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万22代传人现状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康百万22代传人现状,第1张

康家第22代传人康家豪,同时也是河南商报小记者。

康家豪举着小旗子,跟在讲解员后面当起了“导游”。同时,他还不停地对身边的小记者补充连讲解员都不知道的康百万古宅趣事,逗得大家笑声不断。

康百万庄园,又名河洛康家,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原巩县)康店镇,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中原活财神”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跨越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时期,总计400余年,庄园也从最初的山腰建至山顶。是一处典型的十七到十八世纪封建堡垒式建筑。 

庄园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是全国三大庄园(康百万庄园、刘氏庄园、牟氏庄园)之一。 与山西晋中乔家大院、河南安阳马氏庄园并称“中原三大官宅”,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

康百万庄园历史价值

康百万庄园建筑有十九种不同风格形式,既有明代的建筑楼院,又有清代的建筑群,是中原民居代表性的古建筑群。庄园里,住宅、商栈、作坊、学馆、祠堂、寨堡、花园、亭台以及关押犯人和豢养兵丁等建筑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功能实用。 

康百万庄园还是一座雕刻艺术的宝库,砖雕、石雕、木雕都有极高的水准。建筑物上自房顶屋瓦,下至门窗廊柱,都有雕刻饰件。艺术表现上则采用了透雕、浮雕、圆雕等不同工艺手法,设计新颖,工艺精湛,风格各异。

走过不同的大小门时,会看到门枕石和柱础上的石刻浮雕,咫(zhi)尺之间,人物、动物活灵活现,生动传神;碑楼上精美的砖雕图案栩栩如生;屋檐下龙飞凤舞的木雕图案,格调雅秀。

显示古代工匠非凡才智和精湛技艺的当属保存完好的一具华丽檀木三进式顶子床,它雕刻细致入微,纹饰繁缛(ru),据说工匠们花费了1700多个工作日才雕刻完工。

此外,庄园里还保存有碑刻、牌匾、家具、古玩、书画、器皿、衣帽等历史文物三千余件,对于研究明清文化、民间风俗、古代建筑等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沿着历史的河流逆流而上,行走约四百年的时段,在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曾经崛起过一个显赫的家族——“康应魁”家族。明清时期统称其为“康百万”,后因慈禧太后册封而名扬天下。

        康家创业于明代,以“财取天下之抱负,利逐四海之气概”渐兴于清初,乾隆时进入全盛,咸丰以后逐渐没落,民国中期走向衰败。自其六世祖康绍敬起,到十八世康庭兰,中间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在豫、鲁、陕三省可谓是富甲一方,主要产业有行走洛、黄、运、沂、泾、渭六河的水运和数千顷的良田,又兼有盐业、铁业等,财富几乎无以计数。其所涉及区域几乎可形容为“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的情景。

      这个家族中,历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鸿猷等十多人被称为“康百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中期的康应魁。他在前人的基础上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皇帝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明、清时期,康百万、沈万三、阮子兰被中国民间称为三大“活财神”;民国时期“东刘、西张,中间夹个老康”,是中原河南的三大巨富之一。

        携着霏霏的细雨,我们一行八人走进了这座令人歆羡和惊叹的百年庄园。

        目光随着一片片青砖绿瓦的高大屋舍起起落落,胶着在一块块金色的牌匾之上,“良田千顷”“德茂行芳”“景仰公平”“轻财义举”“博学仁风”“伟略堪钦”“义周仁里”“五世同堂”这些牌匾上的文字鲜明的强调着这个豫商大族的家境殷实富有,家风严谨磊落,家运昌盛绵延的景象。

      具体追溯起来,康家的兴起和发展主要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母携子迁,巩洛初荣

第二个阶段:大河扬帆,百万有名

第三个阶段:义利并举,富甲三省

第四个阶段:沉船太平,盛待慈禧

        元朝末年,康家史祖康守信奉母赵氏不辞千里之苦徒步来到了河南巩义,在这里开疆拓土,完成了康氏家族发展的奠基性工程。他们买地置房,招揽人才。感动康家主母赵氏,一个弱女子在那样的情境里拥有如此睿智的眼光和雷厉的果决,为康家在茫然与动荡中与谋得了一块福地,带领自己的儿子,锁定目标,启程远航……一次次拍板,一次次扬帆,一个个无眠的夜晚……康家得以以一种自信沉稳的姿态大踏步前行。到康家六世康绍敬时,更是充分把握为政的优势,在船运、盐业、铁器等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之后皇妃的莅临与对之的收匿,拥护自然更为康家建立了政治上强大背景,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康家向全国各个地方顺利发展的丰厚的人脉与资源。

