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追查一下李氏这一支的完整族谱 望有知者告知一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7浏览:1收藏

想追查一下李氏这一支的完整族谱 望有知者告知一下?,第1张

===林州家谱目录===

林州西街李氏族谱

正题名林州西街李氏族谱

责任者李修德

撰修时间2010年

摘要始祖于明洪武六年(1373)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中州彰德府林县西诸翟镇(村)入户,立茔村东南半里许。本族始祖同林州市横水镇铁炉村李氏始祖李全为兄弟。族谱分八支,传24世。一支李自新后裔,二支东姚李家厂李首都后裔,三支后寨村李连财后裔,四支东头村李辅荣后裔,五支后寨村李福后裔,六支、七支、八支。

谱涉地河南省林州市

版本精装印本

数量1册

馆藏地河南省林州市

登记人李刚毅

先祖名人

六世李汉,山西绛县县丞(正八品)。

十世李璋,修职郎(正八品)

十五世李崇儒,浙江宣平、缙云知事。

十五世李崇修,九品职员。

统一续修李氏族谱序

国有史,地有志,族有谱。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追根溯源,认祖归宗,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姓氏是标志家族系统,标志血缘关系的符号,也就是人的根。家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之缩影,在这里可读到祖先所处历史变革中的生存状态,处事心境、人生观、价值观,可读到吾氏之悲欢离合,生灭盛衰……为尊卑分明、亲疏明析,增进凝聚力,为促进团结,发扬传统美德,以传亲亲之念,为促进社会和谐,科学文化和经济发展,奉献族人之力,而统续修族谱。

本族始祖和横水镇铁炉村始祖李全同根、同祖、同源是同胞兄弟,明洪武初年同地、同时、同路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广济寺老槐树下迁原林县城东分居西诸翟、铁炉两村,至今已六百二十余年,繁衍二十多代,已族众丁繁,迁徙广布。

本族原有家谱被族人李雨因故焚毁,致使族系紊乱。直到清雍正年后,各支系才据先人历代传承及茔地碑碣考证,分别修谱。因时局变迁,多不完整。几经隔代、口碑流失资料难祥,续编已成难事,如再不统修续,为我李氏最大憾事,难慰祖先,愧对后人。吾虽才疏学浅,阅历不深,决尽所能。仗多数族人鼎力相助,奔各地搜集谱牒、手抄本、碑碣、分单、契约、长辈口传等,统续修族谱,编辑成书,印发各支。

族谱编撰之道时近则宜,时远则难。近者二、三十年,此时长者尚存,年少者得闻其祥,时远者皆亡,得其祥难也。切望后人及时续修,别步我艰苦难愿之思。

始祖十八世孙修德讳传文谨序

公元二〇一〇年菊月吉日

唔…不知道你是想要全部的李氏族谱还是什麼?李氏是中国第一大姓,自古至今历史悠久的李氏血脉已错综复杂,太过庞大无法以树状图表示,所以我只能简单列出李氏的直系列表,希望你不要介意:)

