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的范本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8浏览:1收藏

家谱的范本,第1张

一个家谱有很多种,具体如下:

1、欧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

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2、苏式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3、宝塔式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此种图谱最迟在南宋时期出现,其特点是将始祖置于上方正中位置,后世子孙按辈分依次排列,每一父辈必置于字辈的上方正中,这样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但宝塔式的缺点是,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不整理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4、牒记式

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

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其优点是世系固定,依次分明,因此, 有不少家谱采用这一图谱。

扩展资料: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参考资料:

家谱

浙江乐清包氏字辈:“汝昂履志许克善讲明清胪百代兆吉一朝崇祖成德尚贤永膺福钜起(礼)秀(义)景(遵)元(先)训诗书启后昆诒谋忠厚积继述事功存”。

浙江泰顺包氏字辈:“文元一应君奇士正兆天起圣立国长发其祥邦家繁荣昌盛百世奕芳芳”。

浙江台州包氏字辈:“虎言随祖永成昌”。

浙江温州包氏字辈:“德大启文士正昌明经广学绍忠良光联(训)上(诗)国(书)家(启)后昆诒谋忠厚积继述事功存”。

浙江东阳包氏字辈:“铉绣邑宗火孟士永德尧良尚应烘懋光佳锡清和聿焕钟淳秀炳元钦仕公祖志恒铭记”。

浙江景宁包氏字辈:“景中时上志廷耀德明良国佐兴邦泰熙光永世昌”。

浙江湖山包氏字辈:“士嘉世逢维绍高崇登朝立志继起永兴隆”。

浙江镇海包氏字辈:“有元璋荣容世胜敬昊干深本钥仲奎光士复盛祖振大起(玉)于斯贤豪庆济楚佩玉冠朝家从云佐圣世海东沛德长克承恢宗绪”。

浙江松阳包氏字辈:“仁绍池寿忠睿子随文庭时希有肇大应继经国涵玉日士人立志明绍加学秉政延宗帮永定芳世茂成培祖德光”。

浙江建德包氏字辈:“正大诚(光)明严熙纪志”。

湖北鄂州包氏字辈:“兴荣道大继从思希玉延守明万有一嗣宗祖泽存复楚精忠显周邦启后长”。

湖北赤壁包氏字辈:“月玄丹桂谟列贤臣才应世昌文廷傅能殿堂传忠卿所启元克绳祖功源远俊泉时运亨通家齐孝敦志同心合道立法存谋求卓著经济超群儒林学士美在其中振奋向前优风本当兴旺腾达华厦精尚族勇增丁文武其强繁衍无尽章节流芳”。

