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的流派有哪些?代表人物是谁?都有哪些结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7浏览:4收藏

教育心理学的流派有哪些?代表人物是谁?都有哪些结论?,第1张

一、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为冯特。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经验)的科学。他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个基本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基本元素构成的。冯特首创实验内省法。

  冯特的理论为他的学生铁钦纳所继承和发展,并把这种心理学理论命名为“构造心理学”。构造心理学的积极意义是它使心理学摆脱了思辨的桎梏,走上了实验研究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是,这个学派所从事的“纯内省”和“纯科学”的分析,严重脱离了实际。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机能主义者比较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认为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而不像构造主义比较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机能主义的这一特点,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过程。

  20世纪以来,美国心理学一直比较重视心理学在教育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应用,这和机能主义的思潮是分不开的。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反对心理学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把刺激一反应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行为主义还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客观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极力主张客观研究方法,使心理学的研究更加自然科学化了,也就是说更严谨了。然而,行为主义完全否定了对人的心理、意识的研究,以行为和生理反应代替心理现象,把人与动物等同起来,以及分析行为的机械主义观点,又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转自北京安通学校

  (四)格式塔心理学

  1912年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该学派的创始人是惠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后期的代表人物是勒温。格式塔是从德文 “Gestalt”音译而来,意为“完形”、“整体”。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尽管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论,但该学说强调的“整体”观点以及关于知觉的组织原则、学习和思维的研究成果等至今仍有积掇意义。

  (五)精神分析心理学

  产生于1900年,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前面所说的构造主义、机能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主要重视意识经验的研究,行为主义重视正常行为的分析,而精神分析学派则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该学派的理论根据是来自对精神病患者诊断治疗的临床经验。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系统。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人格的这三种力量相互矛盾冲突的结果。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很小的一部分,处于心理的表层。无意识才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主体,处于心理的深层,它是被压抑的或未变成意识的本能冲动。性欲则是人的所有本能冲动中持续时间最长、冲动力最强,对人的精神活动影响最大的本能。

  弗洛伊德把心理区分为意识和无意识,并关注需要、动机等心理的动力因素,这是他对心理学发展作出的贡献。但他把人的一切行为都归于被压抑的性欲的表现,认为无意识决定意识,甚至决定社会发展则是错误的。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对心理学研究问题的窄化和偏颇,被称为现代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

  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人本主义反对精神分析认为人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

  重视意识经验,认为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内部经验,才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个体。人本主义反对行为主义认为只能相信可以观察到的刺激与反应。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不足:

  错误地理解了人的本质,把人看成人性的人,而不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他们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某些描述,常常是从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出发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许多主张还带有纲领的性质,所使用的名词缺乏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具体说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这使得其理论难以得到检验。

  趋势: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理念淡化了心理学的纯科学色彩,成为近年来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

  (七)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起源于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反对。一般认为奈塞1967年写出第一本《认知心理学》着作时,才正式建立“认知心理学”这一心理学的新方向。其主要理论是信息加工理论,所以又称信息加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处理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分析、贮存、转换并加以利用。这些活动叫做信息加工过程。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也包括皮亚杰学派。该学派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始创,并建立了“发生认识论”。

  二、心理学研究的现状

  (一)多学科交叉和多层次整合

  (二)应用心理学分支发展迅速

  (三)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上心理学日程转自北京安通学校

  意识、智力产生的问题是人类长期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过去对它只能做思辩性的议论或猜测,现在由于心理学、脑科学、认知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的迅速发展,已可以在科学基础上应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认真的研究。与此有关,长期困扰学术界的人的心理现象中的遗传与环境、先天与后天的问题,也将获得认真的研究。

  (四)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认知过程的心理机制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

  智力与脑的关系

  意识和无意识问题

  儿童认知发展

参考 教育心理学考研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在心理学独立成为科学以前,直是古代哲学家、“观念”“心”“心灵”“意识”“欲望”和“人性”等心理学问题,一直是教育家、文学艺术家和医生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1、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于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华生。这一学派的观点有:(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但他们无视行为产生的内部过程,反对研究意识,引起不少人的非难与反对。行为主义产生以后很快风行美国乃至全球,引发了一场心理学史上的“行为主义革命”。

在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这长达40年的时间里,行为主义几乎一统天下,因此,它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2、精神分析心理学

精神分析又称为弗洛伊德主义,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建,其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实践。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认为人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

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这是该学派对心理发展的重要贡献。这一学派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广为流传,颇具影响。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二势力”。

3、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它既反对精神分析心理学贬低人性、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趋力,又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把意识看作是副现象,认为人不是“较大的白鼠”或“较缓慢的计算机”,主张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

因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驱使的野兽。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

人本主义反对行为主义只相信可以观察到的刺激与反应,认为正是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等这些内部过程和内部经验,才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个体。该学派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你有看过用真人排列出来的活生生的家族谱吗?

