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姓的家谱文献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7浏览:3收藏

盖姓的家谱文献,第1张

辽宁瓦房店盖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

山东东营盖氏家族图谱,著者待考,现代手绘绢图。现被收藏在山东省东营市盖氏宗祠。

山东莱阳盖氏族谱十二卷,(民国)盖芳第等纂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莱阳市史志办公室盖松亭处。

河北泊头盖氏家族图谱三卷,著者待考,现代绘制。现被收藏在盖氏族谱主编盖为民处。

祖 先 始祖:蓝昌奇 江西

先祖:蓝明德 唐、蓝吉甫 宋、蓝常新、蓝钜夫、蓝君厚 明、蓝戊生

始迁祖:蓝其昌 明提 要 得姓祖昌奇,衍一○八世明德,唐太宗时由北南徙金陵上元县,为蓝氏南迁始祖。明德十五传而吉甫,南宋末流落闽之福清,子常新遂居建宁崇善坊,为迁闽一世祖。常新子钜夫徙汀州宁化,钜夫曾孙君厚元明之际复徙武平大禾堡,七子,以寅、辰、庚、壬、甲、丙、戊�序称名,分为七房。二、五两房仍居大禾;长房长汀坪岭水口;三房章丰里;六房中堡林坊;四房迁上杭平安里;七房祖戊生,初徙上杭扶阳金竹坡,再迁庐丰坊。戊生十六世孙其昌,明代後期贾於萍乡,卜居於兹。是谱为迁萍支修,故尊戊生为一世祖,内容於七房独详。卷首谱序、祠记、仪节、受姓世系、江南和福建世系,卷末家传、诰命、寿文、行略、家训、田号契约、墓图、家规,馀卷为分房世系。 这是其中一部分。。您看这里吧,这里比较齐全 http://wwwjiapucom/jiapu/%20蓝

  一、英国

  英国所藏清代档案,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战争中掠夺的中国档案,其形成者是中国地方政府,如两广总督的档案;二是英国在华机构,在与清政府及所属机构的日常工作交往中形成的档案(中英两种文字都有),如东印度公司及外交机构的档案。以上档案均已向社会公众开放,可调阅、抄录、复制等,用于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学术研究等。

  (一)英国公共档案馆

  1、被掠夺的清代档案(1765—1857年)

  这部分档案共1954件,是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在广东劫掠的中国官方档案。其中包括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往来的文书;地方政府本身形成的文书;原存放在两广总督千门、广东巡抚衙门等机构的文书。这部分档案可分为以下六类:

  (1)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档案(1835—1857年),73件;

  (2)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往来公文书(1765—1857年),337件;

  (3)对外关系与对外贸易档案(1810—1857年),529件;

  (4)起义、秘密结社、军事组织与作战,以及镇压起义(1811—1857年),820件;

  (5)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1856—1857年),84件;

  (6)地图与插图,71件。

  以上档案,我馆已从该馆复制成35毫米缩微胶片25盒。

  2、英国在华机构形成的档案

  (1)东印度公司中文秘书处档案(1793—1834年)

  这部分档案共34卷,是由东印度公司设在广东和澳门的商船货物监管人特别委员会形成的档案。该委员会在1834年撤销之前,实际行使东印度公司所拥有的英国在华贸易垄断权。其中最早的一份,是1793年英王乔治二世致中国乾隆皇帝信函的中文译本。信中介绍了马戛尔尼勋爵作为使团正使,前往中国。大量的通信是关于茶叶、棉花贸易;在广东的贸易代表与中国地方当局关于司法纠纷的交涉;洋行商人破产问题以及关税问题等。此外,还有渉及鸦片走私贸易的档案。

  (2)英驻华使领馆的档案(1727--?)

  这部分档案结止时间不祥,共699件。内容涉及:中央政府、排外运动、义和团起义、市民动乱、教育、财政、中外关系、工业、劳工、矿业、鸦片、护照、公共卫生、铁路、改良运动、航运、中日甲午战争、电信、贸易等。

  (二)大英图书馆东方书稿图书部

  该馆保存有珍贵的中国档案文献。其中,满文档案有满文朱批奏折、满文请安折等;汉文档案有中国皇帝给英国王的敕谕、康煕南巡图、道光二十一年镇海营水陆图册,广东吴川营、大鹏营、顺德营、外海、内河水师名册,罗浮山动植物、矿物调查册、广州城图、广州至澳门珠江沿岸军事防御图册等。此外,还有太平天国军事文书、完整的《图书集成》(1726年第一版)、《情报》(又称《北京公报》,从1820年开始,1840—1908年间的几乎完整)。

  (三)印度事务部图书馆(现并入大英图书馆)

  1、东印度公司同中国广东贸易档案(1715—1833年);

  2、有关中印边界的外交档案(1800—1947年);

  3、印度事务部就中国问题同外交部的联络档案(1858—1947年);

  4、广东工厂档案(1623—1841年),这部分档案是1931年通过英外交部移至印度事务部的。主要内容是东印度公司在中国的贸易,部分是工厂档案的复制件;

  5、西藏档案(1760—1904年间),内容:印度与西藏的双边关系;贸易代表处活动;各类英属印度使团访问拉萨。

  (四)伦敦大学亚非研究学院图书馆

  1、中国海关档案:海关总税务司赫德(R•Hart)和梅乐(Fenderick Maze)的信函136封(1868—1906年);1884—1885年金登干关于中法和议的备忘录。

  2、在华教会监理会的档案:会议记录和通讯(已制成缩微胶卷)。

  3、太平天国实录;