李氏在历史上有:一李氏门阀:1陇西李氏 2盛唐李氏

二李氏迁徙:1过江李氏 2湖广李氏 3迁台李氏

李氏得姓後的直线李系

01李利贞 02李昌祖 03李彤德

04李庆    05李承    06李硕宗

07李显    08李爽    09李环鼎

10李爵   11李寅龙   12李熙宠

13李尧性  14李辉    15李连顺

16李乾   17李耳    18李宗

19李同   20李忩    21李跻

22李恪   23李洪    24李兴族

25李昙   26李崇   27李瑶

28李信   29李超    30李仲翔

31李伯考  32李尚    33李广

34李敢   35李禹    36李丞

37李先   38李长宗   39李君况

40李本   41李次    42李轨

43李龙   44李艾    45李雍

46李柔   47李翕    48李昶

49李皓   50李歆    51李重耳

52李熙   53李天赐   54李虎

55李昺   56李渊    57李李民

58李治   59李旦    60李隆基

61李亨   62李豫    63李适

64李诵   65李纯    66李忱

67李璀   68李晔    69李祝

70李熙照  71李韬云   72李英亮

73李新成  74李训教   75李泰青

76李泳定  77李纲    78李贵

79李奎    80李孟(奇)  81李珠

82李火德

入闽始祖李火德到李登辉的直线李系表

01李火德     02李朝文(三一郎)  03李千三郎

04李三五郎    05李淑良(五三郎)  06李宏德(千五郎)

07李衍宗(大六郎) 08李德玉      09李子华

10李天禄   11李成聪      12李月辉

13李玉富  14李鉴       15李选

16李接山     17李向春      18李弘照

19李维兹     20李仕荣      21李崇文

22李兴发     23李乾聪      24李财生

25李金龙     26李登辉

入闽始祖李火德到李光耀的直线李系

01李李火德  02李三三郎   03李四六郎

04李八千郎  05李念三郎   06李万一郎

07李德明   08李守己    09李均甫

10李子显   11李仲义    12李安

13李龙珠   14李鸾     15李万孜

16李德轩   17李汝富    18李润宇

19李衍白   20李海如    21李桓若

22李崇万   23李统材    24李立斌

25李协裔   26李犹虎(云龙)  27李搌坤

28李光耀   29李显龙井   30李鹏毅

PS:上面的三个表摘录自《中华姓氏通史》

这些是我从网路上摘录下来的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湖北省:

石首华容“百官堂”五世祖李永思首撰族谱时编了二十派:金水木火土,谦良本性同,中和承祖德,豫顺必兴隆。在一九四八年,第八届续谱时又增编了二十派:有美循先绪,绍闻广太昌,贻谋裕久远,兰桂定腾芳。

湖北宜昌夷陵区李氏字辈:士大三单光,宗国传发祥,华堂开泰运,世代启远昌。

湖北利川团堡李氏派语:珍惜洪昌国,永远乾坤定。

湖北仙桃李氏派语:尧锡永楷烈再明 

湖北襄阳李氏:银显富贵洪万春,君向明亮德久承。

湖北房县李氏:秦世克国正诚修,齐至身兴定安静,大学治道载明春,本德余大有可进!

湖北红安李氏:李氏——辉宗承大业,作述绍其堂。——红安七里坪圣人湖、红安城关门前李家、张家堰、李太、李安、松林洼一带

湖北孝感:方正端凝,启延宗庆;统承宏绪,基贤继盛;显扬先业,邦家之光;文章炳耀,永世其昌;

甘肃省:

陇西堂李氏派语:国正添必茂,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甘肃陇西李氏初定派语:经纶道节展奇才,辅佐天家登相台,宪章祖训扬先泽,洪起心传庆方来。重定:经纶承祖泽,光裕振家声,肇建洪模永,宗支裔代荣。

扩展资料:

起源:

李(Lǐ)姓出自嬴姓,颛顼的后代皋陶,在尧舜时担任掌管刑狱的理官,他的子孙世袭了“大理”职务,并以官为姓,称为“理氏”。商代末年,皋陶后代理征因办案公正,得罪了纣王,被暴君无故处死,其妻带着儿子利贞逃难,一路上以木子为食才得以活命。

为了不忘这段蒙难的历史,利贞的母亲决定将“理”姓改为“木子”构成的“李”姓。李利贞从而就成了李姓的得姓始祖。李氏是中国第一大姓氏,人口近一亿人,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四。同时也是华人以及世界第一大姓,人口超过12亿人。

-李氏家谱

李姓辈分---堂号、郡望

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同源,人数最多,声望最大。在唐朝以前赵郡李氏地位高于陇西李氏。

