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氏七兄弟的来源?
宜黄派系谭氏,32世祖衍昌公、宋武帝朝,官骑都尉。谪守江右抚州路。再迁湖南潭州(今长沙)于宋孝武帝年间徙江右宜黄观上刺桑,即今宜黄县谭坊镇,此为“刺桑谭氏”开基祖。至二世宏达,徙居饶州余干县,为饶州谭氏开基祖
(三十二世祖:思登,官拜朝政大夫,刘宋武帝立诏拜参知政事为左命元勋;夫人蔡氏,子一:宏;
33世祖:宏,字恢道,历官中书令;于泰始年间仕饶州余干知县由刺桑徙居饶州余干县管历村,为饶州基祖,公祖孙六世同堂,齐武帝旌表其门,闾蠲其租税,夫人何氏,子二:子正、子立;)
泽田谭氏是迁攸最早姓氏之一,源远流长。谭姓源出于圣君夏禹姒姓后裔,是以国名命名的姓氏。成周 时,高辛氏之裔受封于宏农氏,建立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西),因称潭子,谭姓由此而来。历经秦汉至晋,世代官居江南。晋代宜都大守自河南徙于金陵太平路,唐武德元年(618)幽州大将谭忠之裔从河南迁往江西泰和县高行乡六十七都早禾市乌龙山赤石渡。元和四年(809)生祖可奕。会昌四年(844)生祖守禄。咸通元年(860)江西雪深七尺,黎庶僵仆,十存一二,加之官司苟刻,政纲牛毛,社会混乱。谭可奕率子守禄于咸通十四年(873)徙居湖南茶陵十五都,地名邓塘。谭守禄生武兴,武兴生进峰、进鸿、进颇三子。越丁卯梁大祖朱晃即位,改元开平。闻谭进峰兄弟之才,征三公入朝,俱授官位。封谭进峰为朝议大夫端洁公,谭进鸿为司马大夫,谭进颇为金吾镇国大将军,在任期间政绩军功卓著。三进升神后,护国卫民,威灵显赫。其后派衍十八宏。泽田谭氏乃峰公五房谭宏亮之裔。谭宏亮十六世孙谭芳,生福斋,信斋。谭福斋于宋宝祐年间由茶陵迁江西庐陵而攸,为双富塘(今湖南坳)谭氏始祖。谭信斋于宋宝祐年间由茶陵迁江西而迁攸,为泽田(今皇图岭谭家村)谭氏始祖。宏农、泽田,一远一近,称谓虽殊,实则一也。醴陵玉堂谭氏始祖谭盛裔公系泽田谭信斋之六世孙。泽田、双富、玉堂均系谭芳之子孙,手足情谊一脉相承。
泽田谭氏始祖谭信斋,字犀照。宋宝祐丙辰(1256)科进士。深经术,尤精易理。考试官王应麟荐为浙江转运使,后出任谭州刺史。咸淳七年(1271)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燕京,称为太都。元至正十三年(1276)元军攻破临安,时南宋政治混乱,贾相乱政,文天祥、张世杰、张秀夫等继续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元。谭信斋与兄谭福斋弃官南游,卜居于攸县之泽田,双富塘等地。谭信斋筑室于古梅城之北莲花寺。前周种枥树,日与朋友饮酒赋诗,得《枥山自得章》,诗百余首。元学士冯海粟表其清节,称为可达夫子。殁后葬泽田枥山眠珑形正穴,有墓志。侧建文昌阁。配陈氏,授安人,生子二:长谭桂兰,字馥元,号延芳。元大德辛丑(1301)科进士,任平江府知府,著《怀先录》。次子谭桂寿,字仁山,号永康,任浙江副使,著《保民实政编》。其子孙主要繁衍于攸县皇图岭、高枧、市上坪、湖南坳、坪阳庙及醴陵、江西萍乡等地,有的迁居于海内外。
根据这个资料开始上溯,从一位本家网友在网上公布的另外一支谭氏族谱上最终找到了,我这一支的始祖和其上的族谱。
===================================================================================
我谭氏始祖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系姓姬,皇帝子孙,颛顼zhuanxu之后,衍至谭国襄王、子爵,名尚诤。风氏,在山东莒县,生子:祁qi公,以谭为姓,为一世祖,传至39世书奇、卷达二房分衍。卷达次子建极生宫,字博仁。宫生可奕、可祥。可奕衍至45世进峰生9子,进鸿生4子,进颇生5子,共18子,称18宏世系。十一郎宏亮,即进峰公第五子故又称五郎世系。衍至63世朝祯、朝祥、朝贵等诸兄弟,于明朝洪武初年,由湖北麻城孝感起程入川后,又分房衍移至今,其流源世系如下:
《宏农世家》
转载
标签:
历史渊源
文化
《大宗祠七修宗谱序》宜黄观上刺桑大宗祠宗谱序
