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和皇帝是什么关系呢?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7浏览:3收藏

晋王和皇帝是什么关系呢?,第1张

大家都知道,皇帝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功绩比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厉害,于是以皇帝为号,自称始皇帝。

“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史记》

皇帝之下,一般会大封家族子弟为王爵,如汉高祖刘邦封二哥刘喜为代王,弟弟刘交为楚王等,很多朝代在开国之处也会封一批战功卓著的人为王,如汉代之初的七位异姓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 、燕王臧荼 、长沙王吴芮 、韩王信。

从以上一些王爵的名号其实可以大致可以看出,这些王爵的多是以地名加王爵称号构成,一般地名多是封地,或是籍贯之地。

题主所问的晋王,亦是如此,晋最初是指曾在现在的山西、河北一带的晋国。

那么历史上的晋王和皇帝都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第一位晋王应当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晋王司马昭,由晋公之爵位晋级而来。

说起来也是巧合的一件事,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而东汉末年分出三国,却是最终归于一统属于晋。

保不齐这晋王的来历还真有“混一三家”的美好愿景之意。

不过晋王的封号,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司马氏乃是河内郡世家大族,河内郡春秋时期就是属于晋国,而且所谓的河内河东始于战国时期的魏国。

司马昭为晋王是在公元264年,魏国景元五年,此时蜀汉已经被灭掉,司马氏完全掌握魏国政权,魏国皇帝魏元帝曹奂只不过是个傀儡而已,毫无实权可言。

三月己卯,进帝爵为王,增封并前二十郡。夏五月癸未,天子追加舞阳宣文侯为晋宣王,舞阳忠武侯为晋景王。--《晋书》

之后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也做过短暂的晋王,不久就篡魏为晋。

南北朝时期,北魏有晋王为拓跋伏罗,他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儿子。

到隋唐五代至宋初,晋王是一个很重要的封号,多为王储。如隋炀帝杨广曾为晋王,乃是隋文帝次子。之后隋炀帝的长子亦是即位后的太子杨昭在仁寿元年为袭封晋王。

唐朝唐太宗的儿子李治为晋王,之后为唐高宗,唐敬宗李湛的长子李普亦是晋王,搅起“安史之乱”的安禄山接班人安庆绪也被封为晋王。

五代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皆为晋王,之后李存勖建立后唐。

后周世宗柴荣被周太祖郭威封为晋王,郭威无子,柴荣即位。

三年正月,帝入觐。三月,授开封尹兼功德使,封晋王。--《旧五代史》

宋初宋太祖弟弟即太宗赵光义也曾为晋王。

所以宋隋而下至宋初,晋王和皇帝的关系为“接班人”的关系。

宋代之后基本上为宗室子弟,明代晋王为明太祖朱元璋三子朱㭎一脉,直至明亡再无晋王。

前言: 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四月,明朝庆王府宗室郡王安化王朱寘鐇,在指挥何锦、周昂、丁广等人的协助之下在宁夏发动叛乱。镇守宁夏太监李增,少监邓广,总兵官姜汉,巡抚都御史安惟学,少卿周东等全部遇难,一时之间朝野为之震动。虽然朱寘鐇之乱在朝廷大军到达之前,就被游击将军、都指挥佥事仇钺用计平定。但这场叛乱带来的冲击波,却击倒了当时大明最有权势的太监刘瑾。

倒台以后的刘太监,遭到了文官集团的疯狂清算。刘瑾本人在8月15日被捕下狱,十天后即遭凌迟三日处死。10月6日,刘瑾年仅10岁的侄孙刘二汉也被斩首处决。10月16日,刘瑾的死党吏部尚书张彩遭处决、锦衣卫指挥同知,理北镇抚司事石文义被凌迟。在如此大规模的反扑面前,刘瑾主导的新政被全部废除,此前在其手中得到好处的官员乃至宗室均被一一清算。而在其中,有一位山西晋王府的宗室阳曲王朱钟鍑,在重新恢复王位四年之后,又被再一次打入深渊。

