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尾村的晋江洋尾谢氏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8浏览:4收藏

洋尾村的晋江洋尾谢氏族谱,第1张

谢氏得姓始祖系源于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四夷作乱,其中为患最大的是北狄猃狁,入寇到泾水之北,震撼京师,申伯(字南仲,周宣王妻舅)与尹吉甫奉命讨伐,打败敌方,把猃狁赶回北方,救民族于危亡,申伯以此大功,被封于谢邑,其后子孙乃以邑为氏而姓谢。

当时的谢邑,亦称为谢国,是在今河南省的唐河、南阳一带。谢姓已经有了2800多年悠久的历史,他们的根源,就是在中原地区的河南唐河、南阳。谢氏自西周到汉魏时代,乃至东晋、唐、宋、明诸朝代,有四个郡望:河南省南阳郡,如谢该等。河南省汝南郡,如谢甄等。浙江省会稽郡(山阴),如谢夷吾、谢潭、谢沈等。河南省陈留郡阳夏(今太康)含康乐郡如谢缵、谢安、谢尚等。

谢姓的入闽始祖,系宋末元初谢枋得(字叠山)从浙江始宁东山入福建建宁县唐石山为入闽始祖。子孙避元奔于闽楚各地,逐开闽楚各宗族。宋末四世谢滔为肇基泉州始祖。而明代谢徽从泉州迁入南安上,其谢徽后裔谢觉哉又迁入磁灶,为磁灶洋尾(扬美)开基祖。据查证磁灶洋尾族谱,晋江谢姓的开基祖应是谢司谏。此后谢姓从洋尾而分布于晋江各乡村。从其《泉州谢氏总谱》可见谢氏从泉州而南安又晋江继安溪、再之永春、德化。另从泉州传往惠安等。

谢姓进入晋江后,藩衍发展顺利。如七世谢廷义由后厝街分居东石沙堀乡岭下,十八世肇旋分居东仓,明末洋尾谢罗田兄弟迁往南安碱田的井上、东山村。今谢姓聚族而居的主要村落:磁灶洋尾(扬美),青阳霞浯、屿崆、屿尾、莲屿西宫,罗山镇苏内、东洋,陈埭镇四境前灶、仙石、涵埭下村、双沟,池店镇池店村、普角、曾村、溜石黄后、钱头、旧铺、霞尾新村、屿尾、东山、唐厝前山,紫帽镇园坂张园、洋店后厝街、东石镇白沙村,内坑镇深圳井上、潘厝后林、土垵后溪,金井镇南江村(南沙岗)、塘东寮头、围头村,英林镇后头谢厝街,东村,安海镇街内。

上述村落谢姓,分堂号系为汝南与会稽。皆为宝树传芳。

谢姓晋江开基祖洋尾(扬美)的昭穆:中士元纪其在大,继世文章光祖德、传家孝友裕孙谋,承宗立典维华国,焕礼敦诗庆永昌。晋江青阳镇屿崆等字辈:子泉西复、梦士以金、敦礼毓英、仕国耀邦、簪缨奕世、迈种超群。金井镇南江(南沙岗)支派字辈:(东房)扬必士志谦,德立家先达、礼定为后昆。(西房)必音金呈芳、德立家先达、礼定为后昆。英林镇澄卿衍派(讳行):文章瑞秘国、芝兰齐美智,龙舞与凤翔,则喜之有庆。(字行)国元家都士、德业肇尚书、科第联芳允、迪功于成烈。内坑镇井上村:储黄廷成定、正明登金榜、祖德洋美开、远世永芳长。

上述村落不断有族人向外播迁:如磁灶镇洋尾在清末民国初谢祖文,谢祖趁等一批人迁居泰国发展;清末民国初的谢金象,谢光语等移往菲律宾谋生;民国初期谢光华等往新加坡定居;民国期间谢烟泉、谢祖举一批人迁往台湾;民国期间谢伙狮、谢定玉等去越南谋生居住;民国年间谢光崎等往缅甸发展定居。

洋尾(扬美)是晋江谢氏的开基祖地,经世代藩衍,人丁已达5000余人。然其族谱内容残缺,一些记载不尽详细,世系中断二代,(五世至六世),迁衍晋江各乡村和外迁记载不全,仅以到洋尾调查采访记之。