湖北随州包氏字辈:“之宗益德艳义”。

湖北梦县包氏字辈:“大光其道振兴祖业诗书立意昌明宗德”。

湖北麻城包氏字辈:“蛟宣宪仲函廷远一珠仕朝必立文才奎光耀德泽原承先庆”。

江苏仪征包氏字辈:“天生德金永芝兰祥茂盛松柏兆长春”。

江苏谢集包氏字辈:“先继志尊祖芝兰祥茂盛松柏兆长春”。

江苏扬中包氏字辈:“仁义礼智信庸熙福泽常平安节庆春”。

江苏海安包氏字辈:“荣华富贵永泰平安”。

江苏兴化包氏字辈:“良国培庆允文宗善”。

四川遂宁包氏字辈:“天国明正九十大永长安”。

四川邻水包氏字辈:“有子应大丹志胜永嘉兰从金万国顺孟季月中安善述光前美”。

四川成都包氏字辈:“文起能光祖英华奕世兴勋尤辉国卓万代有名真”。

四川德阳包氏字辈:“文天亭正大,光明德维兴,洪如志惠成,家传有万代”。

四川大邑包氏字辈:“林永文国龙洪月万朝玉启先恒煜光清正德流长”。

贵州贵阳包氏字辈:“国政育明良家和发增强忠孝福泽大人义方正长”。

贵州冠英包氏字辈:“云源茂廷章德世学中和正恩承祖泽祥”。

贵州大方包氏字辈:“志澄先式永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

贵州普定包氏字辈:“胜正弘士文廷大永元其继兴毓桂”。

山东嘉祥包氏字辈:“玉金顺广殿兴”。

山东烟台包氏字辈:“玉绍世敦德”。

山东海阳包氏字辈:北支“鲁永承树敬益”,南支“作善维贤光宗守法明胜子先家传元楷”。

重庆巴南包氏字辈:“良玉士国大承永顺明宗万代兴荣”。

重庆渝北包氏字辈:“洪涌宇从朝元甲第开明清正乾坤光华福寿星”。

安徽桐城包氏字辈:“拯繶永完枝荣嘉江林智正延梦裕福德胜仲道相文大宗原一本国泰允长清礼义遵先训诗书启后昆诒谋忠厚积继述事功存康隆敦昌定普兴常焕仁景瑞益绍久”。

安徽龙山包氏字辈:国有良臣家熙光明 善士承继 魁元绍兴

云南宣威包氏字辈:“必有元兼俨禳希怡什智杞凤良万宣毓轸文士迎焕汝于维其继崇广宇致庆圣道欣安”。

湖南泸溪包氏字辈:“子文志永显世大如朝廷国正天心顺贤良忠太昌敦伦承先庆”。

福建上杭包氏字辈:“万文宗远珊世卢协韶觐登歧志杨育儒业承东汉龙图继起昌”。

青海互助包氏字辈:“安邦民国泰中华延世昌”。

江西井冈山黄坳,遂川大汾,大炕:包姓字辈:“德永曰遵开昌远,玉树联芳秀水贤,光荣奕世昭文蔚,垂裕动犹毓士元。

广东韶关包氏字辈:“贵宗望岐玉万宏正大光明发永其祥承先世泽昌贤才洵继美德业自留芳”。

包氏一支字辈:

乾派:“济美佩玉冠朝家从云佐圣世海东沛德长克承恢宗绪”;

坤派:“源本孝肃翰祖南来头颃甬东科第绳武亿万斯年”。

包氏一支字辈:“诒德燕翼永应习俗作辅永远洪泽延长兴家有道安国崇良逢世楚生敬少芳宗”。 

云南会泽蒙古族裔字辈:“承先振天云,万象映成(长支成字辈;次支吉字辈;三支思字辈;四支汗字辈;五支圣字辈;六支明字辈)文;世继君主德,敦孝中人伦;本源恪信义,书香裕后懋”。

扩展资料:

分布:

包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同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2015年)上名列第一百八十四位,蒙古族包姓人口约380万人,主要分布内蒙、 外蒙、新疆、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青海、甘肃、云南;

汉族包姓人口约八十多万,主要分布江苏、 浙江、 福建 、 广西、 安徽、四川、江西、海南、山东 ,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5%左右。

-包氏

姓源流与迁徙分布

一、姓氏源流

莫(Mò)姓源出有六:

1、出自高阳氏,是颛顼之后。据《三郡记》和《姓氏考略》所载,上古帝颛顼造“[莫阝]阳城”,其支庶子孙有定居[莫阝]阳城者,后人去邑为莫,以地名为姓([莫阝]阳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任丘县、平乡县,古钜鹿郡地)。

2、出自芈姓,以官名为姓。据《广韵》所载,春秋时,楚国有莫敖(官名)之职,其后世子孙以官职命氏,称莫姓。古诗人屈原的家族便世居此官职,故莫氏也有一部分是屈氏的分支改姓。而芈姓为祝融八姓之一,亦出自颛顼。

3、据《通志·氏族略》文,莫即幕省文,望出钜鹿、江陵,乃上古圣君虞舜之祖——幕的后代。也就是说,莫和幕同源,莫只是幕的省略书写文字。此说法可能是1和2说法的综合。

4、广西壮族的创世史诗《布洛陀》第十一章《分姓》记叙:远古之时,壮族人无名无姓,彼此相称十分不便。布洛陀请卜黄为众人分姓,卜黄为此而累病。部族里的人关心卜黄,纷纷送礼物给他,卜黄由此便生出安姓的办法来。凡送李子的,就安他姓李”;牵牛来探病的,就安他姓“莫”(壮语黄牛叫莫);送篮子的,就安他姓“蓝”……。从此,壮族人也就有“莫”等姓氏。广西忻城县有莫土司衙署,占地总面积38.9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被誉为“壮乡故宫”。莫姓土司官职世袭,统治该地区近五百年,**《刘三姐》中的“莫老爷”就是这种世袭之土司。

5、唐五代后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顼人,也有姓莫氏者。

6、北魏时蠕蠕族有莫姓。

7、西南少数民族布依族、侗族、瑶族也有以莫为姓者。如贵州独山人莫与俦、莫友芝、莫庭芝三父子,皆为布依族人,此莫氏建立的“影山文化学派”对西南地区影响深远(莫友芝一族之族源有争议,莫友芝等自称为江南汉人,然现代专家考证,莫友芝居地为传统莫姓布依族的居地,莫可能为了参加科举考试才自称为汉人。本人较支持莫友芝为汉人,因清代为少数民族政权,随汉姓并无多大优势,且西南少数民族不得参加科举只是清初雍正年间之事,而莫却是清末同治年间人,并无虚报必要。另,莫友芝为“西南巨儒”,精研经学,旁及金石文字书画,虚报有损其道德操守,今暂从专家之说)。专家认为西南少数民族是上古三苗族的后裔,也就是上古蚩尤部族的后裔,如此则西南少数民族原居中原,与中原各大姓氏实是同根。