首封阳曲王朱美垙(音[guāng]),生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四月。是追封晋定王朱济熺第三子,晋恭王朱棡之孙,明太祖朱元璋曾孙。作为大明最强大的宗藩晋王一脉的嫡系子孙,朱美垙本应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可是在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的时候,他的父亲、时任晋王朱济熺被永乐皇帝朱棣削去爵位,废为庶人。朱棣虽是朱济熺的亲四叔,也是朱美垙的叔祖父,但是素来和晋王府不和。朱济熺被废之后,其三弟朱济璜获封晋王。这位新晋王暴虐狠毒,对已经被勒令圈禁于晋恭王朱棡坟园的朱济熺父子仍然大加凌虐,连每天的基本饮食都不能得到保证。想来彼时的朱美垙,也是跟着父亲一起受了不少苦。

这样暗无天日的生活一直持续了近十年,直到永乐二十一年,朱棣突然善心大发,将朱济熺父子放出牢笼。虽然朱济熺没有恢复晋王的爵位,朱棣却封其长子朱美圭为平阳王,父子一起迁往平阳(今山西临汾)居住。永乐皇帝驾崩后,继位的是仁宗朱高炽。仁宗在位不到一年即去世,继位的是宣宗朱瞻基。

朝堂上的皇帝走马灯似的换人,朱济熺父子的生存条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洪熙元年十二月,朱美垙被封为镇国将军,有了自己的岁禄。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22岁的镇国将军娶平阳卫指挥桂德孙女桂氏为夫人。此时晋王朱济璜因谋反被废为庶人,但是宣宗朱瞻基却仍然无意把王位归还给朱济熺,可见朝廷对这位前晋王忌惮之深。

宣德十年正月初四日,宣宗朱瞻基驾崩,9岁的皇太子朱祁镇继位。巧合的是就在宣宗死后不久,前晋王朱济熺也突然去世。二月,平阳王朱美圭被复封为晋王,重新返回太原晋王府中居住。但由于朱济熺的坟园仍在平阳,晋王朱美圭提出由几个弟弟留在平阳居住以便祭祀,得到了朝廷的允许。

在朱美圭升任晋王之后,包括朱美垙在内的这些镇国将军按理也应进封郡王。但直到正统二年,朝廷才派行在工部左侍郎李庸和礼科给事中刘海作为正副使,册封诸镇国将军为王。其中朱美垙被封为阳曲王,是为晋藩阳曲国的始祖。

朱美垙并非朱济熺嫡子,在他居住在平阳之时,其生母孙氏带着年幼的临泉王朱美塎随晋王朱美圭一起迁居太原。正统十四年三月孙氏去世,阳曲王得到消息后悲痛异常,请朝廷请求前往太原为生母送丧。明朝虽然对宗室出城有严格规定,但阳曲王孝心可嘉,英宗朱祁镇不好拒绝,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结果这位阳曲王好巧不巧地碰上了瓦剌犯境以及此后发生的"土木堡之变",当时山西明军自顾不暇,自然也没人愿意保护朱美垙从平阳前往太原。等到事态逐渐平静以后,已经是景泰二年了,皇帝也换成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于是阳曲王再次上奏朝廷请求前往太原祭祀,但此时孙氏早已入葬,朱祁钰认为已无必要跑这么一趟,拒绝了朱美垙的要求。

晋王一脉的生育能力放在整个明朝宗室之中都属于出类拔萃的,比如大家熟知的庆成王朱奇浈就有子女近百人。实际上阳曲王朱美垙不显山不露水地也起码生了二十五个儿子,甚至在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八月去世后,还在九月得了一个遗腹子。朱美垙终年72岁,谥曰荣靖。

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九月,阳曲荣靖王庶长子朱钟鍑袭封阳曲王,夫人侯氏进封阳曲王妃。朱钟鍑做了不到四年的阳曲王,就在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的时候被废为庶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老阳曲王朱美垙生了那么多孩子,说明整个王府的风气都是不怎么样的。果然在荣靖王去世后,府中矛盾接连爆发。首先是朱美垙的妾室武氏竟然拿和别人私通生下的孩子来向朝廷请名食禄,这在明朝是极其严重的大罪,叫 "混乱宗支" 。其次阳曲王朱钟鍑则霸占了父王留所年轻貌美的妾室,并且还生了一个儿子。至于王妃侯氏也非善类,被查出 "纵宫人*乱" ,至于是否涉及王妃本人,就只能为尊者讳了。正妃不像样,朱钟鍑的妾室也有样学样,其夫人邓氏也被发现与道士张德山私通。同时朱钟鍑的妹妹房山县主和仪宾王镗起了争执后,竟然被夫君逼死。

