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族谱
黄香(18~106年)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位文化名人。他为官的品位并不高,最高职务是魏郡太守,大约也就是一个四品官员。但他生命历程中有两个亮点:一是他9岁时,母亲去世,他对父亲格外孝敬,夏天他将床枕扇凉,冬天用身体把被褥温暖后,才让父亲安睡;二是他很小的时候,便广泛阅读儒家经典,精心钻研道德学术,能写文章,当时京师称誉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汉章帝还曾特许他到宫中藏书之所东观读书。孔子曾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尊敬长辈,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黄香的这种品行正符合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旧传元代郭守正挑选了历史上的二十四位孝子,辑成《二十四孝子》一书,作为做人的楷模,黄香名列其中。子黄琼曾孙黄琬相继拜相黄香一直被人们所推崇。
黄氏史料
1、出自嬴姓。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黄姓为陆终之后,其后建立黄国,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2、出自金天氏之后。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黄氏起源于金天氏之后。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3、据《东夷源流史》所载,远古颛顼时代,黄人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建立黄国,以国为姓。陆终。上古时期火神祝融(掌管火的官)吴回之子。后其继任祝融。周代时,其后被封于黄(今河南省潢川西十二里),建立了黄国。黄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分散到了各地,他们不忘亡国之恨遂以原国名为氏称黄姓。并尊陆终为其得姓始祖。
4、出自他姓改姓。上古时代及后朝的王、陆、巫、吴、金、范、丁皆有改为黄姓者。
5、出自回族中的黄姓来源有二:
① 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少数蒲姓回族为避元代“反色目”的诛杀而改黄姓。但由于出自不情愿,放将黄姓故意写成“苗”(莆)字,因苗(莆)与蒲同音,若被人发觉,落下加上两点就是黄字,久之便成了“黄”姓。
② 元代黄姓取阿位伯穆斯林女子改姓伊斯兰教其后裔融于回族并姓黄。黄姓回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四川河南宁夏部分地区。
6、黄渊始祖主要流行于江西、福建、云南等省的一些地区,如云南威信谱在“渊”字条下明言:“世谱录渊公为一世始祖。”又引《十朋谱》之语:“渊公字好善,迁居黄岗之地,子孙多以公为始祖。”
[编辑本段]六、黄姓迁徙
1、黄姓的原始祖先——黄夷的流徙
黄夷的发源地在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的辽河西源——西拉木伦河流域。后来向东南迁徙,经河北迁安县西的黄山和束鹿县的黄丘进入山东半岛,加入东夷集团,成为九夷中的一支。再往后,在华夏与东夷的大融合之中,黄夷和其他许多少昊子孙氏族,跟随颛顼从山东半岛内迁到了中原地区。
2、黄国人的迁徙
上古黄国之一的潢川黄国在今河南潢川县的古中原境内。自从公元前648年潢川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黄冈、黄陂、黄安、黄梅、黄石等县。据说就是因黄国江夏人迁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内迁到楚都郢(今江陵、荆州),形成秦时著名的江陵黄氏。还有一支内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一带),后来发展成汉代最著名的江夏黄氏。亡国后,一部分黄国遗民仍留在潢川故地,坚守家园,顽强生活。战国时期,黄国贵族后代黄歇事楚顷襄王,于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任楚相,被封为春申君,最早的封地在今潢川县,所以,直至清代,潢川城都一直叫春申镇。后来,黄歇改封于吴 (今江苏省苏州),他的13个儿子,有的就定居于江苏。据《客家姓氏渊源》所载,黄歇曾因避难而迁居于距江夏县城30里的黄鹤乡仁义村,其子孙散之四方。从战国晚期起,江夏郡(今湖北省武汉一带)成为黄氏繁衍发展的中心,如汉丞相黄霸、赠太尉孝子黄香及子宰相黄琼与曾孙太尉黄琬都世居江夏,中华黄氏第一状元黄凤麟,也出在江夏郡黄州,故其天下黄姓共以“江夏”为郡号。
3、两汉到两晋的迁徙
汉代以后,主要由于任官的原因,黄氏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北迁至河南固始、南阳等地,南迁至江西、湖南、四川等地,黄氏也是从晋代开始大批人居福建。《闽书》载:“永嘉二年 (308年),中原动荡,衣冠始人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据福建早期黄氏族谱记载,两晋之际,江夏黄氏族人黄元方(字彦丰又名黄允),为官晋安太守,后定居福建,尝以道学倡闽,有万卷书楼在福州三山榴花洞,成为福建历史上最早的黄氏望族——晋安黄氏。据说,后来的侯官黄氏、莆田黄氏、军城黄氏和四安黄氏等,都是黄元方晋安黄氏的后裔。
4、隋唐五代时期的迁徙
唐高宗时,陈政、陈元光开漳州,中原58姓将官随其入籍漳州,漳州黄氏即为其中之一。台湾《江夏黄氏历代世系表》亦有这方面的记载:有名黄彦丰者,于晋永嘉年间(300年)八姓衣冠人闽居候官黄巷,垦荒致富,唐朝进士开国公谥忠义桂州刺史黄岸入莆,黄冲公长子;字宗极,又字魁杰,号彦忠,(674年农历正月5日-756年农历3月29日),唐朝秘书监,初居湖北黄州江夏,中徙河南光州固始,再迁福建侯官县(今福州东街南后街)黄巷,最后迁入泉州郡莆阳县延寿里国欢院(今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自少俊逸,能文章。698年,以才德兼全科及第进士,历任弘文院编修,徐州牧,广西桂州刺史,陈十要道于唐玄宗,治为天下第一,755年归养。有惠政,封开国公,进升为金紫光禄大夫,谥“忠义”。为福建东南望族,其莆阳后裔十分显赫,若包括外徙科第出仕鼎甲宰相人物,则为状元者有10位:文状元者7位五代黄仁颖、宋代黄公度、黄定、黄由、黄朴,明代黄观、黄士俊;武状元者3位唐代黄仁泽、明代黄钺、清代黄仁勇;为榜眼者3位:宋代黄洽、黄艾、明代黄凤翔;为探花者3位:宋代黄桂、明代黄旸、清代黄叔琳。为宰相者10位:宋代黄镛、黄洽、黄祖舜,明代黄景昉、黄鸣俊、黄士俊、黄道周,清代黄机、黄锡衮、黄廷桂;配赵(封开国夫人),配邱(封吉国夫人);子三(黄谣、黄典、黄乐)其子孙蕃昌为闽中著姓大族。又有浯州牧马监陈渊,也在唐朝初期率许、蔡、张、黄等12姓入闽,复居福州黄巷。今广东南雄黄氏,多为这支入闽后徙莆田始祖封开国公桂州刺史谥忠义黄岸次子黄典的后代。唐末,洛阳人黄子棱随父入福建,事后梁太祖朱全忠义子,累官侍御史,后避乱居于建阳之东。唐末五代时期,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朝、王审知兄弟人据八闽,中原黄姓特别是固始黄氏纷纷渡江南下入闽,前往投奔。如宋人黄椿,其祖先光州固始人也,五季之乱,从王审知入闽为判官,因家焉。后析而为三:一居福清之嗒林,一寓闽邑之黄巷,一居长乐北乡之黄垅。再如黄振龙,“九世祖黄碣(新唐书、十国春秋有传)自光州固始从王氏入闽,因仕焉居,言路有直声,后迁至中丞。”
5、宋元时期的迁徙
黄姓迅速发展和空前繁荣的时期,据《黄氏渊源》载,宋代,军城黄氏初祖黄中庸其先江夏人也,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其玄孙翰林院馆阁校勘黄安石重修《江夏军城黄氏家谱》,呈奏皇帝,得到了“军城黄氏,忠孝两全(唐忠臣黄碣宋孝子黄廓),江夏无双,四代联登,簪缨世济,积学多才”的御批。宋代还有莆阳黄巷迁潮始祖黄詹(一名黄汝詹),子孙散处广东各地,居潮州者为多,后发展成为广东大姓。
① 金华黄氏:始祖是黄香裔孙黄苾。自江夏迁婺(金华府)之浦阳(今浙江金华市浦江县)。 黄苾,是东晋时人,黄香的第十代孙。最初在兖州(今山东郓城县)做官,后来升为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按察,故族谱上称他为按察公。当时,金陵镇守长官吴英,很赏识黄苾的才干,便招他为婿。后因金陵一带战乱频仍,黄苾夫妻便隐居于浦阳。以后子孙繁衍兴旺,成为东南大族浦阳黄氏。黄峭山名黄峭,字峭山,又名岳,字实登,号十郎。唐末五代人,是邵武黄氏始祖黄惟淡之孙。黄惟淡原籍河南光州固始。据福建《麟峰黄氏家谱·旧序》,唐末昭宗景福二年(893年)九月,以王潮为福建观察使,“潮始人闽”。黄惟淡也于此时带领家族随王朝、王审知兄弟自光州固苎迁徙至福建,初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不久迁居邵武,苎籍邵武平洒乡(今邵武市水北乡旧县村),成为后世闻名的邵武黄氏一派始祖。
② 客家黄氏 (属邵武分支)宁化客家黄氏是峭山公的支裔,其开基始祖是峭山公的第九子黄化,字惟枋,号从章。又名黄宁,或黄朝化,都是因迁居地“宁化”而得名。他生于五代后梁癸酉年(913年)正月十一日,原籍邵武禾坪。公元951年邵武黄氏大分析时,黄化即领家室自禾坪再向西南徙居汀州府宁化县,落籍宁化石壁村,开拓新的基业。黄化在宋初中第十九名进士,官任左御史、广州刺史等职。黄化的后裔,在闽粤为官任职的不少,子孙极为兴盛,遍布闽、粤两省各地。黄化被尊为闽粤客家黄氏的始祖,为许多黄氏家谱所尊称的著名的“宁化公”。
