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姓分布
从郭姓悠长的姓氏源流和历史演变中,可以看出自夏商周以来,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至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郭姓渐渐地从山西、陕西、河南的开基地向外播迁发展,致使中国的大江南北,城市乡村到处都有郭姓人活动的足迹。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列的100个大姓中,郭姓名列第十八位,人口总数一千万左右,其中尚未包括海外侨胞。
河南省
河南省是郭姓人最原始的开基地,也是郭姓人广泛分布的主要地区。早在夏商周时代,郭姓人就在河南登封、荥阳一带居住和繁衍生息。东汉以后,郭姓人迁居到了光州固始。自汉至今河南省有以郭命名的村落二十多个,这些村落都是郭姓族人聚居的地方。
郭连,今禹州市郭连乡人民 驻地,是东汉曹操谋士郭嘉的故里。
郭村镇,今商丘市辖镇,唐代郭氏在此建村,后渐成集镇,故名郭村镇。
郭店,今夏邑县郭店乡人民 驻地,唐称郭家店,1927年更名郭店集,后简称今名。
郭村,禹州市梁北乡人民 驻地,明代以后郭姓迁居于此,故名郭村。
郭屯,在宁陵县城关 镇西南8公里的洮河南岸,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有郭氏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分别建三村,称三官屯,清咸丰三年(1853年)三村合并筑寨,改今名。
郭全屯,在卫辉市区西75公里处,据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迁民碑载:山西泽州移民110户迁此,里长郭全,村以郭全之名命之。
郭庄,今夏邑县郭庄乡人民 驻地,因明洪武年间郭城自山西洪洞县迁此,故名。郭老家,在虞城县城关镇东南18公里处,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建村,名郭庄,正德年间人郭臣被招为驸马,得封地,更名宗禄村,清代村民外迁,此村遂名郭老家。
郭庄,今原阳县郭庄乡人民 驻地,明永乐年间,郭辂迁此建村,名郭辂庄,简称今名。郭滩,今唐河县郭滩乡人民 驻地,明末郭姓在水潭边建村,取名郭家潭,后演变为郭滩。
郭家河,今新县郭家河乡人民 驻地。此地的店铺处于河湾,原名拐弯店,后改陈家围。清初郭姓迁此,并成大族,遂改今名。郭岗,在镇平县城关镇西北24公里外,郭姓始居此,盖有楼房,故名。另外,又有郭庄(属滑县)、郭里(属安阳市郊区)、郭亮屯(属辉县市)等村落,亦都是郭姓人的居住地。
山西省
山西省是郭姓人比较早的一个开基地,也是郭姓人分布比较广泛的一个地区。山西太原、阳曲、汾阳一带的郭姓发展很快,并且形成望族,长盛不衰。19g0年全国人口普查,阳曲有姓氏333个,超过两千人以上的姓氏有11个,占总人口的5592%,其中郭姓有4875人,按数量占第六位。在山西境内,既有以郭字命名的县、镇,又有因郭姓人聚居而命名的郭氏村落。高村乡北社村的郭家堡虽然经数百年的风雨,仍然屹立,郭家堡堡名的碑石仍嵌在堡门的上方,这里现在仍居住着许多郭姓后人。泥屯镇的白空社有郭郡马(夫人为宁化王第四女)祠堂留下的《明诰封巫乡君郭门朱氏墓志铭》,从碑记可看到郭郡马与夫人的生活片断与业绩。此村原有6个郭姓神轴,后四个被烧,从现存的两个也可以看出郭氏家族几十代的变化。今汾阳县有金代设定的郭栅镇,以及山西寿阳县南寿水滨的郭村,在山西平陆县东北百余里濒临黄河的地方有郭原村,在山西灵石县南25里有郭家沟。
陕西省
陕西省是郭姓人的又一个比较早的开基地和主要分布地区。早在周代,郭姓人就在陕西冯翊繁衍生息。秦汉至魏晋隋唐时期,郭姓人除在冯翊发展之外,又分布到华阴等地,唐时一代功臣郭子仪出生在华州,他有八子七婿七十二孙,家人数千,其后代一直在此繁衍生息。陕西省也有因郭姓得名的州治记载,例如隋唐宋时代的郭州,就在陕西的西宁镇。郭家塔,在陕西宜君县。
山东省
山东省是郭姓分布较多的地区之一。山东自古至今,以郭姓得名的村庄19个,这些村落中至今仍以郭姓人居多。郭城,在山东聊城县东北,春秋时亡国郭氏的栖息之地。单县的郭村镇,是明洪武年间郭氏自山西洪武县迁此定居而立,初名郭村,后成集镇。郭太平,今临沂市太平乡人民 驻地,位于市区东北17公里,沂河南岸,明洪武年间郭姓在此建村,取吉祥之意,故名。郭庄,今淄博市山区郭庄乡人民 驻地,明初建村,因郭姓僧人在此建塔寺,故名。郭屯镇,属郓城县辖境,原为明永乐年间王氏建村,村名王文光屯,宣德年间因郭氏为屯长,更名郭官屯,后简称郭屯。潍坊市寒亭区的郭家官庄镇,明代郭姓在此建村,故名。郭家店镇,属莱州市辖镇,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郭姓在此建村,并开设饭店,故名。郭庄,今郓城县郭庄乡人民 驻地,清光绪初年郭氏建村。郭庄镇,济南市历城区辖镇,郭姓最早在此开店,得名。郭寨,今夏津县郭寨乡人民 驻地,明末由李蛮屯、贾家坊、姜家庄合为一村,因郭姓居多,定村名郭寨。此外,还有郭仓、郭楼、郭家寨、郭店屯、郭里集等都是以郭姓聚居而得名的。
崇文堂家谱坊发现一部沂水郭家楼《郭氏族谱》!民国二十四年修。家谱记载:该家族始祖郭根,从颜神(今淄博博山)迁居沂水郭家楼。字辈:瑞兆邦之彦,仁孝庆世传,文士希善树,修德家绍光。后人主要居住地:莒县庞家泉庄,西车汪,前栗园,二十里堡,沂南司马店子,安徽灵壁县等村
