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姓的传统文化
四言通用宗祠楹联世家第一
至德让三 全联典自春秋吴泰伯为周太王(古公亶父)之长子,让位于弟季历及季历子昌(文王)。孔子称其有“至德”,《史记》列为世家第一延陵世泽
梅里家声 全联典自春秋·吴公子季札,封于延陵(今江苏省武进)称“延陵季子”。泰伯让位而避于吴,住今江苏省无锡梅里延陵望族
廷尉名官 上联典出春秋·吴季札。下联典出西汉·吴公,文帝时为河南太守,征为廷尉。尝荐贾谊于文帝,文帝召贾谊为博士治平称最
明体达用 上联典自西汉·吴公,公正廉明,治平为天下第一。下联典自清·吴廷栋治学以明体达用为主治平称最
让德留芳 上联典指西汉吴公。下联典指吴氏的来历宫女列阵
箫鸾成仙 上联典出春秋·孙武以《兵法》教吴王宫女列战阵以显治军之能。下联典出唐·文箫与仙女吴彩鸾结为夫妇,双双成仙而去清操绝俗
画圣留名 上联典出西晋·吴隐之任职各地,均著清操。下联典出唐·吴道子为著名画家,世人誉为“画圣”鹰扬虎视
剑气玉光 上联典自三国·吴质,曹操赞其“鹰扬其体,虎视凤观”。下联典自明·吴伯宗,人称“玉光剑气,殆不可掩”五言通用宗祠楹联八闽孝子裔
三让帝王家 典用台湾省台南市吴氏大宗祠联六言通用宗祠楹联三让两家天下
一剑万世千秋 上联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孔子言:‘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下联典用季札挂剑徐君之墓树的典故孙子能教宫女
文箫幸遇仙姝 上联黄指春秋吴王阖闾用孙武操练宫女事,下联典指唐·吴彩鸾遇书生文箫事七言通用宗祠楹联 渤海家风千古兴延陵世泽万载隆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吴氏宗祠联。全联典指春秋吴·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称公子札,是一位与江阴历史渊源有关的古代贤人百年丕振延陵绪三让犹存泰伯心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吴氏宗祠联。全联典指春秋吴·泰伯。权威姓氏著作《元和姓纂》云“周太王子泰伯、钟雍封吴,子孙以国为氏”(泰伯亦作太伯)楼危明月芭蕉翠水涨白帆杨柳青上联典指南宋词人吴文英,工词。下联典指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人称祖师号画圣我恨王郎曰频香上联典出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被誉“画圣”,民间绘塑艺人奉为“祖师”。下联典出清代女祠人吴藻,字频香 吏部文章昭日月将军功业炳山川典用佚名集吴天发碑字帖联七言以上通用宗祠楹联秘义烟涵,瑰词雨散;文章绮合,藻思罗开 休逸住延陵,支分西土;富饶迁石里,派衍东山 胄继缙绅,高出延陵鼎族;政务宽厚,早标太守芳名 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功同开辟,一抔万古江南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持议刚方,坐席正讲官之体;风裁峻厉,飞帛书御史之名 至德启云礽,三让两家天下;大宗绵雪堰,千秋一脉江南 始国忆江苏,碑前遂得追根志; 迁台荣栗邑,海外还存慕祖心系出延陵,溯先世家风,芬流兰谷;派衍绮里,缅当时儒术,望重草庐渤海延陵分两郡,系本同源,上溯三让传家,实二千余年来共称鼻祖;闽派琼支聚一堂,欢联异域,最喜四方观礼,在数万几里外大振家风 以上宗祠楹联资料来源于:中华万家姓 全国吴氏宗支蕃衍志不分卷,杨继盛编纂,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全国吴氏宗支世系图不分卷,著者待考,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全国吴王寿梦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图不分卷,吴如胜编纂,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全国吴氏先代溯源引不分卷,吴呜凤撰,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吴氏宗谱三十六卷,首两卷,(民国)吴传篪等编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兰蕙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氏冯墅分宗谱十卷,末一卷,(民国)吴越材等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至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氏宗谱二十四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诒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氏世谱三十卷,首一卷,(民国)吴治埔主修、吴治鸠编纂,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让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氏宗谱续刻十卷,末一卷,(民国)吴莘耕纂辑,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至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贺宗谱五十二卷,(民国)吴人镜七修,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吴氏历代及德庆广公派下迁西族谱一卷,(民国)吴冠凡编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毂城县图书馆。
湖南省
渤海吴姓湖南醴陵分支字派为:(21世纪以来已到了“定”字辈)
廉让开祥远,友恭发庆长,亨嘉逢康泰,运会际明昌。
传家宜忠厚,立品尚端方,自从名永定,勋业振纲常。
继先贵务本,耀祖重安邦,循法显道哲,守信添谊良。
华藻蕴繁士,英才绍宗光,言功建树伟,奇志贤声扬。
湘中吴姓自宋代(1260年)由木兜公携族弟木裕公由赣迁湘,木字派至兴字派均同,兴字派以下各宗自修族谱,自立字派。新化县分支字派为:(21世纪以来已到了“成”字辈,泰伯第103世)
绍式成添共景木;学启齐家助国兴;文怀达;
耀德永以守;骏甸自振上;开基崇厚贻;谋永继名成;
笃生逢泰运;绣锦茂芳春;仰源追祖德;敦本树先声;
治际升平会;恩敷亿兆宁;清芬存礼让;南楚育奇英。
安徽桐城、枞阳
高甸吴:
分为保庆和荣华两股。 保庆股的祠堂是崇本堂,字辈是: 世承宗德,忠厚纯良,光崇先志,景运宏昌。(作者吴光祖是20世) 自21世起,两股同取以下十六字: 宣昭(22世)义问,自求多福,于万斯年,孝思维则。
2011年高甸吴荣华堂成功修谱,续字辈:
宣昭(22世)义问,自求多福,于万斯年,孝思维则。鸿学开元,友信长传。大成怀兴,祖泽其绵。
麻溪吴:
诒厥孙谋,聿怀多(22世)福,绳其祖武,永言孝思。
豸岭吴(马埠吴):
一正贤学,元世光昌。家法可遵,礼(22世)义文章。昭兹来许,福禄尔康。聿修厥德,长发其祥。 安徽桐城、枞阳三支吴姓曾于清末民国时期相继修谱,其字辈四字一句均一字不差地取自诗经《大雅》之《文王之什》中的词句。
贵州省
贵州毕节大方吴姓良弼—公荣枝字派为:良公番曰有,威作学国耀,尚善绍枝芳,世永贤儒起,
曾元培德昌 ,建政修齐道,崇文立本昂,育材承圣训,礼义广宣扬,恩周思显祖,明哲以书香,克孝传家久,宽厚惠泽长,年同尧舜时,应守可为纲,中心观必大,延龄益寿康,泰基谦山让,秦晋汉豫章,亮寅丕振宁,南华庆锦堂,云礽著绩伟,金鸾来凤翔,居庭松翠照,蓂秀继辉煌
贵州正安吴姓字派为:世传万古,严汉承宗,太廷忠兴,典型的有正安县市坪乡刀塘苗寨4000余人,全部为苗族吴姓。
贵州省都匀市基场乡山西移居部分字辈:顺启富发祥,文龙邦永进,得贤千万宝
四川省
川西都江堰(灌县)吴家大冬水吴氏家族世系排行:“春仁启碧玉,泗天作俊佳,守太宏先治,肇懋方明昌。金光照江海,鹏征星宇开,福利寿喜旺,荣华富贵祥。”
