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左氏信息
北京地区左氏信息
一、 宛平县的历史与左氏人物
商末、西周时期,地隶属蓟国,蓟都于蓟城。公元前七世纪,燕国并蓟国,都于蓟城。秦于蓟城设置蓟县。唐建中二年(781年)析蓟县设置幽都县。辽开泰元年(1012年)改幽都县为宛平县。宛平之名,取《释名》“燕,宛也,宛然以平之义。”县城在北京宣武区(现为西城区)西部。
金贞元元年(1153年)定都中都,宛平县与大兴县同为中都大兴府的管辖县;宛平县辖西部,大兴县辖东部。元初,废弃中都旧城,在其东北郊建大都城,为首都。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废除大兴府,置大都路,宛平、大兴仍为其管辖县。金、元、明、清时期,宛平县与大兴县成为北京顺天府的附郭县,其范围包括今北京西城区(含原宣武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的全部或大部。宛平县公署(县衙)所在地明属积庆坊,清属正黄旗,即今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东官房(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103 号中国妇女报社大院)。
1928年设北平市,宛平县改隶属河北省,县城迁至卢沟桥旁的拱极城,后世称宛平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县治迁往长辛店。解放初期仍隶属河北省,县署移至门头沟区大台镇西桃园村21号。1952年划归北京市撤销县的建置,其原辖地区先后分别划入丰台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大兴区、海淀区,石景山区。
民国《宛平县志》第五卷、人物(下)乡贤、人才记载:周,烈士, 左伯桃、 羊角哀,入楚,道遇雪乏食,桃以粮遗哀,而自饿死。(哀)后仕楚至上大夫,告于王,乃礼葬桃。
民国《宛平县志》第五卷、人物(上)记载: 左贤, 天顺丁丑(1457年)科进士。
雍正9年《井陉县志》卷之五、官秩记载:清(第4任)教谕, 左元熙, 顺天宛平人,贡生,康熙十五年任,是年复设。
二、 大兴县历史上的左氏人物与村庄
秦朝 设置 蓟 县 ,辽 会同元年 (938 年)改名为 蓟北县 ,与幽都县同为南京幽都府的管辖县。 开泰元年 (1012 年),改名为 析津县 。金代 贞元二年 (1154 年),改析津县置 大兴县 ,与宛平县同为大兴府所辖,其县治在今北京城西南。 元代, 大兴县治移至大都城内(今北京城内)。 明洪武 初大兴 县治仍在北京城内(今东城区大兴胡同) ,也是北平府治所在地;永乐中大兴县为京师顺天府治所在地;清代大兴县仍为顺天府治所在地;民国初大兴县为京兆尹治所在地。1928 年划归河北省,1949 年大兴县治移至青云店,1954 年大兴县政府迁至黄村镇。1958 年划归北京市改设大兴区,1960 年复为大兴县,2001 年撤县设区。
康熙《大兴县志》第二卷营建、里社载有“东便门,正阳门,朝阳门,安定门,广渠门,高碑店,永定门,鼓楼,东直门,崇文门,左安门,大红门,麦子店,夕照寺,金鱼池,报恩寺,东岳庙”等地名, 说明了今北京市东城(含原崇文区)、朝阳等地区,明清时期均属大兴县的管辖范围。
康熙《大兴县志》卷之五、人物、乡贤考记载: 左伯桃 、羊角哀,周,烈士。 左伯桃 、羊角哀入楚,道遇雪,乏食,桃以粮遗哀,而自饿死。哀后仕楚至上大夫,告于王,乃礼葬桃。
光绪12 年《顺天府志》115 卷/ 选举表(一)/ 进士: 左企弓, 字君材,辽代进士, 大兴人, 辽、金时期大臣。“一寸山河一寸金”即左企弓所言。详见《光绪顺天府志》107 卷鉴诫传(下)。
乾隆54 年《新修怀庆府志》卷十五、职官(下)记载: 左懋源,大兴人, 吏员,雍正七年任温县知县。
民国6 年《洛宁县志》卷三职官记载: 左懋源, 大兴吏员,雍正十一年任县令。卷七艺文志载: 左懋源《李烈妇诗》 ——乾坤正气留太清,须眉巾帼自天成。有时巾帼凛大义,须眉或反输坚贞。伟哉李氏有劲节,肝肠如铁心如冰。靡他自矢已数载,捧盈执玉同兢兢。狂且蓦然肆毒手,胁以白刃甘如醇。捐躯一旦成素志,居然浩气凌苍旻。圣庙德化入人久,遂令巾帼为完人。贞魂毅魄死不灭,殊荣褒美光丝纶。
光绪5 年《广州府志》卷二十五、职官表(九)记载: 左昌垣,大兴人 ,道光二年任番禺县鹿步司巡检。卷二十八、职官表(十二)记载: 左昌垣,顺天大兴人, 监生,道光十八年任香山县淇澳司巡检。
同治3年《增修酉阳直隶州总志》卷十三、职官表(二)、文秩(下)载:彭水县知县, 左 元烺, 顺天大兴籍,安徽桐城人,道光甲辰进士,二十八年署。
光绪22 年《费县志》卷三职官表记载: 左德溥,顺天府大兴县监生 ,咸丰六年代任知县,八年署任。
左家庄: 1925 年前属 大兴县地域 ,现属朝阳区。如今左家庄地名虽存,但已完全城市化,无法寻找到本支(村庄)的左氏源流信息。网搜左家庄“建村于清末,当时左氏族人约有二十户定居于此”。 1993 年12 月《北京市朝阳区地名志》载: 左家庄街道办事处位于朝阳区的西部(东直门外),东起首都机场路、东三环北路与麦子店街道办事处毗连,西至西坝河东里…… 明、清时为大兴县地 ,民国14 年属北京市东郊。民国36 年属北平市郊八区。1952 年至1956 年属北京市东郊区太阳宫乡管辖。1957 年,始建左家庄街道办事处。
三、北京 经济技术开发区瀛海镇左氏
北京瀛海镇左氏,源于河北省河间市大渔庄村。据族谱记载,河间左氏始迁祖左君美,元末明初避乱从庐州(今合肥)徙至河北省河间县大渔庄。始迁祖君美公兄弟三人(君美、君弼、君辅),当年避乱三人各奔一方,君美居河间县;君弼后人现居住沧州、盐山等地;君辅后人至今未得详考信息。
左君美,在河间左氏分支门派谱系上被尊为河间左氏之始祖。其子为一世祖,其孙为二世祖,以此推沿。左君美有三子、八孙。长子左道远为一世一大门祖;次子左道中为一世二大门祖;三子左道彬为一世三大门祖。八个孙辈,分列为一至八共八个小门之祖。
河间左氏二大门四小门,传至左汝翼,已是十八世。约在公元1916 年前后,左汝翼遣长子左印堂和四子左印樟,赴北京海子里创业,至1948 年前后,共购地300 余亩。其后人居住在海子里的怡乐庄和四海庄,现已迁至南海家园社区,至今已繁衍有120 人。
2021年,北京瀛海镇左氏的口腔拭子,经大美基因科技公司基因检测(DNA 比对),与湖南湘潭市长丰左氏(左光辉、左靖、左文其、左宗良、左宗俭、左文建、左才柱、左宗建、左宗澨、左勇),河北唐县左北京村、南坛村(左东川),保定市城区左氏,河南永城县芒山左氏(左化清、左华),柘城县东左楼村(左胜亮、左德贞、左胜杰),河南柘城县(左德千,左永安),义马市霍村(左志强),淇县北阳镇史庄村(左建泽、左团岭、左见峰)同一家族。 本支左氏,如考证始祖左 君美 两个弟弟(左 君弼、 左 君辅 )后裔信息,可参考以上 基因检测 报告结论。
四、 房山 区( 袁庄 、 北白 、 梨村 )左氏信息
房山区 窦店镇袁庄村 现有左氏约50 人、 琉璃河镇北白村 有左氏约10 人、 拱辰街道梨村 有左氏约20 人,三个村原属良乡县,为同宗的左氏家族,世代口传始迁于山东。
光绪15 年《良乡县志》卷一地与志、村店第41 页:治南, 袁家庄, 距城25 里。
1958年,良乡县并入房山县。1990年编辑的《北京市房山区地名志》(1992年版)记载: ( 1 ) 袁 庄, 交道乡辖村,明代成村,因姓得名。 ( 2 )北 白, 东南召乡辖村,唐代良乡县有白水里,疑即今南白、北白之前身。今村成于明代。 ( 3 )梨 村, 良乡地区办事处辖村,明以前成村,因多梨树,故名。
