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姓 蒯氏家谱 蒯姓起源 蒯姓名人 蒯姓的来源 蒯姓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7浏览:2收藏

蒯姓 蒯氏家谱 蒯姓起源 蒯姓名人 蒯姓的来源 蒯姓简介,第1张

一、姓氏源流

蒯(Kuǎi)姓源出有三:

1、出自以国名为氏。据《古今姓氏辩证》载,商代时有蒯国(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的蒯乡)。蒯国的人后来有的以国名为姓,称为蒯姓。

2、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风俗通》是记载,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得的后代。春秋时,蒯地成为晋国大夫得的封邑,世称蒯得。他的子孙即以邑名“蒯”为姓,而称蒯氏。

3、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春秋时期的卫国,是卫灵公之子卫庄公的后代。卫庄公名叫蒯聩,他当太子的时候,曾经想刺杀灵公的夫人南子,失败后出奔晋国,后回卫国,被良夫、孔悝立为卫君。后为晋军所破,被杀。蒯聩的后代子孙以祖上的名字命姓,称蒯姓。

得姓始祖:蒯得。据《风俗通》是记载,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蒯得的后代。春秋时,蒯地成为晋国大夫蒯得的封邑,他的子孙即以蒯为姓,而称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望族居于襄阳郡,即现在的湖北省襄阳县。故蒯氏后人奉蒯得为蒯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蒯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代有诸侯国蒯国(今河南省洛阳市西的蒯乡),居于此的国人多以国名为姓,称为蒯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得,被封地于蒯(同上),他的子孙就一封邑名为姓,也称为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同样,卫国卫庄公名为蒯聩,他的子孙就取其名的一字为姓氏,称为蒯氏。汉时,河南出现了名为蒯乡的地方(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郊涧水东岸),当时的居民都以蒯为姓氏。蒯姓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襄阳一带。

三、历史名人

蒯 通:汉代人。当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时,他活跃于政界,为人出谋划策,以口才好和计谋高闻名天下。

蒯 祥:明代营缮。官至工部侍郎,食俸一品。自永乐至天顺,举凡内殿陵寝,都是他营缮的。他能用两支手各握一支笔画龙,合在一起象一条龙一样。皇帝每每称他为“蒯鲁班”。

蒯光典:清朝人,知识极为广博,文章也极也,对古代文献加以整理注说考证,深受学界好评。所做的事业,光大华夏文化,功在千古。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襄阳郡:东汉建安十三年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襄樊一带。

2、堂号

辅国堂:南宋时蒯恩官拜龙骧将军。他胆力过人,伐广固,斩徐道复,袭金陵、伐蜀、讨司马休之,战功累累,封新宁县男。武帝北伐时,留他在京保卫太子,命朝士与他相交。他更加谦虚谨慎,对待部下官兵宽厚仁爱。历官辅国将军,淮陵太守。

============================================================

蒯姓宗祠通用对联

〖蒯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姓启蒯国;

望出襄阳。

——佚名撰蒯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蒯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摹⒖ね煤拧方樯埽

横江设馆;

庐阜穷经。

——佚名撰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宋承人蒯恩,字道恩,武帝时,因功封新宁县男。武帝北伐时,把他留在京城侍卫世子。后历官辅国将军、淮陵太守,曾在黄州建横江馆。下联典指北宋宣城人蒯鳌,少年时为孤儿,家中又贫穷,后立志读书,善于写文章,以廉直自励。太宗时进士及第,历官茶陵令、殿中丞,晚年隐居庐山(庐阜),以读书自娱。

淮阴必侠;

庐岳归休。

——佚名撰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蒯通,楚汉时游说之士,淮阴侯韩信用其计而定齐地。下联典指宋·蒯鳌,太宗进士,以殿中丞致仕,隐庐山卒。

-----------------------------------------------------------------

〖蒯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食俸一品名朝野;

画合双龙誉古今。

——佚名撰蒯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营缮蒯祥,吴县人。官至工部侍郎,食俸一品,自永乐至天顺,凡内殿灵寝,皆其营缮,以两手握笔画双龙,合之如一。帝每以“蒯鲁班”之称。

恩感风雷皆变化;

诗裁绵绣借光辉。

——唐·蒯希逸撰蒯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蒯希逸《和主司王起》诗联句。蒯希逸,字大隐,会昌三年进士。

