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姓的起源是什么?
苏姓的起源:
1、源流一
出自己(妃)姓,为颛顼高阳氏的后裔。颛顼玄孙吴回之子陆终有六子,长子樊居于昆吾,后发展为强大的部落,史称昆吾氏,为己姓。周武王时,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国,称为苏忿生,后迁于温邑(今河南省温县西南),为史料中明确记载的苏姓第一人。春秋时,苏国被狄(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人攻灭。其国人便以国名为氏,称苏氏。其得姓始祖为苏忿生。
2、源流二
来自外族的改姓。汉晋时辽东乌桓部的苏姓人、南北朝北魏时鲜卑族拔略氏族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实行汉化,单姓苏氏。汉晋时辽东乌桓、北宋时西夏党项族、金国女真族均有改苏姓者。清朝满洲八旗中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等改为苏姓,锡伯族苏木尔氏、裕固族苏勒都斯氏以及彝族阿苏氏、达斡尔族乌尔克氏,亦改姓苏。
得姓始祖:
苏忿生。商末苏国被侵并后,一支苏人迁居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北上的一支继续北迁襄国的苏人亭(今河北省邢台西南),接着迁到完县西南的苏。而留在苏岭的苏人归顺了周朝,首领苏忿生入朝作周武王的司寇,被封于苏,国都温(今河南省温县),春秋时(公元前650年)苏国灭于狄。苏姓后裔子孙尊称苏忿生为得姓始祖。
扩展资料
历史名人:
1、苏秦(约342—前284):东周洛阳轩里人据人,战国时期的韩国纵横家。
2、苏代:战国时纵横家
3、苏洵: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4、苏武(前140—前60):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
5、苏章:东汉冀州刺史
6、苏峻:东晋将领
7、苏绰:南北朝西魏政治人物
8、苏威:隋朝大将
9、苏良嗣:官至唐朝宰相 陕西雍州武功人(今属西安市),苏世长之长子。为人刚烈耿直,注重法治。
10、苏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任尚书右丞。二年(706)升为户部尚书兼侍中,刚正不阿。
11、苏颋(tǐng,670-727):唐朝大臣、文学家。京兆武功(今今陕西武功)人。
12、苏检:武功(今江苏武功)人。字圣用。官至唐朝宰相。
13、苏定方:唐朝大将
14、苏源明:诗人
15、苏惠:十六国前秦诗人
16、苏过:文学家
17、苏舜钦:诗人
18、苏颂(1020年-1101年):天文学家兼药学家。厦门同安人,父苏绅进士。
19、苏汉臣:南宋画家
20、苏天爵:元朝名臣
21、苏宣:明朝篆刻家
22、苏四十三:清代甘肃回族和撒拉族军首领
-苏姓
矫姓起源尚无确切记载,但据传说矫姓起源于古代山东地区。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矫姓是源于商朝时期,周武王灭商后,商朝末代帝辛识破了他的面目,化身成为蝉。之后,一位叫矫珩的巫师奉派前往找寻蝉,并成功将其封印。为了表彰矫珩的功绩,周武王为他改姓为矫,以示纪念。 然而,这些记载难以考证其真实性,因此矫姓的历史来历仍存在很大争议。
山东周氏族谱山东省周氏字牌辈序:~隆、茂、庆、传、长、广、生(升)忠、厚、嗣(世)、志、永远、祯(元)、正、方。后又续序:志德开宏运达孝毓富祥教礼培家训信义作保章。
山东周氏(济南市济阳县)族谱辈序:师 建 传 吉 昌 培 成 瑞 吉 祥 行 家 尊 孝 友 玉 国 安 民 良。
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周姓由西向东迁徙繁衍,与周王朝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有密切关系。自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大举繁衍,曾一度成为巨族。战国秦汉时期,秦灭六国时对各国贵族的迁徙,以及秦末战乱,为周姓发展、扩散提供了条件。
这一时期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沛国周氏。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
隋唐前后,周姓又有大规模发展,唐末五代连续几十年的军阀混乱,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这几次大战逼使河南、山东一带的中原周姓大量南迁,主要迁往福建、浙江、广东。唐初,有周姓族人随陈元光入闽开基福建漳州。
唐朝末年,河南光州固始县周姓迁徙福建建瓯马伏为世居地,称为“马伏周家”。北宋太宗淳化二年又迁居福建崇安仙店。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河南固始周姓随宋南渡,迁至闽汀宁化(今福建宁化)。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这支周姓,继续南迁入广东梅县。
北宋灭亡时,山东、河南一带周姓,大批随宋高宗南渡长江,定居浙江,陆续分布于杭州、诸暨、绍兴、萧山等地。周姓入粤是北宋末年与南宋末年从中原南徙。如新会桥亭房周氏及沙富房周氏,原籍均在河南,分别是南宋初年随宋高宗南渡与南宋末年随宋少帝南徙的。
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阳地区。明清以来,周姓比较集中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周姓在台湾主要集中在台南、台北两地,大多是由北方南迁福建和广东,再由福建、广东移居台湾的。