你真正了解古中国的"孝悌文化"意味着什么吗?

你想知道中国的"老子"与德国的心理哲学家相遇的时候诞生了怎样的智慧吗?

我们为什么要向我们的父母鞠躬?

在爱的法则中我们如何敬重我们生命的根?

我们如何将悲剧转化成喜剧?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

我们需要拥有对生命的知情权,

因为生命一直向前流动、生生不息,而我们在同一条船上。

我们经历了漫长的旅程,在人类心灵的探索之路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族,以及由这些家族所诞生出来的优秀人类,我们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不同的角度,以及不同的心灵感知力,想要去了解人类命运的整体与方向。

人类的命运被一个无形的巨大力量所推动着,中国的老子将这个巨大的力量称之为"道",老子用他的一生活出了"道",并把"道"的核心法则记录在一本五千字的小册子上--于是《道德经》成为了人类精神领域中最重要的启示录。

两千五百年之后,一位从二次世界大战中幸存下来年轻人成为了天主教神父,他是一位德国人,却被不可知的命运引领着在南非传教近二十年。四十岁的时候,他结束了自己的宗教生涯回到德国开始进修正统心理学的各大流派。然后老子的《道德经》进入了他的生命,他跟随着"道",尝试用西方的哲学与心理学技术来证实它们,然后他发现这些"道"的法则对于全人类来说都是共通的东西。

他说:"对于'道',没有人能比老子表达得更美了。很多年以来,老子的书就是我最喜欢的书,他陪伴了我许多年。"

老子和老子的书一直陪伴着他,直到一个新的洞见从他那杰出的西方头脑中迸发:他发掘了掌管人类家族系统中的核心法则,并且将之运用于心理治疗领域,以协助人们调整脱序的系统与灵魂;多少年以来人们从不知晓他,当人们走近他、前来向他学习的时候,他已经七十多岁了。这真是一个大器晚成的年龄,一个越来越像"老子"的年龄。

这个人的名字叫:伯特·海灵格。他还活着,年逾九十岁的他现在还在全世界巡回举行"海灵格工作坊"。

他是一位精神先驱,开创了心理治疗界前所未知的新领域。有一天"海灵格"这个名字会闪耀在人类文明的群星榜上,顺着弗洛伊德、荣格、马斯洛一路排列下来,他的名字会在他应该在的序位上,人类的心灵史会给他留下一个重要的位置。

如果你参加或观看过海灵格的家族系统排列工作坊,你就会发现这是一种超越理智的表达方式:海灵格常常很长时间都不说一句话,只是看着身边的案主,静静地等待着时机的成熟,然后他会邀请这位当事人在团体中选择一些人来代表他的家族中的某些成员,例如代表他的祖父、父亲、母亲或者是家族中已经去世的人。然后,根据彼此之间的情感关系,将之排列在一个空间里。

在排列的过程中,隐藏的、令人惊讶的家庭动力慢慢浮出水面:虽然上场的代表们以前并不互相认识也并不了解案主本人和他的家族,却很快就能够感应到这个家族中的成员们本人的真实感受,并清晰地呈现出案主家族成员之间的亲密程度、痛苦、爱、遗弃或出走的人际关系图。这个现象已经无数次得到了家族成员本人的证实。

许多次,代表们被一一排列之后,他们马上便能感觉到他们所代表的人的感受,有时甚至也会感受到他们的症状。

例如一位代表上场没多久,忽然感到喉咙被卡住了、呼吸困难,后来证实这位代表所代表的人是上吊身亡;还有一次一位当事人排列了自己的父亲,在排列的过程中他想起了一些事情,他说:"我爸爸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但是我想不起是哪一条,"场上案主父亲的代表马上回答说:"我相信是右腿。"代表的自发之言被证实是对的。

令人称奇的画面随着代表们的上场而徐徐深入,你能感知到团体空间中充满了能量,一切都是自发性的,你能看到与当事人家族毫无关系的代表们在空间中移动,如同星辰运行在无形的轨道上,从而连结上这个家族的真相。

