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姓人口分布那些民族?中国至今有多少人口?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8浏览:3收藏

欧姓人口分布那些民族?中国至今有多少人口?,第1张

当然分布在汉族,大概有1000万左右的人口、 姓氏源流

  欧姓的起源有二

1、出自欧冶氏

与区同出于一个源流。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欧冶子,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欧冶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做为姓氏,形成了欧姓。有的去掉欠字为区姓。欧与区音同。

2 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十九年后,钩践又复国。到钩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后来虽然也有欧阳、欧侯省姓为欧,但是起源仍为这一支。

迁徙分布

  欧姓望族居住在平阳(今天的临汾西南)。

郡望堂号

  郡望: 平阳郡:据《郡望百家姓》的记载,欧氏望出平阳郡。三国的时候魏国所置。在今天的山西临汾一带。

堂号: 八剑堂:春秋的时候有欧冶子善于铸造剑,越王请他铸了五把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后来,干将又为赵王铸造了三把剑(龙渊、太阿、工布),这八把剑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剑。

历史名人

  1 欧道江:长乐人,明代学者,博学多才,四方师事,从游者数千人。

2 欧冶子:春秋的时候匠人,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

3 欧普祥:元代起义军将领。

4 欧大任:明代南京工部郎中,广东顺德人,嘉靖时期国子博士。学者王士贞称其为“广东五才子”之一。

5欧汉声:艺名欧弟,台湾著名综艺主持人,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主持人。

与相关姓氏之间的关系

  在华族的千千万万个姓氏当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个祖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如区、欧、欧阳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后人。

在区、欧、欧阳三姓当中,欧氏和欧阳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现这两个姓氏,区氏是在汉朝才出现的,因此,区氏族人谦称是小区,称“欧”氏为大欧。 根据《姓氏考略》记载:“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 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如果追溯上去,欧氏和欧阳氏的历史不只2400多年,还可以追溯到夏朝。

越王勾践的祖先出自姬姓,公元前(距今4072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于会稽,到了越王无疆,被楚所灭,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因而姓“欧”或“欧阳”。 至于“区”姓始于何时,源自哪一位祖先?根据广东新会《区渭泉祖家谱》记载,夏少康封少子无余于会稽,伺奉大禹的宗祠,因为夏禹埋葬在这里,食粟于欧山,因而以“欧”为姓。 到了汉朝,欧氏族人欧安是一位富商,他乐善好施,深得人们尊敬,汉景帝很赏识他的为人。有一天,汉景帝对他说:“卿才德兼备,何欠之有,应去欠为区。” 在封建时代,皇帝赐姓给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种荣誉,表示皇帝关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这一来,欧安便改姓为“区”,成为区安。从此,他的子孙便成为“区”氏族人了。

《区渭泉祖家谱》提到区、欧、欧阳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 《区渭泉祖家谱》又说,他们的始祖竹溪公于宋度宗咸淳年间(公元1265—1274年)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来。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其实,不论是区氏、欧氏或欧阳氏,他们的祖先都是从中原,经过莆田,南下福建、广东各地。

