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氏家谱 的来历谁知道啊
上古周朝时候,周宣王将自己的母舅申伯封在“谢”这个地方。申伯受封后在那个筑起了谢城,建立了谢国。后来谢国君主的后代就用地名做姓,世代姓谢。另外一支,是唐朝时北方的鲜卑族人谢偃的后代,相延用谢姓。原来黄帝的后代中有一支迁居在东北鲜卑山区,便得名鲜卑族。 谢姓先人还有如:〔谢安〕晋朝将军,文武双全,他善于弹琴,为人沉着冷静。他胸中计谋万千,深知哲学、兵法、天文、地理,指挥作战神出鬼没,战无不胜。他指挥的“淝水之战”是战争史上著名的战例。〔谢灵运〕南北朝时的诗人。那时文人喜欢游山玩水,一边吟咏诗歌,产生了山水诗。谢灵运是做山水诗的好手,当时极受赞扬。
姓氏何来
1、谢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后代。相传炎帝居于姜水畔,便以姜为姓。至商代有后裔孤竹君的长子伯夷与叔齐一起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对武王伐商,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到首阳山,因不食周栗而死,他们的后裔仍留在商朝。成王继位后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称申伯,是申氏的始祖。厉王时娶申伯之女为妃,生字为宣王,宣王继位后,封母舅申伯于谢国,后来这仪家失去了爵位,公元前668年楚国灭掉申国。其子孙按当时的习惯以新都之邑名为姓,称谢氏。望出陈留、会稽,史称谢氏正宗。是为河南谢氏。 2、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后。相传黄帝之子25宗。得其姓者14人,为12姓,其中第7姓为任姓。任姓有10个小车,其中第一为谢国,因周宣王时使召公营谢邑,以赐申伯,盖谢已失国,子孙亡散,以国为姓。是为河南谢氏。 3、为他姓改谢姓。据《旧唐书不文苑传》,卫州人谢偃之本为鲜卑族人,姓直勒氏,后改为谢氏。亦为河南谢氏。
姓氏分布
1、夏商时期谢国比较弱小,居于姜水流域(今陕西境内)。 2、西周末期,申伯被改封为谢,以加强西周对南方的统治。任姓灭谢国后,国人有一部分留在当地,大部分外逃,但都以国为姓,即谢氏。 3、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谢氏除了大部分分布在今河南外,还有一支迁往山东,一支迁至湖北,还有一支迁至湖南,迁至四川,后又分为三支:一支于三国时迁至蜀郡,至晋代有部分迁至陕西;一支迁至云南永昌,后发展为当地大姓;还有一支迁至四川彭水一带及贵州北部。隋唐时被称为东谢蛮、西谢蛮、南谢蛮,后大多融入布依族、水族和苗族。汉代谢氏的聚居地有增加了会稽郡、江西九江、章陵等处。其中会稽郡的谢氏人丁兴旺,已相当有名望。 4、晋代,成郡谢氏发展成为名门大族,其中最著名的是阳夏谢氏,以及由此迁出的康乐谢氏。西晋末年,黄河流域战乱频繁,中原人大量迁往江南,阳夏人谢衡因避战乱迁望会稽始宁东山,在此繁衍,成为谢氏最重要的一支。谢衡极其后代在东晋至南朝时期多数都很著名。 5、唐朝时,河南固始谢氏入福建泉州,同时入闽的还有一支居于福建宁化县,后有一支自宁化迁至江西,至洪武四年(1371年)移居梅县(广东):还有一支自宁化迁至广东大埔,后移居梅县。 6、至清代,谢氏不仅遍布中原及南方各省,而且还发展到北部及东北的一些省区。 7、谢氏移居海外,始于明代,多数是自闽粤地区先迁至台湾,进而远播东南亚及世界各国。