  4、澳门地图、清宣统皇帝给庄士敦的国画册页等。

  (五)剑桥大学

  在华洋行档案:信函176万封,及装订成册的信函78卷。

  (六)伦敦大学

  在华教会档案:伦敦会(1803—1939年)来函、通讯档、报告、日志等(已制成缩微胶卷)。

  二、美国

  (一)美国国会图书馆

  1、清内务府档案,28卷。

  2、堂行簿,1卷。道光29—30年。

  3、完婚登记簿,2册,道光27年至同治8年。

  4、开销总簿和实存经费并开销银两总簿,7卷,光绪28年至宣统2年。

  5、丧礼簿,1卷,宣统一年。

  6、题本和奏本,乾隆7年。

  7、内务府编写的北京店铺详细名录,30页。

  8、家谱图表,其中有5卷为满文。

  9、镶蓝旗应得口食、银两、兵丁等花名册,8页,道光12年。

  10、正白旗闲散幼丁等花名册,10页,乾隆朝。

  11、红白事银两数目册,乾隆朝。

  12、帐本,嘉庆7年。

  13、各库武器和供应帐册,乾隆至光绪年间。

  14、有关建筑物规范的件册。

  15、盛京内库出入细数销算清册,乾隆12年。

  16、富人收税人名录。

  17、帐册,康熙至嘉庆年间。

  18、圆明园大木作定例。

  19、普详峪万年吉地工程做法清册,8卷。

  20、公主府工程做筹册,19册,光绪一年。

  21、朝阳门箭楼各项银总册,6卷。

  22、估修复圣林工料细册,4卷。

  23、宣统崇陵工程做法,47卷,宣统一年。

  24、菩陀峪万年吉地东西配殿做法,7卷。

  25、奉天省东大陵照片,81张,光绪20年。

  26、桂公府内阁间工程做法册,3卷。

  27、宗人府选册,4卷,光绪10年至宣统9年。

  28、宗人府选册,4卷,同治12年至光绪15年。

  29、咸丰果园人丁清册,4卷,咸丰6—9年。

  30、光绪果园人丁清册,4卷,光绪21年。

  31、江南提督公文,1卷,光绪19年。

  32、京察满司宫履历清册,2卷,光绪13年。

  33、京察满司宫履历清册,2卷,咸丰7年。

  34、恩旨豁免赔项册,4卷,嘉庆25年至道光1年。

  35、广东布政使司武职各官罚俸册,1卷,光绪27—28年。

  36、江苏夷务军需制造销册,57页,道光22年。

  37、江北粮台帐目抄本,2卷。

  38、江北藩库收银放银簿,4卷,光绪31年。

  39、直隶地粮未解及豁免清册,1卷,咸丰7年至同治9年。

  40、王府帐房总帐、分蓝甲银帐、人名簿、升迁降革病故帐、存制钱帐、银钱帐、分金帐等,9册,光绪10年至同治7年。

  41、膳房办买肉斤鸡鸭清册,24卷,光绪30—33年。

  42、大清同治吏部奏议,4卷。

  43、驻津验米大臣来往文件,4卷。

  44、山西巡抚张之洞奏议,4卷,光绪7—10年。

  45、上谕档,2卷,光绪5—13年。

  46、江苏夷务军需章程,1卷,道光22年。

  47、鸦片战事公文,道光22年。

  48、京抄,42卷,道光23年。

  49、京报,38卷,光绪33年至宣统3年。

  50、徐州粮台并军需章程,1卷。

  51、乾隆嘉庆两朝奏谱,40卷。

  52、秋审档案,9卷,嘉庆18年至道光2年。

  53、秋谳比,16卷,嘉庆8年至道光12年。

  54、法部直隶各省重囚招册,65卷,光绪33年。

  55、秋审要案,4卷,乾隆39年至道光14年。

  56、江西调查民事问题,2卷,宣统2年。

  57、乡会试朱卷汇辑,38卷,嘉庆至道光年间。

  58、历朝岁试,4卷。

  59、乡试题名录,47卷(手抄件)。

  60、江康虎手稿,包括一份会试朱卷,6份书单,1份起居注后跋和若干试卷。

  61、苏藩政要,2卷,道光6—7年。

  62、府库风俗颂庆祥宫号玉磁铜等件和道库公字玉器陈设,4卷。

  63、内府物器谱,5卷。

  64、拟办宣化府等处煤矿文件图说,1卷。

  65、苏郡九邑孝子节妇册,1卷。

  66、吏部铨选满州官员则例,1卷。

  67、长沙市各业公所章程,2卷,乾隆58年至民国6年。

  68、谕折汇存,700卷,光绪20年至宣统3年。

  69、上谕条例,240册,雍正13年至乾隆56年。

  70、山东交代章程,8册,光绪28年。

  71、豫东历年刊公布条例,16册,咸丰元年至光绪21年。

  72、泉漳治法论,1册,同治7年。

  73、历年钱毁条例,120册,乾隆16年至嘉庆22年。

  74、吏部奏定章程,12册,道光至咸丰年间。

  75、刑律条例,内容包括户律条例和礼律条例,70册,乾隆年间。

  76、刑钱必览,嘉庆19年。

  77、解州清丈图说章程,光绪7年。

  78、宛陵判事日记,1卷,光绪29年。

  79、上谕条例,12册,咸丰1—10年。

  80、本朝题驳公案,11卷,康熙59年。

  81、历年有关秋审,1册,乾隆7年至嘉庆12年。

  82、定例汇编,86卷,乾隆21年至道光19年。

  83、1662年前绘制的中国地图集。

  84、1673年绘制的大型中国地图。

  85、1821年印制的大型中国挂图。

  86、1831年印制的大型中国水墨挂图。

  87、长城边界手绘图。

  88、天津至广州海域图,两张。

  89、西安至成都手绘路线图。

  90、18世纪浙江地图集(手绘)。

  91、河南、山东、直隶三省手绘挂图。

  92、南京市手绘明细图,注明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军收复情况。

  93、广西南部边界山区通道军事图。

  94、云南、四川边界军事手绘图,两张。

  95、广西省军事防御挂图。

  96、18世纪杭州市手绘图。

  97、18世纪钱塘江和杭州湾挂图。

  98、18世纪浙江省海岸线挂图。

  99、山东省莱州市平面图。

  100、吉林省手绘挂图。

  101、山西省太原市挂图。

  102、18世纪长沙市地图集。

  103、日本占领前台湾地图集(印刷本)。

  104、黄河流域图三张(手绘)。

  105、乾隆黄河下游闸坝图,包括长江和运河工程图,20张,康熙至乾隆年间。

  106、黄河图。

