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尧天祖后裔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7浏览:1收藏

马氏尧天祖后裔,第1张

安阳东傍佐马氏家族迁徙考证

马林恩

历经年余,询谟遗老,搜集了一些东傍佐马氏家族的资料,拟对有关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恭请诸位有识之士指教。

一、六百多年前,我祖从山西洪洞迁到河南漳德府安阳县铜冶二里马家庄。

1、 历史上的马家庄;

据富家沟村民王景国、黄保的、宋山林、王生林、王天林、王明玉、程海计等十余人讲;

‘先祖代代口传,马家庄(今安阳县铜冶镇富家沟原址)原来不在观音堂西侧,而在其北岸之上。当年,马家庄人丁兴旺,势力很大,叔伯兄弟十三人皆有武功,人称十三马武,也称马家十三太保。其时山东响马顺北沟而上,到山西抢劫,每次归来时,所劫资财必须给马家留下一部分作为买路钱,否则不得以过,山东响马自然心中不悦。后来山东响马有备而来而十三马武并不知情,山东响马以奉送资财为名,将马氏兄弟拐到马家庄北300米的地方(至今此地仍叫拐的地)打起来。另一部分人则从南沟上来,乘马氏兄弟首尾不顾之机,放火烧了马家庄。从此马家兄弟才搬到岸下,就岸掏窑居住。这就是马家庄和拐的地的传言。’一九六三年秋,连降大雨,大水冲垮安李铁路而泱及富家沟,灾后村民移居北岸之上重建家园,在马家庄遗址挖出了房基、灶坑,村民王明玉还挖出了三尺长的砂石门墩。充分说明马家庄在北岸之上无疑。

现原富家沟东头观音堂有一石碑,碑文:“重修,大清国河南彰德府安阳县铜冶二里,现在马家庄,今有东头白衣送子观音堂一所,施地,马朝、马庄、马门程氏、马行----,参与重修者除程姓外,有马成龙、马成明、马成春、马成林、马成玉等马姓之人,重修时间为康熙五十七年。由此说明观音堂西侧为马家庄,也印证了世代传言,马家庄被烧而搬到岸下掏窑居住之说。

至于马成龙等人是否我族先人?以下的理由于以肯定的回答。(1)东傍佐马氏家族辈字谱成、得、春、玉、腾、芳、耀、扬、文、明、永、庆、福、泰、延、昌,“成”为我一世祖。(2)从时间上考,康熙五十七年1718至今2008年计290年,我族目前已繁衍至十二世,按世系代25---30年计正好是300年左右,从时间上也相吻合。(3)本族马长海讲;二十几年前在铜冶煤矿工休期间,工友刘大有(富家沟人当时已近六十岁,现八十余岁,已过世)讲;你们马家不简单,马家庄十三马武斗山东响马,住宅被烧,搬到岸下掏窑,康熙五十四年搬到东傍佐。长海问;你咋知道?“观音堂西边有碑文记载。”然而时世沧桑,搬迁之碑却难以寻觅。不过客观现实亦可作证。马成蛟为东傍佐继世祖,康熙五十七年重修观音堂者没有马成蛟,足以说明马成蛟在重修观音堂之前就迁到了东傍佐。

2、追根溯源,我祖何时从何处迁到马家庄。

其一、据观音堂碑文记载,重修时间为康熙五十七年,为了寻根,我们有必要探讨观音堂何时初修。

中国千百年来的封建统治,无论平民百姓还是帝王将相,都把神作为主宰世界的唯一,都把自己的兴旺发达、幸福安居寄托于神灵,因此对庙宇的修建都有一种虔诚之心,庙宇的建筑一般要好于其他建筑。康熙五十七年重修的观音堂至今已近三百年,现在之所以坍塌,则是近五十年来人为破坏所致,如非人为破坏,从建筑结构看,再延续100年都是完全可能的。由此可以说观音堂的初修距重修不会少于250至300年。

其二、观音堂为何人初修。

此地之所以叫马家庄,就是马家人首先在此定居,即使有他姓也一定在马姓定居之后。因此观音堂的初修唯马姓无疑。

其三、马家庄何时被烧而搬到岸下居住。

客观地讲,无论何人、何时、何等变故,被迫迁徙后的第一件事不应是建庙,而应是住所安定、维持生计。安定之后经过20---30年的休养生息,才可能考虑繁衍生子、人丁兴旺、接续香火而建送子观音堂。因此,我们说,马家庄被烧搬到岸下居住的时间应在初修庙宇前20—30年。