-----------------------------------------------------------------

〖蒯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慷慨为怀,不惜龙池送友;

忠贞事主,敢言跖犬吠尧。

——佚名撰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进士蒯甜事典。下联典指汉代官吏蒯撤事典。

补充的几句:

一、寻根溯祖

1、商代时有蒯国(在今河南洛阳市西的蒯乡)。国人后来以国名为姓,称为蒯姓。

2、周穆王时有蒯伯棨。蒯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风俗通》是记载,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得的后代。春秋时,蒯地成为晋国大夫得的封邑,世称蒯得。他的子孙即以邑名“蒯”为姓,而称蒯氏。

3、出自春秋时期的卫国,是卫灵公之子卫庄公的后代。卫庄公名叫蒯聩,他当太子的时候,曾经想刺杀灵公的夫人南子,失败后出奔晋国,后回卫国,被良夫、孔悝立为卫君。后为晋军所破,被杀。蒯聩的后代子孙以祖上的名字命姓,称蒯姓。

得姓始祖:蒯得。据《风俗通》上记载,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蒯得的后代。春秋时,蒯地成为晋国大夫蒯得的封邑,他的子孙即以蒯为姓,而称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望族居于襄阳郡,即现在的湖北省襄阳县。故蒯氏后人奉蒯得为蒯姓的得姓始祖。

二、郡望堂号

堂号

辅国堂:南朝宋时蒯恩官拜龙骧将军。他胆力过人,伐广固,斩徐道复,袭金陵、伐蜀、讨司马休之,战功累累,封新宁县男。武帝北伐时,留他在京保卫太子,命朝士与他相交。他更加谦虚谨慎,对待部下官兵宽厚仁爱。历官辅国将军,淮陵太守。

郡望

襄阳郡:东汉建安十三年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襄樊一带。

三、迁徙分布

(缺)蒯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代有诸侯国蒯国(今河南省洛阳市西的蒯乡),居于此的国人多以国名为姓,称为蒯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得,被封地于蒯(同上),他的子孙就一封邑名为姓,也称为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同样,卫国卫庄公名为蒯聩,他的子孙就取其名的一字为姓氏,称为蒯氏。汉时,河南出现了名为蒯乡的地方(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郊涧水东岸),当时的居民都以蒯为姓氏。蒯姓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襄阳一带。

四、历史名人

蒯 祥:明代营缮。官至工部侍郎,食俸一品。自永乐至天顺,举凡内殿陵寝,都是他营缮的。他能用两支手各握一支笔画龙,合在一起象一条龙一样。皇帝每每称他为蒯鲁班。

汉代有官吏蒯撤、名士蒯通,唐代有诗人蒯希逸,宋代有进士蒯憩,明代有建筑师蒯祥

安徽合肥《平梁蒯氏宗谱》八卷

分类:  百家谱

谱名: 安徽合肥《平梁蒯氏宗谱》八卷

 书名据书名叶题,版心、书签题蒯氏宗谱

版本堂号: 民国三十八年合肥进化印刷社印制,慎远堂铅印本

册数: 九册

修纂者: 蒯晓霞领修兼校对,蒯子盤监修兼采访

开本: 长216厘米、宽177厘米、厚152厘米

目录: 卷一欧阳文忠公谱例说、欧阳文忠公谱图说、凡例、书法、四不书、家规引、家礼仪规、字派、收执谱记、执谱名目、修谱执事名目、跋、总谱序、大二三四房传赞谱序;卷二至卷七世系引,大、二、三、四、五房世系;卷八坟图引、始祖坟图,大、二、三、四、五房坟图。

迁徙经过: 始祖宋时殿中御史蒯鳌,其后裔在元、明之际多散处江西,谱即以其苗裔应始兄弟为始迁合肥一世祖:

 应始,原名冞,字太初,明季由赣始迁合肥北乡大陆店西范家巷居住,是为大房;

 应基,原名罕,字肇兴,生于明隆庆元年,子奎宁,当明季壬午之变避兵迁居庐江北乡路家嘴,为二房;

 应元,原名邦,明季由赣迁合肥北乡大陆店范家巷,为三房;

 应传,原名枝,字承业,亦居范家巷,为四房;