  107、山东全省河图。

  108、豫东黄河全图。

  109、河源图。

  110、中游河工全图。

  111、黄河下游图。

  112、黄运湖河全图。

  113、六省黄河堤坝河道全图: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南。

  114、中河厅属光绪元年分补厢中牟下汛三堡顺堤扫工题估河图。

  115、河北道属光绪二年黄河形势工程全图。

  116、下北河厅属光绪二年比较元年抢修扫工平险丈尺图。

  117、下南河厅属光绪二年分抢修工段比较上年化险为平河图。

  118、黄河水坝图。

  (二)哈佛燕京图书馆

  该馆藏有明清档案,约计千件左右;藏有中国善本和手抄本2500余种3万余册;中国地方志约3525种35000余册;满文图书百余种及不少满文档案等。主要清代档案目录如下:

  1、驻美公使梁诚档案,2函12册。

  2、全衔奏档,1函6册。

  3、各省秋审实缓比较,2函17册。

  4、道光钱粮奏折,1册。

  5、富德奏折档(满文),1册。

  6、嘉庆禀底本,1册。

  7、嵩年奏折档,6函24册。

  8、小玉牒,1册。

  9、大清奏稿,1册。

  10、京师城内首善全图,系木版印刷。

  11、京师全图,系木版印刷纸本。

  12、陕西全图,系方格木版图。

  13、嘉峪关外安西青海合图。

  14、嘉峪关外镇迪化分伊犁合图。

  15、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

  16、八旗钮祜禄氏通谱。

  17、吉勒图堪尉诺命。

  18、陈庆慈知县父母诰命。

  19、武备院库藏册。

  20、钞本上谕。

  21、满汉奏折对译。

  22、满汉奏折录。

  23、奏折。

  24、奏折录。

  25、陵寝事奏折。

  26、内务府事务。

  27、批折旧式。

  28、行各部院衙门白文。

  29、夸兰达存之户口。

  30、乾隆52年6月来文档(正黄旗满洲都统)。

  31、嘉庆12年10月来文(正黄旗满洲都统)。

  32、正蓝旗满洲都统档册。

  33、正红旗满奏本(正红旗满洲都统)。

  34、镇守杭州等处将军档册。

  35、镇守荆州等处将军档册。

  36、奏折档簿。

  37、户部奏折底。

  38、上谕奏折档。

  39、驻藏办事大臣奏折档。

  40、第四甲喇档册。

  41、清俄条约。

  42、盛京内务府顺治年间档册(顺治4—8年)。

  43、清阮元收藏的铭文拓本,吴大澄收藏的墓志等,约有2000张。

  (三)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东方图书馆

  1、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第4卷至第6卷),顺治2年6月—12月,朱丝栏写本,蝴蝶装。

  2、大清圣祖仁皇帝圣训(第14、40—42卷,朱丝栏写本)。

  3、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第60卷)乾隆15年4—6月,朱丝栏写本,蝴蝶装。

  4、满文纪,朱丝栏写本,2函16册。

  5、《汉文国史列传》6函60册,乾隆朝抄本。

  6、《满文忠义列传》12函24册。

  7、《满文礼部则例》4函186卷,朱丝栏写本。

  8、满文小玉牒,1册,系第六代世祖章皇帝支本。

  9、大清上谕奏事档集,18函112册。

  10、清内务府档案,包括咸丰、同治、光绪三朝。

  11、《治平胜算全书》(年羹尧辑著)1函8册,序文所署日期为雍正2年春正月,似为原写本。

  12、《兵钤外书》1函12册,系原写本,沈阳吕磻、广宁卢函恩同辑。

  13、《重刊洴澼百金方》2函20册,道光12年4月。

  14、《大清律例按语》10函70册,绿格原写本。

  15、《秋审比较汇案》1函8册,7行红格原写本。

  16、《说帖》7函24册,9行红格写本,道光18年—光绪11年。

  17、《律例统纂集成》24册。

  18、《沈家本监狱访问记》(线装铅印本)。

  19、清末载泽等大五臣《考察日本宪政报告书》2函10册,为宪政编查馆朱格写本。

  (四)耶鲁大学图书馆东亚图书馆

  该馆所藏中文图书约有19万册,以现代中国史料最为丰富,有关太平天国起义军的藏书,共有320种640册。该馆还藏有反映16至18世纪的各式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五)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

  该馆藏有中文图书约计15万余册,与钓鱼岛事件有关的资料,约有360种;太平天国资料103种;康有为著作及传记资料72种;梁启超著作及传记资料82种。还有原属张学良藏《满文篆书御制盛京赋》10函40册;广西云南地方的苗民图说共10册,等等。

  三、日本

  (一)国立国会图书馆

  1、族谱360种。

  2、黔南识略。

  3、滇系,两套4函、另6函。

  4、江苏赋役全书,14函。

  5、福建赋役全书,4函。

  6、吴县洞庭山鱼鳞册,12函120册。

  7、长洲县鱼鳞册。

  8、鱼鳞册,康熙15年丈量,2函2册。

  9、吴县租册,6函。

  10、长邑鱼鳞册,16册。

  11、长卢盐务册(原档),11函22册。

  12、吴县忙银漕粮实征文册,32函133册。

  13、河南钱粮册,87函1092册。

  14、乾隆邸报(乾隆36年、38年、40年、44年,嘉庆6年)。

  15、第一期修理昭陵明楼等工程约估清册(上、下)24册。

  16、盛宣怀致井上馨函,5件(未发表过)。

  17、袁世凯函件(日本国陆军大臣寺内正毅文书内)。

  (二)东洋文库

  东洋文库收藏满蒙藏文图书:《镶红旗档》,自雍正五年至宣统,共2420件;蒙文《甘珠尔经》一部,共108套;《宗喀巴法句集》一部20套,零星佛经220余种;藏文《甘珠尔经》一部103套,《丹珠尔经》一部225套。主要目录如下:

  1、养寿园电稿(写本),光绪16—24年,1函3册。

  2、从政观法录,30卷。

  3、江西赋役全书,影印。

  4、老账,5册。

  5、吴县漕米实征册(档案)共26函,156册。

  6、浙江赋役全书,7函。

  7、淮关统志,满汉文,6函。

  8、续淮关志。

  9、四川赋役全书,2函10册。

  10、河南赋役全书,13函78册。

  11、直隶宣化赋役全书、直隶畿辅赋役全书,共35册。

  12、苏州赋役全书,8函48册。

  13、山西赋役全书,6函36册。

  14、福建赋役全书,4函24册。

  15、钱票标本集(实物),10册(中国纸币的各种式样)。

  16、内务府造送皇产地亩册,2函33册。

  17、定陵注略,2册(影印)。

  18、奏折档乾隆3年3月、11月—60年12月。

  19、奏折档,嘉庆元年正月。

  20、奏折档,道光27—29年,1函8册。

  21、吏部考功司题稿,嘉靖20—22年,4函11册。

  22、上谕档,乾隆53年—嘉庆元年,5函16册。

  23、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日记,朱格10行写本,二品衔署长卢监运使津海关道周馥谨识。

  24、边事汇钞,1函。

  25、苗族风俗图,册页彩绘,1函。

  26、苗册,册页彩绘,2函。

  27、镶黄旗钮祜禄氏弘毅公族谱,2函10册。

  28、朝鲜国王来书簿,写本4册,1935年照沈阳崇谟阁藏本抄。

  29、掌仪司嘉庆元年册封后妃档,6函6册。

  30、查办八旗事务表档,24册。

  31、满洲旗世袭武职及世受佐领家族谱,19函。

  32、满文八旗则例。

  33、各种佛经。

  四、俄罗斯

  (一)俄历史档案馆

  1、中俄谈判御旨。

  2、中东铁路文书,1817—1930年。

  3、中国到俄国考察海军,1888年。

  4、张作霖政府时期的商业活动,1902年。

  (二)俄海军历史档案馆

  1、1840年北京地图。

  2、1886年中国通商文书。

  3、1989—1916年光绪请俄抢救中国船员。

  五、加拿大

  国家档案馆

  中国个人或家庭移民及人头税的档案。

  六、澳大利亚

  华人去澳洲的移民档案。

  七、意大利

  罗马国家档案馆保存有清代康熙年间的卖身契和雍正年间的军饷档案,数量不详。

  注:未注朝年者,均为原稿未提供。

有红楼梦人物关系表就清楚了吗?

我觉得还是要多读原本才行啊

关系并不复杂,其实

荣府是主线:活着的从史老太君开始,生了贾赦、贾政和贾敏,其它也有孩子,要不太君怎么对林黛玉说:“我所生的这些孩子,所疼者只有你母“。

贾赦娶邢氏生了贾琏,迎春。琏娶王熙凤,生巧姐

贾政娶王氏,生贾珠、元春、宝玉,赵姨娘生贾环和探春。王氏的妹妹嫁了薛家生宝钗和薛蟠。

宁府活着的贾敬生贾珍,珍生贾蓉和惜春。

贾敏嫁林如海,生林黛玉

算了,我写给你:

宁府

一代:贾演,宁国公。

二代:贾代化,贾演之子,袭宁国公。

三代:贾敬,贾代化之子,袭宁国公。

四代:贾珍,贾敬之子,袭宁国公,妻尤氏。

贾惜春,贾敬的女儿,贾珍的胞妹。

五代:贾蓉,贾珍长子,江南应天府江宁县监生,妻秦可卿。

荣府

一代:贾源,荣国公。

二代:贾代善,贾源之子,袭荣国公,妻史家**,即贾母。

三代:贾赦,贾代善的长子,袭荣国公,,现袭一等将军,妻邢夫人,未养。

贾政,贾代善的儿子,现任工部员外郎,妻王夫人,子,贾珠,贾宝玉。

四代:贾琏,贾赦的长子,捐同知。

贾琮,贾赦的儿子,年幼。

贾迎春,贾赦的女儿。

贾元春,贾政之女,入宫任女史,后晋封为凤藻官尚书,加封贤德妃。

贾珠,贾政长子,早亡,留一子贾兰,妻李纨。

贾宝玉,贾政之子。

贾环,贾政之子,庶出,母赵姨娘。

贾探春,贾政的女儿,庶出,母赵姨娘。

五代:贾兰,贾珠之子

曹雪芹的祖籍是当今“红学”研究的一个焦点,由这个焦点引发的争论已经很多年了,至今在红学界却未能形成统一的意见。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我们掌握曹家史料太少,没有足够的历史资料来说明这个问题。二是,我们仍把《石头记》单纯看作文学作品,不承认曹雪芹把曹家的“真事隐”在书中,这就为解决该问题设置了人为的障碍。为了解开《红楼梦》和曹雪芹的祖籍之迷,笔者多年来潜心研究《石头记》,研究曹雪芹写这部书的动机,书的宗旨和构成,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在庆祝香港回归的日子里,因感叹曹雪芹的“红楼梦”想至今未实现,遂写了《也谈红楼梦》一文,简单的介绍了《石头记》一书的构成和宗旨。其主要观点为:《石头记》确为小说体裁的历史和文体解读论述著作,是这三部分的有机合成。写作的基本方法是“一手也而二牍”,也常常采取“一手也而三牍”的特技写作手法。主旨是谈“亲”(情),是谈曹家百年历史及社会背景。这个“亲”的历史全部用密码写成,试想,一个用密码写成的书,如果没有“解码器”是很难弄通它的真正含义。《石头记》正是这样一部书,它正是记载曹雪芹的祖籍及家族的历史(当然有社会即和当时朝廷有关的历史)。因此,我们只要把《石头记》看明白了,曹雪芹的祖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下面分四方面谈谈:

一、曹雪芹的祖籍写在《石头记》中

曹雪芹的祖籍,在官方历史资料中并没有详细的记载,这是曹家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史料缺口。曹家在清·康熙年间是荣耀显贵之族,为什么曹玺的祖籍记载是那样的简单而不确切呢?这正是《石头记》要回答的问题。要想在《石头记》中得到答案,就要会读《石头记》。怎样读?其主要方法,是我在《也谈红楼梦》一文谈到的宝玉和秦钟“伴读”方法,即“一手也而二牍”的解法。这个解法的基本条件是“秦钟”和“智能”结合,所以,只有了解“秦钟”和“智能”的含义,才能有效地破译出这部书的隐寓。本人不敢自喻“秦钟”,也不敢与“智能”结合,只能按脂砚斋和曹雪芹指示的方法来破译《石头记》的隐寓。关于曹雪芹的祖籍,《石头记》中有多处非常清楚的说明,下面仅举一例:

《石头记》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是全书纲领性章回,曹家的历史,曹雪芹用“十二钗”“判词”点睛。下面我们来看秦可卿的判词: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这首判词,按小说故事情节,是说秦可卿和贾珍之间的“*情”事。而实际上是“隐亲”事,隐寓着“亲可清”曹雪芹家的祖籍地。曹雪芹是用同音、谐音字,多音多义字,并运用字的转义方法写成的即“矫形”(娇杏)写成的。把“矫形”的字还原,这首判词其真面貌为:

清天清海还清身,亲既相逢必族人。漫言不肖皆荣出,曹姓开端实在宁。

现在看这首判词还原的“矫形”字后意思十分清楚,曹雪芹说:现在不光天下是清朝统治者——旗人的,就连曹家人也成了旗人。(因曹振彦投降后金而成为在旗人,后来曹振彦在对明朝战争中又收了曹玺为养子,所以曹玺及后代,随着曹振彦的身份都成了旗人)谁能看懂我写的书,既和我在此书中相会,必定是我们曹家亲族人。不要随便说从曹家出去荣耀发达这一支人,不像真正的曹家人,我们怎能忘记曹家的端头——祖籍实在宁呢?

这个“宁”是什么地方?这个“宁”当时是指山东登州府宁海州的“宁”。具体说,曹雪芹的祖籍应在山东登州府宁海州河南村西南乡,清朝末期为山东登州府宁海州河南村深水乡神山社二甲。怎么能肯定曹雪芹的祖籍是上述地方呢?因为曹雪芹告诉我们,曹家的事和祖籍“亲可清”(秦可卿)。当“秦可卿”逝去后还有“秦钟”(亲宗)知道。“秦钟”逝去后,还有“秦钟”的“情人”(亲人)“智能”者,“亲宗”的“亲人”是其后代,“智能”者是其后代中不知何年何月出现的一个人。他们看懂了《红楼梦》即晓红(小红)了,就会知道曹玺原来和他们家先辈是同宗谱的“一家子”,既然是“一家子”当然有同样的祖籍。上面所述曹雪芹祖籍的详细地址,实际也是曹雪芹“亲宗”家记载的祖籍地。

为了证明曹雪芹家和“亲宗”的关系,曹雪芹把这个“一家子”也写进了《石头记》中,这就是我在《也谈红楼梦》一文所说的:“曹雪芹为了使曹家永不泯灭,在《石头记》中设下两条“亲”线。一条正线,一条副线,只要找到其中一条,曹雪芹家的历史就全部清楚了。由于他家那条正线,在当时已经一百年未敢见天日,如今又过了二百多年在历史上已经荡然无存了,只剩下“亲宗”这条副线。这条副线一旦和《石头记》合上,曹雪芹家的历史就会大白于天下”。

我期望这一天尽早到来,还了曹雪芹和脂砚斋的遗愿,让《石头记》放射出新的光环,使“红学”研究跨入崭新的历程。

二、曹雪芹家的宗族关系

一提到曹雪芹家的宗族关系,大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八旗满州氏族通谱》所记载的曹家六代十一人的名字。这个通谱按理是不错的,它是清朝官方机构按曹家当时家族状况编辑的。可是,曹雪芹写《石头记》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改正《八旗满州氏族通谱》对曹家历史人物之间关系的记载。所以,在《石头记》中,他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曹家的宗族,家族情况,详细的展示了曹家变迁,兴旺衰败的历史。说明了曹玺不是曹振彦的儿子,列出了自己直系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形象地描述了家族中各种人物,点出了能证明自己家族历史真面貌的“亲宗”。对此,我只要先把曹雪芹在书中描述他的真家族成员和其“亲宗”的家谱同时展示出来,大家就会一目了然。

总范世 探春范世 曹雪芹家和“亲宗”家家谱图示

54 14 曹锡章

55 15 曹 霖 曹 云

56 16 曹 文 龙 曹 元 龙

57 17 曹 峦(曹玺) 曹 岱

58 18 曹 寅 曹 宣(荃) 曹宗政(长)曹宗孔(次)

59 19 曹 顒 曹 頫 曹 贵 曹 积 曹 信

60 20 曹雪芹 曹延聪

惜春范世

61 1 曹连增

62 2 曹庭文 曹庭武

63 3 曹际仕 曹际宗

64 4 曹广盛 曹广田曹广义

65 5 曹天富

66 6 曹祖仁

此谱左侧是曹雪芹家真正家谱,是按曹雪芹在《石头记》中亲撰的家谱样子复原的,右边是其“亲宗”家谱,(有现存家谱)为了说明这个家谱和曹雪芹家的宗族关系,下面从四个方面解析;

