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在地理和人文上分别是南方还是北方
地理:安徽地形基本由皖北平原、皖中丘陵、皖南沿江平原及山区构成,境内分属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淮河及长江将安徽基本等分为三部分。按照地理学家和气候学家认可的说法,淮河为中国南北方分界河,安徽境内三分之二以上面积均在淮河以南,从地理上说应为南方。
人文:安徽是个“拼接省”,清代才建省。历史上,淮北、江淮、江南三部分长期不在一个行政区域,淮北属于中原的边缘区域,江淮历史上接北衔南,江南为完全南方地区。淮河及长江的阻隔,加上行政区划的原因,使得淮北、江淮、江南三部分人文差异巨大。淮北为北方,方言为中原官话,与河南山东民风类似。淮河北岸东部存在少量江淮官话;江淮介于南北之间,历史上长期属于南方,但淮河远不如长江阻隔的影响大,故江淮方言介于南方与北方之间,为江淮官话,也就是南方官话,民风为南方。但是随着交通便利,沿淮的部分地区(蚌埠、淮南、寿县、霍邱等)已经与淮河北岸没多大差别;江南历史上与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长期为一个行政区域,方言为吴语及徽语,民风系南方,但是由于历史上战争(太平天国等)的破坏以及交通的发达、人员往来密切等原因,今天的江南形成了江淮官话、吴语、外省方言、徽语等方言并存的局面,人文与江淮差异很小(徽州地区除外)。
人口上虽然淮北地区人口众多,但是从安徽主体的经济、文化、政治上来看,安徽为南方。
国家汇总时所划的安徽省江淮平原区,包含了省级分区中的江淮丘陵区和沿江平原区,耕地面积为 2636269 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 45%。
(一)自然质量等别分布规律
安徽省江淮平原区农用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指数主要分布在 1772 ~ 4994 之间,最低等别为 9 等,最高等别为 25 等,共为 17 个等别,面积加权平均等别为 1726 等,其最低等别与全省其他区域相当,全省最高等别落在该区,国家分区的平均等别在全省排位第二;从农用地各自然质量等别的面积比例上看,总体上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正态分布规律,以 17 等的面积最大,占 2335%(图 7-17)。
江淮平原区农用地 1 ~ 10 等的劣等地面积为 996348 公顷,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 038%,11 ~ 20 等的中等地为 22914796 公顷,占 8692%,21 ~ 30 等的优等地面积为 33482592 公顷,占 1270%。由此可见,安徽省江淮平原区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以中等地为主,也有相当部分优等地存在,劣等地所占比例较小(图 7-18)。
图 7-17 江淮平原区农用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别面积比例图
图 7-18 江淮平原区不同质量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别面积比例图
江淮平原区的劣等地主要分布在滁州市,占该区全部劣等地面积的 6172%;其次为巢湖市,占 315%;优等地主要分布安庆市和巢湖市,分别占该区全部优等地面积的 4163% 和 4116%;其余均分布在沿江的马鞍山、铜陵和芜湖市。中等地以滁州、六安、合肥 3 市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 3063%、2446% 和 1836%,其他各市均有分布(表 7-16)。
表 7-16 江淮平原区各市不同质量自然等别面积比例分布表
(二)利用等别分布规律
安徽省江淮平原区国家级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主要分布在 758 ~ 2483 之间,最低等别为 8 等,最高等别为 25 等,共 18 个等别,面积加权平均等别为 1590 等,其最低等别与本省其他区域相当,最高等别也为全省最高,平均等别在以国家分区排序时位列第二;从农用地各利用等别的面积比例上看,总体上也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正态分布规律,以 17 等的面积最大,其农用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 1589%(图 7-19)。
图 7-19 江淮平原区农用地国家级利用等别面积比例图
江淮平原区农用地 1 ~ 10 等的劣等地面积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 214%,11 ~ 20 等的中等地占 8895%,21 ~ 30 等的优等地占 891%。由此可见,安徽省江淮平原区的农用地利用等别以中等地为主,也有相当部分优等地存在,劣等地所占比例较小。
