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湖南溆浦谢氏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8浏览:2收藏

谁知道湖南溆浦谢氏家谱,第1张

怀化谢氏

始祖玉春公,字子礼,元末明初因避兵乱自江西泰和县圳上鹅颈大丘迁湘,开基于湘西。族人分布于怀化、辰溪、沅陵、溆浦、武冈等地。至1948年,已传27代,共1000余人。宗祠在怀化铜鼎乡。

明永乐2年,从江西赣县迁到山东德州的谢氏宗谱

  1谢氏宗谱叙

   如此者,谓安危利灾之可翘足而待者,犹得饮和食,德于天地之间也,祖宗之积善累仁,泽未斩而庆有余(之)故也。若更不复改吾尤,安知其所终何如耶凡吾宗祖之人,自今以往如前所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归祖宗之泽,以延后嗣之庆。是则吾祖之厚幸也夫。

  八十岁孙庠生应元手著

  2重叙

  夫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以纪事,谱以序支。其不可偏废明矣。吾家世籍江西赣州府赣县,迁山东济南府德州卫。明永乐二年间,徙海内大姓,置畿辅。始祖谦爷绶爷兄弟者,遂迁于德州之北左所三屯而家焉。递传以后,子孙繁衍,且掇巍科、登生员者,踵相接也。孰非我祖宗一人之身所荫庇,而启佑者耶生齿渐盛,木源渐远,询及支派半谢不知,问其名字叠相重犯,乃谱之不修以至于此。用是(因此)从各支各辈考增人数,以正其尊卑,书其名字,有徙于他乡者,或志(记)其地或记其人以备他日考验。其或无后或借嗣他姓者,名下宜书绝字,恐乱宗也。且使比户各书一册,展卷了然。庶知家之本支如国之世系,伦叙之不可或紊。而又以知百世之繁昌,实(为)一人之遗体,而分疆绝界之,则尤为凉薄而不仁也,孝友之心可以自此而生矣。

  时康熙四十五年岁次丙戍吉辰七世孙擢庠生重叙

  3又叙

  余家自始祖来存有旧谱,惟书讳者书字余阙焉。同源异流者固然已即,高祖以上亦未备载,余自上馆于外,因老告归林泉之暇,多稽庙主,访之于先人,自我高祖坤配故氏,子女姻娅皆详注之,即甥舅之族亦未至视为路人。然支派繁衍不及尽悉,愿吾宗族各录一册,待后稍有力者付之剞劂俾(bǐ使,把)世世子孙展卷了然。则世系永垂不紊矣。余窃望之!

  时康熙五十九年小春望月四日九世孙恪字敬一谨识

  4重修祖谱序

  谢氏旧有族谱,余从祖,考后重修之,先人又从而叙之。逮及于今有数十年矣。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百世子孙未有忘乎祖者。而祖则既往矣,虽曰追远,卒不可得而追矣。然其一气之所传,子孙之继继承承于千万年者皆其一人之身也。故余不忍一人之身,今得至于途人,而有祖谱之作。先考与余,从祖之志,亦余之志也。今数十余年而族人益众,余每观吾族人中有孝悌廉让者,则以为祖宗之仁厚,宜有是子若孙也。而余亦与有荣焉,其或有反乎是者,则以为吾祖宗之仁厚,不宜有是子若孙也。而余亦与有辱焉,故余惧其善不相劝,过不相规,有至于途人之势。复为之取其谱而重修之。余之志盖亦先人与余从祖之志也。至其渊源之所自,与其所以由微而著之始终,先人叙之详矣,故不复赘云。

