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有哪些名人
现代:许巍,许志安,许晴,许茹芸,许戈辉,许冠杰,许冠文,许冠英,许绍洋,许飞,许慧欣,许美静,许昱华,许海峰,许地山,许绍雄
古代:姓氏略考-许姓-历史名人分类:姓氏渊源
八历史名人:
许 行:(生卒年待考),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许姓著名人物。
许行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主张“贤者与民耕而食,饔飧(自理炊事)而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的一种理想,有学生数十人。
许 劭:(生卒年待考),汝南平舆人(今河南平舆)。三国时期魏国名士。
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几乎成为曹操一生的定论,“一代奸雄”也成了曹操的代名词。
许 浑:(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诗人。
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绝句为世人传唱。
许道宁:(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画家。
以擅写林木、平远、野水三景闻名,张士逊曾赠诗有“李成谢世范宽死,惟有长安许道宁”之句,以赞其作。
许 慎:(公元58~147年),字叔重,汝南召陵姬石乡许庄村人(今河南郾城)。著名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
许 衡:(公元1209~1281年),字仲平,号鲁斋,怀州河内人(今河南沁阳)。著名宋元之际学者,著名的理学家、政治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世称“鲁斋先生”。
许孟容:(生卒年待考),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官至吏部侍郎、东都留守等职。
许敬宗:(生卒年待考),杭州新城人(今浙江富阳)。
历任著作郎、中书舍人、侍中、中书令等职。唐初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助武后逐褚遂良,逼杀长孙无忌、上官仪等。参与编撰了《武德实录》、《贞观实录》、《晋书》等。
许叔微:(生卒年待考),真州人(今江苏仪征),宋代医学家。
著作有《伤寒发微论》等。
许夫人:(公元1252~1282年),姓陈名淑桢,南宋兴化籍闽广招抚使陈文龙之女,因嫁给许汉青为妻,故俗称“许夫人”。元初畲民起义女英雄。
许有壬:(生卒年待考),汤阴人(今河南汤阴),元朝著名政治家。
他历官七朝近五十年,官至中书参知政事、集贤殿大学士。
许天赐:(生卒年待考),闽县人(今福建闽侯)。
明朝弘治年间进士,为官刚直不阿,著有《黄门集》。
许孚远:(生卒年待考),浙江德清人。
明朝官至南京兵部左侍郎,著有《敬和堂集》。
许自昌:(生卒年待考),明朝吴县人(今江苏苏州)。
好奇文异书,作传奇《水浒记》、《灵犀佩》等,另著有《樗斋诗钞》、《樗斋漫录》、《捧腹编》等书籍。
许鸿磐:(生卒年待考),山东济宁人,清朝历任安徽同知、泗州知州,作品有《方舆考证》、《西辽记》等。
许宗扬:(生卒年待考),广西人,太平军将领。
曾随石达开赴皖,随韦昌辉杀杨秀清,后不详。
许景澄:浙江嘉兴人,清末外交大臣,曾出使法、德、意、奥、荷等国,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许雪秋:(生卒年待考),广东海阳(今广东潮安),近代民主革命者,曾任职中华革命军东江都督。
许广平:(公元1898~1968年),原名许霞,笔名景宋,鲁迅夫人;广东番禺人。著名近现代妇女运动先驱。
3001、 四川南充:云开长远逸,永简南封庄,文声庭而参,荣仕芳秀年。
3002、 南阳李氏:云龙凤虎,克绍祖武。
3003、 辽宁李氏:云南发向,山东广昌;明初耀祖,金凤海洋。
3004、 湖北李氏:云(树)鹏洪(光)展(玉),桂(明)兰同绵;沐思承惠,普化达权;循规秉度,碧合珠连;世基良善,永远荣全。
3005、 潜阳李氏:云礽尊祖妙永,元康本宗从,厚世启大光,荣化时代廕,中和奕叶新。
3006、 青海李氏:云师养尔林,永福胜山青。
3007、 潜阳李氏:沄述云妙善,元仲仕玉庆,日东启大光,荣化时代廕,中和奕叶新。
3008、 山东淄博:云、田、洪、成、信、行。
3009、 潜阳李氏:云贤延至伯友,道仲胜世廷,永兴隆万代,长远富贵昌,中和奕叶新。
3010、 青州李氏:云、学、长、玉、洪。
3011、 应城李氏:云映大载,唯祖有德,永世克昌。
3012、 梁山李氏:云 永 安 桂(广)树(大),梦(开)兰(昌)成(运)……峻峰光辉照,全民庆吉祥。
3013、 章丘鹅庄:云志厥忠[云毓万孝],庆延鸿绪,敦本维良;运际隆盛,哲司呈祥。
3014、 河南李氏:云、忠(纪)、良、道、金。
3015、 河南商丘:云忠为可继,胜善尚修明。
3016、 某地李氏:云中文广,大开昌运。
3017、 资兴李氏:毓秀钟灵,焕彩含芬,蔚为国华,世代流馨。
3018、 侃公子裔:毓元启应,夫宜奕至;履秩秉睿,允昌会成;修道立德,象贤希圣;学宗孔孟,儒绍周程;杨名上国,建绩大庭;联芳济美,世祚诒荣。
3019、 山东莱州:在、朝、座、钟、铭。
3020、 重庆李氏:在开先正,学宗大成。
3021、 某地李氏:再、克、廷、忠、孝、杰、义。
3022、 湖茫李氏:再如承先祖,文嗣仕永昌;德厚能继美,声名必远扬。
3023、 某地李氏:在、善、加、邦。
3024、 某地李氏:在盛通光,存廷文正;明德永照,世代荣昌。
3025、 云南广南:在思学廷占,成向贤子天。
3026、 蓼村李氏:再思原仲仁志大,萝添应惟崇宗祖;安邦定国遵文武,永佐朝廷世代兴
3027、 某地李氏:再、维、通、光、昌、盛、秀。
3028、 浏阳麻园:再兴华胜润,厚德本延长;兆起英才盛,光昌太有常。
3029、 湖北利川:再至元华仁之大,梦中英雄同曾祖;安邦定国君成武,永佐朝庭一世清。
3030、 湖北十堰:再、中(忠)、仕、子。
3031、 沅陵蓝溪:占(正、才)高思显达,继世永贻芳;德泽长中秀,仁怀必自强;传家唯孝敬,俊杰振朝纲;先祖建功业,智子善文章;共和顺民意,科学能兴邦;青莲育精华,族盛源隆昌。