江淮平原区利用等别低的劣等地主要分布在滁州市,占该区全部劣等地面积的 9556%,其余各市所占面积均较小。利用等别高的优等地主要分布在巢湖市、马鞍山和安庆市,分别占该区全部优等地的 4949%、2319% 和 1791%;其余在沿江的芜湖市和铜陵市也有少量分布。利用等别的中等地以滁州市、六安市、合肥市 3 市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 2788%、2387% 和1794%,其他各市均有分布(表 7-17)。
表 7-17 江淮平原区各市不同质量利用等别面积比例分布表
(三)经济等别分布规律
安徽省江淮平原区国家级农用地经济等指数主要分布在 758 ~ 2444 之间,最低等别为 8 等,最高等别为 25 等,共 18 个等别,面积加权平均等别为 1512 等,其最低等别与本省其他区域相当,最高等别为全省最高,平均等别在以国家分区排序时位列第二;从农用地各经济等别的面积比例上看,总体上也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正态分布规律,且以 15 等的面积最大,其农用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 1549%(图 7-20)。
江淮平原区 1 ~ 10 等的劣等地面积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 562%,11 ~ 20 等的中等地占8929%,21 ~ 30 等的优等地占 509%。由此可见,安徽省江淮平原区的农用地经济等别以中等地为主,也有相当部分优等地和劣等地存在。
图7-20 江淮平原区农用地国家级经济等别面积比例图
江淮平原区的经济等别低的劣等地主要分布在滁州市,其次为巢湖市,分别占该区全部劣等地的 6421% 和 2964%,其余各市所占面积均较小。经济等别高的优等地主要分布在安庆市和巢湖市,分别占该区全部优等地的 466% 和 2203%,马鞍山市没有优等地分布,其余各市均有一定数量的分布。经济等别的中等地以滁州市、六安市、合肥市 3 市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2495%、2310% 和 1777%,其他各市均有分布(表 7-18)。
表 7-18 江淮平原区各市不同质量经济等别面积比例分布表
总体上看,江淮平原区农用地质量南部好于北部,西部好于东部。
(四)江淮丘陵区等别分布规律
江淮丘陵区属于国家分区中江淮平原区的一部分,包含合肥市、滁州市及六安市的霍邱县、寿县、金安区和裕安区。江淮丘陵区耕地面积为 168921888 公顷,占全省农用地面积的 29%。
1 自然质量等别分布规律
安徽省江淮丘陵区农用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指数分布在1775~4002之间,最低等别为9等,最高等别为 21 等,共 13 个等别,面积加权平均等别为 16 等,在省级分区的五大区中,排位第三;从农用地各自然质量等别的面积比例上看,基本上呈偏态分布,以 17 等的面积最大,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 3196%(图 7-21)。
图 7-21 江淮丘陵区农用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别面积比例图
安徽省江淮丘陵区农用地绝大多数为自然质量等别中等地,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 9964%,劣等地和优等地均很少,总计只占 036%。由此可见,安徽省江淮丘陵区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以中等为主。
江淮丘陵区自然质量等别低的劣等地全部落在滁州市,中等地遍布各地,优等地主要分布在滁州市(表 7-19)。江淮丘陵区自然质量等别最低等为 9 等,主要落在滁州市的明光市;优等地只有滁州市的全椒县有少量出现。
表 7-19 江淮丘陵区各市不同质量自然质量等别面积比例分布表
2 利用等别分布规律
江淮丘陵区农用地国家级利用等指数分布在 759 ~ 2112 之间,最低等别为 8 等,最高等别为 22 等,共 15 个等别,面积加权平均等别为 1463 等。从农用地各利用等别的面积比例上看,基本呈偏态分布,且以 17 等的面积比例最大,占全区农用地的 1815%;其次为 14 等,占1783%(图 7-22)。
江淮丘陵区农用地利用等别低的劣等地面积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 323%,中等地占 9674%,优等农用地极少。由此可见,江淮丘陵区的农用地利用等别以中等为主。
图 7-22 江淮丘陵区农用地国家级利用等别面积比例图
