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中的杨五郎有后代吗?有的话后代现在在哪里
如果说按真实的历史来说的话,并没有记载他是否有后代,但是我认为杨五郎是有后代的,因为古代的时候崇尚百善孝为先无后为大,没有后代就是不孝的,大家都不会愿意做不孝子孙,所以说杨五郎肯定是有后代的。而且在各种影视剧当中,有的也描述到杨五郎也是有后代的,名叫杨宗槐,是杨五郎的唯一一个儿子。
杨家将在战场上英勇无畏,战功累累,但是在一次和辽军对战时,杨五郎他爹生的7个儿子除了杨五郎之外都战死沙场了。当时杨家将与辽军对战,辽军人数压制,杨家将伤亡惨重,幸好杨五郎死里逃生,不然杨家将的几位将军就都死了。不过也有记载杨五郎最后去当了和尚,是因为为了保命才这样的,而且还教会了很多习武的僧人杨家功夫,也能防止杨家功夫失传。
这杨宗槐就成为了能够为杨五郎传宗接代的唯一一人。不过杨五郎的孩子杨宗槐后来在什么地方生活,又生了几个孩子就无从得知了。所以说我们也不能明确的说出杨五郎的后代在哪里。不过根据新闻报道,有个吉林的市民在家中找到了一本杨氏的家谱,里面记载了杨家将的后人是怎么迁移的,何时去到了何地。而且值得令人高兴的是,经过吉林的文物管理局的鉴定,证明了这本家谱是真的杨家将的家谱。那里面的内容也就可信了。
里面记载到现在的杨五郎的后代分布到了很多地方。其中雁门关小山村鹿蹄涧这个地方生活着500多名杨家后人,很可能就有杨五郎的后代。他们那里有一个修建了千年的忠武祠堂,目的就是纪念自己的祖先。除此以外,还有的分布在山西忻州,山东云梯关等地。
提起杨家将,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杨家乃是北宋时期的将门世家,杨家更是世世代代保家卫国,杨家男儿个个都顶天立地,先后战死沙场,而杨家的女将也是英勇无比,巾帼不让须眉,杨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可谓是满门忠烈,可以说千百年来,他们一直都为后人所敬仰。
在北宋末年的时候,因为杨家的威名,金朝的军队对于杨家的后人也是进行了残忍的搜查和追杀,而为了躲避金军的追杀,杨家的后人开始分开避难,开始分散到了全国各地,繁衍生息,而其中有一支队伍非常顺利的迁徙到了今天的四川省梓潼县,也正是是因为四川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杨家人的小心谨慎,也使得他们在此定居了下来。
于是杨家人便在这一片土地上面繁衍生息了下来,开始了低调的生活,直到现在,杨家的后人有许许多多的,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杨开华就是其中的一位,杨开华是杨家的第37代传人,而我们都知道,杨家将之所以能够英勇无比,和他们家族祖传的杨家枪法是分不开的。
而杨开华也从未忘记祖传的杨家枪法,从小就勤学苦练,武艺也是非常的强大,甚至曾经有过一些恶霸来到杨开华的村子里闹事情,杨开华手持长枪,仅仅几招就将恶霸全部赶跑,然而杨开华虽然身怀绝技,但是心中却非常的苦恼,因为杨家枪法虽然强大,但是时至今日,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年轻人不愿意继承这样的传统武术。
以杨开华的想法,原本是要传给自己的儿子的,但是很显然他的儿子对此并不感兴趣,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认为,练这样的枪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即使是传承好了,也没有办法用来挣钱,所以杨开华的儿子也是万般不愿,对此杨开华也是不愿意去勉强儿子,而且祖上也传下来过规矩,杨家枪法不能外传,所以杨开华也是非常的苦恼,因为杨家枪法面临着失传。
总而言之,曾经的杨家将是满门忠烈,受到了后人的敬仰,如今后人也是非常的低调生活,虽然说曾经有过规矩,不可以传授外人,但是在面临失传的时候,杨家人或许可以选择灵活的尝试,让杨家枪法传承下去!