 应宗,原名全,亦居范家巷,为五房。

排行: 德光先世 文振家声 崇尚道义 化育群伦 彝常有序 祖训同遵

历修年代: 清嘉庆间曾各修支谱,但悉遭兵燹,唯二房庐江支支谱犹存,至民国九年六房首次合修宗谱,至此仅为五房合修,第六房没有参与。

赏析: 民国九年杨义房撰“大房谱序”,说“平梁蒯氏吾乡之望族也,敦诗说礼,世有闻人,以吾所知若翰卿、礼卿诸公或蜚英翰苑、或保障乡闾,其嗣君若木返自东瀛,又能以其所学为国殖边……”。他所提到的礼卿,即蒯光典(1857-1910),字理卿,又作礼卿,号季逑,室名金粟斋,光绪九年进士,李鸿章女婿。他的父亲蒯德模(1816-1877),历官夔州知府、江宁布政使。此父子俩为合肥蒯氏最知名者,可查阅此谱,竟无记载,他们的世系当应在民国九年曾参与合修而此次没有参与的第六房中了,可惜。

 “蒯”姓较稀见,家谱也少,《中国家谱综合目录》没有收录“蒯氏”,而《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仅载录三种,其中二种为抄本。

分享:

襄阳郡:东汉建安十三年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襄樊一带。

「蒯」源出

蒯(Kuǎi)姓源出有三:1、出自以国名为氏。据《古今姓氏辩证》载,商代时有蒯国(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的蒯乡)。蒯国的人后来有的以国名为姓,称为蒯姓。2、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风俗通》是记载,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得的后代。春秋时,蒯地成为晋国大夫得的封邑,世称蒯得。他的子孙即以邑名“蒯”为姓,而称蒯氏。3、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春秋时期的卫国,是卫灵公之子卫庄公的后代。卫庄公名叫蒯聩,他当太子的时候,曾经想刺杀灵公的夫人南子,失败后出奔晋国,后回卫国,被良夫、孔悝立为卫君。后为晋军所破,被杀。蒯聩的后代子孙以祖上的名字命姓,称蒯姓。

得姓始祖

蒯得。据《风俗通》是记载,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蒯得的后代。春秋时,蒯地成为晋国大夫蒯得的封邑,他的子孙即以蒯为姓,而称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望族居于襄阳郡,即现在的湖北省襄阳县。故蒯氏后人奉蒯得为蒯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蒯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代有诸侯国蒯国(今河南省洛阳市西的蒯乡),居于此的国人多以国名为姓,称为蒯氏。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得,被封地于蒯(同上),他的子孙就一封邑名为姓,也称为蒯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同样,卫国卫庄公名为蒯聩,他的子孙就取其名的一字为姓氏,称为蒯氏。汉时,河南出现了名为蒯乡的地方(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郊涧水东岸),当时的居民都以蒯为姓氏。蒯姓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襄阳一带。

堂号

辅国堂:南宋时蒯恩官拜龙骧将军。他胆力过人,伐广固,斩徐道复,袭金陵、伐蜀、讨司马休之,战功累累,封新宁县男。武帝北伐时,留他在京保卫太子,命朝士与他相交。他更加谦虚谨慎,对待部下官兵宽厚仁爱。历官辅国将军,淮陵太守。

蒯姓宗祠通用对联

〖蒯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姓启蒯国;望出襄阳。——佚名撰蒯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蒯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横江设馆;庐阜穷经。——佚名撰蒯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南朝宋承人蒯恩,字道恩,武帝时,因功封新宁县男。武帝北伐时,把他留在京城侍卫世子。后历官辅国将军、淮陵太守,曾在黄州建横江馆。下联典指北宋宣城人蒯鳌,少年时为孤儿,家中又贫穷,后立志读书,善于写文章,以廉直自励。太宗时进土及第,历官茶陵令、殿中丞,晚年隐居庐山(庐阜),以读书自娱。

淮阴必侠;庐岳归休。——佚名撰蒯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汉·蒯通,楚汉时游说之士,淮阴侯韩信用其计而定齐地。下联典指宋·蒯鳌,太宗进士,以殿中丞致仕,隐庐山卒。

〖蒯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食俸一品名朝野;画合双龙誉古今。——佚名撰蒯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明代营缮蒯祥,吴县人。官至工部侍郎,食俸一品,自永乐至天顺,凡内殿灵寝,皆其营缮,以两手握笔画双龙,合之如一。帝每以“蒯鲁班”之称。