从表 7-20 可以看出,江淮丘陵区农用地利用等别低的劣等地以滁州市面积最大,占全区劣等地面积的 9871%,六安市也有少量分布;在江淮丘陵区的各市中,均有中等地分布,各市中等地的面积占全区比例与耕地面积比例相近;江淮丘陵区的优等地面积很小,主要分布在滁州市。江淮丘陵区最低利用等别为 8 等,主要分布在滁州市的明光市;最高利用等别为 22 等,分布在滁州市的全椒县。
表 7-20 江淮丘陵区各市不同质量利用等别面积比例分布表
3 经济等别分布规律
江淮丘陵区农用地国家级经济等指数主要分布在 727 ~ 2272 之间,最低等别为 8 等,最高等别为 23 等,共 16 个等别,面积加权平均等别为 1486 等,其最低等别与本省其他区域相当,其平均等别在省级分区中排位第三;从农用地各经济等别的面积比例上看,总体上呈“中间大、两头小”正态分布规律,且以 15 等的面积比例最大,位列第二和第三的分别为 14 等和16 等(图 7-23)。
江淮丘陵区农用地经济等别低的劣等地面积占全区农用地总面积的 610%,中等地占9172%,优等地占 218%。由此可见,江淮丘陵区的农用地经济等别以中等为主。
图 7-23 江淮丘陵区农用地国家级经济等别面积比例图
江淮丘陵区经济等别低的劣等地主要分布在滁州市,占该区全部劣等地的 9230%,其他各市均只有少量分布;中等质量农用地各市都有大面积分布,3 市所占面积比例相近;优等质量农用地大部分分布在滁州市,六安市也有较大面积的分布,合肥市所占面积最少(表 7-21)。总体上看,江淮丘陵区的农用地质量是南部好于北部。
表 7-21 江淮丘陵区各市不同质量经济等别面积比例分布表
江淮丘陵区三类等别的最低等都主要分布在滁州市的明光市。明光市位于江淮丘陵区东北部,居江淮分水岭北侧,境内南部为低山丘陵,占辖区总面积的 85%,土壤类型多为以玄武岩、角斑岩、千枚岩和下蜀黄土为成土母质发育而成的黄棕壤、粘盘黄褐土和漂洗水稻土。缺水干旱,境内河流多为源头河流,水利设施较差,蓄水灌溉能力差;低山丘岗坡度较大,地势较陡,水蚀较重;土壤肥力低,旱地土体浅、砂砾含量大,漂洗水稻土粉砂含量大,易淀浆板结,是致使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的三个主要自然因素。2002 年,明光市人均农业总产值较低,农业排灌机械台数在滁州市也较少,经济条件相对薄弱,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也是原因之一。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明光市形成了一些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成为国家商品粮、小杂粮、优质烟基地县,明光市农用地的利用水平和投入产出水平有极大的提高潜力。
江淮丘陵区三类等别的最高等都主要分布在滁州市的全椒县。全椒县位于江淮丘陵区南部,地貌类型以岗冲起伏的丘陵为主,大部分地区海拔在 20 米左右;水热条件较好,年平均气温为1540℃ , 年平均降水量为 1000 ~ 1100 毫米 , 全年无霜期为 220 ~ 240 天。全椒县离长江较近,水资源丰富。土壤类型以渗育、潴育水稻土和粘盘黄褐土、黄棕壤为主,肥力较高。近年来,全椒县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工作,对内全力优化环境,对外大力招商引资,利用良好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力求与“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全面接轨,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人均 GDP、人均农业总产值在滁州市较高,成为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绿化先进县、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县、油料生产百强县和棉花大县,全国十大绿色农业示范县试点县之一,还是南京无公害农产品配送基地。全椒县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略优于江淮丘陵区的其他地方。因此,江淮丘陵区的农用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别、利用等别和经济等别的最高等也都出现在全椒县。
(五)沿江平原区等别分布规律
沿江平原区属于国家分区中江淮平原区的一部分,包含马鞍山市、芜湖市、巢湖市、铜陵市及安庆市的怀宁县、望江县、枞阳县、宿松县、桐城市和安庆市郊区。沿江平原区耕地面积为 94705012 公顷,占全省农用地面积的 16%。
1 自然质量等别分布规律
安徽省沿江平原区农用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指数分布在 1816 ~ 4994 之间,最低等别为 10等,最高等别为 25 等,共为 16 个等别,面积加权平均等别为 19 等,在以省级分区的五大区中,排位第一;从农用地各自然质量等别的面积比例上看,总体上呈向高等偏移的偏态分布,以18 ~ 21 等面积较大,共计占本区农用地面积的 6069%(图 7-24)。
