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妻子是谁?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7浏览:3收藏

辛弃疾的妻子是谁?,第1张

辛弃疾当然是有妻子的。南归宋朝的当年,定居京口(今江苏镇江),他就跟范邦彦(子美)之女、范如山(南伯)之妹结为夫妻。他的这位范氏妻子,不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而是一位知书通文艺的女子,她能在辛弃疾外出饮酒的时候,在家里窗户上写满了字,都是劝辛弃疾不要再痛饮的话语(辛弃疾《定风波·大醉归自葛国……》)。辛弃疾的妻子也并未中途夭亡,至少,1189年,同岁的两人还一道举行了五十大寿的祝寿活动。辛弃疾《浣溪沙·寿内子》一词云:“寿酒同斟喜有余,朱颜却对白髭须,两人百岁恰乘除。”似乎也没有迹象表示,范氏比辛弃疾先死。

  陪伴辛弃疾的美女,除了他的妻子范氏,还有别的侍妾。元人陶宗仪说:“田田、钱钱,辛弃疾二妾也。皆因有其姓而名之,皆善笔札,常代辛弃疾答尺牍。”(《书史会要》卷六)看来,辛弃疾的这两位小妾,有点像今天的“小秘”,既是红颜知己,又能替他处理日常事务。辛弃疾的小秘不止田田、钱钱两位。作于带湖时期的《好事近·医者索酬劳》:“医者索酬劳,那得许多钱物?只有一个整整,也盒盘盛得。”说的是,一次辛弃疾妻子范氏生病的事。词当然是开玩笑的,辛弃疾并非真的要将自己的小秘整整送给医生充当酬劳。辛弃疾不至于那么穷,医生谅也不能接受这样的酬劳。有人把这事坐实(例如周煇《清波别志》卷下),就不免迂腐了。可见,辛弃疾还曾经有一个小妾,名叫“整整”的。辛弃疾在一首《鹧鸪天·困不成眠奈夜何》词里,叙述自己因为心情不好,想起往事,夜不成眠。最后两句是:“娇痴却妒香香睡,唤起醒松[惺忪]说梦些。”这词大概作于辛弃疾在外做官时,这位香香应该是他带在身边的小妾。也许,除了田田、钱钱、整整、香香之外,辛弃疾还有过别的小妾也未可知。

  辛弃疾的小妾不光识文断字,还擅歌舞。“整整”是会吹笛子的,上边引过的《好事近》有“下官歌舞转凄惶,剩得几枝笛”两句。由此可见,除了“整整”,还有别的会吹笛子的小妾。辛弃疾的朋友杨炎正,在一首给辛弃疾祝寿的词《鹊桥仙·寿稼轩》中,对辛弃疾的生活情形有这样的描述:“筑成台榭,种成花柳,更又教成歌舞,不知谁为带湖仙?……闲中得味,酒中得趣,只恐天还也妒……”。辛弃疾自己也有词说到自己酒醉之后的情形:“料得今宵醉也,两行红袖争扶。”(《清平乐·此身长健》)原来,辛弃疾在带湖过的敢情是花天酒地、夜夜笙歌的日子呀。

  辛弃疾的风流生活,不光是家里妻妾成群,“红旗(多面红旗)不倒”,家外还“彩旗飘飘”,艳遇不断。这不是有人现场目击到,也不是我们在作合理想象,而是辛弃疾自己在词中交代的。先请看他的《南乡子·舟行记梦》:

  欹枕舻声边,贪听咿呀醉眠。梦里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只记得埋冤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这词记述的,显然是一次辛弃疾在船上的浪漫故事:一个圆月的夜晚,两人在一艘船上相会,有缠绵的欢娱,更有离别的忧伤。

  再来看他的《霜天晓角·旅兴》: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落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这一首词,说的应该是辛弃疾的另一次艳遇,时间是淳熙五年(1178),辛弃疾三十九岁,地点应该是在江西,当时辛弃疾正在做江西安抚使。

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全文五处用典,赏析如下:

  第一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这里用典是为了怀古抒情,引用三国孙权建京京口的典故。“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脑子里一一闪过千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209)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而后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上句的基础上推进一层,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

