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的古国探究(二)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8浏览:2收藏

夜郎的古国探究(二),第1张

夜郎新晃曾名夜郎县,古夜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古夜郎国在哪里?夜郎是不是自大?夜郎县在哪里?对此,近些年来在古夜郎人生活过的地方,人们在探寻着、讨论着、争辩着。史籍记载、考古遗迹和世代相传的夜郎文化,正在解答这些千古疑惑。 位于湖南西部边陲的新晃县,曾经是夜郎县。有人反问,是真的吗?回答是肯定的。新晃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属楚国黔中地,秦代属黔中郡,汉代属夜郎国。唐设夜郎县,五代至北宋初为晃县。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设晃州直隶厅。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厅建立晃县。1956年成立新晃侗族自治县。新晃的建制沿革,在诸多方志中均有记载。 清道光五年编纂的《晃州厅志》序载:“晃州,古夜郎国”。其建制沿革卷又载:晃州古黔中郡地,楚之上游而沅之北门也,在汉属夜郎国。

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析龙标置夜郎、朗溪、思微三县,隶巫州,县地属夜郎。武则天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改巫州为沅州,又析夜郎置渭溪,渭溪县治在今老晃城一带。 《元和郡县志》:“夜郎县,天宝元年改为峨山”。《嘉庆一统志》:“唐置夜郎县,后改曰峨山,五代时为蛮地”。同治芷江县志:“便水绕凉纟散寨,有夜郎故县”。《沅州府志》:“古府(今芷江县治)二百四十里,洞砦交错,山深溪疾,接壤黔蛮……所载夜郎故县,当即古晃州治。”商务印书馆1986年3月出版的《辞源》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8月出版的《辞海》对夜郎县的说法分别是:“唐贞观五年置,在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五代时废。北宋大观二年复置,宣和二年又废”。“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置。治所在今湖南芷江西南。”

历史上叫过夜郎的古县还有三个,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唐武德四年置,贞观元年废;二在今贵州关岭县境,南朝梁大宝以后废;三在今云南宣威县境,汉置,南朝梁大宝以后废。 夜郎,汉时我国西南地区的古国名。夜郎的中心位置,至今尚无定论,学术界的认识分歧亦很大。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的《黔贵文化》(黄涤明著)认为:“战国时期,除楚国黔中地、秦国黔中郡之外,黔贵地域都是大夜郎国境地。”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夜郎文化寻踪》(唐文元、刘卫国著)介绍:《后汉书》载:战国时期的夜郎“东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从历代文献、方志的记载及解放以后考古资料的印证,史学界大多数学者认为夜郎的中心应在今贵州西部或西南部。”夜郎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天的贵州全省,东到今湖南的新晃,南抵今湖南永州,西辖今云南的曲靖、陆良,北有今川南。