四川都江堰大观、街子交界处没头河吴氏一脉世系排行:(九十一世起:)来元应芳升,伯肇永维兴,国家光玉(裕)泽,文士庆庭登。
广东省
潮州府潮阳县贺陇(河陇)吴氏(十七世起):文、克、至、盛、承、先、恢、统
广东省葫峰吴氏一支家谱字派 : 立定扬明圣、家声克振兴、继承荣耀祖、奕世显朝廷、宏开善述作、衍庆展文英、应树鸿伟志、永期更日新、爱国忠良勇、安帮贤豪卿、成名标史册、晋禄正廉清、让德崇先烈、友逊绍纶珍、礼仪相传习、信义乃本根、敦宗举孝道、和睦发祥祯、谦光能受益、修齐典模称、万年怀同绪、亿兆享平升。
广东省普宁市船埔镇种德堂吴氏字辈(当地第七世起排):敦宗正穆,俊秀用章,纪常名鼎,奕季联芳。
2001年续排增十六字辈:毓仁贻衍,德让智傅,冠翰崇沛,宏振光华。其中“用”字辈相当于全国吴氏第101
代。
河南省
河南省商城县一支家谱字派(一百零一世起):
闻学传宗,忠孝允从。世承先志,家庆国封。德为仁积,道以义隆。贻谋祖泽,绍业天功。长开佑启,远裕宽宏。迎祥保太,本懋枝荣。芳名百代,光耀大同。显扬辉荫,景际云龙。良善登科第,英才著玉京。圣贤帛统绪,伦纪守和平。克信诗书礼,源寻雅颂声。延陵陪宇宙,渤海满怀瀛。
江苏省
邳州吴姓,明洪武年间,先祖官居古下邳,分传四支:掌祖支、秀祖支、回祖支、贵祖支。
邳城吴氏,117世起四支统一字排:
仁爱忠孝嗣续长,鼎盛昌隆煜华章,法治国泰呈祥瑞,清正廉明民富康。
其它
吴氏思源堂一支字辈:“国士登来世文章启今时德原泽宜远材高功应奇英伦光前列叙余炳忠夷家庭修法则为政树鸿猷一本乐昌顺封赐记岐周”。
吴氏三让堂一支字辈:“忠厚传家远行亲继泽长衣冠登相位黼黻发荣光”。
吴氏一支字辈:“傅经立大本翼德守朝仪光裕宜师厚承先庆履绥”。
吴氏三在堂一支字辈:乾坤多清淑、钟毓挺英奇、崇仁敦善本、秉义启宏基、荣先绵厚泽、济世应昌期、传之亿万载、统绪昭创垂。
乾派:“宗伯文仲起汝邦大德与祈天锡瑞裔耀裕庆家声秉礼遵和睦怀仁启显荣同期崇克让祖□永为程”;
坤派:“丹桂碧兰香秀连清芝芳英贞荣翟淑婉毓琳琅孟传名训正湛著今仪良宜室贤相助□成家义有方”;
吴氏一支字辈:“传经立大本翼德守朝仪光裕宜师厚承先庆履绥”。
▲吴氏家谱信息:
2690全国吴氏宗谱支蕃衍志不分卷
杨继盛纂
写本 一册
美国
2691全国吴氏宗谱支世系图不分卷
写本 一册
美国
2692全国吴王寿梦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图不分卷
吴如胜纂
写本 一册
美国
2693全国吴氏先代溯源引不分卷
吴鸣凤撰
写本 一册
2694辽宁本溪吴俄雨格氏家乘五卷
清雍正间纂 写本
辽宁本溪市城子乡朴卜邨
2695辽宁凤城吴氏家谱一卷
(民国)吴春融纂
民国十八年(1929)石印本
辽宁凤城县杨木乡
复印民国十八年(1929)石印本
辽宁凤城县档
2696辽宁辽阳吴守近家谱
清钞本 一册
北图
2697辽宁辽阳吴氏族谱三卷
(民国)吴恩培编
民国二十九年(1940)辽阳兴亚印刷会社精印本
北图(二部) 历史所 辽宁图
2698河北泺南吴氏家谱四卷
(清)吴优善 吴鸿磐纂
清道光三年(1823)纂 清光绪十八年(1892)
铁板本
河北滦南县档
2699河北泺南吴氏家谱三卷
(清)吴宝善纂
清光绪十二年(1886)纂 光绪二十五年
(1899)刻本
河北滦南县文管
注:吴怀慎首修於清道光三年。
2700河北河间吴谱一幅
吴淑珍纂
钞本
河北青县崇 镇野兀屯
2701上海松江华亭张泽吴氏宗谱二卷
(清)吴德达辑 吴应芝续辑
清嘉庆十四年(1809)仁泽堂刻本
上海图
2702上海松江吴氏宗谱三卷
(民国)吴承佑纂
民国十八年(1929) 民国二十五年(1936)
铅印本
上海松江县博
注:该族为张泽吴氏。
2703江苏吴氏宗谱三十六卷
(清)吴宗洛十一修
清咸丰元年(1851)至德堂铅印本 三十六册
历史所 哈尔滨师大
注:该族散居常州、无锡、江阴等地。
2704江苏吴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吴瑞宗等修
清光绪三年(1877)至德堂木活字本 六册
上海图
2705江苏吴氏族谱十卷
(清)吴丽生纂
清光绪十二年(1886)刊本 十册
科图
2706江苏吴氏 修宗谱十二卷
(民国)吴仲山纂修、
民国吴氏至德堂活字本
江苏苏州市图(存卷l)
2707江西溧水吴氏宗谱十五卷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三让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县云合乡陈里坑邨竹窝里
注:谱首修於清道光十七年。
2708江苏溧水吴氏宗谱四卷
(民国)吴祖起纂
民国五年(1916)锦肃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县明觉乡向阳邨小吴家
注:吴孺敦创修於元至正间。
2709江苏赣榆吴氏宗谱长房卷不分卷
(民国)吴怀镡重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至德堂油印本
江苏赣榆县档
2710江苏淮阴清河吴氏宗谱一卷
(清)吴昆田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翻刻本
江苏镇江市图
2711江苏淮阴吴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吴其种等重修
民国十年(1921)清江柏碧山堂刊本
二十六册
美国
2712江苏淮阴吴氏族谱八卷
(清)吴芸等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石印本
江苏镇江市博
2713江苏扬州吴氏宗谱四卷
(清)吴引孙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朱印本 四册
吉林大学
2714江苏仪徽古望亭吴氏家谱十一册
清道光间重印本
江苏仪徵县陈集乡工农邨
2715江苏泰州富安吴氏重修族谱八卷
(清)吴嘉珠纂修
清嘉庆十六年至德堂刻本 八册
历史所
2716江苏泰州海陵南巴塘吴氏族谱□□卷
(民国)姚龙光重修
民国八年(1919)木刻本
江苏丹阳县图(存爱字号卷6、忠字号卷
1、2、4-6)
2717江苏高邮吴氏宗谱六卷
(民国)吴金波重修
民国十三年(1924)石印本
江苏宝应县郭桥乡友映邨塘河队
2718江苏兴化吴氏族谱六卷
(清)吴春元 吴占熊撰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木活字本
南京博
2719江西如皋吴氏家乘八十一卷
(清)吴章焕六修
清咸丰八年(1858)铅印本 二十八册
历史所 哈尔滨师大
注:吴鸿翼创修于明万历二十二年。
2720江苏如皋吴氏重修家乘十五卷
(清)赵坤连纂辑
清光绪八年(1882)三让堂活字本 十六册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注:本书一名《吴氏族谱》。
2721江苏如皋吴氏家乘三十卷首一卷
(民国)吴江 吴杓等重修
民国十四年(1925)三让堂活字本 十四册
日本 美国
注:本书一名《吴氏族谱》。
2722江苏镇江古润吴氏重修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吴锡纯等重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均安堂刊本
日本 美国
2723江苏镇江开沙吴氏三修宗谱三卷首一卷
(清)吴国桢主修 解 编辑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怡德堂刻本 四册
历史所 吉林大学
往:吴其德始修於清乾隆五十九年。
2724江苏镇江延陵京江吴氏族谱不分卷
(清)吴世铮等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活字本
江苏镇江市博 美国
注:一名《京江吴氏族谱》。
2725江苏镇江润洲吴氏宗谱四卷
(清)吴耀辑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刻本 四册
上海图
2726江苏镇江吴氏重修宗谱八卷
(民国)吴钱龄撰
民国十一年(1922)至德堂木活字本 八册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注:谱始修於宋大中祥符五年,此为九修。
2727江苏镇江吴氏自徽迁润宗谱四卷
(清)吴兆麒等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敦厚堂活字本 四册
安徽图 美国
注:一名《润州吴氏宋谱》。
