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帅 十大将军 57位上将 117位中将都分别是谁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7浏览:2收藏

十大元帅 十大将军 57位上将 117位中将都分别是谁,第1张

1、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2、十大将军: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3、55名上将级别为:

(1)正兵团级33名:

张宗逊、宋任穷、赵尔陆、萧克、王震、许世友、刘亚楼、邓华、杨得志、王宏坤、李克农、李达、杨成武、李涛(瑶族)、萧华、甘泗淇、赖传珠、陈奇涵、宋时轮、苏振华、陈锡联、陈士榘、王新亭、谢富治、李志民、黄永胜、朱良才、杨勇、傅钟、周士第、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

(2)副兵团级19名:

周纯全、陈再道、彭绍辉、陈伯钧、张爱萍、傅秋涛、韩先楚、唐亮、洪学智、叶飞、  周桓、李天佑、刘震、杨至成(侗族)、王平、钟期光、郭天民、韦国清(壮族)、吕正操。

(3)准兵团级1名:

贺炳炎。

(4)无军队级别者2名:

乌兰夫(蒙古族)、阎红彦 。

4、177名中将的级别具体情况:

(1)正兵团级1名:

徐立清。

(2)副兵团级22名:

肖向荣、张经武、张震、刘志坚、阎揆要、钟赤兵、唐天际、谭希林、莫文骅、刘道生、陶勇、吴法宪、成钧、程世才、李天焕、廖汉生、郭化若、唐延杰、张南生、杜义德、王必成、王近山。

(3)准兵团级53名:

万毅、王诤、孙毅、朱明、王宗槐、蔡顺礼、邱会作、张令彬、饶正锡、倪志亮、梁必业、李作鹏、赵启民、方强、罗舜初、王秉璋、罗元发、聂凤智、曹里怀、周赤萍、邱创成、匡裕民、向仲华、谭家述、李寿轩、崔田民、欧阳毅、冼恒汉、王恩茂、张国华、萧望东、

丁秋生、赖毅、邝任农、林维先、周贯五、刘先胜、刘培善、彭嘉庆、黄火星、刘兴元、文年生、詹才芳、梁兴初、吴克华、毕占云、陈正湘、彭明治、姚喆、杜平、甘渭汉、曾思玉、郑维山。

(4)正军级96名:

王尚荣、苏静、刘少文、刘西元、孔石泉、袁子钦、傅连暲、韩振纪、李耀、邓逸凡、汤平、余秋里、陈庆先、刘忠、孙继先、张藩、徐斌洲、韦杰、滕海清、庄田、刘浩天、杨秀山、周希汉、顿星云、周仁杰、康志强、方正平、饶守坤、王辉球、常乾坤、曾国华、朱辉照、余立金、

吴富善、黄志勇、胡奇才、周彪、彭林、刘昌毅、韩练成、张贤约、郭鹏、刘金轩、张达志、钟汉华、秦基伟、孔从洲、范朝利、谭冠三、李成芳、陈康、张才千、张翼翔、覃健、鲍先志、皮定钧、周志坚、张祖谅、廖容标、刘飞、梁从学、钱钧、张仁初、饶子健、陈仁麒、杨国夫、晏福生、

吴瑞林、杨梅生、田维扬、欧阳文、张池明、刘转连、孔庆德、谭甫仁、何德全、徐深吉、韩伟、袁升平、王道邦、王紫峰、赵镕、萧新槐、吴信泉、周玉成、曾泽生、温玉成、曾绍山、陈先瑞、旷伏兆、李雪三、谢有法、张天云、卢胜、黄新廷、吴先恩。

(5)无军队级别者3名:

赛福鼎·艾则孜、阿沛·阿旺晋美、朵噶·彭错饶杰。

(6)聂鹤亭,时任装甲兵副司令员。(1956年补授)

(7)贺诚,时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1958年补授)

参考资料:

-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开国上将、-开国中将

刘伯承、刘亚楼、刘震、刘志坚、 刘先胜、刘培善、 刘兴元、刘少文 、刘西元、刘忠、 刘浩天、刘昌毅、 刘金轩 、刘飞、刘转连、刘义、刘丰、刘何、刘昌、刘昂、刘放、刘春、刘涌、刘彬、刘鹏、刘子云、刘子奇、刘少卿、刘中华、刘文学、刘玉堂、刘永生、刘永源、刘有光、刘华香、刘华清、刘兴隆、刘亨云、刘其人、刘贤权、刘居英、刘绍文、刘秉彦、刘显宜、刘振国、刘振球、刘健挺、刘清明、刘辉山、刘禄长、刘锦平、刘新权、刘福胜、刘毓标、刘德海、刘鹤孔、刘懋功

包含少将至元帅,真是不少啊!

一、十大元帅

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二、十大大将

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三、上将

张宗逊、宋任穷、赵尔陆、萧克、王震、许世友、刘亚楼、邓华、杨得志、王宏坤、李克农、李达、杨成武、李涛(瑶族)、萧华、甘泗淇、赖传珠、陈奇涵、宋时轮、苏振华、陈锡联;

陈士榘、王新亭、谢富治、李志民、黄永胜、朱良才、杨勇、傅钟、周士第、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周纯全、陈再道、彭绍辉、陈伯钧、张爱萍、傅秋涛、韩先楚、唐亮、洪学智、叶飞;

周桓、李天佑、刘震、杨至成(侗族)、王平、钟期光、郭天民、韦国清(壮族)、吕正操、贺炳炎、乌兰夫(蒙古族)、阎红彦、

四、中将

徐立清、肖向荣、张经武、张震、刘志坚、阎揆要、钟赤兵、唐天际、谭希林、莫文骅、刘道生、陶勇、吴法宪、成钧、程世才、李天焕、廖汉生、郭化若、唐延杰、张南生、杜义德、王必成;

王近山、万毅、王诤、孙毅、朱明、王宗槐、蔡顺礼、邱会作、张令彬、饶正锡、倪志亮、梁必业、李作鹏、赵启民、方强、罗舜初、王秉璋、罗元发、聂凤智、曹里怀、周赤萍、邱创成;

匡裕民、向仲华、谭家述、李寿轩、崔田民、欧阳毅、冼恒汉、王恩茂、张国华、萧望东、丁秋生、赖毅、邝任农、林维先、周贯五、刘先胜、刘培善、彭嘉庆、黄火星、刘兴元、文年生;

詹才芳、梁兴初、吴克华、毕占云、陈正湘、彭明治、姚喆、杜平、甘渭汉、曾思玉、郑维山、王尚荣、苏静、刘少文、刘西元、孔石泉、袁子钦、傅连暲、韩振纪、李耀、邓逸凡、汤平;

余秋里、陈庆先、刘忠、孙继先、张藩、徐斌洲、韦杰、滕海清、庄田、刘浩天、杨秀山、周希汉、顿星云、周仁杰、康志强、方正平、饶守坤、王辉球、常乾坤、曾国华、朱辉照;

余立金、吴富善、黄志勇、胡奇才、周彪、彭林、刘昌毅、韩练成、张贤约、郭鹏、刘金轩、张达志、钟汉华、秦基伟、孔从洲、范朝利、谭冠三、李成芳、陈康、张才千、张翼翔、覃健;

鲍先志、皮定钧、周志坚、张祖谅、廖容标、刘飞、梁从学、钱钧、张仁初、饶子健、陈仁麒、杨国夫、晏福生、吴瑞林、杨梅生、田维扬、欧阳文、张池明、刘转连、孔庆德、谭甫仁;

何德全、徐深吉、韩伟、袁升平、王道邦、王紫峰、赵镕、萧新槐、吴信泉、周玉成、曾泽生、温玉成、曾绍山、陈先瑞、旷伏兆、李雪三、谢有法、张天云、卢胜、黄新廷、吴先恩;

