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镇的人文文化
“钟灵毓秀的皖南山乡,曾被国际人士誉为“中国乡村里的图画,中国图画里的乡村”。在这神奇的土地上,从此又出现了一个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的小镇——桃花潭镇。”这是安徽省著名诗人、作家,安徽日报社主任编辑周根苗写的一段话。
桃花潭文化底蕴十分丰富,留下了一大批丰富的文化遗产,保留了规模庞大密集的古建筑群,古街、祠、阁、塔,遍及整个景区。画龙雕凤的古民居现保存一百多幢,尤为被中国高级古建筑专家罗哲文题名为“中华第一祠”的翟氏宗祠,占地面积、建筑风格和特色,都超过了省内外一些大宗祠,仅历代皇帝将臣赐名的匾额就有100多块,这在国内也是罕见的。闻名皖南的三雕——石雕、砖雕、木雕多且完整。隋开皇历年间建造的“扶风会馆”(已坍塌),不仅建筑十分考究,而且历史悠久,被中国会馆专家称为“中国会馆的鼻祖”。
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位于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翟村东北,建于明嘉靖年间,坐北朝南,五楹三进,仿皇家祠堂兴建,规模宏大,建筑面积约3524平方米(含偏房,总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祠前有石柱、抱鼓石和石狮,祠内有前厅、天井、享堂和寝楼。地基为花岗石铺成,建筑采用银杏木、红木、楠木等名贵木材,上下木石结构件均有精美的雕刻。祠中曾藏有历代帝王将相、地方官吏所赐名匾108块,宗祠左右有10多间偏房供议事、看管使用。大门上有“江南名族”横匾,享堂中悬“忠孝堂”三字红底金字木匾。过年祭祖时,祠内可摆108桌酒席,声势显赫。
翟(Zhái,Dí)姓源出有五:
1、出自隗姓,以国名为氏。隗本来是周代中原北部地区的游牧民族赤狄人的姓。春秋时,赤狄人活动于晋、卫、齐、鲁、宋等国之间,称为翟姓。公元前六世纪末,晋国大举进攻赤狄,灭掉翟国,翟人大多沦为晋国臣民,逐渐融合于晋人。翟人的后代就以原国名为姓,称翟姓。据《国语注》所载,新安翟姓,春秋时赤翟(即赤狄)之后,以种名为狄姓,后改为翟(Dí 音狄)姓。
2、出自祁姓,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上古时候,北方有翟族(后称翟国)。翟国是远古时黄帝的后裔建立的。传到古代春秋时,翟国灭于晋国,后来晋国又灭于韩、赵、魏三国,到战国时,这三国又先后灭于秦国。在这长期战乱中,翟国人都以原国名为姓,逃奔迁居各地。由于各地方言不同,翟姓形成了两种读音,居于北方者读(Dí 音狄),迁居南方者读(Zhái 音宅)。
3、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周成王封次子于翟(故城在今河省南洛阳),其后以国为氏。
4、出自张姓改翟而来。据《知足集斋集》所载,安徽泾县之翟姓,原姓张。
5、出自他族改姓而来:
发现好多家族都开始寻根问祖,找寻姓氏字辈了。继续延续家族好家风,优良传统。想修电子家谱的可以找百姓通谱网哦。蛮赞的呢。
李白名篇《赠汪伦》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歌颂了真挚的友谊,诗篇脍炙人口,也令桃花潭名声大噪。
诗中的桃花潭位于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青弋江上游,介于翟、万二村之间。
桃花潭镇的人文文化
本文2023-12-08 12:38:0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45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