  时雍正十三年岁次癸丑孟春月十世孙子宝撰

  5修刻祖谱序

  余先世祖籍江西赣州府赣县,远祖年久无考。自始祖讳谦(绶)兄弟者,明永乐二年,迁山东居德州城北左所三屯,以耕以读、克勤克俭,历今三百余年,相传一十四世。其间掇入泮、登士贤、乡饮入贤祠以及中悃中之节孝贞烈者,代有其人,此固盛世之洪仁,亦祖宗之垂荫也。余幼龄时备聆先人遗训,与祖考,以家谱虽修而刊刻未举心常缺然。及余长而诗书略有,学业倍增,簿书弗克,追求先志者,每以刊谱为念。思筑家庙以立主位,犹嘱后世子孙远致斯意于余,余因此益有感焉。余远考先人及宗党,又阅十五年展墓之日,少长咸集,见老少之盛,生齿之繁,信可乐也。但谱牒久未增修内多遗缺,间有迁于他乡者,恐日久变迁,徴考无由,甚至交臂相失视一本如秦越人,诚可虑耳,且以间暇之日手叙成册。余因作馆于外,不得详叙,耿耿于心,当静处家庭之间逐篇翻阅,谱内诸序已详,无复重赘。伏思吾祖宗数百年来忠孝传家、淳朴相尚,是以克昌厥复,余庆攸长。余今退归林泉,将谱牒刊刻成册,携分族众,惟望不时翻阅,咸知支派虽繁,各出于一本,各宜敦睦宗族,共相式好。追思水木根源,恪守先人遗训:“穷则孝悌力田,仕则鞠躬尽瘁。顾礼义廉耻,知尊卑名分,毋荡险无遗,乐名列史册,以光前列。”是则吾之志也,实吾所深望也。本族未尝有出仕者,倘窃食君禄者观此谱,可以知其大概矣,是为序。

  时乾隆六十年岁次乙卯孟春九世孙尚修 谨撰

  6

  夫礼莫大于祀先!春露秋霜谁无怵惕凄怆之心,而世系尤不可不详,而一本,而九族,推而上之始祖为木本水源,尤其所当体念也。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此亦见人心之淳,风俗之隆,端必由乎是也。但世远年淹而世系有不可以尽传者,惟以所得乎先人者,谨薰沐以志之。

  时道光二十一年岁次壬午孟春十二世孙士公重叙

  7

  原籍江西赣州府赣县清小伞谢人明,永乐二年初本运丁、习训典,迁于德州北三十里屯曰第三左所皆谢氏无他姓,遂占籍焉。赣水名在豫章,章贡二水合流立邑于此故名赣。

  且族谱所关亦甚重矣,自道二十一年叙修已经五十余载。至今门户益多,族丁愈众,如不再叙甚至相遇不识,一脉成路人矣。余承先人之志,决意重叙家谱各藏一册,见是谱者如见高曾祖焉,如见子孙名目焉,诚祖宗之功臣,族中之盛事也。如刊刻再叙以待后之富且贵者。

  时光绪二十三年岁在丁酉仲春十四世孙邦林谨识

  祖茔地基阔步:东西横阔一百步,南北长阔一百步。成地四十一亩六分。

  次支的长支,世祖秋元拨坟于老茔地与此支无干。

  8

  且念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慎终追远,此仁子之道也。概因十数载中,颇受形势的动荡,阻碍对祖宗的扫墓和祭祀,诚存不聊生,殁不得安。目前,转危为安,畅通无阻,形势大好。余在德州建筑公司工作,悠久有时。来家时间苍促,操持家务,聊聊无几。八零年孟冬之际,承上关怀,退休还梓。时当形势大好之际,吾奠定百倍信心,将吾谢氏老幼四代在团结的基础上,存有不足之地,进行校正,增强团结,制定的原则和方向:入则孝,出则悌,永持忠厚传家,代代诗书继世,勤俭持家,廉洁奉公,恪守法纪,大礼当先,和睦待人,以光祖宗之遗德,以裕后代之荣誉。余望老幼四代,认真执行,切不可有违也。吾朝思暮想,祖谱失修断叙,相传六代之久,百载有余,使我不得不深虑也。人口发展愈来益盛,门户愈来益多,倘不及时修叙,则形成遐迩不识,交背不语,本一脉相传而视为路人,岂不令人耻笑乎。值渴不及待的情况下,吾承祖宗遗志,不使谢氏宗族发生紊乱,决意即将祖谱重新修叙。以资户户持谱一册,展卷了然,此祖宗之志,亦余之志也。并期后代富有才华者,再详叙之,为吾至望焉。