同治5 年《昌黎县志》卷五、职官记载: 左 阔,良乡人, (元)泰定五年(1328 年)任昌黎尹,尊崇学校,轻徭薄赋,慎民力。老稚咸感思之,勒石纪德。
民国17 年《房山县志》卷四、职官记载:明代中后期, 莱阳举人左之龙, 任房山县尹。卷六选举记载: 房山县明代贡士,左枢;左机, 任兵马。
2021年,北京房山区袁庄村的两位左氏族人的口腔拭子,经大美基因科技公司基因检测(DNA 比对),与河北易县北独乐村,山西孝义市石公村,汾阳市河北村,山东临沂市河东区福利庄(左黎),夏津县左王庄村(左高吉、左庆常、左朝善),湖北潜江市张金镇(左开金、左祖上),江苏丹阳市珥陵镇左墓桥村,江西永新县左坊村(左用庭、左清生等8 人)同一家族。
五、延庆区延庆镇西辛庄村左氏
延庆镇西辛庄左氏世代口传,,先祖来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明朝初年兄弟五人(左大天、左大元,左大木、左大祥,左大喜)迁今官厅库区一带,1954 年修建官厅水库,由库区迁移至今天的延庆镇西辛庄村,家谱毁于文革。本支现有左氏近300 人。
2021年,北京延庆镇西辛庄几位左氏的口腔拭子,经大美基因科技公司基因检测(DNA 比对), ( 1 ) 左建生为代表的左氏,与陕西榆林市榆阳区(左长优、左云财、左长满、左长义、左长俊、左宏发、左宏清、左长明),江西丰城市太山庭金村楼下支(左圣根),山西平遥县宁固乡左家堡(左多祥、左荣昌、左海泉),郑州市航空港区香炉朱村,江西高安市荷岭镇库南支(左金军)同一家族或同源流; ( 2 ) 左建云为代表的左氏,与江西丰城市雷坊支(左德亮),江苏丹阳市珥陵镇(居民点村左柏林,左家村左锁仁、左夕二),安徽泾县(左文寿),福建武夷山市(左森毛、左森文)同源流; ( 3 ) 左锋,左强,左文宽为代表的左氏,与河北唐县左北京村(左玉水)同源流。
六、密云区左氏信息
民国3 年《密云县志》卷三载: 左 桐 , 明贡生,官山西浮山县。光绪6 年《浮山县志》卷十七/ 十八载: 左 桐,直隶密云人 ,岁贡,万历二年知浮山县,创建明伦堂,振兴文教。
今天的北京密云区仍有左氏人居,有说是河间左氏后裔,暂未考证或确定。相关信息:山东省惠民县左氏“立”字辈两兄弟,约在康熙中期迁居密云县。
七、昌平区流村镇黄土洼村北台自然村、左家自然村
1997 年10 月《北京市昌平县地名志》载:老峪沟乡政府驻地张家湾,在昌平县城西南253 公里。老峪沟乡 黄土洼村北台自然村, 位于乡域中部,在乡政府驻地西北33 公里处,南距左家08 公里……,清末成村,因地处北营以北台地上得名,村域面积03 平方公里,聚落上地01 万平方米,有左姓3 户,10 人,均为汉族。老峪沟乡 黄土洼村左家自然村, 位于乡域南部,在乡政府驻地西北28 公里处,清末成村,因姓氏得名,村域面积005 平方公里,有左姓1 户,3 人,汉族。
据实地调查: 黄土洼行政村现为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所辖,现有6 户左氏30 多人,一百多年前由流村镇长峪城迁下来,今长峪城也几户左氏人居。
本支源流: 听祖上说,本支左氏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到此,至今400 多年。现分居于流村镇的几个村庄,较分散,其居住的村落因撤村并乡或村改等政策影响,多次搬迁,家谱在从北台村搬家时失落。字辈:万、文、思、巨、常、玉,现用到“常”字。
光绪25 年《惠民县志·职官志》载:左 钦,昌平人,监生,天启年间任武定州同知。
2021年,北京昌平区流村镇黄土洼村左家自然村几位左氏的口腔拭子,经大美基因科技公司基因检测(DNA 比对),与江苏丹阳市珥陵镇左墓桥村(左福来、左云龙)萧梁天监年间(502-519 年)共祖;与山东兰陵县苍山街道盘石沟村(左耀法)、江西丰城市老左支(左国根、左喜生、左金根)东汉建武共祖。
八、昌平区南郝庄、马池口左氏信息
1997 年10 月《北京市昌平县地名志》载: 昌平镇南郝庄村民委员会,驻地宋山,位于镇域西部,在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1 公里,县城西南2 公里,1983 年设村委会。清末成村,因村东有小山,宋姓为首居户得名宋家山,后演变为今称。有68 户,182 人,均为汉族,姓氏有宋、刘、左、裴等。
南郝庄左氏族人介绍: 南郝庄行政村由14 个自然村组成,现有左氏近100 人,分居于本村的小百泉庄自然村和宋山自然村,始迁祖(名失考)于清中期从山东(具体地名失考)迁此,家谱在文革中被子焚毁,本支左氏1910 年前后出生人中,以“文”字为辈分。
马池口村左江先生(1961 年11 月生)介绍: 可能是祖父辈或曾祖辈,于清末从山东迁来昌平城西南一带(今马池口村、南郝庄村),左江的父亲左文生(1918 年生)有兄弟四人(左文秀、左文生、左文通、左文献)。马池口村的左氏族人分居于八队、九队、一队,现有左氏约30 户120 余人。昌平区南郝庄村、西关新村、马池口村、北郝庄村等地的左氏均同宗同源。
2021年,昌平区马池口村几位左氏的口腔拭子,经大美基因科技公司基因检测(DNA 比对),与山西平遥县宁固乡左家堡(左多祥、左荣昌、左海泉),山西繁峙县大沟村,江西资溪县高田乡龙英村(左长生、左忙发),高安市荷岭镇库南支(左金军),郑州市航空港区香炉朱村,重庆酉阳县双泉乡箐口村(左国伟),湖南衡东县杨桥镇新乡村(左秋生),山东临沂市河东区汤头街道(左正群等5 人),南京潥水区上聂村(左兴发),济南市天桥区左庄村(左友河、左友明)同一家族。
九、通州区潞城镇侉子店村左氏信息
1992年《北京市通县地名志》记载:侉子店乡侉子店村,乡人民政府驻地,位于通州镇东南143公里。明初平定北方时随来的山东人至此地落户定居,以开店为业,后形成聚落,人们依其口音称今名。
今通州区潞城镇侉子店(行政村),共有1000余人,其中左氏300多人。本支左氏源流:始迁于河北省大厂县夏垫村,可能是“魁”字辈的先祖,于乾隆中期迁侉子店。现已知字辈:魁、天、日、甫、玉;凤、兆、庆、林、祥(“祥”字辈以下还有十个字辈现已无人知晓)。从“魁”辈在侉子店开基,至今已繁衍13代。
民国年间,“玉”字辈中有 左山、左连 兄弟,左山(字振海)任乡长,左连(字昆山)任保长,兄弟二人爱护乡民,豪爽仗义,扶危济困,至今人们仍念其德。
民国年间“玉”字辈中,还有一房为兄弟九人,其中排行老七的外号 左七猴 ,与土匪和军警均有交际黑白通吃,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侉子店村不受匪、军、警所欺。排行第九的左老九之妻,被乡邻尊称为“九奶奶”,至今侉子店的老年村民还熟知这一称呼。
左凤生 (左老九、九奶奶之子),1933年11月1日出生于河北省通县侉子店村(今属北京)。1950年初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后在北京塑料研究所、亚大塑胶有限公司等单位任干部,2014年7月22日卒于北京。
左安利 (左凤生的长子),“兆”字辈,1957年4月24日出生于山西阳泉,1976年3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潜艇部队。回地方工作后曾任北京工艺懋隆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2018年退休。