(一)曹雪芹家的范世规律与宗族渊源

上述曹雪芹家和其“亲宗”的家谱,有与其他曹姓不同的范世规律,这个范世规律有特殊的纪念意义。按照曹雪芹在《石头记》中记载,曹雪芹家的初始始祖是曹髦。曹髦众所周知,是曹操的曾孙子,曹丕的孙子,曹霖的儿子,三国魏国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字彦士,初封高贵乡公。嘉平六年,司马师废曹芳,立他为帝。他不甘心做司马氏的傀儡,率宿卫数百攻司马昭,为昭所杀,时年二十岁。曹髦后代为纪念曹髦,立下曹髦家族范世规范;每二十代为一个周期,规定出二十个范字的谱联,范完后,再范下个周期的二十代范字。这个范世方法,曹雪芹在《石头记》中比喻更加贴切形象,他用“春”表示曹家的范世周期规律。书中,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实际上是代表四个二十代周期的符号。元春为第一个周期二十世,迎春为第二个周期二十世,探春为第三个周期二十世,惜春为第四个周期二十世。书中第十三回,秦氏在王熙凤梦中赠给王熙凤两句话,“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其实是说明曹家第三个周期,即探春二十世范字范完后,曹家就进入第四个周期即惜春时期。曹雪芹是借“秦可卿”之口,告诉曹家人和世人,到了惜春时期,曹雪芹家和本家族的亲戚关系逐渐远了,不是“亲可清”的关系了,而是“亲宗”的关系了,即出了服后曹家族人的关系。另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曹家到了曹雪芹这一代,正好是探春的最后一代,也是曹家总范世的第六十代人,曹雪芹的下代则是惜春范世时代的开始。曹雪芹家这些历史情况,当时是不可能公开的,因此才写成了这部《石头记》传世。

当时曹玺及其家人的身份是曹振彦的后代,所以曹雪芹家的后代,不能按曹髦后裔惜春二十代谱联范字起名。对此,脂砚斋在书中二十二回感叹到:“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这段批语说的意思是,曹雪芹家探春周期完结后,由于当时的家族身份子孙还不能按惜春谱联范字起名,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造成子孙流散,再也不能像探春周期末世几代人那样,在起名范世上和自己真正的宗族有一定的联系。曹玺为了自己和子孙能回归自己的宗族身份上去,在给后代起名范字上和探春谱联保持了这种联系。正如书中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曹雪芹借香菱之口,把此事道明。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这段话看起来是香菱和黛玉说诗,但实际上是讲曹家的家谱。曹家探春二十世谱联范字,就是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范字方法,这一点可以从曹雪芹家“亲宗”的家谱看出其规律。虽然其“亲宗”家谱在文革中,几乎全部焚之一炬,现仅存一部近代抄录的家谱和一个百年谱联。(此全谱估计在山东可以查到)这两谱在探春范世上仅存十四世到二十世七代人的范字。但从这仅有的七代人的范字也可以看出规律来,其范字是:

□□□□□□□□□□□□□锡雨龙山宗贝延

从曹家探春二十世谱联范字所存七个字可以明显看出,曹髦后裔探春范字确属“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范字规律。所谓的“一三五”不论是指奇数,范偏旁部首字,用偏旁部首组成一个字,为单字名。“二四六”是指偶数,范的是单字,起名均为双字名。从上面的曹家家谱可以看出“一三五”为……雨山贝,“二四六”为……锡龙宗延。“一三五”不论,是指在这些范字上,要求并不是非常严格,可以用这个偏旁字,也可以不用这个偏旁字,用和这个偏旁相关的字也行。但“二四六”要求严格,它是曹家的正宗范字,是隔代范的。

文中香菱说,看古人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的,这句话是指曹雪芹家讲的。曹雪芹家,从曹玺成为曹振彦的儿子后,就不能使用自己家族范世谱联的范字方法,其后代也随之改变。曹玺原来应范“山”字,按书中所记应为单名“峦”,显然“玺”字是到曹振彦家后所用的名字。曹玺基于这样的身份,在给自己儿子起名时,是不能按原曹家探春谱联范字起名了。但是,曹玺又不想完全脱离探春谱联范字的规范。这一点从他给两个儿子起的名字上可以证明;曹寅、曹宣按探春范字看和父辈顺了,又在“二四六”的范字规律上错了。因为,按曹家探春谱联范世,他们俩是十八世,范“宗”字,应起双名。曹玺虽然给儿子起了单名,却大有深意。我们应该这样理解:曹玺把曹寅、曹宣应该范的宗字的宗字头部首“宀”字保留下来,以此配字起名,保持了和曹家探春谱联范字的信息联系。而且两个儿子的名字,也非常有讲究。曹寅的名字,应出自《文心雕龙·祝盟》,“所以寅虔于祗,严恭放宗庙也”。曹玺希望儿子,要敬自己真正的祖宗,要认自己的宗族。并取字“子清”,意儿子要清楚,你是曹髦后裔五十八世孙,范“宗”字。曹宣的名字应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民未知信,未宣其用”。意思是,我家的事,世人不知,是我们没法告诉的原因,希望以后儿孙能把曹家的“真事”公布于世,因此取字“子猷”。人世间的事,实在太巧,曹家真实历史,确实是通过曹宣的儿子曹頫告诉了曹雪芹,并策划了《石头记》写作方案,使曹雪芹写下了这千古不朽的著作,他就是脂砚斋。

到了曹家探春十九世,曹顒、曹頫的名字,也是参照曹家“探春”谱联规范起的单名。在偏旁使用上把“贝”字变成了“页”字,也保留了十九世谱联范字的字形。

到了探春最后一世,就是曹雪芹这一代,应范“延”字,起两个字的名。因曹雪芹的生身父亲曹顒,在曹雪芹未出世已经去世,其叔曹頫过继他家为嗣。由于曹頫始终不忘回归本宗的愿望,所以给曹雪芹起的名字含义就更深了。我在《也谈红楼梦》中是这样表述的:“曹頫给曹雪芹起名的含义:名“霑”,是沾祖宗之光。字“梦阮”,是圆曹家三代人回归本宗之梦。号“雪芹”,是雪耻曹家之辱之意”。所以书中林黛玉和香菱谈诗时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曹雪芹的名字,乃真正是“不以词害意”。曹家自曹寅、曹宣后三代人的名字确有特殊的含义,我们要“会看”才是。