2728江苏镇江吴氏自徽迁润宗谱三卷
(民国)吴兆元等重修
民国(八年(1929)刊本
日本 美国
2729江苏镇江吴氏自徽迁润宗谱六卷
(民国)吴兆元纂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敦厚堂刻本
北图 历史所 中央民院 辽宁图
日本 美国
注:又名《吴氏宗谱》、《徽州迁润家谱》。
2730江苏镇江润州吴氏家乘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吴荣章纂修
民国二十年(1931)均安堂铅印本 十册
历史所 上海图
注:书口作《吴氏家谱》。吴新晖等始修於清康
熙二年。
2731江苏镇江吴氏宗谱三卷
(民国)吴士荣等重修
民国二十年(1931)活字本 十册
吉林大学
2732江苏丹阳延陵荆邨吴氏宗谱十二卷
(清)吴广财等修
清同治四年(1865)木活字本
美国
2733江苏丹阳延陵吴氏世系表不分卷
吴国定 吴逊新纂修
刊本 二册
美国
2734江苏丹阳吴氏族谱志略
(清)吴庄撰
清康熙闲刻《延陵合璧》本
北图
2735江苏常州吴氏伯武公房谱二卷
(清)吴文薰等纂修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活字本 二册
北图
2736江苏常州延陵吴氏宗谱六卷
(清)诸葛润 吴家祥等重修
清咸丰二年(1852)至德堂刻本 六册
哈尔滨师大
注:吴应鳖初修於明天启七年。
2737江苏常州毘陵庵头吴氏宗谱九卷
(清)吴庆朝等修
清光绪元年(1875)至德嗽木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2738江苏常州延陵吴氏大成宗谱四十二卷
(清)吴 纂
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
江苏镇江博(存卷首、卷1)
2739江苏常州吴氏宗谱十八卷
(清)吴培炳纂修
清光绪二年(1876)诒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2740江苏常州吴氏宗谱十卷
(清)吴凤藻重修
清光绪七年(1881)至德堂活字本 十册
吉林大学
2741江苏常州毘陵薛墅吴氏族谱二十二卷
(清)吴唐林续修
清光绪九年(1883)履成堂木活字本 二十册
南开大学
注:谱始修於明隆庆间,此为十二修。
2742江苏常州薛墅吴氏宗谱二十三卷
(民国)吴晋主修 吴澄总纂
民国二十二年(1933)履成堂活字本 二十二
册
北图 历史所 美国
2743江苏常州邘里吴氏族谱十二卷
(清)吴瑞荣等修
清光绪九年(1883)读古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2744江苏常州宋泽吴氏族谱二十一卷首一卷
(清)吴秉性 吴廷瑞增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至德堂木刻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二部)
2745江苏常州毘陵吴氏续修宗谱八卷
(清)吴富德 吴其贤等续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三让堂木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2746江苏常州谭墅吴氏宗谱十六卷
(清)吴川法修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思让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上海图
2747江苏常州谭墅吴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吴祥鸿等修
民国十四年(1925)思让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历史所 美国
2748江苏常州吴氏宗谱十八卷
(清)吴赓麟纂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诒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吴佳胤始修於清顺治十七年。
2749江苏常州延陵吴氏宗谱八卷首二卷
(清)吴允祥 吴有章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德堂木刻本 六册
河北大学
2750江苏常州蓉湖吴氏族谱二十四卷
(清)吴观周辑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德堂刻本 二十四册
上海图
2751江苏常州蓉湖吴氏族谱续编□□卷
民国间至德堂木刻本
江苏档(存卷28)
2752江西常州毘陵西郊吴氏宗谱八卷
(清)吴志尚等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振宜堂刊本 八册
美国
2753江苏常州延陵吴氏续修宗谱十六卷
(民国)吴世仁 吴培育等修
民国二年(1913)至德堂铅印本 二十册
历史所
2754江苏常州毘陵宣庄吴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吴德洪 吴德兆纂修
民国三年(1914)木刻本 十六册
河北大学
2755江苏常州吴氏统谱□□卷
民国五年(1916)至德堂刊本
江苏档(存卷2)
2756江苏常州吴氏宗谱十卷
(民国)吴凤照重修
民国十二年(1924)至德堂活字本 十册
吉林大学
2757江苏常州吴氏宗谱二十五卷
(民国)吴德尧重修
民国十四年(1925)活字本 四十五册
吉林大学
2758江苏常州延陵吴氏宗谱□□卷
民国十七年(1928)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文管
2759江苏常州吴氏宗谱二十四卷附收支清帐
一册
民国十八年(1929)周氏诒安堂木活字本
二十五册
南开大学
注:谱始修於清顺治间,此为八修。
2760江苏常州毘陵吴氏宗谱六卷补遗一卷
(民国)吴廉宝等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续绪堂刻本 六册
南京大学(补遗--卷缺)
2761江苏常州章 吴氏宗谱十四卷
(民国)吴照 吴道援重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至德堂木刻本 十五册
河北大学
2762江苏常州吴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吴志霖纂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2、4、7)
2763江苏常州毘陵西角吴氏重修宗谱八卷
(民国)吴德华 吴德福等纂
民国三十五年(1946)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谱始修於明嘉靖十九年。
2764江苏常州蒲岸里吴氏宗谱八卷
(民国)吴志诚 吴志炳主修
民国:二十七年(1948)常州吴氏诒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吴祖元始修於清嘉庆十九年。
2765江苏金坛吴氏家乘四卷
(清)吴联庆等纂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雍睦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2766江苏无锡锡山延陵(吴氏〕宗谱五卷
(清)吴人秀 吴世焜纂修
清康熙五十年(1711)刻本
山西省文史馆
2767江苏无锡吴氏宗谱不分卷
(清)吴亭甫纂修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钞本 一册
台湾
2768江苏无锡吴氏族谱不分卷
清同治间刻本
四川图(存一册)
2769江苏无锡吴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清)吴振钧等修
清光绪八年(1882)至德堂木活字本
辽宁图(存卷首、卷1-13)美国
2770江苏无锡锡山吴氏世谱六卷首二卷
(清)吴祥霖等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至德堂木活宇本
北图 历史所 日本 美国
注:书口题《吴氏统谱》。