  第二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里用南朝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的典故。这里三句写眼前景,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则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然后在最后三句回忆刘裕的功业。他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克复中原,作者想到刘裕的功勋,非常钦佩,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无限景仰的感情。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可是刘裕这样的英雄,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只有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第三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出一个历史教训。史称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用兵之前,他听取彭城太守王玄谟陈北伐之策,非常激动,说:“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有封狼居胥意”谓有北伐必胜的信心。当时分据在北中国的北魏,并非无隙可乘;南北军事实力的对比,北方也并不占优势。倘能妥为筹划,虑而后动,是能打胜仗,收复部分失地的。无如宋文帝急于事功,轻启兵端。结果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胜利,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弄得国势一蹶而不振了。这一历史事实,对当时现实所提供的历史鉴戒,是发人深省的。作者援用古事近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和自己的历史教训。

  第四处: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是北魏的皇帝,距南宋已有七八百年之久,北方的百姓把他当作神来供奉,辛弃疾看到这个情景,不忍回首当年的“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是用“佛狸”代指金主完颜亮。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兵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以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颜亮的影子。如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痛心的事。不忍回首往事,实际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实。以此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

  第五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辛弃疾的忧虑不是空穴来风,果然韩侂胄一伙人不能采纳他的意见,对他疑忌不满,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辛弃疾渴盼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词的上片借古意以抒今情,还比较轩豁呈露,在下片里,作者通过典故所揭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感慨,就更加意深而味隐了。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它们所起的作用,在语言艺术上的能量,不是直接叙述和描写所就这首词而论,用典多并小是辛弃疾的缺点,而这首词正体现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

苏辛是北宋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

1、苏轼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2、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自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出生时,金已亡北宋13年了,第二年,宋金绍兴和议成,宋向金称臣。辛氏祖上没有做大官或成大文人的,但忠肝义胆,千载家谱。毕竟时势造英雄,稼轩是在沦陷区百姓饥啼呼号的民族义愤的情绪中长大的。

3、苏轼与辛弃疾的关系。

苏辛的词都体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人生态度,他们都是性格鲜明、思想独立、情感真挚、品德高尚的人物,他们都有着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广博的学识、博大的胸怀、豁达的心境、乐观的精神,他们的词都展示了一种人格力量和人生境界。

苏辛的词学影响:

1、对宋代词人的影响。

苏辛是宋代词坛上最有权威和影响力的两位词人,他们的词风被后来的词人广泛模仿和效法,形成了苏门、稼轩两大体系。苏门体以苏轼为宗师,代表作有黄庭坚、张耒、范成大、杨万里等。

2、对明清文人的影响。

苏辛不仅是杰出的词人,还是杰出的文人,他们的散文、诗歌、戏曲等都有很高的成就和价值,被后世的文人所推崇和学习。明清时期,许多文人都以苏辛为榜样,如唐寅、王阳明、袁宏道、钱谦益、顾炎武、黄宗羲、曹雪芹等。

3、对现代文学家的影响。

苏辛的词作具有很强的现代意义和艺术魅力,被许多现代文学家所欣赏和借鉴。如鲁迅曾说,我最爱读苏轼。郭沫若曾说,我最爱读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辛弃疾是南宋人,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

辛弃疾

章因及之 

投老空山,万松手种,政尔堪叹。何日成阴,吾年有几,似见儿孙晚。古来池馆,云烟草棘,长使后人凄断。想当年、良辰已恨,夜阑酒空人散。 

停云高处,谁知老子,万事不关心眼。梦觉东窗,聊复尔耳,起欲题书简。霎时风怒,倒翻笔砚,天也只教吾懒。又何事,催诗雨急,片云斗暗。

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辛弃疾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永遇乐烈日秋霜》

作者:辛弃疾

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着儿曹,锳锳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赏析: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由作诗转为填词,到了辛弃疾时,则更进一步以词代文,表情达意,这首《永遇乐》,就是这一方面的成功之作。茂嘉,辛弃疾的族弟,因他在家中排行第十二。稼轩词中有两首送别茂嘉之作,一首《虞美人》,作于茂嘉远谪广西之时。