图 7-24 沿江平原区农用地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别面积比例图
由图 7-25 可见,安徽省沿江平原区 1 ~ 10 等的劣等地面积极少,只占本区农用地面积的04%,11 ~ 20 等的中等地所占面积比例为 6424%,21 ~ 30 等的优等地占 3536%。由此可知,安徽省沿江平原区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以中等地和优等地为主,在省级分区的五大区中,沿江平原区的优等地面积比例最高。
图 7-25 沿江平原区不同质量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别面积比例图
由表 7-22 可见,沿江平原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低的劣等地主要分布在巢湖市;中等地以巢湖市面积最大,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 4193%,其次为安庆市,占 2544%,其他各市均有分布,各市中等地面积与农用地所占面积比例成正相关;沿江平原区的优等地以安庆市所占比例最大,为 4163%,其次为巢湖市,占 4116%,其他各市也有少量分布。总体上看,沿江平原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的分布规律是南部好于北部,西部好于东部。
表 7-22 沿江平原区各市不同质量自然质量等别面积比例分布表
沿江平原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低的劣等地主要分布在巢湖市的含山县,该县处于沿江平原北部,县境地形是西北高东南低,东南部为长江下游平原的一部分,土壤类型以潴育、潜育水稻土为主,长江支流裕溪河和滁河穿越其间,沟渠密布,土地肥沃,含山县西北多为低山丘陵,丘陵起伏,山丘错杂,部分地区水源短缺,灌溉条件相对较差,此处出现该区自然质量等指数最低值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是吻合的。
沿江平原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的最高等主要分布在安庆市的怀宁县和望江县,此两县均位于安徽省中西部的长江北岸,地貌类型有长江冲积平原、丘陵、岗地和沿湖平原,由于北有大别山脉阻挡寒流,水热条件在全省最为丰富,年平均气温为 16℃~ 165℃,无霜期为 250 天,年均降水量为 1300 毫米;土壤类型以潴育、潜育水稻土、灰潮土和棕红壤为主,肥力较高。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沿江平原区出现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最高等,也是全省最高等的主要原因。
2 利用等别分布规律
沿江平原区农用地国家级利用等指数主要分布在 869 ~ 2483 之间,最低等别为 9 等,最高等别为 25 等,共 17 个等别,面积加权平均等别为 1815 等,其最低等别略高于本省其他区域,最高等别和平均等别在省级分区的五大区中均为第一;从农用地各利用等别的面积比例上看,总体上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正态分布规律,以 18 等的面积比例最大,占 1304%(图 7-26)。
图 7-26 沿江平原区国家级利用等别面积比例图
沿江平原区农用地利用等别中的优等地面积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 2475%,中等地面积占7505%,劣等地面积很少(图 7-27)。由此可见,安徽省沿江平原区的农用地利用等别以中、高等地为主。
图 7-27 沿江平原区不同质量国家级利用等别面积比例图
在沿江平原区各市中,农用地利用等别低的劣等地主要分布在巢湖市,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 5596%,其次为安庆市,占 4378%,铜陵市也有少量分布;中等地在各市均有分布,所占面积比例与农用地面积比例成正相关;优等地以巢湖市所占面积最大,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4963%(表 7-23)。
表 7-23 沿江平原区各市不同质量利用等别面积比例分布表
沿江平原区农用地利用等别的最低等分布在巢湖市的含山县,最高等分布在巢湖市的无为县。从农业机械总动力看,含山县在巢湖市最低,而无为县则为最高。由此可见,利用等别的高低自有其因。
3 经济等别分布规律
沿江平原区农用地国家级经济等指数主要分布在 758 ~ 2444 之间,最低等别为 8 等,最高等别为 25 等,共 18 个等别,面积加权平均等别为 1558 等,其最低等别与本省其他区域相当,最高等别和平均等别在省级分区的五大区中均为最高;从农用地各经济等别的面积比例上看,基本上呈正态分布规律,且以 15 等的面积比例最大,占 1316%(图 7-28)。