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汉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前25年),平息夜郎王兴及其亲党的叛乱,古夜郎国才告终结。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使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奉命到滇探寻通往身毒的道路,返途经夜郎。司马迁《史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大”。滇王自大,夜郎侯亦自大,史实如此。但后因喻人妄自尊大为“夜郎自大”。 随着古夜郎的变迁,历史上不少文人骚客因夜郎而留下千古绝唱。唐代大诗人李白闻王昌龄贬谪龙标(即今黔阳)时写下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不朽名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古夜郎,风景秀丽,山色空朦,在这块土地上形成的夜郎文化,代代相传,遗风犹存,使新晃成为我国当今稻作文化、鼓楼文化、巫傩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独特的民族风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由于各种典籍和辞书,大多数都把「 ”覃”说成是来源于「 ”谭”读「 ”谭”或「 ”浔”,这就给人们以误导,早在公元前21-16世纪的夏朝,就已经出现了覃部落--覃怀氏--覃氏了。比齐桓公灭谭国的·公元前 684年要早1000年左右。覃氏中确有从谭国的后裔中改来的,这仅是覃氏宗族中的一个分支,不是全部。它是其中一个来源,而不是惟一的源头,更不是最早的源头。 湖南省石门《覃氏族谱》说:「 ”覃氏的祖先,考稽上有皇覃氏。”皇覃氏是继因覃部落、覃怀地而得覃姓之后的又一命姓,就产生的时间来说,覃怀氏要早于皇覃氏,因为覃怀氏因地名、部落名命氏,这属自然命氏。 湖南省《石门县志》记载,覃为古有竺氏后裔,于周穆王时分居覃地为民,遂以国为姓。当地的覃氏族谱记录有《覃氏源流世系歌》:「 ”覃氏鼻祖墨胎初,孤竹君后是有竹。”据湖南省张家界市覃氏族谱,覃氏是有竹氏的后裔。这两地族谱所记载的历史上覃氏是墨胎氏、孤竹氏、有竹氏的后裔,可以看作是覃氏发展过程中命姓的演变,是覃氏部落分支的命姓。其中以孤竹命名的覃部落到周中期,分为三支迁徙,一支到达山东章丘、历城一带;一支向今河北省内丘县西北17里的有孤山,河北省房山县有孤山,这可能与孤竹北迁时曾居留过有关;另一支向南、西南方向发展,迁入湖南西部和贵州一带(即古夜郎国)。 覃氏和谭氏关系密切,《辞海》、《姓氏辞典》、《万姓统谱》、《百家姓探秘》等有关工具书和姓氏研究的书籍,都说覃本姓谭,是因为避难,把言字边去掉,改为覃。谭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章丘(一说故地在今山东省历城县东),公元前684年为齐国所灭。传说谭国国君逃到莒国(今山东省莒县),子孙以国为姓,是为谭氏。周武王灭商后,除随同伐纣的诸侯外,殷商所封诸侯一概废除,削为平民,为防止殷商遗民叛逃,武张遣送他们到今河南洛阳地筑城,称为东郡。这时候,孤竹国也被灭亡,孤竹氏覃民从河北卢龙被驱到洛阳和殷商遗民一起筑城,沦为工奴。后又到有褒(今陕西省南郑县)为周穆王建筑祗宫,这是公元前1001年的事。祗宫建成后,穆王为偿工奴的劳绩,把他们分配到各附庸国为民,有竹氏的覃民被分配到谭国(今山东省境内)为民,有竹氏又得姓谭氏。到春秋时期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3年),周被齐国所灭,有竹氏谭姓国民又迁徙他地。求神问卜的结果是:早往西行,谨记勿言;日落西方,及早回家。预示迁徙的方向是西方,而且西、早二字相叠起来是覃字,正是谭字去言边,也包含着「 ”谨记勿言”的意思。而且日落西方,及早回家是暗示要等齐桓公死了,要及时早早回到谭城老家来。这一段传奇,在湘、鄂、桂一带覃氏族谱中都有记载,而且世代相传。后来有竹氏的谭姓国民扶老携幼经过数千里跋涉,于齐桓公灭谭后的次年(前 682年)秋天,陆续到达了有褒(今陕西省南郑县境),按照「 ”谨记勿言”,把谭字的言旁去掉,恢复覃氏。

夜郎国的起源,《后汉书》记载了一个传说:

不知是哪一年,一天,一个女子在河边洗衣服。突然,一根三节长的大竹子从水中漂到女子的脚边。女子想把竹子推走,但推了几次,竹子仍旧漂回来。女子正要再推,忽然听到竹子里传来婴儿的哭声。她很诧异,于是把竹子带回家,用柴刀破开,竟然在里边发现了一个男婴。善良的女子把婴儿养大成人。婴儿长大后,文才武略样样过人。他凭借自己的才智,迅速在西南崛起,统一了各族,成为第一代夜郎国王,并以“竹”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这个传说用带有神话色彩的笔墨生动地反映了夜郎的建国经过。而且,向人们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心——古夜郎国很可能流行对竹子的崇拜,以竹子为本民族的图腾。在贵州有一个广顺镇,坐落在天马山下,左有美女山,右有郎山、夜合山。当地人代代相传说,夜郎国时的金竹夜郎王府就坐落在这里。当地老百姓称那里的古城池为夜郎王府、竹王府等。“竹”字与“夜郎”的同时存在,也证明了夜郎国“竹崇拜”的猜测。现在,在那里仍可看到残墙断壁旧址。古城池面积为2平方公里,有4个出口,内有两道城墙,用土石筑成。近代,人们在郎山西侧山下垦荒时,还曾挖出金剑、方印、青铜匙等多种文物,也挖出过多处古夜郎的坟墓。