  公历一九八一年岁次辛酉仲春之月

  十七世孙恭谨叙

  勘察祖谱,原自一四一七年即明朝永乐二年,历往年数是五百七十五年。为响应平坟的基本国策,以利开发土地,故将先人之遗骨深落地下,永保窀穸。水源木本世代相传,现人口众多乃祖宗一脉真传。以慎终追远之风,略表寸诚而立此碑,标志千秋永垂不朽。

  谢氏始祖之墓

  岁次一九九二壬申年之秋为记永垂千古

  1始祖讳寅谦(绶)配 氏,生子一:敬。

  1二世祖讳敬配 氏,生子一:宁。

  1三世祖讳宁配 氏,生子一:宗俊。

  1四世祖讳宗俊配邱氏,生子二:长现、次瑶。

  五世2--3

  1五世祖讳现配马氏,生子一:应元。

  2五世祖讳瑶配俞氏,生子二:长秋元、次经元。

  。。。。。。。

  1始祖讳寅谦(绶)配 氏,生子一:敬。

  1二世祖讳敬配 氏,生子一:宁。

  1三世祖讳宁配 氏,生子一:宗俊。

  1四世祖讳宗俊配邱氏,生子二:长现、次瑶。

  五世2--31五世祖讳现配马氏,生子一:应元。

  2五世祖讳瑶配俞氏,生子二:长秋元、次经元。

  六世3--61六世祖讳应元(庠生)配宋、叶氏,生子四:长擢、次拔、三振、四挺。

  2六世祖讳秋元配王、张、邓氏,生子一:捷。

  3六世祖讳经元配罗氏,生子一:恒。

  七世6--101七世祖讳擢(庠生)配王氏,生子一:嘉禧。

  2七世祖讳拔配张、刘、方氏,生子三:长嘉祯、次遇彬、三遇彰。

  3七世祖讳振配梁氏,生子一:遇知。

  4七世祖讳挺配封氏,生子二:长遇盛、次遇美。

  5七世祖讳捷配俞氏,生子二:长遇泰、次遇春。

  6七世祖讳恒配罗氏,生子一:遇奇。

  八世10--201八世祖讳嘉禧配氏,生子二:长凤、次英。

  2八世祖讳嘉祯配叶氏,生子二:长佩、次瑜。

  3八世祖讳遇彬配李、袁氏,生子三:长亮、次恺、三悌。

  4八世祖讳嘉彰配方、张氏,生子三:长前、次素、三恪。

  5八世祖讳遇知(号来聘庠生)配俞氏,生子二:长曾、次鲁。

  6八世祖讳遇盛配缪氏,无嗣生女二:长适李、次适方。

  7八世祖讳遇美配申氏,生子三:长惠、次德、三荣。

  8八世祖讳遇奇配王氏,生子二:长尚、次宏。

  9八世祖讳遇泰配李、方氏,生子二:长秀、次镇。

  10八世祖讳遇春配杨氏,生子一:瑞。

  九世20--231九世祖讳凤 外出。

  2九世祖讳英 无嗣。

  3九世祖讳佩配王、张氏,嗣朴宝。

  4九世祖讳瑜配夏氏,生子二:长朴宝、次有宝。

  5九世祖讳亮配李氏,生子二:长乃宝、次果宝。

  6九世祖讳恺配刘氏,生子二:长鼎宝、次秀宝。

  7九世祖讳悌配王氏,生子一:银宝。

  8九世祖讳前配刘、冯氏生子一:重宝。

  9九世祖讳素配叶、刘氏,无嗣生一:女适周。

  10九世祖讳恪配祝氏,生子二:长子宝、次彦宝。

  11九世祖讳曾配李、段氏,生子一:维宝。

  12九世祖讳鲁配李、丁氏,嗣孙维宝次子知。

  13九世祖讳惠配氏,生子一:侯。

  14九世祖讳德配氏,无嗣。

  15九世祖讳荣配祝氏,生子二:长俨、次仪。