左安平 (左凤生的次子),“兆”字辈,1962年9月2日出生于北京城区。1980年起先后在北京第一轻工业局、北京荣宝斋等单位从事书画业务,任北京荣宝斋拍卖公司业务经理、北京荣宝斋书画业务经理。1996年至今,为北京荣宝斋拍卖公司拍卖师、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师。国家注册优秀艺术品拍卖师,北京中博雅鉴定中心、书画鉴定委员、劳动部再就业培训中心讲师。发表的作品有《浅析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走势》。
通州区侉子店村左氏的基因结果显示,本村左氏虽分为三门,但均与丹阳左氏有直接或间接的源流关系:(1)左兆申为代表的一支,系从河北夏垫镇迁来,与山西平遥县下沟西村左尚俭及湖南衡东县左都其(为丹阳左氏分支)有共祖关系;(2)左林山、左忠元、左庆福为代表的一支,与江苏泰州市海陵区里华村左益寿(为丹阳左氏分支)有共祖关系;(3)左安平为代表的一支,与江苏丹阳左氏及其分支,有明确的共祖关系。
湖北潜江南门外左家台村左代华编辑
2022年元月29日 于北京
我国具有悠久的家谱档案研究传统,春秋时左丘明著《春秋左氏传》,大量采用当时公卿贵族如鲁国三孙、晋国六卿等家族的家谱档案资料,成为家谱档案利用研究的篙矢。汉代司马迁编撰《史记》,更是大量采用家谱档案,使家谱档案利用研究正式起步。晋代贾弼撰《姓氏簿状》,这是第一本家谱档案研究专著,家谱档案研究利用趋于成熟。南北朝王僧儒继承发挥贾弼研究成果,编撰《十八州谱》,家谱档案研究利用达到鼎盛。唐太宗、武则天撰《姓氏录》、《氏族志》,林宝撰《元和姓纂》,家谱档案研究虽在发展,但水平没有太大突破。宋代郑樵撰《通志•氏族略》,收录百余部家谱,延续了家谱档案研究的传统。明清时代,虽然私家编撰家谱风气很盛,但家谱档案研究已经接近尾声。“五四”运动以来,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利用开发家谱档案,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呼声,著名学者潘光旦、杨殿询适应时代要求,对家谱档案经过科学推理分析,发表大量有关家谱档案研究著作、论文,初步完成家谱档案研究从古典到现代、从手工到科学的转变。可惜此后家谱档案研究陷于停顿,具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稀少,面对这种严峻形势,作为现代档案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
根据家谱自身状况和相互关系,进行全面完整系统整理,可以发现家谱档案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生死。家谱档案中最首要、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详细记录本家族男性成员的出生、死亡的时间、地点、状况,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本家族人口发展繁衍变化状况。二、血缘。家谱档案详细勾画了本家族男性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构成一幅完整复杂的男性中心、直系血亲关系网络。三、婚姻。家谱档案还描绘了本家族男性成员的婚姻关系网络,每个男性家庭成员妻、妾的姓氏、年龄、家庭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记载内容。四、籍贯。家谱档案对本家族的祖籍、原籍、现籍都有详细记录,这些记录综合反映出该家族长时期迁徙移居的漫长过程。五、事迹。撰制家谱档案的目的之一,就是为本家族成员树碑立传,在家谱档案中记载本家族成员的主要经历,取得的身份、地位、成就等,理所当然。六、规则。家谱档案大多附载了本家族的清规、戒律、训示,这些清规、戒律、训示的思想内涵,不外是告诫后代要忠君报国、光宗耀祖、弃恶扬善等,其积极意义值得肯定。七、文献。家谱档案中附录了大量的家族文献,如家族成员创作的著作、文章、图画、书法等,家族成员获得的旨意、封赠、官诰等,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不可多得。
家谱档案作为一个特殊的专门档案种类,与其它档案种类相比,它所蕴含的信息资源自有其固有的特性。一、家谱档案信息资源具有隐秘性。家谱档案的形成、保管、利用都是由本家族、甚至本家族中特定的人物负责的,往往秘不示人,外人不能接近,这就决定了家谱档案信息资源具有强烈的私有性、隐秘性,更需要开发利用,使其变成公共资源,为社会服务。二、家谱档案信息资源具有长久性。家谱档案本身和它的信息资源都是在长达数百年或数千年间形成的,信息涵盖时间跨度较长,可供长期开发利用。三、家谱档案信息资源具有原始性。家谱档案的内容是记载者或保管者的亲自经历,是未经加工的第一手资料,没有经过后天雕琢加工,朴素无化,其信息资源经过加工,便可成为精美玉雕。四、家谱档案信息资源具有稳定性。家谱档案的内容、形式长期以来都已形成固定格式,变化极少,其信息资源比较稳定,有规律可循,开发利用较简易。当然,勿庸讳言,家谱档案信息资源也存在某种缺陷、不足,有的宣传反动血统论,有的鼓吹个人英雄观,还有的散布封建迷信说,这些都是家谱档案信息资源中的糟粕,应当予以废弃。
二
家谱档案信息资源的提供利用,有许多途径,直接提出原件供查阅,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家谱档案提供利用形式之一,利用者根据自己利用目的,直接从家谱档案上采用信息资源,使之转化为社会或经济效益。但是,这种提供利用形式,会损害家谱档案本身,还属于初级、简单、低效的提供利用手段。为了避免损害家谱档案,有的档案机构尝试利用照相缩微技术,将家谱档案制成缩微胶片拷贝,供利用者检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提供利用方式。随着微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将家谱档案输入微机网络,供利用者调阅查询,已经成为可能,并已付诸行动。如上海、新加坡联合设立寻根网站,将家谱档案输入微机网络系统,供利用者使用,使家谱档案提供利用上升到高级、复杂、高效的层次。
对家谱档案进行科学研究,开发家谱档案信息资源,具有多种形式、方法和手段,编辑加工是家谱档案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家谱档案的编研成果主要有:一、资料汇编。资料汇编的种类有全录式、节录式、全录节录结合式。全录式家谱档案汇编就是将全部家谱档案整理加工出版,它能全面、完整地向利用者提供家谱档案资料,为他们的利用提供选择机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节录式家谱档案汇编主要有名人望族家谱汇编、地区家谱汇编、时期家谱汇编、专题家谱汇编等,但它对全面利用家谱档案则稍显不足。全录节录结合式家谱档案汇编的好处在于既吸收了上述两种汇编的长处,又摒弃了它们的不足,可谓鱼与熊掌二者兼得。二、年表。利用家谱档案编辑名人年表,也是编研成果之一。利用家谱档案资料,按年代、月份、日期、时间顺序,详细记载某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人生过程,就是某人的年表。年表对利用者了解某人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图集。由于受古代落后科学技术局限,我们已很难识古人庐山之真面目,而家谱档案中保存了大量古人相貌、住宅形状、墓地地势等图画,这些图画绘制精美,真实可靠,把它们从家谱档案中提炼出来,编成图集,是非常难得的珍贵资料。四、论著。开展家谱档案科学研究,撰写论文、著作,既是利用家谱档案信息资源的产物,同时又是开发家谱档案信息资源的工具,它们是最普通、最常见的编研成果。五、传记。家谱档案还是编撰人物历史传记文学、**、电视的主要资料来源。人物历史传记的最显著特点是真实可靠,新颖独特,可读性强。要保持这些特点,都离不开家谱档案,家谱档案是传记的原型和基础。六、电子软件。把家谱档案编制成电子软件,输入微机网络,也是科研成果之一,它与将家谱档案直接输入微机网络的区别在于,它对家谱档案信息资源已经进行了加工,体现了编制者的意图,并非简单地把家谱档案从文字向电子载体转换。