对于夜郎国的考古发掘,使一个奇怪现象出现在人们眼前。从发觉成果来看,夜郎国的国都好像到处都是,除了贵州的沅陵、广顺、茅口、安顺、镇宁、关岭、贞丰、桐梓、贵阳、石阡、黄平、铜仁以外,还有云南的宣威、沾益、曲靖,以及湖南省的麻阳等地方。这些地方都发现有相关文物,而且大多数地方的民间都有关于夜郎国的传说,证明该地曾是夜郎古都。有人因此认为,夜郎国时期战争频繁,疆域不断变动,其国都也不可能长久地固定于一地,应该是不断变迁,经常变化的。

夜郎国从何时开始存在,无从查证,只能根据现有的证据大致推断。而其灭亡的时间,则被认为是在汉成帝河平年间。这一年,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个小国反叛汉王朝,被汉使陈立所杀,夜郎也随之被灭。

夜郎古国的四重面纱

自从旅游业在中国兴起,文化旅游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目光,作为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度,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夜郎国的人文价值开始逐渐被世人看重。一段时间以来,湖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都在争抢“夜郎”的归属权。那么,夜郎国究竟在哪呢?

为了寻找夜郎古国,考古人的足迹遍及湖南、四川、贵州和云南由于在史书中找不到更多的线索,他们希望通过考古发掘让夜郎古国重新复活。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满腔热情的考古学家们难以面对尴尬的现实:夜郎古国神秘的面纱刚刚揭开一角,探寻之路却已山重水复。

近半个世纪以来,对夜郎古国苦苦追寻的人们已经找到了夜郎国确实存在的证据,但遗憾的是,至今仍没有人能见到夜郎的“庐山真面目”。时至今日,夜郎古国至少还存在四大谜:

第一个谜,是古夜郎的疆域和都城在哪里。作为一个国家,不论它是大是小,不论它存在过多久,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统治范围,存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要确定其疆域,首先要确定其都城——也就是政治中心的所在。现在,贵州、云南、广西和湖南的一些地方都认为自己的故乡是夜郎国的都城。这些说法都能引经据典,并非子虚乌有。那么,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夜郎国都吗?以前一些学者提出的“夜郎国都在不断迁移”的说法真的正确吗?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曾经存在过的国家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如此频繁地迁都。因为迁都毕竟是一个需要花费精力、民力、物力、财力的事件。

第二个谜,就是谁是夜郎国的统治民族,或者谁是夜郎国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对于这个谜有四种答案。有人说夜郎国的统治民族或者人口最多的民族是苗族,有人说是彝族,有人说是布依族,还有人说是仡佬族。这四个民族都成立了民族学会,为获得本民族是夜郎古国的先民寻找有力证据求证,但还没有任何一个找到了能够一锤定影的证据。

第三个谜,是夜郎国所处的社会阶段是什么样的。夜郎国是末期阶段的原始社会,是早期阶段的奴隶制社会,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过渡阶段,还是早期的封建社会早期?如果能知道夜郎国所处的社会阶段,对确定夜郎国的历史地位、追寻夜郎国的起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个谜,是夜郎国究竟存在了多长时间。夜郎国灭亡的事件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但它建于何时,起源于何时,却没有记载。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夜郎国存在了300年左右。但是这种说法没有获得统一认识,没有实际证据。

这四个谜虽然至今没有被解开,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线索。贵州赫章可乐““西南夷””墓葬群的考古发掘,就为解密夜郎文化提供了重要帮助。

彝族默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志》中说,西南夷建立的政权有数十个,其中夜郎国是最大的。西南夷在历史上泛指云贵高原与川西的古老民族,夜郎文化就是西南古老民族文化的代表。