国之有史志人物录山川龙门为传记紫阳作纲目所以信今而传后也家谱亦然谱以收族族者属也与其子孙共相连属也族有所宗宗者本也溯其万派千枝合而为一也粤稽吾谭实为殷汤之后其先有以宏农名郡者周武王封仲叔于宏农即今陕西凤翔府宝鸡县是也有以齐名郡者仲叔六世孙懿公讨平东方之乱周穆王封懿公于谭即今山东济南府属是也嗣后周幽失政祸起骊山懿公八世孙熹公率兵勤王杀犬戎而立平王自此天下知有谭氏传至五霸时齐桓公至谭谭国不礼齐桓公纠合诸侯谭谭又不至遂于鲁庄公十年冬十月齐师迫谭谭子奔莒莒地在齐郡平阴县即今之山东青州府日照沂水是也以国为姓自此始六国时有名士谭生蜀有将军谭巴楚有将军谭元其经文纬武之士载于史册者不可胜数至湘公以官镇守湖南因徙于谭州之杏树下有童科而擢高第者有老成而进封伯爵者英敏特达之士又不可以悉述矣迨子公为末代谭子十七世名衍昌者登刘宋进士官主爵都尉当元嘉末谪江西之抚州徙宜黄之观上刺桑段而居焉今之刺桑郡者又自衍昌公为肇迁之始也凡千四百年来子孙藩盛播迁他郡者十之七八江右族属皆公裔也有叔侄兄弟而同仕者梁则有达宏明辉玉辉公齐则有文贵文彦公陈则有文通公隋则有纪公继公纲公宁公兴宗公至唐及宋为大将军者七为刺史者四任尚书者十一任大夫者数十封王爵者一封候爵者二皆斑斑可考由元历明科甲文章勋名事业代有伟人其与日月争光炫耀耳目者太保司马公是也噫先人之拔伦超群者何其盛今之接踵继绩者何其鲜一言及此不觉汗流浃背矣当今圣天子以孝治天下薄海内外莫不以尊祖敬宗为先尊敬之道莫大于收族收族莫重于修谱谱不修则长幼莫序亲疏莫辨即派衍遐方者曷由而知也吾族距六修已隔四十余年其间不无茫昧之虞夫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支派虽异本则相同是故录其世系书其生卒仿紫阳纲目意也赞其行事叙其文物法龙门传记体也去冬今春开祠立议佥举首士酌定章程善词令者主邀集善书法者主誊录达权变者作提调志廉洁者管钱项咏讽清朗者对读内外兼资者总之于是佥以叔祖洪川氏学贵氏怀可氏与余共掌是役至五月间族叔功甫氏欣然而来参互考订各司乃职惟是予等自思才疏识短不足以胜其任所赖予高祖虞传公秉笔确断于前今不过遵前规而续之敢云功乎后之肖子贤孙复振刺桑之旧范再奋司马之前徽是则吾族之厚望予之所以历叙先世源流不厌其繁者亦犹数兴不忘也
时
皇清道光四年甲申岁孟冬之吉
裔孙家义薰沐顿首百拜敬书于大宗祠
《谭氏源流记》 录澄溪初修族谱
按吾谭氏本姬姓侯爵也始自王季之子虢仲虢叔文王同母弟也虢仲虢叔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谓之二虢武王克商封虢叔于制是为东虢即今河南开封府荥阳县后为郑灭封虢仲于宏农是为西虢即今陕西凤翔府宝鸡县是也传至六世西虢侯三弟名懿者官拜车骑将军因讨平东方诸侯之乱有巨勋周穆王封懿公于谭今山东济南府历城县是也周穆王曰卿之兄居宏农列侯爵今封卿于谭列子爵矣再立殊勋乃复侯爵至幽王宠褒姒戏诸侯弃皇后废太子申国侯引犬戎入京城逐幽王于丽山斩之时郑桓公与懿公八世孙谭熹公暨秦襄公卫庄公四国之兵杀散犬戎夺回太子众诸侯亦率兵勤王谭熹公曰天下不可一日无君宜奉太子即王位于是奉宜臼即位是为平王王曰郑桓公死于王事追封为冢宰谭熹公卫庄公秦襄公俱各赐金帛立生像于功臣庙迨五霸时齐桓公至谭谭国不礼齐侯即位众诸侯悉贺谭又不至齐怒于鲁庄公十年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乃以国为姓而谭姓自此始焉传至谭湘公以官镇湖南因居谭州杏树下至南宋时登刘宋武帝朝进士谭衍昌公者历显宦官至主爵都尉元嘉末年因留妃子于家获罪出贬于江西抚州遂卜居焉至唐宪宗元和间太祖恭义公镇虔州其孙寅郎公由抚州徙居虔化水南合江口今宁都之斫柴岗是也衍至宋仁宗朝都指挥使文景公致仕归居故里合江口精祖堪舆之秘爱雩山水徙居雩都谭埠再徙山坳三徙今之澄江遂为澄江之始祖焉事详旧谱并春秋左传史记后之子孙欲究源流者观于斯则严如宝镜悬空矣
宋咸淳三年丁卯岁春三月 吉旦 公元1267 年
裔孙叔奇叔信谨识 叔奇叔信乃文天祥同窗
刺桑谭氏源流记
据观上、池溪、招携、严溪、澄溪旧谱
参考资料:
刺桑谭氏本姬姓侯爵,系出古公亶父(周太王);古公长子太伯、次子仲雍(虞仲)[太伯、虞仲奔江南后来建立吴国]、幼子季历;季历子:虢仲、虢叔,周文王同母弟也;虢仲、虢叔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谓之二虢;武王克商(前1046年即武王十一年或十三年),封虢叔于制,是为东虢(今河南荥阳东北,前767年甲戌,周平王四年郑灭东虢);封虢仲于宏农,是为西虢(叔奇、叔信公序为:“西虢,今陕西凤翔府宝鸡县是也”;《历史大事年表》注:“小虢,今陕西宝鸡县,前687年甲午,周庄王十年、鲁庄公七年,秦武公十一年灭小虢”;《左传》注:“西虢国,故城在今河南省陕县境内”;《历史大事年表》注:“北虢,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南,前655年丙寅周惠王二十二年鲁僖公五年晋灭北虢);传至六世西虢侯,其三弟名懿者,官拜车骑将军,因讨平东方诸侯之乱有巨勋,周穆王封懿公于谭(谭故地在唐齐州平陵县,武德二年置谭州,今属山东省章丘市;穆王伐东:前939年即穆王三十七年);周穆王曰:“卿之兄居宏农列侯爵,今封卿于谭列子爵矣,再立殊勋乃复侯爵”;至幽王宠褒姒、戏诸侯、弃皇后、废太子;申侯引犬戎入京城、逐幽王于丽山斩之时,郑桓公与懿公八世孙谭熹公、秦襄公、卫庄公四国之兵杀散犬戎夺回太子,众诸侯亦率兵勤王,谭熹公曰:“天下不可一日无君,宜奉太子即王位”,于是奉宜臼即位为平王(平王即位:前771年即幽王十一年);王曰:郑桓公死于王事追封为冢宰,谭熹公、卫庄公、秦襄公俱赐金帛立生像于功臣庙;
五霸时,齐桓公出逃至谭,谭国不礼;齐侯返国即位诸侯悉贺,谭又不至;齐怒,鲁庄公十年冬十月,齐师伐谭(前684年丁酉,周庄王十三年),并之,谭子奔莒,子孙因此以国为氏;
周庄王十三年),并之,谭子奔莒,子孙因此以国为氏;
始祖:谭子祈义,春秋时古谭国国君,鲁庄公十年冬十月(前684年丁酉)齐师伐谭,“谭子奔莒”;谭氏自此始焉;
前684年—前226年之间,当有数代,无史料考证;
二世祖:子公,齐国大夫;暨谭拾子,前?年至前226年战国时期齐国人(今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人);中国古代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约为齐师围谭后第16代谭子;负责齐国对谭邑的管理和齐国外交事务,任齐国制陶工官;子:元;
三世祖:元公,世袭子爵,夫人公冶氏;子二:肇乾、肇坤;
四世祖:肇乾,字伯豪;夫人俞氏,子一:勲;
四世祖:肇坤,娶胡氏,子失考;
五世祖:勲公字元放,高尚不仕微聘不出,夫人王氏,子一:亨和;
六世祖:亨和字鼎臣;幼见飞星坠入盘中取而食之,文思日进,官至尚书,夫人汤氏,子一:融;
七世祖:融公,字嘉叔;夫人孙氏,子二:顕、愿;
八世祖:顕公字仲贞,孝廉入仕官拜将中中书,夫人朱氏,
子二:德峭、德峤;
八世祖:愿公字仲祥,官拜御史,乘骢马筑长城管工未还;
九世祖:德峭;同东方朔东方朔(约前154-前93年在世),字曼倩,平原羌次(今陵县神头镇)人,西汉辞赋家为邻友,得长生术,当作诗曰:线作长江扇作天,圾鞋抛向海东边,蓬莱信是无多地,只在谭生柱杖前;子一:始元;
九世祖:德峤;高后朝前187-前180年官至台阁,夫人邵氏;子失考;
十世祖:始元,武帝朝前140-前87年拜光禄大夫;夫人舒氏,子一:况尼;
十一世祖:况尼,字太冲,少博学称一时之杰;子二:桓彬、桓林;
十二世祖:桓彬,字仕则;累官散骑常侍,夫人乐氏,子一:方云;十二世祖:桓林,娶何氏,子失考;
十三世祖:方云,字羽升;娶冉氏,子二:元衡、元卫;
十四世祖:元衡,字守节;以公封荣国公;夫人薛氏,子一:之翰;
十四世祖:元卫,字守忠,三治沧州吏民不忍欺,夫人周氏;子失考;
十五世祖:之翰,字文渊,光宗朝汉光武建武元年-中元二年,公元25-57年累官行人司政常,出使鲜卑不屈,上嘉之,拜参知政事,夫人程氏;子一:戢明;
十六世祖:戢明字左儒,登进士第累官太仆卿;夫人李氏子一:辉祖;
十七世祖:辉祖字耀宗;勤学好问、文章日进,夫人宋氏子一:待举;
十八世祖:待举字怀德,雄文宏论,隐居未仕,夫人邵氏子:骈、骥;
十九世祖:骈公,字千里,临海尹,天旱为民请雨后为著作郎,夫人澹台氏;子三:兆懋、兆樊、兆攀;俱居齐国青州荣县;
十九世祖:骥公字名驹,娶孔氏,子五:文英、文俊、文杰、文雄、文豪,长子文英以官镇湖南,弟四人居故郡;
二十世祖:文英,讳湘,应第公卿举,有文武才,为湖南都尉,宦居邑之谭州杏树下为谭州一世祖,夫人范氏,子二:大昌、大盛;
二十一世祖:大昌;子一:郁祥;
二十一世祖:大盛;配王氏,子一:郁秀;
二十二世祖:郁祥,汉朝拜给事中书,夫人徐氏,子二:尊文、尊礼;二十二世祖:郁秀;配周氏,子一:尊义;
二十三世祖:尊文;和帝朝汉光和元年至七年,公元178-184年拜金紫光禄大夫,夫人白氏;
二十三世祖:尊礼,进士登台阁谏官;夫人陈氏,子二:敏雄、敏遇;
二十三世祖:尊义;失考;