        可贵的是,富甲一方的康家并没有忘记身边的邻居和百姓,他们在许多行业中顾惜百姓利益,调整商业策略,施行无数义举,让康家以始终以热诚、仁厚、豪爽、大气、有远见的官儒一体的形象深入民众心中。减免租税,赈济灾民、捐资助学,兴修水利、桥梁、寺庙等等,如此的义举善行,在老百姓心中真正做到了“富甲一方”。

        在此基础上,康家每一代家主又都非常重视读书与教化。从对孩子的耳提面命到家风家规的建立,从家中家具物什的摆放到联句牌匾的拟定都着力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创建良好的育人契机。所以,康家世代子孙谨记老祖宗的遗训,勤奋苦读,勤俭持家,勤于反思,终于创造了绵延四百多年的盛世传奇,同时也淬炼出了在建筑、园林、工艺、收藏等方面超卓的科学与艺术价值。当然最最值得我们深入体味的是这个大家族在传承中所反复强调的“留余”思想。

        留耕大人王伯大的《四留铭》中说:“留有余地,不把技巧使尽以还给造物主;留有余地,不把俸禄得尽以还给朝廷;留有余地,不把财务占尽以还给老百姓;留有余地,不把福分享尽以留给后代子孙。”简要概括就是当官处事,为人做事要做到勿尽、勿过、勿满、勿全,始终留有余地,方能恰到好处,和谐长久。明朝隐士高景逸也说过:“遇事让人一步,自然有周转的余地;遇到财务放宽一分,自然就有其中的乐趣。”推而言之,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坦园老伯更把“留余”二字题于匾额,挂在堂上,大概就是采用留耕道人的《四留铭 》来告谋诫他的后代子孙吧!

        康百万家族无论在其兴家立业时还是繁荣昌盛时都始终谨记祖先的教导,克慎留余,不把事做尽做绝,给朝廷和百姓以余地,给自己留有余地,这样的睿智和远见,怎能不为自己赢得无数的商机和晋级的可能,又怎能不为自己争取到朝廷和百姓的支持呢?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做事不急功近利,对人不赶尽杀绝,你的前路自然也会越走越宽。

        这是古代名家的处事箴言,这也是康百万家族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一条重要的人生启示。

        走在这样的大庄园中,随处可见都有来历,随手所指皆有故事,大到一屋一宇,一池一阁,小到一草一木,一炉一壶,细细赏,默默思,在飘飞的细雨中,前行的脚步虽然轻悄,我们的感悟却已沉沉。

   

康百万庄园--洛水从巩义市城西蜿蜒而过,康庄就坐落在洛水岸边,邙山脚下。百年前由巩义市大富康氏家族投资兴建的中世纪古堡般的“康百万庄园”就在这里。

庄园地处离巩义市城北2公里处。始建于清朝(公元1790年至1820年)的时候,康家已经是富甲一方,方圆几十里都是康家的田地。随着家族财富的积累,康家在原有庄园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将房舍增加到了山顶,从而构成了这个具有中世纪风格的城堡。“康百万庄园”是一座与外界隔绝的砖石结构的城堡型建筑,其围墙环绕山腰一周。庄园内有9大建筑群体,310个生活区,31处院子和73个窑洞。分为储藏室,工作间,祖先灵堂,饲养牲口区等。总占地面积为64300平方米。

尽管康百万庄园外观看似简朴,缺乏贵族城堡的气质,但它的内部装饰华丽。今天建筑群保存得完善更为这处古老的庄园增添了无穷魅力

康百万22代传人现状

康家第22代传人康家豪,同时也是河南商报小记者。康家豪举着小旗子,跟在讲解员后面当起了“导游”。同时,他还不停地对身边的小记者补充连...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