郡望堂号
堂号: 威怀堂。 安晋堂:因谢安命名。晋朝时的谢安名望很高,朝廷屡次请他做官他都不干,一直到了40岁那年才当了司马。在作官的过程中表现了高风亮节,拜为尚书仆射加后将军。在淝水之战中携其侄谢玄大败苻坚,使晋朝转危为安,得此堂号。 此外还有以"陈留"、"会稽"为堂号。
郡望: 陈留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陈留。相当于今河南东至民权。宁陵,西至开封、尉氏,北至延津,南至杞县。 陈郡。秦始置郡,西汉时改为淮南国,东汉章和二年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献帝时改变郡,隋开皇初废。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所在吴县。西汉相当于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大部及福建全省。顺帝时移至山阴。此支谢氏为陈郡谢氏分支。 冯诩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置同名行政区。三国魏在此置郡,治所在临晋。
姓氏家谱
全国:谢氏族谱十卷、谢氏通谱、谢子村后裔谱系卷。 辽宁:谢氏谱册一卷 江苏:镇江润州谢氏九修族谱十卷、江苏当阳西州谢氏族谱十卷、常州谢氏宝树堂创修族谱三卷、常州谢氏族谱二十二卷 浙江:绍兴谢氏族谱不分卷、绍兴状元桥谢氏族谱不分卷、四门谢氏四房谱六卷、盖东谢氏族谱不分卷、绍兴谢氏族谱不分卷、常山陈留谢氏族谱二卷、常山宗谱一卷 安徽:祁门中山谢氏家谱不分卷、怀宁宝树堂谢氏宗谱十八卷 江西:铜鼓谢氏家谱卷首一卷、丰城谢氏家谱、谢氏家乘不分卷 山东:烟台福山谢氏家乘不分卷 河南:太康谢氏迁玉族谱十四卷末一卷 湖北:黄岗吕阳村谢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新州谢氏宗谱三卷 广东:四会谢氏族谱一卷 广西:横县谢氏族谱不分卷
历史名人
谢清高:今广东梅州市人,请代航海旅游家,航海4年返国,后流寓澳门,今存《海录》一书。 谢安: 东晋人,字安石。出生士族。年四十余岁出仕,孝武帝时位至宰相,在淝水至战中打败苻坚,使晋朝转危为安。 谢玄:东晋名奖。字幼度,陈郡阳夏人。谢安为宰相时哦任他为广陵相,组织北府兵。在淝水之战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谢夷吾:汉代人,曾经极力推荐班固的才华。 谢庄:文学家,陈郡阳夏人、曾官至吏部尚书。 谢赫:南齐著名画家,善于作风俗画、人物画、著有《古画品录》是我国最早的绘画理论书籍。 谢眺:陈郡夏阳人,南齐诗人,曾在朝廷任职,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为为李白所推许,是永明体作家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谢灵运:陈郡阳夏人,南朝著名画家文学家,后移居会稽,谢玄子孙,曾任永嘉太守等职。博览全书,文学称“江左第一”。其诗歌创作开创了新风。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许多佳句为后人所传诵。 谢子远:福建汀州人,清康熙二十八年进士,官至总兵。三十六年携十六姓垦湘
家谱不应该是一个家族的历代祖宗位序吗?