由竹王的传说真伪反观目前的夜郎热  竹王的故事是夜郎文化中著名而又古老的一个故事,仅从东晋史学家常璩把它编进《华阳国志》至今,就有一千六百多年,按故事年代至今,则有三千年左右的时间。

  《华阳国志》对竹王的记载是这样的:

  “有竹王者,兴于逐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狄)[濮]。氏以竹为姓。捐所破竹于野,成竹林,今竹王祠竹林是也。王与从人尝止大石上,命作羹,从者曰:‘无水’。王以剑击石,水出,今(竹)王水是也,破石存焉。后渐骄恣。

  武帝拜唐蒙为都尉,开牂牁,以重币喻告诸种侯王,侯王服从。因斩竹王,置牂牁郡,以吴霸为太守,及置越隽,朱提、益州,(含四郡)。后夷濮阻城,咸怨竹王非血气所生,求立后嗣。霸表封其三子列侯;死,配食父祠,今竹王三郎神是也。”

  这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也是一个优美而神秘的故事。就象中国早期的记载一样,竹王的故事也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神话色彩并不是识别是否史实的依据,在这种前提下,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说法,形成了大量所谓的“历史小说”;竹王“后人”故事。如湖南有位教师叫舒绍平的,就写了一本所谓的“长篇历史小说”《夜郎传奇》。这位号称;“计有三百多万字作品问世,著书五本(部),”的教师,在某后记中说:“我不是史学专家,但曾从事过考古工作,……我前往楚汉夜郎地,唐宋两代又置夜郎县的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还有贵州,广西等古夜郎地考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满目所见皆古夜郎遗风,置身浓浓的夜郎文化氛围,……于是我潜心古夜郎属地,四处奔跑……”但通观舒教师的《夜郎传奇》,却看不到半点夜郎风情,通篇只看到竹王故事的影子和在其基础上的胡编乱造,同时历史曾经被称作夜郎县的地方有十多处,与历史上的夜郎国并无什么直接关系。联想到湖南新化近几年来在夜郎牌子下的运作运作,不能不承认,在经济上,特别是在短期的经济上是成功的,但却把本来资料就零散的夜郎文化引入了一种岖径,夜郎文化的特色和个性在这帮投机商人的操作下己经丧失干净。去年的新化夜郎文化艺术节上,由重金铺路,身作大黄龙袍的所谓夜郎王登上龙椅,整个过程完全按汉人的封建礼仪来实施,真搞不懂,这种失去特色的所谓文化又能带来多久的经济效益?

  那么我们贵州的情况且又如何呢?其实贵州有那么些人,与湖南那帮人也差人多,比如一本明末明清的家谱,就硬说是夜郎王的谱系,并信口雌黄,说“他们都是竹王的后人,竹王姓竹,当上国王后为表示贵重,在竹字前加了个金字,金姓就是夜郎王族的姓。金竹镇就是夜郎的都城。”全然不顾历实。

  贵州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实行的是父子联名制,及以父亲姓名的最后一个字作为儿子名子的第一个字,一些显赫的家族也把爷爷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作为自己名字的第一个字,把父亲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作为自己名字的第二个字,直到今天少数民族除他们使用的汉族姓名外,他们本民族的名字也无姓。

  我到过湖南,也听过贵州的不少“文化人”谈过他们的“夜郎文化”。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基本上他们的“夜郎文化”都是以竹王的故事为基础,然后在其基础上进行发挥,那么我今天就以竹王的传说为目标,通过对竹王传说真伪的鉴定,来看看这帮“文化人”和这些“长篇历史小说”到底做了什么?是不是懂考古?是不是了解夜郎吧!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竹王的故事属带有神话色彩的传奇民间故事,不是史实。这可以从以下几点得到论证。

  1、竹王有多大?我们知道,一个人从建立政权到死,正常的也不过数十年而己,夜郎从春秋初建国到东汉亡国,中间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等几个朝代,中原的统治者都换了无数,其中有长寿的,短命的,被推翻的,寿终正寝的,不过都不如竹王命长!我不知道竹王到底有多大?