  16九世祖讳尚配王氏,生子三:长维翰、次维藩、三维城。

  17九世祖讳宏配田氏,生子三:长维屏、次维恒、三维宁。

  18九世祖讳秀配李、杜、纪氏,无嗣。

  19九世祖讳镇配吕氏,生子一:维正。

  20九世祖讳瑞配纪氏,生子二:长维新、次维明。

  十世23--331十世祖讳朴宝配张氏,生子二:长龙、次虎。

  2十世祖讳有宝配氏,生子一:相。

  3十世祖讳乃宝配李氏,生子二:长贵、次荣。

  4十世祖讳果宝配许氏,生子二:长富、次华。

  5十世祖讳鼎宝配氏,生子二:长广、次友。

  6十世祖讳秀宝配胡氏,生子一:熹。

  7十世祖讳银宝配李氏,无嗣生女一:适韦。

  8十世祖讳重宝配牛氏,生子一:勷。

  9十世祖讳子宝配俞、王氏,生子一:勋。

  10十世祖讳彦宝配管氏,嗣孙士瑞。

  11十世祖讳维宝配何氏,生子三:长礼、次智、三信。

  12十世祖讳侯配苏氏。

  13十世祖讳俨配陈氏。

  14十世祖讳仪配王氏。

  15十世祖讳维翰配曾、田氏,生子三:长瑜、次玮、三琏。

  16十世祖讳维藩配王氏,生子四:长瑁、次升、三珩、四璜。

  17十世祖讳维城配崔氏,生子二:长玟、次瓒。

  18十世祖讳维屏配刘氏,生子二:长彦、次官。

  19十世祖讳维恒配王氏,生子二:长珍、次琪。

  20十世祖讳维宁配李氏,生子二:长琮、次琨。

  21十世祖讳维正配李、方氏,生子二:长钦、次钿。

  22十世祖讳维新配 氏无嗣。

  23十世祖讳维明配马、刘氏,生子一:镈(bó古乐器,大钟;古代锄类农具)

  十一世33--231十一世祖讳龙配氏,无嗣。

  2十一世祖讳虎配氏,无嗣。

  3十一世祖讳相配氏,无嗣。

  4十一世祖讳贵配祁氏,

  5十一世祖讳荣配叶氏,

  6十一世祖讳富配陈氏,

  7十一世祖讳华配氏,无嗣。

  8十一世祖讳广配俞氏,生子一:士全。

  9十一世祖讳友配刘氏,无嗣。

  10十一世祖讳熹配刘氏,生子一:士忠。

  11十一世祖讳勷配吕、赵氏,嗣勋长子士哲。

  12十一世祖讳勋配周氏,生子三:长士哲(出嗣)、次士聪、三士瑞(出嗣)

  13十一世祖讳礼配韩氏,生子一:来有。

  14十一世祖讳智配侯氏,生女一:适张庄卢。

  15十一世祖讳信配尹、张氏,生子二:长士周、次士文。

  16十一世祖讳瑜配孙氏,生子一:士友。

  17十一世祖讳玮配苏、罗氏,嗣孙大宝。

  18十一世祖讳琏配朱、杨氏,生子一:士伦。

  19十一世祖讳瑁配杨、李氏,生子二:长士玉、次士来。

  20十一世祖讳升配景氏,生子一:士兰。

  21十一世祖讳珩配王氏,无嗣。

  22十一世祖讳璜配曾、魏氏,生子一:士惠。

  23十一世祖讳玟配李氏,生子一:士曾。

  24十一世祖讳瓒无嗣。

  25十一世祖讳彦配王氏,生子一:士勇。

  26十一世祖讳官配魏氏,生子一:士昌。

  27十一世祖讳珍配 氏,嗣琪之子士魁。

  28十一世祖讳琪配陈氏,生子一:士魁(出嗣)