赛福鼎·艾则孜、阿沛·阿旺晋美、朵噶·彭错饶杰。

五、少将

1360位,因数目太多无法全部列举,可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帅录”查看,网址在本页最下方。

扩展资料:

1955年9月23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决定:授予朱德等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由国家主席毛泽东发布了命令。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金秋时节的北京,共和国元帅授衔典礼在中南海怀人堂隆重举行,毛主席亲自把元帅命令状,分别授予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等七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

此时,林彪和刘伯承因病在青岛疗养,叶剑英则受命担任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总导演,正在大连进行准备工作,未能到场。同日,国务院也隆重举行授衔典礼,由周恩来分别将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军衔的命令状,授予粟裕等在京将官。

次日,国防部举行授予校官军衔的典礼,由彭德怀授予在京部分校官军衔。之后,贺龙、聂荣臻、叶剑英等元帅及其他高级将领,分别代表国务院和国防部,在解放军各军兵种和各大军区相继举行的授衔典礼上,授予这些单位的各级指挥员将、校、尉官军衔。同时,各部队举行士兵授衔典礼。

此次授衔,全军共有60余万名干部获得了准尉以上军衔。其中: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1名;中将175名,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1名;

少将802名,1956年和1958年各授4名,1961年至1964年由大校晋升少将533名。到1965年取消军衔制时,全军共有将官以上军衔人员1614名。

从元帅到将军,从将军到士兵,被授予军衔,佩戴勋章,光荣与梦想,灿烂与辉煌,在这一瞬间绽放。

同日,中央军委专门发出电报文稿,并通过国务院举行的将官授衔典礼大会,公布授予粟裕等1038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军官以将官军衔的命令。其中包括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798名。

到1955年年终,全军共有644,686名干部,首次分别获得了从准尉至元帅跨度达20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称号。其中准尉113万余名,尉级军官498万余名,校级军官32万余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帅

1935年,应中国***党员金剑啸的邀请,加入了中共外围组织“哈尔滨口琴社”,担任音乐顾问兼总指挥。1936年,指挥排练了大型音乐《沈阳月》(原名《九·一八》)。乐曲主要谱写日寇统治下的东北,山河破碎,哀鸿遍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英勇奋战,不屈不挠,同侵略者作殊死的斗争。  《沈阳月》第一次公演,即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很多报纸纷纷发表文章评赞。第二次预定公演3天,场场观众爆满,不得不加演两天。为了扩大抗日宣传,在中共地下党组织和日伪放送局中爱国志士的帮助下,又将《沈阳月》搬上电台广播。1937年4月,“哈尔滨口琴社”遭到破坏,金剑啸、刘忠等均被逮捕。刘忠在押7天,受尽酷刑,经中共地下党组织及家属多方营救,保释出狱。  1938年,日伪哈尔滨中央放送局的依托团体“F·Y合唱团”成立,刘忠任该团艺术指导。他把许多世界名曲填以中国古诗词,借以表达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感,如《长恨歌》、《浪淘沙》、《赴战》等歌曲。自30年代起,一直在哈尔滨第一中学、女子中学等校教授音乐课。他不赞成学生唱当时流行的内容不健康的歌曲,亲自为《大江东去》、《满江红》等雄壮有力的古典诗词谱曲,教学生演唱,深受师生喜爱。  刘忠在音乐艺术上是学西欧传统声乐学派的,同时广泛涉猎中国民歌和各种戏曲艺术,从中吸取营养,融为具有独特风格的演唱艺术。他的演唱具有吐字清晰,字正腔圆的中国歌特点。嗓音宽厚、圆润、宏亮,是难得的次高音。1941年他的名字载入《满洲艺术年鉴》。  解放后,刘忠继续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先后执教于哈尔滨音乐学校、第四中学、十三中学和二十二中学等学校。他的“声乐发声法”,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推广。中央歌舞团指挥王一丁,沈阳音乐学院院长霍存慧,以及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等,都曾受教于刘忠。  刘忠自幼爱好书法,师承张延原(伯未)。他在《自叙》中说,学书法既讲究“师门有出处”,又讲究“临摹在功深”。主张临摹碑帖要绝对忠实原作,不可附会己见随意变化。一定要做到“若从碑版摹神似,点划不能苟一丝”;但又不能死守一碑,不知变化。要含古而化,参通其妙理,贵在融汇众长。他青年时代摹写的《广武将军碑》,在沦陷时期的东北书法大展中获第一名。当时自命为书坛圣手的满清遗老郑孝胥,赞誉他的书法:“能脱尘境,旁若无人,此君书法压倒吾辈”。  60年代初,在哈尔滨师范学院和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书法课。1965年退休后,每日临池不辍。晚年书法既有汉风魏骨之神,又有雄浑飘逸之势。中国画院院长尹瘦石评赞:“刘忠之汉隶,沉稳、厚重,绝无楷法,已从汉隶中化出个人风格,晚年自成一家,国内少有。”  “文化大革命”前,刘忠是黑龙江省书法篆刻协会副主席,以古稀之年倾心于书法传授。  1979年9月病逝于哈尔滨。终年86岁。

