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氏珐琅,永远不走大量产路线 熊氏珐琅
随着技术的突破和品牌意识的崛起,传统行业的现代新生显得尤为重要。熊松涛是中国珐琅大师中惟一的一个。他是今天熊氏珐琅的掌门人,短短十几个年头,他将家族珐琅工艺发扬光大,获得了国际认可。驱车赶往通州区漷县镇靛庄,掩映的村落间坐落着一座宽敞大院。写在大门入口处最显眼的位置上,是硕大的几个字“靛庄花丝厂”。如今,知道这个名字的外人并不太多。更多的人知道这家珐琅厂子的原因,是因为它还有个名字,叫“熊氏珐琅”。
2007年,北京手表厂在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展上推出“蝶恋花”陀飞轮腕表,全球限量三只,当时艳惊四座。2012年,北京保利5周年秋季拍卖会上,被竞买者出价80万元竞得。这款“蝶恋花”掐丝珐琅表盘就是熊松涛的处女作。熊松涛,“熊氏珐琅”的第三代传人。至今,回忆起当年卖出第一块珐琅表盘这件事,他仍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每说到此处,总会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所谓慢工出细活,每件收藏品的加工时间都比较长,一般都需要4~6个月。熊松涛说,“量低,才能做得精美,我就按照这个方向走。”
偶遇·研发
纯手工艺家族式延续
2007年,从“蝶恋花”陀飞轮腕表发迹,熊氏珐琅工作室开始接受订单,并获得了国际认可。但是,手握珐琅表盘的顶级工艺,熊氏珐琅的道路其实也并不平坦。
一次偶然的机会,熊松涛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块瑞士品牌的帆船掐丝珐琅表盘手表,立即引发了他的兴趣,为此他专门去了一趟王府井。价格昂贵的手表拿在手中,细细观察了一番,心里灵机一动,“这和景泰蓝的烧制过程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家也是祖传制作珐琅的,人家可以烧制出掐丝珐琅表盘,我为什么不可以呢”心动不如行动,回到家里,熊松涛立刻动手研制起来。没想到研究的过程一过就是五年,每年的研究成本都要花费三四十万元。熊松涛说:“兴趣都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每成功一步都会有成就感。最终拿到台面上,得到世人的认可。”
掐丝珐琅工艺是一种勾勒图案轮廓线条并填入珐琅的技巧,其罕见度和复杂性极高。“实际操作远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简单。通过一步一步地研究,反复实验,熊松涛在焊粉、保护剂、烧结、打磨等方面都攻克了难关。仅在研制焊粉期间,前前后后就消耗掉了20公斤白银。” “经过反复比较,我发现烧制珐琅表盘使用纯银胎盘是最合适的,它的反光率能达到95%,比黄金、白金都高。因此,色彩还原也特别好。瑞士制作的掐丝珐琅表盘的金丝厚度为007毫米,而我用的是004毫米。”但是,这样细的金丝在焊接时很容易化掉,所以熊松涛在金丝上面加了一层自己研制的保护剂。这可是他的独门秘方。“一个完整的表盘从开始到最后完成需要45道以上的工序才能完成,而且表盘的成品率不足10%。有时候需要有多少种色彩就得烧多少回,每个色彩的烧制温度都要依靠自己的工作经验。”
熊氏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已经超过了瑞士,不仅吸引了国内的厂商,瑞士几家著名手表品牌也纷纷前来定制掐丝珐琅表盘,但是同时,他们也要求签定保密协议,比如,不能透露合作品牌的名称,必须按照原设计图完整制作,不能涉足制作自有品牌手表……
传承·发扬
永远不走大量产路线
到现在为止,熊氏珐琅已历经了三代。熊松涛的祖父当时就在清朝造办处在通州设置的手工作坊里做学徒,虽然后来手工作坊停了,但这门传统手工技艺却被熊氏家族传承下来。
1969年在政府的号召下,靛庄花丝厂成立了,当时做花丝镶嵌的工艺品,全部出口。后来景泰蓝工艺也逐渐恢复,并按生产环节设置了车间。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很多老字号——北京工艺美术厂、北京珐琅厂、通州花丝厂,不是濒临倒闭,就是已经销声匿迹了。只有靛庄花丝厂愈发地发扬光大。如今,它的规模扩大了几倍,经过几次股份制改革,现在是熊氏的家族企业,也是北京市最大的珐琅企业。如今的靛庄花丝厂已经存在四十多年了,依然安静地坐落在北京郊外的漷县,外表一如当年的朴素无华。
“做我们这行的,就是需要安静的环境,不习惯城市里的喧嚣。”就是在这里,熊松涛完成了一项项钻研成果。但是,多年的潜心研究,让他忽略了品牌的重要性。2008年,“熊氏珐琅工作室”正式开放。他说:“再好的手艺,没人知道,也是白搭。有了自己的品牌才能传承,手艺能传承下来是因为品牌的价值。品牌是家族的灵魂!”
