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姓氏历史、家谱是什么?
一、历史
侯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也是一个多源的姓氏,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时期汉字的创始者仓颉(jie)的 后代,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姓氏所改,鲜卑族原有胡古口引姓,北魏孝文帝在494年迁都洛阳后,将他改为侯姓。
根据考证,侯氏发源于3000年前由周文王的后裔所传的晋国。历来有关的古籍都纪载得清清楚楚。 譬如,《姓纂》指出:“晋候缗之后适他国,以侯为氏,郑有侯宜多,侯多羽,鲁有侯叔下,侯妃,齐有侯朝,魏有侯嬴”;《唐书宰相世系表》也指出:“出自姬姓”。
从以上的文献,可以对侯氏的来龙去脉,获得两点认识。第一,他们是甫一出现便遍布于北方各地的,而且这个家族的人材辈出,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声誉卓著;第二,他们是直接传自黄帝轩辕氏的姬姓后裔,因为3000年前始建的晋国,是传自周成王的小弟唐叔虞,而侯氏是出身于晋国的公族,当然也是名正言顺最为光彩的正统黄帝子孙了。
不过,过去的众多姓氏学者之中,也有人把侯氏的历史,推溯得更为久远。像《姓氏考略》一书就指出:“一云,出自姒姓,夏后氏之裔封于侯,子孙以为氏。”
二、家谱
先秦时期,侯姓活跃于河南、山东、陕晋南部一带。秦汉时期,由于中原战争频繁,侯氏北迁河北、山西,西奔甘肃、宁夏。两晋南北朝时,中原扩增了鲜卑族的侯姓,内蒙古、辽宁地区侯姓随之增加。同时,西北地区的侯姓,越过秦岭进入四川、贵州、湖南、广东,中原和山东的侯姓南下安徽、江苏地区。
到唐宋时期,侯姓已经出现在江西、浙江、福建、广西等地。明朝永乐年间侯姓进入了台湾。宋朝时期,侯姓大约有34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5%,排在第五十位。侯姓第一大省是山西,约占全国侯姓总人口的3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湖南、陕西,这四省侯姓大约占侯姓总人口的74%,其次分布于山东、四川,这两省的侯姓又集中了14%。
全国形成了北部秦晋豫鲁、南方湘川两个侯姓人口聚集区带。明朝时期,侯姓大约有26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8%,排在第七十七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侯姓人口增长为负值,净减少了8万。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体在北方的人群,侯姓是北方地区姓氏,自然受到了惨重的损失。
陕西为侯姓第一大省,约占侯姓总人口的17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山西、浙江,这三省侯姓大约占侯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山东、河南、甘肃、江苏、河北,这五省的侯姓又集中了33%。宋元明600余年,侯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和西部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北部秦晋豫鲁、东南江浙两大块侯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侯姓的人口已达300余万,为全国第七十七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4%。侯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西三省,大约占侯姓总人口的31%,其次分布于辽宁、安徽、湖南:广东、四川、山东、黑龙江,这七省的侯姓又集中了36%。河南居住了侯姓总人口的12%,为侯姓第一大省。
全国形成了北部豫冀晋、南部湘粤、东北地区三块高比率侯姓区域。侯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侯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在豫晋陕、冀京津、辽吉、宁蒙黑大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渝黔东部、山东大部、安徽北部、鄂湘大部、粤桂北部、云南南端,侯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3%以上,有的达到08%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5%,居住了大约676%的侯姓人群。
在蒙黑北端、山东东南、皖苏中部、湖北东南、湖南东部、江西西部、闽粤交界地、广东南部、广西中部、云南中部、渝黔西部、四川、甘宁南部,侯姓在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22%一o33%之间,以上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居住了大约237%的侯姓人群。
是的。
侯姓主要起源于姒姓,曾在《姓氏考略》中有记载“夏后氏的后裔有的被封于侯,子孙以地为氏,称为侯氏。”是一个真真正正贵族的后代。
不过由于战乱的频繁以及人们的迁徙,虽然候氏家族仍然同根同源,但是以分布在全国各省了,主要集中在秦晋豫鲁、东南江浙两大块人口聚集地区。
侯氏家谱辈分排名大全:
1、山东泰安侯氏一支:“德圣金立润林焕培镇清树兴毓传继广”。
2、山东郓城侯氏字辈:“仰宪本善良传继振安邦宏文庆世远繁衍大宝光”。
3、河南安阳侯氏字辈:“进国守三邦钦庭大永西金书新得贵玉立自中和”。