二十四世祖:敏雄,累官将士郎;配赵氏,子一:应旗;
二十四世祖:敏遇;失考;
二十五世祖:应旗;配王氏,子一:敞;
二十六世祖:敞,举制科官至文中大夫;夫人赵氏子一:肃茂
二十七世祖:肃茂,学识渊博,官至郎中,人称“其王左才”,
夫人钟氏,子二:曾昌、曾量;
二十八世祖:曾昌,主客郎中后仕吴官拜侍中;夫人叶氏,子一:昶;
二十八世祖:曾量;文思警敏,仕蜀官至奉议郎,夫人富氏,
子二,俱徙居燕地;
二十九世祖:昶,仕晋官拜太常卿;夫人王氏,子一:政;
三十世祖:政,字人道,仕东晋官拜礼部尚书,夫人上官氏;
子:尚之;
三十一世祖:尚之,安帝义熙(公元405-418年)年间官拜幽、徐、荆、冀四镇刺史,夫人谢氏,生子三:长子思澄、次子思登、幼子思庸;
三十二世祖:思澄,未详;
三十二世祖:思登,官拜朝政大夫,刘宋武帝立诏拜参知政事为左命元勋;夫人蔡氏,子一:宏;
三十二世祖:衍昌,讳思庸,晋隆安二年戊戌(398年)生,南北朝刘宋高祖武帝朝(420~422年)进士,官拜主爵都尉,元嘉末年(453年),迁江右抚州路家宜黄观上刺桑,享年七十三,夫人邓氏,同徙子:达彰、达宏;
三十二世祖:参知政事思登公传
三十二世祖:思登,官拜朝政大夫,刘宋武帝立诏拜参知政事为左
命元勋;夫人蔡氏,子一:宏,讳达宏;其裔四十八世世勣,唐僖宗朝奏策称旨拜兵部尚书;
附:广东高明大塘江(冈)谭氏族谱原序
尝思木有根水有源人有祖奚能忘其所自始也稽我谭氏乃尧之后封于谭国因以国为氏焉藉居弘农郡祖考起于唐僖宗间得有兴邦翁登甲湖南长沙湘潭人也徒江西虔州及至宏帙祖居虔州观山以见南方之地可兴昌而迁居于广东南雄珠玑巷沙水村生二子长名洪字少参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成进士任广州儒学提举次名瀚字少洁娶王氏生三子三曰伯苍进士官至尚书生八子怀王失妃分散四方朝安祖徒居肇府生三子曰惟达惟远惟逵达祖生一子曰字遗烈号慕陵居高明天瀚因世乱迁往梁金山之下居焉配黎氏生三子七孙历三世而何姓强盛子孙凌夷乃分居开平新会新宁高明现居范州大塘江(冈)大塘边王桐园冈潭边者皆龙塘所自出也传至崎岭翁元明之间遭时变乱从开平而迁古井继也林黄迫处不可栖迟崎祖集众酌议去古井俞梁山迁于崎山之下居焉祖宗之源流始末盖若此哉夫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吾人岂可将祖宗之源流而竟昧之孚是以略述始末俾后人所追思也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孟秋谷旦九世孙祯国撰
33世祖:宏,字恢道,历官中书令;于泰始年间仕饶州余干知县由刺桑徙居饶州余干县管历村,为饶州基祖,公祖孙六世同堂,齐武帝旌表其门,闾蠲其租税,夫人何氏,子二:子正、子立;
34世祖:子正讳星辉,梁武帝官拜右司郎夫人彭氏,子一:文通;
34世祖:子立讳□□,夫人尤氏,子一:文胤;
35世祖:文通,行夏三,任建宁府治中;
35世祖:文胤,官拜翰林学士迁吏部尚书,夫人金氏,子一:公渠;
36世祖:公渠,累官中山相,夫人王氏,子二:麒、麟;
37世祖:麒公,登进士第十二,后周朝官拜黄门侍郎,夫人孙氏,
子一:必;
37世祖:麟公,官至台阁,夫人邱氏,子一:心;
38世祖:必公,世居韶州,举明经及第官拜都员外郎迁工部侍郎,
夫人吕氏,子二:其文、其武;
38世祖:心公,娶周氏,子一:其礼;
39世祖:其文,娶章氏,子一:霹;
40世祖:其武,隋炀帝朝登进士第,夫人艾氏,子一:震;
40世祖:其礼,娶程氏,子一:雷;
41世祖:霹公,祠部朗中,夫人殷氏,子一:镐;
41世祖:震公,侍诏官,夫人黎氏,子一:针;
41世祖:雷公,娶方氏,子一:□;
42世祖:镐公,累官给事中,夫人周氏,子二:一材、一柱;
42世祖:针公,登进士第官拜侍御史迁谏议大夫,年七十五致仕,夫人薛氏,子二:一栋、一松;
42世祖: □公,文林郎,娶田氏,子一:一樟;
43世祖:一材,娶 氏,子一:默;
43世祖:一柱,娶何氏,子一:杰;
43世祖:一栋,字炜仁,太宗朝官礼部侍御史知兵部侍郎,
夫人姚氏,子一:点;
43世祖:一松,字炜义,官拜太仆卿,夫人金氏,子一:然;
43世祖:一樟,娶孔氏,子一:□;
44世祖:默公,娶冯氏,子一:炽文;
44世祖:杰公,宏文儒直学士,夫人孟氏,子一: 斗文;
44世祖:点公,武后朝进士,累官监察御史,夫人任氏,
子一:炳文;
44世祖:然公,娶吕氏,子一:焕文;