河北省
河北省郭姓人的历史渊源,与山东一样都是在春秋时代播迁繁衍下来的。中山鼓城、馆陶、曲沃、魏郡贵乡(今河北省大名东北)等地,是隋唐时代郭姓人居住的主要地区之一,且形成为大族。以郭氏命名的村落有:郭家庄,在抚宁县北;郭家屯,在隆化县西北;郭磊庄,在万全县西南;郭疃镇,在沧县东;郭苏镇,在乎西县西北40里;郭庄镇,有两个,一在献县东,一在无极县西20里。
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省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
五省的郭姓人,是魏晋南北朝及其后的山西、陕西、河南境内的郭姓移民及其后代,他们与中原地区的郭姓血脉相承。以郭命名的郭姓人的居聚地主要有:湖北省的郭河镇,又名郭家河,属仙桃市辖;秭归县的郭家坝镇;郭家庄,今丹江口市茯苓乡人民 驻地;郭家冲,在广济县;郭峪,今谷城县郭峪乡人民 驻地。江苏省的泰邑、润东、京江(今镇江市)等县市都有郭姓人居住。江都县郭村镇、今铜山县郭集苍乡人民 驻地、今滨海县陈涛乡人民 驻地、今宝应县郭桥乡人民 驻地、今吴县郭苍乡人民 驻地、今如皋县郭园乡人民 驻地、今句容县郭庄乡人民 驻地等,都是以郭作为地名的。又有郭家寨,在泰兴县泰兴镇北,相传宋代岳飞部将郭某曾在此扎寨,故名。浙江省的宁波、鄞县、萧山、龙泉,安徽省的亳州以及今蒙城县郭店乡人民 驻地、今蒙城县郭集乡人民 驻地、今五河县郭府乡人民 驻地、今黄山市黄山区郭村乡人民 驻地等,都是古今郭姓族人聚居、分布的主要地区。
福建广东省
福建、广东两省的郭姓人是魏晋南北朝及其后的山西、陕西、河南郭姓族人移民及后代,与中原地区的郭姓族人血脉相承。此后福建、广东两省的郭姓人又有人成为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五省一些郭姓人的始迁祖。今福州市侯官、福建省东部的长乐、泉州、漳州、龙溪、魏塘、在平和县小溪镇西南的郭坑,是福建郭姓人的主要分布地区。肇庆以及潮州大埔、大麻、潮州市南的郭陇、广州市北的白云山区的郭塘,是广东郭姓族人的主要聚居地。
台湾省
台湾省的郭姓族人主要是从沿海的福建、广东省播迁去的。并在台湾各地得到很大的发展,是台湾的十大姓之一。郭姓人在台湾主要分布地区有新竹、新化、彰化、淡水、嘉义、台南、台北等县以及台南台北等市。
郭姓迁徒史
春秋战国时期
从郭姓的起源来看,郭姓主要有两个发源地:一个是夏商时的古郭国,另一个是周文王所封的“虢”国。它们在春秋战国时被灭亡后,其族人开始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迁徙。
位于山东博之聊城的古郭国,战国时被齐所灭,其后人在国破家亡后四处飘流,最后迁移到今山东、河北交界的广大地区。中山国是他们聚居的州郡之一,而它附近的常山郡、广平郡等地也有郭氏族人的活动。这些郭氏族人经过不断地繁衍发展,渐渐人多宗大,形成了中山望族。《春秋左传》记载:“齐有郭最、郭荣”,“鲁有郭重”,“燕有郭隗”。
起源于周王朝虢国的郭氏是郭姓中人数最多、力量最大、分布最广、影响最远的一支,可以说,目前90咒的郭姓族人来源于这一支,但这一支郭氏族人的繁衍播迁情况也不尽相同。
各虢国相继灭亡之后,虢氏裔孙作为亡国之民,或被迫强制迁徙,或逃亡到异国他乡聚族而居,也有一部分仍留原地。
西虢族人随平王东迁到上阳,留在原地的小虢,到秦武公十一年,被秦所灭,其族人被迫迁向西北边远地区,在那里定居下来,从而形成后来的西平郭氏和敦煌郭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声闻天下。
南、北二虢被晋献公灭亡后,其族人匹散飘流,有被迫迁于晋国的,也有逃亡到附近各国的,迁于晋国的虢国人很大部分被留在现在山西的晋南,有一部分被安置在今山西汾阳县境内,汾阳县内大虢城、小虢城即因虢人居于此而得名,他们是太原郭氏的最早祖先。
周平王时为郑国所灭的东虢,同样其族人也被迫逃亡,绝大部分流散于今河南中部,从而成为颍川郭氏最早的祖先。也有逃亡到今陕西、山西各地的。崞山郭氏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被迫迁往崞山的一支。地点在雁门关南,即秦始皇所筑内长城之崞山。这一“崞”字,由最早迁入郭氏始祖所自创,因失掉封邑,被迫迁至一山地,故在郭字右边去邑,左边加山,名其地为“崞山”。自立堂号“崞山堂”。
综上所述,起源于周王朝虢国的郭姓,其迁徙与虢国的兴亡相始终,无论是西虢还是东虢,以及北虢、南虢,每一个虢国的灭亡都导致’了虢国族人的大逃亡和大迁移。在迁移的过程中,西虢成了魏晋时期西平郭氏和敦煌郭氏的始祖,而东、北、南三虢则成了太原郭氏、河东郭氏和颍川郭氏的始祖。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随着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祖祖辈辈生活于中原地区的郭氏族人终于走出国破家亡的历史阴影,人口不断繁衍,宗族渐渐壮大。他们在饱尝流亡迁徙的滋味后,更加珍惜稳定以后的安居生活。他们在各聚居地或躬耕农亩,或投身从戎,或致力政治,或穷经皓首。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显示著自己的才能,给历史留下了一笔笔绚丽图画。他们继承祖先的优良品德,诚以事君,信以处友,在各聚居地获得很高的威望。