6、明清时期的迁徙
① 迁往台湾的黄姓:明末清初,闽粤一带的黄氏,有一部分迁往台湾,人丁兴旺,与陈姓、林姓、郑姓,成为台湾的四大姓,素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的美称。后来,黄氏又播迁到了海外。早在明代以前就开始东渡海峡,迁徙人台。尔后,他们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于此,开拓宝岛,艰苦创业。台湾的发展历史进程,将深深地铭记下他们不朽的功绩。明朝天启末年(1625—1627年),福建大旱,郑芝龙便舟载饥民数万人人台,其中有大批黄姓成员。但见于史籍记载的最早迁台黄氏,是明末南安人黄正束,他在明崇祯十年 (1637年)移居今台湾马公,后支分澎湖湖西。这以后,黄姓之人台者,便源源不断,到了清代的前期和中叶,便形成丁高潮。他们大多来自福建的泉州、漳州、汀州和广东的嘉应、潮州、惠州等地,散居于台湾各地。他们往往成为后世台湾黄姓各支派的人迁始祖。据《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节选《桃源蓬莱黄氏族谱》记载,福建永春县桃源蓬莱黄氏家族第十四世的黄毓盼,第十五世的黄宗选、黄宗琅、黄宗瑶,第十六世的黄文令、黄绍养、黄绍禁,第十七世的黄克凉、黄克甚、黄克读、黄克炉,第十八世的黄鸿钗、黄鸿胖、黄开仓等大批族人,都先后渡海徙居台湾。晋江《安海金墩黄氏族谱》即记载,该族第十一代有黄贻鼐,第十二代有黄微熔、黄素官、黄光辉,均居台湾,还有金墩后裔新加坡已故总统黄金辉,金墩安平黄恩瑞曾孙菲律宾前总统办公厅主任、农业部长黄严辉。潘湖迁台湾淡水艋岬潘湖、台北龙山金湖(金墩潘湖之简称)种德堂大宗祠。光绪《临海黄氏家谱》(抄本)所载,福建泉州临海黄氏,在清乾隆年间便有人开始迁往台湾。此后,该族子孙多有徙居台湾淡水、基隆等地者。如第六代有儒生黄王艺,于雍正时游学台湾邦寮浪桥,后来就落籍台湾;第八代有黄佳和迁往基隆、黄昕移居淡水;第九代有黄豆附徙台湾、黄牒居淡水、黄情迁鹿港;第十代有黄公体、黄蜂、黄熙等迁居台湾,台湾黄姓,遍布全省各地,尤以澎湖列岛和台湾西海岸的基隆、淡水、桃园、新竹、苗栗、鹿港、南投、虎尾、台南、屏东沿线地区为多。
② 移居海外的黄姓 东南亚印支半岛、南洋、欧美澳等世界各地,到处都有他们在拓荒,在建设,在创造奇迹。越南 黄姓移居越南,很可能早在黄国灭亡后不久就开始了。当时有大批黄姓遗民被楚国强迫迁徙到江南越人居住地区,加入了越人队伍。随着越人的不断南迁,黄姓也随之迁入越南。不断南迁的黄姓中,有秦汉山越黄氏,有六朝唐宋的黄洞蛮,有明清岭南壮、瑶等族黄姓。越南人中的黄姓,绝大部分是上述移民的后裔。这些越人黄姓后裔,又从越南继续扩展,至今已广布于印支半岛各国。 在历史上,还有一些黄姓中国人,由于政治避难、经商等原因迁居越南。明亡后,许多黄姓遗民不甘事清,纷纷外逃避难,如清代金湖黄伯柳与黄进怀徙越南郡宅福逢埔安南郡金塔里。1679年,中国龙门副将黄进与总兵杨某等,率3000余众、战船50余艘,逃往越南。阮氏王朝迫使他们进入东浦(当时属柬埔寨)地区,清代金湖黄伯流徙柬埔寨高绵南荣城金塔大佛色里。从此,这批人及其后代便在东浦定居下来。当今,黄姓已繁衍成为越南十大姓之一,在越南全国的200余个姓氏中,黄姓是人口数排在第八位的大姓。 泰国。是中国黄姓移民较早、人数很多的国家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泰国黄姓现有30余万,在泰国华人社会中有很大的影响。泰国黄姓华侨、华人,清代金湖黄高拱徙暹罗国即今泰国望国街不仅建立有自己的宗族组织“泰国黄氏宗亲会”,还积极参加当地华侨华人的社会活动与社团组织。南洋。大约是在元朝末年,黄姓移居南洋。当时一位名叫黄森屏的官员奉命出使婆罗国(今文莱)。他到达婆罗后,便在婆罗国留居下来。之后,他以杰出的才干被推为文莱华人的领袖。后来,成了整个婆罗国的统治者——苏丹(实即国王)。他去世后,葬在文莱,子孙世代留居于此,且极为显赫。黄森屏生有一女,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嫁给渤泥(即文莱)第二苏丹阿合曼。阿合曼逝世后,黄森屏的女儿便继位为文莱国王。自此以后,文莱国王按女性血缘世系传递。第一位渤泥女王黄氏去世后,王位传给了她与阿合曼苏丹所生之女。至本世纪,文莱国王已传20余代,他们都是黄森屏的女性直系后裔。历史上文莱王室便奉黄森屏为始祖。明代开始,迁徙南洋的黄姓大增,如金湖黄伯枰高升第六子配金陵宋氏徙居南京金陵府衙湖口黄宅子二长钟瑞徙缅甸次钟端分泰国文莱黄厝,公元19世纪,由于中国封闭的国门被西方殖民列强的大炮轰开,因而出现了沿海居民移居南洋的高潮。黄姓也是如此,移居南洋的人数迅速增长,仅据菲律宾殖民政府1893年和1894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在当时移居菲律宾的近10万华人中,来自福建晋江、同安、南安、龙溪等地的黄姓华侨就有数千人之多,在当时旅菲华人七大姓中名列第二,仅次于陈姓。至今,菲律宾黄姓人口已发展到了5万余名。此外,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也有大量的黄姓华人华侨。近代以后,南洋黄姓华侨华人为了联络同宗,都纷纷建立了各种宗族组织。在菲律宾,建有黄江夏堂;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建有江夏公所。此外,南洋黄姓华侨还在新加坡建立了统一的“南洋黄氏总会”。移居欧美澳黄姓移居美洲的历史,始于19世纪50年代。在早期的美洲华侨各姓中,黄姓人数最多,主要来自广东,其次是福建。广东华侨,又主要来自新宁、新会、开平、恩平四地,故称“四邑人”。在1850年成立的美国华侨社团“四邑会馆”中,黄姓人数最多;1854年由广东兴宁华侨创建于三藩市(即圣弗朗西斯科,又称旧金山)的宁阳会馆中,黄姓人数在26姓中排名第一;在1876年由开平、恩平两地侨民在旧金山成立的合和会馆中,黄姓在7大姓中名列第二。至今,在全美华裔各姓宗亲中,黄姓宗亲人数仍然是最多的。
属地姓氏族谱名称部数册数借出单位原 编 号
龙岩 黄 [清朝]闽汀杭邑新坊乡黄氏家谱 1 1 上杭族谱馆 FJSH044
龙岩 黄 (永定)黄氏族谱 1 6 上杭族谱馆 FJSH088
龙岩 黄 福建上杭黄氏族谱俊德公分谱 1 1 上杭族谱馆 FJSH171
闽台馆 黄 彭溪亭后紫云黄氏族谱 1 2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01
闽台馆 黄 清溪后清黄氏族谱 1 6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08
闽台馆 黄 参镇二房黄氏族谱 1 5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11
闽台馆 黄 参山尚德堂黄氏族谱 1 2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18
闽台馆 黄 黄氏族谱 1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20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逊山黄氏族谱 1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28
闽台馆 黄 福建黄氏先祖像传(卷一)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33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黄氏族谱 1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34
闽台馆 黄 福建黄氏先祖像传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36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槐植黄氏族谱 1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38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霞苑黄氏族谱 1 2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39
闽台馆 黄 紫云黄氏湖上宗谱 1 6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40
闽台馆 黄 紫云白珩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45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德化锦洋黄氏族谱 1 9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48
闽台馆 黄 清溪丹山黄氏族谱 1 9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57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德化)黄石林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60
闽台馆 黄 紫云安溪房九福黄氏族谱 1 4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68