44世祖:田公,娶曾氏,子二:荣文、炜文;
45世祖:炽文,娶诸氏,在;
45世祖:斗文,娶许氏,子二:野、庄;
45世祖:炳文,明皇朝进士官御史大夫,夫人李氏,子一:壮;
(针公至炳文公四世并拜御史大夫);
45世祖:焕文,娶施氏,子一:塾;
45世祖:荣文,官至礼部郎中,娶邓氏,子一:文璧;
45世祖:炜文,娶失考,子一:基;
46世祖:在公,官至太仆卿,娶刘氏,子二:宪、惠;
46世祖:野公,娶朱氏,子一:慈;
46世祖:庄公,娶吕氏,子一:思;
46世祖:壮公,官徐州刺史,夫人樊氏,子一:忠;
46世祖:塾公,任推官,夫人洪氏,子一:德勤;
46世祖:文璧,娶周氏,子一:恕;
46世祖:基公,娶失考,子一:勤;
47世祖:惠公,娶谢氏,子一:世武;
47世祖:慈公,举博学宏词科,夫人沈氏,子一:世业;
47世祖:思公,娶易氏,子一:世勋;
47世祖:忠和公,夫人冯氏,仕台阁,子二:世勣、世泰;
47世祖:宪公,娶金氏,子一:世文;
47世祖:德勤公,娶王氏,子一:世良;
47世祖:恕公,官工部员外郎,夫人韩氏,子一:世翰;
47世祖:勤公,娶王氏,子二:世朝、世礼;
48世祖:世文,娶赵氏,子一:千;
48世祖:世武,娶黎氏,子一:斗;
48世祖:世业,娶汪氏,子一:中;
48世祖:世勋,朝靖大夫,娶魏氏,子一:冲;
48世祖:世勣,讳炤仪、字文彦、号彦威,中博学宏祠科,官给事
中迁谏议大夫,唐僖宗朝奏策称旨拜兵部尚书;由湖南长沙湘谭县
徙居江西虔州,夫人吴氏,子:兴邦、章;
48世祖:世泰,娶许氏,子一:辛;
48世祖:世良,娶章氏,子一:申;
48世祖:世翰,娶姜氏,子二:年、幸;
48世祖:世朝、五经博士,娶马氏,子一:革;
48世祖:世礼,娶曹氏,子一:巩;
49世祖:千公,官朝散大夫,夫人官氏,子二:球、琳;
49世祖:斗公,宏文官学士,夫人彭氏,子一: 郎;
49世祖:中公,娶陈氏,子一:班;
49世祖:冲公,娶钱氏,子一:珏;
49世祖:兴邦,朝议大夫,
49世祖:章公,官拜金紫光禄大夫,夫人夏氏,
子一:珊;
49世祖:辛公(世泰子),后汉朝官至库部郎中,夫人黄氏,
子一:瑁;
49世祖:申公,娶许氏,子一:玫;
49世祖:年公,娶胡氏,子一: 员;
49世祖:幸公,官户部郎中,夫人姜氏,子一:佩;
49世祖:革公,娶严氏,子一:瑜;
49世祖:巩公,娶严氏,子一:瓒;
50世祖:球公,娶吕氏、徐氏,子一:其中;
50世祖:琳公,娶王氏,子一:文中;
50世祖:郎公,娶朱氏,子一:秉中;
50世祖:班公,官将士郎,娶陈氏,子一:厥中;
50世祖:珏公,娶孙氏,子一:治中;
50世祖:宏帙,讳虔,字崇纪,号宏轶,宋建隆资政大夫吏部侍郎,迁刑部尚书,加封三千岁;大宋乾德间,翁与妣由虔州徙南雄府始兴县珠玑巷,子二:洪,字少参、瀚,字少浩;
50世祖:珊公,讳锦均,累官兵部郎中,宋太祖立诏拜潼关节度使加节旌天下兵马招讨使;太宗征高丽命前锋,所向无敌拜右仆射加枢密院使,在朝中立不倚,拜齐郡伯,进封中山侯,谥忠壮;夫人徐氏,子二:执中、彝中;
50世祖:瑁公,娶杨氏,子一:重;
50世祖:玫公,累官新安太守,喜其地山水明秀故徙居新安;夫人洪氏,子一:敬中;
50世祖:员公,迁居芝城,娶费氏,子一:朝;
50世祖:佩公,居蜀郡,娶傅氏,子一:化中;
50世祖:瑜公,居闽中,娶熊氏,子一:仁中;
50世祖:瓒公,居楚黄,娶曹氏,子一:义中;
点击加载更多
剩余29%未读
开通VIP,免费获得本文
本文立即免费保存 赠百度阅读VIP精品版 100W文档免费下载 5100W文档VIP专享
分享收藏下载转存
打开文库App,查看更多同类文档
这样调理让男人粗大5~10厘米 海棉体
fg3wxttqqcom
提供的广告
查看详情
立即领取
VIP教育大礼包
热门小说免费读
文档
古谭国源流与谭姓源流简述 用App查看
湘西北谭氏家族起源源流诗歌传承记载 用App查看
谭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 热门
谭氏家谱字辈排序汇编
第二卷图说远古谭姓谭氏源流史-1 推荐
神秘古国谭国与谭姓来历及谭姓血脉渊源解密 好评
谭姓对联及谭姓来源、谭姓宗祠联
谭姓源流赢姓姬姓姒姓子姓版本考证探析
为你推荐
谭氏
沙家浜农家乐
窗帘二线品牌排行榜
车辆强制险在哪买
奢侈品牌排行榜 饰品
老年人羽绒服
专业火锅桌定做
cpu那个品牌好
茶厂直销198元7大饼,真的不能再便宜了!边喝边藏!