2771江苏无锡锡山吴氏统谱六卷首二卷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至德祠木活字本 五册
上海图
2772江苏无锡吴氏统谱六卷首二卷末三卷
(民国)吴叔渭等修
民国五年(1916)至德堂木活字本
历史所 江苏苏州市图 日本 美国
2773江苏无锡闾江吴氏续修宗谱十八卷
(清)吴超然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经远堂木活字本
复旦大学
注:吴明轩首修於明代。
2774江苏江阴严 吴氏宗谱四十卷
(清)任震初纂修
清同治八年(1869)恩敬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历史所
注:吴日宣始修於明万历三十七年,此为六修。
2775江苏江阴后底泾吴氏宗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吴翔九等九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活字本 二十册
美国
2776江苏江阴后底泾吴氏宗谱二十五卷
(民国)吴增甲纂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源德堂铅印本 二十五册
江苏苏州市图
2777江苏江阴澄江横邨吴氏宗谱十卷
(民国)吴顺根 吴秉灿等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至德堂木刻本
江苏苏州市图 江苏江阴县档
注:谱首修於明烘武七年。
2778江苏宜兴北渠吴氏族谱七卷
(清)吴光焯等重修
清光绪五年(1879)活字本 八册
吉林大学
2779江苏宜兴北渠吴氏族谱八卷首一卷
(清)吴德庸修
清光绪五年(1879)木活字本 十二册
上海图
2780江苏宜兴北渠吴氏族谱六卷首一卷
(清)吴一清等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活字本
北图 科图 历史所 河北大学 吉林
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
注:吴性始修於明嘉靖三十一年。
2781江苏宜兴北渠吴氏族谱八卷
(清)吴润徵编修
清宣统间活字本 十二册
吉林大学
2782江苏宜兴北渠吴氏族谱不分卷
清钞本
科图
2783江苏宜兴北渠吴民族谱八卷首一卷
(民国)吴一清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活字本
北图(二部) 南开大学 辽宁图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2784江苏宜兴城塘吴氏宗谱十五卷
(民国)吴国瑾 吴正美主修
民国三年(1914)崇礼堂铅印本 二十二册
历史所
注:吴子道始修於明洪武二十年。
2785江苏宜兴宜荆吴氏宗谱十卷首四卷
(民国)吴诚一等八修
民国十五年(1926)齐美堂活字本 三十六册
北图
2786江苏宜兴吴氏宗谱二十一卷
(民国)吴唱续修
民国十八年(1929)继述堂木刻本 二十四册
河北大学
z787江苏宜兴钟离吴氏重修忠义分谱八卷。
(民国)吴莲溪续纂
民国三十六年(1947)恩敬堂铅印本 八册
历史所
注:一名《钟离吴氏宗谱》。谱始修於清嘉庆十五
年。
2788江苏苏州吴氏家乘三卷
(清)吴潮 吴文垲修
清据嘉庆六年(1801)源远堂本钞本 二册
江苏苏州市图
2789江苏常熟新修丹阳分常熟吴氏支谱六卷
(清)吴焕文 吴焯等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修 稿本 五册
江苏常熟市图
注:封面作《吴氏支谱草稿》。
▲《义乌吴氏家谱》序
作者:梁启超来源:
谱牒之学,起于周汉,而极盛于南北朝。
夫南北朝所以独尊谱牒者何耶自永嘉之乱,河洛沦为■腥,胡羯鲜卑氐羌诸裔,交错于中国,其后乃至如元魏之九十六族,咸减字译音以冒汉姓于是神明遗胄,如范阳之卢,博陵之崔等,不能不各溯其祖之所自出,以自翘异,以示其子孙故北朝谱牒之重,良有其不得已者存也。
大江以南,虽自汉以来,次第置郡国;然土著之民,半属夷越,晋元渡江,中原衣冠阀阅,相从南徙,王谢郗庾之伦,惧播迁之后,数典忘祖于是系固有之郡望,著其世次,使永不忘其所自来,此南朝谱牒之重,又良有其不得已者存也或者曰:门阀之见,增憍慢,奖褊心,非所以善群斯固然也虽然,人性固恒恃其所观感激劝,而日以向上,为人子孙者,食旧德,诵先芬,知吾祖若宗所以立身砥行,效忠于国而光大其家者为何如,则往往悚惕鼓舞,求所以自建树,不坠其绪《诗》不云乎,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又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人人如是,则不肖者惧,而善者劝矣若是乎谱牒之可以翊助世教,如此其重也《隋书 经籍志》著录之诸谱,今无一存矣然而故家名族,相传家乘,未经陈农之采,未入刘向之校,而体例谨严,纪载详备者,尚往往而有,谈国故者宝焉。
延陵吴氏之谱,据于志宁序,谓创修者,实为东汉灈阳侯如胜其信否虽不敢知,然以《隋志》所载,褚氏,江氏,庾氏,裴氏,虞氏,曹氏,明氏之家传家记世录等,其撰人多出魏晋之际然则吴谱传自汉末,其事盖非不可能又据明弘治桂钺之序,则覙述旧谱自灈阳侯以下世次,一无所紊,其佚名者则阙其名而但著其代,其支派之迁徙,皆朗然如列眉,非代有所受之,而能如是耶 吴氏自泰伯以来,以北人而首殖民于南服,姬宗受封命氏者数十,及周之衰,则零落殆尽,而吴乃绵历数千岁,至今为名宗大江以南,血统之纯,世泽之远,未有能与吴氏抗颜行者。
义乌之吴,吴氏支派之一耳然其谱,自明洪武,弘治,万历,清顺治,雍正,乾隆,道光,光绪,未有经五十年不修者其第十三修之本,成于光绪十年,距今亦仅四十一年耳其族之长老,又复有十四修之举,其敬宗收族,继继绳绳之盛业,抑何其远耶!昔泰伯季札,以礼让仪型天下,实为吾中华民族道德之源泉,国之能与天地久长者恃此今也承浇末之敝,贵争贱让,谬种流传,神明之胤,其不沦胥以亡者如发吴氏子孙,其有能阐扬世德,以风天下者耶 此又非独一人一姓之事云尔。
民国十四年二月十六日,新会梁启超拜撰。
安徽萧县钢叉楼的。 我是‘信’字辈的。我爸爸是‘孝’字辈的。我爷爷是‘忠’字辈的。 堂号--延陵堂。家谱:文 武 功 德 忠 孝 信 义 贞 祥 和 顺 承 康 继 续 世 祖 延长 。 我知道的就这些,还是听我老爸说的。
吴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周太王古公建周国,晚年欲传位于三儿子季历,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自动让贤,远到江南,以农为业。后由太伯建立勾吴国。周朝建立后,武王封太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改国号为吴。后被越国所灭,其王族子孙便以吴为姓。 2、相传远古时有部落,名有虞氏,虞舜乃其领袖,他的后代因虞吴音近而姓吴。 3、相传为上古颛顼帝(高阳氏)时吴权的后代。 4、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为吴氏。 吴氏源于姬姓吴国,始祖是太伯和仲雍,形成于战国初期,其中有一段著名的让贤故事。 朝,史称西周。 西周初,姬发寻求太伯、仲雍的后代,当时仲雍的曾孙周章已是吴君,因而封周章为吴子,追封太伯为吴伯,另将周章的弟弟虞仲封在周王朝北面夏朝旧址处,并把他们正式列为诸侯。 吴国建都于吴(今江苏苏州),包括如今江苏、上海大部份和安徽、浙江的一部份,到春秋后期开始强盛。 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为相、孙武为将,公元前506年曾一度攻破楚国;传到其子夫差,又战胜越国,迫使越王勾践屈服求和,并北上与晋争霸。 后来由于夫差骄傲自大,不听伍子胥的劝谏,贻误战机,吴国反而被越王勾践打败,于公元前473年亡国,吴王夫差悔之莫及,自杀身亡。吴国王族子孙避难四散,为不忘故国,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吴氏。 吴国灭亡后,夫差的新太子吴鸿被流放到江西婺源,在此发展繁衍,后分为鄱阳吴氏、浮梁吴氏、余干吴氏、乐平吴氏、安仁吴氏、进贤吴氏等支派;夫差的家室有一部份陷居于江浙一带,一部份逃难至安徽歙县,后又分衍出一些分支;还有一部份逃至今山东、河南一带安家落户。 吴姓的发源地在今江苏省无锡县一带,始祖是周太王长子太伯。