晋江谢氏在历代科举中,有文科进士34人(唐、五代1人,宋代29人,明代4人),有武科进士4人(宋代),文科举人16人(明代11人,清代5人),武科举人2人(清代),还有清及清以前,非科举出身,以荫补官的文职明代3人,武职清代2人。

北京谢氏

天津谢氏

上海谢氏

广东谢氏

川渝谢氏

福建谢氏

江西谢氏

安徽谢氏

湖南谢氏

贵州谢氏

山东谢氏

河南谢氏

湖北谢氏

浙江谢氏

江苏谢氏

海南谢氏

山西谢氏

陕西谢氏

广西谢氏

黑龙江

辽宁谢氏

河北谢氏

云南谢氏

甘肃谢氏

青海谢氏

新疆谢氏

西藏谢氏

内蒙谢氏

宁夏谢氏

港澳谢氏

台湾谢氏

海外谢氏

现在谢氏分支有这么多,你家属于哪一支的呢?

谢氏家谱字辈很多,遍布全国各地。

谢氏谱,约始于东晋、南朝时期。南朝梁刘孝标为南朝宋刘义庆所撰《世说新语》作注释时,曾引用《谢氏谱》。此谱分为《陈国阳夏谢氏谱》和《会稽山阴谢氏谱》两种。此外,《隋书·经籍志》著录《谢氏谱》十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谢氏家谱》一卷。可惜这些书都已亡佚。

据福建谢氏源流研究室主任谢宗楷先生多年调查、发掘、整理,初步发现共有谢氏族谱401部,其中,福建省 166部,涉及44个县市,江苏3部,浙江 23部,安徽5部,江西8部,山东4部,河南3部,湖北2部,湖南6部,广东8部,广西2部,四川1部。台湾档案机构藏谱目录168部,泰国2部。

谢氏族谱历史传说

岳飞为南宋谢氏族谱作《岳武穆赠序》。

予仰观天象,北辰为中天之枢,而三垣、九曜旋绕归向,譬犹群之尊,而不敢不拱焉;俯察地理,昆仑为华夏之镇,而五嵌、八表通峰接巘,譬犹祖之亲,而无敢不本焉。此君亲一体,忠孝一道。忘之者谓之逆,遗之者谓之弃,慢之者谓之亵。无将之戒,莫大于不忠;五刑之属,莫大于不孝。

为人臣,所当鞠躬尽瘁;为人后,所当慎终追远,而不可一毫或忽者也。今阅谢氏谱牒,上溯姓原之始,下逮继世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以尚嫡也,序长幼以尚齿也,列像赞以尚思也,非大忠、大孝者而能之乎。噫,世之去祖未远,问其自而懵然者,有愧于谢氏多矣。

-谢氏族谱

另外的如下:崇龛镇青杠村支系字辈:道明宗应国,首三君字存;新绍先世期, 家积德广厚。梓潼镇大滩小岭谢家沟支系字辈:世君维学仕长荣,开 德成家重显明,大道常行联上达,恩光克绍启连赓。荣昌峰高铺支系字辈:惟汉政太安(宣)宣应梦再世,添子帮吉定,友仁嘉尚志,永宜继宗荣,显耀光祖德,忠孝启兹闲,文武守道义,诗礼万代全。奉节县:惟汉政应,祖宗必达,思彦敏允,通文立大,春元珠安,定友宗庙,永兴崇华,章光上国,道学启鸿儒,玉树垂芳远,煌芝发秀英。彭水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武隆县、涪陵区、黔江区:梓祖庆福茂,坤万文思单。天朝永秀玉,德启金盛隆。元长昌国泰,崇道正时清。志兴斯本立,学敏懋芳成。庭贤安世业,克用礼登明。荣华开维广,忠美应全贞。武隆县:鸿开宝贵仲,元亨利祯俸,朝天正国顺,万代永兴隆,安怀承世泽,良秀继先德,立志清和葆,传家道超义崇。

洋尾村的晋江洋尾谢氏族谱

谢氏得姓始祖系源于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四夷作乱,其中为患最大的是北狄猃狁,入寇到泾水之北,震撼京师,申伯(字南仲,周宣王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