闽台馆 黄 清溪紫云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079
闽台馆 黄 平和乾岭《黄氏狮岭房族谱》(附二种 1 2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46
闽台馆 黄 平和《霞苑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47
闽台馆 黄 邵武鹳薮禾坪《黄氏世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48
闽台馆 黄 《禾坪黄氏大成宗谱》(卷一、卷二、卷三 ) 1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49
闽台馆 黄 平和《大径黄氏南二公系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0
闽台馆 黄 漳州华安《良村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1
闽台馆 黄 南靖六门《黄氏覩敦家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2
闽台馆 黄 南靖六门《黄氏坑兜公家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3
闽台馆 黄 南靖书洋上版寮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4
闽台馆 黄 南靖永丰里上版寮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5
闽台馆 黄 霄岭《黄氏南三应元家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6
闽台馆 黄 南靖书洋上坂田寮坑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7
闽台馆 黄 南靖靖城湖山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8
闽台馆 黄 南靖和溪月水黄氏家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59
闽台馆 黄 南靖热水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0
闽台馆 黄 国强黄氏族谱 乙本 霄岭房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1
闽台馆 黄 乐土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2
闽台馆 黄 湖山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3
闽台馆 黄 秀篆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4
闽台馆 黄 溪黄族谱 1 1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65
闽台馆 黄 狮岭房国强黄氏族谱(甲本)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展198
宁德 黄 黄氏宗祠支谱(复印件) 1 1 宁德、周宁台办 宁03
宁德 黄 黄氏宗祠(印刷品) 1 1 宁德、周宁台办 宁06
南平 黄 黄氏宗谱 又称禾坪黄氏大成谱 1 3 南平台办 南02(1-3)
泉州 黄 燕山黄氏谱牒汇编 1 28 南安图书馆 200902-36
泉州 黄 南安诗山坊前黄氏族谱 1 3 泉州华侨管 200901-23
泉州 黄 燕山黄氏谱牒汇编 1 5 泉州华侨管 200901-11
泉州 黄 仙都(山兜)紫云黄氏族谱 1 6 泉州华侨管 200901-34
泉州 黄 江夏黄氏大成宗谱 1 1 泉州图书馆 200905-73
泉州 黄 金墩潘湖黄氏族谱 1 1 泉州图书馆 200905-74
泉州 黄 [安溪感德]紫云安溪房槐植(山)黄氏族谱 1 12 泉州图书馆 200905-75
泉州 黄 [安溪]黄氏族谱 1 7 泉州图书馆 200905-77
泉州 黄 [安溪]参山尚德堂黄氏族谱 1 6 泉州图书馆 200905-78
泉州 黄 紫云安溪房黄氏族谱 1 3 泉州图书馆 200905-79
泉州 黄 紫云安溪房彭溪亭后黄氏族谱 1 8 泉州图书馆 200905-76
泉州 黄 进德黄氏族谱 1 8 泉州海交馆 200904-16
泉州 黄 清溪尚卿下科名黄氏族谱 1 7 泉州海交馆 200904-17
泉州 黄 《台湾江夏兴化军城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9
泉州 黄 锦田大宗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3
泉州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1
泉州 黄 紫云锦田黄氏大宗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2
泉州 黄 苍南黄姓通志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5
泉州 黄 金敦灵慈黄氏族谱 3 3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46
泉州 黄 紫云黄氏南安房芦川派孚公系埔头二甲族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47
泉州 黄 晋江黄氏通书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48
泉州 黄 泉州江夏黄氏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49
泉州 黄 福建黄氏世谱宗祠编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50
泉州 黄 福建黄氏世谱源流世系编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51
泉州 黄 《金墩安平黄氏大宗谱》 1 1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0
泉州 黄 惠安黄氏通志 1 2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906-14
泉州 黄 二房参镇罗黄氏族谱 1 17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20080028-6
泉州 黄 金墩安平黄氏大宗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6
泉州 黄 莆阳黄氏通书:江夏流芳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7
泉州 黄 仙游黄氏宗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8
泉州 黄 锦塘紫云黄氏族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3
泉州 黄 紫云象塘黄氏族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4
泉州 黄 东安黄氏族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5
泉州 黄 重修金墩灵慈黄氏族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19
泉州 黄 泉州文山黄氏黄凰翔四子浤中房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20
泉州 黄 莆田沙堤、晋江安平金墩黄氏宗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21
泉州 黄 南安诗山坊前黄氏族谱 1 1 晋江图书馆 200903-122
莆田 黄 《莆阳黄氏通书》 1 1 莆田台办 莆台8
厦门 黄 永春梅林黄氏宗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26
厦门 黄 紫云黄氏宗史资料汇编 1 5 高氏宗亲会 厦128
厦门 黄 惠安黄氏通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29
厦门 黄 紫云黄氏南安房宗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45
厦门 黄 江夏紫云金谷黄氏族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46
厦门 黄 埔头九甲族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47
厦门 黄 锦田黄氏大宗族谱 1 1 高氏宗亲会 厦148
厦门 黄 可坚公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29
厦门 黄 黄漳文集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0
厦门 黄 黄漳浦文体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1
厦门 黄 浦西黄氏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2