先秦、两汉时期,郭氏以世居太原阳曲的郭无家族影响最大。经过不断繁衍,太原郭氏成为后来郭姓繁衍迁徙的主要来源,故郭氏家族以“太原”郡望为最大。至汉末,郭氏又成为渭河下游地区一带的望族。汉有郭亭,子孙自太原徙冯翊。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由,其裔孙迁居(颖-禾+水)川(治今河南许昌)。再有后汉郭泰,世居介休(今属山西),其裔孙居魏州昌乐,可见昌乐郭无亦出自太原。郭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后,郭氏大批散居于今浙江、江苏等处。迁去江南各地的郭氏,也以太原郭氏为最多。
魏晋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各民族大融合、大迁徙时期。这一时期,战乱频仍,政权迭立,豪强群起。尤其是郭姓人的主要聚居地中原地区更是战火连年,民不聊生。而南方相对稳定,大批中原民众,被迫离开故土,避乱江南。郭氏族人的第二次大迁徙是在晋永嘉之乱以后,西晋灭亡,东晋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时,随晋室南渡的有数百家之多。这些南渡者,也包括郭姓族人在内。如东晋著名的文学家郭璞,本是山西闻喜人,晋惠帝、怀帝之际,其家乡受到匈奴骚扰,他联合亲戚朋友数十家,到江南避乱。这次过江的中原郭姓族人,大都散聚在江南各地,以后又经过江苏、浙江等地进入福建、广东等地。
隋唐时期
隋唐年间,郭姓已成为今山西、山东省的第一大姓。唐初,陈光元开基漳州,即有郭姓随同入闽。唐中期,因“安史之乱”,又有大批郭氏分迁于今浙江、江苏、湖北等地。此讨,郭姓还繁衍有一大望族,即汾阳郭氏,其始祖为来自华阴的郭子仪。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封为汾阳王,其后裔便以‘汾阳’为堂号。这—支郭氏后裔郭嵩,迁入福建,成为入闽郭姓的始祖。
迁入香港
位于香港新界的八乡地区有一个村落叫莲花地,约有五百人,由六个姓组成,其中以郭姓居多,有三百多人,且入居年代最早。大约在明代中后期,郭巨田率族人迁居于此。
据《莲花地郭氏族谱》记载:他们的一世祖郭盛,生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居住在新安县城的南头附近,传至六世郭巨田(生于明正德年二年,1507年)始迁莲花地。其后郭氏族人逐渐繁衍壮大,遍布新界地区的八乡周围。
郭氏有祠堂,堂名“禧隆堂”,奉祀著郭巨田以下各祖先的牌位。居住在新界地区的郭氏族人特别看重墓地风水,莲花地郭氏的族谱是手写本,属于一种较简单的类型,但有关祖先墓地的位置及其风水内容的记载却相当充实。如墓地所在地、方位、朝向等都有详细的记载。墓地风水投资规模也很大。
现在不仅香港新界有郭姓人居住,而香港其他地区也遍布郭姓人的足迹,香港经济的起步与腾飞,被世人称为奇迹,是香港民众努力的结果,其中也有郭姓人的贡献。60年代中期的地产热中杀出“三剑客”,其中之一就是郭得胜。还有近年崛起的香港服装界女强人郭志清及其家族永安公司等等。
迁入台湾
据《台湾省通志》对郭氏播迁入台的记载,最早入台的郭氏族人名叫郭怀一,大约在明天启年间由福建入住今台南市。郭怀一早年随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纵横海上,为其得力部将。后郑芝龙受明朝招抚,返回朝廷。郭怀一与另一部将何斌则留居台湾,与其部属垦耕于离台不远的二层行溪南岸,建立家园,人丁日旺。
台湾郭氏族人,还有许多是从福建漳州、泉州等地赴台的,另外也有一部分是从广东潮州、惠州嘉应去的。
福建漳州龙溪县的郭由饱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入垦今台南麻豆;雍正年间,郭光传入垦今台南县;乾隆年间,郭其读迁今澎湖马公;郭振德、郭安政、郭长等,先后入垦今台北万里。
福建漳州南靖县的郭锡馏在清康熙中叶入垦今彰化。乾隆初年,移垦今台北市,募资开挖水渠,灌溉台北盆地。后人感念其恩,将此渠取名骝公圳。雍正五年,郭崇饱入垦今台北市内湖。乾隆年间,郭砒石、元记、纯直兄弟入垦今台北金山。郭荣兴入垦今万里。
福建漳州平行县的郭朝球在清乾隆年间入垦今万里,郭阿叶入垦今台北瑞芳。
还有福建漳州的郭光天入垦今桃园龟山;稍后,郭崇嘏、郭龙文、郭玉振、郭樽等,先后入垦今桃园大园、龟山。
由福建泉州入台的有惠安县的郭顺宜,于康熙末年入垦今彰化鹿港,雍正六年,郭奕荣入垦今新竹香山。
福建泉州同安县的郭行足于乾隆十九年入垦今麻豆,长房下传六房,是为郭六合。稍后,郭川入垦今台北八里,郭植厚入垦今基隆市。嘉庆年间,郭盘衍入垦今苗栗苑里。
福建泉州南安县的郭宽于乾隆初年入垦台南佳里,后迁台南市。郭卜入垦今台北树林,郭云山、云河兄弟入垦今台北汐止。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郭恭亭入垦今新
竹市。
福建泉州安溪县的郭畅于道光年间入垦今台北坪林。
福建泉州的郭百年于嘉庆年间率众入垦今南投埔里,郭福富、郭景先后入垦今台北石碇。
迁往台湾的还有广东潮州饶平县的郭德泉,于康熙中叶入垦今嘉义水上。广东惠州海丰县的郭青山于雍正八年入垦今新竹新丰;惠州陆丰县的郭成万于乾隆年间入垦今苗栗镇。广东嘉应镇子县的郭鸿成于乾隆二十八年入垦今台南市安平区;嘉应梅县的郭有凤于乾隆年间入垦今苗栗镇。
