之态,故其作品富有生气。治平元年招入宫中,不久死去。存世的作品有《聚猿》、《猴猫》等。

2 易佩绅:清代江苏布政使,龙阳人。

3 易翼之:明代学者,腾越人,正德中知长寿县,因与上司不和而隐归,著有《四书音义汇编》、《春秋经传汇编》、《古今诗评》等。

4 易之贞:户部郎中,蕲水人。

5 易英:浙江布政司参政,澧人。

6 易元贞:桂林人,官崇阳令、平县令,为官清廉,死后贫无以葬,人民为他举办葬礼,罢市相送。

7 易延庆:大理事,上高人。

8 易贞言:字内美,清代湘乡人。有《周易讲义》等。

9 易宗捃:清代学者,字公申,乾隆间举鸿博,名动京师。有《性理精微》等。

另请访问:易氏寻根、联谊、族谱通谱网站: 天下易家人 www1yiorg

易姓的来源有二:

1、来自姜姓,以易为氏。武王伐纣时,姜尚担任统兵的军师,协助武王取得了胜利,赢得了武王的信任。封他于齐。后来又封他的子孙于易地,这一部分姜尚的后代于是以地名作为姓氏,为易姓。这就是河北易氏的由来。

2、出自齐大夫易牙之后,以先人的名字作为姓氏。春秋时有齐王的宠臣壅巫,字牙,因采食于易邑,也叫易牙。此人精于烹调技术,但性善逢迎,存有野心。管仲死时曾说易牙“杀子适君”,违反人情,不可重用,但齐王不听。管仲死后,易牙与竖刁、开方共同专权,齐王病了以后,他们趁机作乱,杀掉大批官吏,并将太子赶出皇宫,立公子无亏为国君。后来被其他的大臣所杀。易牙的子孙以易为姓称易氏。是为山东易氏。

姓氏分布

易氏的发源地主要是河北和山东。易氏的早期情况,缺乏史料,直到三国时期才有了一些零星的记载:三国时期有雍州刺史,魏郡人;西晋有舂陵令易雄,浏阳人;前凉有将军易挺;唐代有大理评事易重,并在当地安家。由此可知,易氏三国至唐代分布于今河北、湖南、甘肃、江西的一些地方。从宋代开始,见于史册的易姓逐渐增多。北宋有画家易元吉,长沙人;宋太宗时有大理丞易延庆;元代时有易炳文,襄阳人。可见易姓在宋元时期还分布于今山西、广东、山东、湖北等地。明代有易节,万载人,永乐进士;学者易翼之,腾越人;易元贞,桂林人,官至崇阳令;易时中,晋江人。这说明易氏在明代已有迁如今贵州、云南、广西、福建者。

清朝至现代,易氏主要是在江南发展繁衍。新加坡有易姓华侨。

郡望堂号

郡望:

1、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置郡,治所在济阳。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

2、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晋阳。秦时相当于今山西五台山、霍山以北等地区。北魏时相当于今阳曲,交城、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堂号:

1、主要有纯孝堂、植栗堂:宋朝时,易延庆为奉礼郎,出任临淮县县令。后因父丧守墓而辞官,服满又任大理丞。后又因母丧回家葬母,他母亲生前爱吃栗子,于是他守墓时在母亲墓旁种了两棵栗子树,后来这两棵树竟然长在一起,成了连理。墓前又生出两棵灵芝。人们都说这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称他为“纯孝先生”。

姓氏家谱

江苏:南通易氏三修宗谱四卷首一卷

江西:宜春霖田易氏宗谱七卷末一卷、宜春赤溪塘下易氏宗谱卷

湖北:宜昌县晓峰易氏家乘一卷

湖南:长沙易氏重修族谱九卷、长沙易氏家谱十七卷、宁乡易氏族谱卷、宁乡沩源易氏支谱卷、宁乡沩宁易氏支谱七卷、宁乡易堂铺易氏四世支谱十卷首一卷、攸县鸾山易氏三修族谱八卷、攸县鸾山易氏三修族谱六卷、湘潭易家塘易氏家谱十卷首一卷、湘乡易氏支谱六卷、湘乡易氏族谱不分卷、新化易氏四修宗谱卷

广东:古冈易氏世谱不分卷、鹤山易氏易氏前谱考证一卷、新会玉桥易氏族谱二十三卷、钟山易氏置谱牒不分卷、瓦锡田易氏家谱十卷首一卷、瓦锡田易氏续修家谱十四卷首一卷

历史名人

1、易元吉:北宋画家,长沙人,初攻花鸟、草虫、果品,善画獐猴,曾游荆、湖间,深入山区,观察景物,并在长沙五后开凿池沼,种植花木竹石,养水禽,窥其动静游息之态,故其作品富有生气。治平元年招入宫中,不久死去。存世的作品有《聚猿》、《猴猫》等。

2、易佩绅:清代江苏布政使,龙阳人。

3、易翼之:明代学者,腾越人,正德中知长寿县,因与上司不和而隐归,著有《四书音义汇编》、《春秋经传汇编》、《古今诗评》等。

4、易之贞:户部郎中,蕲水人。

5、易英:浙江布政司参政,澧人。

6、易元贞:桂林人,官崇阳令、平县令,为官清廉,死后贫无以葬,人民为他举办葬礼,罢市相送。

7、易延庆:大理事,上高人。

8、易贞言:字内美,清代湘乡人。有《周易讲义》等。

9、易宗捃:清代学者,字公申,乾隆间举鸿博,名动京师。有《性理精微》等。

<动>

(象形。本义:蜥易)

换,交换

例: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战国策·魏策》

以大易小。

弗敢易。

易寡人之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楚人围宋,易子而食。——《左传·哀公八年》

移风易俗。——李斯《谏逐客书》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如:易筋经(讲武术的书,托名南朝梁代达摩和尚所作);易箦(换竹席。比喻行将死亡);易货(交换货物);易地(互换所处的地位;交换土地);易身(换位)

改变,更改

狱词无易。——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易字(改换名字);易箦(更换竹席);易辙(改变行车道路);易心(改变心志;改变想法);易初(改变初衷);易革(改革,变革);易节(改变气节操守)

替代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易·系辞下》

北都政变,以暴易暴者数矣!——章炳麟《致段祺瑞书》

又如:易代(更换朝代)

蔓延;传播

绝其本根,勿能使能殖,畏其易也。——《东观汉记》

又如:易种(蔓延其种)

治,整治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

“易作“移”义。《书经·盘庚》:“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后句意谓:不便移种子到新邑。”(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76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轻视。含有“不以为意”的意思

易慢之心入之矣。——《礼记·乐记》。注:“易,轻易也。”

是于圣人也,胥易技兿。——《庄子·应帝王》。释文引崔注:“易,相轻易也。”

易者使倾。——《易·系辞下》。注;“易,慢易也。”

吏民慢易之。——《汉书·王嘉传》

寄伪儿啼,恐栗,为儿状。贼易之,对饮酒,醉。——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韩非子·五蠹》

易:易经、周易的简称。

本人姓“易”请问其来源,发展,分布及有何名人。

  易姓 历史来源  1、来自姜姓,以易为氏。武王伐纣时,姜尚担任统兵的军师,协助武王取得了胜利,赢得了武王的信任。封他于齐。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