赵郡堂:以望立堂。

中山堂:以望立堂。

龙门堂:以望立堂。

郡望

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

柳城李氏

略阳李氏

鸡田李氏

武威李氏

代北李氏

高丽李氏

范阳李氏

渤海李氏

西域李氏

河南李氏

京兆李氏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赵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渤海郡: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

襄城郡:南北朝时北魏于县境置钟离、襄城、陈阳、石马诸县,分别属南襄州、西淮安郡和襄城郡,今城关镇为当时的襄城县治,以后历为州治、县治。治所在襄城(今河南襄城)。

江夏郡:西汉高祖时设置,治所在安陆(今湖北云梦),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安陆市、钟祥县、潜江市、钙阳县东部,以及河南光山县、新县西部、信阳市东部、淮河南部一带地区。

梓潼郡:汉末刘备分广汉郡置梓潼郡,治梓潼(今四川梓潼)。

范阳郡:秦朝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一带。

梁郡:梁郡本为梁国,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砀郡,治所在淮阳(今河南商丘),下辖八县,其范围包括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权及安徽砀山、山东曹县诸地。三国曹魏时期始改为梁郡,南北朝宋国定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砀山)。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

李氏宗谱永字号 卷之七

字派

文运从知传上世

如斯家瑞庆常均

其中惟德兴隆道

裕后相承福泽臻

高绍贻谋频会萃

先声清明永昌纯

英才化育连绵起

云发春元代有人

根据公开资料,淮北李桥子李氏家谱如下:

一世祖五公祖孝淮;二世祖五公二世孝;三世祖五公三世召;四世祖五公四世显;五世祖五公五世文;六世祖五公六世得;七世祖五公七世应;八世祖五公八世可;九世祖五公九世如;十世祖五公十世长;十一世祖五公十一世楚;十二世祖五公十二世登;十三世祖五公十三世延;十四世祖五公十四世言;十五世祖五公十五世永;十六世祖五公十六世时;十七世祖五公十七世从;十八世祖五公十八世嘉;十九世祖五公十九世本;二十世祖五公二十世同;二十一世祖五公二十一世正;二十二世祖五公二十二开;二十三世祖五公二十三绍;二十四世祖五公二十四世鸿;二十五世祖五公二十五世绪;二十六世祖五公二十六世克;二十七世祖五公二十七世家;二十八。