3032、 河南李氏:占、魁、光、宗、耀、族。
3033、 广西融安:占、太、天、森、云、开、荣。
3034、 南京祖籍:占文锡武,集俊培英。
3035、 四川仪陇:章、崇、中、明。
3036、 某地李氏:章、世、福、志。
3037、 云南李氏:章、世、如、文、王。
3038、 某地李氏:兆、长、汝、志、国、家。
3039、 山东微山:肇崇思来,忠诚为质,耕读教佳。
3040、 湖北李氏:兆、大、明、美。
3041、 杞县李氏:兆殿尤允升,世泽德如玉。
3042、 湖南江华:肇国源世顺,大云仕泽。
3043、 某地李氏:兆国之光,茂建功德。
3044、 某地李氏:肇基德厚,思佐景期;胜应可贤,逢发生枝;星联辅相,运启文章;士培英俊,治进纯良;家修廷献,恩赐名扬;期承祖泽,永耀南方。
3045、 湘乡桥头:肇基宏复远,廷芳毓景魁;扬光锡善庆,名登献策台。
3046、 江苏淮安:兆、金、洪、健。
3047、 湖北枣阳:兆理华新启,德发万龙长。
3048、 河南信阳:兆启淮昌;英俊刚强。
3049、 山东日照:兆其绪宗,业一申首。
3050、 东海李氏:兆、庆、佃、学、爱 。
3051、 某地李氏:兆、庆、同、新、立、志。
3052、 温州畲族:肇世子文,国土伯永,必有忠信;思宗荣昌盛,诗书振家声;明钦清日茂,祖德保安邦。
3053、 嘉禾李氏:造物资陶铸,民彝气至刚;经纶襄育煦,基序溯源长;高峻赓崧岳,睦雍颂棣棠;谋贻绵燕绪,宝鼎祝馨香。
3054、 安徽李氏:昭献略凡祥,令德唯存幼。
3055、 江苏李氏:兆、学、生、元。
3056、 山东泰安:召、轩、绪、衍、祥。
3057、 湖北武汉:昭兹来许,方元成家,诗书经义,圣之英华,若启后昆;必绍前贤,克绳祖武,孝友为先,文人蔚起,才士 ?生。
3058、 山东临沂:泽、高、举、庆、云、禄,风(音)、林(音)、名(音)、记(音)、祥(音)。
3059、 四川自贡:泽、大、国、永、长、江。
3060、 浏阳大和:则日相芳,南山寿长;家传正道,世代荣昌;贤才广毓,登进循良;清芬永诵,载美秋阳。
3061、 山东滕州:泽润民康泰,恩生翰林新。
3062、 成都新都:泽绍鸿基远,向修骏烈传。
3063、 某地李氏:哲圣振立,国家必安。
3064、 某地李氏:泽、永、胜、世、海、天、常。
3065、 江西永丰:振、朝、登、盛(圣)、隆、国。
3066、 某地李氏:振、崇、维、和、广。
3067、 某地李氏:振春长再兴,本固之茂胜。
3068、 河南滑县:振德宗心传,兴基志道延。
3069、 蓟州祖籍:振、凤、玉、树、国、永。
3070、 江苏徐州:振、贵、成、四、相、仰、先。
3071、 江苏丰县:振、桂、学、新。
3072、 许昌禹州:振、国、书、文。
3073、 某地李氏:振(政) 、厚、维(伟)、国、永。
3074、 某地李氏:振家中心静,思明正柄西;连怀玉布广,文纪存金红。
3075、 山东平阴:振京佩得衍,金玉(毓)上(尚)连惠,怀月扬中宪。
3076、 某地李氏:振胜玉宝祝,发明亮光才。
3077、 山东黄县:振恕维家远怀忠。
3078、 安徽蒙城:振、文、怀、德、有、永。
3079、 安徽怀宁:振文一元业,方知定太平;道克传新发,才宜达盛名;直良延世泽,忠厚肇家声。
3080、 某地李氏:振、兴、伟、中、华。
3081、 湖北公安:振自应传敬,承贤才绍泽,鸿修永义方。
3082、 浙江鄞县:振助朝纲,世敦孝友。
3083、 山东枣庄:镇存明龄东玉殿,田锡广德会禀文。
3084、 苍南沿浦:镇瑞启朝鸣,志作友士宗;文世如君则,开元德景荣。
3085、 山东李氏:镇、万、世、贤、孝。
3086、 山东枣庄:增安传荣炳,国家培文,鸿修永焕。
3087、 某地李氏:珍才仲理仁,文必思宗祖,永远万世秉公;?必文仲思祖,才福廷继凤;朝国正天心,世秉公忠。
3088、 河北沧州:桢成田恩子洪连,锡汉权炳增钧润。
3089、 孝感孝昌:曾传嘉善,基祚彝常;文扶世运,士奕?国昌。
3090、 四川盐亭:贞德乐道,仕约贤良;文明永守,邦家之光。
3091、 安徽庐江:增红常吉传,立继正家山 。
3092、 蚌埠长淮:曾阶庭玉广,家传国学红。
3093、 湖南湘潭:真理克修,源远本立。
3094、 某地李氏:曾文(章宪秀策)第邦,维盘光明;永世(远)国绪(大),万(际)兆传(昌)允;瑞开洪图,承先延祚,培(阮)振(绍)家声;祥麟俊凤,宣扬令明,严守庭训;裕后庆宗,深思光(庞)义,福寿祯荣。
3095、 某地李氏:珍锡洪昌国,定一显常忠。
3096、 贵州水城:真希奇昶,哥胜刚宗;志天仲崇,万应世成。
3097、 安徽长淮:增偕廷玉广,家传国学宏。
3098、 江苏淮安:珍、彦、永、登、同、章、万。
3099、 常德李氏:曾应朝尚,正先试春;治经周代,长永聚庆。
3100、 资中太平:征、应、验、世、声。
3101、 湖南衡阳:贞元永会合,国运庆隆昌;忠孝传家远,诗书济世长。
3102、 潜阳李氏:浈远贞受富,永仲公德希;应世昌谨守,元宏登庸庆,仁智奕叶新。
3103、 潜阳李氏:浈远贞妙芳,伯士显风仁;应春维绍光,荣化时代廕,中和奕叶新。
3104、 自贡富顺:真、正、大、光、明。
3105、 湖北武汉:正、帮、成、中、少。
3106、 重庆涪陵:正本兴家秀,光朝佐永清;德成昭云汉,仁尊懋道英;学修邦之彦,时显国以明;其宗能代启,文林作嘉名。
3107、 湖北钟祥:正朝安邦,万世兴祥;明选中国,祖耀宗常;一官德清,三元治保;君臣照运,自家高登。
3108、 某地李氏:正传文中(风)明,振成建金昌。
3109、 湖北钟祥:正大传家永,文明启世长;道德绍先志,修治祖克昌;积善增余庆,训子有义方;勤俭创业本,耕读名俱扬。
3110、 广东潮汕:正大长为志,扬徽卓立功。
3111、 某地李氏:正、大、鼎、光、明。
3112、 陕西李氏:正大光明昌,达科联家方。
3113、 湖南澧县:正大光明,承先丙志;德尔道之,忠孝结义。
3114、 湖北随州:正、大、光、明、道、德、成。
3115、 湖北钟祥:正大光明道,天国传家兴;继承祖先德,万世永安定。
3116、 湖北钟祥:正大光明记中天,道德仁义孝元年。
3117、 沅江团山:正大光明可,发元茂德功;学立家声远,诗书道业隆。
3118、 湖北李氏:正大光明世,永远传中开,若起待人朝,忠厚保万年,诗书礼家乐。
3119、 湖北钟祥:正大光明,万世荣昌;朝文夕武,报国兴邦;勤俭朴实,富裕安康;忠孝仁义,俊秀弘扬。
3120、 湖北武汉:正大光明,行义敦仁;学修文选,道德为先。
3121、 重庆垫江:正大光明,修仁行义,道德家传;世守基绪,敦本崇源。
3122、 湖北襄樊:正大光明,修齐治平。
3123、 贵州仁怀:正、大、光、明、显、贵。