  29十一世祖讳琮配赵、夏、杨氏,生子一:士德。

  30十一世祖讳琨配刘、杨、封氏,生子二:长士公、次士平。

  31十一世祖讳钦配徐、俞氏,生子一:士珍。

  32十一世祖讳钿配吕氏,生子一:士礼。

  33十一世祖讳镈无嗣。

编辑本段

江苏省谢氏族谱

  江苏镇江·润州谢氏九修族谱十卷 (清)谢大才等纂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木活字本江苏镇江市博

  江苏丹阳·西州谢氏族谱十卷 (清)谢公文等修清宣统二年(1910年)玉树堂活字本

  江苏常州·谢氏宝树堂创修族谱三卷 (清)谢圣池修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活字本 三册吉林大学

  江苏常州·毗陵谢氏宗谱三十六卷 (清)谢顺德 谢楚宝等主修清光绪二年(1877年)木活字本 国图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3、11) 日本 美国

  江苏常州·谢氏宗谱二十二卷 (清)谢迎梅等续修清光绪六年(1880)宝树堂活字本二十二册 国图 人民大学(存卷1—14) 美国

  江苏常州·谢氏源流一卷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毗陵谢氏瑞云堂刻酌古准今本南京大学 美国

  江苏·毗陵谢氏宗谱三十六卷 (清)谢光照等纂修清光绪三年(1877年)宝树堂木活字本二十八册 书名据书名页、版心题 上图:901885—912

  江苏·毗陵谢氏宗谱三十八卷谢承恩纂修民国六年(1917年)宝树堂木活字本三十二册 书名据书名页、版心题 上图:921786——817

我也姓谢,江西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迁来的, 100多年前太平天国时期我们这里有人迁到南京

我只知道以下一点族谱字辈希望对你有帮助:

汝金时万世, 初允显文明, 盛代征详发 目前是明至征较多

这里说的家族本体文化,是指只与陈郡谢氏一族相关的特有文化现象。

陈郡谢氏家族的本体文化包括:字辈文化、家谱文化、遗传文化、家风族风等等,在此先尝试来领略一下谢氏族谱。

谢家最早见于记载的家谱,是南朝人刘孝标注释《世说新语》时引用的《谢氏谱》,其中又分为《陈郡阳夏谢氏谱》和《会稽山阴谢氏谱》两种。

前一种家谱在书中共引用七处,后一种引用一处。

从全部引文综合分析,这两种家谱的基本内容,包括东晋时两族谢氏人员的名讳、字号、承属关系、官爵、姻娅、子女、子女婚配等等。当时的社会特别重视谱牒,不仅朝廷选官要查寻家谱,而且社会上嫁女择婿也要以家谱为据。

为防止假冒,国家还专门成立有谱局,社会上也有专门编撰和研究谱牒的世家。

所以谢氏最早的家谱,有可能是根据谢氏提供的资料由官府修成的,时间最早不会超过东晋建国以后。

一、谢氏《家乘》

家乘是记载私家之事的文字。春秋时晋国史书名《乘》,后因称史籍为史乘。

谱牒是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有专记帝王诸侯世系的,也有记载一姓一族世系及重要人物事迹的,后者又称“族谱”“宗谱”“家谱”或“家乘”。

魏晋南北朝时特重门第,官方选用人才必须考察谱牒,因此,撰修族谱之风盛行,隋代以后虽然施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取仕,但直至明清时期,许多家族仍编修族谱。

族谱主要内容有姓氏起源、播迁、分支始祖、世代相传的统系、辈字、祠堂、祖茔、族规等,正文前有序和凡例。

二、《世说新语》所引用的《谢氏谱》

《世说新语》所引用的《谢氏谱》,大概出自当时的官谱。至于《隋书·经籍志》中收录的《谢氏谱》十卷,则是另外一种性质的家谱,即可能出自谢氏族人之手。

谢氏最早的一部完整家谱,是宋朝人汪藻根据《世说新语》和魏晋南北朝及隋朝史书编辑的《世说·陈郡阳夏谢氏谱》。

全谱包括世系表、正文、别族、人名考补四个部分,收录三国至隋陈郡谢氏94人,附录会稽谢氏4人。

这部家谱的现存最早刊本,藏于日本,与宋本《世说新语》汪藻《叙录》放在一起,近年曾以珂锣版影印的形式与《世说新语》联合刊布发表。

三、谢氏修谱

谢氏修谱,约始于东晋、南朝时期。

南朝梁刘孝标为南朝宋刘义庆所撰《世说新语》作注释时,曾引用《谢氏谱》。

此谱分为《陈国阳夏谢氏谱》和《会稽山阴谢氏谱》两种。

此外,《隋书·经籍志》著录《谢氏谱》十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谢氏家谱》一卷。这些书皆已亡佚。