迁徙海外
郭氏最早迁徙海外大约是在明代中后期,迁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迁徙的目的也各不相同,迁徙的途中非常艰辛。
目前世界上的郭姓华裔、华侨最集中的地区在亚州。其中以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高棉、寮国等十几个国家为最多。美国、加拿大和巴西也有不少郭姓华裔。他们中有许多人为所居住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望。如大企业家郭琰、郭鹤年、郭芳枫;华人记者郭克明;华人建筑师郭茂林;华人律师郭彪等等。
找到一个本家啊,呵呵。
好像姓郭的没什么名人的。
历史名人
郭 隗:战国时代燕国大臣,为燕昭王招贤纳士出计献策,为燕国的兴起作出了贡献。
郭 伋: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初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任上谷太守,官至太中大夫。郭象:河南洛阳人,西晋时的玄学名士。
郭 璞: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人,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博学多才。代表作为《游仙诗》,著有《江赋》等著作。并注释《尔雅》、《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等典籍,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郭 威: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隆尧)人,五代时期后周王朝的建立者。在位时的一系列改革为赵宋王朝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
郭 象:西晋学者、玄学大师,所撰《庄子注》对后世影响很大。
郭 嘉:三国时魏曹操谋士。多谋善战,屡建谋功,尤以官渡之战显名。
郭 沔:今浙江省温州人,南宋时音乐家、琴家、浙派创始者。作《潇湘水云》、《泛沧浪》、《飞鸣吟》等曲。
郭 标:广东省中山人,近现代史上知名海外人士,澳大利亚华侨领袖。
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唐代军事家。在平息安史之乱,维护国家统一中功绩卓著。
郭忠恕: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宋著名画家、文字学家。著有《佩 》三卷、《汗简》等。
郭若虚:宋代太原(今属山西省)人,著名书画评论家,所著《图画见闻志》集中体现了他在绘画上的主张及见解。
郭守敬:顺德邢台(今河北省邢台)人,元朝著名文学家、水利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主持编制了《授时历》,施行达360年,为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郭子兴:元代定远(今属安徽省)人,为元末起义军中江淮地区首领,后被朱元璋追封为滁阳王。
郭亮生:清代常宁(今属湖南省)人。自幼研习岐黄医术,医术精湛,著有《豆麻心经》一书。
郭嵩焘:清代湖南湘阴人,为中国第一位驻英大使,曾任广东巡抚、兵部侍郎等职。
郭沫若:四川省乐山人,现代史上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著有《女神》、《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许多著作。郭永怀:山东省荣城人,著名的空气力学家,我国导弹、核武器的奠基人。
郭化若:又名郭俊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军事学家。曾任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1955年授中将衔,是位集诗人、学者与书法家于一身的将军,是国内外公认的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权威。郭化若原来文化水平很低,只上过5年学,全靠自学考入黄埔军校,学完中学的数理化知识。他从1938年起便研究精深的孙子兵法及其他古代兵书。解放后,他将大量论文汇集成册,成了我军研究军事辩证法的专家。
郭小川:河北省丰宁人,现代诗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人民日报》特约记者。
郭鹤年:祖籍福建省福州,生于柔佛邦新山市,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有“亚洲糖王”之称。曾被推选为亚洲十大富豪之一。
笃培宗仁本
修书庆克承
香延传万载
来世永照明
忠玉令今秀
全从近新维
我们这脉是德平的,清朝末年续的,当时续辈分时还有五个辈分没用完,是佃风明照亮,由于明照与新辈分重了,所以没用完老的辈分排序就用新的了,因此在北边乡村里笃_佃,培_风是等辈的!