厦门 黄 莆阳黄氏通书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3
厦门 黄 金墩安平黄氏大宗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4
厦门 黄 虎丘黄氏世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5
厦门 黄 虎丘六黄氏宗谱总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6
厦门 黄 莆阳黄氏通书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7
厦门 黄 莆阳黄氏通书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8
厦门 黄 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39
厦门 黄 黄氏通书,支黄氏谱,暨重庆巴南二圣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0
厦门 黄 蒿州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1
厦门 黄 平和江夏黄氏宗谱上卷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2
厦门 黄 漳州市友文区蓝田社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3
厦门 黄 云霄江夏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4
厦门 黄 黄氏通史1本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5
厦门 黄 江西黄氏通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6
厦门 黄 江西黄氏通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7
厦门 黄 浯州汶水黄氏分派美人山洪塘头世系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8
厦门 黄 虎丘五世黄氏山世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49
厦门 黄 北溪头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0
厦门 黄 浦西黄氏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1
厦门 黄 黄氏通谱古十三支黄氏谱暨重庆地后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2
厦门 黄 莆阳黄氏通书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3
厦门 黄 长桥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4
厦门 黄 黄峭山后裔与客家文化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5
厦门 黄 黄姓通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6
厦门 黄 福建省三明尤溪县黄氏通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7
厦门 黄 江夏黄氏峭山宗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8
厦门 黄 莆阳后黄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59
厦门 黄 江西黄氏通史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0
厦门 黄 金镦安平黄氏大宗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1
厦门 黄 重庆江津市青泊凉沙坝黄氏家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2
厦门 黄 浙江苍南黄氏分布情况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3
厦门 黄 平阳母黄氏通志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4
厦门 黄 苍南黄姓通之志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5
厦门 黄 江夏黄氏源流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6
厦门 黄 紫云谱史切记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7
厦门 黄 福建黄氏世谱源流世系编1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8
厦门 黄 福建黄氏世谱源流世系编2 1 1 黄氏宗亲会 厦69
厦门 黄 福建黄氏世谱宗祠编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0
厦门 黄 福建黄氏世谤人物编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1
厦门 黄 燕山黄氏谱牒汇编(29本) 1 29 黄氏宗亲会 厦72
厦门 黄 埔头六甲族谱(一)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3
厦门 黄 埔头六甲族谱(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4
厦门 黄 埔头六甲族谱(三)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5
厦门 黄 埔头三甲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6
厦门 黄 紫云黄氏南安房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7
厦门 黄 埔头五甲族谱1本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8
厦门 黄 埔头一甲族谱(一) 1 1 黄氏宗亲会 厦79
厦门 黄 埔头一甲族谱(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0
厦门 黄 埔头一甲族谱(三)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1
厦门 黄 埔头二甲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2
厦门 黄 埔头七甲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3
厦门 黄 埔头九甲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4
厦门 黄 埔头八甲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5
厦门 黄 仙都山紫云黄氏族谱1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6
厦门 黄 仙都山紫云黄氏族谱2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7
厦门 黄 仙都山紫云黄氏族谱3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8
厦门 黄 仙都山紫云黄氏族谱4 1 1 黄氏宗亲会 厦89
厦门 黄 仙都山紫云黄氏族谱5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0
厦门 黄 紫云锦田黄氏大宗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1
厦门 黄 惠安黄氏通书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2
厦门 黄 参山长房黄氏族谱(下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3
厦门 黄 参山长房黄氏族谱(上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4
厦门 黄 参山长房黄氏族谱(下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5
厦门 黄 参山长房黄氏族谱(上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6
厦门 黄 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一)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7
厦门 黄 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二)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8