我可以帮您找到营氏的由来、起源。
营氏, 周成王卿士营伯之后。汉有京兆尹营郃。
补充下比较完整的:
营氏起源于西周时期,周成王为周武王之子。武王死时,周成王年幼,就由周公旦摄理政事(按:查范文澜著《中国通史》1949年9月第一版1978年6月印刷本第72页为:“子成王诵继位,武王同母弟周公旦摄王位,代行国政。”),安定大局。成王亲政后,继续大封诸侯,加强宗法统治权力。他还委任周公制礼作乐,规划各项典章制度,为西周王朝初步奠定了基础。周成王有个卿士叫营伯(按:周制分“公、侯、伯、子、男等五等爵位”,出处同上)。营伯的后代子孙便以“营”作为自己的姓氏。
又据《中华民族万姓同根》“第十一章 来龙去脉” 记载:
“五等之封”产生“五等之侯”即国侯、邑侯、关侯、乡侯与亭侯。周制规定1250户为一乡,一乡辖10亭,一亭辖10里。由此,又产生了以邑、关、乡、亭地名的众多新氏。
郑谯在《通志·氏族略》中说:“封土之制,降国而为邑,降邑而为关内邑,降关内邑而为乡,降乡而为亭,”从国到亭分为五等。周王天子周围为王畿,畿内也称关内,封的是王亲贵族。这是指在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关内所封的邑称为关内邑,这些关内邑以邑命氏的就有祭氏、尹氏、毛氏、苏氏、樊氏、寻氏、单氏、甘氏、缑氏、荣氏、郗氏、巩氏、汜氏、谢丘氏、营氏、刘氏、原氏、召(邵)氏、共有10氏。
营兆启1999年10月26日抄于北京西北郊“中华百亭鱼乐园”中国姓氏起源石碑
希望帮助到您
一、姓氏源流
巩(Gǒng 巩)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是以地名命姓的姓氏。周朝周敬王有个同族卿士简公受封于巩邑(今河南省巩县),称为巩简公。巩简公一度执掌朝政,他鉴于周王室的历次内乱,大多因为贵族掌权而引起的。于是他便录用从各诸侯来的人士,而不再任用王族子弟为官。这项措施,引起了王族子弟的不满。后来王子朝作乱,将他杀害了。他的子孙便原封邑名“巩”命姓,称巩氏。
2、出自古代羌族姓氏中有巩姓。古代羌族姓氏中有巩姓,如巩廉玉。
3、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巩朔的后代。
得姓始祖:巩简公。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左传上说,周天子的卿士巩简公,是甸内的侯爵。晋国有巩朔,而汉代有侍中巩攸。根据《姓氏考略》上说,巩姓是以地为氏的姓氏。而《潜夫论》上说,巩姓是周之世家公卿,又有晋大夫巩朔,望出于山阳,少数民族的生羌亦有巩姓,有一位叫巩廉至的名人。根据历来姓氏学古籍的考证,巩姓是周朝的世家公卿,发祥于现在河南省的巩县地方。巩县位于洛水的东岸,本是周朝时的诸侯之一,叫巩伯国,秦汉统一,便把巩伯国的原址,置为巩县。望族居于山阳郡,就是现在的山东省金乡县西北。巩氏后人奉巩简公为巩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巩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巩姓是一个由封地名称而来的姓氏,其血统渊源与春秋时期周敬王之大臣简公有关。简公招徕其他宗族的人为官而不信任本族子弟,遭到本族子弟的强烈不满。相传简公在敬王时受封于巩(今河南省巩义),为伯爵,又称巩简伯,简公族人后来在当地留居,生息繁衍,并最终以封地的名称为姓,姓巩。巩姓得姓后,首先在受姓地发展,后来又迁徙到其他一些地方,并在山阳等地形成望族,史称巩姓山阳望。当代,巩姓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内蒙古等地。历史上的巩姓名人,春秋时有晋国上大夫巩朔,汉代有侍中巩汲,宋代有江西招讨使巩信、大理寺丞巩嵘,明代有航海家巩珍,清代有学者巩建丰等。
三、历史名人
巩 信:宋朝安封人。曾经作过荆湖都统。他为人沉着冷静,智勇双全。后来加官进爵,升为江西招讨使,隶属文天祥部下。他初到都统府时,文天祥拨给他义士1000名,他婉言谢绝不用,到了江西之后自己招兵买马,集兵三千余数,亲自训练,作好战备。不久,元兵南下,他亲率兵马与元军交战于石岭一带,身受重伤后,便投崖而死,以身殉国。