这首《永遇乐》是送茂嘉赴调。根据宋代的有关规定,地方官吏任期届满,都要进京听候调遣,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另予调遣时,都会升官使用。所以这是一件喜事,是一次愉快的分别。因为这是送同族兄弟出去做官,稼轩颇有感触,便说起他们辛家门的千载家谱。戏赋辛字,从自己姓辛这一点大发感慨与议论,以妙趣横生的戏语出之,而又意味深长。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词的一开头就掮出家谱,说辛家门先辈们都是具有忠肝义胆的人物,而且他们都禀性刚直严肃,如烈日秋霜,令人可畏而又可敬。烈日秋霜,比喻风节刚直,如《新唐书段秀实传赞》: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词的开头三句自报家门,倒不是虚夸,而是有史为证的。辛氏是一个古老家族,传说夏启封支子于莘,莘、辛声相近,后为辛氏。商有辛甲,一代名臣,屡谏纣王,直言无畏。

汉有辛庆忌,一代名将,威震匈奴。成帝时,朱云以丞相张禹巴结外戚,上书请诛之,帝怒,欲杀云,辛庆忌冒死相救。后庆忌子孙亦忠耿,不附王莽,被诛。

当然,写词不能像修家谱那样纪实,况且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史实,所以词人不多花笔墨,而是别出心裁地与族弟细参辛字来了:我们祖上从何年获得这个姓氏?又是怎样才得到这样的姓呢?我姑妄言之,你姑妄听之,以博取一笑吧。于是咬文嚼字起来,仔细体会辛字的含义,有辛苦、辛酸、辛辣等多种内涵,他发表高论了: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我们辛家门这个辛字,是由艰辛做成,含着悲辛滋味,而且总是与辛酸、辛苦的命运结成不解之缘啊!三句话句句不离辛字:艰辛悲辛辛酸辛苦。写诗填词向以同字相犯为戒,而这里三句辛字四见。用得自然,增加了音调的视听效果,并使词情得到充分渲染。更妙的是,形式上是细参辛字,内容上又语意双关,含着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牢骚。不是么,上面谈到那位辛庆忌,艰辛做就不世的战功。可是,到了他的子孙,就尝到惨遭杀戮的悲辛滋味了。联系到稼轩本人,从壮岁旌旗拥万夫,到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取东家种树书,也是够辛酸、辛苦的了!

总而言之,我们辛家人的命运总离不开一个辛字,怎么会这样的呢?原来根子还在这个辛字上。辛者,辣也,这是辛字的本来含意,也是我们辛家人的传统性格啊!我们辛家人生成耿介正直的性格,做人行事,刚直泼辣,就如同我们的姓氏一样,火辣辣地不招人喜爱。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这两句更就辛字辛辣这层含义加以发挥,借字说人。北宋曾布有《从驾》诗,押辛字韵,苏轼一和再和,有最后数篇君莫厌,捣残椒桂有余辛之句,稼轩信手拈来,用得很好。

下片接向人辛辣的话头继续抒发感慨。正因为我们这个姓,世间应有尽有的芳甘浓美的东西,都轮不到吾家门户了。眼看人家子弟腰间挂着一串串金光灿烂的金印,何等趾高气扬,我们哪儿比得上人家呢!正话反说,无限感慨,嬉笑戏语,隐含牢骚。比不上人家怎么办?争口气呗!于是话儿转到送茂嘉赴调的题目上来: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谋取高官显爵、光宗耀祖之事,就交给你了。从今往后,你青云直上的时候,不必回想今天咱们兄弟之间的这场对床夜语;到了你年老力衰的时候,一定会记起今天我说的这些玩笑话的。对床风雨,语出韦应物诗: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这两句诗颇为苏轼、苏辙兄弟所欣赏,十分向往风雨之夜、兄弟两人对床共语的境界,并为此相约早日退隐,后遂成为故事。

靴纹绉面,典出欧阳修《归田录》:北宋田元均任三司使,请托人情者不绝于门,他深为厌恶,却又只好强装笑脸,虚与应酬。曾对人说: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茂嘉赴调,稼轩祝贺他高升,自是送别词中应有之意。而用靴纹绉面之事,于祝辞里却有讽劝。实际上是说,官场有官场的一套,做大官就得扭曲辛家的刚直性格,那种逢人陪笑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呢。到头来你也会后悔的。

全词就象在写兄弟二人在聊家常,气氛亲切、坦诚,语言风趣优美,从开头到结尾都在围绕姓氏谈天说地,把辛这一普通姓氏解说得淋漓尽致,寓化于谐,明显地表现出作者通过填词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的这一进步倾向,这对于传统的词作来说,有点格格不入。但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手法,都不失为值得肯定的尝试。