3124、 四川仁寿:正、大、光、明、友、龙。
3125、 湖北钟祥:正大光明,元士文泽;万代尚昌,如克孝友;道德锡佳,忠厚传家。
3126、 某地李氏:正大光明,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3127、 湖北钟祥:正大光明,忠良善贤;诗书启智,文美华章;崇尚科学,耀祖兴邦;吉兆瑞林,家国永昌,传承千秋。
3128、 重庆李氏:正大光明世,忠良孝顺家。
3129、 某地李氏:正大光明忠寅照,洪如万事玉成金。
3130、 某地李氏:正大光明,祖廷天元开,万家必胜在。
3131、 某地李氏:正大宏明士,中原德立全。
3132、 四川宜宾:正大如光,世代荣昌。
3133、 某地李氏:正、道、传、家。
3134、 四川筠连:正道维守和顺,长存敦仁从本,怀德永兴代有,祥泽世载勋明,印龙红玉诗书,学海福寿乾坤。
3135、 某地李氏:正德由来远,忠诚作儒生;本根培植厚,世代应堪庆。
3136、 某地李氏:正德作本,志学有成;克行大道,家国永清。
3137、 南京李氏:正国士学文,世代永隆兴;祖德乾坤大,诗书裕后昆;箕裘绵奕骥,礼乐振家声。
3138、 衡阳井田:正景福原,志思大茂,恭宽信敏,惠承宗兆,文昌开泰,治道光明,孝弟力田,端重彝伦,本义昭仁,允存定则,振启家声,克修竣德。
3139、 湖北监利:正敬德思,盛光昌振。
3140、 湖北恩施:正龙时银长,光大祖吉昌,永发福安康。
3141、 广西隆林:正明忠停现,四代影兴隆,国代园思安。
3142、 江苏赣榆:正、木、有、玉。
3143、 山东济南:正、亮、先、仁、德。
3144、 缙云李氏:正恺大小,四五六佰;庆千文继承,仁鲁参宏夔;齐整慈祥惠,和忠肃恭懿;明允笃诚宣,圣广渊冯翼。
3145、 陕西西乡:正日大光明 增发文章成;占得魁必仲,永做国忠贞。
3146、 某地李氏:正(音)如(音)广孝明,纯良恭(音)天(音)让。
3147、 四川汉源:正如启崇,锡绍成志学。
3148、 巴中南江:正生成荣华,鸿基光昌。
3149、 四川中江:正生一??,春前玉??;良材???,永世??观。
3150、 江苏沭阳:正相楷彭,汉均应庭;克宗元允,华宝国赐;玉宏明义,继业乃恩;修俊启本,耕腾来鹏;雅陶有范,典摸晋仁;廉洁清秀,瑞福乾坤。
3151、 安徽淮南:正为金保,国安良素。
3152、 四川中江:正学先光大,逢开世永成,茂盛生德秀,魁占上林时。
3153、 四川江安:正、永、文、林、胜。
3154、 某地李氏:正运天地念,朝丞登上品,世代万年兴,文武大学开。
3155、 河南邓州:正裕厚培,长春肇庆;尔履惟恒,端本崇敬。
3156、 湖北钟祥:正照德宏兴国,定知家有光明。
3157、 福建李氏:正自大学继,鸿儒道法传;时中国乃泰,至善家方延。
3158、 陕西汉中:正、志、兆、新。
3159、 四川犍为:子必永文德,才仲仁有世;嘉正其可学,志能上朝廷。
3160、 湖北麻城:子崇永正朝宗德,孙经安邦定吉祥。
3161、 汉寿李氏:子崇永绍正,懋育协资生;本固枝弥远,花繁实益盈;厚培恒毓秀,广植定敷荣;佳致清风酿,高标晓露凝;荫垂依峻极,庆锡自天成。
3162、 河北唐山:子、承、祖、德、远。
3163、 成都新都:子成昌太,秀发毓;文达君国,永世兴长。
3164、 重庆丰都:子芳元占仕,正学维洪大,朝廷明月照,永应增发祥。
3165、 湖北阳新:子芳应单正,兴国世永运;祖德发祥远,名儒尚邦华。
3166、 广东仁化:子甫文善道,应思妙曰德;芳学有载孔,顺慈化克佩佳,则世孚厚泽。
3167、 陈山李氏:子、光、仲、堂、春。
3168、 邵东李氏:子贵原文才,必仲仁世永,显宗汝再兴,荣华绍大成;祖德光家国,诗书启哲贤,贻谋振百代,惠泽应绵传;吉祥能耀远,宏祥福禄延,清操登泰岳,睿智溢东洋。
3169、 某地李氏:子弘文仕大,凤成必盛昌;铭德维克俊,福寿永吉祥。
3170、 锦潇堂李:子民享盛世,国祚自长春;祖德周贤士,宗功汉彦臣;贻谋宏远大,文允启开新
3171、 塘溪楼下:子若崇才立,裔犹巨派长;传家为孝友,弈世庆荣昌。
3172、 重庆李氏:子、仕、希、宏、应、登、元。
3173、 山东单县:子守先人(仁)业,家传道德经;五千言尚在,与国庆同兴。
3174、 福建龙岩:子孙万代隆,乾元永吉昌。
3175、 福建晋江:子、维、成、钦、有、国。
3176、 湖南永州:子、学、生、尚。
3177、 海南李氏:子、愈、焕、振、国。
3178、 湖北李氏:子月秀得正亭愉,洪祖基列白事昌;大朝天空万事顺,永远无闻起豪光。
3179、 四川剑阁:子兆藩成占,宗定国泰安;元朝锦兴顺,得(昌)发永正康。
3180、 湖北钟祥:治昂万智,应峦元升;如崇汉世,德顺光前;安邦定国,秀启文贤。
3181、 上湘李氏:志必仁本政,文仲湖廷钦,就可世宗。
3182、 哈尔滨李:自秉诚永茂,天宝久远长,安居世正福,乐业其传祥。
3183、 山东济南:志春玉岭孟,守保怀庆广。
3184、 山东即墨:自春云广太,少茂世新传;同真洪古庆,双鹿永长年。
3185、 湖北钟祥:志大光明,德正永昌;兴国传家,万世安康。
3186、 河南开封:志(治)、 芳 、广 、继(纪)。
3187、 绥化李氏:自国永清,凤鸣岐山秀。
3188、 江苏泗阳:志、继、前、仁。
3189、 陕西紫阳:自继绍家增福,文章启运长;兴传承道学,万世永隆昌。
3190、 山东枣庄:自、敬、兴、广。
3191、 某地李氏:自、俊、文、尚。
3192、 某地李氏:自立根煦成,维嘉(家)本兴生。
3193、 滕冲叠水:自立根肇守,诚振本性生;天其钟有庆,端显永炳文。
3194、 某地李氏:自立维善,积德恒延;文明蔚起,克绍青莲。
3195、 吉林德惠:自、连、万、树、长、晓。
3196、 东北李氏:志、念、元、化、忠。
浙江乐清包氏字辈:“汝昂履志许克善讲明清胪百代兆吉一朝崇祖成德尚贤永膺福钜起(礼)秀(义)景(遵)元(先)训诗书启后昆诒谋忠厚积继述事功存”。
浙江泰顺包氏字辈:“文元一应君奇士正兆天起圣立国长发其祥邦家繁荣昌盛百世奕芳芳”。
浙江台州包氏字辈:“虎言随祖永成昌”。
浙江温州包氏字辈:“德大启文士正昌明经广学绍忠良光联(训)上(诗)国(书)家(启)后昆诒谋忠厚积继述事功存”。
浙江东阳包氏字辈:“铉绣邑宗火孟士永德尧良尚应烘懋光佳锡清和聿焕钟淳秀炳元钦仕公祖志恒铭记”。
浙江景宁包氏字辈:“景中时上志廷耀德明良国佐兴邦泰熙光永世昌”。
浙江湖山包氏字辈:“士嘉世逢维绍高崇登朝立志继起永兴隆”。
浙江镇海包氏字辈:“有元璋荣容世胜敬昊干深本钥仲奎光士复盛祖振大起(玉)于斯贤豪庆济楚佩玉冠朝家从云佐圣世海东沛德长克承恢宗绪”。