吴国周初是太伯的封地,传到19世孙寿梦的时候才开始称王,国境延伸到今浙江省的嘉湖一带。同时,吴姓开始向齐、鲁之间(今属山东省)迅速迁徙繁衍,其后迁入河南、安徽等省境。秦汉乃至魏晋隋唐,吴姓族人在南北方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魏晋以后,由于北方常年战乱,吴氏族人在北方繁衍减缓,在南方繁衍发展迅速。吴氏发源于江南,成长于江南,历史上吴氏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江南大姓。 吴氏迁居台湾是从1291年开始的,那一年元朝礼部员外郎吴光斗奉命率领6000人乘船出使台湾,成为吴氏入台第一人。明朝末年以后,福建、广东沿海吴氏有许多人到澎湖、台北等地谋生创业。 吴氏向海外拓展,最早是东渡日本,其中有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 差不多与此同时,吴氏还有大批人南迁到越南。现在越南有二百多个姓,按人口数排列,吴姓列为第六大姓。 吴氏入朝鲜的历史也很悠久,发展至今,吴氏在朝鲜的143个姓氏中是最常见的20大姓之一。 大约自明代开始,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的很多吴氏族人移民南洋。近代又有不少旅居欧美,他们大都聚族而居。 吴氏在当今中国最常见的汉族姓氏中名列第10位,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较高。同时,在苗、满、蒙古、鄂伦春、锡伯、回、哈尼、侗、壮、白等少数民族中也占有一定数量。
排序
一正贤学 元世光昌 家法可遵礼义文章
昭兹来许 福禄尔康 聿修厥德长发其祥
豸岭吴(马埠吴):一正贤学,元世光昌。家法可遵,礼(22世)义文章。昭兹来许,福禄尔康。聿修厥德,长发其祥。
一、吴氏概况:
吴氏,译音:Wú;词意:大叫奔走;
开氏始祖:泰伯;传代始祖:仲雍;
郡望:延陵;
图腾:天吴;
人口:居全国姓氏第八位;
古迹:江苏武进泰伯祠、泰伯墓、湖广潜江吴氏总祠;
吴氏精神:谦让、开拓
二、吴文化
吴文化发祥地梅里泰伯庙、泰伯墓。约3100年前,泰伯在无锡梅村建立勾吴国,开创了吴文化的先河,成为天下吴氏的始祖。每年清明前后,有十余万吴姓后人到泰伯庙、泰伯墓(建于东汉,公元154)祭祠;1992年世界(吴氏)至德宗亲会曾到此寻根祭祖
三、吴氏总祠:
湘黔潜江的吴氏总祠,为太伯第85世盛公于宋朝从江西吉安迁居湖广会同远口而建,其依罗汉山,傍清水江(沅江上游),湘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的吴氏都是从此地登岸而分迁聚居。
四、图腾崇拜
《三海经》记载: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大荒东经》也有近似的记载,据书中描绘,这是一个有八个头、八只腿、八条尾巴、人面虎身的庞然大物。从《山海经》的插图中可看出其原身。
这就是古老的原始狩猎氏族——吴人的图腾始祖神。“天”意为“大”,“天吴”就是伟大的吴。
吴人以狩猎为生,而“虎为百兽之王”,因此,吴人崇拜一种似虎的动物,这种动物可能在先秦时变得稀少而绝迹了,吴人便以虞为图腾,“天吴”的原型即是虞。
吴人属于炎黄族系,最初居住在今山西、陕西一带,留下了许多以“吴”、“虞”命名的地名、山名,如吴山、虞城等。大约在炎黄之世,随着炎帝族系和黄帝部族的向东扩展,吴人也被迫大规模东迁,到尧舜之世,吴人已有许多支系都迁到东南海滨长江三角洲一带。那原来保佑子孙狩猎时多有所获的族神“天吴”,变成保护吴人孙子在与江湖大海打交道时保平安的“水伯”。
五、世系表:
1、吴氏远祖世系表:黄帝-少昊-蟜极-帝喾-后稷-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周太王-太伯
2、吴氏世系表:
太伯--季札吴演吴诺吴汉吴少微--吴寿二
六、豸岭吴氏历史:
安徽桐城的吴姓分为三个不同的宗派,即麻溪吴氏、豸岭吴氏、高甸吴氏。
1、豸岭吴:家法可尊,礼义文章
2、高甸吴:圣尊信友,言发朱基
3、麻溪吴:立怀多福,成其祖武
桐城吴氏始祖:太伯--季札吴演吴诺吴汉吴少微,传7世吴寿一、吴寿二、吴寿三。吴寿一、吴寿二、吴寿三从江西婺源迁来桐城。寿一居安徽怀宁黄梅山北麓,寿三居太湖。寿一、寿三建立崇让堂,以怀宁石镜乡甘露庵吴氏宗祠为中心。寿二居桐城豸岭,成为豸岭吴始祖,我们这一支为寿二公传下,寿二传道一,道二,道三。明从化年间八世开始修谱。 “文”字辈为24世,现祖居在安徽枞阳,
我们豸岭吴是从婺源迁至豸岭后,散居在白湖古楼村龙山脚下、白梅东山村、保东村、钱桥、庐江大洼口。其中古楼村龙山脚下曾被清朝皇帝授匾“龙山毓秀”。
七、豸岭吴字辈(32个字)
一正贤学 元世光昌 家法可遵礼义文章
昭兹来许 福禄尔康 聿修厥德长发其祥
八、豸岭吴祠堂:
豸岭在金社乡豸岭村;马埠山在项铺镇唐山村,而吴家祠堂在项铺镇项铺村,两地相距1公里路。
豸岭吴氏祠堂在安徽省枞阳县项铺镇项铺村,马埠山边。
吴姓在全中国也算是大姓氏家族,吴姓氏起源:上古时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一是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
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商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所以太王就属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儿子太伯和二儿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传位给季历,再传位给姬昌,就决定自动让贤,便一起南下荆蛮(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太伯和仲雍给当时比较落后的江南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被当地土著推举为君长,号称句吴。太伯死后,由仲雍继位。周武王(姬昌为文王,其子姬发为武王)灭商后,仲雍的3世孙周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太伯为吴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孙寿梦称王,建都今江苏吴县。寿梦的第四子季扎本该继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为生。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扎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吴氏。
聚集地(迁徙分布)
吴国灭亡后,夫差的太子吴鸿被流放到江西,夫差之后还繁衍于江浙、安徽、山东、河南境内的一些地方。隋唐时期,吴氏已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唐高宗时有吴姓将佐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唐僖宗时,有吴姓将佐随王审知入闽,皆在福建安家落户。宋明以后,吴氏称雄于东南,其中季扎的53世孙吴宣是后蜀驸马,家族显赫一时。吴宣的5世孙吴吉甫是吴氏入粤始祖。
吴氏迁居台湾始于1291年,入台第一人是元朝礼部员外郎吴光斗,他奉命率6000人乘船"往使琉球"(即台湾)。吴氏迁居香港,大约始于元代。
吴姓在台湾为第七大姓。台南县吴姓人最多,还有在嘉义、云林、彰化等。明朝末年至清代,福建、广东沿海吴氏有许多人前往澎湖、台北、高雄等地谋生创业。现台北县新店安坑吴姓人家是于顺治年间从福建移居入台湾的打狗(今高雄市),康熙年间平和人吴凤父子到台等。发展至今,其中最为显赫的一支是吴伯雄家族。吴伯雄现任台湾国民党中央常委、台北市市长等要职,其家族号称吴氏"全台第一家"。