瘦卡卡 广告
下载文档
你这个问题太大了,你要搞清辈份,首先你要知道你们家族属于哪一支的分系洪姓现年只要由三个分支组成:共工氏一支,还有源自于唐明皇时江西南昌的弘氏和唐德宗时江苏武进的弘氏。这三支洪氏共同组成了今日之洪姓大家族你不清楚你们家族是哪一支就根没办法得知你们的具体辈份了比如福建一带的辈份是:元 维 光 德 振 盛 宜 兴 鹏 程 高 发 显 扬 祖 心厦门的是:銮,永,集,丙还有湖北的也和上面的不一样是:美。启。庆。祥。玉。秀所以关于辈份一说只能考证一下你们家族的家谱,明白你们一族的分支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人物名字:洪经纶
拼音:HONG JINGLUN
字号:
所属朝代:唐代
生卒年代:
籍贯:毘陵(今江苏常州)人,迁居休宁(今属安徽)
人物简介:唐代官吏。洪子舆子。天宝十六年进士。历仕德宗建中初河北黜陟使、宣歙观察使。朱泚反,伪授太常少卿。像取自清代修《安徽休宁江村洪氏家谱》。
1、史书中没有记载。只知道其父为洪熙官,洪拳的创始人。《洪氏家谱》中记载:洪熙官曾在肇庆将武艺传给李同宽,其后并创出另一系的洪佛拳,洪熙官有子名文定,洪熙官所传下的洪家拳有二龙争珠,夜虎出林,五形拳,十形拳,虎鹤双形等拳法;
2、简介:洪文定籍贯广东省花县,现广州市花都区。其父洪熙官,是少林弟子,也是洪拳的创始者。十九岁的洪文定,性格反叛、好胜,从不依规章办事,是非观念极模糊,然人却甚有义气。
据史书记载,天京城破时,洪秀全全家遇难,无一人幸免。但也有人认为,城破时,洪秀全已病死,其众多嫔妃子女不会坐以待毙,一定会有逃亡幸存者。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寻访到天王的后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记者发现了洪秀全的后人程东让。当时的程东让是安徽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告申庭庭长。程庭长还向记者讲述了一段他的先人历难的故事。
1864年7月,清军攻陷天京,城内一片混乱。洪秀全的一个王妃携一男孩混在逃难人流中逃出天京。这个男孩便是洪秀全最小的儿子来喜。母子俩一路逃荒来到了安徽定远,因生活无着,便到—地主家做了佣人。有一次,王妃无意间透露了自己的身世,不想那地主起了歹心,欲霸占王妃并杀死来喜。王妃察觉后,连夜逃命,最后来到一个叫程家湾的地方。这里一对善良的老夫妇收留了他们。老妇人看王妃还年轻,又无依无靠,便将她介绍给村里一个刚死去妻子的老实农民程风彩。程风彩和程族一门人都忠厚本分。程风彩的三哥程风玉结婚多年没有得子,便将来喜过继为子,取名程文起。程家子女都很勤劳节俭,日子慢慢过得好起来,兄弟们先后成家。
程文起成家之后,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程文起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孩子都很成器,以后逐渐繁衍成程姓的大派。王妃在七十多岁时,一病不起。临终前,她将子孙召集到床前,向他们说明了家世的秘密,并嘱咐他们严守秘密,以防招来杀身之祸。
王妃去世后,子孙们恪守王妃遗嘱,从不向外入提及家世。程文起一家都长寿。程文起1924年68岁时病逝。他的五个儿子平均年龄90岁。小儿子即程东让的父亲,1993年去世,享年92岁。
1993年,程家修家谱时,曾表示要在适当时候恢复洪姓。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程家决定在这个大喜日子里恢复洪姓。程东让从此改名为洪东让。 如今洪秀全的后入主要生活在安徽淮南市郊区段湾乡安台村,共有二百余人。
有关洪秀全后裔的消息被报道之后,引起各方关注,洪东让也成了知名人士。1996年,洪东让应广东梅县石坑镇宗亲之邀,回洪秀全祖居地九郎公祠梅魁地祭祖。1997年,洪东让又去了广西蒙山参加了“太平天国与爱国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
关于洪秀全后裔的下落,还有一个传说。传说,抗战初期的一天,一队日本兵包围了广东花县官禄墒村洪秀全的故乡,全村人都很惊恐。而这时,一名日本军官却要大家不要害怕,说他是洪秀全的后代,天京陷落时,他的曾祖逃到日本,成了日本国民。他来中国前,他的父亲嘱咐他,一定要找到故地,拜见父老。他还让人打开洪氏宗祠大门,恭恭敬敬地在祖宗牌位前磕头、烧香。他命令日本兵不得骚扰这个村子。走时,他还将《洪氏家谱》要了去,说要带回去研究。后来家谱被送回来了,但却是抄本,原本被他带回日本去了。这一情况是否属实,还须专家考证。但在1979年的太平天国学术会议上,日本的小岛教授听了这个故事后,认为它是真实可信的,但小岛没有说明他根据的是什么。
洪姓有多少人口
洪姓是中国人El最多的第九十九位姓氏,尤盛于粤、闽、台、浙地区。当今洪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16%, 总人口大约有200余万 。
洪姓的起源和演变
汉族洪姓有两大来源:共氏和弘氏。
第一支来源共氏。东汉灵帝时,十常侍作乱,有帝随从官共姓者,为避祸改姓洪,原籍敦煌,改洪姓后徒青州,至三国吴,其后裔宣城人洪矩为庐江太守。所以洪姓历史至少有1800多年。
第二支改自弘氏。唐高宗太子李弘,死后谥号孝敬皇帝,毗陵洪姓本姓弘,为避此名讳而改姓洪。又,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因避其名字之讳,豫章和曲河弘姓均改姓洪。
外族基因的流入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在秦汉时期东南地区的山越族中早有洪姓,不久与中原南迁汉人相混居,最后同化为东南洪姓汉族,是组成东南洪姓的重要成分。直到清朝前,洪姓人群中基本上没有发生过较大的其他民族血缘的融人。到清前期,满洲八旗姓爱新觉罗氏、洪佳氏、宏义氏,清蒙古八旗姓乌兰氏、弘吉剌氏等先后全部或部分改姓洪氏,形成了北方地区的洪姓。南方土著中的洪姓最早来自东南地区洪姓汉民,融入土著后逐渐土著化,在南方地区汉化的过程中很多土著的洪姓又回到汉族。