相关信息

  在华族的千千万万个姓氏当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个祖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如区、欧、欧阳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后人。 在区、欧、欧阳三姓当中,欧氏和欧阳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现这两个姓氏,区氏是在汉朝才出现的,因此,区氏族人谦称是小区,称“欧”氏为大欧。 根据《姓氏考略》记载:“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 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如果追溯上去,欧氏和欧阳氏的历史不只2400多年,还可以追溯到夏朝。越王勾践的祖先出自姬姓,公元前(距今4072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于会稽,到了越王无疆,被楚所灭,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因而姓“欧”或“欧阳”。 至于“区”姓始于何时,源自哪一位祖先?根据广东新会《区渭泉祖家谱》记载,夏少康封少子无余于会稽,伺奉大禹的宗祠,因为夏禹埋葬在这里,食粟于欧山,因而以“欧”为姓。 到了汉朝,欧氏族人欧安是一位富商,他乐善好施,深得人们尊敬,汉景帝很赏识他的为人。有一天,汉景帝对他说:“卿才德兼备,何欠之有,应去欠为区。” 在封建时代,皇帝赐姓给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种荣誉,表示皇帝关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这一来,欧安便改姓为“区”,成为区安。从此,他的子孙便成为“区”氏族人了。《区渭泉祖家谱》提到区、欧、欧阳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 《区渭泉祖家谱》又说,他们的始祖竹溪公于宋度宗咸淳年间(公元1265—1274年)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来。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其实,不论是区氏、欧氏或欧阳氏,他们的祖先都是从中原,经过莆田,南下福建、广东各地。 不论在中国或海外华人当中,区、欧、欧阳三姓都是少数族群,相比之下,这三个姓氏的名人也就不如其它大姓的名人那么众多。不过,他们的始祖越王勾践在历史上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勾践是春秋末年(公元前497—前465年)越国的国君,他是越王允常的儿子,曾被吴国战败,勾践向吴王夫差称臣求和,亲自到吴国伺候夫差,他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得到夫差的信任。另一方面,任用范蠡、文种等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势转弱为强。 与此同时,范蠡派越国美女西施到吴国去,迷惑夫差,使夫差迷恋女色而对国事松弛下来,吴国由强转弱,最后勾践把吴国灭掉。接着,他又在徐州(今山东滕县南)大会诸侯,成为霸主。 在中国文学史上,欧阳修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物,北宋时代的欧阳修集文学家与史学家于一身,他是宋仁宗天圣年间的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早年他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王安石推行新法时,他曾上疏指陈青苗法的弊害。 欧阳修主张文章必须“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他所写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风与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他的词婉丽,承袭南唐遗风。 欧阳修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单独撰写《新五代史》,并著有《欧阳文忠集》。 欧阳予倩(1889—1962)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位著名戏剧家兼演员。他是湖南浏阳人,1907年在日本参加春柳社。回国后倡导新剧运动,担任**编导兼演京剧10多年。30年代,他主持广东戏剧研究所,40年代担任广西艺术馆馆长。1949年后出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并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和戏剧运动倡导人之一。他著有回忆录《自我演剧以来》,论文集《一得馀抄》以及话剧剧本《运动力》、《桃花扇》、《黑奴恨》等。 《三字经》是从前流行的启蒙课本之一,相传是宋朝区适子的著作,明清学者陆续补充。与《千字文》相得益彰。 由于区、欧、欧阳三姓的族人较少,只有欧阳族人成立宗亲会馆,那就是坐落在乞纳街96号的欧阳家族联合会,会员有222人。

  欧姓、欧阳姓同出一源 ,都是出于大禹的姒姓。区、欧、欧阳三姓同宗

  1 出自欧冶氏,与区同出于一个源流。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欧冶子,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欧冶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做为姓氏,形成了欧姓。有的去掉欠字为区姓。欧与区音同

  2,出自姒姓。与欧阳姓同宗,欧姓可以遥远地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圣君夏禹。夏朝少康取得帝位之后,把他的庶子无余封在了会稽(今浙江绍兴),以奉守大禹的宗祀。无余的后人后来建立了越国。春秋时,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在徐州大会各路诸侯,成为一代霸主。战国时,勾践的六世孙无疆兴兵伐齐,打算重振勾践的遗风,称霸中原。齐威王派人对无疆说:“越王如果想做霸主,就应该先去讨伐楚国,楚国幅员辽阔,物产富饶,如果能打败楚国,越王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当上霸主。即使不能取胜,至少可以得到与楚国为敌的韩国、魏国等国的支持,其他小国都会归顺,也可以上霸主。现在楚军分散在东起齐鲁,西到汉中、黔西的边界上,越国不趁这个机会攻打楚国,却来攻打相对比较薄弱的齐国,那又有什么意思呢?”无疆听了感觉很有道理,就调转矛头去攻打楚国,结果被楚成王调集大军彻底打败,无疆也被楚军杀死。楚军乘胜前进,把越国夺得的吴国土地全部夺去。越王无疆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争夺王位,各霸一方,越国从此四分五裂,与强国无缘。无疆的二儿子名叫蹄,占据了乌程(今浙江吴兴)欧余山之阳(山的南面),自称为“欧阳侯”,他的子孙后代就有了欧阳氏、欧氏。

  不论是欧氏,抑是欧阳氏,都拥有四五千年的悠久家世源流。作为一个欧姓人还有什么比这份荣誉更值得自豪的! 区、欧、欧阳三姓同宗

  二、迁徙分布 繁衍播迁

  迁徙分布:主要分布在江西吉安、永丰、万载、湖北枝江、荆州、潜江、广东广州、河源、河南新郑、四川绵阳、四川遂宁、安徽阜阳、滁州、湖南长沙、浏阳、隆回、贵州、广西滕县等地。