吴氏向海外拓展,最早是到日本。吴人东渡日本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其中有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吴氏在东渡日本的同时,还有大批人南迁,进入今越南地区。其中季扎的50世孙吴权于939年称王,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早的独立王朝--吴朝。南越政权最后一任总统吴庭艳即吴权之后。现在越南有二百多姓,吴姓为第六大姓。东汉时有吴风进入朝鲜,发展至今,吴姓称为朝鲜143个姓氏中最常见的20大姓之一。明代以后,吴姓还有人移民南洋,迁至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新加坡以及泰国、缅甸等国,近代,又有人旅居欧美。
堂号
"延陵堂":季扎是吴王寿梦的第四子,以贤德著称,寿梦想让他继承王位,他坚辞不受,寿梦只好把他封在延陵。他的三个哥哥先后为吴王,临死时要传位给他,他仍然不接受。因此他被后人奉为"至德第三人",又因其封邑在延陵,故时人称其为"延陵季子"。
历史名人
古代的吴国,位于肥沃富饶的土地之上,因“地灵”而“人杰”,故吴姓名人辈出。战国时的兵家和改革家吴起,曾与孙子相提并论,辅佐楚悼王实行变革,促进了楚国的强盛。秦朝末年农民大起义的领袖之一吴广,建立了张楚政权。唐朝时的著名画家吴道子,其高深的艺术造诣对后代产生巨大的影响,被世人尊称为“画圣”。宋代词人吴文英也是吴氏家族中颇为人所熟知的文人学者。明朝至近代,吴姓中多出画家和小说家,如明代画家吴伟、清代画家吴历、吴熙载、吴友如等都是当时画坛的佼佼者。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人吴承恩,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杰出作品《儒林外史》的作者为清人吴敬梓,清末人吴沃尧是著名的谴责小说作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引清兵入关受封为平西王,后来又割据称帝的吴三桂也是吴姓中的著名人物。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被后人奉为"画圣"其画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古来沿袭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来的物象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
吴承恩:明朝小说家。著有《西游记》传世。
吴 起: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卫国人。初为鲁将,继为魏将,后奔楚国,任令尹,主持变法,后被杀。
吴 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为部将田臧假借陈胜命令杀害。
吴敬梓:清代人,以小说《儒林外史》而著称的杰出讽刺作家。
吴沃尧:清代著名小说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昌硕:清代著名的篆刻家、书画家。工诗,善书法,尤精篆刻。
吴其浚:清代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著有被誉为19世纪中国重要的植物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和《植物名实图考》38卷
吴氏在当今中国百家姓中名列第十位。
吴姓家谱介绍
吴人认为,族谱是神圣之物,修谱是对宗族的一大贡献。各家吴氏族谱,大谈族谱的神圣意义与作用,成为卷首谱序的主要内容。清顺治十二年《(湖南)八甲湾吴氏谱序》曾说:“夫族之有谱,所以序昭穆、考世系,以成千秋不朽之言也。”明嘉靖丁亥《延陵吴氏谱序》也说:“谱学之兴,其有益于世也大矣,盖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乎本末,莫不由之。”把族谱的作用,说得神乎其神了。在古老中国,族谱的神秘意义,首在维系宗法制度,保持血统纯正。
《延陵吴氏家谱序》说得好:族谱兴起于中古而有先王之遗风。“先王宗法坏而恭敬之教亡,教亡而后谱作,谱作而后分明,分明而后义生,义生而后礼行,礼行而后祖尊。”族谱的出现,就是在宗法制度败坏后一种挽救宗法礼制、维系血统纯正的产物。有了族谱,就有了区别、分明,就知道自已是从哪里来的,属于哪一宗、哪一支,不会乱认祖先宗派。没有族谱,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所归属。随着宗族的发展,子孙人丁繁衍分化,族人之间就会日益疏远,甚至同族兄弟都视如路人。而有了族谱,就能联络宗族同姓之间的感情。因此,尊祖宗而联族姓,承先启后之谋,莫切于此(谱)(乾隆已亥吴以忱《丹徒吴氏续修谱序》)。在大多数吴姓宗谱的家范家规中,多把修谱系作为突出的一条。
正因族谱有如此重要的神秘作用,吴姓宗族无不重视族谱的收藏保管。每次族谱之修,都要先注明受领人姓名,开明谱牒部数。宗规要求族人对族谱要留心收藏,勿视为泛常。不得乱笔涂改或让鼠咬虫伤,潮湿霉烂,更不得贪财出典,否则严惩不贷。吴氏支谱《给谱录》就规定“公议子、午、卯、酉年清明日,各携谱齐集公所,凭值年人眼同会看,倘有毁坏者听罚,其遗失出典者,议罚不轻,严追不贷。”
各家修谱,往往都要请学者名流,政界要人或本族名人作序,吴姓族谱也不例外。一篇序文,或述本族发展历史,或述修谱缘起经过,或论族谱之重要意义。因此,一篇序文就是一篇简短的历史和道德文章,而同时,往往也是一篇散文佳作。
现存吴姓谱序,最早当推唐代著名文学家吴少微的《吴氏正宗谱序》。吴少微是季札的第61世孙,他的诗文雄迈高丽,与富嘉谟合称“吴富体”。此后之吴氏谱序,宋初有著名学者、龙图阁大学士吴遵路的《丹阳吴氏宗支录初编叙》。宋以降,至民国时期,文人学者、政客要人所作的吴氏谱序,就数不胜数了。
家谱文件
吴姓家谱文献目录
吴姓家谱文献目录
全国吴氏宗支蕃衍志不分卷 藏地: 美国 杨继盛纂写本 一册
全国吴氏宗支世系图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写本 一册
全国吴王寿梦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图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吴如胜纂写本 一册
全国吴氏先代溯源引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吴呜凤撰写本 一册
辽宁本溪吴俄尔格氏家乘五卷 藏地:辽宁本溪市城子乡朴卜村 (清)吴守恩纂清雍正间纂写本
辽宁辽阳吴守近家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清钞本 一册
辽宁辽阳吴氏族谱三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二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辽宁图书馆 (民国)吴恩培编1940年辽阳兴亚印刷会社精印本
河北泺南吴氏家谱四卷 藏地:河北泺南县档案馆
(清)吴优善 吴鸿盘纂清道光三年(1823)纂 清光绪十八年 (1892)铁板本
河北泺南吴氏家谱三卷 藏地:河北泺南县文管会
(清)吴宝善纂清光绪十二年(1886)纂 光绪二十五年 (1899)刻本
河北河间吴谱一幅 藏地:河北青县崇仟镇野兀屯吴淑珍纂钞本
上海松江华亭张泽吴氏宗谱二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德达辑 吴应芝续辑清嘉庆十四年(1809)仁泽堂刻本
上海松江吴氏宗谱三卷 藏地:上海松江县博物馆
(民国)吴承祜纂 1929年1936年铅印本
江苏吴氏宗谱三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
(清)吴宗洛十一修清咸丰元年(1851)至德堂铅印本 三十六册
江苏吴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瑞宗等修清光绪三年(1877)至德堂木活字本 六册
江苏吴氏族谱十卷 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清)吴丽生纂清光绪十二年(1886)刊本 十册
江苏吴氏汇修宗谱十二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存卷1)
(民国)吴仲山纂修民国吴氏至德堂活字本