历史上洪姓的分布和迁移
洪姓形成后,主要活动地区在江西、湖北、江苏和浙江等地,人口发展迅速,这与东南地区的原山越族洪姓人群的汉化有关。
宋朝时期,洪姓大约有1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4%;排在第七十五位。洪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洪姓总人口的4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江苏、福建,这四省洪姓大约占全国洪姓总人口的82%,其次分布于四川、河北、河南、广东。全国形成了以赣、浙、苏、闽为中心的洪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洪姓大约有1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8%,排在第九十六位。明朝时期,浙江为洪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洪姓总人口的3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安徽、福建,这三省大约占洪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于江西、江苏、湖北,这三省的洪姓又集中了20%。宋、元、明期间600余年,洪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沿海地区迁移。全国的洪姓中心仍在浙、苏、闽地区。
当代洪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洪姓的人口200余万,为全国第九十九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洪姓人口由17万增到200余万,近11倍多,洪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洪姓人口增加率是呈下降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台湾、福建、浙江四省,大约占全国洪姓总人口的49%,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西、江苏、重庆,四省市又占洪姓人口27%。广东为洪姓第一大省,约占洪姓总人口14%。全国形成了沿长江口、南抵海南的一片高比率洪姓分布区域。在600年间,洪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区别不大,由东南部继续向西、向南移民。
洪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在浙沪赣、苏皖大部、鄂湘东段、闽台琼、广东大部、广西南段、云南东部、重庆中部、黑龙江北部、吉林中部、内蒙古东北,洪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22%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5%以上,这一区域覆盖面积大约占可国土总面积的16%,该地区居住了大约73%的洪姓人群。在苏皖北部、鲁豫东南部、鄂湘桂大部、广东西部、川渝黔大部、云南西部、陕西南部、辽吉黑大部、内蒙古东端、新疆西北,洪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1%--022%之间,覆盖面积占了国土总面积的236%,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1%的洪姓人群。
洪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洪姓的郡望主要有敦煌、宣城、豫章三个。洪姓的堂号除与郡望相同外,著名的还有双忠堂。双忠堂号出自宋朝洪皓。礼部侍郎洪皓出使金国,被扣15年,坚贞不屈,常派人回朝廷通报金国的情况,人们把他比作西汉的苏武。他的儿子洪迈,又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出使金国,也不屈服被扣留。时称父子双忠。
楹联 洪姓的重要楹联有以下四副:
才称四子;书列三奇。
三陪凤阁;四达銮坡。
桃实竹枝,瑞成连理;机声灯影,图绘慈恩。
敦盛宗子,源来一本;煌明衍派,义属同家。
家训格言 洪氏家训中传世之作莫过于清洪亮吉的《戒子书》。洪亮吉,号北江,清江苏阳湖人,乾隆进士,清朝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学家。他为人正直不阿,敢刺时弊,堪称直臣。其治家教子之道也深得儒家要领,以传统伦理为训诫子孙的标准。他认为像陶渊明般旷达之士仍不忘于戒子,若魏收般薄德之人亦眷眷于遗言,何况自己只盼望子孙有志呢!他谆谆告诫子孙:处则孝于家,出则忠于国。惟俭可以立身,惟恕可以恃己。俭则无求于人,恕则无忤于物。植足急流,学金石之止;鉴影巨壑,师江海之宽。他对待生死的态度,也与众不同:素心之友,荫鬼磷而见招;同气之亲,出柏根而相望。鬼者,归也;归其真宅,庶有时矣。
家谱 目前在上海图书馆收藏洪姓族谱86部,全国其他单位和美、日等国图书馆收藏洪姓族谱191部。