  2、司马迁、班固如此的孤漏寡闻吗?如果夜郎王确实是夜郎时期声名显赫,雄长一方的历史人物,那么生在汉代又学识渊博的司马迁,班固在其著作《史记》、《汉书》中为何不加以记载呢?他们对远在东南亚、阿富汉、印度等地的人和事都做了记载,对夜郎国的人和事也作了记载,为何不记竹王呢?

  3、《华阳国志》、《后汉书》记载的竹王被杀,夜郎亡国是在汉武帝时,而《汉书》记载夜郎王兴被杀是在汉成帝年间,其中相差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竹王和夜郎王兴被杀的时间不同,被杀的原因也不同,是司马迁糊涂了吗?

  4、竹王传说的故事最早见于《华阳国志》,其它如《后汉书》、《水经注》、《贵州通志》以及《贵阳志》、《兴义志》、《安顺志》等都有记述,但基本上都是转载于《华阳国志》,只有《后汉书》有所删节,有所取舍,文字上也略有变化。那么《华阳国志》的编纂史实性如何宋乐史在其所编纂的《太平寰宇记》中就说:“……其夜郎侯降,封王,不言杀之,至成帝时犹谓之夜郎王。焉得云竹王被杀,后封其子为侯,与班文全乖,自疑《华阳国志》为怪诞也。”

  5、《华阳国志》叙述的这个传说,其地理位置和夜郎、且兰、漏卧、钩町等并列而言,即所谓诸种侯王之一。可见《华阳国志》认为竹王是一部族或所谓一国的首领,文中前部和主体均未涉及夜郎侯,夜郎王,最后一条提到有竹王三郎神,《后汉书》则提到:“今夜郎县有竹王三郎神是也”其中“夜郎县”是指晋代的夜郎县,与西汉夜郎国、夜郎侯无关。

  综上所述,可是,立足于“竹王传说”中所构筑的“夜郎文化”与历实上的夜郎文化是有本质差异的,这里请各位关心夜郎的朋友分清真伪,也请湖南、贵州自封的所谓“夜郎文化人”,“夜郎文化研究员”们不要再误人自误。

在我国贵州地区,这里曾经出现国一个非常神秘的古国,被称为夜郎古国。可惜的是,关于这个夜郎古国的历史记载和资料少之又少,所掌握的基本斗记载于《史记·西南夷列传》,而该文对夜郎国的记载也不算多,只能算寥寥数语。其他的地方志基本是在《西南夷列传》的基础上大胆发挥,基本没有多少可信的价值。还好,随着考古的不断进展,许多夜郎国时代的遗址逐渐被发现,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古国终于有了新的认识。

一,夜郎国的兴起和交通有关

夜郎古国十分古老,到底有多古老,目前还无法得知。至少在战国时代,夜郎国就已经存在了。古代的云贵高原,生态环境恶劣,烟瘴不开,社会经济落后,怎么会产生一个古国呢?这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但是我们联想到现在的贵州,一切困惑就迎刃而解。现在的贵州之所以得以迅速发展,得益于交通的改善,而夜郎国之所以兴起,也和交通息息相关。

夜郎国的核心地带,处于贵州西部。这里在上古时代算是当时的国际交通枢纽了。当时四川盆地有巴蜀等古国,两国经济和印度沿岸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巴蜀到印度洋,有着古老的五尺道连接。根据考证,五尺道从宜宾出发,到达云南一带,和现在的渝昆高铁线路的走向基本一致。这条国际通道,正是夜郎国兴起的必备条件。

夜郎国的西北部覆盖了毕节、六盘水和昭通一带,这里是五尺道必经之地,后来汉朝征服夜郎国之后,在此设立了犍为属国,有朱提、汉阳两县。这一带,的确也发现了许多夜郎国时代的遗址,如鲁甸县马厂新石器时代遗址、鲁甸野石山遗址、威宁中水遗址、赫章可乐遗址等,这些遗址多多少少出土了一些三星堆风格的文物,证明了这些遗址和古蜀王国是有贸易往来的。