大将许光达:1955年许光达将军被授予大将军衔,其实按照战功和资历他和他的一野战友们一样应该被授予上将军衔,但是他当时担任装甲兵司令,而苏联的装甲兵司令就是大将。我们的装甲兵刚起步,和苏联的交流很多,为了对等,许光达将军也被授予了大将军区。

但是许光达将军虽然是大将,但是按照他的意愿,享受的是上将的待遇,高风亮节不得不佩服 。许光达将军出身贫苦,是黄埔军校第五期炮兵科的学员,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

第一野战军成立之后,许光达担任第一野战军第3军军长,率几乎参加了一野所有的重大战役,在兰州战役中,许光达率部占领了敌军南山主阵地,并且抢占黄河大桥,为全歼兰州敌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将周士第:在1955年开国上将的队列之中,有一位资格很老的上将,有人说资格最老的不是萧克将军吗?确实萧克将军资格很老,甚至有萧克镇上将之说,但是周士第的资历比萧克将军更加高。周士第是周士第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在我军中有徐向前元帅,陈赓大将都是黄埔一期的,他们是同学。但是周士第在当时比他们更有名气,在参加北伐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有一个叶挺独立团,而周士第先在独立团担任营长,后来接任参谋长,最后还成了团长,我军后来的将帅在此时很难达到这样的高度。

南昌起义的时候,他就是25师师长,这样的职务高出当时很多元帅了,这样的资历谁也没有办法绕过去。红军时期他就担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抗战时期担任120师参谋长,率部开赴晋西北,解放战争中,他是华北军区第十八兵团司令员,1949年6月,第18兵团划归一野,所以这一段时间周士第属于一野战将,建国后率第18兵团挺进大西南,1955年周士第被授予上将军衔。

上将王震:说到开垦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我们就不得不提359旅,这些都是以359旅为主完成的,而时任359旅旅长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王胡子王震将军。不要以为人家只会种地,在红军时期人家就是红六军团的政委,军团级别的领导,抗战时期担任副旅长和旅长。

王震将军曾经参与指挥中原突围,成功的掩护中原军区突围,时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到一野成立的时候,他担任兵团司令员,参加了一野的一系列战争,后来更是率部解放了新疆,成功保卫了我国边疆土地,在1955年,王震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当然还有很多人说,按照王震将军的资历和贡献,他完全有资格被授予大将。当然老一辈革命家根本不在乎这一点。

上将贺炳炎:新中国第一位去世的开国上将就是原成都军区司令员独臂上将贺炳炎,贺炳炎将军是贺龙元帅的爱将,1929年参加红军,在作战中勇敢无比,经历多次恶战,最后在战斗中失去自己的右臂,醒来第一句话就是要上战场。人称贺小龙。

