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年三十上坟还是初一上坟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8浏览:1收藏

到底是年三十上坟还是初一上坟,第1张

年三十。

通常情况下来讲,都是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亲人都回来了,然后就会去上坟目的是给已经去世的家人,报平安,并告知一年之中的收获等等。同时会烧点纸钱撒点黄酒之类的,和离去的亲人一起过节,也是寄托哀思,告诉他们活着的人生活的很好,没有将他们忘记,来安慰已经失去的人。让他们放下心来,安安静静的在底下生活,保佑了上面的人。

另外孕妇也是不宜去上坟的,主要是因为墓地乃是阴气重的地方,而孕妇的抵抗力差,身体虚弱,很容易招惹到一些不干净的东西,所以对于孕妇来讲,他们是最不适合去上坟的。

上供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文化,一般在祭祀逝去的亲人朋友以及供奉神佛菩萨的时候会摆在牌位前。上供的贡品有很多,比如鲜花、清水、香烛、水果、馒头、寿包、糕点等等,都是可以供奉的。上供和撤供的时间都非常有讲究,那么过年上供的馒头什么时候可以拿下来呢?

过年上供的馒头初几拿下来2022

贡品摆放的时间不能太长,会影响贡品的新鲜程度。过年上供的话一般是在大年三十,大年三十上午准备齐全之后,等初一中午十二点之后就要撤供了。不同的地方,风俗讲究不一样,大家按照本地习俗来就可以。上供一般会选择馒头、素蛋糕、发糕、寿包等,个数也有讲究,通常是五个、十个,或者二十五个,一般五个—碗来摆放。

上供的贡品晚上能撤吗

可以撤的。上供一般早上晚撤。夏天时候温度高,一般午时一点左右就可以撤了,免得贡品坏了;冬天可以久一点,等傍晚或者晚上烧香前撤供。晚上有功课的话可以上香。通常上供十几分钟就好了,但是注意,最好在吃之前先供奉,表示尊重,然后再吃。要一买回来就立刻上供,吃剩下的不供养佛菩萨,也是您的诚心敬意。

上供的贡品都有什么

供品可以是:鲜花、灯、香、水、新鲜水果、素食或您自己的珍爱。肉不能用,不能因上供而杀生。若有香烛,则供品在内,香烛在外。 这主要是为了方便亲友。摆放的贡品对数量有规定要求,即应为三或三的倍数,但它不可能是双数。

  逢年过节,家庭主房明间要供奉祖宗的牌位。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尊敬祖先的传统。逢年过节,后代缅怀列祖列宗的功德,让他们在天之灵和满堂儿孙一起度过节日。

  在堂屋后墙正中贴上一张纸,纸上写着:X(姓氏)门祖宗之神位。还有:天地各界神灵之位。前面案子上摆上贡品:肉、馒头、水果、五谷等。贡品前摆设香炉,焚香三柱。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都要焚香祷告,请祖先保佑后代平平安安、无病无灾、幸福美满。

春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初一到初七自然有不少的习俗和讲究。初一不扫地,扫走好运气;初二午饭在娘家,晚饭在婆家;初三曾是“赤狗日”,如今已经可走亲访友;初四祭财神,迎灶王爷;初五“破五”赶穷,放鞭炮吃饺子;初六“六六大顺”,商家开门做生意;初七“人日”,尊重每一个人。

所有中国人从小都知道,春节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尤其是初一到初七,要遵守的习俗和做事的讲究更是必不可少。

初一时,家里是不能扫地的,所以通常家里的长辈都会让我们在大年三十以前就搞好家里的卫生。因为传说初一在家里扫地,会扫走家里这一年的好运气。到了初二,就是女儿女婿回门的日子了,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是常回家看看才是孝顺。初三曾是古人口中的“赤狗日”,有民间传说在这一天出门会与别人发生口角,所以不宜出门,但是现在好像已经没太有人提起了。