厦门 黄 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三) 1 1 黄氏宗亲会 厦99
厦门 黄 参山长房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0
厦门 黄 安溪黄氏大宗世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1
厦门 黄 江夏紫云金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2
厦门 黄 永春梅林黄氏宗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3
厦门 黄 瑞献莲桑(台湾)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4
厦门 黄 德化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5
厦门 黄 德化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6
厦门 黄 江夏四安莲峰黄氏谱志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7
厦门 黄 霞美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8
厦门 黄 紫云象塘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09
厦门 黄 同安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0
厦门 黄 豪士黄氏詈记世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1
厦门 黄 紫云黄氏宗谱(台湾)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2
厦门 黄 江夏紫云同安黄厝黄氏族谱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3
厦门 黄 同安黄安海桐林祭记金录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4
厦门 黄 炎帝文化纵览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5
厦门 黄 紫云东安下史汇编 1 1 黄氏宗亲会 厦116
漳州 黄 云霄江夏黄氏族谱 1 1 漳州云霄台办 漳云霄2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33
漳州 黄 平和霄岭 黄氏族谱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51
漳州 黄 轩辕世系 黄氏江夏谱传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55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76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77
漳州 黄 南靖吕坊黄氏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84
漳州 黄 黄氏族谱(平和) 1 1 漳州方志办 漳方85
漳州 黄 黄氏谱叙 1 1 漳州龙海台办 漳龙海31
漳州 黄 长洲族谱 1 1 漳州龙海台办 漳龙海9
漳州 黄 北斗黄氏族谱 1 1 漳州芗城台办 漳芗城1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1 1 漳州诏安台办 漳诏安2
漳州 黄 福建 南靖 和溪 六斗 黄氏坑兜公家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34
漳州 黄 湖西黄氏长房族谱(治燕堂)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台428-2
漳州 黄 新加坡黄氏总会25周年纪念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台428-09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台428-12
漳州 黄 黄氏大族谱(上、下) 1 2 漳州图书馆 漳台428-20
漳州 黄 湖西黄氏历史资料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台428-5
漳州 黄 福建 平和 黄氏族谱(卷三)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4
漳州 黄 福建 南靖 书洋 上版 寮田寮坑 黄氏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5
漳州 黄 福建 南靖 永丰里 上版寮 黄氏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6
漳州 黄 福建 台湾 黄氏奥杳派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7
漳州 黄 福建 龙海 长洲 黄氏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8
漳州 黄 福建 龙海 古野 黄氏炽昌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29
漳州 黄 福建 南靖 书洋 上版寮 黄氏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30
漳州 黄 漳州 霞美黄氏族谱(上册)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31
漳州 黄 福建 漳州市龙文区 湘桥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32
漳州 黄 福建 漳州市龙文区 湘桥族谱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33
漳州 黄 福建黄氏世谱 宗祠编(福建黄氏世谱丛书之二) 1 1 漳州图书馆 漳图428-34
漳州 黄 黄氏家谱 船场笔峰 1 1 漳州南靖台办 漳南靖33
漳州 黄 黄氏英公传下族谱 1 1 漳州南靖台办 漳南靖46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南靖山城溪雅 1 1 漳州南靖台办 漳南靖50
漳州 黄 黄氏族谱 南靖湖山 1 1 漳州南靖台办 漳南靖11
漳州 黄 漳州市龙文区蓝田社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009
漳州 黄 福建省漳浦狮关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010
漳州 黄 漳浦打石山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073
漳州 黄 福建南靖永丰里上版寮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174
漳州 黄 龙海长洲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175
漳州 黄 福建长泰县枋洋乡赤村岭村赤岭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176
漳州 黄 江夏黄氏霄岭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242
漳州 黄 台湾黄氏奥查派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256
漳州 黄 台湾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267
漳州 黄 龙海长洲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08
漳州 黄 平和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29
漳州 黄 平和江夏黄氏宗谱上卷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45
漳州 黄 福建平和霄岭黄氏南三应元家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73
漳州 黄 建溪东山黄氏族谱卷七一卷十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75
漳州 黄 福建南靖书洋上版寮田寮坑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76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上之一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77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上之二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78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下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394