巩 珍:明朝应天人。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间,明成祖为了发展对外关系,首次派郑和下西洋,巩珍便跟随船队出洋,三年间到了二十多个国家,他将在各地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撰成了一部书,名为《西洋番国志》。内中记述了各国的风土人情以及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关系史上重要的一笔。这本书不仅引人入胜,也对中国的航海史及中国文化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巩永固:字宏图。明朝宛平人。侍奉永安公主,崇尚文学雅致,喜欢结交贤士大夫,游览山河。崇祯末年,当李自成起义军攻陷京都,公主的灵柩尚在宫中大堂之上。永固以黄绳系其二女于公主灵前,纵火焚之。之后写下“身受国恩,义不可辱”八个大字,自刎而死。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据《郡望百家姓》以及《姓氏略考》中记载:巩氏望出山阳郡。其详地有二处:
① 汉景帝中元六年(约公元前144年)将梁国分置为山阴国,不久以后,于建元年间(公元前140-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将其改为山阳郡。它所处的位置就相当于今山东省独山湖周围的地区。
② 东晋义熙年间(公元405-418年)将广陵郡分置山阳郡,治理山阳附近的地区。他所在的位置是今江苏省怀安县。
2、堂号
厚斋堂:宋代巩荣,官至大理寺卿,先作过严州知州,而后又直秘阁,升迁为司谏郎。他为人沉静、处事公平、刚正不阿、学识广博,从来没有因人谋事,并且推行用办文化教育和对待知识分子的方法管理官吏和执行政策。因此,凡是他到过的地方的人们都对他称赞不已。著有《厚斋集》。
根据历来姓氏学古籍的考证,巩姓是周朝的世家公卿,发祥于现在河南省的巩县地方。巩县位于洛水的东岸,本是周朝时的诸侯之一,叫巩伯国,秦汉统一,便把巩伯国的`原址,置为巩县。望族居于山阳郡,就是现在的山东省金乡县西北。巩氏后人奉巩简公为巩姓的得姓始祖。
「巩」源出:起源有三:1、出自姬姓,是以地名命姓的姓氏。周朝周敬王有个同族卿士简公收封于巩(今河南巩县),称为巩简公。巩简公一度执掌朝政,他鉴于周王室的历次内乱,大多因为贵族掌权而引起的。于是他便录用从各诸侯来的人士,而不再任用王族子弟为官。这项措施,引起了王族子弟的不满。后来王子朝作乱,将他杀害了。他的子孙便原封邑名"巩"命姓,称巩氏。2、古代羌族姓氏。古代羌族姓氏中有巩姓,如巩廉玉。3、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巩朔的后代。
郡望分布
《郡望百家姓》以及《姓氏略考》中记载:巩氏望出山阳郡。其详地有二处:1、汉景帝中元六年(约公元前144年)将梁国分置为山阴国,不久以后,于建元年间(公元前140--135年)汉武帝将其改为山阳郡。它所处的位置就相当于今山东省独山湖周围的地区。2、东晋义熙年间(公元405--418年)将广陵郡分置山阳郡,治理山阳附近的地区。他所在的位置是今江苏省怀安县。
堂号"厚斋堂"
宋代巩荣,官至大理寺卿,先作过严州知州,而后又直秘阁,升迁为司谏郎。他为人沉静、处事公平、刚正不阿、学识广博,从来没有因人谋事,并且推行用办文化教育和对待知识分子的方法管理官吏和执行政策。因此,凡是他到过的地方的人们都对他称赞不已。著有《厚斋集》。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级姓巩的同学就我一个,有一天,我突然好奇巩氏是怎么回事。于是,我做了关于陈氏的历史和现状的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有关巩姓的报刊,上网查找巩姓的的来源和巩姓的历史名人。
2、访问有关人士了解陈姓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3、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巩姓的名人故事。
三、结论
1、历史名人:巩(Gǒng巩)姓得姓于巩简公,历史有巩国安、巩献田、巩朔、巩湘、巩永固等名人。