8、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

① 南北朝时期,北魏少数民族邢莫氏、莫那娄氏改姓莫。

② 北方满族人那莫氏,其汉姓也有改单姓莫为姓的。

得姓始祖:颛顼。昌意子,黄帝孙,炎黄联盟重要首领之一。号高阳氏,下分八个民族。活动据点在帝丘(今河南省濮阳西南),曾在夺权斗争中击败共工氏。他重视人事治理,努力发展农业,曾命南正重、火正黎“绝天地通”,实行人神分职,标志着原始宗教向神权的过渡。后世莫姓主源均出自颛顼,于是莫姓子孙便奉颛顼为莫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莫姓主源两支,一支发源于今河北省任丘,一支发源于古时的楚国。两汉以前莫姓仅有两名入载史册,他们是春秋时的吴国人莫邪和汉代学者莫元珍。但多数莫姓在此际继续繁衍于其发祥地,并缓慢地向周边播迁。魏晋南北朝时,五胡乱华,几支来华定居的外族也改为莫姓,使北方莫姓家族日益庞大起来,原本在河间郡、巨鹿郡就已很是兴旺的莫姓家族得此新鲜血液的注入,自然兴盛为莫姓河间郡望、巨鹿郡望。另外,南方的江陵郡古为楚国腹地,一直以来为莫姓世居之地,在此际愈加昌盛。隋唐时期,莫姓分布之地渐广,有资料表明,在今河南、河北、山西、甘肃、山东、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均有莫姓人定居,并且已有莫姓徙居广东。黄巢起义后,有北方之莫姓避居四川。五代十国至两宋,莫姓在江南各地愈加壮大起来,而北方的莫姓却由于夷族的入侵而沉寂下去。此际始有莫姓入迁福建,而莫俦因罪被流放今广东潮州。宋末元初,蒙古铁骑南下,兴盛于今浙江、江苏等地的莫姓为避兵火,大批涌入今广东、广西。明初,山西莫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北、河南、湖北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造成川地人口锐减。清初,清政府移两湖之百姓入川,史称湖广填四川,两湖之莫姓亦由此入居今四川、重庆。清中叶之后,沿海之莫姓有渡海赴台,扬帆南洋者。如今,莫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西、四川、广东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莫姓约占全国汉族莫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莫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九四。

郡望堂号

1、郡望

钜鹿郡:秦始皇置郡于钜鹿。在今天的河北省平乡、任县以北至晋县一带的地区。

江陵郡:汉代的时候设置了县,南齐的时候改置了江陵郡。在今天的湖北省江陵县及川东一带。

河间郡:汉高帝的时候置郡,因为地处黄河与永定河之间而得名。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中部河间县一带。

2、堂号

钜鹿堂:最早的莫姓堂号。

敦本堂:钜鹿堂的分支。

德荫堂:敦本堂的分支。

威远堂:宋朝莫蒙,两次法科考试都是第一。

此外,莫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思济堂”、“河间堂”、“安定堂”等。

莫氏家谱

文章出处: 作者:

6054江苏武进大巷里莫家八修宗谱十二卷末一卷

(民国)莫金忠纂修 莫祥林主修

民国三年(1914)重修敦本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吉林大学

注:扉页、版心作《莫氏宗谱》。明天启四年族

祖爱原公聘庄茂始修。

6055江苏武进莫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莫焕根主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敦本堂刊本 十二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明天启四年,此为九修本。

6056江苏武进莫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莫继世等重修

民国六年(1917)敦睦堂活字本 二十二册

北图

注:卷前目录题《毘陵溪莫氏续修宗谱》。

6057浙江萧山莫氏宗谱十四卷

(清)莫巨鳐 莫纪芳等重修

清咸丰六年(1856)木活宇本 二十八册

日本 美国

6058浙江绍兴潘祊隖莫氏家谱不分卷

(清)莫大昴 等纂

清嘉庆间孝思堂木活字本 八册

北图

注:有嘉庆十三年自序。

6059浙江绍兴绍郡莫氏族谱十卷

(清)莫元遂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6060浙江绍兴莫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莫寿恒重修

民国十六年(1927)活字本 五册

北图 人民大学 浙江图

6061湖南长沙善化莫氏续修族谱十四卷

(清)莫国铭 莫文锟纂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承启堂木刻本 十四册

河北大学

6062湖南邵阳莫氏三修族谱二十三卷首四卷

(民国) 莫显策 莫子琨纂修

民国三十二年(1943)彩凤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十卷又一部存卷首1-4)