希望一个宗祠的能记住传给后人,不用不要紧,但是要记住。
郭子仪的故里在陕西,但是后人的下落并没有记载
来源:
1、源于姬姓。西周时期,武王封其叔虢仲于陕西宝鸡,称西虢国(虢通“郭”)。周平王东迁时,西虢迁于河南,改称南虢,春秋时灭于晋。留在原西虢者史称小虢,春秋时为秦所灭。周武王封其叔虢叔于东虢,在今河南荥阳北。
周平王东迁后,把东虢之地给予东迁有功的郑国,东虢后裔虢序北迁山西平陆,史称北虢,后灭于晋。赵简子开拓晋阳前后(即公元前497年前后),虢序后裔辗转徙居晋阳及以北地区(今山西太原至忻州、原平一带)。
西虢、东虢、南虢等三国和北虢郭公(虢序,郭序)之后均有郭姓,但郭公之后的郭姓是中华郭氏最大和最主要的支派。
2、源于任姓。黄帝子部落禺虢为任姓,任氏族也是黄帝时代12个重要氏族之一,地处东夷族。禺虢生禺京,其后裔在夏朝建立了郭国,公元前670年被齐灭掉。中山郭氏即出自古郭国。
3、源于地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郭,外城,古代在城墙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居于外城的遂以为郭氏,也有以居城郭不同方位而姓东郭、南郭、西郭、北郭,其后代多改姓单姓郭氏。这类郭姓主要发生在先秦时期的北方地区,也无法弄清其族源和姓属。
扩展资料:
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1] 人。唐朝名将,政治家、军事家。
早年以武举中第,入仕从军,累迁九原太守,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拜朔方节度使,率兵勤王,收复河北和河东地区,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辅佐广平王李俶收复两京,迁司徒,封代国公。
乾元元年(758年),拜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承担相州兵败之责,罢职赋闲。宝应元年(762年)初年,河东兵变后,封为汾阳王,起兵平定叛乱,事后解除兵权。
广德元年(763年)冬天,吐蕃攻破长安后,奉命调兵遣将,驱逐吐蕃敌军。广德二年(764年),仆固怀恩引领吐蕃和回纥入侵时,单骑说服回纥,合兵大破吐蕃。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后,拜太尉、中书令,充皇陵使,赐号“尚父”,增加食邑,剥夺实权。建中二年(781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郭姓大约有10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31%,排在第十二位。郭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16%,占四川省总人口的2%。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山西、甘肃,这四省郭姓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53%。其次分布于河北、山东,这二省的郭姓又集中了15%。全国的郭姓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形成了川豫晋甘为中心的郭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郭姓大约有9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为明朝第十七大姓。宋元明约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郭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了。
明朝以前,郭姓的主体一直在中原和北方,宋元明时期北方连续不断的战争,使郭姓人群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明朝时期,山西为郭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218%。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江西二省,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40%。
其次分布于山东、浙江、河北,这三省的郭姓又集中了23%。明朝时西南的贵州和云南郭姓稀少。宋元明期间,郭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由西向东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北地晋冀鲁、南方赣浙二块郭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郭姓的人口已达1500万,是全国第十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13%。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郭姓人口由96万增到1500多万,大约增长了15倍多,郭姓人口的增加速度略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省,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378%。其次分布于广东、四川、陕西、安徽、湖北、辽宁、湖南、江西、江苏、黑龙江十省区,又集中了郭姓人口的375%。
河南为郭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143%。全国形成了豫冀鲁晋、粤湘鄂皖、川陕三块郭姓聚集区。
在近600年时间里,郭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西北、向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郭姓
-郭子仪
空飞舞中华姓氏家谱溯源之郭姓寻根访阳曲 !
郭姓是一个相当古老的姓氏,渊源有四。“禹乘二龙,郭支之驭”,相传夏禹有两个驭手叫郭哀和郭支,他们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的郭姓人。商代的郭崇被认为是郭姓的另一始祖。周代虢国的子孙后代则是当今郭姓最大、最主要的一支。史载,东周时平王封虢叔裔孙虢序于阳曲,虢序被称为“虢公”,因“虢”“郭”同音,又叫“郭公”,后代遂有郭氏。古阳曲在今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境内,是郭姓的诞生之地、根植之所。
初春的太原乍暖还寒,夜里一场春雪,更将这座北国古城打扮得银妆素裹,分外妖娆。怀着寻访郭姓祖根的热情,我们太原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一行七人冲风冒雪,驱车北上,直奔市区东北的阳曲县境。
太原是华夏汉族大姓望族祖根麇集之地。举国大姓之最的王姓,便是从太原晋阳(今市属晋源区)滥觞,继而流播海南外,成为世界最大姓氏的,故有“天下王氏出太原”之说。至于郭姓,也是汉民族大姓之一,名列中华姓氏第十六位,其祖根也在太原市阳曲县。
说起郭姓历史,可谓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同行的王老是一位对姓氏素有研究的文史学者,行车无事之余给我们讲起了郭姓的起源。他说,先秦时期中国的姓和氏并不是一回事,姓和氏变为同一概念是在汉代以后。比如郭姓,它原本不是姓,而是氏,先有姬姓演变为郭氏,后来姓、氏同一,就称郭姓了。
史载,“三代”之一的周朝是由姬姓创立的。周武王姬发建周时实行分封制,把他的叔父虢叔封为西虢诸侯,虢仲封为东虢诸侯。西虢地处虞国和郑国之间,在今陕西省宝鸡市境内,东虢在今河南荥阳境内。周平王东迁洛阳后,将西虢作为赏赐,划给了东迁时护驾有功的郑国,西虢遂亡。平王此举引起许多诸侯国的不满,若干年后,逐渐强盛的楚国欲北上争霸于诸侯,遂以平王灭东虢之事为借口,举武力威胁周王室并吞并了西虢之地。周天子慑于楚庄王的威势,只得找到虢叔的裔孙虢序,将他封于阳曲,作为一种补偿。虢序又称“虢公”,乃郭姓得姓始祖。
同车的小杜问道:“虢序被封阳曲,他姓虢,又不姓郭,阳曲应该是虢姓的再封之地,怎么又成了郭姓的开姓之源呢?”