江苏溧水吴氏宗谱十五卷 藏地:江苏淋水县云合乡陈里坑屯竹窝里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三让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江苏溧水县明觉乡向阳屯小吴家
(民国)吴祖起纂 1916年锦绣堂木活字本
江苏赣榆吴氏宗谱长房卷不分卷 藏地:江苏赣榆县档案馆
(民国)吴怀镡重修 1937年至德堂油印本
江苏淮阴南清河吴氏宗谱一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图书馆
(清)吴昆田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翻刻本
江苏淮阴吴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 美国
(民国)吴其(禾+逵-辶)等重修 1921年清江柏碧山堂刊本 二十六册
江苏淮阴吴氏族谱八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博物馆
(清)吴芸等纂 1935年石印本
江苏扬州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吴引孙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朱印本 四册
江苏仪徵古望亭吴氏家谱十一册 藏地:江苏仪徵县陈集乡工农屯清道光间重印本
江苏泰州富安县吴氏重修族谱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图书馆
(清)吴嘉珠纂修清嘉庆十六年至德堂刻本 八册
江苏泰州海陵南圯塘吴氏族谱□□卷 藏地:江苏丹阳县图书馆(存爱字吴卷 6、忠字号卷1、2、46)
(民国)姚龙光重修 1919年木刻本
江苏高邮吴氏宗谱六卷 藏地:江苏宝应县郭桥乡友映屯塘河队
(民国)吴金波重修 1924年石印本
江苏兴化吴氏族谱六卷 藏地:南京市博物馆
(清)吴春元 吴占熊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木活字本
江苏如皋吴氏家乘八十一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
(清)吴章焕六修清咸丰八年(1858)铅印本 二十八册
江苏如皋吴氏重修家乘十五卷 藏地: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清)赵坤连纂辑 清光绪八年(1882)三让堂活字本 十六册
江苏如皋吴氏家乘三十卷首一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民国)吴江 吴杓等重修 1925年三让堂活字本 十四册
江苏镇江古润吴氏重修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锡纯等重修清光绪十二年(1886)均安堂刊本
江苏镇江开沙吴氏三修宗谱三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吉林大学 (清)吴国桢主修 解(竹甫皿)编辑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怡德堂刻本 四册
江苏镇江延陵京江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博物馆 美国
(清)吴世铮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活字本
江苏常州毗陵吴氏续修宗谱八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富德吴其贤等续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 三让堂木活字本八册
江苏常州谭墅吴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川法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思让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江苏常州谭墅吴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美国
(民国)吴祥鸿等修 1925年思让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江苏常州吴氏宗谱十八卷 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
(清)吴赓麟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诒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延陵吴氏宗谱八卷首二卷 藏地:河北大学
(清)吴允祥 吴有章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德堂木刻本六册
江苏常州蓉湖吴氏族谱二十四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观周辑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德堂木刻本二十四册
江苏常州蓉湖吴氏族谱续编□□卷 藏地:江苏档(存卷28)民国间至德堂木刻本
江苏常州毗陵西郊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 美国
(清)吴志尚等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振宜堂刊本 八册
江苏常州延陵吴氏续修宗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吴世仁 吴培育等修 1913年至德堂铅印本 二十册
江苏常州毗陵宣庄吴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吴德洪 吴德兆纂修 1914年木刻本 十六册
江苏常州吴氏统谱□□卷 藏地:江苏档(存卷2) 1916年至德堂刊本
江苏无锡锡山延陵(吴氏)宗谱五卷 藏地:山西省文史馆
(清)吴人秀吴世馄纂修 清康熙五十年(1711)刻本
江苏无锡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台湾
(清)吴亭甫纂修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钞本 二册
江苏无锡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
四川省图书馆 (存一册)清同治间刻本
江苏无锡吴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藏地:辽宁图书馆 (存卷首、卷113) 美国
(清)吴振钧等修清光绪八年(1882)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锡山吴氏世谱六卷首二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吴祥霖等修清光绪十二年(1886)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锡山吴氏统谱六卷首二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至德祠木活字本五册江苏无锡吴氏统谱六卷首二卷末三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民国)吴叔渭等修 1916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闾江吴氏续修宗谱十八卷 藏地:复旦大学
(清)吴超然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经远堂木活字本
江苏江阴严渍吴氏宗谱四十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任震初纂修清同治八年(1896)恩敬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江苏江阴后底泾吴氏宗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 美国