漳州 黄 龙海长洲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83
漳州 黄 建溪东山黄氏族谱卷七一卷十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85
漳州 黄 龙海古野黄氏炽昌堂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86
漳州 黄 福建平和霄岭黄氏南三应元家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88
漳州 黄 福建南靖书洋上版寮田寮坑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89
漳州 黄 龙海长洲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0
漳州 黄 江夏黄氏霄岭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1
漳州 黄 福建南靖永丰里上版寮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2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下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3
漳州 黄 平和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4
漳州 黄 福建长泰县枋洋乡赤岭村赤岭黄氏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5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上之二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6
漳州 黄 霞美黄氏族谱上之一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497
漳州 黄 龙海古野黄氏炽昌堂族谱 1 1 漳州博物馆 漳博546
漳州 黄 狮头黄氏族谱 1 1 漳州漳浦台办 漳漳浦5
台湾 黄 平阳黄氏志 1 1 台115
台湾 黄 黄氏祖先像传集 1 1 台116
台湾 黄 苍南黄氏通志 1 1 台117
台湾 黄 江夏堂紫云衍派金门金水黄氏宗亲旅居印尼东加省麻里巴板名册 1 1 台118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 1 1 台119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1 1 台120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佳槐公派 1 1 台121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仲槐公派 1 1 台122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应槐公上维谷王庵支卷 1 1 台123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应槐公上维谷启文、启齐支卷 1 1 台124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应槐公上维谷裕昌支卷 1 1 台125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 卷三应槐公派下乐山分卷、高槐公派分卷 1 1 台126
台湾 黄 江夏紫云金溪黄氏族谱黄氏参山二房二族谱卷首、卷二宗谱 1 1 台127
台湾 黄 汶水相房黄氏族谱 1 1 台128
台湾 黄 尚义黄氏家谱 1 1 台129
台湾 黄 金水黄氏族谱 1 1 台130
台湾 黄 金门汶水华房黄氏族谱稿 1 1 台131
台湾 黄 金门金水黄氏族谱稿 1 1 台132
台湾 黄 金墩安平黄氏大宗谱 1 1 台133
台湾 黄 晋江黄氏通书 1 1 台134
台湾 黄 浦西黄氏 1 1 台135
台湾 黄 浯洲西黄沧海公派下南安石井东安下黄氏族谱 1 1 台136
台湾 黄 惠安黄氏通志 1 1 台137
台湾 黄 紫云同安金山黄氏宗谱 1 1 台138
台湾 黄 紫云金柄派安平黄氏族谱 1 1 台139
台湾 黄 紫云堂中浯洲西园中甲黄氏家谱 1 1 台140
台湾 黄 紫云黄氏宗谱 1 1 台141
台湾 黄 紫云黄氏南安芦川派四甲支系宗谱 1 1 台142
台湾 黄 黄氏族谱 1 1 台143
台湾 黄 黄家世谱 1 1 台144
台湾 黄 福禄寿全祖德流芳-黄氏族谱 1 1 台145
台湾 黄 檗谷後陇黄氏族谱 1 1 台146
台湾 黄 蘗谷分派沪江黄氏族谱 1 1 台147
台湾 黄 蘗谷黄氏大厅份家谱 1 1 台148
黄姓出自赢姓,传说是“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的后裔,少昊氏族以燕子为图腾,赢是燕的异体字又是同音字,以赢为姓。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黄姓的起源与家谱,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氏
分布地区
湖北江夏郡,陜西栎阳郡,宁夏安定郡,湖北房陵郡,湖北汉东郡,河北上谷郡,安徽焦郡。
历史来源
黄姓是现今中国大陆第七大姓氏、台湾岛第三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6位。
「黄」源出
黄姓源出有五:
1、出自赢姓,为陆终的后裔。相传伯益为部落首领的`时候,颛顼的曾孙陆终的后人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了黄国,公元前648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这一支黄氏,后成了黄氏族人的主要来源,史称黄氏正宗。均为河南黄氏。
2、出自赢姓,为金天氏少昊裔孙台骀的后代。台骀在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其裔孙在春秋时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黄国被晋国所灭,其后亦以国名为氏。这支赢姓黄氏,主要集中分布在今山西一带,是为山西黄氏。
3、赐姓为黄氏。相传十三世石公因佐周有功,被赐为黄姓,后因散乱,复聚入武昌江夏,其子孙以黄为氏。
4、他姓改为黄姓。上古时候,黄、王同音,故有的王姓改为黄姓;还有其他原因改姓黄的:如陆姓改黄姓,巫姓、吴姓、金姓改黄姓等等。
5、出自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武陵溪人、峒人和壮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黄姓。他们都是战国时期,南下加入到江南“蛮族”地区的黄国遗民的后代。
迁徙分布
黄姓最早的发源地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部一带。据史料记载,黄国被楚所灭之后,黄姓族人散居各处。其中有一支迁到今江陵、荆州,形成秦时著名的江陵黄氏;有一支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成为汉代著名的江夏黄氏。总之,秦汉之时,黄姓已称盛于长江中游以及河南、安徽等地。黄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晋末年,到了宋代,黄氏已经遍及全国,但以南方的分布最为广泛。
家族名人
黄巢:(820~884年)唐曹州人。出身盐商,积财聚众,尤好收留亡命之徒。唐懿宗以来,因皇室奢侈过度,赋税沉重,加上连年发生水﹑旱灾,遂致民不聊生,盗匪群起。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王仙芝率盗匪起事,翌年黄巢起兵响应,乾符五年王仙芝败死于湖北,黄巢被推举为冲天大将军,率众攻掠江﹑浙﹑闽﹑粤等地,广明元年(公元880)陷洛阳、长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号为帝,国号大齐。唐以官爵笼络李克用相援,大败黄巢,巢自刎身亡,为害十年的黄巢之乱始告结束,史称为黄巢之乱。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宋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工诗,为江西诗派的开创人,并擅行、草书。着有山谷内集、外集、别集、词等。
黄道婆:(1245~1330年)元朝时擅于纺织技术的女工艺家。促成棉纺织业的进步,使元明以后的松江细布闻名于四方。纺织业者遂立祠祭之,以感其功。亦称为黄婆。
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汉族,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
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1965年12月21日),字任之,别号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他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政治活动家。