初四是祭财神,迎灶王爷的日子,所以在以前,初四的时候大家都不会出门,都会在家里吃饭,迎接灶王爷。初五则是要“赶穷”,很多家庭会选择在天刚亮的时候在门口放鞭炮,把家里的穷气赶跑。初六,顾名思义就是“六六大顺”的日子了,许多商家就会在这一天开门,所以经常在初六清晨就会听见许多商家在门口放鞭炮,普通的家庭也会把家里的垃圾全部扔出去。初七则是“人日”,在古代,这一天不会处决犯人,长辈也不会骂小孩。

是不是没想到初一到初七还有这么多讲究?虽然现在很多习俗都已经逐渐消失了,但是作为中国人,我们还是有了解的必要。

一、春节上坟祭祖必带的七种物品和摆放顺序

  (一)、七种物品

1、香烛

香烛是必备的最重要的物品。不仅要在先人墓前点燃香烛,还要奉香给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祈求山神土地守护好墓地,保佑先人亡灵;

2、纸钱

纸钱是要烧给逝者的,以便他们在阴间有钱花,务须焚烧干净。

3、素酒

扫墓过程,等于带着吃食来为先人过春节,所以要向先人奠酒,酒为扫墓必备。所谓素酒即未经“蒸馏”工艺的酒,如:葡萄酒、米酒等均属素酒。

4、水果点心

水果以时令水果为宜,如:苹果四个,代表平安;脐橙四个,代表“泽承”后代;而香蕉则代表“代代香(相)传”;点心一般用圆蛋糕四块,代表圆满;圆桃酥四块,代表“往生”;还可以根据逝者生前饮食习惯而定。

5、饭菜、水饺

以先人生前喜欢吃的为佳,因为春节讲究“初一早晨的饺子和中午的熬菜”要全家共享,为此,春节上坟是要带上饭菜和水饺的。

6、鲜花

菊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春节上坟一般以菊花为宜,白或**尤为对景。

7、“包袱”

“包袱”,即给逝者带的吃穿用度之物,因为用白纸糊一大口袋而得名,内装冥钞、金银、以及各种纸做的“元宝”、“衣服”、“家具”等等。

(二)、祭品摆放顺序

上述供品摆放顺序也很有讲究。一般是三排和五排两种摆法:

1、三排摆法。香炉在前中央占一排;第二排是一盅素酒;第三排是水饺、点心、水果等四碟。

2、五排摆法。香炉在前方中央,占第一排;接着是素酒杯三盅为第二排;第三排是饭菜、水饺、点心共四碟(碗);第四排是水果四碟;第五排是蜡烛一支。

二、祭祖礼仪的一般流程

1、上坟(纪念堂或公墓)祭祖的流程。祭献礼仪包括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献酒、献馔盒、献胙肉、焚祝文、烧钱纸、辞神叩拜等。主祭人要在灵位前献上一杯酒,献酒时用双手将装满酒的酒杯高高举过头,然后,缓缓下来,将酒画弧形洒在地上,表示敬天、敬地。这叫做“望空奠酒”。然后,倒满一杯献给先人。将钱、纸点燃后,把部分祭品用手掰成块儿扔到火里,就认为给先人送去了。祭礼结束后,将祭品分给参祭人员,将部分品质优良的祭品带回去给另一位在世的老人食用。

2、家庭祭祖流程。不少家庭都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在祭祖的同时,也祭祀天神、土地神,供品有猪头、鸡、羊头、五碗菜、五色点心、五碗饭、一对枣糕、一个大馍馍,俗称“天地供”。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

家族。

大年初一供奉老祖宗应该家族供我们在新年进行上坟祭祖的历史已经很悠久了,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民俗活动,是可以与拜神同事进行的。

大年初一如果是在家中祭祀的,可以在供奉家谱、祖先牌位(祖先像)等的龛位前,安放供桌。

郑重声明:回答内容仅供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到底是年三十上坟还是初一上坟

年三十。通常情况下来讲,都是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亲人都回来了,然后就会去上坟目的是给已经去世的家人,报平安,并告知一年之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