如果你问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我只能告诉你,通过家族系统排列似乎证明了能量场(识知场)的存在,而一旦你踏入了一个家族系统的能量场,就能立刻感应到这个家族里成员之间连结的模式。

那么"识知场"是否有科学根据呢?当代生物学家与物理学家都参与了研究(有科学兴趣的读者可以去了解物理现象中的"粒子感应"和"光子复活"现象),与这些神奇的现象相比,家族系统排列所呈现出来的现象要单纯的多。

而"家族识知场"的发现者海灵格对此说得很简单:"我看见它存在,所以我使用它,就让神秘继续神秘好了。"

要知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是先用直觉感知到,然后再用方程式证明出来的。有时候你得相信人类的直觉总是比科学的发展快半拍的。

海灵格用他一生的经验和洞见发现了掌管人类家族系统中的第一核心法则就是家族中的神圣序位。

序位存在于人类的家族系统之中,就如同时间,本来就存在于我们这个三维空间之中。如果你扰乱和僭越家族中爱的序位,那么你将时时为之付出代价。

所谓家族序位是指:无论是谁,先来的就是先来的,后来就是后来的,首先进入系统的对于后来者有优先权;父母比孩子先进入系统,老大比老二先进入,依此类推;家族成员归属的时间界定了每个人在家族中的位置,当这个序位被尊重时,家族中的爱就能自然地流动。

海灵格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省的工作坊中曾无数次提到,他有一位伟大的朋友--老子。他说,老子和孔子会显示什么有用、什么没用;什么能运作,什么不能运作;而家族排列也正是为了呈现出这些原始律则,譬如说:孩子不能取代他的父母,在任何时候,当一个孩子要显得比父母还要大的时候,那是注定会失败的,这也是中国人的律则。

家族系统排列跟中国哲学非常多契合之处,包括孔孟之道所提倡的五伦中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交;以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都是古代的圣贤们对农耕时代人类族群序位的尊重。

也许有人会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这是守旧的教条主义,是封建家长制度的残余,其实这是人类繁衍生息至今所保留下来的家族集体良知。家族集体良知守卫着这个序位,如同守卫着整个人类的生命线,生命因为这个序位而被传承下来,而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在守护着这份良知,一旦有后来者僭越,或是企图主宰更高的位置,集体良知就会惩罚他,以平衡整个系统。

海灵格发现在有问题的家庭中都存在着某种失序,年轻的一代常常自以为是的承担着原本属于老一辈人的责任、功能、特权或罪责,从而扰乱家庭序位。例如儿子因为父亲的错误而受苦;父亲因为曾祖父的罪恶感而精神分裂;女儿为了要成为比母亲更好的妻子,而在成年之后成为破坏他人家庭的第三者。这些因为承担了上一辈的功能和责任而损害了家族序位的晚辈常常会不自觉地表现出自我毁灭和不断地失败的倾向,而造成家庭悲剧。

而现代医学也发现了这个秘密:在人体里只要有细胞僭越了自己的位置、企图主宰更高的位置,就会产生病态阶层--譬如癌细胞影响整个身体。要想矫正这种病态,让整体恢复平衡,则需要掌握那个傲慢的细胞,将它纳入自然序位之中,将它放在适当的位置上。

所以我们要清晰的认知到:傲慢和盲目的爱就是家族的癌细胞,令到家族悲剧代代延续和漫延。我们是家族的产物,同时家族又通过我们而得以延伸,我们的身上已涵盖了家族的基因,谁都无法脱离这种彼此相容的秩序。

每个家庭,都是父母先到--没有父母,就没有小孩,所以大自然的爱的次序就是:父母给予而孩子接受。父母养育孩子蕴含着生命中诸多的不可思议,从儿女出生直到长大,父母都毫无保留地持续给予,恩赐如此之多,是孩子永远也无法回报的。孩子唯有通过表达感激和敬重之心才能平衡。

还有就是孩子将会借由再次付出这份生命的恩赐--成为父母,将爱流向自己的孩子--来报答和回馈他所得到的东西。大自然以这种方式将生命的繁衍延续下去,一代又一代,不只支持了个体生命的生存,也支持了人类物种的生存。

从父母那里领受生命,同时也意味着去承受生命的原始愧疚感,因为你无法再向父母回报这份生命的赐予,但是你却可以带着这份原罪感去做一些更好的事情--例如以更好的方式去生活,让这个原始动力推动你的自我实现。