总之,上述说明了曹玺及其后代是曹髦的后裔,和其“亲宗”东港市大孤山曹家在范世起名上是一脉相承的。

(二)曹雪芹应是曹霸的后裔

《石头记》中暗示曹雪芹是唐朝时期曹霸的后裔。因现存的《石头记》稿本没有完整的,多处遗失、破损,八十回后的文字至今未能发现,这都为全面理解《石头记》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曹雪芹家和曹霸有许多地方暗合;曹霸,谯郡人,三国魏国曹髦后裔,官左武卫将军。安史之乱后漂泊四川。公元764年,在成都和杜甫相识,杜甫为他写下了《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篇。而曹雪芹岫岩、大孤山“亲宗”家谱写到:“吾曹氏原籍四川小云南人氏后,又原籍山东登州府宁海州河南村深水乡神山社二甲人氏”。这又和曹霸漂泊四川相吻合。又因大孤山、岫岩曹家最早的宗谱及谱书毁于“文革”,所以,要找到曹家全部历史资料,到山东及四川曹家原祖籍地,也许能查到线索。

现存的线索虽然有限,但历史资料还是透露出一些信息。例如,曹雪芹生前好友敦诚有诗《寄怀曹雪芹·霑》:“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篙屯。……”当时敦诚和曹雪芹交往密切,感情深厚。因此“君又无乃将军后”这个信息是非常有价值的。在当时,曹雪芹是不会轻易向人透露曹家的真实历史情况的,否则,《石头记》用不着写成我们看到这个样子。就是因为敦诚和曹雪芹关系太密切了,他们经常在一起喝酒、赋诗。在长时间的交往中,敦诚从曹雪芹的只言片语中,察觉到曹雪芹是曹霸的后裔,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在松亭关分管税务时,因思念曹雪芹,写下了这首非常有价值的诗篇。其价值在于:当时的历史资料和官方档案,都表明曹雪芹家是曹彬的后裔,此事敦诚不可能不知道。他诗中既然这样写了,说明敦诚已经察觉到曹雪芹不是曹彬的后人,而是曹霸的后裔。

其实,脂砚斋在书中也露出信息。书中二十一回有眉批:“赵香梗先生《秋树根偶谭》内,兖州少陵台有子美祠为郡守毁为己祠。先生叹子美生遭丧乱,奔走无家,孰料千百年后数椽片瓦犹遭贪吏之毒手。甚矣,才人之厄也!因改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数句,为少陵解嘲:‘少陵遗像太守欺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折克非己祠,傍人有口呼不得。梦归来兮闻叹息,白日无光天地黑。安得旷宅千万间,太守取之不尽生欢颜,公祠免毁安如山。’读之令人感慨悲愤,心常耿耿。”从这段眉批可以看出批者对杜甫的敬仰和特殊感情,在感叹杜甫的同时隐喻着曹霸和杜甫一样,因遭丧乱,奔走无家,漂泊四川。千百年后,曹霸后裔奔走山东,又遭“朝乱”,曹家又遭变故,脂砚斋怎不“心常耿耿”。所以说,这段批语是脂砚斋见景生情,见杜甫之事,思曹霸之情,思曹家当时处境。如果没有此种心緖,这条批语写在书中就显得非常勉强。

通过上述资料可以证明,曹雪芹应是曹霸的后裔。要得到准确无疑的答案,一是要全部破译《石头记》,二是按上面说的线索查到民间的曹家史料,会得到准确答案的。

(三)曹锡章、曹霖、曹文龙何许人

从前面列出的曹家家谱上有这三个人的名字,这三个人按曹家家谱辈分看,曹锡章是曹玺的曾祖父,曹霖是曹玺的祖父,曹文龙是曹玺的父亲。因曹玺成了曹振彦的养子,所以在当时的《八旗满州氏族通谱》是不可能记载他们的。

按《石头记》文字记载,曹锡远就是曹锡章,《八旗满州氏族通谱》上也有曹锡远的名字。史料记载,曹锡远又叫曹世选,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曹玺为自己和后代回归自己宗族身份所采取的措施。实际上曹振彦的父亲是曹世选不是曹锡远。曹振彦去世以后,在官方后来辑成的档案上,曹玺把祖父填报成曹锡远,就是把自己真正的曾祖父曹锡章名字改成曹锡远报上去的。虽然,曹锡远和曹世选这样一换差一辈,但是,曹玺觉得留下这至关重要的信息,就能使曹家达到回归本宗的目的,也就不顾忌那么多了。曹玺为什么偏要把曹锡章改成曹锡远呢?因为,当时社会上,尤其上层人物,可能很多人知道曹振彦的父亲是曹世选,曹玺要把他换成曹锡章显然会引起人们疑问,尤其是曹振彦继妻的怀疑。但改成曹锡远就好解释了,按当时曹玺的家乡话,(也许三百多年前,北京、华北、东北一带土话,说话口音都和曹玺家乡差不多)曹世选、曹锡远的发音几乎一样,听不出什么差异来。就是现在,曹玺的家乡和其“亲宗”的家乡,发这两个名字的音,还是非常接近,不仔细听,曹锡远就是曹世选。当时曹玺把曹世选改成曹锡远,可以说是音对字误,是顺理成章之举。关于曹锡远(曹锡章)在《石头记》中是那个角色的原型,这里暂不谈了,下面重点说说曹霖。

曹霖是《石头记》中的核心人物,也是解开《石头记》的金钥匙。

我在《也谈红楼梦》一文中说过:宝玉即石头,石头刻字即碑文。碑文刻有什么字呢?刻得就有《石头记》中林黛玉的原型——曹霖的大名。林黛玉是“霖”字的谐音拆字——“林代雨”,宝玉非要驼这块碑不可。上面说到曹锡章在自己家谱上有原位,又改名顶了曹世选的位子。曹文龙的位置上有曹振彦占着,他们一明一暗存在着。在曹振彦和曹玺结合的家谱上,曹霖是插不进去了,曹霖便成了“孤魂野鬼”。为此,曹雪芹塑造林黛玉的形象,叫他和“石头”即宝玉结合,就会有自己应该有的位置。凭什么说林黛玉是曹霖呢?下面举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石头记》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此回题目明确告诉读者,南京的曹玺家要起复自己家范“雨”字的祖辈人了,荣耀的曹家人将把曹霖收在自己的家谱上。接着书中描写了曹霖名字上家谱的过程,“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谅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所说的“颦颦”二字,实际上是“拼拼”,即拼起来的意思,就是把林黛玉(林代雨)名拼接起来那就是曹霖的名字“霖”。这一点林黛玉的判词上说的更加清楚,“玉带林中挂”,“雨代林”即“霖”。宝玉问完后,探春问何出,点明“霖”是曹家探春范世上的人,探春当然清楚“林黛玉”是谁。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曹家人要把曹霖收在宗谱上的愿望,说明了“林黛玉”就是曹玺的祖父曹霖。