2、源流:出自姬姓,是以地名命姓的姓氏。周朝周敬王有个同族卿士简公受封于巩邑(今河南省巩县),称为巩简公。巩简公一度执掌朝政,他鉴于周王室的历次内乱,大多因为贵族掌权而引起的。于是他便录用从各诸侯来的人士,而不再任用王族子弟为官。这项措施,引起了王族子弟的不满。后来王子朝作乱,将他杀害了。他的子孙便原封邑名“巩”命姓,称巩氏。
3、得姓始祖:巩简公。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左传上说,周天子的卿士巩简公,是甸内的侯爵。晋国有巩朔,而汉代有侍中巩攸。根据《姓氏考略》上说,巩姓是以地为氏的姓氏。而《潜夫论》上说,巩姓是周之世家公卿,又有晋大夫巩朔,望出于山阳,少数民族的生羌亦有巩姓,有一位叫巩廉至的名人。根据历来姓氏学古籍的考证,巩姓是周朝的世家公卿,发祥于现在河南省的巩县地方。巩县位于洛水的东岸,本是周朝时的诸侯之一,叫巩伯国,秦汉统一,便把巩伯国的原址,置为巩县。望族居于山阳郡,就是现在的山东省金乡县西北。巩氏后人奉巩简公为巩姓的得姓始祖。
六年级:巩晓晶
一、姓氏源流
巩(Gǒng 巩)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是以地名命姓的姓氏。周朝周敬王有个同族卿士简公受封于巩邑(今河南省巩县),称为巩简公。巩简公一度执掌朝政,他鉴于周王室的历次内乱,大多因为贵族掌权而引起的。于是他便录用从各诸侯来的人士,而不再任用王族子弟为官。这项措施,引起了王族子弟的不满。后来王子朝作乱,将他杀害了。他的子孙便原封邑名“巩”命姓,称巩氏。
2、出自古代羌族姓氏中有巩姓。古代羌族姓氏中有巩姓,如巩廉玉。
3、出自春秋时晋国大夫巩朔的后代。
得姓始祖:巩简公。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左传上说,周天子的卿士巩简公,是甸内的侯爵。晋国有巩朔,而汉代有侍中巩攸。根据《姓氏考略》上说,巩姓是以地为氏的姓氏。而《潜夫论》上说,巩姓是周之世家公卿,又有晋大夫巩朔,望出于山阳,少数民族的生羌亦有巩姓,有一位叫巩廉至的名人。根据历来姓氏学古籍的考证,巩姓是周朝的世家公卿,发祥于现在河南省的巩县地方。巩县位于洛水的东岸,本是周朝时的诸侯之一,叫巩伯国,秦汉统一,便把巩伯国的原址,置为巩县。望族居于山阳郡,就是现在的山东省金乡县西北。巩氏后人奉巩简公为巩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巩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巩姓是一个由封地名称而来的姓氏,其血统渊源与春秋时期周敬王之大臣简公有关。简公招徕其他宗族的人为官而不信任本族子弟,遭到本族子弟的强烈不满。相传简公在敬王时受封于巩(今河南省巩义),为伯爵,又称巩简伯,简公族人后来在当地留居,生息繁衍,并最终以封地的名称为姓,姓巩。巩姓得姓后,首先在受姓地发展,后来又迁徙到其他一些地方,并在山阳等地形成望族,史称巩姓山阳望。当代,巩姓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内蒙古等地。历史上的巩姓名人,春秋时有晋国上大夫巩朔,汉代有侍中巩汲,宋代有江西招讨使巩信、大理寺丞巩嵘,明代有航海家巩珍,清代有学者巩建丰等。
三、历史名人
巩 信:宋朝安封人。曾经作过荆湖都统。他为人沉着冷静,智勇双全。后来加官进爵,升为江西招讨使,隶属文天祥部下。他初到都统府时,文天祥拨给他义士1000名,他婉言谢绝不用,到了江西之后自己招兵买马,集兵三千余数,亲自训练,作好战备。不久,元兵南下,他亲率兵马与元军交战于石岭一带,身受重伤后,便投崖而死,以身殉国。
巩 珍:明朝应天人。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间,明成祖为了发展对外关系,首次派郑和下西洋,巩珍便跟随船队出洋,三年间到了二十多个国家,他将在各地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撰成了一部书,名为《西洋番国志》。内中记述了各国的风土人情以及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关系史上重要的一笔。这本书不仅引人入胜,也对中国的航海史及中国文化史作出了重要贡献。