但是却常常有孩子因无法借由报答父母,而由此产生强烈的补偿心理。孩子会试图以盲目的爱来"拯救"父母,觉得必须为父母做一些意义重大的事情。

海灵格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因为生产而死亡。没有人会认为男孩要对母亲的死亡负责,但是他的理智始终战胜不了深深的内疚感。因为,命运把他的出生和母亲的死亡联系在一起,内疚的压力无情地侵袭着他,令到他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制造出一些失败,而他一厢情愿地认为至少可以用失败来补偿死去的母亲。

而事实上这样盲目的爱只会令他增加而不是减少自己的罪责。如果一个孩子因为母亲的死而葬送了自己的幸福或者选择自杀,那么,母亲的牺牲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她反而成为了自己孩子的死亡动力和背后元凶,这样的结局对于死去的人来说只能是贬低而不是尊重。

如果那个孩子能够说:"妈妈,您不会白白死去,我要用我的生命做一些好的事情来纪念您,我会活得有所作为,因为我知道它的价值。"那么,内疚的压力就变成了有益的助缘。孩子带着爱接受母亲的不幸和死亡,母亲便常存在他的心中,祝福和力量也从母亲那里流动到孩子身上,而让那个孩子达到其他人达不到的目标。

父母命运不幸或者受苦,孩子常常试图将他们从这个重担中解脱--但是他们却忘记了没有人可以背负别人的重担和命运。

这样的"拯救",必然会遭遇失败。因为违逆了大自然的扶养秩序,在这种拯救的过程中,孩子反而成了自己父母的父母,颠倒了整个关系的次序。孩子需要尊重父母的命运,带着爱归还属于父母的责任,对生命中父母的位置表示感激,唯有如此,当事人才能够走自己的路,去面对属于自己人生的挑战。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拒绝接受自己的父母,好像要成为他的父母需要取得某种资格似的,他们会说:"我不喜欢你这一点,所以你不配做我的父亲。"或者说"我需要的东西,你没有给我,所以你没有资格做我的母亲。"但是他们忘了,父母给了孩子生命的机会,就凭这一点,已足以让他们成为孩子的父母。

如果我们从内心深处拒绝自己的父母,无异于切断了自己的根;如果我们蔑视我们的祖先等于是从内部自杀,这只会毁了我们生命的基石和根本,造成我们内心的分裂和痛苦。 家族伦理的重点在于 :我们应该尊重所有奠基了我们生命的祖先、父母,这种尊重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比我们先来,生命通过他们而传到我们的手中,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精神基因与生命基因就是我们的组成成分。

这是一种极深的人性观,是一种生命的整体观。

当我们真心诚意地敬重我们的父母,向父母鞠躬几乎是一个灵性的举动。当你敬重你的父母,你不只敬重你的父母而已,也敬重了你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和所有先你而来的人。你向你的生命源头处鞠躬,使自己的成长获得了人性的深度。

有时候家族中的几代人里,总有些人在重演着相同的命运与不幸。当上一代有不幸的事件发生时,下一代也会遭遇同样的痛苦,例如说家族中代代都有人自杀、精神分裂或者在很年青的时候就遭意外死亡。在欧洲人们常说:"受到诅咒的家族",在中国我们会说:"父债子还"或者"冤冤相报"。

海灵格发现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家族集体潜意识"会令到有些人把上一代的命运放到自己的生命里,无意中重演着上一代的命运。而这种家族剧本可能源自几代前的某人,我们承接了这个剧本,在无意识中重蹈覆辙。

莎士比亚写过一个故事是关于哈姆雷特和他的父亲的故事。海灵格用系统排列重新演绎了这个家族悲剧:

海灵格找出一个人代表哈姆雷特的父亲,对这位代表说:"你被你的妻子和情夫杀死,然后就像《哈姆雷特》这幕戏剧一开始一样,你变成鬼魂在你的儿子面前现身,你要你的儿子哈姆雷特为你复仇。"

于是这位代表哈姆雷特的父亲说:"儿子,请为我复仇。"

海灵格(代表哈姆雷特):"是的,我愿意为你付出一切,我向你保证我会尽快为你复仇。但是我要先和我的女朋友奥菲莉娅到英国去旅游。"

哈姆雷特的父亲:"我不相信你。"