所以当阳曲王府如此多的丑闻捅到成化皇帝朱见深御前的时候,终于引来了龙颜大怒。最终阳曲王府遭到了近乎灭顶之灾,朝廷判决如下:

阳曲王朱钟鍑降庶人,阳曲王妃侯氏革封号,收其冠服册命。被霸占的荣靖王妾室赐自尽,所生之随朱钟鍑同住,不得请名请封。 "混乱宗支" 的荣靖王妾室武氏赐自尽,同谋者绞死。夫人邓氏自缢死,奸夫张德山坐斩。仪宾王镗革职。

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朱钟鍑的生母彭氏再次向朝廷乞求恢复朱钟鍑的冠带。此时的皇帝已经换成了朱见深的儿子孝宗朱佑樘,他对于阳曲王之母胡搅蛮缠的行为非常不满,予以了严厉的斥责。

孝宗死后,皇太子朱厚照继位,是为武宗。明武宗为了对抗文官,将太监刘瑾推到前台主导改革。当时看到机会的彭氏通过对刘瑾行贿,成功地在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让朱钟鍑恢复了阳曲王的爵位,此时距离他被废为庶人,已经过去了24年。朱钟鍑虽然无耻,可是彭氏爱子之心之坚毅,还是令人叹服。

可惜好景不长,正德五年刘瑾倒台,朱钟鍑的噩运再次来临。十一月,礼部提出朱钟鍑属于 "夤缘奏复原爵" ,应该予以查革。随即在十二月举行的廷议之中,礼部和五府六部的大臣一致认为阳曲王之所以能恢复爵位,是刘瑾 "变成 法示 私恩" ,必须予以革除。最终武宗做出裁决:

结语: 从辈分上来说,朱钟鍑和武宗的曾祖父英宗朱祁镇相同,是皇帝的曾叔祖。就因为当年的错事,被一个晚辈称为"情罪深重",可怜可叹。最终朱钟鍑死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在第二次被废后又做了13年的庶人。当年他若是能管住自己的裤裆,这40多年的郡王生活不香么?

上文说到老阳曲王子嗣众多,而在朱钟鍑出事之后,整个王府的风气倒为之一变。孝宗年间山西平阳府知府张文佐奏称阳曲王府辅国将军朱奇浑孝行可嘉,事情得到核实之后,武宗皇帝赐书对其进行褒奖。朱奇浑是朱钟鍑弟弟镇国将军朱钟锳的儿子。

晋王李存勖

李存勖(xù,885年至926年),应州人,沙陀族,小名亚子,晋王李克用长子。908年即晋王位,923年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他即为后唐庄宗。同年十一月,灭亡后梁,统一中原。

李存勖自幼喜欢骑马射箭,胆力过人,为李克用所宠爱。少年时随父作战,11岁就与父亲到长安向唐廷报功,得到了唐昭宗的赏赐和夸奖。成人后状貌雄伟,稍习《春秋》,略通文义,作战勇敢,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当时,军阀混战、占据河东的李克用常被控制河南的朱全忠(即朱温)牵制围困,兵力不足,地盘狭小,非常悲观。李存勖劝说其父:“朱全忠恃其武力,吞灭四邻,想篡夺帝位,这是自取灭亡。我们千万不可灰心丧气,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李克用听后大为高兴,重新振作起来,与朱全忠对抗。

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正月,李克用病死,李存勖于同月袭晋王位。办完丧事,他就设计捕杀了试图夺位的叔父李克宁,并率军解潞州(山西上党)之围。李存勖认为潞州是河东屏障,没有潞州对河东不利,所以他立即率军从晋阳出发,直取上党,乘大雾突袭围潞州的梁军,大获全胜。李存勖的用兵使朱全忠大惊,他说:“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资治通鉴》卷266)