浙江松阳包氏字辈:“仁绍池寿忠睿子随文庭时希有肇大应继经国涵玉日士人立志明绍加学秉政延宗帮永定芳世茂成培祖德光”。
浙江建德包氏字辈:“正大诚(光)明严熙纪志”。
湖北鄂州包氏字辈:“兴荣道大继从思希玉延守明万有一嗣宗祖泽存复楚精忠显周邦启后长”。
湖北赤壁包氏字辈:“月玄丹桂谟列贤臣才应世昌文廷傅能殿堂传忠卿所启元克绳祖功源远俊泉时运亨通家齐孝敦志同心合道立法存谋求卓著经济超群儒林学士美在其中振奋向前优风本当兴旺腾达华厦精尚族勇增丁文武其强繁衍无尽章节流芳”。
湖北随州包氏字辈:“之宗益德艳义”。
湖北梦县包氏字辈:“大光其道振兴祖业诗书立意昌明宗德”。
湖北麻城包氏字辈:“蛟宣宪仲函廷远一珠仕朝必立文才奎光耀德泽原承先庆”。
江苏仪征包氏字辈:“天生德金永芝兰祥茂盛松柏兆长春”。
江苏谢集包氏字辈:“先继志尊祖芝兰祥茂盛松柏兆长春”。
江苏扬中包氏字辈:“仁义礼智信庸熙福泽常平安节庆春”。
江苏海安包氏字辈:“荣华富贵永泰平安”。
江苏兴化包氏字辈:“良国培庆允文宗善”。
四川遂宁包氏字辈:“天国明正九十大永长安”。
四川邻水包氏字辈:“有子应大丹志胜永嘉兰从金万国顺孟季月中安善述光前美”。
四川成都包氏字辈:“文起能光祖英华奕世兴勋尤辉国卓万代有名真”。
四川德阳包氏字辈:“文天亭正大,光明德维兴,洪如志惠成,家传有万代”。
四川大邑包氏字辈:“林永文国龙洪月万朝玉启先恒煜光清正德流长”。
贵州贵阳包氏字辈:“国政育明良家和发增强忠孝福泽大人义方正长”。
贵州冠英包氏字辈:“云源茂廷章德世学中和正恩承祖泽祥”。
贵州大方包氏字辈:“志澄先式永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
贵州普定包氏字辈:“胜正弘士文廷大永元其继兴毓桂”。
山东嘉祥包氏字辈:“玉金顺广殿兴”。
山东烟台包氏字辈:“玉绍世敦德”。
山东海阳包氏字辈:北支“鲁永承树敬益”,南支“作善维贤光宗守法明胜子先家传元楷”。
重庆巴南包氏字辈:“良玉士国大承永顺明宗万代兴荣”。
重庆渝北包氏字辈:“洪涌宇从朝元甲第开明清正乾坤光华福寿星”。
安徽桐城包氏字辈:“拯繶永完枝荣嘉江林智正延梦裕福德胜仲道相文大宗原一本国泰允长清礼义遵先训诗书启后昆诒谋忠厚积继述事功存康隆敦昌定普兴常焕仁景瑞益绍久”。
安徽龙山包氏字辈:国有良臣家熙光明 善士承继 魁元绍兴
云南宣威包氏字辈:“必有元兼俨禳希怡什智杞凤良万宣毓轸文士迎焕汝于维其继崇广宇致庆圣道欣安”。
湖南泸溪包氏字辈:“子文志永显世大如朝廷国正天心顺贤良忠太昌敦伦承先庆”。
福建上杭包氏字辈:“万文宗远珊世卢协韶觐登歧志杨育儒业承东汉龙图继起昌”。
青海互助包氏字辈:“安邦民国泰中华延世昌”。
江西井冈山黄坳,遂川大汾,大炕:包姓字辈:“德永曰遵开昌远,玉树联芳秀水贤,光荣奕世昭文蔚,垂裕动犹毓士元。
广东韶关包氏字辈:“贵宗望岐玉万宏正大光明发永其祥承先世泽昌贤才洵继美德业自留芳”。
包氏一支字辈:
乾派:“济美佩玉冠朝家从云佐圣世海东沛德长克承恢宗绪”;
坤派:“源本孝肃翰祖南来头颃甬东科第绳武亿万斯年”。
包氏一支字辈:“诒德燕翼永应习俗作辅永远洪泽延长兴家有道安国崇良逢世楚生敬少芳宗”。
云南会泽蒙古族裔字辈:“承先振天云,万象映成(长支成字辈;次支吉字辈;三支思字辈;四支汗字辈;五支圣字辈;六支明字辈)文;世继君主德,敦孝中人伦;本源恪信义,书香裕后懋”。
扩展资料:
分布:
包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同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2015年)上名列第一百八十四位,蒙古族包姓人口约380万人,主要分布内蒙、 外蒙、新疆、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青海、甘肃、云南;
汉族包姓人口约八十多万,主要分布江苏、 浙江、 福建 、 广西、 安徽、四川、江西、海南、山东 ,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5%左右。
-包氏
山西沁源:百子朝登,世有恩清,正生元光,若能治家,常怀兴宪,木果月恒。
山西运城:传玄学,伯阳志广继,世民开唐基,太宗三晋起,长安登宝殿,科选百才智,笃印宋鸿峰,华夏法典正。
山西李氏:广运永孝常。
山西李氏:桂林永庭士,春景金东生;光贵兰远逢,万事庆大清。
山西孝义:贵仲成盛现,增启清开学。 洪桐祖籍:继厚传家广,兆德炎思昌。
山西李氏:金世学井,洪宪文成。
山西运城:景耀慎克。
山西平遥:可山秉世光清国。
山西大同:连文元锦肇。
山西交城:软登文大永秀,玉长尊廷立士广。
山西平定:日英山明水秀。
山西五台:唐如进广国春。
山西介休:天应芳敷殿,国元如春(树)生;正显奇明贵,玉宝廷承登。
山西平定:万恒华千德。 耕读堂李:翊庆定永嘉。(山西永济)
山西喜鹊:玉春守俊。
山西洪桐:玉亭茂树,尚传守成;克计广侯,昭燕培凡。
山西李氏:源聚泰华,明阁昭霞;兴仁俭让,万世吾家。 山西洪桐:月成兴相道。
山西洪桐:自树延传,继增明世,永汇清泉。
扩展资料:
祖训
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子及孙,悉本义方,仰绎斯旨,更加推详。
曰诸裔孙,听我训章:读书为重,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
克勤克俭,毋怠毋荒; 孝友睦姻,六行皆臧; 礼义廉耻,四维毕张;
处于家也,可表可坊; 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
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违礼法,乖舛伦常,贻羞宗祖,得罪彼苍,
神则殃汝,汝必不昌。最可憎者,分类相戕,不念同忾,偏伦异乡,
手足干戈,我民忧伤。愿我族姓,怡怡雁行,通以血脉,泯厥界疆;
汝归和睦,神亦安康,引而亲之,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
参考资料:
程子曰: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
致堂胡氏曰:谱谍身之根本也,根本不明颠倒无据或妄委其姓氏,古人户贯而混,亡宗支,何上托汉婿,而骨姓刘以朱耶,而附李属籍者也。
五峰胡氏曰:甚矣!谱之不可作也,谱谍作照而穆有序,而亲疏不遗,百世之下犹足,以知其一本,而万殊谱谍不作喜,不庆忧,不吊不以至亲相识如途人者先矣!