其四、马家人何时在此定居,并取名马家庄。

富家沟王明玉讲在北岸之上建房时挖出了马家庄的房基、灶坑及三尺长的砂石门墩。三尺长的砂石们墩是什么概念?有三尺长的砂石门墩必有高门大户。有高门大户,必有深宅大院。而高门大户、深宅大院的建筑,在以农业为主的明代(上述时间的累计以近600年,也就是到了明代),当时生产力相对底下的封建社会中,如此规模的经济积累决非二、三十年,没有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由此,我们可以推定,马家庄被烧之前马家人已经在此定居了五十到八十年。

其五、马家庄从何处迁来。

(1) 祖上言传我祖从山西迁来。

(2) 依据其地理位置和当时的客观环境,马家庄不可能为明代以前的老户。《元史、

五行志》记载,元末中原地区不但水患严重,大蝗灾也频频而至,从至正元年到二十五年大蝗灾十八、九次,元统三年到至元末年,大饥荒十五次,至正十七年河南大饥,十九年京师大饥,彰德亦如之,通州刘五杀其子而食。种种灾难使中原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元政府只好把路降为州。就是到明朝,由于人粮锐减,洪武十七年全国各地仍把不足三千户的州降为县。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马家庄人不可能在此生存,因此也就排除了明代以前马家庄为老户的可能,唯一应是明朝大移民的后裔。

据《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三十九《日之录之余》洪武二十一年八月,户部郎中刘九皋言:“今河北诸处,自兵后多荒芜,居民鲜少,山东、山西之民,自入国朝,生齿日繁,宜令分丁徙宽闲之地,开种田亩”。朱元章曾谕户部侍郎杨靖曰:“山东地宽民不必迁,山西民众宜如其言”。于是迁山西泽、潞二州民之无田者,往彰德、真定、临清、归德、太康诸处闲旷之地,令自便置屯耕种,免其赋役三年,仍户给钞二十锭以备农具”。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马氏先人从山西迁到河南彰德府安阳县铜冶二里之莲花山下定居繁衍,并取名马家庄。

如前所述,我祖无疑是洪武年间山西的移民,如再问从山西何处迁来,有记载的只能是迁泽、潞二州往河南彰德。唯一的说法只能是我祖乃平民百姓,非豪门权贵,是千百万大移民中极为普通的一员。州、府、县志不可能将家家户户的迁徙一一记录在案,此乃没有文字记载的原因。能追根溯源到此,也算尽心尽力了。归结一句话“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二、三百多年前,马家庄马姓陆续迁往东傍佐、石涧、李村。

1 、今天马家庄已无马姓之人,马姓何时迁走?

据富家沟戏楼碑文记载,嘉庆十年1805东傍佐堆金窑头牛国柱施钱二百五十千文,在马家庄马姓之地的富家沟修建了一座戏楼。当时还有一个颇具哲理的传言。东傍佐牛国柱在马家庄之地的堆金窑(煤矿)扎实赚了一把,为了感谢地主,便于马家庄与东傍佐的交通往来,欲在马家庄之地的富家沟修一座桥。而马家庄人则认为,历朝历代土地是农民的命,东傍佐与马家庄毗邻,东傍佐的地已经种到了马家庄的沟南岸,一沟之隔便是马家庄,如果再架一座桥,两岸交通是方便了,但方便了交通也就方便了种地。日后东傍佐的大户、首富一遇机会就可能把马家庄的地买下。届时马家庄没有了耕地,自然就断了生路。于是断然拒绝了牛国柱的修桥之意。最终协商修一座戏楼,隔三差五唱场戏,也不失一美举。因此牛国柱就在马家庄之地的富家沟修了一座戏楼。可惜1963年秋,连降大雨。戏楼西五百米的安李铁路,路基大坝涵洞淤塞,屯集之洪水冲垮铁路,汹涌之洪流瞬间将戏楼卷走。灾后富家沟村民取石建房,又从河沟挖出了戏楼之碑,如今戏楼不见,而碑文尚在。当时,我祖二世马得法参与了马家庄戏楼的修建,此时,比重修观音堂晚了87年。这次修戏楼为什么只有马姓一人,而王姓、程姓居多,马姓哪里去了?其他碑文佐证,马姓因多种原因大部分已经迁走。一是富家沟刘大有等人以前见过康熙五十四年马姓迁东傍佐的石碑。二是东傍佐白衣大士庙碑文记载,道光四年1824马氏家族三世马春安、马春吉,四世马玉林、马玉辰参与了白衣大士庙的重修。其时,比康熙五十七年1718重修观音堂晚106年。说明东傍佐马氏一支继世祖马成蛟在观音堂重修之前,就迁到了东傍佐。到道光四年1824已经繁衍到第五代,四世马玉林、马玉辰当时的年龄也因在25—30岁,因为一个未成年人不可能参与庙宇的建筑,如果他们的年龄在25—30岁,第五代的诞生则是完全可能的。按世系代龄25—30年计,五代人的繁衍时间应在130年左右。由此可以确立马成蛟康熙五十四从马家庄迁东傍佐是可信与客观的。