名人频率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洪姓历代人90名,占总名人数的02%,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九十七位;洪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45%,排在并列第五十五位;洪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24%,排在并列第七十七位;洪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27%,排在并列第七十四位。最负盛名的洪姓历史人物有:三国吴庐江太守洪矩;北宋徽猷阁直学士洪皓,币学家洪遵;南宋文学家洪迈,金石学家洪适;明、清之际先为明崇祯时兵部尚书、后为顺治时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洪承畴;清朝经学家、文学家洪亮吉,戏曲作家洪升,史学家洪钧;太平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干王洪仁玕;当代语言学家洪诚,作家洪灵菲,剧作家、导演洪深,寄生虫学家洪式闾,图书馆学家洪范五,哲学家洪谦。
洪姓血型
洪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67%,A型占29%,B型占265%,AB型占78%。
出自续修云山洪氏家谱。积诚以动物,观物而兴感,意思积聚诚心,亦指蕴积的诚心,出自康熙的续修云山洪氏家谱。动物是生物的一大类,已知有一百多万种,一般以有机物为食料,有神经,有感觉,能够运动。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农民起义,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最终以失败告终,个中原因虽然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洪秀全在南京建立太平天国后开始享乐起来,最终葬送了太平天国的大好前途。
据悉,洪秀全修建了豪华宫殿,后宫拥有八十多位妃子,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而把国中大权放任东王杨秀清管理。
洪秀全的放纵和放权,导致的结果是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天京事变。
结果是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和丞相陈承瑢等重量级人物都相继被杀。再加上翼王石达开的出走,太平天国从此直线衰败。
最终在年青少将陈玉成和李秀成的主导下,强力支撑了数年,但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灭亡。曾国藩的湘军在攻破天京城前的一个月洪秀全已然病逝。
洪秀全的后宫多达数百位的王后、爱娘、嬉娘、妙娘、姣女等妃嫔,其儿女们当然也不会少,据《江南春梦庵随笔》等书记载,洪秀全共有五个儿子和五个女儿,十个子女。在太平天国失败后,洪秀全的儿女们的结局如何?
首先来看洪秀全的长子——幼天王洪天贵福。
洪天贵福是洪秀全的原配正妻赖莲英所生,洪秀全从小就把他当接班人来培养,读书识字包括处理政务等,洪秀全在天京城前一个月病逝,他临死前叮嘱忠王李秀成部下尽全力辅佐年仅15岁的幼天王洪天贵福。
天京城破后,忠王李秀成亲身保护洪天贵福逃出了天京城,然而在随后的逃跑过程中,洪天贵福的马摔伤了,李秀成便把自己的马交给他骑,结果步行的他被清军俘虏。而洪天贵福乱跑一阵后,因为实在太饿,去向村民讨要饭吃,被人举报,结果也被清军俘虏。
洪天贵福被俘后,为了活命,写下很多歌颂清朝的诗歌和供词,如对押送他的清兵唐家桐写诗道:“老爷识见高,世世辅清朝。文臣兼武将,英雄盖世豪。”另外还将太平天国的事情统统推在洪秀全和洪仁、李秀成等人头上。然而他的做法实在过于愚蠢,因为清廷是不可能饶过他的,最终自受羞辱的洪天贵福被凌迟处死。
其次,来看洪秀全的其他几个儿子。二子洪天曾属于自然死亡——他两岁便夭折了。三子洪天光和四子洪天明年龄很相仿,死期也相仿,天京城破时,年仅10岁的洪天光和洪天明在逃跑时,死于乱军之中。
而洪秀全的第五子洪天佑,刚生下来就过继给了东王杨秀清,杨秀清被诛后,他被封为幼东王。天京陷落后,洪天佑下落不明,有说他死于乱军之中,也有说他跟着一名王妃成功逃到了安徽定远,隐姓埋名躲了起来,洪天佑改名字为程文起。后来王妃去世前,将子孙们召集到床前,告诉了他们身世秘密,并要求孩子们严守秘密,以免招来杀身之祸。
程文起于1924年去世,时年68岁。1993年,程家修家谱时,表示他们是洪秀全的后代,要救认祖归宗,恢复洪姓。安徽淮南程氏已被正式载入《洪氏家谱》。
最后,来看洪秀全的女儿们。
洪秀全的长女叫洪天美,被封为天长金,洪秀全定都南京后不久,洪天美做出惊人之举——出家当了尼姑,原因很蹊跷。相传是因为不满洪秀全对其“逼婚”,而做的绝望之举。有野史记载,洪秀全最开始把洪天美嫁给陈玉成拉拢陈承榕,然而当时的陈玉成不敢得罪东王杨秀清,于是通过各种手段拒绝了这件婚事。洪天美羞愧之下便选择皈依佛门。
还有一种说是,洪天美从小就体会到世间疾苦,后来又多次目睹战争的惨烈,小小年纪看破红尘,最终选择皈依佛门。
不管是什么原因,她因为“逃离”天国的早,有幸成了幸存者,得已在寺庙孤独终老。
洪秀全的次女叫洪天姣,她也是还没有成年就被洪秀全许配给少将钟万信,结果两人还没有正式结婚天京城就破了,混乱中竟然不知所踪,估计凶多吉少。
洪秀全的其他三个女儿因为年龄太小,虽然也都被订了娃娃亲,嫁给天国里的王爷之子,但天京城破后,几乎不存在突围出去,而是死于乱军之中。
.谭氏七兄弟的来源?
本文2023-12-08 09:47:4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44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