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哪个人的才华最让人钦佩?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7浏览:3收藏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哪个人的才华最让人钦佩?,第1张

竹林七贤中刘伶的才华和他的个性是最让人钦佩的了。在竹林七贤中刘伶算是一个极其特别的人了,他不仅是擅长诗词,他对酒的喜爱也是出了名的。当时他的酒气和才气都一起出名的,最早的司马家族还请他来府中做客为官,但他最后拒绝了,并且表示自己业务不熟练,不能承担这个职位。与其他大家俊朗白净的样貌不同,刘伶的长相却并不好看,首先身高六尺,大概一米六左右,而且长相也不好看,脾气还很古怪,所以别人都说他很难相处。

刘伶生性阔达,最崇尚老庄的思想,但与他的诗词相比,他喝酒的故事显得更加有趣一些,据传,刘伶身边常伴着一个仆人,这个仆人手里还拿着一个铲子,因为这是刘伶交待的,要是他不小心喝酒,醉死了,死在哪,就在那里挖一个坑,把自己埋了。有一次据说,刘伶酒后十几天都没醒,仆人已经挖好洞了,刚把他抬进入,他就睁开了眼睛,从里面跳了出来,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还有一个故事,刘伶常年嗜酒如命,他的妻子终于难以忍受,把家里的酒全部倒掉了。刘伶看到这一幕后,跟她老婆说,我这也开始向上天发誓,自己一定戒掉酒瘾,你赶紧把击败上天的酒肉拿过来,我好向上天立下誓言。

妻子高兴的立即准备了一桌酒菜,就等他发誓了。结果在酒肉前,刘伶又改口发誓称,这酒肉既然被我看到,就是我的了,我以后一次喝一斛,这些一点酒还能治病呢。随即就把祭台上的酒肉拿了起来,大口喝酒大口吃肉,随即就又醉了,妻子看到这一幕也十分无奈,只能放弃让他戒酒的念头。嗜酒如命的刘伶并不是只会喝酒,他著写的《酒德颂》和《北芒客舍》 ,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俗世生活的不屑。

184年,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和对农民的残酷剥削,爆发了大规模的黄巾军起义。不久,黄巾军起义失败。靠镇压黄巾军起家的各地军阀为扩大自己的势力,一会儿你打我,一会儿我打他。全国各地陷入了长时间的军阀混战。

曹操在镇压黄巾军起义和讨阀董卓的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军队、扩大了自己的势力。196年曹操把16岁的东汉皇帝接到许昌。东汉王朝名义上还存在着,但朝廷大权已落到曹操手里。他打着皇帝的名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200年曹操在河南官渡打败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大体上统一了北方。 208年曹操带领几十万大军南下,准备消灭孙权和刘备,统一全国。孙权和刘备由于采用了,诸葛亮、周瑜、鲁肃等人提出的联合抵抗曹操的策略,在湖北赤壁这个地方打败了曹操,曹操退回北方。220年曹操病死,曹操的儿子曹丕随即废掉东汉皇帝刘协,正式建立魏国。赤壁大战后,刘备在诸葛亮帮助下先后占领了荆州、益州,并在22年建立蜀国,定都成都。孙权继承父亲孙坚、哥哥孙策的事业,在周瑜、鲁肃的帮助下,在229年建立吴国。魏、蜀、吴,由于谁也没有能力同时吃掉其他的两方,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三个国家同时存在的局面。

曹丕当了6年魏国的皇帝后,在226年去世。此后魏国朝廷大权逐步落入司马懿父子手里。262年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派18万大军打败蜀国军队,蜀国皇帝刘禅投降。265年司马昭病死,他儿子司马炎废掉魏国皇帝曹奂,建立晋朝,历史上称为西晋。280年司马炎派兵打败吴国,东汉末年以来的军阀混战和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全国出现了短期的统一。

西晋统治集团的腐败和自相残杀,对各民族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使西晋末年社会动乱,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起义一个接着一个。311年匈奴贵族刘渊的儿子刘聪派兵攻占了国都洛阳,316年攻占长安,西晋的两个皇帝先后成为俘虏,西晋王朝灭亡。317年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在现在的江苏南京建立东晋王朝,统治江南。西晋末年和东晋时期前后一百多年,北方的氐、匈奴、羯、鲜卑、羌等少数民族贵族和汉族地主先后建立起十六个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十六国。这就是说,在这一百多年中,南方的东晋王朝和北方的十六国处于南北对立局面。 东晋时期,以祖逖为代表的一些高级官员,主张北伐,以便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由于朝廷芣支持北伐虽然进行了几年,但成效不是很大。 351年氐族人苻坚建立十六国中的前秦政权,国都长安。352年苻坚当了皇帝,由于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国力日益强大。376年,苻坚先后消灭掉许多割据政权,基本统一了北方。383年苻坚带领八十多万大军向东晋进攻,企图一下子吃掉东晋,统一全国。东晋丞相谢安派谢石、谢玄带领8万军队在淝水(今淝河,在安徽省寿县)打败了苻坚,并乘胜北伐,收复了一些地方。东晋统治集团内部由于争夺权力的斗争日益严重,政治腐败,420年,东晋部将刘裕认为自己当皇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废掉东晋皇帝,建立宋朝,东晋灭亡。

淝水之战以后,北方陷入更大的混乱, 割据政权一个接着一个,直到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才结束了混乱局面。

东晋灭亡后的大约170年的时间里,江南地区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国都都设在现在的南京。历史上称这四个朝代为南朝。