海灵格(代表哈姆雷特):"你可以信任我。再过一段时间以后我会为你报仇。"

哈姆雷特的父亲:"如果你爱我的话,你就不该和女朋友去英国玩。"

海灵格(代表哈姆雷特):"亲爱的父亲,让我再活得久一点吧。当我和你一样老的时候,我就有力量为你那么做了。"

(看到哈姆雷特与自己的父亲讨价还价的这一幕,团体成员们大笑)。

在这个由海灵格亲自演绎的排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悲剧是怎样变成一个喜剧,开始的时候是一个悲剧,孩子被要求去做一些不应该由他去做的事情。如果孩子按照父亲的要求去做了,那么悲剧将无可避免。

而任何悲剧,无论你是在戏剧院里看见的,或者是在真实生活中看见的,总是因为那些心里还是小孩的人,想要去帮助层级比他还要高的人,像是他的父母、祖父,或是祖先中的某一个人,后代想要为他们的过错再次付出高昂的代价。像西方的《基督山伯爵》和中国的《莫邪剑》无一不是悲剧收场。

有一些很重要的事情在这里被揭露出来,所有的家族悲剧都有一样的模式,那就是年幼的人僭越了年长者的责任,也就是承担了不属于他们的责任,有时候这会是一种很崇高、很伟大的感觉,然而恰恰是这种感觉欺骗了他们,令到他们去做一些必然会失败的事情。因为家族良知和集体良知不允许后来的人逾越前者的位置和应该去面对的责任。

有一个家族系统排列显示出一位案主因为承担了父亲的痛苦而令到自己的人生格外艰难。于是治疗师让这位案主对他的父亲说:"我会为你做任何事,即使付出的代价是我的幸福。"

这句话如同黑夜中的闪电,映照出了真相:孩子看到了他的努力是徒劳无功的,非但没有将痛苦减半,反而加倍了。

然后治疗师让案主对自己的父亲说:"亲爱的父亲,我带着爱,将你的痛苦留给你,因为我只是你的孩子。我感谢你曾经为我做过的一切。"

这些带有疗愈性的语句非常短,却带着勇气与智慧,让我们经验到力量。当我们用真诚、带着爱的方式对自己的父母说出这些话,并将属于父母的重担归还给父母的时候,同时也将属于父母的尊严还给了父母。

海灵格以一生的工作和洞见,触动了每一个人的神经,令到家族系统排列成为了心理治疗界有史以来最深刻、最强而有力的治疗手法之一。它揭露家族深层真相,让个体生命得以疗愈和解脱。

在今天无论是专业心理学家,还是普通人士,参加家族系统排列工作坊的兴趣持续增长。目前为止,家族系统排列是国际心理学市场中唯一有增长的治疗手法。

但是海灵格带有宗教性的精神气质(他曾做过二十年的神父),以及他绝不圆融的处事方式令到他创造了很多的追随者,同时也创造了很多敌人。

许多人批评他过于权威、决断,认为他运用的那些神秘古老的中世纪语言模式会让人们对家族系统排列产生神话式的迷信。

再加上家族系统排列的治疗范围涉及到重大疾病、精神分裂症、自杀、以及严重的家族伤害,这更令人们感到神秘莫测不可思议。

对此海灵格说道:"我的治疗不会令生病的人好转,特别是那些罹患重大疾病的人们,如果你看过癌症晚期的病人,你就会明白我所说的。我并不知道每个人的命运有何安排,我只是寻找事物背后的秩序,而不是去改变事实,如果我想去改变事实,那么就不是治疗,而是治疗师的傲慢。"

"我只可以帮助人们面对他们的命运,甚至面对死亡,帮助他们把治疗的力量带出来。我所能做的是协助当事人与自己家族的力量联系上,与更伟大的力量联系上,而不是教他们依赖于我。"

这就如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现火的情况一样,人类开始发现火的时候,对它的恐惧和尊重都是巨大无比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改变,人们学习如何去尊重火,并且对这股宇宙能量擅加运用,小心地将它作为造福人类的工具。

通过发现家族中隐藏的序位与动力,我们认知到生命中有更伟大的智慧,比我们在逻辑上或理智上可以理解的还要伟大,所以负责疗愈的不是治疗师、不是案主、也不是代表,而是这股更大的力量。同样我们也需要对这股伟大的力量加以尊重、擅加运用,让它成为造福人类的工具。