王老不紧不慢地说:“虢与郭同音,虢序受封阳曲后虢转变为郭,虢序遂转为郭序,虢公也就是郭公,这样郭序就成了郭姓的开姓之祖,阳曲也就成了郭姓的诞生之地、根植之所。”
三十公里路程在人们的对话中不觉走完,车停在了阳曲县政府门前,县政协领导已在楼前迎候。“春雪不积时”,大雪之后,阳曲城外的农田白茫茫一片,城内却只有屋顶、楼顶覆盖了一层含水带气的白色晶体。为不耽误时间,我们没有下车,在县里同志的引导下径直向郭氏纪念馆所在地——“东南洼”村驰去。县政协的同志告诉我们,阳曲境内已难觅与古虢国和虢公有关的文物遗存,只在东南洼村有一个建于明代的郭氏祠堂,现在已辟为郭氏纪念馆,里面供奉着郭氏先祖的牌位,是郭姓人寻根谒祖的必到之地。
东南洼村距县城不远。途中,我们乘便探访了阳曲故县遗址——隋唐时代的汾阳城。经历了1500多年的岁月沧桑,古老的汾阳城已难寻昔日的辉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爿爿坍塌的古城垣和一幢幢传统民居,只有那眼古老的“木井”还算历史旧迹。据唐《元和郡县图志》载:“(汾阳)县城,故木井城也,东魏孝静帝筑,城中有井,以木为箍,固名之。”原来,古城创建于北朝时期,因城半截为木箍券筑,上半截用青石圈砌,由于年代久远,留在井口青石上的绳痕竟有24道之多,最浅者2公分,最深的达9公分。当地百姓传言,这井也叫尚家井。当年筑井时,因土质疏松,井水常常泡坏井壁,轻者井水变混,重者井壁坍塌。有一位姓尚的筑井人独辟蹊径,依照制作木桶的工艺,将井壁用木头箍为井桶,这样既防止了井壁塌崩,又使井水常保清澈,使木井用了两千多年而不坏。阳曲在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前为阳曲县,之后改称汾阳县,后又改名阳直,唐初恢复阳曲旧名,旋又改为汾阳县。这木井,便是阳曲故城数千年历史的见证。
离开木井城北行数里便到了东南洼村,它坐落在汾河支流杨兴河南畔,是一个古老的村落。据说村子原住民全为郭姓,后来不断有他姓迁入,现全村140余户仍以郭姓为主。郭氏纪念馆是在郭氏祠堂的基础上建立的,它坐南朝北,坐落在村西的黄土坡上,是一个占地两亩的三进院落。同行人说,正门前原有一棵数百年树龄的古树,可惜去年毁于大火,现仅存粗壮的树干,似在诉说历史的沧桑。
纪念馆的主要建筑为中院“始祖祠”,祠堂为明清硬山式建筑,堂中塑有远祖虢仲、始祖郭序、名祖郭子仪三尊座像。祠堂顶额绘有人文初祖、武王伐纣、虢仲立国、序封阳曲以及子仪王等九幅彩绘,提要钩弦地叙述了郭氏为炎黄子孙、枝出姬姓、立国河南、开始阳曲的数千年迁徙演变史。
陪我们参观祠堂的前村支书郭四货老人介绍说,阳曲县郭姓很多,有以郭姓命名的郭家堡,还有家社、北社、南社、大卜等郭姓大村。海内外的郭姓大多以阳曲为祖根所在地。历史上,有名的郭氏地望如以三国名宦郭嘉而享誉的颖川郭氏,以唐代名将郭子仪而闻名的华阴郭氏,以东汉郭泰而传名的昌乐郭氏,以及冯翊郭氏、京兆郭氏等,都源出太原阳曲,统称太原郭氏,是为郭氏正宗。
郭四货祖祖辈辈居住在东南洼,他本人曾为村支部书记、村长,现年龄大了不再任职,与儿子住在一起,安度晚年。谈起郭姓文化,老人眉飞色舞,滔滔不绝。据他说,郭氏一门英雄极多,其中饮誉世界者,非汾阳王郭子仪莫属。有人说郭姓源出今山西汾阳县,因为郭子仪祖籍在汾阳,其实不然;要辨明郭氏祖根,首先要了解汾阳县得名的历史渊源。汉代的汾阳县就是后来的阳曲县,而随唐时曾复用汾阳之名。我国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汾阳即是指汾水之阳,最早的汾阳县就在今阳曲县境,汾河之北。而现今的汾阳县却在汾河之西,明朝以前叫做西河县,直到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才更名为汾阳县。这两个汾阳县南北相距数百里,当然不能混为一谈。
老人继续说,郭子仪受封“汾阳郡王”是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事。郭之被封,是因为古代有“凡所封邑,必取得姓之地“的规矩,郭姓的祖籍是当年郭公受封的汾阳(今阳曲),所以郭子仪便得了“汾阳王”的爵名,而这个“汾阳”与明代的汾阳(即今汾阳县)没有丝毫关系。
时间过得飞快,不觉已是日照中天,我们恋恋不舍地告别了东南洼村。午饭后,县政协的同志提议赴柳林河汾河二库景区和悬泉古寺一游。客随主便,我们放弃了午休,直驱阳曲西山。
地属阳曲的柳林河汾河风景区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景区内有新建的汾河二库大坝,有古老的悬泉古刹,有险峻的西山群峰,还有碧波荡漾的高山清湖——汾河二库,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泉古刹和古刹栈道。古寺镶嵌在悬崖峭壁之间,上覆危崖石檐,下临滔滔汾河,一条仅容单人行走的栈道蜿蜒曲折,一会儿探出山间缝隙,一会儿突出石崖之外,直把游人引入古刹后院。据当地百姓讲,在现在的栈道行走其实有惊无险,当年的栈道才叫“惊煞老子、吓煞娘”呢。