三
通过开发利用家谱档案信息资源,能够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家谱档案信息资源是编史修志的助手。编史修志是家谱档案最基本、最传统的作用之一。由于年代久远,有许多重要历史事实已不能得窥全貌,给编史修志带来极大困难。家谱档案中的有关记载,往往成为解开历史之谜的关键。1992年,全国第六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举行,家住浙江的诸葛亮第49世孙诸葛方成向大会提供《诸葛氏家谱》,解决了长期困扰史学界的问题,即诸葛亮后代2000年间的生存的情况。河北省邯郸市档案局在编写辛亥革命烈士张廷辅著作时,由于史料缺乏,工作陷于停顿,后来通过查阅《张氏家谱》,搞清了许多疑问,终于将该书编辑完成。
家谱档案信息资源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家谱档案有很多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这些传统文化绝大部分都有其积极意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责任继承,加以发扬光大。陕西旬邑县发现《肖氏家谱》,详细记载了该地名人肖之葆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的过程,我们从中可以窥视古代科举制度之一斑。
家谱档案信息资源是统一祖国的桥梁。近年来,海外侨胞、台湾同胞和港澳同胞纷纷回原籍查阅家谱,寻根访祖。特别是台湾同胞根据家谱记载,到祖国大陆原籍地认祖归宗,真正认识到自己是真正的中国人,而不是台独分子所说的“台湾人”,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对反对台独,促进统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即使台独死硬分子吕秀莲,当初也曾回福建访问故居,查阅家谱。
家谱档案信息资源是发展经济的工具。受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家庭经济在我国主要经济成分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特别是三胞家族财团,更是比比皆是。近年来,祖国实行吸引外资政策,三胞纷纷来大陆投资设厂,他们投资设厂的首选地点,往往就是家谱档案记载的祖籍、原籍地。有一位祖籍河南新乡市的林姓华侨,通过有关部门收集本宗家谱,建立全国林姓宗亲会,发动会员在桑梓投资办厂,极大的促进了新乡市经济发展。
家谱档案信息资源是民族团结的纽带。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0余个少数民族,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少数民族史料极其缺乏,而家谱档案信息资源,却弥补了这个空白。云南腾冲县刘氏家谱《彭城春秋》中,记载了许多刘姓少数民家族发展变化史实,难能可贵。
家谱档案信息资源是人口资料的来源。我国人口发展史料缺乏,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而家谱档案信息资源则恰恰弥补其不足,成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从家谱档案信息资源中,我们可以搜集出古代人口发展流动资料,总结出人口发展流动分析报告。如明万历年间编撰的河北武安《白氏家谱》,详细记录了该家族永乐年间(1403-1425年)从山西移居邯郸的历史。从河北磁县《谢氏家谱》中可以发现自明初洪武元年(1368年)至清初乾隆五十四年(1736年)368年间,该家族从一对夫妻已发展到180余人。
家谱档案信息资源是水文地质的资料。由于家谱档案中大多记载着本家族住宅、坟墓周围的风水脉穴等情况,我们可以对它加以利用,从中寻找古代地形、地貌演变历程,了解地质水文概况,为经济建设服务。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他判断《百家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所谓“有国”据史书记载,吴越在宋太祖开国后,还存在一段时间,至宋太宗兴国二年才率土归降。可见这本书是北宋初年问世的。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该书颇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有裨益的。
为按照传统的观念,人死之后就要去见远古的老祖宗,如果老祖宗认不出自己的子孙,不让他认祖归宗。
在病人临终之前,家属必须要给他沐浴更衣。这实际上是给死者进行的第一次化妆整容。但是这样的的沐浴更衣,已经远远超出了服装本身的物质形式。
贾姓简介
贾,是出自山西襄汾的姓氏。
贾姓是黄帝的后裔,其形成的两个源头都是以国为氏和以邑为氏,均出自古代的“贾”地。这个贾地,就是今山西襄汾县。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贾氏出自姬姓。唐叔虞少于公明,康王封之于贾,为贾伯,河东临汾有贾乡,即其地也,为晋所灭,以国为氏。晋公族狐惬之子射姑为晋太师,食邑于贾,字季他,亦号贾季。”
西周时,周康王姬别把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封于贾,建立贾国,号为贾伯,作为周朝的附庸国。因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所以贾国为姬姓国。公元前678年,晋曲沃武公夺取了晋地,唐改称为晋,贾国的领土被吞并。贾亡国后,其后裔子孙按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就是贾氏,贾姓从此出现。
另一支是“以邑为氏”的贾氏。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叫狐偃的大夫,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是晋文公重耳的舅舅。重耳为公子时,出亡在外19年,狐偃忠心耿耿,一直随从他19年之久,为重耳出谋划策。重耳即位为晋君后,就尊狐偃为大夫。后来,狐偃的儿子射姑任晋国太师,晋襄公(重耳之子)把原贾国之地封给他,作为他的封邑,人称贾季。他的后代就以封邑名为姓氏了。