景濂宋氏曰:甚矣,谱之难稽也,君子当尽其心于所,不知信其心于所,可古人有古,三世不修谱为不孝。
新安程氏曰:扑之修要在明一本而浚其源,所以尊祖敬宗也!究万派而清其流,所以别亲疏之远近也!辨隆杀之等,别亲疏运近之识尊卑之次次弟也,行吉凶庆吊之礼,敦孝友睦姻任恤之行,所以崇宗族之典礼也。
兆溪陈氏曰:凡作谱者为祖宗重也,人之重乎,祖宗则所存,惟仁而匪仁。不存所行,为义而匪义,不行恐得罪于祖宗也。
深山董氏曰:先祖有善而弗明,日不智,而弗佛日:不仁,止谱之由作也。
白涯彭氏曰:谱之保姓受氏也,天子赐之,司农协之,宗法已联属之,而后孝弟之,教成朝廷之,势尊天下之,家正保族者,保天下之道也,个保其族而天下治矣。
山谷黄氏曰:世之巨族者。微有谱则失其所从也,考其所由分世日益远,族日益繁,必至于不想维而昭穆之辨淆矣。
一峰罗氏曰:自宗法废而谱乘兴矣,其本之所出尊尊也,别其支所由分亲亲也,尊尊亲亲只道尽而族之,大本立也。 简介
孔氏家族的族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族谱。孔氏宗族视修谱为合族大事,通过修谱可以把居住分散、血缘关系相对疏远的孔氏族人组成一体,从而达到“详世系、联疏亲、厚伦谊、严冒紊、序照穆、备遗忘”的目的,修谱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清查“外孔”的渗入。
孔氏历代修谱都非常严格,明天启年间修谱规定义子不能入谱,违者重究。清康熙时修谱,规定更加详细:
1)凡不孝、不悌、犯义、僧道、邪巫、优卒、贱役等,都被认为是“辱祖玷宗,丧名败节,皆不准入谱”;
2)因修谱都是集资,所以规定族人每丁交银八分,违者不准入谱;
3)孔氏子孙不仅行辈字有一定规定,即使用字亦随行辈而定,不准乱用。修谱时,如有不依规定乱取用者,必须改正,否则不得入谱。乾隆甲子修谱除继承康熙时的规定外,又提出凡“养异姓为子、赘婿冒姓、子随母嫁携来同居”者,亦不得入谱。对以上各方面,不仅各户头要认真作保证,而且还发动族人知情者履行检举之责。
在孔氏宗族中,除大宗主衍圣公主持纂修的全谱外,各户、各支派还有自己纂修的小谱或支谱。这些谱牒各具特色,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比如,《林前户支谱》记载了从汉至清历代皇帝对孔氏优免赋役的敕文,并收入嘉庆年间立于孔庙毓粹门下的蠲免碑文。《大宗支谱》则收入了更为详细的资料,在人名之下不仅载有字号、功名官职,还有妻妾娶自何家、其子娶何家之女、其女嫁与何家之男等内容。由于支谱所刊印数量较少,留存下来的仅有八部,它们是:《东家小谱》《嫡系小谱》《续修支谱》二种,《大宗支谱》二种,《林前户支谱》《林前户重修孔子世家谱》。
孔子家谱世系
50世祖华胥氏
49世祖伏羲(配女娲)
48世祖少典
47世祖黄帝(姬轩辕)
46世祖少昊(又名玄嚣)
45世祖蟜极
44世祖帝喾(姬夋/姬夒/姬夔)
43世祖契(一作卨)
42世祖昭明
41世祖相土
40世祖昌若
39世祖曹圉
38世祖冥
37世祖振(又名王亥,王恒之兄)
36世祖上甲微(简称微)
35世祖报乙
34世祖报丙
33世祖报丁
32世祖主壬(一作示壬)
31世祖主癸(一作示癸)
30世祖商王成汤(子天乙,又名子履)
29世祖太子太丁(子丁,又名子以跌)
28世祖 商王太甲(子至)
27世祖 商王太庚(子辩)
26世祖 商王太戊(子伷)
25世祖 商王仲丁(子庄)
24世祖 商王祖乙(子滕)
23世祖 商王祖辛(子旦)
22世祖 商王祖丁(子新)
21世祖 商王小乙(子敛)
20世祖 商王武丁(子昭)
19世祖 商王祖甲(子载)
18世祖 商王康丁(子嚣)
17世祖 商王武乙(子瞿)
16世祖商王文丁(子托)
15世祖商王帝乙(子羡)
14世祖微仲(又称宋微仲,本名子衍,微子启之弟)
13世祖宋公稽(子稽)
12世祖宋丁公(子申)
11世祖宋前湣公(子共)
10世祖弗父何(子何)
9世祖 宋父周(子周)
8世祖 世子胜(子胜)
7世祖正考父(子正)
6世祖孔父嘉(子嘉)
5世祖木金父(子木)
4世祖(高祖) 祁父(子祁)
3世祖(曾祖) 防叔(子防,孔姓族人称他为“孔防叔”)
2世祖(祖父) 伯夏(子夏)
1世祖(父亲)叔梁纥(子纥,孔姓族人称之为“孔纥”)
孔子:名孔丘,字仲尼,他首改“子姓”为“孔姓”,是真正的孔姓始祖
1世孙(儿子)孔鲤
2世孙(孙子)孔伋
3世孙(曾孙)孔白
4世孙(玄孙)孔求
5世孙孔箕
6世孙孔穿
7世孙孔谦(又名孔慎、孔顺)
8世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9世孙孔忠(孔腾之子)
10世孙孔武(孔忠长子)、孔安国(孔忠次子)
11世孙孔延年(孔武之子)
12世孙孔霸(孔延年之子),被汉元帝封为褒成侯
13世孙孔福(孔霸长子,被汉成帝封为殷绍嘉侯)、孔捷(孔霸之子)、孔喜(孔霸之子)、孔光(孔霸之子)
14世孙孔房(孔福之子,褒成侯)、孔永(孔捷之子)、孔放(孔光之子)
15世孙孔均(原名孔莽,孔房之子),褒成侯
16世孙孔志,褒成侯
17世孙孔损,褒亭侯
18世孙孔曜,奉圣亭侯
19世孙孔完(孔曜长子,褒成侯,无子)、孔赞(孔曜次子)
20世孙孔羡(孔赞之子),宗圣侯
21世孙孔震,奉圣亭侯
22世孙 孔嶷,奉圣亭侯
23世孙 孔抚,奉圣亭侯
24世孙 孔懿,奉圣亭侯
25世孙 孔鲜,奉圣亭侯
26世孙 孔乘,崇圣大夫
27世孙 孔灵珍,崇圣侯
28世孙 孔文泰,崇圣侯
29世孙 孔渠,崇圣侯
30世孙 孔长孙,恭圣侯
31世孙孔嗣悊(孔长孙次子、孔英悊之弟),绍圣侯
32世孙 孔德伦,褒圣侯
33世孙 孔崇基,褒圣侯
34世孙 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35世孙 孔萱,文宣公
36世孙 孔齐卿,文宣公
37世孙 孔惟晊,文宣公
38世孙 孔策,文宣公
39世孙 孔振,文宣公
40世孙 孔昭俭,文宣公
41世孙孔光嗣,泗水主簿
42世孙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43世孙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44世孙孔延世(孔延泽之兄),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45世孙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无子
45世孙衍圣公孔宗愿(孔延泽之子、孔圣佑从弟)
46世孙衍圣公孔若虚(孔宗愿次子)、孔若愚(孔宗愿第三子)、孔若蒙(孔宗愿长子)
47世孙衍圣公孔端立(孔若愚之子)、孔端操(孔若蒙次子)、孔端友(孔若蒙长子,南宗)
48世孙衍圣公孔琥(孔端立之子)、孔璠(孔端操次子)、孔玠(孔端操第四子,南宗)
49世孙 衍圣公 孔拂(孔琥之子)、孔摠(又名孔詌,孔璠次子)、孔搢(孔玠之子)、孔拯(孔璠长子)
50世孙 衍圣公孔元用(孔拂长子)、孔元孝(孔拂次子)、孔文远(孔搢之子,南宗)、孔元措(孔摠长子)、孔元紘(孔摠次子)
51世孙 衍圣公 孔之厚(孔元孝之子)、孔之全(孔元用之子)、孔万春(孔文远之子)、孔之固(孔元紘之子)
52世孙 衍圣公 孔浣(孔之厚之子)、孔治(孔之全之子)、孔浈(孔之固之子)、孔洙(孔万春之子,南宗)
53世孙 衍圣公孔思晦(孔浣之子)、孔思诚(孔治之子)、孔思许(孔津之子,孔之言之孙,孔仁玉的第11世孙,南宗)
54世孙 衍圣公孔克坚(孔思晦之子)、孔克忠(孔思俊之子,孔洙之孙,南宗)
55世孙 衍圣公孔希学(孔克坚之子)、孔希路(孔克忠之子,南宗)
56世孙 衍圣公孔讷(孔希学之子)、孔议(孔希路之子,南宗)
57世孙 衍圣公 孔公鉴(孔讷之子)、孔公诚(孔议之子,南宗)
58世孙 衍圣公孔彦缙(孔公鉴之子)、孔彦绳(孔公诚之子,南宗)
59世孙 衍圣公孔承庆(孔彦缙之子)、孔承美(孔彦绳之子,南宗)
60世孙 衍圣公孔宏绪(孔承庆长子)、孔宏泰(孔承庆次子)、孔弘章(孔承美之子,南宗)
61世孙 衍圣公孔闻韶(孔宏绪之子)、孔闻音(孔弘章之子,南宗)
62世孙 衍圣公孔贞干(孔闻韶长子)、孔贞宁(孔闻韶次子、孔尚坦之父)、孔贞运(孔闻音之子,南宗)
63世孙 衍圣公孔尚贤(孔贞干之子,生有二子:孔胤椿、孔胤桂,皆无子而早夭)、孔尚乾(孔贞运之子,南宗)
64世孙 衍圣公孔衍植(原名孔胤植,孔尚坦之子)、孔衍桢(孔尚乾之子,南宗)
65世孙 衍圣公孔兴燮(孔衍植之子)、孔兴燫(孔衍桢之子,南宗)
66世孙 衍圣公孔毓圻(孔兴燮之子)、孔毓垣(孔兴燫之子,南宗)
67世孙 衍圣公孔传铎(孔毓圻长子)、孔传锦(孔毓垣之子,南宗)
68世孙 衍圣公孔继濩(孔传铎之子)、孔继涛(孔传锦之子,南宗)
69世孙 衍圣公孔广棨(孔继濩之子)、孔广杓(孔继涛之子,南宗)
70世孙 衍圣公孔昭焕(孔广棨之子)、孔昭烜(孔广杓之子,南宗)
71世孙 衍圣公孔宪培(孔昭焕长子,孔宪增之兄,无子)、孔宪坤(孔昭烜之子,南宗)
72世孙 衍圣公孔庆镕(孔宪增之子,过继给孔宪培,1794年袭爵)、孔庆仪(孔宪型之子,孔传锦的第5世孙,南宗)
73世孙衍圣公孔繁灏(孔庆镕之子)、孔繁嘉、孔繁豪(孔繁英之兄,无子,南宗)