潞州围解,河东威振,控制镇州的王容和控制定州的王处直见形势骤变,也动摇了附梁的信心,竟和李存勖结成联盟共同对付后梁。后梁为了保护河北,不惜一切,出兵再战,于是双方在柏乡又展开了一场血战。柏乡之役,晋军有周德威等3000骑兵和镇州、定州兵;梁军有王景仁率的禁军和魏博兵八万。梁军守柏乡、以逸待劳,在地形、兵力、装备几方面处于优势;而晋军是骑兵,机动性和进攻能力大,对梁军构成威胁。战役开始,李存勖采用周德威建议,引诱梁兵出城,聚而歼之,晋军主动后撤。梁军主将王景仁果然上当,倾巢而出。晋军抓住机会,以骑兵猛烈突击梁军,周德威攻右翼,李嗣源攻左翼,鼓噪而进。这时晋军李存璋率领的骑兵大队也赶上,梁军丢盔弃甲,死伤殆尽。这一仗,使梁军丧失了对河北的控制权,之后,朱全忠一听晋军就谈虎色变。而李存勖却进一步安定了河东局势,他息兵行赏,任用贤才,惩治贪官恶吏,宽刑减赋,河东大治。

李克用临死时,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刘仁恭(刘守光),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带);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全忠。他将三支箭供奉在家庙里,每临出征就派人取来,放在精制的丝套里,带着上阵,打了胜仗,又送回家庙,表示完成了任务。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河北高邑县)打败了朱全忠亲自统帅的50万大军。接着,攻破燕地,将刘仁恭活捉回太原。九年后,他又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经过十多年的交战,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父亲遗命,于公元923年攻灭后梁,统一北方,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年号“同光”,史称后唐。

李存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不惜生命,是员勇将;但是在政治上,却是一个昏暗无知的蠢人。称帝后,他认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不再进取,开始享乐。他自幼喜欢看戏、演戏,即位后,常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不理朝政;并自取艺名为“李天下”。有一次上台演戏,他连喊两声“李天下”!一个伶人上去扇了他个耳光,周围人都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李存勖问为什么打他,伶人阿谀地说:“李”(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两声,还有一人是谁呢?李存勖听了不仅没有责罚 ,反而予以赏赐。伶人受到皇帝宠幸,可以自由出入宫中和皇帝打打闹闹,侮辱戏弄朝臣,群臣敢怒而不敢言。有的朝官和藩镇为了求他们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还争着送礼巴结。李存勖还用伶人做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置身经百战的将士于不顾,而去封身无寸功的伶人当刺史。此外,李存勖还下令召集在各地的原唐宫太监,把他们作为心腹,担任官中各执事和诸镇的监军。将领们受到宦官的监视、侮辱,读书人也断了进身之路。同时,李存勖又派伶人、宦官抢民女入宫,有一次,竟抢了驻守魏州将士们的妻女1000多人,搞得众叛亲离,怨声四起。

公元926年,李存勖听信宦官谗言,冤杀了大将郭崇韬。另一战功卓著的大将李嗣源也险遭杀害。是年三月,李嗣源在将士们的拥戴下,率军进入汴京,准备自立为帝。李存勖得讯忙拿出内府的金帛赏给洛阳的将士,逼他们开赴汴水。军到中牟县,听说李嗣源已进入汴京。李存勖知道大势已去急返洛阳,路上兵士逃走一半。回到洛阳后,他试图抵抗李嗣源的进攻。四月,李嗣源先锋石敬瑭带兵逼进汜水关(河南荥阳汜水镇),李存勖决定自己率军去扼守。丁亥日,军队按照他的命令在洛阳城外等候出发,李存勖正用早餐。这时,被提升为直御(亲军)指挥使的伶人郭从谦趁军队都调到城外候命之机发动兵变,带着叛乱的士兵乱杀乱砍,火烧兴教门,趁火势杀入宫内,在混乱中射死了前来带领侍卫抵抗的李存勖。李嗣源攻入洛阳,派人从灰烬中找到了李存勖的一些零星尸骨,葬于雍陵。李嗣源自己又当上了皇帝。