所以,我们不仅仅不要神话"家族系统排列",更不要去神话"海灵格"这位创始人,就如同海灵格自己曾说的一句话:"我不是'大师',我没有任何意图成为'大师'。但是我的发烧友和跟随者却把我塑造成大师,对此我无能为力。那只是明显的表明,这些人本身需要强而有力的权威和领导。"

家排适合有以下状况并迫切希望转变的你:

1、与配偶、孩子、父母、兄弟姐妹及其他关系面临严重挑战,难以调和;

2、希望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却适得其反或无所适从;

3、心中充满无力感、被莫名负面情绪如恐惧、愤怒、哀伤等困扰;

4、厌倦某种不断重复的生活模式,在工作、金钱、两性情感存在困惑、面临瓶颈;

5、对生命各项主题探讨感兴趣、追求个人心灵成长。

家排服务方式:

1、采用工作坊或者团体开放的形式,也可以一对一面谈或文字、电话、语音、视频沟通。

2、当事人不需列举琐事,只需要用一到三句话阐明问题即可,是最保护家庭隐私的治疗方式之一。

3、家族成员不需要全部到齐,由互不认识的代表排列出当事人的家庭关系。

4、藉由代表们的回馈,便可找到解决之道,为当事人提供一个更好的方案。

欢迎预约个案:18620895393(同微信)

家排师:雷易之

为自性和生命服务!愿让自性和生命自然流露本来面目。

二十年摸索,十年潜修。

2010年开始接触家庭系统排列

严成刚老师三阶段学员

内勒斯博士家排与生命整合程序精华班学员

国家系统排列师导师

催眠疗愈师

(中南)金融学专业毕业

历任民间政策研究机构主任研究员

国内顶级财经媒体、网站及新媒体研究总监

擅长宏观政策解读,上公司研究、企业战略咨询与策划

排列风格:自在无为,自然而然

心理学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其中五大理论是心理学的核心观点,它们分别是:

1、行为主义理论

核心观点:行为主义强调个体的行为是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而不是思维和情感。它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认为行为是对刺激的响应。

代表人物:约翰·B·沃森、伯福·斯金纳、巴甫洛夫

经典实例:帕夫洛夫的狗。伊万·巴甫洛夫在研究过程中注意到,当他在给狗喂食的时候伴随着响钟,狗最初对响钟没有反应,但后来响钟的声音本身足以引起狗唾液分泌。这一经典实验支持了条件反射和学习的行为主义观点。

2、认知理论

核心观点: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思维过程、感知、记忆、语言和问题解决。它将心理学视为对信息加工的研究,强调内部心理过程的重要性。

代表人物:乔治·米勒、乔姆斯基、皮亚杰、阿伦·巴德利

经典实例:米勒的魔幻数字。乔治·米勒进行了一项实验,他发现大多数人能够记住约七个(加减两个)项目的信息。这一结果支持了短期记忆的认知限制和记忆处理的心理学理论。

3、心理分析学(精神分析)

核心观点:心理分析学是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的,强调潜意识和冲突的作用。它认为个体的行为和情感受到潜意识冲突的影响,探讨了梦境、自由联想和精神分析治疗等概念。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潜意识和冲突,认为人的行为受到内在冲突和无意识欲望的影响。它探讨了人的个性、性格和发展。

代表人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卡尔·荣格、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经典实例:梦的解释。弗洛伊德解释梦境为心理过程的象征,而不仅仅是日常经历的复制。例如,他将某些梦解释为潜意识欲望的表达,这一观点在心理分析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4、人本主义理论

核心观点: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主观体验、个人成长、个体的潜力和自我实现。它认为每个人都有潜力变得更好,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动机和渴望,追求成长、幸福和满足,需要理解和关爱。

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亚伯拉罕·马斯洛

经典实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的理论将人类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一理论得到了许多实际案例和个体经验的支持,例如,个体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

5、社会文化理论

核心观点:社会文化心理学关注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个体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影响。它强调文化差异、社会认知、人际关系和文化影响,以理解人类行为。

代表人物:莱文·维果茨基、哈里·康福尔

经典实例:康福尔效人研究。社会文化心理学家哈里·康福尔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文化背景对人们的视觉感知产生了显著影响。他的研究表明文化因素如何塑造了我们的感知和认知。

这五大理论代表了心理学的不同取向,用于解释和理解人类行为、思维和情感。它们各自强调不同的因素和观点,帮助心理学家和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多样性。在实际研究和应用中,这些理论可以被结合使用,以更全面地理解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