74世孙衍圣公孔祥珂(孔繁灏之子)、孔祥壮、孔祥楷(孔繁英长子,过继给孔繁豪,南宗、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
75世孙衍圣公孔令贻(孔祥珂之子,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76世孙衍圣公孔德成(1920-2008):孔令贻之子;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明令,承袭衍圣公爵位;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孙家鼐孙女孙琪芳女士;1949年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孔德成随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综合研究、金文等课程;2008年10月28日上午10点50分在台北慈济医院台北分院因心肺功能衰竭,安详辞世,享年89岁;长女:孔维鄂;子:孔维益、孔维宁;长孙:孔垂长
77世孙孔维益:孔德成之子,早卒,未袭封
78世孙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孔维益之子,2009年9月25日正式袭封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享特任官待遇
79世孙孔佑仁:孔垂长之子,2006年元旦,生于台湾
79世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自胡庭栋的曾祖父开始至其女儿止,整整七代任教。胡庭栋民国时期教龄最长的教师是东峪村胡礼谦之后代,从20岁左右教私塾,一直到86岁还在外河府村小学任教,当年逝世。
自胡庭栋的曾祖父开始至其女儿止,整整七代任教,连同儿媳、女婿15人。兹重点介绍如下:
第一代
胡礼谦(又名九绪):生于咸丰四年,卒于1939年。光绪年秀才,热爱教书,一生从事教育,初执教于私塾,后在小学。胡礼谦治学严谨,诲人不倦,颇负盛名,乡里称道。并精医道。他告诫子孙,有学问不要当官,不要经商,教书、行医,教育人、搭救人就是最理想的职业。在他的教育影响下,教书、行医世代相传。他在86岁高龄,还在外河府村任教,当年逝世。其生三子,长子、三子均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第二子少亡)。
第二代
胡俊(又名正丙):胡礼谦长子,生于光绪元年,卒于1943年。一生任小学教员。教学吃苦认真。亦通医道,尤擅长针灸。生三子一女,除第二子务农兼行医外,长子、三子以及女儿、女婿(武九昌)都是小学教员。(三子胡维国19岁死于明查湾村教员岗位上)。
胡炬(又名正春):胡礼谦三子,生于光绪十三年,卒于1954年。五台中学毕业。一生从教,品学兼优,乡里争聘。其学生称赞他“德高望重,堪为师表。”胡炬医学亦精,尤善书画,他写的草字,如龙飞凤舞,刚劲潇洒,别具风格。他特别擅长作“魁星夺斗”、“寿星佬骑鹿”、“张果老骑驴”、“孙中山跨马归国”等字画。至今凡是他活动过的地方,不少人家还珍藏他的字画和书法墨迹。其生三女,次女胡英昭是小学教员(早亡)。长女婿、三女婿,均一生从事教育工作。(现已退休)。
第三代
胡维洲:胡俊长子。生于光绪三十一年,卒于1950年。陕西榆林军政大学毕业。毕业后不愿在军政界干事,甘心当小学教员,他教学对学生不体罚,循循善诱,教学有方,群众称他是“娃娃头”。曾经担任五台县老三区教育干部,在1939-1949年间任区教育助理员。其亦懂医学,善写隶书。生四子,长子一生任教,次子初是民办教师,后务农。(三子、四子行医务农)。
胡芳芝:胡俊女,生于光绪二十七年,卒于1992年,寿92岁。小学执教30余年,晚年从医。
第四代
胡庭栋:胡维洲之子,生于民国21年,山西师范毕业。一生任教小学,教学善于启发学生,教学成绩颇佳,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现已退休。
第五代
胡效莲:胡庭栋女,生于1955年,高中毕业,初任民办教师,后转正。1985年被评为地区级模范。五台二中当英语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呕心呖血,患白血病。卒于2003年。
胡效玲:胡庭栋侄女,1962年生,任民办教师,已经13年。
李丽花:胡庭栋儿媳在晋中市(原榆次市)中学任教。
第六代
罗汉鑫:胡效莲之子,忻州师专毕业,在安徽任教。
第七代
略(资料来源五台县老三区教育史料汇编)
全区辖1街道7镇12乡,354个行政村,7个居民委员会,其中川水地区有高庙镇、碾伯镇、洪水镇、雨润镇、高店镇5个镇和海东街道;北山地区有寿乐镇、达拉土族乡、共和乡、中岭乡、李家乡、马营乡、芦花乡、马厂乡8个乡(镇);南山地区有瞿昙镇、中坝藏族乡、下营藏族乡、蒲台乡、峰堆乡、城台乡6个乡(镇)。
碾伯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海东市中心。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位于区境中部,湟水河北岸。人口6万,面积177平方公里。辖西岗、陶马家、水磨湾、七里店、马家台、李家、熊沈家、下教场、上教场、东岗、贾湾、土桥、汤官营、晁家、赵家庄、谢家崖湾、高家庄、九哈家、北门一、北门二、下寨、上寨、八家、徐家沙沟、下李家、杨家门、东门巷、东关、河门街、城中、西门、邓家庄、河湾、前庄、后庄、东庄、后营、黄家、王家、苏家、八里桥、沙坝村委会和城中、东关、西门、东门巷、柴油机厂5个居委会。民国初属附城,1931年建本城镇,1945年改称碾伯镇,1958年成立碾伯公社,1984年复设碾伯镇。地处湟水谷地平原和北侧丘陵、沟谷地。产业以商贸、建筑、服务业为主。农业以小麦、蔬菜种植为主,市场活跃,经济发达。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横穿全境。境内有建于明代的西来寺、关地庙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庙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位于区境东部,距区府驻地15公里。人口25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蒙古、土族等。面积1302平方公里。辖西村、东村、郎家、老鸦、晁马家、白崖子、蒲家墩、旱地湾、下沟、长里、柳湾、段堡子、新盛、大路、李家口、保家、田蒲家、寺磨庄、新庄、扎门、脑庄21个村委会。民国初置高庙镇,1950年仍设高庙镇,1958年成立高庙公社,1984年复设高庙镇。地处湟水谷地滩地和北侧的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建材、运输及第三产业为主。农业以小麦、果类、蔬菜种植为主。盛产闻名省内外的沙果、花椒、苹果等。
瞿昙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位于区境南部,距区府驻地21公里。人口23万, 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面积308平方公里。中心,隆国、韩家、晁家窑庄、周家大庄、口子、红庄、盛家庄、中庄、阳坡、阴坡、车路、大石滩、大树庄、脑庄、祁家山、杨家河口、段家庄、魏家河口、晁家、河湾、新联、台沿、石坡沟、浪上、浪下、角营、朵巴营、官隆湾、龙占沟、斜上、斜下、斜中、斜沟门、磨台、徐家台、河西村委会。民国时置瞿昙乡,1950年沿旧制设瞿昙乡,1958年成立瞿昙公社,1984年复设瞿昙乡,1998年设瞿昙镇。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蕴藏、黄铁石、铭铁、石棉等矿产资源。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境内有自然林,草山宽阔,产冬虫夏草、黄芪等药材。通区乡公路,交通便利。建于明代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瞿昙寺,仿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为理想的旅游胜地。