李存勖死后的庙号为庄宗。

欧阳修是这样评价庄宗的:“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晋王石敬瑭

石敬瑭,后晋开国皇帝。他向辽国称臣,先被封为晋王,不久后被封为大晋皇帝,史称后晋。

晋王柴荣

柴荣,后周世宗。郭威反后汉自立,建立后周,封妻侄柴荣为晋王。由于郭威的族人被后汉杀光,郭威死后,柴荣继位。

曹魏晋王司马昭、司马炎,司马炎正式成为西晋开国君主,司马昭被追授为晋文帝。

晋朝晋王司马睿,不过这个晋王是自己当的。第二年成为晋朝皇帝。

隋代晋王杨广,成为隋炀帝,杨昭,杨广长子、皇太子,因为早逝没能自己登上帝位,他的儿子杨侗在位的时候追为世宗皇帝。

李治。

安庆绪,安禄山之子。安禄山反唐称帝,封安庆绪为晋王。后来安庆绪杀死自己的父亲自立为帝。

李克用,生前被封晋王,其子李存勖建后唐时,追尊为后唐太祖。李存勖,908年即晋王位,建立后唐。

石敬瑭,后晋开国皇帝。他向辽国称臣,先被封为晋王,不久后被封为大晋皇帝,史称后晋。

柴荣

赵光义

孛儿只斤·甘麻剌,其子也孙帖木儿以嗣晋王即皇帝位,追尊曰光圣仁孝皇帝。也孙帖木儿,孛儿只斤·甘麻剌之子,后成为皇帝,称之为泰定帝。

明代晋王没有成为皇帝的,清代没有晋王。

朱镕基的堂兄朱天池,曾对棠坡朱氏的历史作了梳理,从他整理的资料来看,棠坡朱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直系后裔,属于朱元璋第十八个儿子岷庄王这一支,朱镕基应该算是岷藩十七世孙。 

关于岷藩家族,刘佑平先生的《中华姓氏通书·朱姓》中有如下记载:

岷藩开基始于朱楩,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周妃所生的庶十八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始封为岷王,原建国于岷州(今甘肃岷县)。洪武二十八年(1399年)朝廷实行削藩政策,岷王朱楩因被西平侯汰晟告发不法,被废为庶人,远徙福建漳州。

扩展资料:

明朝皇族宗室

公元1368年1月23日(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明太祖在应天称帝,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以应天(今江苏南京)为南京,大梁(今河南开封)为北京。

同年闰七月,大将徐达攻克大都,元朝残余势力北遁。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在与其谋士们总结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时,一致认为,宋朝和元朝之所以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强”。

朝廷得不到宗室藩屏,于是以前朝为鉴,决定建藩,于公元1370年(洪武三年)开始,分封诸皇子为亲王,并规定一套严格的封藩制度。这一制度被明朝历代皇帝奉为万世不变的祖训,一直延续至明末。

明朝皇族为朱姓皇室,本贯源自四川廖姓改姓,后朱元璋之父迁凤阳,故称凤阳朱氏。由明太祖朱元璋以子孙蕃众,命名虑有重复,乃于东宫和诸王世系,各拟二十字,一字为一世。

子孙初生,宗人府依世系立双名,以上一字为据,其下一字则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惟靖江王、蓼王系不拘。明朝规制,皇子封亲王,授以金宝、金册,亲王子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印、银册。皇姑为大长公主,皇姊妹为长公主,皇女为公主,亲王女为郡主。

明朝重建了比较规范的分封制,明太祖在全国各地封了包括自己二十六个儿子, 与侄孙朱守谦,在内的二十七个王,在边疆的藩王可以主持地方军务。

但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夺位后,强化中央集权,藩王不得干涉地方政治军事事务,不得擅自离开封地,结交地方官员。

--明朝宗室

代王的封地是大同,不是太原。

代王朱桂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9年)受封为豫王,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阴历四月十三日改封为代王,成为九个塞王这一;次年十月就藩于大同。

晋王和皇帝是什么关系呢?

大家都知道,皇帝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功绩比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厉害,于是以皇帝为号,自称始皇帝。“去‘泰’,著‘皇’,采上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