曹玺的父亲,按曹雪芹家真正的宗谱记载应该是曹文龙,曹玺成了曹振彦的养子后,他的名字也无法再见天日。书中对他有一番特别的描写,《石头记》中的薛文龙、薛蟠的原型就是他,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总之,曹锡章(远)、曹霖、曹文龙,《石头记》中都描写的很详细。他们的事已经过去三百多年,这次会上,也许能圆了脂砚斋、曹雪芹二百五十多年的回归自己宗族的梦。

(四)副线

我多次提到《石头记》中的副线,即曹雪芹所说的“亲宗”,就是上述谱中右侧那一支人,现有大孤山、岫岩曹家家谱为证,这个“亲宗”曹家和曹雪芹家在范字排名上用字规范是一致的,《石头记》中介绍曹锡远就是曹锡章,曹霖和曹云是兄弟。从历史上看,这个“亲宗”曹家,原籍四川小云南,又原籍山东登州府宁海州,和《石头记》中所说曹雪芹家祖籍在山东半岛宁海州是一致的。这个“亲宗”曹家于清朝·康熙五十余年,由山东登州府宁海州迁到关东岫岩厅辖区落户。“亲宗”曹家到岫岩始祖是曹宗政、曹宗孔兄弟二人。(因范宗字,二人行走到岫岩,所以书中喻为“邢忠夫妇”)长支曹宗政在大孤山达子营落户,(大孤山当时属岫岩辖区)二支曹宗孔在岫岩房身沟落户。后来,曹宗孔的三儿子和五儿子到大孤山山东头落户。《石头记》中的邢岫烟,就是指曹宗孔的儿子们,代表人物是三儿子曹积。曹雪芹把曹家回归自己宗族的愿望,全都寄托在这一支人身上。

根据《石头记》的描述,曹雪芹逃禅是住在大孤山庙宇的上庙,(现东港市大孤山镇)在庙中和曹家堡披阅十载写完《石头记》的初稿。这期间曹大汉即曹积(邢岫烟)参与了孤山上庙的修建过程,由于他和曹雪芹经常在一起,相处很好,所以,《石头记》中有特别的描述。曹大汉是大孤山有名民间的历史人物,为修大孤山上庙出过工,立下汗马功劳,大孤山人有口皆碑,传说颇多。按曹家家谱,曹大汉和曹雪芹父亲曹顒是一辈人。曹大汉长得非常高大,力气过人,能负千斤物体,行动自如。历史记载,曹顒长得也很魁梧,曹家两支人,在这一辈上同时出现了身材高大的人是有什么启示吗?更有趣的是,书中说:“此乡多宝玉”。而岫岩就是玉石之乡,玉雕闻名全国,曹家“亲宗”后代现操此业不少。尤其是六十年代,岫岩出世的玉石王,现以雕成玉佛(在鞍山玉佛苑),背面的观音菩萨像旁出现个“真”字,同时出现龙凤像。这些是否和《石头记》有某钟信息联系呢?也未可知。

总之,《石头记》把“亲宗”这条副线从曹云到曹大汉写得非常清楚。曹雪芹当时感叹大孤山、岫岩曹家的惜春时期正在开始,且人丁兴旺,所以就把圆梦的希望寄托在这一支人身上。

三、曹家矛盾的原因

曹家矛盾,是指曹尔正儿子曹宜和曹玺后代尤其和曹頫之间的矛盾。其原因之一,曹振彦不是曹玺的生身父亲而是养父所致。按书中隐寓和有关资料分析,曹玺是清军对明战争中被曹振彦强行收养的,取名曹尔玉,(传说是皇上笔误写成曹玺)后来叫曹玺。虽然曹玺成了曹振彦的养子,但是,由于曹振彦是满州后金政权的军官,他们这种父子关系,怎能不包含着国仇、家恨呢?原因之二,由于曹玺及其子孙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宗,不忘自己的民族身份,希望有一天,能回到自己的宗族上去。到了曹頫这一代,这种迹象逐渐显露出来,形成了曹宜和曹頫之间的家族矛盾。康熙年间,康熙帝极力维护曹頫家,所以,曹宜无法使坏于曹頫。康熙已死,曹宜的靠山雍正当了皇帝,曹宜开始挑拨雍正打击曹頫,使曹雪芹家彻底败落下来。

下面通过三个方面分析两家关系与矛盾:

(一)曹家的家族关系。曹頫和曹宜虽然是叔侄关系,但没有一点血缘关系。因为曹玺是曹振彦的养子,此事一旦成为曹家公开的秘密,他们的感情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隔阂,和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不会一样的。下面按两家血缘关系,列出曹家家谱:

—曹寅—曹顒—曹雪芹

曹锡章(远)—曹霖—曹文龙—曹玺(峦)—

—曹宣—曹頫

曹世选———————曹振彦—曹尔正 ——— 曹宜—曹颀

这个家谱上下一对比,可以看出,范世起名规范在曹玺以前明显不一样,后面则一样,这就是曹玺成为曹振彦养子的结果。曹玺的名字是曹振彦后改的,所以和曹尔正范字一样。而曹宜的名字,是/ca>

盖姓的家谱文献

辽宁瓦房店盖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山东东营盖氏家族图谱,著者待考,现代手绘绢图。现被收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