雨润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位于区境西部,距区府驻地10公里,驻地汉庄村。人口1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土、藏族等。面积1253平方公里。辖汉庄、大地湾、下杏园、上杏园、羊圈、迭尔沟、红坡、刘家、荒滩、深沟10个村委会。民国时置雨润乡,1950年沿旧制设雨润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1年分设雨润公社,1984年复设雨润乡,2001年设雨润镇。地处湟水谷地。矿藏有石膏、大理石。产业以加工、运输、建材等为主。农业以小麦、蔬菜、果类种植为主。大蒜质高味好,享有盛名。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穿境,交通便利。境内汉庄村瓦窑嘴墓地属马家窑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寿乐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位于区境北部,距区府驻地20公里。人口2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土族等。面积496平方公里。辖新堡子、熊家湾、王家庄、杨家山、杨家岗、上李家、龙沟门、龙沟寺、祁家山、窑庄、薛家庄、薛青、李家台、赵家寺、赵家湾、上衙门、仓家峡、仓岭顶、马家湾、土官口、王佛寺、陈家堡、仓岭沟、羊官沟、土官沟、联合、尕扎、昂麻、牧场村委会。1950年沿旧制设寿乐乡,1958年并入碾伯公社,1961年分设寿乐公社,1984年复设寿乐乡。2001年设寿乐镇,2007年将引胜乡并入寿乐镇。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劳务输出及第三产业为主。
高店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区主要产粮区。位于区境西端,距区府驻地18公里。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土、回、藏族等。面积70平方公里。辖东门、西街、峡口、大峡、河滩、湾子、河滩寨、俞家、柳树湾、下杨家、上杨家11个村委会。民国时置复兴乡,1950年沿旧制设高店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1年分设高店公社,1984年复设高店乡,2001年设高店镇。地处湟水谷地滩地、丘陵。矿藏有石膏、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等。产业以运输、商贸、采矿业为主。农业以种植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各种蔬菜、苹果、红蒜等。兰(州)青(海)铁路、甘(肃)青(海)公路穿境,交通便利。
马厂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东北部,距区府驻地48公里。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土族。面积902平方公里。辖马厂、八旦、泉儿湾、小岭子、保家湾、孟家弯、那家庄、干沟滩、白石头、岔沟、毛烟墩11个村委会。民国时属冰沟乡,1952年设马厂乡,1958年并入老鸦公社,1961年分设马厂公社,1984年复设马厂乡。地处湟水谷地北岸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豌豆、马铃薯种植为主。马铃薯产量高、品味好,在全县享有盛名。花椒种植为该乡一大名优经济作物。区乡公路畅通。
马营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东北部,北与甘肃省相接壤,距区府驻地40公里。人口13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蒙古族等。面积2382平方公里。辖马莲沟、康巴、白崖坪、墩湾、胜利、卡拉、连丰、垭豁、龙庆、姜洞、上浪卡、古城、北坪、昆仑、龙王岗、湾塘、脑庄、八架山18个村委会和一个乡办牧场。始建于民国初,1950年沿旧制设马营乡,1958年并入老鸦公社,1961年分设马营公社,1984年复设马营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籽种植为主。有少量林业、畜牧业。区乡公路畅通。
中坝藏族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东南部,距区府驻地34公里。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藏族占总人口的32%。面积1298平方公里。辖中坝庄、洒口、交头、嘛呢台、牙昂、红庄沟、确实湾、大湾、何家山、泉脑、山丹坡、四庄、柏杨沟、洪三14个村委会。民国时为归化乡,解放初仍设归化乡,1952年改为中坝乡, 1958年并入洪水公社,1961年分设中坝公社,1984年改建中坝藏族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矿产有滑石粉、石膏等。产业以开采、商贸、运输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境内有天然森林,生长云杉、杨、桦等,林中央宋寺,风光秀丽,建筑奇特,是理想的旅游区。区乡公路畅通。
中岭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区油菜籽主要产区之一。位于区境北部,距区府驻地21公里。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蒙古族等。面积726平方公里。辖业善洼、大水泉、梅家洼、上岭、平坦、甘沟脑、泉沟、铲铲洼、平顶、吴家洼、草场、马家洼、中岭庄、 牧场14个村委会。1932年建中岭乡,1950年沿旧制设中岭乡,1958年并入高庙公社,1961分设中岭公社,1984年复设中岭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加工、运输业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还有少量牧业。区乡公路畅通。
达拉土族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区府驻地31公里。人口12万,以汉族为主,土族占总人口的33%。面积1621平方公里。辖袁家台、长沟、黑沟顶、滚子洼、前半沟、杜家洼、红沟、马圈沟、烂泥滩、白崖坡、宁过、马趟、春洒、白草台、王家滩、达拉滩、麻洞、拉卡、泉洼、干沟山、大庄子、扎什加、李家昂23个村委会。民国时为同化乡,1950年沿旧制设达拉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1年分设达拉公社,1984年成立达拉土族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商贸、运输及采矿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境内建有容量35万立方米的水库1座。区乡公路畅通。
李家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东北部,北与甘肃省接壤,距区府驻地34公里。人口1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回族等。面积1631平方公里。辖烂泥沟、双坪、合尔红、马圈、西马营、东马营、陈家磨、滚茶海、大洼、干沟岭、民族、交界湾、尕泉湾、山庄、阿塔岭、和尔寺、丹科尔17个村委会。民国初属长里堡,1950年沿旧制设李家乡,1958年并入高庙公社,1961年分设李家公社,1984年复设李家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还有林业、畜牧业。境内建有蓄水254万立方米的大帐房水库。
共和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区府驻地15公里。人口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土族等。面积1132平方公里。辖联星、许家寨、高营、大庄、拉科、马厂、上桦林、拉日、虎林、童家、克什家、磨石沟、洒龙、书卜、嘛业磨、祁家堡16个村委会。1950年沿旧制设努木乡,1952年改称共和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1年分设共和公社,1984年复设共和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丘陵。产业以加工,运输、商贸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籽种植为主。境内建有蓄水20万立方米的桦林水库。通区乡公路。
城台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驻地30公里。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面积1045平方公里。辖拉甘邑、山城、坝口、城子、台子、升地湾、河东、小沟、衙门庄、上新庄、滩、下台、许家口子、上菲菜沟、下菲菜沟17个村委会。民国时置模范乡,1950年沿旧制设城台乡,1958年并入瞿昙公社,1961年分设城台公社,1984年复设城台乡。还牧养牛、羊、马等。区乡公路畅通。