“现在我们把大量精力用在艺术品、收藏品的制作上,包括摆件、首饰及一些生活用品,这才是一个品牌的完整体现,比只做表盘有更大的市场。而且,我们用自己特殊的技术做收藏品,有了全新的效果。”现在,熊氏珐琅制作收藏品和艺术品,也要采用与制作珐琅表盘厚度(004毫米)相同的金丝和银丝,因此焊接特别困难;但是经过几年研究,熊松涛已经掌握了这门技术,而且他调配出的釉料,在饱和度和润度上都比传统景泰蓝好很多。很多同行业的大师鉴定过后都赞不绝口。“我们的釉料都是从法国、俄罗斯、日本进口的,他们的釉料比国内的洁净度高。但是这些釉料并不一定全部适用现在的电炉工艺(以前是炭炉工艺),所以我们将进口的釉料全部溶解,再按照祖父留下的资料重新加以调制。”
熊松涛认为,传统的技艺不能止步,要在其基础上加入现代工艺,继承的同时更要发扬光大。因此,他不断研究新的技术。他说:“每做一件新的东西都要用心研究,要有进步、有发展。如果停下来,就会被别人赶上、超过。”现在,他的主要目标是用新的技术恢复传统的器形,同时他也计划在明年成立一间2000平方米的熊氏珐琅艺术馆,记录、收藏和向世人展示珐琅的艺术之美。“我祖父把手艺和技术传给我父亲了。我怎么延续我更想做的,不是强迫谁来(继承),而是想办法让更多的人接受它。”现在,这间艺术馆已经在筹备当中,熊氏珐琅也正在赶制大量的艺术品。
1998年,熊松涛从大学毕业后,拥有了一份高薪工作,但是父亲的一封家书将他召回。作为独子,他有责任继承这项传统技艺,回到家乡接管了靛庄花丝厂。除了潜心学习传统技艺,熊松涛也要负责经营。“大学时我的专业是国际贸易,也算学有所用。前些年,我们一直都在做集装箱出口贸易,几乎每天都要和海关打交道。直到遭受了金融危机的打击,静下心来回想这些年的经历,我才感悟到大规模出口频率太高,制作出的东西也不精细。我们把老祖宗留下的技艺都糟蹋了!”
熊式辉(1893—1974),字天翼,谱名西广,别署雪松主人。出生江西省安义县万埠镇鸭嘴垅村。熊式辉仪表堂堂,高高大大,一张国字形脸上五官端端正正,清光绪十九年生,幼习军事,先毕业于江西陆军小学、中学、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1913年入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旋升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1921年被保送入日本陆军大学学习,192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是国民政府政学系的要角。
1937年抗战军兴,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主持赣政长达10年,是国民党内新政学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熊式辉是民国期间江西省出的五大名人之一,其他如刘峙、曹浩森、李烈钧、方天均。且对官场那套技巧非常娴熟,话说蒋经国回国以后,蒋介石有意栽培他,熊式辉首先提出请蒋经国去江西担任保安处长,而且一任少将,此后,经国利用建设所谓赣南,奠定了自己的班底,而熊式辉以江西人担任本土的最高长官而且一任就是十年,遍观民国实在找不出来第二人。诀窍想必已在经国身上了,所以,攻击熊式辉最力者前有胡汉民,后有陈果夫均不能撼动熊某一点,此之为耐人寻味者也,熊式辉故里江西安义鸭嘴垅村仍保留其故宅。在此期间,他对全省公路建设、南昌市政建筑、创办江西第一所大学以及修地方志也做了一些有益事情。
1942年起历任国防部最高委员会委员,旋出任驻美军军事代表团团。1943年转任国民党中央设计局局长。
我也姓熊,但不知我所知的熊氏字辈是不是你想要的?我把我们的字辈说一下,希望能帮到你!清廷登吉好,子启正万良,世代升忠本,仁崇广大昌,成兴维义敬,立志在一方,守道传家永,怀仁建国朝,合恒开泰运,会勤极祯祥,德茂存云美,财全树枝光。
老乡,你好!
麻城熊氏和应城熊氏族谱一致:
湖北应城熊氏字辈:“楚国光辉远荣华继祖开温良恭谨让存仁必世昌“
所以国字后,是光字辈。
回答满意,请尽快采纳!
熊氏珐琅,永远不走大量产路线 熊氏珐琅
本文2023-12-07 17:06:1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39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