先秦时期的贾氏,除在今山西省境内发展外,已有迁至今河南、山东者。后来,河南的贾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又衍生出许多支派。汉朝时期的贾姓,已有人迁至今陕西、甘肃境内。到了唐、宋时期,贾姓居民已播迁到江南的许多地方。约于清代,贾氏已有移居海外者。今新加坡等国有贾姓华侨。
贾姓历史名人可不少,例如:西汉时期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河南洛阳人,18岁时,以能诵读诗书,善文章,为郡人所称誉,被荐于文帝,并任为博士;还有水利家贾让,悉心研究前人治理黄河的历史,于公元前7年提出了著名的《治河三策》;西汉还有政论家贾山,文帝时,以秦的兴亡为喻,上书言治乱之道,强调纳谏的重要,并以兴礼义为劝,名为《至言》。东汉时的贾徽,史书称其是贾谊的后裔,作有《左氏条例》21篇;还有贾谊的9世孙贾秀玉,东汉时任武威太守,其之子贾衍,任兖州刺史;东汉的经学家、天文学家贾逵,他所著的《经传义诂》、《认难》等百余万言,在学术界垂名不朽;还有太学生首领贾彪,为颍川定陵(今河南舞阳)人。西晋有大臣贾充,晋初任司空、侍中、尚书令;其女名南风,为晋惠帝皇后,曾擅政十年。北魏时有农学家贾思勰,山东益都人,曾任高阳郡太守,具有广泛的农业知识,因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而知名于后世。唐代,贾氏有两人任宰相,一个是沧州人贾耽,他同时又是地理学家,一个是河南人贾餗;另外还有学者贾公彦,和以“推敲”二字闻名诗坛的诗人贾岛。北宋有数学家贾宪。南宋有权奸贾似道。元代有水利家贾鲁,顺帝时任工部尚书总治河防,征发民工15万、军士 2万,堵塞黄河决口,使其恢复故道,南流合淮入海。元末明初有戏曲作家贾仲明。还有明末的鼓词作家贾凫西等著名人物。
在当今按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百家姓氏排名中,贾姓居于第45位。
一、贾氏来源有二:
1、出自姬姓,为贾伯之后。据《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袭表》所载,西周时,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因“桐叶封弟”的缘故,在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被封于唐,包括以前夏代建都地区(今山西夏县北),并赏给怀姓九宗。自此,唐叔虞成了后世唐、何、杨、温、韩等许多姓氏的始祖。燮继位后,改称晋侯,是为晋国。在周公分封唐叔虞于唐后不久,唐叔虞的少子公明又被成王之子康王封于贾(今山西襄汾西南),名义上是唐国的一个附庸,号为贾伯。春秋时,贾国为晋所灭,贾伯公明的后裔以国为氏,称贾氏,是为山西贾氏。
2、出自狐偃之后。据《姓氏考略》等所载,春秋时,晋文公重耳灭贾国后,晋襄公便把贾地赏给辅佐晋文公称霸的狐偃之子狐射。射字季他,故又称贾季、贾他。襄公去世后,在立襄公的哪个弟弟为君上发生了争斗。贾季为避祸便逃亡翟国,其子孙便以贾为姓,称贾氏。
二、迁徙分布
贾氏发源于山西省,先秦时期,已有迁至今河南、山东者。此后,河南贾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又衍生出许多支派。如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就是河南人。两汉时,已有贾氏迁居陕西,如东汉时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贾徽,据说是贾谊的后裔。南北朝时,贾氏继续外迁。北周、北齐都有贾姓族人迁居河北。至迟在东晋就有贾姓族人南下渡江,居住在江浙一带。五代时贾氏有人迁居福建,宋朝有人迁居四川。可见,唐、宋时期,江南的许多地方都已有贾姓居民。贾氏移居海外约始于清代,今新加坡等国有贾姓华侨。
三、郡望堂号
郡望武威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东北)。元鼎后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移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皆建都于此。
堂号 “至言堂”:汉时贾山博览群书,给朝廷奏本谈治乱之道,借秦的灭亡做比喻,名为《至》。此外还有“武威堂”
四、家乘谱牒
山西:平定州东会都贾氏家谱(卷数不清) 辽宁:本溪贾氏谱书一卷 江苏:赣榆贾氏家谱一卷、镇江润洲开沙贾氏宗谱十三卷、常州毗陵贾氏宗谱八卷、常州毗陵贾氏宗谱十卷、无锡锡邑尹城贾氏宗谱十二卷浙江:海宁贾氏家乘十卷、东阳真定贾氏宗谱二十三卷、义乌洋川贾氏宗谱十七卷安徽:合肥贾氏宗谱十四卷、太湖县东乡秦梅园贾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山东:益都贾氏族谱不分卷、楼霞贾氏族谱世系考一卷、黄县贾氏族牒(卷数不清)、黄县贾氏族谱(卷数不清)、泰安贾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临沭贾氏支谱(卷数不清)湖北:光化均阳贾氏家乘六卷
五、历史名人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洛阳)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他18岁时就以能读诗书、善文章而为郡人所称道。文帝时,被推荐为博士,又迁大中大夫,后为梁怀王太傅。他曾多次上书,批评时政,建议用“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他主张重农抑商,“驱民而归之农”,并力主抗击匈奴贵族的攻掠,所著政论有《陈政事疏》、《过秦论》等。
贾思勰(472-499):今山东益都人,北魏农学家,曾任北魏高阳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太守。他曾以文献中搜集到的资料和访问老农及自己观察、实验的心得,写成《齐民要术》一书。贾逵:东汉初年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学者。他不仅精通经学,而且深究天文学。在天文方面,提出了在历法计算中应该按黄道来计量日、月的运动,并阐发月球的运动是不等速的。
贾岛(779-843):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唐代苦吟诗人,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以五律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推敲”的典故就出自其诗局“僧敲月下门”。有《长江集》。
贾似道:台州(治今浙江临海)人,南宋理宗贾贵妃之弟,淳佑九年(1249年)为京湖安抚制置大使,次年移镇两淮。开庆元年(1259年)以右丞相领兵救鄂州(今湖北武昌),私向忽必烈求和,答应称臣纳币,兵退后诈称大胜。此后专权多年用重法督责武将,推行“公田法”,大量贱价收购土地。度宗时权势更盛,封太师、平章军国重事。