2 世代言传东傍佐、石涧、李村马氏同宗、同祖一家人。

3 石涧、李村马氏继世祖为何三人。

石涧、李村马氏谱记载,继世祖马得金、马得银、马得礼三人。一般情况家谱的继世祖为一人,为什么此谱为三人?极有可能其谱的续修时间已经到了其曾孙或玄孙时代,因为一般情况孙对祖的情况应该了解,到曾孙或玄孙时,如上辈没有文字记载或言传,就有可能淡忘。因而续谱之时就不知“得”辈之上还有“成”辈,更不知“成”辈先人世居马家庄,无奈只能以已知的“得”字辈续谱。这就形成了石涧马氏谱非一人始祖,三位“得”字辈并列为一世始祖既成之故。如不是东傍佐马氏族人寻根问祖,找到碑文依据,此误很难澄清。

4 至于石涧“得”字辈的迁徙时间,我认为应该在嘉庆十年的前20—30年左右。

理由是:(1)嘉庆十年修戏楼时众多参与者中马氏家族只有马得法一人,说明修戏楼时马氏家族的其他成员已经迁走。(2)康熙五十七年1718至嘉庆十年1805计87年,按世系代龄25---30年计,“成”字辈理应全部去世,“得”字辈的人也五、六十岁了,迁徙的人员年龄不应是晚年,而应是壮年。

5 马成龙、马成春、马成林、马成明等其中一、二人应该是石涧马氏的继世祖。

因为东傍佐马氏是马成蛟的后裔,如无其他资料证明,石涧马氏应该是马成龙、马成春、马成林、马成明等人的后裔。

字辈排序:

陕西神木、秦川、山西罗峪口马氏一支字辈:“茂兆世学子惠明义福照光荣”。

陕西陕南马氏一支字辈:“文成登元良玉启英进昌忠孝全富贵永远正朝堂”。

陕西榆林马氏一支字辈:“金文玉丕振图志川建邦”。

陕西扶风马氏一支字辈:“承斯龙天子单铭德步廷腾世学文正国兴邦永绍汉应汝先君定登云”。

陕西马德昭后裔马氏一支字辈: “乾德秉天勋泽永传”。

陕西榆林马氏一支字辈:有,金,战,登,如,会,凤,鸣,祖,贤,高。

云南华宁 马氏一支字辈:“文春安甲家有本元国中远正四德维新”。

云南昭通马氏一支字辈:“福寿永远康忠孝传家信诗书衍泽长”。

云南鲁甸 马氏一支字辈:“贤正义之春荣阳龙明兴(德)毓林广西成刚永长洪真”。

云南马氏一支字辈:“明才贤永关”。

云南马氏一支字辈:“恩清家普昌礼义”。

云南东川马氏一支字辈:国正天兴顺,官清明自安,贤得福利少,子孝父恩宽。

资料已毁,口传祖籍,南京应天府高石砍柳树湾。

山东济宁马氏一支字辈:“兴骏瑞照玉”。

山东阳谷马氏一支字辈:“永云月世德文修继志成保守广进化作述维令名光耀功安顺忠孝吉庆祥诗书长久续兴业代相传”。

扩展资料:

马氏家谱被历代马氏子孙视为宗族里的圣物,神圣不可侵犯,被郑重地保管着。

宗族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大特征,家谱(又称族谱)则是宗族文化的重要体现。

一部优秀的家谱,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发源、发展及流布的历史。

马氏家谱,正是一部部马姓家族的发展史,是一部部维系马姓家族的圣物。

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赵奢得姓始祖,邯郸即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