四、谢氏世系

在谢姓人及其编修的家谱中,都称炎帝为太始祖,申伯为一始祖,并说他是炎帝的六十三代孙,在周宣王五年(前823年)因功被封于申国谢邑。子孙别姜为谢,以地为氏。

这样,就用一条血缘纽带把炎帝和申伯联系在了一起,同时还确定了申伯受封的确切时间,不过,仅就这一时间而言,历史上还有不同的记载。

明确记载申伯受封时间的书籍是《竹书纪年》,这本书原是一本在西晋太康二年(281年)从魏安厘王墓中发掘出来的书籍,记夏商以来至魏哀王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但它的原书在宋代以前已经亡佚,今天所能看到的除几种辑本外,还有一种是由明朝人伪造、假称是南朝人沈约编定的《竹书纪年》。

属于辑本者一般还能遵循历史的原貌,不擅自改写或添加原文;伪造者不仅全部抄袭他书,而且还随意添文去字,望文生意,甚至加注日期。

说申伯在宣王某年确切受封者便出自这本伪造的书中,全文是“宣王……七年,王赐申伯命”,而前者对此事只字未提。

这种确切的受封日期与前述受封时间虽有两年之差,但也大约是其说的根据,当然也不否认可能是另有所据。

至于谢姓有关家谱明确记载申伯受封时间的做法的初衷,大约也不外乎为了解开人们心中可能存在的疑问,使人有一种确切无疑的历史感,同时也使之树立一种以祖宗为荣的自豪感。

另外,大约也正是由于这一缘故,谢姓人还编定了自己传说中的世系,并在这一世系中确定了自己列祖列宗的姓名,以及他们的事迹、婚配、子女、迁徙、寿夭、在位时间等情况,使我们从另一方面看到了他们在后人心目中的位置。

关于谢姓传说中祖先的名字和世系,不少家谱都有记载,其间虽存在一些差别但大同小异。

六朝时期的谢氏家族除风云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领域外,还有特色鲜明的宗族文化。

在内容众多的宗族文化中,最为核心的东西便是以孝传家的宗族风貌。

孝原本是儒家思想的中心命题之一,至汉末三国以后,由于世族制度的发展,社会上展开了“忠君”与“孝亲”谁先谁后问题的争论,其结果是“忠君”思想从汉代的第一位退居第二位,孝于双亲和祖宗成了天下人物的首要责任。

这便是六朝时期谢氏家族所处的社会环境。

由于社会舆论的提倡和谢家人的天性,实践孝和以孝为本的治家思想一直贯穿于谢氏家族的14代人中,舍身奉亲、悌于宗族的事例史不绝书。

如谢尚“幼有至性,七岁丧兄,哀痛过礼”,“十余岁遭父忧”“号啕极哀”;谢几卿在父亲谢超宗因罪流徙时“年八岁,别父于新亭,不胜其痛,遂投于江。

谢超宗命估客数人入水救之,……十余乃能言。居父忧哀毁过礼”;谢蔺“五岁时,父未食,乳媪欲令先饭,蔺终不进”,“及丁父忧,昼夜号痛,毁瘠骨立,母阮氏常自守视譬抑之”。母后遇乱而卒,蔺“号痛呕血,气绝久之,水浆不入口。每哭,眼耳口鼻皆血流,终月余日,因夜临而卒”。其子谢贞,祖母患风疾,“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往往如此。”年十四,父卒,贞“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初,贞父蔺以忧毁卒,家人宾客复忧贞。从父洽,族兄蒿乃共清华严寺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仍譬以母须侍养,不宜毁灭,乃少进,饍粥。”后遇乱,母不知所在,贞“必昼夜涕泣”。