关于悬泉寺,《阳曲县志》有载:“悬泉寺,地名五梯崖,又名七佛山,路小而险,上列悬崖,下临汾水,上有七佛堂峭崖滴水,额曰‘悬泉’,有宋崇宁碑记。”然而,沧海桑田,宋代之碑早已不见踪影,只有一通明万历年间树立的《重修古刹悬泉寺碑记》石碑,经风侵雨蚀,依稀可辨几字:“兹有晋阳城,乾方二舍余里,澜柄官山上下,亦号古刹悬泉寺。”至今此寺创于何年,就不得而知了。今存寺宇大约重建于明成化三年,山门前第一景为“悬泉滴水”,清莹的泉水从20多米高的山崖下滴流而下,形成水瀑,游人无不在此顿足、戏水、拍照。进入山门依次为伽蓝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堂、经阁楼、七佛阁和980米长的古栈道。逐一观赏,均各有特色,可谓溶古、秀、奇、险于一炉。
阳曲县还有很多值得探访的胜景,比如金代遗建“不二寺”,无梁大殿“大王庙”,“开化寺”金代彩塑,北门锁钥“石岭关”上古老的杨广栈道,神奇的鲁班试斧石,以及古柏森森、泉水潺潺的“三藏古寺”等,难以一言尽述。如不涉足亲临,难以领略其中精妙。
天色将暮,鸟宿归林,带着方兴未艾的游兴,我们完成了这次郭姓寻根之旅,乘车跃入苍茫的山间。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商时期郭支与郭崇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夏王朝时期有大夫郭支,夏末商初有大夫郭崇(非后唐时期的应州骑军都校郭崇),此二人皆为郭氏之始。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弟姬虢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在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排列的一百个大姓中,郭氏名列第十八位,人口总数一千万左右。
湖南上湘石屋冲郭氏字辈:“启秀端正存真葆良诗书济美孝友聊芳英俊绳立家声代扬祖功宗德 福清市郭氏宗祠
上锡恩光”。 郭氏溶公支字辈: 旧序:“仕可原崇本廷世德贤良宏龄起昭穆光彩焕文章”; 新序:“凤诏宗纶锡鸿勋振羽翔储材培杞梓历运蔚琳琅济用商家楫农明晋国庄图书圶璧映谟烈鼎铉彰”。 江西万载郭氏太原堂字辈: 合族通序:“凤权汝子孟元城山海从长秀绍金台士为师世有恩锡盛朝堂功勋在显扬谦和傅祖德家国统生光”; 岳公房别序:“大端方桂棠华发定荣昌贤俊儒中瑞文明兆吉祥”。 江西定南郭氏字辈:“传仁义礼家学召人文立志光先德贤名佰代欣”。 河南开封刘店郭氏字辈:“世田好三云书中先有文道德全家宝万代永乐祥”。 河南滑县后营郭氏字辈:“林克同自立启元朝向光明志高善学伟振中华”。 湖北安陆郭氏字辈: 旧派:“永世文应尚显万中正诒”; 续派:“泽定远永治先型敦崇原本子名世守封显万德全”; 再续:“隆首高取大士品皇堂正发惟显名扬志有文章书万载庆德贤□儒子益光”。 东北黑水郭氏字辈:“克大基业嗣炳宏谟贻谋燕翼绳武缉熙昌时名世翊运宣猷家珍兆远奕叶重光”。 河北石家庄正定新城铺郭氏字辈:“旺怀朝廷风立树青”。 山东汶上苑庄镇槚柏村郭氏字辈:贤良志廷,永克延宗,金兰广秀,宜光家地。后续待考 山东胶州郭氏字辈:“元肇维人方振承绪玉胜佳年”。 山东日照郭氏字辈:“奎绍郭源公建长章和敬其相惟衍仁德家道隆昌”。 山东枣庄郭氏字辈:“明学振万方依允”。 山东东平郭氏字辈:“长荣克延忠”。 安徽涡阳郭氏字辈:“希文尚允兴传学”。 湖北浠水郭氏字辈:“立本习能迪强修”。 湖北黄梅郭氏字辈:“惟学承在善新明德”。 湖北大悟郭氏字辈:“曾锦洪荣炳均青元宝辉”。 湖北襄阳郭氏字辈:“必定长久天开景运”。 湖南炎陵郭氏字辈:“文学尊孔孟英俊垂名远惠兰延清香世代表忠良”。 湖南嘉禾钟水郭氏字辈: 旧派:“筠应天生凤新汉柱万君班聂小念四代八九千万愿文思启绍常祖宗富贵显相忠”; 新派:“聪明成智慧朝廷有高风国泰永昌良家雅礼仪通贤能先达士福德振祥功”。 江苏江宁郭氏字辈:“高才立志良”。 四川成都郭氏字辈:“应永存先德子”。 福建晋江岱阳郭氏字辈:“祖肇汾阳支分自漳奇立主应赓奕文章高齐育庆亶席亨康膏童豪颜交序亭庠雍廉意度玄衮褒唐京赢广庇帝座方襄膺庸庶享言永音商”。 福建南安蓬岛郭氏字辈: 字行:“元世人卿相治朝重正方令公家谱远颍守系声长孝悌伦滋笃诗书业益张祖来基泽厚贻燕万年光”。 名行:“姬箓渊源永云礽钻绪宏先民隆矩矱后世懔遵行植品宜敦本修身在致诚汾阳余庆衍三岛踵簪缨”。 福建南安官桥石壁郭氏字辈:“显成世述一国荣叔元世人卿相治朝钟正方令公家谱远颖守系声长孝悌伦滋笃诗书业益张祖来基泽厚贻燕万年功姬箓渊源永云礽钻绪宏先民明矩矱后世怀遵行植品宜敦本修身在致诚汾阳余庆衍三岛踵簪缨”。 福建安溪金谷金山回民郭氏字辈:“孟居资允本世仲志一懋尔颜伯克绍贻谋景福介思延及子孙永年保”。 湖北孝感满族郭罗氏郭字辈:“功崇业广本立德明家安国正世永天平吉祥仁寿忠义礼文继述有志瑞启长春”。 新加坡郭氏字辈:“长仕谏怀云雨百里瑞天定朝清廉启国家廷献文明行笃必有克诚用垂式宜尔子孙以介景福”。 郭氏一支字辈:“毓人光祖成士绍宗怀仁恩义道大德鸿实行宪法民心咸悦安乐富强永保华国”。
历史名人:
郭 隗:战国时代燕国大臣,为燕昭王招贤纳士出计献策,为燕国的兴起作出了贡献。
郭伋: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初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任上谷太守,官至太中大夫。 郭象:河南洛阳人,西晋时的玄学名士。 郭 璞: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人,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博学多才。代表作为《游仙诗》,著有《江赋》等著作。并注释《尔雅》、《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等典籍,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郭威: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隆尧)人,五代时期后周王朝的建立者。在位时的一系列改革为赵宋王朝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革除旧习的周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生于公元904年,公元951年称帝,至954年病逝,在位四年,年号:广顺、显德。太祖,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其父郭简曾任刺史,在战乱中被杀,不久,母亲也相继去世。郭威从小依靠姨母韩氏提携抚育。18岁时,应募做军卒,仗着一身勇力,加上学了一些兵法,一步一步爬了上去。郭威即位称帝时,年近五十岁,三十年的军旅生活,给他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常以前代的兴衰作为治理国家的借鉴。郭威针对前朝弊政,进行了一些改革,刑罚有所轻减,某些苛税被废止,部分官田散给佃户,停止州府南郊进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剥削。郭威在五代确是一位较好的皇帝。他死于954年,时年51岁。 郭 象:西晋学者、玄学大师,所撰《庄子注》对后世影响很大。 郭 嘉:三国时魏曹操谋士。多谋善战,屡建谋功,尤以官渡之战显名。 郭 沔:今浙江省温州人,南宋时音乐家、琴家、浙派创始者。作《潇湘水云》、《泛沧浪》、《飞鸣吟》等曲。 郭 标:广东省中山人,近现代史上知名海外人士,澳大利亚华侨领袖。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连回纥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郭忠恕: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宋著名画家、文字学家。著有《佩 》三卷、《汗简》等。 郭若虚:宋代太原(今属山西省)人,著名书画评论家,所著《图画见闻志》集中体现了他在绘画上的主张及见解。 郭守敬:顺德邢台(今河北省邢台)人,元朝著名文学家、水利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主持编制了《授时历》,施行达360年,为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 郭子兴:元代定远(今属安徽省)人,为元末起义军中江淮地区首领,后被朱元璋追封为滁阳王。 郭朝宾: 字尚甫,山东省汶上县苑庄镇槚柏村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历任户部主事、郎中、大同督饷及河南、陕西左右布政使、顺天府尹、浙江巡抚等职。万历二年(1574)升工部尚书。郭朝宾为人老成持重,判事准确果断,对下属不苛求,不计较。所到之处,无不受人拥戴。 郭亮生:清代常宁(今属湖南省)人。自幼研习岐黄医术,医术精湛,著有《豆麻心经》一书。 郭嵩焘:清代湖南湘阴人,为中国第一位驻英大使,曾任广东巡抚、兵部侍郎等职。 郭沫若:四川省乐山人,现代史上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著有《女神》、《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许多著作。
郭姓起源颇多,纵贯全国各地家谱字辈,唯有江西郭氏太原堂的合族通序有“金字辈和在字辈”。
合族通序:凤权汝子孟元城山海从长秀绍金台士为师世有恩锡盛朝堂功勋在显扬谦和傅祖德家国统生光”。
希望对你有帮助。
郭姓分布
本文2023-12-08 00:36:5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4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