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和县北大召村的由来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8浏览:2收藏

南和县北大召村的由来,第1张

今天,我们从网络上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南和部分村庄名称的由来。作为南和人的我们,快来看看里面有没有自己的故乡或者熟悉的村庄吧!!一些村庄由于行政区划的变迁,现在已不存在了,但是其名称作为一个历史的符号记忆,值得我们认真的回味。如果各位朋友有其余村庄名称的历史由来,也希望您能把您所知道的和我们一起分享。

东关

位于和阳镇东部,有3个居民小组,顾名思义,以在南和城东关而得名。

焦庄

有2个居民小组,据村中墓碑记载:400年前,果寨一位姓焦的先生在杨李召教书,在杨李召村北落户建村,取名焦庄。

冀屯

据传该村在明代以前系冀姓建村,取名冀屯。冀屯系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尚书李起元故里,村西果园内有其御赐墓地。明清时,冀家屯,现名冀屯。

范庄

范庄位于和阳镇,历史上以生产麻头纸著称。据范氏家谱记载,始祖范均美,于明洪武初年自山西孟县迁南和城东八里处定居,取名范家庄。因距城八里,又名八里庄。

杨牌

该村原为范庄一部分,解放后独立建村,因杨姓居多故名杨牌。

后台

后台位于和阳镇,该村坐落在一个土台子上,村前地势低洼,且有大坑,此村位于台后,故名后台,清康熙年间曾称后喜村。

北关

因本村大部坐落于南和县城北门外,故名北关村。

沙道

因本村建于澧河故道上,土质多沙,故名沙道。

杨李召

此村因祖居杨、李、赵三姓而得名,为书写方便,后将“赵”字省写为同音字,故现为杨李召。

巩庄

此村建于明代以前,因祖居巩姓而得名。

张李召

此村因祖居张、李、赵三姓而得名,后为书写方便,将“赵”字省写为同音字“召”,故现为张李召。

左李召

此村因祖居左、李、赵三姓而得名,后为书写方便,将“赵”字省写为同音字“召”,故现为左李召。

前台

因本村坐落在一个土台子上,村后地势低洼,且有大坑,坑后另有一村名后台,故该村称为前台,清康熙年间曾称前喜村。

西关

因地处南和旧县城西门外而得名。

杨桥

据《南和县志》记载,此处原有火帝祠(俗称火神庙)古刹,祠门外建石桥,两岸植杨柳,碧荫之中,卧虹流水,可供游览,古刹晴虹为古南和八景之一,后有几户杨姓人家居住,立村名杨桥。

一、郑州市: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回族区、金水区、上街区、惠济区、中牟县、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  

二、开封市:龙亭区、顺河回族区、鼓楼区、禹王台区、祥符区、杞县、通许县、尉氏县、兰考县。  

三、洛阳市:老城区、西工区、瀍河回族区、涧西区、吉利区、洛龙区、孟津县、新安县、栾川县、嵩县、汝阳县、宜阳县、洛宁县、伊川县、偃师市。  

四、平顶山市:新华区、卫东区、石龙区、湛河区、宝丰县、叶县、鲁山县、郏县、舞钢市、汝州市。  

五、安阳市:文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安阳县、汤阴县、滑县、内黄县、林州市。  

六、鹤壁市:鹤山区、山城区、淇滨区、浚县、淇县。  

七、新乡市:红旗区、卫滨区、凤泉区、牧野区、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市、卫辉市、辉县市。  

八、焦作市:解放区、中站区、马村区、山阳区、修武县、博爱县、武陟县、温县、沁阳市、孟州市。  

九、濮阳市:华龙区、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濮阳县。  

十、许昌市:魏都区、建安区、鄢陵县、襄城县、禹州市、长葛市。  

十一、漯河市:源汇区、郾城区、召陵区、舞阳县、临颍县。  

十二、三门峡市:湖滨区、陕州区、渑池县、卢氏县、义马市、灵宝市。  

十三、南阳市:宛城区、卧龙区、南召县、方城县、西峡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邓州市。

十四、商丘市:梁园区、睢阳区、民权县、睢县、宁陵县、柘城县、虞城县、夏邑县、永城市。  

十五、信阳市:浉河区、平桥区、罗山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潢川县、淮滨县、息县。  

十六、周口市:川汇区、淮阳区、扶沟县、西华县、商水县、沈丘县、郸城县、太康县、鹿邑县、项城市。  

十七、驻马店市:驿城区、西平县、上蔡县、平舆县、正阳县、确山县、泌阳县、汝南县、遂平县、新蔡县。  

十八、济源市:天坛街道、沁园街道、北海街道、济水街道、玉泉街道、五龙口镇、克井镇、邵原镇、坡头镇、轵城镇、承留镇、大峪镇、梨林镇、思礼镇、王屋镇、下冶镇。

扩展资料

河南省部分县市的地理环境:

1、中牟县是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的下辖县,郑州市东部新城组成部分,古称圃田、牟州,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西邻省会郑州市中心城区,东接八朝古都开封市。

2、通许,隶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开封市,通许县地处河南省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地区,属于豫东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呈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状。 北临黄河,西望嵩山少林,东临豫东重镇商丘,南邻历史名城周口,西北距省会郑州80公里,北临古都开封40公里。

3、林州,位于河南省最北部的太行山东麓,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林州市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16个镇、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置县,1994年撤县设市,由安阳市代管。

4、沁阳市,位于东经112′46′~113°02′、北纬34°59′~35°18′之间,总面积6235平方千米。在河南西北部,北依太行,南眺黄河。东与博爱县毗邻,西同济源市接壤,南与温县、孟州市相连,北与晋城交界。沁阳市东南距省会郑州市128千米,南距东都洛阳市90千米,东距焦作市36千米。

5、台前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隅,黄河下游北岸,豫东北平原与鲁西平原交界地带。东、南分别与山东省东平、梁山、郓城县隔黄河相望;西与范县毗邻;北依金堤与山东省阳谷县接壤。地处北纬35°50′~36°06′42″,东经115°39~116°05之间。

6、民权县河南省商丘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华北平原南部、豫东平原西部,东接梁园区、宁陵县,南连睢县,西南连开封市兰考县、杞县,东北邻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黄河故道穿越县境,并形成秋水湖等大型水库。

河南省人民政府-行政区划

向氏各支派字辈:

1、向正路之派:“九必福明开正阳光晖天地人忠英信世代兴为国政礼义新尚宽裕广见闻”;

2、向天荣之派:“世万崇贞这开洪选弟德昌荣历代宗英永锡康平”;

3、向正常之派:“大志必有成明德绍廷声诗书启良左才学镇乾坤永远怀忠泽精心思传心茂昭垂道焕万世受昌荣”;

4、岳池迁利川派:“马原有祖永朝秀士永朝秀士学明胜大德兴宗征恩光茂天平地国钧”;

云阳迁利川派,“大宁朝龙列祖忠厚世泽孔长昭穆肖永笃禅人文日碧永新正道应若天兴极成贻谋善承”;

5、新河迁利川派:“天伦朝元修德立明安帮定国文武长城福禄维述百代昌荣忠廉孝友万载贵人金榜取选项明顺华堂政臣安乐新河南阳”。

向氏名人录

1、向传远。宋 北京市,湖南省,平江县,向氏族谱中记载向传远为始祖(1世)。(宋)向传远,字长源,号碧泉。

2、向此安。明 北京市,湖南省,平江县,向氏族谱中记载向此安为士衡公派下房祖(14世)。(明)向此安,字振邦。

3、向此春。北京市,湖南省,平江县,向氏族谱中记载向此春为士衡公派下房祖(14世)。向此春,字长善,号熙亭。

4、向此金。北京市,湖南省,平江县,向氏族谱中记载向此金为士衡公派下房祖(14世)。向此金。

5、向此芳。北京市,湖南省,平江县,向氏族谱中记载向此芳为士衡公派下房祖(14世)。向此芳,字伦就。

有这个姓氏。

读音:jū

注释:雎姓是古老而稀有的姓氏。《中国人名大辞典》仅收录两例。

上古时期,轩辕黄帝的长子少昊管理着东夷。《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少昊在管理部落时,以鸟名命官,其中雎鸠氏相当于现在司法部长职责,后来慢慢简化为雎氏。作为姓氏,写入史册最早的名人是楚国屈原时的雎大夫、明朝洪武年间的监察御史雎稼。

分布:全国姓雎的人目前不足一万,主要集中居住在扬州、仪征、西安临潼区铁炉塬。另外小金乡东雎嘴、西雎嘴,礼泉县南坊镇,长安县,内蒙丰镇、集宁、察右前旗、后旗,包头,大同,阳高,天镇,张家口等地也分别有几百人到几十人不等。雎姓在百家姓中找不见,但在万家姓中有。

扩展资料

雎意思:

1、雎鸠,即鱼鹰。鹗科的一种鸟,上体深褐色,下体大部纯白,常活动于水边,捕食水中的鱼。

2、水名 。在湖北省中部偏西。与漳水汇合为沮漳河,于江陵西入长江。

组词:

1、雎尔[jū ěr] 可爱的鸟儿的意思。

2、次雎[cì jū] 犹豫不进貌。

3、痤雎[cuó jū] 痤疽。

4、趑雎[zī jū] 亦作“趑趄”。亦作“趑趣”。亦作“趦趄”。犹恣睢。狂妄、凶暴;放纵肆扰。

引用:

1、《关雎》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2、《归田赋》两汉:张衡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翻译:正是仲春二月,气候温和,天气晴朗。高原与低地,树木枝叶茂密,杂草滋长。鱼鹰在水面张翼低飞,黄莺在枝头婉转歌唱。河面鸳鸯交颈,空中群鸟飞翔。鸣声吱喳,美妙动听。逍遥在这原野的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欢畅。

问题一:雎 字怎么念…… 雎 [jū]

[jū] 〔~鸠〕古书上说的一种鸟。亦称“王雎”。

问题二:百家姓里雎字怎么说 “睢”与“雎” 睢字从目,读sui,齐庄公时有睢休相。睢,地名,今河南商丘,以居地为姓。元扬州睢景臣有《高祖还乡》散曲,闻名于世。雎字从且,读Ju,明洪武年间有御史雎稼,为雎姓闻人。今扬州二姓均有,且皆属冷僻姓氏,常为人们读错或写错。

我国还有一个稀少的姓氏就是“睢”姓,读音为sui,《中国姓氏起源》一书中说:“睢,东周战国时,赵国有大夫因功封于睢邑(今河南省睢县),子孙遂定居其地,以食采之地名命姓,乃成睢姓。见《通志・氏族略》”。(《中国姓氏起源》,史国强菩第404页)这是典型的以居住地的地名,做为本族的姓氏的例子。睢姓现在仍然存在,分布河南商丘,四川遂宁,江苏徐州,山东菏泽,山西大同等地区,在宋朝、明朝都有名人。

问题三:“雎”这个字怎么读? 雎

[jū]

笔画13笔

五笔EGWY

部首隹部

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形声;从隹、且声

解释

[名]

用于古人名:

雎鸠 [jūjiū]

[名]

古书上说的一种鸟,亦称“王雎”

问题四:雎,这字读什么音? 雎(jū)

作为一个少有的姓氏,常有人将它和睢(sui)混淆。传说,从前有两个亲兄弟因为姓闹别扭,其中一个就将姓氏改了。

〈名〉

(1)形声。从隹(zhuī),从且,且亦声。“且”意为“加力”、“给力”。“且”与“隹”联合起来表示“加力鸟”、“助力鸟”。本义:驯鹰、驯隼。特指:鱼鹰

(2)同本义 [osprey, fish haw ]。鹗科的一种鸟,上体深褐色, 大部纯白,常活动于水边,捕食水中的鱼。

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水名 [Ju River]。在湖北省中部偏西。与漳水汇合为沮漳河,于江陵西入长江。

(4)人名:范雎,唐雎

问题五:电脑总死机 程序运行多了或者是系统有问题,内存不够

问题六:姓氏中睢字怎么读啊 作姓的什么读suī ,一声 。

问题七:有“雎”这个姓吗?该怎么读 雎jū 仪征“雎”姓最集中 姓氏是一个人出生家族的符号,是血缘系统的标志。古人“立姓氏”还为了“别婚姻”,同姓是不能通婚的。即使是同姓不同宗,一般也是如此。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姓氏的这种作用逐渐被淡化了。 我在《稀见的雎姓》一文中说到,有些姓雎的随意改为姓“居”。那本是指扬州南郊汤汪乡严家村。但随后发现,将雎姓改为“居”姓的,不仅是扬州南郊,高邮车逻、仪征新城等地也有同样情况。这大概是因为“雎”不仅是个稀姓,而且也是一个较冷的字的原因吧。孰不知,将“雎”姓改为“居”姓,不单是淡忘了姓氏的性质,也把自己变成别的家族的人了。而扬州南郊焦庄、仪征新集、朴席等地的雎姓人,却并未改过姓。 近年来,曾改姓“居”的仪征新城的原雎姓人,又恢复了“雎”姓,并着手重修《家谱》。正在搜集资料重修《家谱》的雎长华先生,以多种方式了解全国的雎姓情况。据他了解,现在内蒙古、甘肃、陕西、山西、河南、上海等省、市、区也有雎姓,江苏省内除扬州、仪征外,南京、丹徒也有雎姓,整个雎姓人口有3000多人。他还告诉我:仪征是雎姓人口最集中的地方,有1140多人,约占全国雎姓人口的三分之一;新城镇人民村有个大雎庄;他听他父亲说过,原来高邮东逻的雎姓,和他们同是一个“绿竹堂”。

南和县北大召村的由来

今天,我们从网络上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南和部分村庄名称的由来。作为南和人的我们,快来看看里面有没有自己的故乡或者熟悉的村庄吧!!一些村...
点击下载
上一篇:汪氏的来源?下一篇:江苏方氏家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