上述诸人,或孝于父母,或友于兄弟,或慈于干侄,皆各禀家风,出于天性,充分反映了谢氏家族的家族风貌。

无戒365日更挑战营第77天

阅读链接:

《一起来读世说新语》目录

谢姓主要有两个来源:任姓和姜姓。

传说中任姓谢氏至少已有3500年的历史了,在“夏商周”三代之际几乎湮灭。姜姓谢氏已有2800年的历史了,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金华东西谢营村,尊奉炎帝(姜姓)第六十三世申伯(西周末年)为得姓始祖。

谢姓最早活跃于河南南部。楚人灭申并迁谢姓族人于淮河上游,从此,谢姓族人开始了南迁的历程,春秋时期,谢姓已经迁到山东、湖北、湖南等地。战国时,扩展到四川和贵州并汇容到当地的少数民族。

汉晋时谢姓已播迁到陕西、云南、贵州、江西、浙江等地。三国至南北朝时,谢姓家族成了天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唐朝时,谢姓始入福建。到明朝开始进入广东,并且发展到台湾,成为东南地区的名氏大姓。

历史上谢氏的主要聚集地有唐河、南阳、永昌、会稽、下邳、九江、章陵、陈郡、阳夏、康乐、东山、梅州市梅县区、大埔等。

根据2013年百家姓排名,谢姓的人口已达到1000余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7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西、湖南三省,大约占谢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福建、安徽、湖北、广西、台湾七省区,又集中了37%的谢姓人口。谢姓以郡望为堂号外,还有威怀、安晋、东山、宝树堂号。

谢姓拥有南洋谢氏总会、泰国谢氏宗亲总会、世界谢氏宗亲总会等宗亲会。

谢家的家谱文献:

谢家最早见于记载的家谱,是南朝人刘孝标注释《世说新语》时引用的《谢氏谱》,其中又分为《陈郡阳夏谢氏谱》和《会稽山阴谢氏谱》两种。前一种家谱在书中共引用七处,后一种引用一处。

从全部引文综合分析,这两种家谱的基本内容,包括东晋时两族谢氏人员的名讳、字号、承属关系、官爵、姻娅、子女、子女婚配等等。当时的社会特别重视谱牒,不仅朝廷选官要查寻家谱,而且社会上嫁女择婿也要以家谱为据。

为防止假冒,国家还专门成立有家谱局,社会上也有专门编撰和研究谱牒的世家。所以谢氏最早的家谱,有可能是根据谢氏提供的资料由官府修成的,时间最早不会超过东晋建国以后。《世说新语》所引用的《谢氏谱》,大概出自当时的官谱。

至于《隋书·经籍志》中收录的《谢氏谱》十卷,则是另外一种性质的家谱,即可能出自谢氏族人之手。但遗憾的是今天已经无法看到了。谢氏最早的一部完整家谱,是宋朝人汪藻根据《世说新语》和魏晋南北朝及隋朝史书编辑的《世说·陈郡阳夏谢氏谱》。

全谱包括世系表、正文、别族、人名考补四个部分,收录三国至隋陈郡谢氏94人,附录会稽谢氏4人。这部家谱的现存最早刊本,藏于日本,与宋本《世说新语》汪藻《叙录》放在一起,近年曾以珂锣版影印的形式与《世说新语》联合发表。

谢氏得姓始祖系源于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四夷作乱,其中为患最大的是北狄猃狁,入寇到泾水之北,震撼京师,申伯(字南仲,周宣王妻舅)与尹吉甫奉命讨伐,打败敌方,把猃狁赶回北方,救民族于危亡,申伯以此大功,被封于谢邑,其后子孙乃以邑为氏而姓谢。

