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唯一民祭圣地山西洪洞大槐树,究竟有何独到之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8浏览:3收藏

作为我国唯一民祭圣地山西洪洞大槐树,究竟有何独到之处?,第1张

山西洪洞大槐树的独到之处在于:在明初长达五十年的时间里,山西洪洞大槐树就发生过18次官方移民,经过600多年的迁徙、繁衍,造就了而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且近年来随着临汾市政府的积极发展,大槐树如今已经是我国寻根祭祖声誉最好、游客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精品景区,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闻名海内外的明代迁民遗址,是数亿计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 从明初朱元璋洪武二年起,到朱棣永乐十五年为止,长达五十年之久,大规模集体移民就有18次,迁民人数达300多万,迁徙全国十八个省份,五百多个市县。

从明洪武3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山西洪洞大槐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城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每年有20余万人前往景区寻根祭祖。

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每年都要举办各种祭祖活动,来自海内外的各界人士齐聚此地,缅怀先祖,追思感恩。2008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我国北方地区,大量的民间家谱、碑文资料都明确记载了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集中移民。至今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是一首流传在华北地区、淮河流域很多地方的民间歌谣,一般唱完这首歌谣,还要脱袜默默地审视一下小脚趾。

位于山西省洪洞县的大槐树是一个有名的寻根之地,自在1991年4月洪洞县政府举办了首次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起,每年都有大型寻根祭祖活动,规模之大。根据《洪洞县志》和《大槐树志》上的记录,山西的人口在当时是比较密集的,当时的统治阶级就准备移民来改变这种人口分布不均的局面。而这些需要移民的地区如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在明朝曾经历过先后几次的战争,导致当地无辜百姓像韭菜一样,刚安定下来,就被战乱影响,伤的伤亡的亡,逃走的逃走,人口流动很大。从明朝洪武年间到永乐年间到五十多年里,朝廷总共组织了七次官方的向外移民政策。这七次移民涉及的省份多达18个省份,大概500多个县,可以说已经是遍布全国各地了。但是,这些人中的大部分人,都去了山东、河北、河南、安徽。这就意味着——很多人自己祖先来自大槐树。那么,当年山西大槐树到底流放出来多少姓氏呢?

从大槐树流传出来的姓氏,大槐树祭祖堂统计为1230个姓氏,黄泽岭统计了其中一至十号供橱迁民姓氏,共计812个姓氏(《迁民姓氏寻源》),详述了其姓氏来源以及迁徙方向。根据统计,时至今日,去山西大槐树寻根祭祖的姓氏已经超过了450个之多,而每年还会有不同的姓氏过去寻根。其中,李、王、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等姓氏人数颇多,被列为重要姓氏推荐。

洪洞移民虽然大多数都没能回归故乡,但是他们却牢牢记住了共同的故乡大槐树,并且将大槐树的故事传给了后世。自明初移民以降,悠悠六百年多年过去了,汉代古槐已不复存在,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树,则枝叶繁茂,充满活力。槐乡的后裔已遍布全国十八个省,五百县,有的还远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遥想当年祖辈们扶老携幼,背井离乡,在频频回首遥望大槐树和老鸽窝时,洒下了多少伤心泪,愿大槐树与海内外同胞永远根连根,心连心!

当年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究竟流放出来多少个姓氏?

说到在山西洪洞县,人们第一印象就会想到大槐树,而大槐树又是很多人寻根祭祖目的地,也就是说,很多人的老祖先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像河北,山东,安徽,河南,江苏等地人的祖先都是从这里走出的。从历史角度来看,曾经确实有过多次大规模移民迁徙活动,而这些移民之所以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其他地方,或许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原因,如有的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还有一些是当时响应朝廷的号召或安排,尤其在明朝初年,大槐树这里就曾经有过多次向外移民的活动,查阅史料之后得知,这里走出去的姓氏大约有1200多个,而这些姓氏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响应朝廷的政策还往外迁徙的。

从史料当中能够看出,元末明初的时候,元朝统治者欺压百姓腐败不堪,许多地方的农民都被压迫得很严重,再加上当时又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天灾,导致大量平民挨饿受冻,这就激起了大量平民的反抗和愤怒。而河北,山东,安徽,河南,江苏等地更是发动了数次大规模起义。这样一来又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直到明朝建立之后,很多地方都是人烟稀少,甚至有些败落不堪,明朝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繁荣发展,繁荣昌盛,就选择有偿性要求山西的百姓外迁,以此来填补一些地方的人口。而山西洪洞县的人口最为兴旺,所以,当时就有不少洪洞县的原居民响应朝廷的政策开始向全国各地移民。

