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姓是怎么来的,还有全国有多少姓龙的
“龙”姓的由来
龙姓是一个古老而又多源的姓氏,最早一支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最早的龙姓出现在现在的河南。帝舜有个大臣名叫龙,任纳言之职,他的子孙用他的名字作为姓氏,就是龙姓。从宋代开始,见地史籍的龙姓人物渐多。宋代有画家龙章。元代有学者龙仁夫,吉安(今属江西)人,博究经史,所著《周易集传》。近现代有云南人龙云,建国后曾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湖南人龙潜,曾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等职。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专家考证,龙姓是当今汉族第85大姓。此外,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龙氏;今新加坡等国有龙姓华侨。
古老的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文化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百家姓中的龙姓与神话传说中的龙有没有关系?
龙姓的龙字始见于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写法多达70余种,都是象形文字。龙的姓源多为神话传说。相传远古时以龙图腾为氏族徽号的太昊伏羲,近乎半人半神。王延寿在《玄中记》中说:“伏羲龙身,女娲蛇躯。”这两个部落的结合统辖并征服诸多小部落,形成初具规模的部落联盟,而那些被征服的部落则改为龙作为图腾徽号。于是,他们分布在陕西、甘肃、四川、青藏岷山一带,阵营庞大,族众繁多。说明华夏族的祖先伏羲在七、八千年前已是繁荣昌盛的龙图腾的世界了。
《大载礼记·五帝德》说:“三皇五帝出巡乘龙。”三皇指太昊伏羲、黄帝轩辕氏、炎帝神农氏;五帝是少昊、颛顼、帝喾、尧帝、舜帝。这样就专门有人伺候这些龙,于是三皇五帝世代就形成了养龙的豢龙氏和驾龙的御龙氏。
据《姓氏考略》记载,陶唐氏的后裔刘累就曾拜董父学习抚龙之术,因为学有所成,赐姓为御龙氏,其后代易刘姓为龙姓。
======================================================
龙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三。
寻根溯源 1、出自御龙氏之后。据 《姓氏考略》所载,夏朝的刘累因驯龙有术,深得夏帝孔甲赏识,封其为“御龙氏”,刘累后人遂以赐姓“龙”为氏。2、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等资料所载,黄帝有一臣叫龙行,其后人有以龙为氏者。3、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舜臣龙为纳言(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4、出自豢龙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舜时董父,精于饲龙,被舜帝赐为“豢龙氏”,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5、出自地名。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泰安西南之龙乡),子孙有以龙为氏者。6、其他源流。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大姓中有龙姓;据《北史》所载,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国国君皆为龙姓;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得姓始祖 刘累。夏朝时,刘国有一家生有一子,小孩刚生下来时手上就有纹样,便取名刘累。刘累长大后,跟随董父学习养龙的本领,被夏帝孔甲封为“御龙氏”,驯养孔甲的四条龙。有一次,一条龙死了,刘累就把龙肉做成肉羹,充当野味献给了孔甲。孔甲感到味道特别鲜美,非常高兴,于是就赐给刘累许多财物。过了几天,孔甲又想吃这种“野味”,便派人向他索取。刘累感到难于蒙混,又怕孔甲怪罪,就带着家眷逃到了鲁阳。因他被孔甲封为“御龙氏”,后人有以龙为氏者,刘累则被尊为龙姓始祖。
繁衍播迁 传说时代的龙姓发源地为河南、山西、湖北。由于龙姓支派较多,故而分布较广,这一特点使得龙姓迅速地向四周地域扩展繁衍开来。约在汉代,甘肃和湖北、湖南省境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间地已是龙姓繁衍的三大中心。此期,蜀中(今属四川)有龙姓迁入者,后又南迁至贵州,形成四大姓氏(龙、傅、尹、董)之一。魏晋南北朝时,中原龙姓为避战乱而南迁,促使了南方龙姓人口数量的增长,这次迁徙也为后来江南龙姓发展势头盛于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北史》所载:“且弥王、焉耆国王皆龙姓。”焉耆国为西域小国,龙会当政时,曾击败龟兹王,一时葱岭以东,皆率服,其子龙熙在位时,投降后凉,遣子入侍,渐与汉族相融。唐宋时期,八番中的龙番,酋长皆龙姓,后分为大龙番、小龙番安抚司,养龙坑、谷龙、上龙长官司,安龙土千户。宋元时期,龙姓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南迁,促使南方龙姓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明清时期,上述“龙番”各分支发展成为“龙家”,渐与汉、布依、水、苗各族相融。从龙姓历史演进过程来看,这一过程,即体现着北方龙姓与南方各族相融,又体现着少数民族龙姓与汉及其他各族相融。就在这一步步的相融中,龙姓完成了遍布华夏的历史旅程。今日龙姓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等省为多,四省龙姓约占全国汉族龙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