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 要想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有清晰的认识,还可以读几本介绍其思想的著作。查尔斯·布伦纳所的《精神分析入门》(北京出版社,2000)概括了弗洛伊德的基本 思想与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阐述明确贴切,在同类书中极为难得。《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阐述了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的 关系。书虽写于上世纪30年代,却仍不失其价值。

观点: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 华生 、斯金纳

华生创 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在其后,行为主义得到不断发展,以斯金纳最有影响。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可以被区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 华生 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斯金纳 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 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 哲学背景:20世纪初,把人当作机器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潮(包括笛卡尔关于人的身体机制的机械论思想、拉o美利特等把人看做机器的观点),以及以经验事实作为勾销主客观界限的工具的新实在论都对华生有很大的影响。

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人本主义

代表人物:马斯洛、 罗杰斯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罗杰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观点: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反对仅仅以病态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看为本能牺牲品的精神分析学派,也反对把人看作是物理的、化学的客体的行为主义学派。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心理学主要有以下七大流派: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①代表人物:冯特及其学生铁钦纳;

②起源:1899年产生于德国,后在美国得到发展;

③研究对象及主张: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即心理经验的构成元素及结合的方式与规律,并主张心理学应该用实验内省法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或构造,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结合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④贡献与局限:构造派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把心理学看成一门纯科学,只研究心理内容本身,研究它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其意义和功用。

二、行为主义学派

①代表人物:华生;

②起源:1913年产生于美国;

③研究对象及主张:这一学派不同意心理学探讨意识,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心理学的目的应是寻求预测与控制行为的途径,他们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客观观察所能获得的并对所有的人都清楚的东西”,也就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刺激—反应”的行为公式,行为主义主张客观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摆脱主观思辨的性质,更多从实验研究中得出结论;

④贡献与局限:强调客观的实验操作,冲击了内省心理学,促进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和程序教学的开展,但陷入了还原论和机械论的境地。

三、新行为主义学派

①代表人物:托尔曼;

②起源1930年;

③研究对象及主张:新行为主义认为,有机体不是单纯地对刺激作出反应,它的行为总是趋向或避开一个目标,在动物和人的目的行为之间,必须有一个“中介”因素,这就是个体的认知;

④贡献与局限:强调客观的实验操作,冲击了内省心理学,促进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和程序教学的开展,但陷入了还原论和机械论的境地。

四、格式塔学派

①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考夫卡 、苛勒,后期代表有勒温;

②起源:1912年起源于德国;

③研究对象及主张: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的S—R公式,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完形或整体结构,并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感情的元素的总和,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

④贡献与局限:格式塔心理学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使人们对意识经验发生兴趣,至少把意识经验看作心理学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并继续促使人们对意识经验的研究和兴趣是有意义的。但其把全部心理学问题,完全简化为数理的问题,这其实已经违背了系统观。

五、精神分析学派

①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

②起源:1900年奥地利;

③研究对象及主张: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两部分:意识与潜意识,潜意识不能被本人所意识,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动机与欲望。强调潜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摆布个人命运和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④贡献与局限:贡献主要在无意识和潜意识的研究领域,局限有泛性论的倾向、生物化倾向、理论的主观色彩浓厚。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①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②起源: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

③研究对象及主张:它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贬低人性、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趋力,又反对行为主义学派把意识看作是副现象,主张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从探讨人的最高追求和人的价值角度,认为心理学应改变对一般人或病态人的研究,而成为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学,揭示发挥人的创造性动机、展现人的潜能的途径;

④贡献与局限:反对仅仅以病态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看为本能牺牲品的精神分析学派,也反对把人看作是物理的、化学的客体的行为主义学派。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忽视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先天潜能的制约和影响。

七、认知心理学

①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奈瑟

②起源: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后迅速发展

③研究对象及主张:认知心理学包括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和侠义的认知心理学,广义的认知心理学还应该包括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他把人的认识发展看成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并仔细研究这一过程的发展阶段。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因此,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

④贡献与局限:认知心理学派的理论含有辩证法的因素,对反对行为主义的机械论、弗洛伊德主义的非理性主义有积极的意义,对扩大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促进心理学的现代化、发展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等均有贡献,而且成为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但他们把人的心理看成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加以研究,在心理学界依然存在争论。

教育心理学的流派有哪些?代表人物是谁?都有哪些结论?

一、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为冯特。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经验)的科学。他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