大陆周姓移居海外,始于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代,主要来自大陆的福建、广东。如今周姓人口列全国第九位。
扩展资料
周氏家族的起源 :
1、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四世孙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
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另有周赧王之后,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间,因避唐玄宗名讳改姬姓为周姓。周公旦之后姓周。
2、出自周昌、周任之后。《河图运录法》记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时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省境)、浔阳 (今属江西省)、临川(今属江西省)、陈留(今属河南省境)、沛国(今属河南、安徽、江苏省境)、泰山(今属山东省境)、河南(今属河南省境)等地。
——周姓家谱
1、周桂珍
女,1943年生于宜兴丁蜀镇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195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早期拜师王寅春和顾景舟先生,退休后定居北京。
40余年的创造生涯,使她在紫砂艺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获得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
作品:
2、周丽萍
女,中国紫砂陶艺名家,工艺美术师,一九八三年起涉足紫砂艺术,二十多年来刻苦研习陶艺,博采众长,作品简洁雅致,尽现神韵。
其作品贵妃、双鱼、瑞祥天成更得到吕尧臣大师、吴群祥老师及众多藏家佳评,瑞祥天成曾获得第六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创新艺术金奖。新创《八风壶》被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
作品:
3、周尊严
男,1945年11月生。江苏宜兴人,汉族,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陶瓷专业委员会会员。
作品多次参加在香港、台湾、东南亚地区及其它地区的中外展览,并应邀参加1990年澳门举办的“中华茶艺展”,并为中外贵宾作紫砂技艺操作表演;1993年赴香港实地考察紫砂市场;1995年参加马来西亚举办的“中国宜兴紫砂陶名人作品展”。
作品:
4、周俊智
1971年生于陶都宜兴,先后毕业于宜兴陶瓷职业学校美术陶瓷专业和江苏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1989年跟随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汤鸣皋老师学习紫砂雕塑艺术,研习美术陶瓷创新设计、紫砂陶的制作和造型原理。
作品:
扩展资料周桂珍的能力特点
周桂珍的艺术,具有最明显的两个特色,一个是扎实的功力、严谨的制作,她可以细到毫巅,严到极处。这一方面,可以说她是接受了顾景舟大师的真传。
但另一方面,她的艺术,又有以往的紫砂艺人所少有的自由气息,她既可以严守绳墨,又可以不守绳墨。她的严守绳墨是因为艺术的需要,她的不守绳墨也是为艺术的需要,为的是要突破常规,独辟新径。
由于前者,她被称为顾老的嫡派传人,由于后者,她又是顾老艺术的发展、创新、突破,最后达到超越。
-周桂珍
-周丽萍
-周尊严
-周俊智
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舍岗村村民周文清家保留的32本石牌周氏宗谱,记录显示有2000多年历史,已传承了95代。据说,三国时期的周瑜跟这里的周氏是一家。
村民保留32本石牌周氏宗谱
舍岗村是一个有70多户村民的村庄,全村大部分村民都姓周。村里人说,周姓人是从3公里外的石牌村过来的,有族谱记录,族谱就保存在村民周文清家,一共32本。
昨天,83岁的周文清从自己楼顶搬下来一个箱子,将32本宗谱小心地拿出来。他说,这32本石牌周氏族谱是祖先传下来的,文革时差点被毁。幸好当时他担任村支书,私下让族人将宗谱藏了起来,这才保留到今天。
家谱传承了95代
族谱中的第一本中,标明第一代先人为周公立,也就是石牌周氏始祖。第二代为周文达,第三代为周治……到周文清这一代,已经是第94代,属文字辈,宗谱上修到95代,为章字辈。计算下来,石牌周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目前村里年龄在80岁以下的人,还不在谱中。
周文青说,周氏宗谱还有谱规,每隔70年修一次大谱,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晒宗谱。早在民国25年修过一次谱,那个时候他还小。本来,石牌周氏后代都住在这里,后来周氏笫84代孙周有陆从石牌村迁到舍岗,算是石牌周氏的一个分支,在舍岗繁衍了15代。像这样的分支共有16个,每个分支都有一套相同的石牌周氏宗谱。可是,现在能完整保存的,就剩下他这一套了。
认定三国周瑜是先人
“三国里的周瑜大家都知道的,那可是咱石牌周氏人。”60岁的周洪生说,以前,石牌周村每年都要请戏班到村里唱戏,台下的人花钱点戏。在点戏时,唯独三国周瑜下卢花荡这一场没人点,唱戏的也不在这里演,就是因为周瑜是石牌周氏,算是他们的先辈。即使现在,这里的周氏村民如果在外面听到有人议论周瑜的不是,也会恼火,有肚量小的,甚至会与别人发生冲突。
