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县为什么叫无棣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7浏览:2收藏

无棣县为什么叫无棣,第1张

无棣县因境内有无棣山、无棣水而得名。无棣县是千年古县,春秋战国时为齐国无棣邑,自秦至隋初先后为厌次、阳信等县地,隋朝开皇六年(586年)始有无棣县,县治位于今庆云县内。到元朝时,有东、西两座无棣县,其中西无棣县明初改称庆云县,东无棣县明初改设为海丰县,为济南府武定州所辖,清雍正时武定州升为直隶州、武定府,海丰县均随属之。中华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厘定全国县名,无棣因与广东海丰同名而又改称旧名无棣。

无棣县的历史沿革:

1、上古

新石器时代县境内有人类聚居,有东李遗址、韩家窑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西小王乡王家坟村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磨制石斧。原始社会后期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部落集团时期,属于东夷集团。有唐虞时期无棣山(碣石山)、有大禹治水之导河无棣水(无棣沟)。

2、夏

县境为兖州之域。

3、商

县境属薄姑(又名亳姑、蒲姑)国地,治所在博兴县境内。

4、西周

县境为无棣邑,因境内有无棣山、无棣水而得名。

周灭商,姜太公封齐君建国于营丘。无棣邑为齐国北疆、渔盐之区,是华夏古老城邑之一。

5、春秋战国

无棣邑,为齐国地。

6、秦

县境为厌次县,初属齐郡,后属济北郡。

秦始皇以东有天子气,乃东巡以厌(读压)之,次舍于此,而得名,治所在今惠民县桑落墅北。

楚、汉战争时期,县境为汉将韩信所据,筑有韩信屯兵的信阳城,位于信阳乡车里村。

7、西汉

高祖五年(前202年),县境置阳信县,属渤海郡,治所在信阳乡车里村信阳城。新朝渤海郡改迎河郡,随属之。

8、东汉

县境初属青州平原郡富平县。

永平五年(62年),改为厌次县。

延光元年(122年),改属冀州渤海郡阳信县。

延康元年(220年),阳信县改属青州乐陵郡。

9、魏晋

县境属冀州乐陵国阳信县。

晋末国改郡,为乐陵郡阳信县。

10、东晋十六国

县境为阳信县地。

晋咸和二年(327年),属后赵。

太和元年(366年),属前燕。

太元七年(382年),属前秦。

太元二十年(395年),属后燕。

义熙五年(409年),属魏。

11、南北朝

县境为阳信县。

南朝宋属冀州乐陵郡,后属北魏青州乐陵郡。

北魏熙平三年(517年),冀、瀛州并为沧州,阳信改属沧州乐陵郡。

后为东魏、齐地。

高齐天保七年(556年),厌次省并入阳信县,阳信县移治马岭城(今惠民县),为附廓县。

12、隋

为无棣县,开皇六年(586年),析阳信县北部、饶安县东部置,属棣州,治庆云县于家店村。

大业二年(606年),棣州改沧州,属沧州。

大业八年(612年)废州置郡,属渤海郡。

13、唐

无棣称上县,属渤海郡。

贞观元年(627年),省并入阳信县。

贞观八年(634年),复置。

天宝元年(742年),沧州改称景城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称沧州,无棣随属。

太和二年(828年),划属棣州,不久复属沧州。

14、五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无棣县,属河北道沧州。

后周无棣县,隶属河北东路沧州保顺军。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置保顺军于无棣县东南二十里,治所在信阳乡城角村,军如下州,辖无棣一县。

15、北宋

为无棣县,于治平元年移治保顺军城,称望县,即县治置军使。

大观二年(1108年),属沧州景城郡保顺军。

16、金

为无棣县,属河北东路沧州保顺军。

天会四年(1126年),金兵占沧州,无棣县入金。

泰和三年(1203年),保顺军废,无棣属河北东路沧州。

17、元

为无棣县,属河北东路沧州。

至元二年(1265年),无棣省并乐陵,以县治入济南之棣州,寻复置。是年,析无棣为东西二县,县境为东无棣属棣州,治信阳乡城角村。西无棣县隶沧州,即今庆云县,治于家店村。