  在华族的千千万万个姓氏当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个祖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

  毋庸置疑,欧姓发源于二千四百多年前的越国,即今浙江和江苏以南地区。在得姓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欧姓继续繁衍于上述之地。西汉时,文景之治及其后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力强盛,百姓富有,北方经济一片繁荣。时江南蛮荒,民不开化,经济发展滞后,故欧姓因仕宦、谋生等原因北上中原,其中一支欧姓越过黄河进入山西临汾,经长期繁衍,他们在山西临汾等地繁衍成为望族,这个地方过去属平阳郡,所以后世欧姓子孙有以“平阳”为其郡望堂号的。东汉时,有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欧宝入载史册,说明江东之地仍是欧姓人繁衍之大本营。魏晋南北朝之际,欧姓人依旧于史书鲜见,但繁衍于平阳郡之欧姓兴旺发达,却是不争之史实。隋朝末年,山西亦成为军阀纷争之地,而平阳郡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欧姓人涂炭于战火自不待言。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欧姓随之入闽,是故欧姓人南迁闽南,始自唐初。唐末五代时,欧姓在南方各省的播迁范围更广,今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均有欧姓人定居,如欧宏练因仕宦之故落籍于今湖南长沙。宋元之际,欧姓人有播迁两广之地者。明中叶以后,有闽粤之欧姓赴台谋生,进而播迁东南亚及欧美各国。如今,欧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湖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两省之欧姓约占全国汉族欧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一。

  三宗族特征

  欧姓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南,并盛于南。2、欧与欧阳同宗,但在历史上欧姓人的表现却不及欧阳,但欧姓人的人口数量在当今却多于欧阳复姓人。

  在区、欧、欧阳三姓当中,欧氏和欧阳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现这两个姓氏,区氏是在汉朝才出现的,因此,区氏族人谦称是小区,称“欧”氏为大欧。据《区渭泉祖家谱》又说,广东新会区氏的始祖竹溪公于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其实,不论是区氏、欧氏或欧阳氏,他们的祖先都是从中原,经过莆田,南下福建、广东各地。 不论在中国或海外华人当中,区、欧、欧阳三姓都是少数族群,相比之下,这三个姓氏的名人也就不如其它大姓的名人那么众多。

  四郡望堂号:堂号:“平阳”“ 六一”、“八剑”等

  {郡望}: 平阳郡:据《郡望百家姓》的记载,欧氏望出平阳郡。三国的时候魏国所置。在今天的山西临汾一带。

  堂号: 八剑堂:春秋的时候有欧冶子善于铸造剑,越王请他铸了五把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后来,干将又为赵王铸造了三把剑(龙渊、太阿、工布),这八把剑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剑

  {六一堂}: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其后裔将家族的堂名称为“六一堂\\"

  五宗族名人:

  欧宝(或作欧阳宝):东汉豫章平都人。性至孝,父丧后,其以庐为墓。乡人捕虎,虎投其庐中,宝以衣覆之,虎遂逃脱。后虎衔鹿为报

  欧宏练:五代十国时楚国将领。马希范时为客将,后升天策府内都押牙。有干才,忠于职守。希范卒,事马希广。调停马氏兄弟之争,使楚得以稍延岁月

  欧庆:襄州乾德(今湖北襄阳)人,北宋官吏。以通《三礼》出身,授湘潭主簿。历陈州司法参军,彭州军事推官,知永春县。为人忠信,居官廉平。

  欧普祥:黄州黄岗(今属湖北)人,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一三五一年从徐寿辉起义,为元帅,称欧道人。次年率兵攻陷袁州、安福等地,被徐寿辉封为左丞、大司徒、袁国公。后降朱元璋。