苏轼 永遇乐

《永遇乐》

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

清景无限。曲港跳鱼,

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

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

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

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

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

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

为余浩叹。

注释:

1、彭城:今江苏徐州。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一说张建封之子张愔)为其爱妓盼盼在宅邸所筑小楼。

2、紞如:击鼓声。

3、铿然:清越的音响。

4、梦云:夜梦神女朝云。云,喻盼盼。典出宋玉《高唐赋》楚王梦见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惊断:惊醒。

5、心眼:心愿。

6、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徐州知州时建造。

翻译:

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秋天的夜景清幽无限。弯弯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随风落下,但夜深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看见。三更鼓声,声声响彻夜空,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轻音竟把我的梦惊断。夜色茫茫,再也见不到黄昏时的景色,醒来后我把小园处处寻遍。

那长期在外地的游子早已疲倦,看那山中的归路,对着故乡家园苦苦地思念。看如今燕子楼空空荡荡,佳人盼盼已经不在,楼中的画堂里空留着那呢喃双燕。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有的只是难了的旧欢新怨。后世有人,面对着这黄楼夜色,定会为我深深长叹。

赏析:

本篇于元丰元年作于徐州。上片先写燕子楼小园夜景。明月皎洁如霜,好风凉爽如水,清澄澄夜景美无限。环曲的港湾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露珠儿晶莹流转,天地寂寞无人见。接着写梦觉。三更鼓响砰然,飘零一叶铿然,以声响衬夜之寂静,且抖出一惊字,形容梦醒恍惚之状。夜茫茫三句,反接开端夜景,夜色茫茫无处重寻,梦里悲欢,醒来后走遍小园心怅然。上片写梦后所感,融入一己身世情悰。客游天涯已感到厌倦,欲寻山林路径找个归宿,费尽心思也望不见故园。一发乡国之思。古往今来如梦幻,何人曾梦中醒来,只因有旧欢新怨缠绵不断。一发今昔之慨,他年后人面对着黄楼的清夜景观,也会像我面对着燕子楼感慨怅然,发出人事变迁的浩然长叹,由今日凭吊昔人,设想后人凭吊自己,感悟人生,喟叹古今。

李清照 永遇乐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

暮云合璧,

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

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

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雾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赏析:

此为李清照晚年所写元宵词,借流落江南孤身度过元宵佳节所产生的切身感受,寄托深沉的故国之思、今昔之感。上片开始连下三个设问。第一个设问是问自己在何处?是明知故问,问的前提却是元宵夜夕阳西下,玉兔东升之际,是人约黄昏后的良辰美景,一对比,便知作者有化不开的漂泊异乡的凄凉愁怀。第二问也是在染柳烟浓的大好春光之后,先以听笛怨转,再问自己还有多少春意可享受,正反映了晚景凄凉的心情。第三问也是同样,用岂无递反,也反映出晚年生活动荡不安、祸福莫测的忧患。来相召二句,状节日人物之盛,谢却诗朋酒侣,则气氛陡转,写自己自甘寂寞的心灰意懒,可以感知到作者几乎万念俱灰的心境。孤独中最易追怀往事,中州盛日六句,极写往年京华热闹欢乐,浓厚兴致。如今以下折转到当前,憔悴神态,寥落心理,与往昔形成强烈反差。最后两句看似淡泊自守、不慕繁华,实则是满腹辛酸,一腔凄怨的总爆发。全词以元宵为焦聚点展开记叙,思路由今而昔再到今。今昔对比,以乐景写哀,以他人反衬,益增悲慨。无怪刘辰翁诵此词为之涕下、辄不自堪(《须溪词》卷二)也。

秋霜的诗句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3、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王维《秋夜曲》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6、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7、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白居易《中秋月》

8、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9、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徐志摩《沪杭车中》

10、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他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胡适《鸽子》

水龙吟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声鸿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盈盈翠袖,揾英雄泪。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永遇乐  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辛弃疾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着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西江月  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的妻子是谁?

辛弃疾当然是有妻子的。南归宋朝的当年,定居京口(今江苏镇江),他就跟范邦彦(子美)之女、范如山(南伯)之妹结为夫妻。他的这位范氏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