郡望堂号 龙姓郡望主要有五个:1、武陵郡,治所在义陵(今湖南溆浦南);2、天水郡,西汉时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西晋时治所在上圭阝(今天水市);3、武阳郡,治所在贵乡(今河北大名东北);4、太原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5、武昌郡,治所在今武昌。
堂号:“世师”、“八德”、“经德”、“纳言”、“敦本”、“敦厚”、“武陵”、“天水”等。
宗族特征 1、龙是中国人推崇倍至的神物,以龙为姓氏,亦是这一心理底蕴的表现。2、在龙姓的发展史中,更多地体现着民族相融的历史大趋势。3、龙姓字行辈份井然有序。如民国抄本《龙氏家谱》中有江苏龙姓一支字行为:“兆升元吉,宗业克昌,富大希廷,厚诚守方。”
名人精粹 龙子:又称“龙叔”,最早见于史籍的龙姓名人,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此句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龙述:东汉京兆郡(今属陕西)人,为人敦厚,曾任山都长,武帝时官至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太守。龙太初:宋代人,曾以诗人名义拜见王安石,并作《沙诗》一首,赢得王安石赞许。龙镯:宋代人,乾德年间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当地百姓绘《来鹤图》颂其德。龙仁夫:吉安(今属江西)人,元代浙江儒学副提举,著有《周易传》一书。龙许保:明代贵州人,苗族,率众起义与官军对抗十余年之久,攻破印江、思州、石阡等城,后遭镇压,被俘遇害。龙燮:望江(今属安徽)人,清代著名戏曲家,著有《琼华梦》、《芙蓉城》等。龙文彬:清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间进士,《周易绎说》、《永怀堂诗文钞》、《明会要》等为其所著。龙启瑞:清代广西临桂(今桂林)人,道光年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江西学政、江西布政使,著有《小学高注补正》、《经德堂诗文集》等。龙汝元:清代直隶宛平(一作大兴,今属北京)人,曾任职游击、参将、大沽协副将,在与英法联军挑起的第二次大沽之战中阵亡。龙泽厚:清末广西桂林人,早年从康有为学,参加桂林圣学会、上海强学会等进步组织,后主持旧金山《文兴报》,作上海天游学院教务长。著有《南海先生上书记》。龙鸣剑:四川荣县人。早年赴日留学,参加同盟会,后组织同志军,开展武装斗争,在去往叙州(今宜宾东北)的行军途中因病去世。
龙姓的来源多涉及神话,源出有七:1、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龙行为河南龙氏的祖先。2、出自舜时纳言龙的后代,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为纳言(官职),子孙以官职名为氏。3、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御龙氏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天水。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4、出自古代神话传说,豢龙氏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董父,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是为湖北龙氏。5、出自西汉牂牁地区。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中有龙氏。牂牁郡,治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6、出自地名,以采食地为氏。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省泰安西南之龙乡),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1,湖南益阳姚氏字辈:“守道如珍友敦修自景行奇才光后裔盛业继先程经术儒林重勋猷著鼎铭”。
2,湖南平江姚氏字辈:“仕志用伯叔季廷思自修英标才胜世继武定功周辅佐致文明允执厥中行祖德经纶学佑启步云程善命敷四海敬承先谟训克和栛万邦九歌惟敍韵”。
3,四川恩溪姚氏字辈:辈序:“一人垂拱御万字仰鸿猷发育齐天峻昭明如日周”;字序:“臣心常贞靖卿士若尹良吏翰文章重蕃宣德惠长”。
4,四川南江姚氏字辈:“仕志用伯叔季自修英标才胜世继武定功周辅佐廷思致文明允执厥中行祖德经纶学佑启步云程善命敷四海敬承先谟训克和栛万邦九歌惟敍韵”。
5,广西市里姚氏字辈:“存仲祖广万伯兴再天文世代昌荣远佑启振乾坤”。
6,安徽合肥姚氏字辈:“励德从大本”。
7,姚氏雍睦堂字辈:“衅承贞福顺念思永志正贤能德国学知喻开绍嘉声振大启运敦修万年华携才光远裔凯泽暎朝霞宗乾元焕孝义为先勋猷恒著教育纯全”。
8,姚氏一支字辈:“(培)宗纯才炳大孝珍贵万国安康祖德广远孙子荣昌”。
9,姚氏一支字辈: “文德如玉尚润希正一宏绪绳先世远庆锡万傅荣作善长适吉崇师必显名懋修期继美廷选振家声”。
10,姚氏一支字辈:“永常久福秀 锡成益洪隆 忠贤全德信 瑞肇振玉明”。
-姚姓
一世:福
二世:勉
三世:晟
四世:瑛、琰
五世:洪、汉、醇、瀛、晋、澄、注、荟、范、霍
六世:孟
七世:仲
八世:季
九世:时
十世:秉
十一世:之
十二世:伯
十三世:廷
十四世:邦
十五世:尚
十六世:崇
十七世:维
十八世:天
十九世:乃
二十世:公
廿一世:汝
廿二世:其
廿三世:克
廿四世:修
廿五世:世
廿六世:传
廿七世:有
廿八世:大
廿九世:文
三十世:德
三十一世:广
三十二世:兴
三十三世:正
三十四世:毓
三十五世:尔
三十六世:宗
三十七世:恩
三十八世:泽
三十九世:可
四十世:嘉
四十一世:禄
四十二世:祯
四十三世:永
四十四世:富
四十五世:贵
四十六世:金
四十七世:珍
四十八世:久
四十九世:满
五十世:堂
五十一世:常
五十二世:春
五十三世:阳
五十四世:光
五十五世:照
五十六世:太
五十七世:平
五十八世:保
五十九世:吉
六十世:祥
龙姓是怎么来的,还有全国有多少姓龙的
本文2023-12-07 21:33:3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40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