洪水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镇。位于区境东南部,湟水河南岸,距区府驻地15公里。人口1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土、藏族。面积169平方公里。辖店子、双一、双二、高家湾、河西、上窑洞、阿西、阿东、马趟子、下街、马家营、李家壕、上王家、下王家、吴家庄、袁家庄、大寨子、石岭子、下沈家、洪水坪、姜湾21个村委会。民国时置洪水乡,1950沿旧制设洪水乡,1958年成立洪水公社,1984年复设洪水乡,2001年设洪水镇。地处湟水谷地南侧滩地、沟谷地、山地。矿藏有高品位的石灰石矿。产业以运输、采矿等为主。白灰、纸等产品畅销省内外。农业以小麦、果类、蔬菜种植为主。甘青公路、青藏公路穿境,交通便利。
芦花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东北部,东及北部与甘肃省相接壤,距区府驻地45公里。人口11万,以汉族为,还有藏、土、蒙古族等。面积1198平方公里。辖寺院、三条沟、西坡、冯洼、九架山、朵家湾、查干、东岭、十字、牙合、营盘湾、王家湾、城背后、转花湾、本康岭15个村委会及乡办牧场。民国初置芦花乡,1950年属冰沟乡,1952年设芦花乡,1958年并入老鸦公社,1961年分设芦花公社,1984年复设芦花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加工、商贸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牧业以牧养牛、羊、马等为主。区乡公路畅通。境内有旅游观赏的冰沟奇峰和旧寺掌等自然景观。
峰堆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西南部, 距区府驻地22公里。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土、回族等。面积817平方公里。辖上营、联村、李庄、红沟门、熊家、刘家寺、下阳洼、上阳洼、上一、上二、下帐房11个村委会。民国时置敦厚乡,1950年沿旧制设峰堆乡,1958年并入瞿昙公社,1961年分设峰堆公社,1984年复设峰堆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加工、商贸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产大红蒜,质优味好,享有盛名。境内建有库容量为55万立方米的黄河滩水库。区公路畅通。
蒲台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东南部,距区府驻地18公里。人口1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蒙古、藏族等。面积189平方公里。辖头庄、桦庄、中岭、上岭、郭家、西沟庄、严家山、黑窑洞、山桃、大麦沟、尹家、下半沟、新庄湾、千户台、赵家庄、李家台、辛家庄、地洼、赵宝湾、范家坪、侯白家、雷盛家、赵家坪、羊起台、东台、圈窝、小干沟、寺沟脑28个村委会。民国时属双堡乡,1950年属中坝乡,1952设蒲台乡,1958年并入洪水公社,1961年分设蒲台公社,1984年复设蒲台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加工、商贸为主。农业以小麦、豌豆、马铃薯种植为主。区乡公路畅通。
下营藏族乡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辖乡。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府驻地32公里。人口06万,以汉族为主,藏族占全乡总人口的28%。面积981平方公里,辖下营、尕庄、上营、坑坑、白土庄、卡子门、杨家庄、上祝家、杨家堡子、下祝家、茶龙、塔春12个村委会。民国初属归德堡,后称维新乡、平等乡,1950年沿旧制设茶龙乡,1956年划归高店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3年分设下营公社,1984年改称下营藏族乡。地处湟水谷地南侧山地、沟谷地。产业以运输、商贸、加工为主,农业以小麦、青稞、油菜种植为主。区乡公路畅通。
杨姓起源主要有三:
一、出自姬姓
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的直系后裔,因此,杨姓的起源,要从黄帝说起。
1世,黄帝:世嗣少典氏。少典氏为诸侯(有熊国君)。母曰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24个月,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国于有熊,故号为有熊氏。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纳4妃,生25子。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昌意、玄嚣、龙苗;二妃方累氏,又名白节,生休及清;三妃彤鱼氏,生妃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恶而德充,生苍林、万阳。其众妾之子 16人而已;已得姓者14人,为12姓。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桥山,年110岁,传子玄嚣。
2世,玄嚣:名挚,黄帝次子。母螺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清之祥而生帝。黄帝之世,降清江水,邑于穷桑,故号穷桑氏。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84年崩,寿100岁,葬于云阳,故后世又曰云阳氏。生子曰娇极。传位于兄昌意之子高阳,是为颛顼。
3世,娇极:玄嚣子,未继位。生子麦嗣位,是为帝喾。
4世,帝喾:娇极子,名(俊-亻)。生而祥灵,年15,佐颛顼帝受封于辛。年30,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子。以其肇于帝,故号高辛氏,都于亳。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女原),与帝礼祀上帝而生稷;陈锋氏女曰庆都,有赤龙之祥,孕14月,而生尧于丹陵;有娥氏女曰简狄,祈于高襟,有飞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仪,生子挚。帝喾在位70年崩,年105岁,葬于顿丘。子挚嗣立。
5世,后稷:名弃,母有邵氏女,曰姜螈,为帝喾元妃。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而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而不践;徙置平林,适会山林
多人迁之;又弃之渠中冰上,飞鸟以翼覆之。姜螈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因初欲弃之未果,因名为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则之。帝尧闻之,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于邵,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卒,子檠玺立。
6世,檠玺:后稷子,袭父职,务稼穑。
7世,叔望:檠玺子,袭父职,务稼穑。
8世,不窟:叔望子,当夏太康政衰失国,不窟不务稼穑,遂失其官,逃窜西北戎狄间。生子曰鞠。
9世,鞠:不窟子。生子曰公刘。
10世,公刘:鞠子,虽在戎狄间,复修后稷之业。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迁国于豳,百姓怀之,多从而保焉。周道之兴,实自此始。公刘卒,子庆节立。
11世,庆节:公刘子,国于豳。庆节卒,子皇朴立。
12世,皇朴:庆节子,嗣位豳国。
13世,弗差:皇朴子,嗣位豳国。
14世,毁喻:弗差子,嗣位豳国。
15世,公非:毁喻子,嗣位豳国。
16世,辟方:公非子,嗣位豳国。
17世,高圉:辟方子,嗣位豳国。
18世,侯侔:高圉子,嗣位豳国。
19世,亚圉:侯侔子,嗣位豳国。
20世,云都:亚圉子,嗣位豳国。
21世,太公:云都子,嗣位豳国。
22世,组绀:太公子,嗣位豳国。
23世,诸益:组绀
许家有哪些名人
本文2023-12-08 03:57:4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42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