成为独臂后的贺炳炎 ,勇猛不减,有一部剧《太行山上》,讲述的是抗战,其中梁家辉扮演的一个奋勇杀敌的独臂将领就是贺炳炎,在第一野战军时期他担任第一军军长,1955年贺炳炎被授予上将军衔,1960年因病去世,也是建国后第一位去世的大军区司令员。

上将彭绍辉:彭绍辉将军是主席的老乡,早年就参加了革命,在革命中彭绍辉将军也失去了一只手臂,当时他率领红一师冲锋陷阵,被击中手臂,做了几次手术没有成功,最后只得截取手臂,成为独臂将军。

抗战时期曾经担任新编358旅旅长,率部坚持在晋西北战斗,为巩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一野战军成立之后,他担任第7军军长,率部参加了一野的一系列大战,1955年,彭绍辉被授予上将军衔。

上将杨得志:解放军中素有三杨开泰三将军 ,取自于三阳开泰,说的是解放军中三位高级杨姓将领,杨得志、杨勇和杨成武,他们三位都是上将,因此三杨在解放军中也相当有名,其中杨得志就是一野的名将,出身贫寒的杨得志在17岁时候参加红军,红军时期就担任师长。抗战时期,杨得志率部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杨得志原本是华北军区担任第19兵团司令员,在参加平津战役中,他歼灭傅作义的王牌军和两个师,后又率部参加了太原战役。在1949年6月,第19兵团划归一野,杨得志也成为一野将领。1955年杨得志被授予上将军衔。

中将郑维山

我们都知道红四方面军出猛将,比如许世友王建安陈锡联等都出自于红四方面军,郑维山正是出自于红四方面军,在红军时期他就英勇善战,他参加了保卫根据地的多次战斗,抗战八方之后他在抗大担任教员,不久就在地方部队开始任职。

1949年6月,第19兵团划归第一野战军,郑维山担任19兵团第63军军长,参加此后的一系列战斗,比如他参加了扶眉、兰州、宁夏等战役,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中将罗元发:罗元发将军是一个放牛娃,后来参加了红军,逐渐成为一名基层指挥员,红军时期他曾经担任师政治部主任。全面抗战爆发后,他担任独立团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平型关战斗,至于了灵丘以北和以东对日作战,在抗战中罗元发勇敢作战给日军以重创。

解放战争中,罗元发担任教导旅旅长,率部参加延安保卫战,成功的完成了阻击任务,一野成立后,罗元发担任第6军军长,他参加了解放西北的不少战斗。1955年罗元发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中将刘忠:刘忠将军早年就参加了红军,在参加了历次苏区反围剿和保卫苏区的战斗,在长征中,他参加了血战湘江的战斗,当时他担任红一军团侦查科科长,在湘江血战中,刘忠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让军团首长夸奖不已。

全面抗战后,刘忠先在抗大担任队长,后进入到129师任职,他参加了百团大战,并且参与开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9年6月,第18兵团划归一野,刘忠担任第18兵团62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中将廖汉生:廖汉生是贺龙的外甥女婿,从小跟着贺龙闹革命,深受贺龙器重。1934年10月廖汉生就担任了第六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开辟湘鄂川黔苏区的一系列战斗。后来红二六军团汇合,他进行尽力为两个兵团的合作而努力,在政治工作方面有很大的建树。

全面抗战时期他最先在120师担任副团长,不久成为政委,第一野战军成立后他担任第一军政委,和贺炳炎一起参与了一野解放西北的一系列战斗。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当然了这些只是一野的一些虎将,其中还有一种是说法,一野十大虎将是、铁甲元勋许光达,胡子将军王震、身先士卒、王新亭、铁面将军彭绍辉、西北豪杰廖汉生、披艰历险敢争胜曾思玉、壮族雄鹰韦杰、大智大勇王尚荣、负伤十余次,得胜无数回郭鹏、虎胆英雄耿飚,反正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我军的元勋战将。

参考:一野十大虎将传奇:第一野战军十虎将都有谁?

十大元帅 十大将军 57位上将 117位中将都分别是谁

1、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2、十大将军: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