以上是已整理出来的李桥子李氏家谱,仅供参考,建议您咨询当地相关部门获取更加详细的家谱信息。

《潮汕百家姓》 李平田,李火德(唐李浦第27代孙、福建上杭丰朗开基祖)裔孙福建漳州人,号墩晦,生于宋咸淳元年(1265),元大德十年(1306)进士,任礼部员外郎,任满归梓,为避乱由漳州入潮,定居潮阳新兴乡草场山龙尾(今和平镇)。其子孙分散居住于临坤、和平、凤山和棉城李厝巷、双望及简朴、两英、圆山、林招等地。李平田五世孙李龄,明天顺元年(1462)任江西提学佥事,其后代称为棉城桃花仙井学祖派,子孙多散居汕头、潮安、梅县等地,棉城居住人数较少。李平田裔孙李岩海于明万历(1608)迁徙今铜盂镇溪边村,其后裔再迁潮阳、揭阳等地。 明代江西提学李龄(潮阳棉城人)告老回乡于潮阳修建学宫,传播宫廷音乐;其后任广西付使的陈惇临带回宫廷赐与的一班乐师歌伎。故潮阳素以笙、萧、管、笛为主器的“笛套音乐”闻名。 2014-09-16 16:18:59 补充: 火德公,据我近日走访、考证。初步结论:火德系属于李侗五代孙,祖籍汀州宁化石壁(宁化县泉上镇李家坊)。有几份古族谱作为佐证:见谱系(长汀木德公房族谱)、《李氏族谱序》 道圣公(圣郎又名燔公),宋进士,枢密院副使,葬于清流县里田村内。生子孟公(又名奇公),孟公生子珠公,珠公生六子:金、木、水、火、土、田。珠公迁石壁,由于宋末兵乱未能在石壁久留,于是金德公留住淮土、禾口一带,木德公徙迁长汀开基,成为长汀李氏世祖,子孙居长汀、清流、长校一带,见谱系(长汀木德公房族谱)。火德公徙上杭胜运里丰朗乡开基,成为上杭李氏开基祖,其子孙布居闽西南、广东一带,是信甫位下最兴盛的一支,上杭火德公八世孙“崇诚、明善” 2014-09-16 16:19:08 补充: 一四零六年初修谱,由监察御史春陵何器于一四一一年撰写《李氏族谱序》记载:“……展谱而观,则知李氏乃陇西人也,因祖翁宦游至汀,遂家以汀之宁化属地李家坊(即泉上李坊),宋季鼎沸,火德翁徙于上杭之胜运里丰郎乡,宅柱石而居焉……” 2014-09-17 10:38:37 补充: 李氏四路入潮——浅谈潮汕李姓源流 李姓产生于商末周初,李原为理。李姓的始祖皋陶,据传是上古东夷族首领少昊氏的曾孙,生于山东曲阜,曾继任东夷族首领。父系氏族社会后期,舜为部落领袖,任命皋陶为大理(古代掌管刑狱的长官),后来称为理官。皋陶以善理刑狱著名于世,安定了社会秩序。后来以官职名称,命名为本族姓氏,称为理氏。 2014-09-17 10:39:07 补充: 李氏得姓3000多年 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诸侯反叛,皋陶的后代理征任州官,出于忠心,虔诚地指出纣王的过失并劝其改正,结果遭到杀害。理征妻带着幼儿理利贞出逃,逃到废弃已久的旧城时,母子饥渴难忍,到处寻找食物,终于发现树上残存的果实(即“木子”),将果子采摘下来充饥,保存母子性命。母子俩辗转到达河南东部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定居下来。为了铭记“木子”保命之功,理利贞将木与子上下组成为李,作为自己的姓氏,改称李利贞。得姓至今已有3000多年。 2014-09-17 10:39:53 补充: 李姓人经历几次大迁徙 一、两汉时期,李姓人在全国各地又有许多新聚居点。如《史记·老子列传》记:李耳(老子)的孙子李宫,李宫的玄孙李假,在西汉文帝朝廷做官。李假之子李解,任胶西王刘太傅,留居胶西国治所高密(今山东高密县西南),继而向南发展至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如东汉时交趾刺史李进,后落籍高要县(今属广东)。 2014-09-17 10:40:11 补充: 二、唐代李姓的南迁。唐代战乱频仍,避乱等诸多原因,有不少李姓人迁往福建、广东。主要有二次南迁:1、随陈政父子入闽。唐代初期,朝廷派遣陈政任岭南行军总管,率兵前往闽南平息蛮僚啸乱,后来其子陈元光继任,平定了啸乱局势。其中有不少李姓人辗转进入潮汕。原河南固始籍将军李伯瑶随陈政父子入闽开发漳州,功勋卓著,留守漳州。其子孙散处福建龙溪、漳浦,广东潮汕等地。 2、随王氏兄弟入闽。唐末及五代时,中原地区长期动乱,河南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率众起义,及后在福建创建闽国。河南又有一些李姓人随王氏兄弟入闽,定居莆田、晋江等地,后又向西发展,分布于潮汕地区。 2014-09-17 10:40:29 补充: 三、“靖康之变”后南迁。北宋靖康元年(1126)冬,金兵攻破京都(今河南开封)。翌年4月,金国贵族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宗室等数千人北去,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1127年6月,康王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称帝,史称南宋。中原人多次大规模南迁,其中有许多李姓官绅士民,及抗金义军中的李姓人南迁。如李兴领导一支抗金义军万余人(其中不少李姓人),南渡归附南宋,及至流入福建、潮汕等地。