另外一条重要的贸易线路是牂牁江水运。所谓的牂牁江,应该是红水河上游的北盘江或者南盘江,因为司马迁记载了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说明古代的夜郎国利用牂牁江的水运和南越国进行贸易。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将红水河称为夜郎豚水。

第三条重要的通道,就是沅江通道。沅江发源于贵州中部一带,最后流入湖南,汇入洞庭湖。沅江是古代荆楚地区通往云贵高原的重要交通路线,古代夜郎国的小邑且兰正好处于沅江水运的终点。《史记》曾记载楚国的将军庄蹻曾沿着沅江而上,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曾一度降服夜郎国,最终到达滇池一带,建立了滇国。《汉书》记载楚顷襄王遗将庄硚卒循沅水而上,经黔中代夜郎,军至且兰椓船于船而步战,灭且兰伐夜郎,夜郎迎降。

2、夜郎国的范围

那么夜郎国到底有多大呢?《史记》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不过这个只能说明夜郎国的面积是西南夷中最大的。《后汉书》记载西南夷者,有蜀徼外,有夜郎国,东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各立君长,其人皆椎髻左衽,邑聚而居。根据这一条信息,我们大概知道了夜郎国的范围。另外,汉朝在夜郎国的土地上设置了犍为属国和牂牁郡,从两者的版图也可以大概看出夜郎国的范围。

夜郎国的大致范围

总结起来,夜郎国西到且兰(沅江上游),和黔中郡(武陵郡)接壤;北到大娄山,包括遵义、毕节、昭通大部分地区,和巴蜀接壤;南到交趾、南越接壤,包括云南东南和广西西北一部分地区,面积大概40万平方公里。

当然,夜郎国不是集权国家,而是类似于夏商的方国联盟。在西汉后期,夜郎国依然有22邑,也就是包括22个小国,主要有且兰(福泉、黄平)、鄨(遵义或者黔西)、平夷(毕节)、毋敛(独山)、谈指(贞丰)、出丹、同并、谈焒、漏江(卢西)、毋单(弥勒)、宛温(丘北)、镡封(开远)、漏卧(罗平)、句町(广南)、进乘、西随(金平)等。

牂牁郡

而夜郎国的首都,应该是位于贵州西部一带,尤其是黔西南最有可能。目前所发现的夜郎国时代的遗址,主要分布于贵州西部一带。其中最重要的是赫章可乐遗址,这里发现了战国到西汉的墓葬一共108座,出土了许多青铜器,如铜釜、卷云纹茎首铜剑、铜鼓等。可乐遗址墓葬最引人注目的是奇特的套头葬。

可乐遗址出土文物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遗址是普安县的铜鼓山遗址,这里被确认为青铜冶炼基地,被誉为是夜郎国的兵工厂。在安顺发现了宁谷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汉代文物,很可能是汉代夜郎都尉所在地;在兴义、平坝也发现了夜郎国时代的遗址,其中兴义出土的东汉铜车马,是贵州出土最大的青铜器,现在为贵州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兴义出土铜马车

3、夜郎国走向灭亡

夜郎国,在西汉时期走向强盛,司马迁记载夜郎国有精兵10万,足以威慑西南。汉武帝为了联合夜郎国进攻南越国,派遣唐蒙出使夜郎国,约定在夜郎国设置郡县,于是在夜郎国北部设置了犍为郡,郡治鳖(遵义)。前112年,汉武帝发兵进攻南越,而且兰却不想如约出兵,于是攻杀犍为郡守,迫使犍为郡北迁到了川南一带。南越平定后,汉武帝派兵灭且兰,设为且兰县。在汉朝的武力胁迫下,夜郎王臣服,汉武帝设置牂牁郡,其郡治在且兰。

汉朝一直推行郡国制,牂牁郡和夜郎国和并存也是其中的表现。到了西汉末期,夜郎王兴多次和钩町(广南)、漏卧(罗平)交战,朝廷调停不成。后来夜郎国直接带领22邑发动叛乱,西汉派遣陈立为牂牁太守,讨伐夜郎国。不久,夜郎国被灭,其历史便淹没于蛮荒之中。