巩永固:字宏图。明朝宛平人。侍奉永安公主,崇尚文学雅致,喜欢结交贤士大夫,游览山河。崇祯末年,当李自成起义军攻陷京都,公主的灵柩尚在宫中大堂之上。永固以黄绳系其二女于公主灵前,纵火焚之。之后写下“身受国恩,义不可辱”八个大字,自刎而死。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据《郡望百家姓》以及《姓氏略考》中记载:巩氏望出山阳郡。其详地有二处:
① 汉景帝中元六年(约公元前144年)将梁国分置为山阴国,不久以后,于建元年间(公元前140-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将其改为山阳郡。它所处的位置就相当于今山东省独山湖周围的地区。
② 东晋义熙年间(公元405-418年)将广陵郡分置山阳郡,治理山阳附近的地区。他所在的位置是今江苏省怀安县。
2、堂号
厚斋堂:宋代巩荣,官至大理寺卿,先作过严州知州,而后又直秘阁,升迁为司谏郎。他为人沉静、处事公平、刚正不阿、学识广博,从来没有因人谋事,并且推行用办文化教育和对待知识分子的方法管理官吏和执行政策。因此,凡是他到过的地方的人们都对他称赞不已。著有《厚斋集》。
============================================================
巩姓宗祠通用对联
〖巩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姓启巩邑;
望出山阳。
——佚名撰巩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巩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沉勇统制;
忠贞侍中。
——佚名撰巩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安丰人巩信,任荆湖都统,沉勇而有谋,后跟随从文天祥,官到江西招讨使。与元军战于方石岭,受重伤后投崖而死。下联典指汉代人巩伋,官侍中,始终保持忠贞的气节。
侍中忠节;
卿士名家。
——佚名撰巩姓宗祠通用联
上下班联典指汉代人巩伋。下联典指周巩简公为周敬王卿士。
-----------------------------------------------------------------
〖巩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畿甸系侯封之胤;
湖山撰游览之书。
——佚名撰巩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周敬王时卿士简公,受封于巩,称巩简公(为巩氏之祖),封甸内侯。“畿甸”,即京城附近地区。“巩”,在今河南省巩义市,属当时京都(今洛阳)地区。下联典指明代应天人巩珍,宣宗时随郑和出使西洋,从事总制之幕,往返三年,经二十国,著《西洋番国志》,记录这些国家的风土人情。
中外驰名番国志;
古今咸赞东平诗。
——佚名撰巩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名人巩珍,应天人。永乐间随郑和出使西洋,三年历二十余国,记录其国风土人物,著有《西洋番国志》。下联典指宋代进士、诗人巩丰,字仲至,武义人。有《东平集》。
-----------------------------------------------------------------
〖巩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侃直任事,民咸留驾;
身受国恩,义不可辱。
——佚名撰巩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正统间盐并提举司副提举巩珪,侃直任事,秩满,父老遮留,不忍其去。下联典指明代尚乐安公主巩永固,字洪图,宛平人。崇祯末,以黄纯系二女于枢前,纵火焚之。大书“身受国恩,义不可辱”八字,自刎而死。
钱塘牧民,新撰湖山妙记;
金笼放鹤,恭祝台鼎长年。
——佚名撰巩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官吏巩廷均事典。下联典指宋代名人巩大卿的事典。
巩氏家谱 的来历谁知道啊
本文2023-12-07 13:09:5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38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