李姓一族起源于山东曲埠,在商朝末年,纣王无道,诸侯奋起反抗,李氏族群便逃难到河南苦县;又经历两汉,唐、宋的战乱,再向南逃避战乱,迁徙入福建、潮汕等地; 定居潮汕的有十多个李姓家族,其中李综家族先安居在潮洲城,他的五世孙李敏再迁居于荔湾都仙市里,即现今的澄海,所以李敏应是你的祖先; (李明山一族则定居于潮洲城内北门面线巷,他的第十代孙就是长实集团的李嘉诚);

老祖籍洪桐县一代现有传世的为:继厚传家广兆德炎思昌;万群士绍延邦国永振;月成兴相道。万方龙元天学高先宗德国正永安定世代玉朝君。

李姓族谱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说美国犹他家州谱学会存有115种,北京图书馆收藏有67种,民间保存者不计其数。从时间上说,李姓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还有一些是近现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续修、再修等版本。

费县马庄的李姓家族,辈序是"元、美、光、先、绪、敦、修、大、守、成、广、传、家、仕、本、唯、学、可、长、荣”。

清道光《李氏宗谱》列李金脉派的辈次为:“荣升芳建定,万代承宗明;世时乾坤太,子文应必兴”;清光绪《陇西郡李氏族谱》列李观脉派班次(班列的次序)为:“绍祖隆先泽,道德传家良;学士登魁首,荣华万载香”;“光宗思继述,世代发籍长;久远绵祖德,永赖振纲常”。

李世民当皇帝之后,后裔和全国的百姓们也开始想姓李和叫李 X X了。所以当年姓李的人增加。这样李姓的家谱就复杂起来。李氏后裔中,“世”字辈之后排辈为:谷琰宣闳伯居均元景昌思时嘉显廷希承李会象淑廷德茂储荣恩 排辈多的能达好几十辈(代),少的仅有3-5辈(代)然后就不知后代如何起辈了。在这儿我也给朋友列举几例。有的只排辈:长连洪林秋??? 还有的排辈:促上自作维传士仰新本善佳锦邦瑞启占乃良恒以山东省为主的李氏:桂明福印德林兴国政乡田传九洲;纪克永传清明和顺。要有后人自已来整理。目前山东的(阳谷县)60代为一排辈的家谱最全了。家谱为:

继世传家葆思国安庆章;乃祯鸿秀顺福履永兴昌;

德臻绵长久廉洁恭学良;忠义应琛省立志建清光;

伟业奇广聚春和寿益旺;祝华延圣景恩尊效平阳。

在例如:(汕头一代的李氏)

陇西开统绪冠冕盛大唐;将相功勋伟经书道德祥;

守成嗣续绩创业祖宗光;诗礼家声显仕师世泽长;

学文兼习武修纪并立纲;孝友充庭宇臣邻重赞襄;

平居讲仁让报国效忠良;积善有余庆承先自永昌;

箕裘欣克绍兰桂喜腾芳;燕翼贻谋远,椒番万载香。

还有云南文山一代的李氏:

春季嗣云庆,祖宗凤郁善,乐仁正本春;时方开元泰,奇茂兆生成;孝友忠和信,节义智廉能;敬胜宣端哲,文章冠道经;世济升隆景,名昭邦国新;徽猷当益盛,圣武绍令闻;秀彦思昌炽,伟硕更蕃馨;清香愈华美,瑞品庆加珍;高瞻如珠佑,厚福必恒临;甲乙长相继,永远振朝廷。

这样看来朋友对对号也就是了,真正的想有当代自家们上的家谱还要个人制订整理方可。

想追查一下李氏这一支的完整族谱 望有知者告知一下?

===林州家谱目录===林州西街李氏族谱正题名林州西街李氏族谱责任者李修德撰修时间2010年摘要始祖于明洪武六年(1373)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