明朝洪武年间,当时的朝廷便开始组织大量的移民,直到永乐年间,洪洞县就有过8次规模较大的迁移活动,其中,所迁徙落户之处涉及了多达18个省份,500多个县城,十八个省份五百个县城,之后的几百年间,大槐树下陆陆续续又有过几十次的迁徙活动,经过几百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如今很多地方的人都是大槐树移民的后裔。而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也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

如果要问大槐树下的移民次数,恐怕没有人能回答的清楚,但从历史资料当中能够明确查出的,明洪武至永乐两朝就组织过大小迁移活动10多次,如洪武六年也就是公元1373年,从山西及河北正定府移民至安徽凤阳垦荒。洪武九年十一月,再从山西及正定府移民至凤阳垦荒。因为是冬天,政府发给移民过冬的棉衣。洪武二十二年九月,山西沁州百姓张从整等116户自愿外迁屯田,户部给予奖励,让他们回沁州招募居民。

永乐二年九月,也就是公元1404年9月,从太原、平阳、泽、潞、辽、汾、沁移民1万户,充实京师。永乐五年五月,朝廷命户部从山西的平阳、泽、潞及山东的登、莱等州,招募了5000户到京师的上林苑监,牧养栽种。而当时朝廷之所以组织大规模迁移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向人烟稀少的地方填补人口,以此来更加均衡的发展,又经过数百年时间的繁衍生息,如今大部分地区人们的老祖宗可能都是来自于洪洞县大槐树下。

大家都知道山西有个旅游景区,相信很多人都去过,就是“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据说是全国寻根和祭祖的圣地,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山西大槐树流放出多少姓氏,可谓是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

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要说流放出多少姓氏?

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里曾经发生过多次官方移民事件,根据历史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到永乐年间,期间50年的时间移民8次,迁徙地高达18个省份,准确地点足足500个县市。

现如今经过600多年的时间,各地繁衍生息,大槐树移民的后裔早已经遍布中国或者世界各个角落,其姓氏之多,有心人统计过大约有1230个姓氏,虽说没有切确数据,但是无论是何姓,大多都是以洪洞大槐树处为祖宗之根。国多地流传着歌谣“咱是山西洪洞县老鹳窝底下的人”,甚至有人说但凡小脚趾甲是两瓣的就是大槐树移民的后人。

那么山西洪洞大槐树为何要移民?

元朝末期,因为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农民起义四起,而中原地区此时又发生天灾(水、旱、蝗、疫四大灾害),尤其是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后来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虽说兵灾已经结束,但是长年的积贫积弱、天灾影响,导致这些地方城市村庄都成为废墟,与山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山西没有天灾人祸,一直风调雨顺,连年丰收、人丁兴旺、经济繁荣,加上当时山西周边地区许多人都流入山西,所以人口就更加密集。

朱元璋登基后,认为山西富有,其余省份皆人烟稀少,于是想到将山西百姓移民到各个省份,增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山西又以洪洞县人口最为稠密,百姓外迁可谓是首当其冲。

《洪洞县志》以及洪洞县《大槐树志》记载:“明朝永乐年间,当地政府曾7次在大槐树左侧的广济寺集中了许多没有土地的农民前往全国各地,但凡迁移的百姓都登记在册,还可以领赏。”

具体怎么以,当时有移民条律“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这样做确实是最悲痛的,一家人几乎都要分离,被活生生拆开,很多百姓虽不情愿,但是也没有办法,最后只能在大槐树底下哭诉,告诫被迁出去的儿女或者其他家人,如果以后不认识自己家住哪里,就以这颗大槐树为标记,再慢慢寻找自己的家。

现如今看见的大槐树是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树,枝叶繁茂,高大威武。而槐乡的后裔遍布全国18个省份,姓氏囊括了几乎我们所有见过的姓氏,后也有专家考证,有足足812个姓氏从山西大槐树下被流放出来。

从明洪武3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1]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迁徙长达50年之久,涉及812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2]

作为我国唯一民祭圣地山西洪洞大槐树,究竟有何独到之处?

山西洪洞大槐树的独到之处在于:在明初长达五十年的时间里,山西洪洞大槐树就发生过18次官方移民,经过600多年的迁徙、繁衍,造就了而今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