4、江苏淮安侯氏字辈:“靖瞻景龙如尧秉一梦万秀良家庭其吉江苏沛县”。
5、贵州毕节侯氏字辈:“学一申国天青正世光元敦廷肇基尚先泽允安全定治昌文德明良庆毓贤官兴忠俊彦广济福长延”。
6、吉林东辽、辽宁海城侯氏字辈:“天登君世进从克永清廷振瑞维耀远富嘉庆荣常述祥忠余业武国建彦昌”。
7、湖南湘潭侯氏字辈:“衡州太守裔建业盛冈林文武多俊杰历朝列晋绅忠恕泽洪广贻廉德懋光英华辉上国贤达显荣昌肇唐勋烈继绍宋典型彰培植锤名士修齐兆福祥”。
8、湖南岳阳侯氏字辈:“士业奇仁玉文华焕楚邦家声芳大振国泽庆平章克象昭民德承荣献俊良光先启佑永万代锡蕃昌”。
9、江苏淮安侯氏字辈:“靖瞻景龙如尧秉一梦万秀良家庭其吉”。
这咯:
候
5348天津候氏族谱不分卷
(清)侯洵等修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钞本 四册
美国
5349河北南皮候氏族谱不分卷
侯光藜编辑
民国七年(1918)重修石印本 五册
北图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注:始修於明崇桢八年,此为三修。
5350江苏侯氏宗谱三十一卷首一卷
(清)侯应洹重修
清宣统二年(1910)清忠堂活字本 三十九册
吉林大学
5351江苏无锡锡山东里侯氏宗谱十二卷
(清)侯守廉等六修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5352江苏无锡锡山东里侯氏八修宗谱二十卷
(民国)侯学愈纂修
民国八年(1919)铅印本 十八册
历史所 美国(附二卷、二十一册)
注: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侯先春始修。
5353浙江鄞县侯氏支谱不分卷
民国间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5354浙江临海夏馆候氏宗谱□□卷
(清)洪枰序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3)
5355浙江临海夏馆候氏宗谱□□卷
(清)周来宾序
清这光二十九年(1849)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2)
5356浙江临海夏馆候氏宗谱
(清)陈甫序
清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
浙江临海悬博(存卷1-7)
5357浙江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李定纂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3、6-10)浙江临
海县邵东乡山下坦村朱家岙
5358福建南安太溪候氏宗谱不分卷
(清)胡朝翰 王世昌修纂
清嘉庆十年(1806)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图
5359福建南安太溪候氏宗谱不分卷
(清)侯宝九 侯允晚修纂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木活字本 二册
浙江图
注:书口镌《昆阳上谷侯氏宗谱》。
5360福建南安太溪候氏宗谱不分卷
(清)侯千扶 侯千瓜修纂
清同治十三年(1874)木活字本 三册
浙江图
注:书口镌《上谷郡侯氏宗谱》。
5361福建南安太溪候氏宗谱不分卷
(清)夏增荣辑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活字本 三册
浙江图
注:书口镌《上谷郡侯氏宗谱》。
5362福建南安太溪候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侯载元 侯载绘修纂
民国十一年(1922)木活字本 四册
浙江图
5363湖南大庸永定候氏初谱不分卷
(清)侯昌铭 侯鸣珂等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木刻本
河南图 日本 美国
5364湖南湘乡湘西候氏三修谱□□卷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13-l6)
5365湖南衡山 驿候氏三修谱十六卷
(民国)侯业绍 侯声洋等修 侯家麟纂
民国十一年(1922)活字本 十二册
湖南图
5366广东候善行堂族本不分卷
民国七年(1918)钞本 一册
美国
注:该族散居香港新界、广东宝安等地。
5367广东番禺金钱村候氏族谱不分卷
(清)侯子城志
清道光十二年(1832)写本 一册
美国
5368广东南海亨田乡候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候恒钟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注:明嘉靖三十六年侯继禄首撰。
5369四川简阳侯氏族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严正相编辑
民国三十年(1941)石印本 二册
北图 四川图
5370四川高县上启候氏族谱一卷
(民国)侯泽金纂
民国十六年(1927)钞本
四川高县落润乡红星村晒坝生产队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四十八年。
5371云南洱源邓川候氏族谱不分卷
(清)侯钧瑞撰
民国钞本 一册
云南图
5372 香港新界丙冈候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二十四年(1935)写本 一册
美国
5373 候氏家乘
(清)侯鹏著
清嘉庆十五年(1810)刻本 五册
北图
侯姓氏历史、家谱是什么?
本文2023-12-07 20:14:0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40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