(清)吴翔九等九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活字本 二十册
江苏江阴后底泾吴氏宗谱二十五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民国)吴增甲纂修 1949年源德堂铅印本 二十五册
江苏宜兴吴氏宗谱二十一卷 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吴唱续修 1929年继述堂木刻本 二十四册
江苏宜兴钟离吴氏重修忠义分谱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吴莲溪编纂 1947年恩敬堂铅印本 八册
江苏苏州吴氏家乘三卷 藏地:江苏苏州图书馆
(清)吴潮吴文垲修 清据嘉庆六年(1801)源远堂本钞本 二册
江苏常熟新修丹阳分常熟吴氏支谱六卷 藏地:江苏常熟市图书馆
(清)吴焕文吴焯等修清光绪十四年(1888)修稿本 五册
江苏常熟海虞城东吴氏支谱一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民国间钞本一册
江苏吴县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 美国 清康熙间刊本 一册
江苏吴县武山西金村吴氏世谱四卷 藏地: 美国
(清)吴公肃等修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刊本 八册
江苏吴县洞庭吴氏家谱六卷藏耻』匕京图书馆 (二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历史系
(清)吴永锡 吴定国等修清乾隆七年(1742)洞庭祠堂刻本 六册
江苏吴县皋庑吴氏家乘四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哲等纂修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刻本
江苏吴县皋庑吴氏家乘六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存卷26)
(清)吴经望等纂修 清道光九年至十一年(18291831)刻本
江苏吴县洞庭吴氏家乘不分卷 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清)吴懋煜辑清光绪十六年(1890)钞本 六册
江苏昆山徽州吴氏迁昆支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鸿畴编辑民国间苏州大苏印刷公司铅印本一册
江苏吴江吴氏族谱三十五卷 藏地:河北大学
福建省图书馆 (存卷 6、 7)
(清)吴安国续辑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木刻本 十六卷
吴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吴近庄纂 吴祥霖补辑清宣统元年(1909)活字本 六册
浙江杭州吴氏家谱□□卷 藏地:河北大学(存六卷) 钞本
浙江杭州吴氏族谱 藏地:中国历史博物馆 钞本
浙江余杭吴氏宗谱二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之梁吴载有等续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木活字本二册浙江余杭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吴光煜续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承善堂活字本八册
浙江余杭延陵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浙江佘杭县塑料厂木活字本
浙江萧山吴氏家谱四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斐续修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爱敬堂木活字本
浙江萧山吴氏家谱四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瑞芝等重修清道光十二年(1832)爱敬堂木活字本 四册
浙江泰顺九绽吴氏族谱四卷 藏地:浙江泰顺县文博 (清)蔡葆贞重辑钞本
浙江嘉兴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嘉兴市图书馆
(清)吴蹯重修清咸丰九年(1860)钞本 二册
浙江海宁吴氏宗谱六卷 藏地:吉林大学 浙江图书馆
(清)吴芸孙 吴昌年续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 二册
浙江桐乡州钱吴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藏地: 美国
(清)吴学浚等修清光绪五年(1879)永怀堂木活字本 六册
浙江平湖吴氏本支家谱不分卷 藏地:人民大学 辽宁图书馆
(清)吴若娘续修清光绪十八年(1892)活字本 二册
浙江海监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 美国
(清)吴本智等修清咸丰九年(1859)写本 一册
浙江海监吴氏族谱六卷 藏地:人民大学
(清)吴昌年 吴昌祺等续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 二册
浙江湖州菱湖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吴衍麟纂修清同治四年(1865)钞本 六册
浙江湖州苕溪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容光续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四册
浙江湖州下塘苕溪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人民大学 上海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吴孝诚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刻本
浙江湖州苕溪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民国)吴邦诠吴孝诜等续修 1931年刊本 六册
浙江湖州皂湖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吴秋香 陈溶新重修 1933年世德堂木刻本 四册
浙江长兴吴氏宗谱十卷 藏地:浙江长兴县白阜乡大齐口村屯
(清)吴俊卿主修清光绪二十四年(1935)凤林堂木刻本
浙江绍兴会稽吴氏家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图书馆 (明)吴链修 林乔纂明嘉靖钞本
一册
浙江绍兴山阴县州山吴氏族谱十五卷序状志铭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明)吴有临纂修明万历刻天启六年(1626)重修本 八册
浙江绍兴山阴县州山吴氏族谱三十一部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人民大学 辽宁图书馆 四川省图书馆 (存十一部) 日本 美国
(清)吴国梁等修清道光十九年(1839)活字本浙江绍兴山阴州山吴氏支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辽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民国)吴隐编订 1916年活字本一册
浙江绍兴山阴州山
吴姓的传统文化
本文2023-12-07 22:11:0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40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