一寻根溯源 (一)少皋曾孙台骀之后:台骀是少皋的曾孙,因治水有功,颛顼封他到山西汾水流域,国号黄。周初,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二)伯益之后: 伯益为嬴姓之祖,因治水有功受到帝舜的赐封。后裔有封於黄国。 (三)陆终之后:一陆终长子樊的长子南陆公,食采江夏,赐姓为黄。二陆终次子惠连受封於黄国,以国为氏。 (四)仲衍之后:陆终长子樊被夏禹封於昆吾。昆吾君隐於夏末去其封地,居古岳州,生子高。商中宗子太戊时高为车正,号曰仲衍,伊尹嘉其贤,以孙女妻之,是为开姓始祖。至十三世石妣姬氏,周赐姓黄。 二迁徙分布 黄姓最早的发源地应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部一带。黄国灭于楚之后,黄姓族人散居四方。有地北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今河北境),今黄冈、黄陂、黄安、黄梅等地,据说均因黄人迁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内迁到楚都郢(今江陵、荆州),又有一支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一带)。秦汉之时,黄姓已称盛于长江中游以北河南、安徽等地。黄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晋末年,因中原士族大举南迁,使黄姓在南方的分布更广泛。与此同时,黄姓已同胡、林、陈、郑、丘、何、曾等八族迁入闽(福建),成为后来入闽的"八大姓氏"之一。经过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不断迁徙和繁衍,黄姓形成了今河南、湖北、四川、江苏、福建、广西等地望族。宋代有黄潜善,其九个儿子散处广东各地,以梅州居多,后发展成为广东大姓。北宋末,金兵功入开封,河南固始人黄建联南徙杭州,后成为杭州著姓,支分漳浦、饶平、陆丰等地。宋元之际,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台湾,后来又有不少人播迁至海外。黄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蛋等少数民族。唐代以前黄氏已在岭南、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中扎根。其中,为蛋民者,居于广州沙南;迁到广西黄洞者,叫黄洞蛮,大多为壮族;融入瑶族者,分布相当广泛,居于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的许多县、乡,以广西居多,上海浦东也黄姓也很旺! 三郡望堂号 (一)郡望 江陵郡:西汉旧族,为黄尚之族所建,唐初已废。 江夏郡:兴於汉之世,为黄香之族所建,今为全球黄姓郡望。 会稽郡:兴於东汉之世,为黄昌之后所建,唐初已废。 零陵郡:兴於三国吴之世,为黄盖之族所建,唐初已废。 巴东郡:兴於三国蜀之世,为黄权之后所建,唐初已废。 西郡:兴於三国魏之世,为酒泉黄衍之后所建,西魏时废。 晋安郡(南安郡):晋安郡兴於西晋之世;南安郡兴於唐之世,为黄元方之后所建,宋初已废。 洛阳郡:兴於南北朝东魏之世,为江夏分支,隋初已废。 濮阳郡:兴於唐之世,宋初已废。 东阳郡:兴於唐之世,为黄苾之后所建,宋初已废。 松阳郡(缙云郡):兴於唐之世,宋初已废。 江夏黄氏义城堂源流考 一世 黄香 字文强 ,出世东汉,名列天下二十四孝之一, 时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香公儒学入仕初任中书郎,后拜尚书令永元四年(公元九二年)任左丞相,两年后为尚书令和帝去世安帝即位出任魏郡太守后,不数年去世,葬于江夏云梦安陆源口香公夫人四位生八子长子琼乃郑夫人所生 二世 琼公 汉顺帝永建年间入官拜议郎,后为尚书仆射,历任尚书令桓帝年间又任太尉,封为分乡侯役赠车骑将军,谥为忠侯享年七十九,葬江夏夫人三位生子十余四子储乃陈夫人所生 三世 储公 德配吴氏,生子三长子琬 四世 琬公(公元141年) 字子琰,才思敏捷,名于京师初任五官中郎将,后拜议郎升青州刺史,侍中,少府,太仆,豫州牧等职董卓部李催等攻陷长安时殒命夫人五位生子十余长子松寿乃赵夫人所生 五世 寿公 字延年,德配刘氏生子远 六世 远公 德配李氏,长子文 七世 文公 德配严氏,生子期 八世 期公 德配杨氏,生子三,长子积 九世 积公 东晋三年任新安郡太守葬此郡之姚家墩(后改为黄家墩),德配张氏,生子二,次子芯 十世 芯公 徙居金华郡浦阳县(浙江金华),官至金陵安察金华之始祖德配吴氏,生子二,长子居中 十一世 居公 字畅外,官至侍讲学士原配赵氏继张氏生二子,长子梦祥 十二世 祥公 长子铨 十三世 铨公 子商英 十四世 英公 长子沦 十五世 沦公 生子四,长子文 十六世 文公 子知(黄门侍郎) 十七世 知公 子三,长子腱 十八世 腱公(黄门侍郎),八子均入仕为官长子畦 十九世 畦公 子二长子大正 二十世 大正(庐州太守),娶周氏夫人生二子 二十一世 福公 二十二世 瑚公 二十三世 说公 二十四世 亿公 官蕲州节度使生子荣 二十五世 荣公 后晋官任承事郎,娶董氏,生子二次之浩 二十六世 浩公 二十七世 汜公 二十八世 瞻公 子元绩 二十九世 绩公 生子三,中孚 中浼中宴 三十世 中孚公江夏义城堂始祖唐肃宗二年任兵马司副使,节度军头官因劾 奏李辅国,程元振罪状忤旨,贬谪江西吉州,葬吉水县六十二都菰塘鹧鸪洞娶应氏夫人生子四:文、行、忠、信(行忠信不详) 三十一世 文公 字显升,娶王氏,从父避居庐陵县四十九都菰塘生子四:梗楠杞梓 三十二世 梗公 讳嵩字高仲,唐文宗太和壬子六年徙居四十四都菰塘黄家坊德配王氏生子整 三十三世 整公 字叔齐,又字绍泰葬四十九都菰塘德配张氏,生子璠 三十四世 璠公 字国琛后唐昭宗宝应年间,李义兴寇江南,乡邑骚动公倡议集兵筑城备御,民赖以安因德之遂以所居之城曰义城其时楚王马殷聘留麾下屡立战功后弃官求归,太祖嘉焉,特授本州团练使,老辞归殁赠卢水郡侯,将卢水封为义城,故名义城侯我宗后代立祠始有江夏义城堂之称也,并进荐中孚公乃吾族开基始祖 江夏义城堂新刻派字文 兆(忠)孝允若 业纪崇伦 继志昭本 天佑新群 宪令功举 荣耀华英 同辉先烈 远振家声 本派序:谨承忠孝传家之人伦史,德能善行之人生观,以自尊自强爱国发家为宗旨而成立,望吾家族后昆钧遵之 义城堂三祠联宗理事会 一九九六年秋月 江夏黄氏各祠堂派序对照表 (均从东汉江夏黄香数起) 一 昌忠孝允若 业纪崇伦 二 典兆孝允若 业纪崇伦 三 植忠孝允若 业纪崇伦 四 景行先达仰 慕贤哲伦 五 兴朝治理茂 修纪立伦 六 昌吉可徽诗 礼克继善 七 明昌毓风文 发祥支友本 八 道进德必友 仁世文章 九 正宗秉国钧 谨言超齐家 十 明久道化城 诗书联甲 修定人QQ425015264 (二)堂号 宽和堂: 汉代黄霸为河南太守。当时的官吏都很严肃,黄霸为政独尚宽和。宣帝时,他任廷正(司法官),因事被关在监狱。从官到民一齐为他呼冤,终于平反昭雪。 江夏堂:后汉黄香,小时死了母亲,他对父亲最孝,夏天用扇子把父亲的席子扇凉,冬天把父亲的被褥暖热。人夸他的孝:"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黄姓堂号还有"思敬"、"逸敦"、"敦睦"、"炽昌"等。"炽昌堂"以黄峭山公外八句诗末"炽昌"二字为名。 (四)历史名人 黄歇:见《史记》。 黄霸:见《汉书》。 黄宪:见《后汉书》。 黄香:见《后汉书》。 黄琼:见《后汉书》。 黄琬:见《后汉书》。 黄盖:见《三国志吴书》。 黄忠:见《三国志蜀书》。 黄权:见《三国志蜀书》。 黄泓:见《晋书》。 黄回:见《宋书》。 黄法抃:见《陈书》。 黄巢:见《旧唐书》及《新唐书》。 黄宗羲:明清之际杰出思想家、史学家。所著《明儒学案》、《宋元学案》为中国历史上系统的哲学思想专著,开辟了清代史学研究的风气,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 黄慎:清代画家。善画人物,兼工花鸟、山水。为"扬州八怪"之一。 黄庭坚:北宋文学家。其诗与苏轼并称"苏黄",开创了江西诗派。也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黄道婆:元初女纺织家。在海南岛居住了三十多年,学习了黎族民间的纺织技术并加以改进和发明,晚年反归故里,传授纺织技术。 黄飞鸿:黄飞鸿(1847-1924),南海西樵禄舟村人,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五岁从父习武,尽得家传功夫。后遇铁桥三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稍后,飞鸿随父于广州乐善山房设馆授徒。一生中,曾先后被提督吴全美、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聘为军中技击教练。相传其平生绝技有双飞砣、子母刀、罗汉袍、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和瑶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号。 1924年8月,广州商团总长陈廉伯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黄飞鸿与其继室莫桂兰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芝林连同刘永福写给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毁于战火。黄飞鸿经不起沉重打击,忧郁成疾,是年冬天不治去世,终年77岁。弟子邓秀琼为他料理后事,葬于白云山麓。 黄克诚: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黄金辉:新加坡前总统 黄清元:马来西亚歌迷王子 黄纬纶:重港特别行政区保安局副秘书长 黄小康:当代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音乐家、电脑行家、作家。