刘裕在建康建立宋朝政权的初期,北方还有几个割据政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了北方,结束了一百多年的十六国时期。大约100年后,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不久北齐取代了东魏,北周代替了西魏。因为这 几个政权都在北方,所以叫做北朝。历史上把这一南北对立存在的时期称为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共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中三国六十年,西晋五十多年,南方的东晋和北方的十六国。一百多年,南北朝一百多年。在这段时期,有统一,也有分裂。分裂的时间虽然长,但在分裂时期许多有作为的历史人物都在为统一而奋斗。曹操、刘备、孙权是这样,东晋时祖逖的北伐,南北朝时魏孝文帝的改革也是这样。统一国家既需要历史人物个人的才能,也有赖于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

这一时期社会经济虽然遭到战乱的严重破坏,但也有相对稳定的时候,有些有远见的统治者也注意发展社会生产。因此,从总体上看,社会经济还是继续得到发展。文学、绘画、书法成就突出,医学、数学等自然科学也有重大发展。

在这本书里,我们编写了29个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的故事。这29个历史人物中,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有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希望通过阅读这29个历史人物的故事,能使你对魏晋南北朝这三百多年的历史有个大概的了解。

《世说新语》与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关系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如下:

《世说新语》中,对竹林七贤中人物有很多记载。比如他们的生平,传世之作,仕途前程,也有最终结局。

关于“竹林七贤”之称的来历,书中原文如下: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大意为:陈留郡阮籍、谯国嵇康、河内郡山涛,三个人年纪相仿,嵇康比他们稍微年轻一点。参与他们这个朋友团体的还有:沛国刘伶、陈留郡阮咸、河内郡向秀、琅琊郡王戎。七个人经常在竹林中聚会,十分畅快地饮酒作乐,所以世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记述比较简单,只说了七人经常相聚于竹林。我找到了一个更为生动有趣的故事,让他们的“成团”更具有传奇性。

嵇康是个全才,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而且相貌出众,风姿绰约。据说在林中采药时,被樵夫误认为是仙人下凡。但很可惜,他通常不修边幅。如果放到现在,这样特立独行,也许是个艺术家。

司马氏掌权后,嵇康选择避世。

嵇康爱竹,在居所旁的竹林深处盖了一间竹屋,每日读文奏琴,吟诗作画。好多慕名前来的访客都被他拒之门外。

一日,他正在竹林吟诗题句,忽闻门外有人来,便提笔写了一首拒客诗。刚写一句,脚步声就到了门外,于是他扔下笔,匆匆钻进竹林深处躲了起来。

来人正是阮籍。

阮籍一看竹屋里没人,却桌上题诗墨迹未干。纸上写的是“竹林深处有篱笆”,他明白,这是拒客诗。阮籍略一思索,提笔续了道“篱笆难挡笛声转”。写完后,拿起桌上的竹笛吹了起来。

闻笛声,寻访嵇康的人循声而来,他们一人一句在拒客诗下面联起句来:竹林深处有篱笆,篱笆难挡笛声转,笛声换来知音笑,笑语畅怀凝笔端,笔笔述志走诗笺,笔笔录下珠玑言,箴语共话咏篁句。

嵇康在暗处听着笛声,看来人,知道来者皆为文雅之士,便赶紧出来会客。

仔细品读联诗,每句都有竹字头,且句末回文,句句珠玑。嵇康大有知己之感,爱竹之高友,值得一交。于是便提笔在下边添了句:篁篁有节聚七贤。

这便是“竹林七贤”的由来。

1、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其诗其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

影响了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

2、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

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

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3、 谢安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从弟。

谢安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他才东山再起。

历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简文帝逝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桓温死后,更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

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

太元十年(385年)病逝,年六十六,追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

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4、嵇康

嵇康(223年—262年),字叔夜,谯郡嵇山(今涡阳县石公镇)人。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困。

但仍厉志勤学,精通文学,玄学、音乐等。因此受到魏宗室赏识,被封为浔阳长,后又升任中散大夫,娶魏文帝异母兄弟穆王曹林女为妻,世称嵇中散。

为“竹林七贤”(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之一。嵇康崇尚老庄,称“老子、庄周吾之师也”,尤好道家导气养性之说,讲求养生服食之道。

嵇康极力反对名教思想,政治上拥护曹魏,不满司马氏集团篡权,声言“非汤武而薄周孔”,遭钟会陷害,为司马昭所杀。

5、王导

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

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王敦之乱”时,王导拒绝王敦欲废元帝而立幼主的想法。不久,又受元帝遗诏辅立晋明帝。其后进位太保。明帝驾崩后,王导与外戚庾亮等共同辅政。

庾亮不听王导等人的劝谏,执意征历阳太守苏峻入京,致使其举兵反叛。“苏峻之乱”平定后,王导驳斥众人企图迁都的念头,稳定局势。

此后联合太尉郗鉴继续执政,虽与重臣陶侃、庾亮矛盾颇重,但终无大乱。咸康五年(339年),王导去世,年六十四。成帝举哀于朝堂,遣使追谥“文献”。

葬礼规格同霍光、司马孚,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王导善书法,以行草最佳。他学习钟繇、卫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有草书《省示帖》、《改朔帖》传世。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哪个人的才华最让人钦佩?

竹林七贤中刘伶的才华和他的个性是最让人钦佩的了。在竹林七贤中刘伶算是一个极其特别的人了,他不仅是擅长诗词,他对酒的喜爱也是出了名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