西周建立后,武王姬发为了更好地巩固政权,真正建立起以姬姓为中心的西周王朝,实行分封诸侯制。 将宗室功臣、部族后裔分封各地建立政权,以达到封建亲戚一屏藩周之目的,他把姬姓族人主要分封在泾、渭、洛河谷地带。据有关资料记载:周初分封的七十一国中,除师尚父(姜子牙)为首封,封于营丘,曰齐(今山东临淄)姬姓国就占五十三个,而姬姓国中属文王诸子的就有十六个,笔者对这十六个姓氏的分封地一一作了考查。他们分别是:
管:(叔鲜)分封于管,今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见《元和姓纂》)i46毛氏网
鲁:(周公旦)分封于鲁,今山东省曲阜(参阅《史记•鲁周公世家》)i46毛氏网
蔡:(叔度)分封于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蔡都镇,(见《史记•管蔡世家》)i46毛氏网
曹:(叔振铎)分封于曹,今山东省菏泽、定陶、曹县一带,(参阅诗•曹风•蜉蝣传)i46毛氏网
郕:(叔武)分封于郕,今山东省汶上过路乡附近。(见《左传》隐公五年)i46毛氏网
霍:(叔处)分封于霍,今山西省霍县西南。(参《嘉庆一统志》)i46毛氏网
康:(叔封)分封于康,今河南省禹县西北顺店镇康成村。后改封于卫,今河南省滑县境。(见《史纪》卫康叔世家、《滑县志》)。又迁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境。(见《左传》)i46毛氏网
邵:(召公奭)分封于卲(同召),今陕西省岐山、凤翔一带。(见《元和姓纂》)i46毛氏网
毛:(叔郑)即伯明分封于毛,今河南省宜阳境。估计在柳泉镇毛沟。(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i46毛氏网
滕:(错叔绣)分封于滕,今山东省滕州。(见《左传》隐公七年)i46毛氏网
雍:(雍伯)分封于雍,今河南省泌阳与博爱交界处。(见汉应劭•风俗通•姓氏上)i46毛氏网
郜:(郜伯)分封于郜,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见《通志•氏族》)i46毛氏网
毕:(毕公高)分封于毕,今陕西省咸阳西北北原上。(见《左传》定公四年)i46毛氏网
原:(原件)分封于原,今山西省泌水郑庄镇河头村。(见《泌水县志》)i46毛氏网
鄷:(丰候)分封于鄷,今陕西省户县东。(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i46毛氏网
郇:(郇伯)分封于郇,今山西临临猗县西南,(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属武王之子的有:邗、晋、应、韩。
属周公后裔的有:凡、蒋、邢、茅、胙、祭等。
其中文王子叔郑,虽为武王之异母弟,但却是辅佐武王建立周朝的功臣之一,和武王关系相当密切。据《史记》载:周武王率八百诸侯,攻破商纣王朝的第二天,在商纣王宫内修社大祭。武王率众来到祭坛前,磕拜祭祖,上告天神,庆祝伐纣成功。灭商功臣叔郑奉明水⑴,用作祭祀玄酒,姜子牙牵着祭祀用的牛羊,周公旦手把大钺⑵,毕公高紧握小钺,稳立武王左右。散宜生、太颠等人手持长剑站在其后,卫康叔封铺展草席,召公奭唱着赞礼,由巫师祝祠,祭神拜祖,并宣布周朝的正式成立,乃分封诸侯。i46毛氏网
周文王第九子武王之异母弟叔郑,建国有功,列官爵位伯⑶,故又称伯郑,被分封在毛地(今河南省宜阳境)建立毛国。后官升公爵又叫毛公。依官位享受世袭特权,其后代子孙就以国为姓,即毛姓。这是中国毛姓的主要来源之一。i46毛氏网
另外,少数民族中也有毛姓。如蒙古族鞑靼部落酋长毛里孩。苻健大将毛贵。i46毛氏网
还有属赐姓的。如毛忠,字允诚,初名哈喇,西陲人,正统十年(1445年)以守边疆有功,被赐毛姓(《明史》毛忠传)。毛胜,字用钦,初名福寿,元右丞相伯卜花之孙,属蒙古族。明景泰五年(1454年)因伐湖广、巴蜀等处有功,皇上赐名毛胜等。i46毛氏网
关于毛姓之来源笔者翻阅了大部历史资料,寻访了诸多姓氏研究之名人但说法不一。正如《毛泽东的家世渊源》中说的那样:“《通志•氏族略》、《姓源》、《广韵》等,毛姓确乎始于周王的亲属,不过封于毛国之人略有出入。”大致归纳有下列几种说法:
一曰:毛姓出自西周王族。周朝初年,周武王把胞弟叔郑分封于毛(今陕西岐山一带)建立毛国,为伯爵,史称毛伯郑或毛叔郑,他在周王室曾担任司空⑷一职,因司空是三公⑸之一,故被称为毛公。此为当今毛姓之主体。此外毛姓中还有一些人出自周代某王的一位王子,因他曾被分封在毛邑(今河南宜阳一带)后以封地为姓。(《迁民姓氏寻根》)i46毛氏网
二曰:周文王的第八个儿子姬郑被分封于毛地,以地名为姓。(《万姓统谱》)i46毛氏网
三曰: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国中,有两个毛国,都是周文王姬昌之子的封国。受封者之一为姬明,文王第九子为伯爵,故称毛伯明,伯明所建之毛国在今河南宜阳县东北。直到春秋时期,伯明曾在周朝任司空(负责管理土木工程建筑之官),为周成王六卿⑹之一。其子孙世为周卿士,以国为氏,即毛氏。另一受封者叫叔郑,为文王八子,为公爵,故又称毛公,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遗物有毛公鼎⑺。(《百家姓》)i46毛氏网
四曰:毛姓本出自周武王母弟毛叔郑之后。毛叔郑于西周初期受封于毛国,本居钜鹿(今河北省)。(《广韵》)i46毛氏网
五曰:毛国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后避难于荥阳。(《百家姓书库》)i46毛氏网
六曰:周武王传位于子,即周成王。成王年幼,由其叔父即武王弟之一周公旦代理朝政,天下已定,分封天下,文王第八子(一说第十子)武王之七弟叔郑于毛,史称毛伯。毛伯、毛公自然不是一个人,毛公是毛伯的母弟,即舅父(周文王的妻弟)他随外甥一同来到毛国,人们尊其年长,故称毛公。(《毛泽东的家世渊源》)i46毛氏网
七曰:毛姓起源有三:1、以封邑命姓,周文王姬昌的儿子伯聃(一作明),受封于毛邑(今河南宜阳一带)爵位为伯,故世称伯聃(伯明),以封邑取名毛伯聃,在周王室任司空之职,负责土木工程建筑事务,为周成王六卿之一。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封地名姓,遂成毛氏。《通志•氏族略》载:“毛氏,周文王之子,毛伯明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2、以封国命姓。周武王灭商之后,封弟弟叔郑于毛(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建立毛国,为公爵位,世称毛公,又称毛叔郑。现代出土的青铜器毛公鼎就是毛国的遗物。毛叔郑的后人以其祖上的封国命姓,形成了毛氏的一支。(见《广韵》)3、历史上氐族酋长的姓氏。(《百家姓探秘》)i46毛氏网
八曰:毛叔郑在今河南原阳的封地毛国。周文王之子毛伯明又称姬明(一说姬聃)其采邑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一说河南宜阳)在周朝任司空。(毛姓《寻根认祖》)i46毛氏网
九曰:毛姓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来自姬姓。西周时期周武王的弟弟毛叔郑被封到毛国,后代子孙因以毛氏,另外,周文王的儿子毛伯郑被封到毛邑任司空,掌握土木工程建筑之职,世为卿士,后代子孙因以为姓,即毛氏。(《中国教育部关心下一代青少年成长系列丛书》)i46毛氏网