恩感风雷皆变化;诗裁绵绣借光辉。——唐·蒯希逸撰蒯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唐代诗人蒯希逸《和主司王起》诗联句。蒯希逸,字大隐,会昌三年进士。

〖蒯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慷慨为怀,不惜龙池送友;忠贞事主,敢言跖犬吠尧。——佚名撰蒯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进士蒯甜事典。下联典指汉代官吏蒯撤事典。

葛亮家谱

诸葛丰

诸葛丰字少季,诸葛亮远祖。西汉元帝时人,刚直之著称于世。汉元帝升他为司隶校慰。他执法公允,不畏权贵,百姓很尊重他。元帝嘉奖他的节操,授予他符节,加封为光禄大夫,给予很高的荣耀。当诸葛丰在执法中触及元帝的宠臣时,被元帝下令收回符节,降为城门校尉。从诸葛丰开始,历史上的司隶校尉不再掌握符节了。

诸葛丰降为城门校尉后,继续上书检举官员们的不法行为,反被元帝说他诬陷好人,于以治罪。本要服刑,见他年老,故罢官为庶人。后病死。 (班固《汉书诸葛丰传》)

诸葛硅

诸葛硅(?--约187年)字君贡,诸葛亮之父东汉末年任泰山郡丞。共有三个儿子。长子诸葛谨,次子亮和幼子均。另有两女。

章氏

章氏,诸葛亮之母。

诸葛谨

诸葛谨(174-241)字子瑜,诸葛亮胞兄。因避战乱到江东,与鲁萧等共为吴国重要人物。诸葛谨为人雍容大度,直方敢谏,不仅众人敬重他,而且孙权也十分器重他。诸葛谨公而忘私,与诸葛亮阔别多年,在出使蜀国时,兄弟只是商议国事时相会,私下皆不交往。关羽败亡后,诸葛谨任吴国绥南将军兼职南郡太守。

公元241年,诸葛谨病死,时任大将军,左都护等职。他位极人臣,临终留下遗言要求丧事要从省、从俭。 (《三国志诸葛谨传》)

诸葛谨妾(203-253)。诸葛谨传中有:“妻死不改娶,有所爱妾,生子不举”的记载。

诸葛格

诸葛格(203--253年)字元逊,诸葛瑾长于。少年时就以随机应变、善于郑州辩论而出名.年轻时就开始担任官职。

公元234年,诸葛恪自荐为丹阳太守,吴将陆逊死后, 接替荆州要职。孙权死前,升为大将军兼大子太傅,并嘱托辅佐幼子孙亮。

吴、魏交战,诸葛格因屡胜而骄,终导致大败,大失人心,被诬以谋反罪而诛.尸体扔于乱坟冈.孙休即皇帝位后, 才下诏为之昭雪。

诸葛绰

诸葛恪长于,任吴国骑都尉。因参与孙权儿子 :孙霸的阴谋活动,被孙权得知,后交给诸葛恪严加管 诸葛恪用药酒将他毒死。

诸葛竦

诸葛恪次子,任吴国长水校尉。他对父亲刚愎自用的作法,多次劝谏,均被拒绝,常忧心祸至。诸葛恪被诛后,他带着母亲和弟弟外逃时,被吴将追斩于白都。

诸葛建

诸葛建(?-253年)诸葛恪幼子。任吴国步兵校尉。其父被诛后 与母,兄逃亡。兄被杀,诸葛建准备投魏,末达,被吴兵捕杀。

诸葛乔

诸葛乔(204——228年)字伯松,诸葛瑾的次子。他与胞兄诸葛惦在吴国的名声颇大。渚葛亮因婚后无于,诸葛乔就过继给诸葛亮为嗣。到蜀国后,任驸马部尉。

诸葛亮视他如亲生儿子,探恐其成为庸人,管教甚严。 诸葛亮北伐屯驻汉中,特意让诸葛乔同土兵们—起,亲自参 加与督运军粮的艰苦工作。

诸葛攀

诸葛攀,渚葛乔之子.在蜀国宵至行护军朔武将军.诸葛恪在吴国被杀后,其家族也被杀尽。面诸葛亮在蜀已有后代.当诸葛恪昭雪后,诸葛攀得以复还吴国,成为诺葛瑾酌后嗣.