当时的谢邑,亦称为谢国,是在今河南省的唐河、南阳一带。谢姓已经有了2800多年悠久的历史,他们的根源,就是在中原地区的河南唐河、南阳。谢氏自西周到汉魏时代,乃至东晋、唐、宋、明诸朝代,有四个郡望:河南省南阳郡,如谢该等。河南省汝南郡,如谢甄等。浙江省会稽郡(山阴),如谢夷吾、谢潭、谢沈等。河南省陈留郡阳夏(今太康)含康乐郡如谢缵、谢安、谢尚等。

谢姓的入闽始祖,系宋末元初谢枋得(字叠山)从浙江始宁东山入福建建宁县唐石山为入闽始祖。子孙避元奔于闽楚各地,逐开闽楚各宗族。宋末四世谢滔为肇基泉州始祖。而明代谢徽从泉州迁入南安上,其谢徽后裔谢觉哉又迁入磁灶,为磁灶洋尾(扬美)开基祖。据查证磁灶洋尾族谱,晋江谢姓的开基祖应是谢司谏。此后谢姓从洋尾而分布于晋江各乡村。从其《泉州谢氏总谱》可见谢氏从泉州而南安又晋江继安溪、再之永春、德化。另从泉州传往惠安等。

谢姓进入晋江后,藩衍发展顺利。如七世谢廷义由后厝街分居东石沙堀乡岭下,十八世肇旋分居东仓,明末洋尾谢罗田兄弟迁往南安碱田的井上、东山村。今谢姓聚族而居的主要村落:磁灶洋尾(扬美),青阳霞浯、屿崆、屿尾、莲屿西宫,罗山镇苏内、东洋,陈埭镇四境前灶、仙石、涵埭下村、双沟,池店镇池店村、普角、曾村、溜石黄后、钱头、旧铺、霞尾新村、屿尾、东山、唐厝前山,紫帽镇园坂张园、洋店后厝街、东石镇白沙村,内坑镇深圳井上、潘厝后林、土垵后溪,金井镇南江村(南沙岗)、塘东寮头、围头村,英林镇后头谢厝街,东村,安海镇街内。

上述村落谢姓,分堂号系为汝南与会稽。皆为宝树传芳。

谢姓晋江开基祖洋尾(扬美)的昭穆:中士元纪其在大,继世文章光祖德、传家孝友裕孙谋,承宗立典维华国,焕礼敦诗庆永昌。晋江青阳镇屿崆等字辈:子泉西复、梦士以金、敦礼毓英、仕国耀邦、簪缨奕世、迈种超群。金井镇南江(南沙岗)支派字辈:(东房)扬必士志谦,德立家先达、礼定为后昆。(西房)必音金呈芳、德立家先达、礼定为后昆。英林镇澄卿衍派(讳行):文章瑞秘国、芝兰齐美智,龙舞与凤翔,则喜之有庆。(字行)国元家都士、德业肇尚书、科第联芳允、迪功于成烈。内坑镇井上村:储黄廷成定、正明登金榜、祖德洋美开、远世永芳长。

上述村落不断有族人向外播迁:如磁灶镇洋尾在清末民国初谢祖文,谢祖趁等一批人迁居泰国发展;清末民国初的谢金象,谢光语等移往菲律宾谋生;民国初期谢光华等往新加坡定居;民国期间谢烟泉、谢祖举一批人迁往台湾;民国期间谢伙狮、谢定玉等去越南谋生居住;民国年间谢光崎等往缅甸发展定居。

洋尾(扬美)是晋江谢氏的开基祖地,经世代藩衍,人丁已达5000余人。然其族谱内容残缺,一些记载不尽详细,世系中断二代,(五世至六世),迁衍晋江各乡村和外迁记载不全,仅以到洋尾调查采访记之。

晋江谢氏在历代科举中,有文科进士34人(唐、五代1人,宋代29人,明代4人),有武科进士4人(宋代),文科举人16人(明代11人,清代5人),武科举人2人(清代),还有清及清以前,非科举出身,以荫补官的文职明代3人,武职清代2人。

谁知道湖南溆浦谢氏家谱

怀化谢氏 始祖玉春公,字子礼,元末明初因避兵乱自江西泰和县圳上鹅颈大丘迁湘,开基于湘西。族人分布于怀化、辰溪、沅陵、溆浦、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