扶风郡为主要郡望,铜柱堂为主要堂号。

主要分布宁夏大部、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

2013年,马姓人口为1198万人,占中国总人口106%,排名第17位。

赵奢即为中华马氏的始祖,邯郸即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

因赵奢死后葬于今天邯郸县三陵乡的紫山,因此紫山又称马服山,是世界马姓祖山。

在远古的舜帝时代,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为嬴姓,伯益的后代造父被周穆王封在赵城。

战国初期,赵衰子联合魏氏、韩氏瓜分晋国后,建立了赵国。

当时,赵国公子赵奢(赵武灵王的裔孙)能文能武,以善于用兵而著称。

赵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赵奢奉命抗击秦军的进攻而大获全胜,因战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北),称为马服君,他死后便葬在封邑。

他的子孙最初以“马服”为其姓氏,后去掉“服”字,称为马姓。

赵奢从而就成了马姓的得姓始祖。

 

家谱体例: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和苏洵都倡修族家乘,他们不仅亲自编写了本姓的族谱,且提出了编写族谱的体例和方法,并逐成为后世修谱的规范。

马氏家谱于欧、苏体皆有所采,或者干脆将两种融合。

如暨阳扶风马氏宗谱》采用苏洵“谱法”,“凡子而后得为谱,为谱者皆存其高祖,而迁高祖之父”,用“小宗之法”,即只记五。

《锡山马氏统谱》则采用欧阳修“谱法”,而自可见之世,印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别自为世”。

原则上是以远近、亲疏为别,乙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

马氏家谱采用欧、苏两种谱法,但不是单的模仿、套用,而是结合马姓的家规、族等具体情况而有所变通,这就形成了独特马姓家谱编写凡例。

如《暨阳扶风马氏宗凡例》有20条,其一说:“系图为谱之纲,传为谱之目。

凡有官爵者,制诰敕论等文当备载于谱首,无官爵者,生配、死葬、序赞、传文亦宜附载于后,俾后之子孙得有所观法而兴起焉。”其四说:“总图五世一提者,仿苏老泉遗式;盖取五世,外亲尽之义也。”其五说:“各派复为旋图,以引其传者,盖取曾南丰式,为分别小宗之义,明亲疏也。”

对于哪些族人不能入谱,马氏家谱一般都有明确规定,这通常与其家规、家法密切相关。

如《暨阳扶风马氏宗谱凡例》规定:“子孙为僧道者,不列行第,不登图叙,以其外宗族,而趋异端也。”

“子孙有过恶、训诫不悛者,会众声罪,谱削其名,以其玷宗祖也;如能改进,则复之。”

“同族结婚,即同族同谱者,风化攸关,应禁入谱。”

“某子配合某氏,已经结婚者,倘某子亡故,某氏转配族人,则不论尊卑、适合与否,一概不得入谱。”

不得入家谱,也就相当于赶出族门,这对于重根崇源的中国人来说,是莫大的耻辱与惩罚。

马家家法之严,由此亦可见一斑。

147世祖 2世祖 讳广传公(1208~),又名弁,号清淑。妣马氏、杨氏,生14子次第如下:巨源、巨湶、巨汌、巨渊、巨海、巨浪、巨波、巨涟、巨江、巨淮、巨河、巨汉、巨浩、巨深。(人称“一脉宏开十四房”,又称“二七男儿”)。广传公南宋嘉定元年戊辰岁(公元1208年)出生,生於福建宁化,进士出身,仁宗延佑乙卯二年(公元1235年)27岁登进士第,官授江西瑞金知县(从六品),因筑城建学、平洞寇有功,擢迁为秩(即朝官)奉议郎(即元代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的议郎官,正四品)。广传公出生在福建宁化县,卒于京职。祖妣原合葬于江西瑞金三角塘。(龙形眼睛穴,狮子望月形,建水库时已平整。现江西瑞金建有广传公纪念馆一座)。后经兴宁、五华、梅县、龙川等县子孙商议将马氏夫人金骸移葬於龙川潭文约乾头村田垅里虾蟆落井形。壬山兼亥分金。2003年12月重修马夫人墓举行隆重的峻工庆典仪式,议定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日合族祭拜。裔孙为纪念广传公,在兴宁黄陂陶古走马岭下龙归洞建广传刘公总祠一座,并在兴宁岗背榕树村刘氏总祠背后建一座广传公纪念墓,正月十九、廿日一并祭拜。后裔分居全国各省市,分布世界各国。

马氏尧天祖后裔

安阳东傍佐马氏家族迁徙考证 马林恩 历经年余,询谟遗老,搜集了一些东傍佐马氏家族的资料,拟对有关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恭请诸位有识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