  欧善堂:明湖广永州(今属湖南)人,洪武初,杨王景因李文卿余党未平,欲屠杀该地北方十里以外的所有人,善堂率耆老陈说利害,十余万百姓才得以存活。

  欧辉:福建长泰人,明代廉吏。清贫嗜学,后于正统十三年进士及第。授户部主事,累迁广东按察佥事,有廉介声。

  欧信:明代将领。袭世职任金吾右卫指挥使。景泰间,因镇压广东民变,擢都指挥同知,迁大宁都指挥使。成化中,为镇守辽东总兵官,有战功。后因故下狱,并死于狱中。

  欧贤:福建永安人,明代宦官。成化时,出任陕西镇守太监,靖边录囚,多有功。

  欧信:顺天府蓟州(今北京)人,明代官吏。成化二十年进士。累迁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大同,并在大同选将练兵,综理屯牧。

  欧磐:滁州(今属安徽)人,明代将领。袭世职为指挥使。成化中,为广西右参将。弘治中,官都指挥使,广西副总兵。在广西多次镇压瑶、侗等族起事。进至都督佥事,以“平蛮将军”镇守湖广。

  欧大任:广东顺德人,明代官吏、诗人。由岁贡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诗,为“广五子”之一。有《虞部集》、《百粤先贤志》。

  欧子复:江西会昌人,明代大孝子。为救父于匪掌之中,乞贷四方,不辞劳苦。父死后,遭兵乱,负母避难,孝养至老。

  欧敬竹:常州府武进(今属江苏)人,明末节烈之士。舌短而好大言,明亡后,自杀殉国。

  欧道江:长乐人,明代学者,博学多才,四方师事,从游者数千人。

  欧冶子:春秋的时候匠人,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

  欧阳询,唐朝书法家,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其书学王羲之父子,风俗劲险刻厉,在平正中见险绝,自成一体,人称“欧体”,为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吉水人。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反对宋初以来追求靡丽文风的倾向,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他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史学上也很有成就,曾与人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一 姓氏源流 欧姓的起源有二: 1 出自欧冶氏,与区同出于一个源流。

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欧冶子,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

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

名噪一时。

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

欧冶子的后代以祖先的名字做为姓氏,形成了欧姓。

有的去掉欠字为区姓。

欧与区音同。

2 出自姒姓。

与欧阳姓同宗。

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

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

十九年后,钩践又复国。

到钩践六世孙无疆为越王的时候。

被楚国所灭,无疆的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余山的南部,以山南为阳,所以称为欧阳亭侯,无疆的支庶子孙,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为姓氏,形成了欧、欧阳、欧侯三个姓氏。

后来虽然也有欧阳、欧侯省姓为欧,但是起源仍为这一支。

二 迁徙分布欧姓望族居住在平阳(今天的临汾西南)。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平阳郡:据《郡望百家姓》的记载,欧氏望出平阳郡。

三国的时候魏国所置。

在今天的山西临汾一带。

堂号: 八剑堂:春秋的时候有欧冶子善于铸造剑,越王请他铸了五把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后来,干将又为赵王铸造了三把剑(龙渊、太阿、工布),这八把剑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剑。

四 历史名人 1 欧道江:长乐人,明代学者,博学多才,四方师事,从游者数千人。

2 欧冶子:春秋的时候匠人,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

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

名噪一时。

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

3 欧普祥:元代起义军将领。

4 欧大任:明代南京工部郎中,广东顺德人,嘉靖时期国子博士。

学者王士贞称其为“广东五才子”之一。

5 欧宝:东汉时期著名的孝子。

平都人,而且性格开朗,为人豪爽 6 欧容: 1981- 欧氏系承无疆 家世源流悠久 欧氏,跟欧阳氏一样,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雪耻复国”的越王勾践的后裔。

关于欧氏的传自越王勾践,历来有关的姓氏古籍都已有过考证,《路史》所记载的:“越王无疆次子,封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以及《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详载的:“出自姬姓,夏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疆,为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和《姓氏考略》上所说的:“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 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根据考证,则是距今244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

换言之,欧氏和欧阳氏的得姓历史,算起来至少也已经在2000年以上,真是名符其实的源远流长。

这个家族的子孙尤其值得自傲的是,他们的家世源流,不但可以源源本本地推溯到春秋时代的越王勾践。

而且,更可以遥远地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圣君夏禹;因为,先秦时期位于浙江的越国,正是由夏禹的五世孙,那位曾经中兴夏室的少康之子所传。

换句话说,不论是欧氏,抑是欧阳氏,都拥有四五千年的悠久家世源流。

作为一个欧姓人还有什么比这份荣誉更值得自豪的! 区、欧、欧阳三姓同宗 ( 2004-07-15) -------------------------------------------------------------------- 在华族的千千万万个姓氏当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个祖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