百家姓分别为: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 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 和 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 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 杜 阮 蓝 闵 席 季 麻 强 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 梅 盛 林 刁 钟 徐 邱 骆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 经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 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 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 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
荀 羊 於 惠 甄 麴 家 封 芮 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乌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宫
宁 仇 栾 暴 甘 钭 厉 戎 祖 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 叶 幸 司 韶
郜 黎 蓟 薄 印 宿 白 怀 蒲 邰 从 鄂 索 咸 籍 赖 卓 蔺 屠 蒙
池 乔 阴 郁 胥 能 苍 双 闻 莘 党 翟 谭 贡 劳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郦 雍 舄 璩 桑 桂 濮 牛 寿 通 边 扈 燕 冀 郏 浦 尚 农
温 别 庄 晏 柴 瞿 阎 充 慕 连 茹 习 宦 艾 鱼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庾 终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满 弘 匡 国 文 寇 广 禄 阙 东
殴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师 巩 厍 聂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阚
那 简 饶 空 曾 毋 沙 乜 养 鞠 须 丰 巢 关 蒯 相 查 後 荆 红
游 竺 权 逯 盖 益 桓 公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钟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鲜于 闾丘 司徒 司空 亓官 司寇 仉 督 子车
颛孙 端木 巫马 公西 漆雕 乐正 壤驷 公良 拓跋 夹谷
宰父 谷梁 晋 楚 闫 法 汝 鄢 涂 钦 段干 百里 东郭 南门
呼延 归 海 羊舌 微生 岳 帅 缑 亢 况 后 有 琴 梁丘 左丘
东门 西门 商 牟 佘 佴 伯 赏 南宫 墨 哈 谯 笪 年 爱 阳 佟
第五 言 福
: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百家姓对后世影响:
启蒙教育:
《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文集,全文568个字,通篇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中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关于《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的区别,明代理学家吕坤曾说过:“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
姓氏文献:
姓氏的延续,可以使人们从基 因学、遗传学的角度认同同为炎黄子孙的血脉相连。中国有着寻根问祖的传统,认为这样是为祀祖尊宗,求得祖先佑护,同时也是传承祖德、光宗耀祖,认为每个人与祖先都是血脉相连的,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会通过血脉,流传到自己身上。因为有着这种传统,通过《百家姓》这篇启蒙文学对姓氏传承、使人们对姓氏的认识。作为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记载了中国姓氏的发展,它与姓氏家谱、方志、正史构成完整的中国历史,是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百家姓》作品的出现,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它所辑录的姓氏,还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等的强烈认同感。《百家姓》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宗脉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它是中国人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献基础蓝本。2009年,《百家姓》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最早的姓氏书。
--百家姓
苏姓的起源是什么?
本文2023-12-07 12:03:3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37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