真正杨家将家谱二十个字是君贤国昌盛,祖德泽光明,家兴仁义致,忠孝永传承。杨侯苗裔说。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杨出自姬姓,晋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今山西洪洞东南范村东古城一带),称杨侯,其子孙以国为姓。
杨氏家谱内容
谱序,主要记述族姓的来源,先世德行、宗族的迁徙和本家谱的编修、续修情况。谱序一般由本族名人或请当时的社会名人执笔,详细叙述族姓的起源、发展和迁徙的全过程。以使后代子孙知道祖先源流和他们辗转迁徙的艰辛。
谱例,也称凡例,说明家谱编修的基本原则,家谱的作用和编修家谱的必要睦。世家,记述本族的名人事迹。诰敕,记录当朝政府对本族人的旌奖文书。像赞,收集本族先祖、名人的画像,在其后写上赞语,歌颂其功德。
世系,这是家谱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自本家族的一世祖以下,每代每人的女名都按辈分写清楚,一看便知自己的继承关系。传志,记述先祖名人仕宦的传记,以教育后代子孙。家训,对子孙的教育准则。祠规,记述本族祭祀的规矩。祠堂,记载坟墓、义庄等财产情况。
据《彩烟杨氏宗谱》载,新昌彩烟地区杨氏的始祖杨白,即是隋炀帝杨广后裔,被封为荣王。隋末,杨秀(也算隋朝杨氏直系,杨坚第四子)初封越王,寻徙封为蜀王,进位上柱国,西南道行台尚书令,兼右领军大将军。他见杨广昏庸无道,避入闽,遂居浦城;其后裔分布闽北崇安、浦城、建阳、建瓯、松溪政和、及闽南南安等县。
隋炀帝族谱和山西杨家将族谱:
一、杨业以前世系一线图:
烈(太原太守)---桢(宁远太守)---忠(北周隋国公)---坚(隋文帝)---广(隋炀帝)---昭(弟元献,浙江始祖)---侑---慎(弟行知到四川)---播---炎(唐朝宰相)---昭宪---凭---茂孝---帐诚---临牒---煚---端(太原太守)--攽---衮
二、杨家将世系:
一世:衮
二世:杰安、杰康、继业
三世:延平、延定、延光、延辉、延德、延郎(景)、延兴、延玉(养子,原姓王)、延琪、延瑛)
延平,世称杨大郎,又名渊平,开赋义勇,曾保驾宋太宗出幽州,有纪信之谋,年未壮而卒于阵,于雄州(今河南雄县)建祠以祀,封忠义将军,葬河北省永青县西北大王坨子。配张氏金定,封靖国夫人。生子:宗政
(后代在河北省乐亭、江苏省南通市);
延定,世称杨二郎,又名延广。为殿直,迁供奉官,赠封忠烈候。配李氏翠平。继配耿氏,生子宗应
(后代在太原市西山一代);
延光,世称杨三郎,又名延训,为殿直,赠封忠烈显将军,配朱氏月梅,生子:宗勉(后代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西陶镇);
延辉,世称杨四郎,又名延环,赠封忠武候。配林氏素梅。生子:宗英
后到辽国当附马,(后代在大庆市和山东冠县)
延德,世称杨五郎,又名延贵,英武善战,屡立战功,任都
杨家将的故事,对于大家来说是耳熟能详,千百年来无论小说、戏曲、电视剧都对杨家将,进行赞扬。也是国人面对外族入侵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种寄托。
杨家将第一代杨业,被擒不屈,绝食而死
杨家将最早的统帅是杨业,杨业原本是北汉的大将,年幼的杨业就被北汉世祖刘崇看重,他以杨业为养孙,改名刘继业。北汉灭亡后,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知道刘继业的威名,《宋史》记载:“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并为其复姓杨,单名业。
宋太宗以杨业对防御辽国有丰富经验,派他到代州为三交驻泊兵马部署,辽军从雁门关大举进攻,杨业率领数百名骑兵绕到辽军背后,杀死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杨业升为云州观察使。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决定北伐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
由于主将潘美、护军王冼的错误指挥和掣肘,杨业战败,被辽军生擒,《宋史》记载:“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杨业之子杨延玉部将王贵、贺怀浦全都力战而死。