如区、欧、欧阳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后人。

在区、欧、欧阳三姓当中,欧氏和欧阳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现这两个姓氏,区氏是在汉朝才出现的,因此,区氏族人谦称是小区,称“欧”氏为大欧。

根据《姓氏考略》记载:“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 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

如果追溯上去,欧氏和欧阳氏的历史不只2400多年,还可以追溯到夏朝。

越王勾践的祖先出自姬姓,公元前(距今4072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于会稽,到了越王无疆,被楚所灭,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因而姓“欧”或“欧阳”。

至于“区”姓始于何时,源自哪一位祖先?根据广东新会《区渭泉祖家谱》记载,夏少康封少子无余于会稽,伺奉大禹的宗祠,因为夏禹埋葬在这里,食粟于欧山,因而以“欧”为姓。

到了汉朝,欧氏族人欧安是一位富商,他乐善好施,深得人们尊敬,汉景帝很赏识他的为人。

有一天,汉景帝对他说:“卿才德兼备,何欠之有,应去欠为区。” 在封建时代,皇帝赐姓给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种荣誉,表示皇帝关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

这一来,欧安便改姓为“区”,成为区安。

从此,他的子孙便成为“区”氏族人了。

《区渭泉祖家谱》提到区、欧、欧阳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

《区渭泉祖家谱》又说,他们的始祖竹溪公于宋度宗咸淳年间(公元1265—1274年)从粤北南雄珠矶巷迁徙到广东新会来。

在这之前他们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

其实,不论是区氏、欧氏或欧阳氏,他们的祖先都是从中原,经过莆田,南下福建、广东各地。

不论在中国或海外华人当中,区、欧、欧阳三姓都是少数族群,相比之下,这三个姓氏的名人也就不如其它大姓的名人那么众多。

不过,他们的始祖越王勾践在历史上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勾践是春秋末年(公元前497—前465年)越国的国君,他是越王允常的儿子,曾被吴国战败,勾践向吴王夫差称臣求和,亲自到吴国伺候夫差,他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得到夫差的信任。

另一方面,任用范蠡、文种等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势转弱为强。

与此同时,范蠡派越国美女西施到吴国去,迷惑夫差,使夫差迷恋女色而对国事松弛下来,吴国由强转弱,最后勾践把吴国灭掉。

接着,他又在徐州(今山东滕县南)大会诸侯,成为霸主。

在中国文学史上,欧阳修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人物,北宋时代的欧阳修集文学家与史学家于一身,他是宋仁宗天圣年间的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早年他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王安石推行新法时,他曾上疏指陈青苗法的弊害。

欧阳修主张文章必须“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他所写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风与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他的词婉丽,承袭南唐遗风。

欧阳修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单独撰写《新五代史》,并著有《欧阳文忠集》。

欧阳予倩(1889—1962)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位著名戏剧家兼演员。

他是湖南浏阳人,1907年在日本参加春柳社。

回国后倡导新剧运动,担任**编导兼演京剧10多年。

30年代,他主持广东戏剧研究所,40年代担任广西艺术馆馆长。

1949年后出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并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和戏剧运动倡导人之一。

他著有回忆录《自我演剧以来》,论文集《一得馀抄》以及话剧剧本《运动力》、《桃花扇》、《黑奴恨》等。

《三字经》是从前流行的启蒙课本之一,相传是宋朝区适子的著作,明清学者陆续补充。

与《千字文》相得益彰。

由于区、欧、欧阳三姓的族人较少,只有欧阳族人成立宗亲会馆,那就是坐落在乞纳街96号的欧阳家族联合会,会员有222人。

1欧姓发源有关于欧氏的历来,有关的姓氏古籍都考证,远地追溯到4000多年前,据传自圣君夏禹;因为,先秦时期位于浙江的越国,正是由夏禹的五世孙,那位曾经中兴夏室的少康之子所传。

2《区渭泉祖家谱》提到区、欧、欧阳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

欧姓人口分布那些民族?中国至今有多少人口?

当然分布在汉族,大概有1000万左右的人口、 姓氏源流   欧姓的起源有二1、出自欧冶氏与区同出于一个源流。春秋的时候有匠人叫欧冶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