图 7-28 沿江平原区农用地国家级经济等别面积比例图
沿江平原区经济等别低的劣等地面积占全区农用地面积的 475%, 中等地占 8497%, 优等地占 1028%。由此可见,沿江平原区农用地经济等别也以中、高等为主。
沿江平原区经济等别低的劣等地主要分布在巢湖市,占该区全部劣等地的 9762%;优等地主要分布安庆市和巢湖市,分别占 6406% 和 3026%,铜陵市和芜湖市也有少量分布;中等地在各市均有分布,所占面积比例与农用地面积比例成正比关系(表 7-24)。
表 7-24 沿江平原区各市不同质量经济等别面积比例分布表
沿江平原区经济等别的最低等分布在巢湖市含山县,含山县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弱,农业总产值也较低。近年来,含山县加快了特色农业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优质米、优质油、特种动物规模养殖、经果林、出口蔬菜 5 个主导产业,成功地建成了 3 个万亩高标准优质油菜生产基地、5 万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的养鹿基地以及青虾养殖基地,含山县农用地生产潜力巨大,特色农业前景广阔。
沿江平原区经济等别的最高等分布在安庆市的望江县,望江县农用地自然条件在全省最为优越,为全国优质棉基地县,每年种植棉花达 30 万~ 35 万亩,产皮棉 60 余万担;望江县同时是产粮大县,每年种植粮食 70 万亩,产粮 30 多万吨;望江县还是优质油生产基地县,每年种植油菜 40 万亩,产油 6 万余吨。在望江县出现沿江平原区经济等指数的最高值,也是全省最高值,与当地实际是吻合的。
安徽省共有16地级市,6县级市,41市辖区,56县。截止2009年底,乡镇级区划单位供计905个镇,357个乡,258个街道办事
地级市名 总面积(平方公里) 总人口(万人) 邮政编码 地方区号 机动车牌号 市辖区 辖县(县级市) 地方方言
合肥市 7266 5702 230000 0551 皖A 庐阳区、包河区、蜀山区、瑶海区、居巢区 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 、 庐江县、巢湖市 江淮官话洪巢片合肥小片
芜湖市 3317 2263 241000 0553 皖B 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三山区 繁昌县、南陵县、芜湖县、无为县 吴语宣州片铜泾片、江淮官话洪巢片芜湖小片
蚌埠市 5952 3164 233000 0552 皖C 蚌山区、禹会区、龙子湖区、淮上区 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 中原官话徐蚌片、江淮官话洪巢片(部分)
淮南市 25964 2334 232000 0554 皖D 田家庵区、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 凤台县 中原官话徐蚌片、江淮官话洪巢片(部分)
马鞍山市 1686 1366 243000 0555 皖E 雨山区、花山区、金家庄区 当涂县、和县、含山县 吴语宣州片铜泾片、江淮官话洪巢片
淮北市 2725 2114 235000 0561 皖F 相山区、烈山区、杜集区 濉溪县 中原官话(徐淮片)
铜陵市 1113 724 244000 0562 皖G 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郊区 铜陵县 吴语宣州片铜泾片、江淮官话洪巢片
安庆市 15398 5311 246000 0556 皖H 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 怀宁县、潜山县、枞阳县、宿松县、太湖县、望江县、岳西县、桐城市 江淮官话黄孝片、赣语怀岳片
黄山市 9807 1359 245000 0559 皖J 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 黟县、歙县、休宁县、祁门县 徽语、吴语宣州片太高片(黄山区)
阜阳市 9775 7600 236000 0558 皖K 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 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颍上县、界首市 中原官话商阜片 徐蚌片
宿州市 9787 5353 234000 0557 皖L 埇桥区 灵璧县、泗县、砀山县、萧县 中原官话徐蚌片
滁州市 13987 450 239000 0550 皖M 琅琊区、南谯区 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凤阳县、天长市、明光市 江淮官话洪巢片南京小片、扬州小片
六安市 17976 5612 237000 0564 皖N 金安区、裕安区 舒城县、金寨县、霍山县、霍邱县、寿县 江淮官话洪巢片、中原官话徐蚌片