黄姓迁徙史简述
1、黄姓的原始祖先——黄夷的流徙
黄夷的发源地在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的辽河西源——西拉木伦河流域。后来向东南迁徙,经河北迁安县西的黄山和束鹿县的黄丘进入山东半岛,加入东夷集团,成为九夷中的一支。再往后,在华夏与东夷的大融合之中,黄夷和其它许多少昊子孙氏族,跟随颛顼从山东半岛内迁到了中原地区。
2、黄国人的迁徙
上古黄国之一的潢川黄国在今河南潢川县的古中原境内。自从公元前648年潢川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黄冈、黄陂、黄安、黄梅、黄石等县。今日的黄冈、黄陂、黄安、黄梅等地,据说就是因黄人迁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内迁到楚都郢(今江陵、荆州),形成秦时著名的江陵黄氏。还有一支内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一带),后来发展成汉代最著名的江夏黄氏。
亡国后,一部分黄国遗民仍留在潢川故地,坚守家园,顽强生活。
战国时期,黄国贵族后代黄歇事楚顷襄王,于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任楚相,被封为春申君,最早的封地在今潢川县,所以,直至清代,潢川城都一直叫春申镇。后来,黄歇改封于吴(今江苏省苏州),他的13个儿子,有的就定居于江苏。又据禾坪谱、鹳薮谱、潮州谱、三台谱、岳池谱、武隆谱,威信谱、江夏黄氏宗谱等多种族谱载,黄歇居江夏,为江夏黄氏肇基祖,遇害后归葬黄鹤乡仁义村,其子孙散之四方。从战国晚期起,江夏郡(今湖北省武汉一带)又成为黄氏繁衍发展的中心,如汉丞相黄霸、汉孝子黄香、太尉黄琼都世居江夏,故其族人以“江夏”为郡号。
3、两汉到两晋的迁徙
汉代以后,主要由于任官的原因,黄氏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北迁至河南固始、南阳等地,南迁至江西、湖南、四川等地。
黄氏也是从晋代开始大批人居福建。《闽书》载:“永嘉二年(308年),中原动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据福建早期黄氏族谱记载,两晋之际,江夏黄氏族人黄元方,为官晋安太守,后定居福建,成为福建历史上最早的黄氏望族——晋安黄氏。据说,后来的莆田黄氏、侯官黄氏等,都是黄元方晋安黄氏的后裔。
4、隋唐五代时期的迁徙
唐高宗时,陈政、陈元光开漳州,中原58姓将官随其入籍漳州,漳州黄氏即为其中之一。台湾《紫云黄氏历代世系表》亦有这方面的记载:有名黄守恭者,于唐高宗总章年间(668—669年)随陈政、陈元光人闽,垦荒致富,其子孙蕃昌兴旺,成为闽南大族。又有浯州牧马监陈渊,也在唐朝初期率许、蔡、张、黄等12姓入闽,定居浯州。今福建金门黄氏,多为这支随陈渊入闽的黄姓后代。唐末,洛阳人黄子棱随父入福建,事后梁太祖朱全忠义子,累官侍御史,后避乱居于建阳之东。
唐末五代时期,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朝、王审知兄弟入据八闽,中原黄姓特别是固始黄氏纷纷渡江南下入闽,前往投奔。如宋人黄椿,其祖先“光州固始人也,五季之乱,从王审知入闽为判官,因家焉。后析而为三:一居福清之嗒林,一寓闽邑之黄巷,一居长乐北乡之黄垄。”再如黄振龙,“九世祖自光州固始从王氏入闽,因仕焉居,言路有直声,后迁至中丞。”据宋人何澹《黄公(永存)墓志铭》记载,福建邵武峭山派始祖黄惟淡,也是唐末从光州固始人徙昭开的。河南光州固始,是黄氏入闽的一个重要“源头”或途径。
据《唐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体》载,括州松阳郡四姓之首为黄氏,婺州东阳郡五姓有黄氏,濮州濮阳郡六姓有黄氏;据北宋《太平寰宇记》,鄂州江夏郡三大姓之首为黄氏,泉州南安郡五大姓之首为黄氏,处州缙云郡三大姓之首也是黄氏。隋唐时期,黄姓由一而二,开始主宗分流,分为两大支:金华黄氏和邵武黄氏。
还有一支与浙江金华和福建邵武两派黄氏都有着渊源关系且也属于江夏分支的著名黄氏宗族——江西盱江黄氏。
盱江,位于今江西省南城县东南,是古代的一个小驿站。盱江黄氏,兴起于唐代中期。盱江黄氏是江夏黄香曾孙黄琬的一支后裔,其始祖是黄孟僯。
黄孟僯,字德崇,一字广成。他是江夏黄香的第十六代孙。生于唐高宗仪风丙子年(676年)2月15日。原籍江夏安陆(今湖北武昌一带)。唐玄宗天宝丙戌年(746年),黄孟僯以70岁的高龄中进士,官任西台御史。不久,他奉命南巡江南临汝府。在巡视途中病于盱江,后就近安葬。夫人李氏故世后,合葬于此,即盱江麻姑山。黄孟僯的子孙为了守护祖先坟陵,没有再回江夏故地,而是留居落籍于盱江,后来形成了有名的盱江黄氏。他们将自己的族姓郡望定在安陆,故后世凡以“安陆”为郡名的黄姓,都共宗黄孟僯为始祖。
盱江黄氏发展到第四代也即黄孟僯的曾孙辈黄省谕兄弟三人时,各有功名,家族大昌。这时,宗族也开始分枝。
黄翰长子黄省谕,字保仁,唐宪宗年间(806—820年)进士,官御史大夫。夫人吴氏,生五子:羽衣、裘、表、裹、衰。兄弟5人,支分数派。黄衰、黄裘兄弟二人,徙居茅山。黄表一支,家族最旺。他排行老二。居盱江。黄表的后裔,极为兴旺,散布于江西全省各地。他成为后世官溪黄氏和抚州、金溪等派黄氏的共同始祖。黄表长子黄琬,后迁居福建邵武,成为福建邵武黄氏的一支。次子黄琰,徙居金溪(今江西金溪县)枫林乡大柘村。据《湖南黄氏世谱》记载,仅黄琰这一盱江分支,就裂变出今天的乌石、火源、常丰、桂田、新田、新庄、田步、东乡、牛头岭、五里冈、五凤、宝峰、贵溪、安仁、团山、峡山、岩背、路口、蓝田、瑞州、饶山、砂源、沂阳等不同黄氏支派。
黄翰的次子黄省和,字保义,又字仁甫。生于公元796年。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官任秀州崇德县令,后升节度使,封万户侯。生子黄荣。五代时期,为避战乱,这支家族便从盱江迁居至浙江金华府(今金华市),构成金华黄氏的一支。
黄翰第三子黄省居,字保信。唐宪宗期间(806—819年)官任淮南转运判官。生二子:宝、贾。长子黄宝,初任仆射之职,后官至银青光禄大夫。他的后裔,又分居饶州府安仁县(今江西余江县),成为今日江西安仁黄氏始祖。次子黄贾,也官至银青光禄大夫。黄贾生三子:老大黄实,与妻张氏携三个儿子黄伯、黄住、黄任一起迁往福建邵武灵槎故城开基立业,是盱江黄氏入闽的又一个重要分支。老二黄陈,其后裔迁居河南陈州(今河南淮阳县)。老三黄陵,徙江西广信府(今江西上饶市)。
5、宋元时期的迁徙
黄姓迅速发展和空前繁荣的时期,据《黄氏渊源》载,宋代,江夏人黄震,官至焕章阁左司马尚书,重修江夏家谱呈奏皇帝,得到了“黄氏忠孝两全,江夏无双,历代簪缨”的御批。宋代还有尚书左仆射黄潜善,他有9个儿子散处广东各地。居梅州者为多,后发展成为广东大姓。
① 金华黄氏:始祖是黄香裔孙黄苾。自江夏迁婺(金华府)之浦阳(今浙江金华市浦江县)。
黄苾,是东晋时人,黄香的第十代孙。最初在兖州(今山东郓城县)做官,后来升为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按察,故族谱上称他为按察公。当时,金陵镇守长官吴英,很赏识黄苾的才干,便招他为婿。后因金陵一带战乱频仍,黄苾夫妻便隐居于浦阳。以后子孙繁衍兴旺,成为东南大族浦阳黄氏。
浦阳黄氏自黄苾开始,祖孙3代8人均为官入仕,并出了3个进士,从而奠定了黄氏家业。但从第四代起,各支大多开始衰落。传至黄门侍郎(官名)黄汝知一代,浦阳黄氏又家业复兴,声威重振。
婺州(金华郡)浦阳黄氏主宗传到第十七代,即江夏黄香的第二十六代黄洪、黄浩兄弟二人时,正值唐末五代之际。洪、浩兄弟二人,共生了8个儿子。其中黄洪生子三人:珌、瑕、琰;黄浩生子五人:琛、璞、玘、琬、珍。浦阳黄氏第十八代的这兄弟8人,后来分居各地:黄苾由浦阳迁郯县(今浙江嵊县)双井,黄瑕一支迁江西丰城沇江,黄琰、黄璞同迁江西弋阳,黄琛一支徙居江西清江,黄圯迁居江西洪州分宁(今修水),黄琬一支徙居建宁浦城(今福建浦城),黄珍的两个儿子黄兰、黄苣则分别徙居江西崇仁和浙江湖州。
② 邵武黄姓:这支黄氏,最初是由江夏北迁至中原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县),然后再折而向东,于隋唐之时再迁居于福建邵武。
黄峭山,为海内外黄姓万派共宗的邵武黄氏大显祖。其名,其事,虽不见于经传史志,但在黄氏族人中、在黄氏家乘中,他事迹独特,名望尊显,流传久远,几乎无人不晓。黄峭山名黄峭,字峭山,又名岳,字实登,号十郎。唐末五代人,是邵武黄氏始祖黄惟淡之孙。黄惟淡原籍河南光州固始。据福建《麟峰黄氏家谱·旧序》,唐末昭宗景福二年(893年)9月,以王潮为福建观察使,“潮始入闽”。黄惟淡也于此时带领家族随王朝、王审知兄弟自光州固始迁徙至福建,初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不久迁居邵武,落籍邵武平洒乡(今邵武市水北乡旧县村),成为后世闻名的邵武黄氏一派始祖。
黄峭山他娶了三位才德兼优的夫人:第一夫人上官氏(亦作官氏),诰封一品夫人;第二夫人吴氏,诰封一品夫人;第三夫人郑氏。这三位夫人各生七子。这21个儿子,个个功名卓著,成就斐然,而且子孙兴旺,后嗣蕃昌。
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正月初二,年已八十高龄的邵武和平黄氏大族祖
黄氏族谱
本文2023-12-07 21:29:5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40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