杨家将第二代杨延昭,作战勇猛,屡建奇功
杨延昭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做军阵之类的游戏,杨业每次出征的时候,都会带着杨延昭?雍熙三年北伐,杨延昭和父兄一块出征,《宋史》记载:“战朔州城下,流矢贯臂,斗益急”。杨业去世以后,杨延昭担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在河北边防前线任职。
咸平二年(999年),辽军骚扰边疆,杨延昭当时在遂城,城小而无准备,辽军攻城又急,辽圣宗的母亲萧太后指挥作战,宋军人人自危。《宋史》记载:“延昭悉集城中丁壮登碑,赋器甲护守。会大寒,汲水灌城上,旦悉为冰,坚滑不可上,契丹遂溃去,获其铠仗甚众。以功拜莫”
后来杨延昭又屡建奇功,澶渊定盟的时候,杨延昭因为守边的功劳,屡次升迁。景德二年(1005年)杨延昭被授予高阳关副都部署。大中祥符(1014年),杨延昭去世,终年五十七岁。《宋史》记载:及卒,帝嗟悼之,遣中使护榇以归,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录其三子官,其常从、门客亦试艺甄叙之。
杨家将第三代,杨文广得范仲淹赏识
杨文广是杨延昭的第三个儿子,杨文广讨贼张海有功,授予殿直。后来和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发现杨文广非常有才能,就把杨文广带在身边。皇祐四年(1052年),杨文广跟随狄青征讨盘踞邕州的蛮族首领侬智高的叛乱。
后来杨文广被提拔为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防御使,秦凤路副总管,他因此参加了对西夏的防御作战。后来,辽国与宋朝在代州的边界划分上发生争执。杨文广向朝廷献上阵图以及攻取幽燕的策略,还没等到朝廷的回音,杨文广就死在任上,北宋朝廷追赠他同州观察使。
杨家将的后代去哪了?
正史上的杨家将主要就是:杨业、杨延昭、杨文广,历史的杨家将没有杨宗保、穆桂英,的确有佘太君的存在,佘太君原姓折。然而三代以后,杨家便开始没落,《宋史》只记载到了杨延昭,对于杨家的后裔却只字未提。
明朝大学士宋濂考证发现一支杨家将血脉,宋濂编修的《杨氏家传》中记载:”先祖杨信,曾祖杨业(杨继业),祖父杨延昭,父亲杨充广。杨充广南征与播州杨昭通谱,因杨昭无子,遂将子贵迁过继于杨昭,由此,守播境者皆杨业之后商。”从这份记载来看,杨家后人已经割据一方,做了300年的“土皇帝”。
所谓播州杨氏,是中国西南历史上的一个土司政权,自唐朝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经历宋、元、明,一直到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杨氏被明朝政府所灭。
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唐朝政府废隋朝羊柯群置播州,后来唐朝衰落,播州多次沦陷南诏。僖宗乾符三年(876年),杨端率领军队占领播州南诏,自立为主,成为世袭刺史的家族政权。到了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杨氏归附宋朝,杨氏依然为首领。
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元朝政府诏招抚播州,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杨邦宪投降元朝,后来又升播州宣抚司、资德大夫。到了洪武五年(1372年)杨氏又降明,到了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杨应龙反叛朝廷,不久在播州之役中败亡,这也代表播州割据600年的杨氏结束。
杨家将中的杨五郎有后代吗?有的话后代现在在哪里
本文2023-12-07 22:14:4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40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