宣城市 12340 2533 242000 0563 皖P 宣州区 广德县、郎溪县、泾县、旌德县、绩溪县、宁国市 吴语宣州片铜泾片及太高片、徽语(仅限绩溪县)、江淮官话洪巢片
池州市 82717 1403 247000 0566 皖R 贵池区 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 吴语宣州片石陵片、江淮官话洪巢片、赣语怀岳片
亳州市 852258 4851 236800 0560 皖S 谯城区 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 中原官话郑曹片
六安江淮电机有限公司和六安市讯听科技有限公司。
1、六安江淮电机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寿春路1号,经营范围包括电机生产、销售、维修等。
2、六安市讯听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新店镇书香门第,是一家以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主的企业。
安徽省共有17地级市,5县级市,44市辖区,56县。截止2009年底,乡镇级区划单位供计905个镇,357个乡,258个街道办事处。 地级市名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邮政编码地方区号机动车牌号市辖区辖县(县级市)地方方言合肥市726657022300000551皖A庐阳区、包河区、蜀山区、瑶海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江淮官话洪巢片合肥小片芜湖市331722632410000553皖B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三山区繁昌县、南陵县、芜湖县吴语宣州片铜泾片、江淮官话洪巢片芜湖小片蚌埠市595231642330000552皖C蚌山区、禹会区、龙子湖区、淮上区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中原官话徐蚌片、江淮官话洪巢片(部分)淮南市2596423342320000554皖D田家庵区、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凤台县中原官话徐蚌片、江淮官话洪巢片(部分)马鞍山市168613662430000555皖E雨山区、花山区、金家庄区当涂县吴语宣州片铜泾片、江淮官话洪巢片淮北市272521142350000561皖F相山区、烈山区、杜集区濉溪县中原官话(徐淮片)铜陵市11137242440000562皖G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郊区铜陵县吴语宣州片铜泾片、江淮官话洪巢片安庆市1539853112460000556皖H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怀宁县、潜山县、枞阳县、宿松县、太湖县、望江县、岳西县、桐城市江淮官话黄孝片、赣语怀岳片黄山市980713592450000559皖J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黟县、歙县、休宁县、祁门县徽语、吴语宣州片太高片(黄山区)阜阳市97757602360000558皖K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颍上县、界首市中原官话商阜片 徐蚌片宿州市978753532340000557皖L埇桥区灵璧县、泗县、砀山县、萧县中原官话徐蚌片滁州市1398739382390000550皖M琅琊区、南谯区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凤阳县、天长市、明光市江淮官话洪巢片南京小片、扬州小片六安市1797656122370000564皖N金安区、裕安区舒城县、金寨县、霍山县、霍邱县、寿县江淮官话洪巢片、中原官话徐蚌片宣城市1234025332420000563皖P宣州区广德县、郎溪县、泾县、旌德县、绩溪县、宁国市吴语宣州片铜泾片及太高片、徽语(仅限绩溪县)、江淮官话洪巢片巢湖市942338732380000565皖Q居巢区含山县、庐江县、无为县、和县江淮官话洪巢片巢湖小片池州市8271714032470000566皖R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吴语宣州片石陵片、江淮官话洪巢片、赣语怀岳片亳州市85225848512368000560皖S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中原官话郑曹片
安徽在地理和人文上分别是南方还是北方
本文2023-12-07 21:21:0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40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