十曰:毛氏,周文王之子,毛伯明(或作伯聃)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就是说周文王的第九子毛伯明被分到河南宜阳县东北一带的毛地,周成王时毛伯明为六卿之一,官职任司空。(《通志•氏族略》)i46毛氏网
十一曰:毛叔郑(即毛伯明)西周初人,文王子,武王克殷有功,封于毛国,就以国为氏。(《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i46毛氏网
……i46毛氏网
综上所述:毛氏源于周文王之子,武王弟,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另外出现几个问题,现让我们共同讨论一下:i46毛氏网
第一:叔郑到底是文王第几子的问题。i46毛氏网
第二:毛氏封国是在陕西岐山、扶风一带,还是在河南宜阳或别处的问题。i46毛氏网
第三:所封毛国(或毛地)是一子还是两子的问题。i46毛氏网
第四:姬郑、叔郑、伯郑、伯明、伯聃、毛伯、毛公是何关系的问题。i46毛氏网
第五:叔郑和武王是母弟、同母弟、还是异母弟的问题。i46毛氏网
第六:究竟是谁任司空的问题。
……
这对明确认识自己的祖先,了解中国毛氏来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况在当今社会经济日益昌盛,加之目前寻根认祖热潮的不断升温,作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毛姓后裔,连自己的受姓始祖都不清楚,实为憾事。正如《寻根认祖》中所说:“因为自己的事自己写,相对来说要比自己的事别人写要准确、可信,至少自己的族人认为是真实的”。那么,对于以上所提出的问题,不能不说是我们应该加以讨论澄清的实质性问题。i46毛氏网
一、据《史记》管蔡世家载:“管叔鲜,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冉季载最少,同母昆弟十人,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i46毛氏网
二、据《氏族大全》毛出自姬姓,自黄帝至后稷详见国史,毛有姓实始郑公。文王第十子,武王之弟也,武王即平殷乱,封建诸侯,郑胙土于毛,故曰毛伯,又曰毛伯郑。据东晋初州陵侯毛宝原序中:“毛氏本姓姬也,乃文王第九子讳叔郑封于毛,是为毛伯,而为毛氏之始祖。其父文王,长子伯邑考从父难而卒,乃立武王。武王为天子,封建宗亲,屏藩王室,故封为十六国:曰管、曰蔡、曰鲁、曰卫、曰曹、曰霍、曰郕、曰聃、武王母弟也;曰毛、曰郜、曰雍、曰滕、曰毕、曰原、曰鄷、曰郇、文王庶子也。(《寻根认祖》)i46毛氏网
一、据湖南《锦堂毛氏族谱》始祖毛衷《原序》中有:我始祖,周懿亲国也。按《左氏》载,封国十有六,而毛其一焉。叔郑封为毛国,而子孙因以为氏。”i46毛氏网
二、据北宋治平四年进士毛渐,在元丰六年(1083年)初纂的《清漾毛氏族谱》记载:“吾毛氏出姬姓之后。盖武王有天下,封建宗亲,屏藩王室,文王庶子⑻分土于毛。故《左氏》所载封国者十六: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曹、滕、毕、原、鄷、雍、郇,文之昭也。”i46毛氏网
三、据东晋初州凌侯毛宝原序中:“毛氏本姓姬也,乃文王第九子,讳叔郑封于毛,是为毛伯,而为毛氏之始祖。其父文王,长子伯邑考从父难而卒,乃立武王。武王为天子,封建宗亲,屏藩王室,故封为十六国,曰管、曰蔡、曰鲁、曰卫、曰曹、曰霍、曰郕、曰聃,武王母弟也;曰毛、曰郜、曰雍、曰滕、曰毕、曰原、曰酆、曰郇,文王庶子也。”(见《寻根认祖》)i46毛氏网
四、据湖南《锦堂毛氏族谱》始祖毛衷《原序》中有:“我始祖,周懿亲国也。按《左氏》在封国十有六,而毛其一焉。叔郑封为毛伯,而子孙因以为氏。”i46毛氏网
五、据北宋治平四年进士毛渐,在元丰六年(1083年)初纂的《清漾毛氏族谱》记载:“吾毛氏,出姬姓之后。盖武王有天下,封建宗亲、屏藩王室,以文王庶子分土于毛。故《左氏》所载:封国者十六,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曹、滕、毕、原、酆、雍、郇文之昭也。”i46毛氏网
六、据《毛姓史话》毛叔郑之所以叫郑,是在文王时已封为郑地(今陕西华县),周武王灭商之后,才由郑转封于毛,故称。《汉书辞典》第一百二十一页解释毛叔郑亦是称其名郑,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从武王伐纣,克殷后封在毛(今河南宜阳),为毛国姓祖。i46毛氏网
……i46毛氏网
经上引文可知,毛氏之鼻祖——叔郑:i46毛氏网
其一:为西伯侯周文王姬昌之第九子,因姬昌元妃太姒亲生子十人,《史记》说武王封国时叔封、季载年幼未得封,说明叔郑为二人其兄,故第九子也。i46毛氏网
其二:毛氏的起初封地(国)位置,应是今河南宜阳境。另在《辞源》毛字条下有:周诸侯国名。姬姓,文王子封此。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地在今河南宜阳。《路史》国名纪戊:毛,伯爵,河南籍水毛泉。顾栋高《大事表•五》毛国的封地位置在今河南宜阳县境。至于部分资料说毛氏封国在陕西岐山、扶风一带,以清道光末年(1850年)在该地出土的西周晚期之青铜器毛公鼎为依据,那是不确切的。因为笔者曾对岐山、扶风二地亲自作了考查,据岐山县地方志李主任和扶风县地方志段主任介绍,在他们那里均找不到任何记载。再说岐山、扶风本来就是周人的发祥之地(周原)。《辞源》说:周地的原野在岐山南。史记•周本纪“止于岐下”集鲜引徐广:“山在扶风美阳西北,其南有周原。”地在今陕西凤翔县境,旧属岐山县。这说明就在西周国都镐京脚下。而毛国首领叔郑是周文王的后代,不管他封地在什么位置,他还在西周王室担任着重职,当时周人将毛公鼎此类有纪念意义的珍宝埋藏在国都附近,是很正常的事。故不能仅以此推断毛国的始封位置。i46毛氏网
再说毛公鼎,就其本身的说法也有较玄乎之处。(当然这不是否认毛公鼎)《荥阳毛氏宗谱》摘:“毛公鼎是西周晚期宣王时(828-728BC)的一件重器,毛公鼎因作者毛公而得名。毛公鼎鼎内铭文,全文首先追述周代国君主,文王、武王的丰功伟绩,感叹现实的不安宁。接着叙述宣王同名毛公,委任他管理内外事务,拥有宣布王命的大权。《百家姓书库》摘:毛公鼎记述了周宣王对毛公的告诫,首先追述了周文王、武王在开国之初励精图治、礼贤下士、广求人才、君臣相得。宣王还给与毛公宣示王命的专权,毛公为了表示他对宣王的谢意,铸此鼎以示纪念。《百家姓》说:受封者之一姬明,文王第九子为伯爵,故称毛伯明。直到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指公元前770—476年),伯明曾在周朝任司空。从中不难看出,毛公鼎铭文中记述的毛公就是官为公爵的毛叔郑,众所周知,叔郑是文王子、武王弟即公元前(1027-1127年)西周初人,而毛公鼎则是西周晚期(公元前827年)时的宝物,如果周宣王能命毛叔郑以宣示王命的专权,那么,毛叔郑将要能活二百岁左右才能完成此重任,我们应该为我们有一个超大龄的老祖宗感到自豪。退一步,如果说铭文中所述毛公时毛公毛叔郑第几代传人之毛公,到目前还未曾发现哪一个资料有此属之说。只是在《毛姓史话》中有“因是周宣王的父辈,故铭文中称为父�,”一句。想来就这也应该有两种可能:一、还是指毛叔郑之父辈,二、是指毛叔郑第几代孙之前的某一辈人。但不论怎样说,这一条的史料记载容易使人模糊。另外,根据没有文字根据的根据,在考查中发现:经河南省宜阳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几位同志(程、赵、许)介绍,在宜阳没有听说籍水毛泉(因地名变迁也可能是一时没有查到),但离城十公里处,有一个柳泉镇毛沟村(不知该村是否旧时的毛泉有待考证)。村头有两个非常大的毛氏老坟,代代相传,是谁家的祖坟已失传。究竟这两个古老倬大⑼的毛氏老坟,何起何为,是否跟毛国封地之始祖的冢堆有关,目前还是一个谜,如能进一步探测,或许能找到一点线索。i46毛氏网