诸葛显,诸葛攀之子。在蜀国亡后,于公元264年迁移到河东定居。

诸葛融

诸葛融(--253年)字叔长.诸葛瑾幼子。瑾死后,承袭父亲的爵位。诸葛融宽待部属.辣受部属爱戴,在吴国官至奋威将军。兄诸葛恪被诛,追兵围城.诸葛融吞金自杀, 他的三个儿子也被杀死。

诸葛亮大姊

诸葛亮大姊,在诸葛亮居住襄阳期间。嫁给中庐县蒯氏 大族的蒯棋为妻。

诸葛亮小姊

诸葛亮小姊,嫁给庞山民为妻(庞山民是沔南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统的堂兄)。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县)人,父母早亡,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叔父病故,与弟诸葛均隐居隆中。诸葛亮博学广记,胸怀大志,结交荆州名士, 被誉为“卧龙”。三国艺苑

公元207午.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了有名的《隆中对》,并出山辅佐刘备。赤壁之战后,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建立蜀国后,诸葛亮为丞相。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多侯,公元225年,亮亲自率军平定南中。以后,给刘禅上《出师表》,多次进行北伐.终因积劳成疾,病死于五丈原军中,遗命葬定军山.谥号忠武侯. 诸葛亮善用人,治理蜀国.他重视农业生产,增强国力。他严于法制,长于军.他写下了十余万字的信、教、书、奏. 迫于蜀国军民的呼声,公元263年,刘禅下诏,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

黄氏,诸葛亮之妻,黄承彦的女儿.其貌不杨,黄头发, 黑皮肤.但聪明能干.才华出众.婚后,黄氏成了诸葛亮的贤内助.

诸葛瞻

诸葛瞻(227--263年)字思远,诸葛亮的儿子.十七岁时,被后主刘掸招为驸马.历任骑都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等职.公元261年后,与董殿共同执掌蜀汉军政。公元263年,魏将邓艾入蜀,诸葛瞻率军至涪迎战。邓艾在阵前写信诱他投降,诸葛瞻怒斩来使。在绵竹与魏军决战时,由于寡不敌众,壮烈战死.

(《三国志�6�1诸葛亮传》)

诸葛尚

诸葛尚(247—263年),诸葛瞻之长子。公元263年,与父诸葛瞻同战死于四川绵竹。

(《三国志�6�1诸葛亮传》)

诸葛京三国艺苑 诸葛京字行宗,诸葛瞻的次子。蜀国亡后,迁移到河东。 在晋为官,初为眉县令,后为江州刺史. (《三国志�6�1诸葛亮传》裴松之注)

诸葛质三国艺苑

诸葛质,诸葛瞻之于.蜀亡后,刘禅之子、洮阳王刘恂不愿降魏,派诸葛质为使,与夷帅孟虬通好,刘恂得在南中水昌定居.

(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杂记》)

诸葛怀三国艺苑

诸葛怀,诸葛亮幼子。晋太傅王览建议朝廷,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惟诸葛怀未至。经查访得知,原打算给诸葛怀封爵,他推辞说生活可以自给,无才干补闰,愿终老于家。晋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6�1朝真观记》)

诸葛果三国艺苑

诸葛果,诸葛亮的女儿。成都西南有朝真观,即乘烟观, 古老相传,诸葛果在这里修行和成仙升天,(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朝真观记》)

诸葛均

诸葛均,诸葛亮的弟弟.自幼和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来到荆州,叔父死后,与诸葛亮隐居隆中。公元207年,诸葛亮出山后,诸葛均仍在隆中。后为蜀国长水校尉。

(《三国志�6�1诸葛亮传))

林氏三国艺苑

林氏,诸葛均的妻子、南阳人.林氏是诸葛亮亲自为弟选择的配偶. 三国艺苑

(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6�1诸葛氏谱》)

诸葛玄三国艺苑

诸葛玄(——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豫章太守周术病死后,袁术推荐诸葛玄继任,恰逢汉朝廷振朱皓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只得带着诸葛亮冗弟到荆洲,投靠旧交刘表。不久病死。 三国艺苑

蒯姓 蒯氏家谱 蒯姓起源 蒯姓名人 蒯姓的来源 蒯姓简介

一、姓氏源流 蒯(Kuǎi)姓源出有三: 1、出自以国名为氏。据《古今姓氏辩证》载,商代时有蒯国(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的蒯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