18、明

为海丰县,属武定州。

洪武四年(1371年),无棣县省并。明史载:洪武初州县俱废。

洪武六年(1373年)六月,置海丰县(另旧县志载:明建文四年九月初四无棣改海丰),以县境有海丰乡,西北有海丰场取名,初属滨州,后属乐安州。

宣德元年(1426年)乐安州改武定州,随属之。

19、清

为海丰县,属山东省济东泰武临(济南)道武定府。

雍正二年(1724年),武定州改为直隶州。

雍正十二年(1734年),武定州升为府,随属。

20、中华民国

为无棣县,属济南道。

1913年2月,海丰县属山东省岱北道。

1914年6月,海丰复称无棣县,属济南道。

1925年10月,改属武定道。

928年,废道直属山东省。

1938年2月,无棣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由冀鲁豫省代管。

1939年7月,无棣县第二届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属冀南行政区第六督察专员公署。

1945年9月,无棣县解放,无棣县属渤海区第四专区,治无棣城。

1949年7月,第四专区改垦利专区,无棣属之。

21、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6日,县政府迁无棣城。

1950年5月,渤海区及所辖专区撤销,改属惠民专区。

1958年10月,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属淄博专区。

1961年,专区与县恢复原建制,属惠民专区。

1992年3月,惠民地区改滨州地区。

2001年1月,滨州地区改滨州市,无棣随属。

  由来: 张姓人口约为7800万,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一,是当今中国第三大姓。张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传说。古书上记载黄帝的孙子挥创制出弓箭,这在当时对社会确实有很大贡献,因此被赐姓张。张姓还有一支形成于春秋时期,是以祖辈的名字中的字作为姓的,韩国的开国者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以张为姓,这一支张姓主要在今河南省境内。此外,居住在云南的南蛮酋长于三国时被诸葛亮赐姓张,此后其子孙便以张为姓。据《三国志》记载,张辽原本姓聂,后改为张姓,世代居住在许昌,成为大姓。晋代有中原张姓迁至福建,唐朝年间,张姓人氏又随陈政、王潮等人居入福建,此后河南光州张姓迁往广东,从清初开始,广东、福建的张姓又迁入台湾,从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张姓以北方人居多,主要是汉族。张姓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在全国许多地方发展成为名门望族。张姓自古为英才辈出的姓氏。如战国时有政治家魏国人张仪;西汉最著名的张姓人物是张良和张骞;东汉也有两个最杰出的张姓人物-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东汉时,张道陵在四川创立道派,被称“张天师”,张角、张梁、张宝创立太平道起义,称为“黄巾军”,张修、张鲁创立天师道;三国时大将张飞,张辽;西晋文学家张华;南北朝时期,农民起义领袖张凤,画家张僧繇(you);唐朝张说、张九龄又是宰相,又是文学家,名将张巡,书法家张旭,小说家张读,诗人张若虚、张继、张志和;五代时农民起义首领张遇贤;北宋有农民起义领袖张余、张海;南宋大将张宪、张俊;元代有大将张弘范;明代政治家张居正,画家张路,医学家张景岳,著名道士张三丰,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清代有“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捻军首领张宗禹,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北洋军阀张作霖,张敬尧,张宗昌等。 海外张姓华人杰出代表有林肯大学校长张道行,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宇航员张福林,华盛顿世界银行总会计师张展成,遗传生物学家张觉明,著名画家张玉良、张融,航空与太空总署宇宙航空高级总工程师张云樵,香港十大富翁之一张荣发等等。

姓氏起源:

关于张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少昊子挥造弓箭,姓源启自黄帝赐

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家乘谱牒

河北:南皮张氏东门家谱不分卷、南皮张氏族谱、南皮张氏西门家谱、张氏族谱不分卷、南皮张氏四门弟十八支家谱。

山西: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宗阳张氏家谱四卷、定阳张氏家谱四卷。

辽宁:广宁张氏家谱不分卷、顺天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

海:申浦张氏宗谱六卷、奉贤张氏家谱六卷首一卷、云间张氏家谱一卷、云间张氏家谱续卷一卷、南塘张氏族谱八卷。

江苏:张氏宗谱十卷、铜山张氏家传、张氏族谱二卷、张氏家谱六卷、淮阴张氏宗谱九卷。

浙江:清河张氏支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甬上张氏宗谱、清河张氏宗谱二十二卷。

聚集地:

迁徙分布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

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无棣县为什么叫无棣

无棣县因境内有无棣山、无棣水而得名。无棣县是千年古县,春秋战国时为齐国无棣邑,自秦至隋初先后为厌次、阳信等县地,隋朝开皇六年(586...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