其三:毛氏初封国应是文王之子叔郑,独一无二。据大部史料记载:周武王克商而得天下,将众兄弟及建国功臣分封四方,主要是为统治于民,巩固自己的政权,保卫周王室持久存在,这是一个完整的领导机构。那么就管理的角度而言,就不可能在自己的辖区内同时设两个毛国。另外,说有两个毛国者,一为叔郑,一为伯聃。前面说过:“叔郑者,伯明也”、“伯明者,伯聃也”。要按数字方程式推理:那么伯聃也就成了叔郑。进一步说,毛叔郑大名鼎鼎,众所知晓,有史记载。可伯聃从何而来?不妨现在再让我们作一分析:周文王姬昌的儿子中有一个叫冉的人,冉在同母弟中最少。想来也正是这个冉字的出现,才引出了我们的分析,引出了一系列即复杂又简单的问题。据《史记》载:周文王嫡子⑽中最少的为冉,即“ran”也,叫季载又可作财�,而“�”并不为“ran”,而为“na”,然�字偏偏与冉字象形,又和聃(dan)字宜混读。在毛宝《原序》中,岂不就直接把文王子最少的一个儿子冉,写成了聃字吗?又在《清漾毛氏族谱》中,毛氏之来源提到封国十六,其中有成即郕国,冉即聃国,这就说明古时已经冉、聃不分,而这聃是为伯聃,却又封在了毛国。这大概都是冉、聃、�即象形、又宜混读、混写之缘故吧。在《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中,冉季载又叫财�,封冉说是在今湖北荆门。为了进一步落实这个问题,笔者又曾与湖北荆门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联系,经杨主任介绍,当时冉所封冉国就在他们湖北荆门东南,这满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冉季载就封于冉国,而有人说冉封在了�国,如果伯聃不是由“冉”或 “�”演变过来的话,如果说文王真有一个叫聃的儿子的话,那聃就应该封在聃国,怎么就将聃封在了毛国呢?这可能是聃国在中国大地上难以找到它的位置,也可能毛氏封国由初始到变迁多处给人造成的错觉。但不管怎样,经过论证:一个比较明显的结论将真相大白,周文王之子、武王弟叔郑被封于毛地,建立毛国。为毛氏之初封国,独一无二。i46毛氏网
其四、姬郑、叔郑、伯郑、伯明、毛伯、毛公实属一人,即毛姓之受姓者。经上述分析,源于西周王室的建国功臣毛叔郑已是建立其名。《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说毛叔郑即伯明。《百家姓书库》说:毛伯明即伯聃。忆之,如果说伯聃是冉或�演变字的话,那么伯聃即不存在,可以说伯明即为伯郑,伯郑就是叔郑。《风俗通义•姓氏篇》说:周文王第八子叔郑封于毛即周大夫毛伯,其后代从国为氏。《百家姓探秘》说:武王封弟弟与毛,建立毛国,为公爵位,世称毛公,又称毛叔郑。《百家姓》说:姬叔郑为文王第八子,为公爵,故又称毛公,等等。由此说来,不管叔郑爵位为伯,称毛伯;爵位为公,称毛公;还是先为伯爵后升职为公爵,则都是一人。即毛氏之鼻祖也。i46毛氏网
其五、周文王庶子叔郑,武王姬发异母弟也。诸多的历史资料中,关于叔郑有说和武王是同母弟的,也有说是异母弟的,还有说是母弟的(即舅父),究竟怎样还是让历史说话。《史记》管蔡世家载:文王元妃太姒,生武王兄弟十人,即:伯邑考、发、叔鲜、旦、叔度、叔振铎、叔武、叔处、叔封、季载。很显然不是同母弟,而为异母弟。至于有说是母弟的,则成为另外一个观点的新说法。因为母弟者,舅父也。《毛泽东的家世渊源》说:“武王之七弟郑封于毛,史称毛伯。毛伯、毛公自然不是一个人。原来毛公是毛伯的舅父(即周文王的妻弟),他随外甥一同来到毛国,人们尊其年长,故称毛公。”观其云尔,可以说称叔郑毛伯还是毛公都无则不可,要说是母弟实为不妥。i46毛氏网
其六、职任司空的人,一不是文王九子叔郑,又不是所谓的文王子伯聃,而是文王嫡子最小者冉季载。据《史记》管蔡世家载:武王即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而分殷余民为二,其一,封微子臣于宋,以续殷祀。其一封康叔为卫君(武王时曾封康叔为康,即河南省禹县西北的康成村)是为卫康叔。封季载于冉,冉季、康叔皆有训行,于是周公举康叔为周司寇⑾、冉季为司空,以佐成王治,皆有令名于天下。这就是说在西周初期,任司空职位的是冉季(由他专管西周的土木工程建筑事务)并非他人。据此如果伯聃的聃字是由冉或�脱胎而来,那说伯聃任司空也是顺理成章的。再者,即是文王子,至于伯聃、伯郑是谁任的司空也可能出现职位位移,也可能是一个误中误。
对以上简析,只能作提出问题,为进一步了解毛氏来源之真实性而拙笔。因为在诸多的历史资料中有很多方面的问题都是错综倒置的,诚心盼望诸位老师批纠指点,以谨表谢。i46毛氏网
另外,关于毛氏发源地、望族、西河的关系。在诸多的毛氏家谱中,都标有西河堂字样。最初宋代编写的《百家姓》及郡望中,毛氏就有西河郡,韶山毛氏族谱中,每页中缝下端都标有“西河堂”三个字。清代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毛奇龄自己和时人都称之为“西河先生”。是以其西河郡望相称。滑县太和毛氏家谱鼻祖文以“西河望族,祖宗毛叔郑”开篇,等等。那么究竟西河位置何在,予以何为,现让我们作一探讨。i46毛氏网
根据《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可知,西周建立后,八百多年的西汉初设西河郡,位于今内蒙古南部的准格尔旗一带。过了二百三十多年,到了东汉和三国时期,西河郡位于今山西省的离石县一带。又过了二百九十多年,到东晋,西河郡则位于今云南大理、云龙一带。再过二百一十多年南北朝的东魏,西河郡设在今山西汾西县一带。《中国历史疆域古今对照表》标明,在魏国领土内有“西河郡”地名。《东周战国疆域图》中也明确标有“西河”的位置,就在郑(今西华县)西北部的黄河两岸。(见《毛姓史话》)书禹贡“黑水西和惟雍州”。(古时雍州指陕西西南、青海东南、甘肃南部的额济纳之地)。《辞源》说:“西河指黄河上游南北走向的一段。它又是古地区名,春秋卫地,今河南浚县、滑县一带”。《百家姓》说:“毛氏的郡望即始居地在西河”。《毛泽东的家世渊源》说:“毛姓自己也确是以西河为始居地的”。等等。这说明由于世代的变迁西和的位置也在随之移动。仅以西和的位置而定望族区及毛氏之初封国,或以望族的居地来寻找西河的位置及毛氏之发源地,皆属片面。因它们不是一个统一体。也就是说:不管毛氏鼻祖叔郑的初封地在哪里,如果他又搬迁异地,其望族也有可能远远超过其发源地。只不过毛氏的望族段很可能是在当时的西河处,由此引发,毛氏后人也就以西河为自己的“堂号”罢了。i46毛氏网
西周自武王立,下传十一代王,延三百五十二载,至公元前七百七十一年,周幽王在位。因他嬖爱褒姒,为逗其欢心能有一笑,大出
北京地区左氏信息
本文2023-12-08 05:00:4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43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