普安铜鼓山出土戈内范

不过,夜郎国虽然被灭,但是夜郎的后裔一直存在。东汉时期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徼外夜郎蛮夷举士内属,可见夜郎这个族群依然存在。根据彝族的传说,古夜郎有四大王朝,分别是武米夜郎、洛举夜郎、撒骂夜郎和金竹夜郎,其中被汉朝灭的就是最后的一个金竹夜郎。这个金竹家族,一直在贵州的长顺一带,元朝推行土司制度,册封金竹家族为金竹长官司,明朝继承。后来金竹又称为金筑。长顺有历代金竹家族墓葬,其中一块墓碑写到金筑夜郎侯四世祖金镛。

为何夜郎以竹为氏?这和夜郎的传说有关。《后汉书》记载: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遁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因而夜郎国王也被称为竹王。

当然,这里的夜郎国和后来的夜郎县不是一回事。在唐朝时期,中央先后在桐梓、新晃一带设置过夜郎县。李白有诗句随风直到夜郎西,这里的夜郎并非是夜郎国,也是当时的夜郎县。今天的新晃、桐梓自称是夜郎古国故里,这是属于张冠李戴了,不符合历史事实。

夜郎是我国秦汉时期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国家。西汉以前,夜郎国名无文献可考。夜郎之名第一次问世,大约是在战国时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将军庄跃溯沉水,出且兰(今贵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 这时,人们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国。夜郎国被中原政权记述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邑反叛汉王朝,被汉使陈立所杀,夜郎也随之被灭,前后约300年。

在最近发现、整理、翻译、出版的《夜郎史传》等彝文文献中,古夜郎的中心被指为可乐。建国后,考古学家还在可乐发现了大量的战国、西汉、东汉文物。可乐,彝文古籍称为“柯洛倮姆”,意为“中央大城”,史志记做“柯乐”。据彝文古文献记载,两汉时期,与贵州可乐齐名、能称“倮姆”的可乐地区的建制沿革,前人缺乏考订,但将历史的发掘与文献对照研究推断,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很可能是属于夜郎国的重要“邑聚”或“旁小邑”的境地,也说明可乐在贵州古代历史上曾经占有重要地位。

关于“可乐”,揭开千古之谜一角

夜郎国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前后约300年。之后古夜郎国神秘消失。这个古老的文明在史籍记载中留下了一团迷雾。赫章可乐“西南夷”墓葬群的考古发掘,为神秘的夜郎文化揭开了辉煌的一角。 中华文化是多元文化的复合体。当汉文化在中原大地崛起时,边疆也出现了多民族文化,“西南夷”便是其中之一。在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志》中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西南夷在历史上泛指云贵高原与川西的古老民族,夜郎文化便是西南古老民族文化的代表。

据负责可乐墓葬考古发掘的贵州省博物馆研究员梁太鹤介绍,自1958年在赫章县可乐民族乡发现第一批出土文物以来,考古部门先后进行了9次发掘,但再次引起国家和考古界关注的还是2000年的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及历年调查有几方面值得重视,一是可乐墓葬分布面大,涉及范围达35平方公里以上;二是墓葬高密集中,在3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掘墓葬80多座,其中有不同时期的墓葬叠压在一起,为省内考古罕见;三是延续的时代长。战国、西汉、东汉时代都有大量的文物出现;四是反映的文化底蕴丰厚。出土的大量文物,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独特的夜郎民族文化,以及秦汉时期的汉文化与夜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特点。 “可乐”以其独特而丰富的地域文化属性,荣获200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可乐遗址·古墓群,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以史书记载及考古成果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后,夜郎国在贵州已成为不争的史实,但夜郎国的都邑究竟在哪里?梁太鹤说,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可乐“西南夷””墓群的发掘,对探究古夜郎族属和地域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夜郎的古国探究(二)

夜郎新晃曾名夜郎县,古夜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古夜郎国在哪里?夜郎是不是自大?夜郎县在哪里?对此,近些年来在古夜郎人生活过的地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