6063 湖南益阳莫氏七修族谱□□卷

(民国)莫寿森 莫德滋修 莫锦南 莫德润纂

6064广东南海沙头莫氏族谱不分卷

(清)莫燮理总纂

清同治八年(1869)修同治十二年(1873)重刻

本 四册

广东中山图

注:版心作《显承堂族谱》,卷端作《钜鹿显承堂

重修家谱》。

6065广东新会南门冥氏族谱八卷

(民国)莫鹏举纂

民国十年(1921)重印本

广东新会县档 广东新会县修志办 (存二

册)美国

6066四川仪陇莫氏家谱一卷

清同治五年(1866)纂钞本

四川仪陇县档

6067 莫氏家乘不分卷

(清)莫友芝撰

稿本

南京图

6068 沽 汇莫氏宗谱十卷

(民国)莫若俊等续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绍贤堂活字本 十册

庞氏族谱的字辈排列顺序:

1、西充庞氏字辈:“荣华富贵”。

2、西充庞氏字辈:“安邦定国,兴人义务,永保万年”。

3、河南偃师诸葛镇庞氏字辈:“万世佰中传福寿永康健文明新道德恒成永长远”。

4、河南偃师翟东村庞氏字辈:“清世承恩广桂兰绍士林炳文成俊秀培玉恒生金”。

5、河南偃师城关镇庞氏字辈:“清世辰恩光桂兰兆士林秉文承俊秀增益恒生金”。

6、河南邓州庞氏字辈:“文广林富玉伟子振佳邦”。

7、河南汤阴菜园镇庞氏字辈:“永少佳世远,显照百年贤”。

8、广西防城、博白庞氏字辈:“积德权举彩甲贤能胜世”。

9、广西合浦庞氏字辈:“家永远怀(维)祖德”。

10、广西合浦庞氏字辈:“子辉启世大华”。

11、广西庞氏一支字辈:“兴正美富贵”。

12、江苏新沂庞氏字辈:“景振洪维学”。

13、江苏滨海庞氏字辈:“庆开学古希贤”。

14、安徽定远庞氏字辈:“春(德)兴家国”。

15、安徽庞氏一支字辈:“天家福化在明良士得克传永又长”。

16、云南昆明庞氏字辈:“金兴正应文祖汉国德天仁厚流芳远恩泽永达昌光明联显耀宽洪科第先安邦臣辅朝世代观华年”。

17、四川绵阳庞氏字辈:“魁云星光远福英德泽明加应永珍”。

18、湖北崇阳庞氏字辈:“西启再明良”。

19、浙江天台庞氏字辈:“成(慎)就(修)光列宪茂学正(振)邦加荣昌绍先德傅宗万季宏”。

20、辽宁普兰店庞氏字辈:“永兴家业利”。

21、广东阳春庞氏字辈:“朱成斐有章庞得显明扬荣宗耀祖世泰其昌”。

22、山东东平庞氏字辈:“灵玉传国玺昭碧重连城颜开甲运泰显宗念贤荣”。

23、吉林长春庞氏字辈:“广士文成振显占庆玉书”。

24、山西大同庞氏字辈:“国宗起建守兴善乃尔有明成进树必理永复学恒”。

25、上海宝山庞氏字辈:“乐进礼学来康”。

26、庞氏一支字辈:“世士文玉正大光明家庭有守应天顺兴兆德显元永继荣登”。

27、庞氏一支字辈:“永可定家邦”。

28、庞氏一支字辈:“玉中万效志安国”。

29、重庆庞氏一支字辈:“延远光忠”。

宗族特征:

1、庞姓是中华古老姓氏之一,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2、家规家训勉励后人。庞尚鹏讲:“轻浮则矫之以严重,偏激则矫之以宽宏,暴戾则矫之以和厚,迂迟则矫之以敏迅……”。

3、堂号来历脍炙人口。如遗安堂出自后汉庞德公。刘表讲:“先生不肯受官禄,将何以遗子孙乎?”庞德公则对:“人皆遗之以危,吾独遗之以安。”拒绝出仕。

扩展资料:

今土家族、瑶族、壮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庞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庞氏,世代相传至今。

庞氏族人在全国分布广泛,分布在在广东湛江吴川、在山西省的翼城县、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化州市木贤乡、湛江市坡头区坡头镇朱依村,尤以廉江市那良村人口较多,约有一万多人。

四川省的绵阳市盐亭县、黑龙江省绥化市、辽宁省沈阳市、北京市、广东省广州市、湖北省武汉市等地皆有分布,尤以广西、山东、河北为多,此三省之庞氏约占全国庞氏人口的36%以上。

-庞姓

家谱的范本

一个家谱有很多种,具体如下:1、欧式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