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入赘?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7浏览:3收藏

什么叫入赘?,第1张

在西部婚俗中,有男嫁女娶的入赘婚。一些男子家穷,缺乏彩礼,便入赘到女家,以女父母为父母,所生子女从母姓,为女家传宗接代,西北地区称这入赘男子为“上门女婿”。这是一个古老的婚俗,倘若探幽索远,它几乎与人类经历一样久远。也因其久远,才显得扑朔迷离。为了探索它的发展轨迹,弄清它的真实面貌,我们不得不循着它的足迹,打开尘封已久的历史,小心翼翼地洗净蒙在它脸上尘埃。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来看,人类婚姻的起源和发展变化,与社会生产力与生活观念至为密切。入赘婚应是母系氏族社会对偶婚从妻居婚俗衍化而成的婚姻形态,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相适应。发迹于今日关中的周人,其始祖弃,母为姜姓,父为姬姓,他从母居,在邰(今武功、扶风县境内)长大,向姬姓部落传授播种百谷,被尊为农神,称“后稷”。在姜姓这个古老的部族中,还出现了一个见诸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上门女婿,他就是明人章回小说《封神演义》中被尊称为无所不能神仙——姜子牙。据《战国策·秦策五》和汉刘向《说苑·尊贤》载:“太公望,故老妇之出夫。”太公望,即姜子牙。名吕尚,是周灭商的第一功臣,又是周武王的岳父,成王的外祖,齐国的始祖,他不可能从今日关中跑到遥远的齐地去做上门女婿。他以其不凡的经历和灭商的辉煌功业,成为国人心中的传奇英雄,广为传颂。

秦汉时代,招赘婚十分流行。当时人们称这一婚姻形态为“入赘”,称入赘的男子为“赘婿”。“赘”是抵押、典质。那时,无论是权倾朝野的政坛显贵,还是一贫如洗的庶民百姓,都在入赘婚史上留下印痕。汉武帝的姑母馆陶大公主,寡居到50余岁,寂寞难耐,见卖珠小儿董偃人品风流,日夕厮伴,少夫老妻,同坠爱河。武帝闻讯,兴高采烈,赐给衣冠。从此董偃贵宠当朝,名闻天下。两人白头偕老,同葬霸陵,为父母文帝、窦后陪葬。但大多数入赘者,历尽人世沧桑,潦倒落魄,不堪回首。《汉书·贾谊传》云:“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些入赘者,地位低下,如同奴婢。他们寄人篱下,岌岌可危的命运之舟载着他们孤独的身影,挣扎在入赘婚的围城中,任人摆布,没有亲情,没有温暖,伤痕累累。尤其是社会歧视,列入“七科谪”之一。所谓七科谪,即罪犯、商人(汉代重农抑商、商人地位低)、商人的子孙和赘婿等七种人,经常被政府征派到边疆去服役。

汉代之后入赘婚依然流行。唐代未婚子女娶夫仍称“赘婿”,寡妇招夫称为“接脚婿”或“接脚夫”,寡妇仍住前夫家,招夫后承当前夫门户,从前夫姓。宋代改“赘婿”为“舍居婿”或“入舍女婿”。到了元明清时代,随着妇女地位的日益低下,赘婿更是受人歧视,元代男子入赘后顶门当差,行赡养女方父母之责,称其为“养老婿”;一些地方男子入赘后服役有年限,或妻子亡故后,可以返回父母家,称其为“出舍婿”。元末明初诗人王逢《浦东女诗》描绘道:

丁男殉俗各出赘,

红女不暇亲桑麻。

可见,入赘男子仍要赡养女方老人。在一些地方女子可以招夫,不准寡妇再嫁,更不允其招赘,也不准“招夫养夫”。但在明人小说、戏曲中描述入赘婚之事,举不胜举。如黄元吉《流星马》第一折、沈德符《顾典杂言》、冯梦龙的《三言》中,均有入赘男子生活的写真。

入赘婚俗在些山区至今依然流行。如甘肃陇南康县山区就是如此。这里男尊女卑的观念比较淡薄,男女婚嫁没有勾画出明显的界限,一些有女无儿的农家,乏人照料或女儿不忍离开父母,便招婿上门,入门女婿也不受歧视,家庭和睦,生活温馨。

值得称道的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大都流行“入赘婚”风俗。如居信在风景秀丽的西双版纳的布朗族有“偷女婿”的习俗,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夫从妻居”的残留。在这里,结婚自由,离婚亦自由。夫从妻居三年后,亦可转为“从夫居”。他们之间,没有上下之分,感情真挚,爱意绵绵,如诗如画。

从入赘婚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封建社会盛行不衰,与重男轻女的伦理观念密切相关,那时女子失去独立人格、缺乏自主权。顶门立户、继承遗产、传宗接代是男子的专利,但男子入赘人性扭曲,被人歧视。只有在少数民族地区,这种婚俗才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使男女青年成为倾心相爱、比翼双飞的情侣。

包袱的写法格式及称呼有如下:

上一代:称父亲。包袱写法: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称落款:孝男。

上二代:称祖父。包袱写法: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称落款:孝孙。

上三代:称曾祖。包袱写法: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称落款:孝曾孙。

上四代:称高祖。包袱写法: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称落款:孝玄孙。

上五代:称天祖。包袱写法: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称落款:孝来孙。

招婿,男的娶到女家里

入赘

男子就婚于女家并成为女方家庭成员的婚姻形式。俗称招婿。原为母系家族婚制,是从妻居、服役婚等古婚遗俗的发展。入赘得以延续的原因,或是女方需要劳动力,需要养老接代;或是男子家贫而无力娶妻,只能以身为质到女家完婚。秦汉时,入赘形式具有“赘婿服役”的性质。宋代以后,入赘变为“赘婿补代”、“赘婿养老”性质,女家没有男性子嗣,招婿上门接续宗祧,补充劳力,并赡养女家老人。赘婚有改为妻姓与不改姓两种形式。现代社会男女平等,男到女家落户者,大多出于日常生活、住房、养老等需要。

入赘是指男方“嫁”到女方家,大部分的时间都要在女方家,以女方的家庭为主。入赘了男的不要改名,但亲戚写请柬邀请你时,会把你的姓改成女方的姓,还有以后孩子的姓跟随女方的姓。当然这现象只是观念上的,具体的还是男女以双方商量的为主。

有关入赘题材的小说,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的追捧,因为这类题材的小说,满足了很多人对入赘婚姻的好奇心,究竟入赘是什么意思?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简要回答

入赘是指男女结婚后,男到女家成亲落户的情形,男到女家成亲落户要随女家的姓氏,又称为“倒插门”。

详细内容

入赘的婚姻仪式通常比较简单,不事铺张。但也有华侨或殷富之家,先让入赘的男子来家居住,而令女儿到外祖母家居住,到了婚娶吉期,照样有花轿到外祖母家去迎亲,照样担嫁妆和鼓乐伴行,家中照样安排等新人的队列,用热烈的炮声迎接新娘入门,照古例踢轿门、请出轿、牵新人上厅堂行交拜礼,同样鼓乐喧天炮声震地,大宴亲友和宾客,用热闹的场面把入赘形式加以掩盖,使男子堂而皇之地娶亲,女儿照样坐花轿“出嫁”做新娘。

旧时,入赘之日,由女家备四人轿,并用行人执事,专迎新郎,俗称“抬郎头”,或先一日由女家按去,宿新房中,正日,花轿鼓吹,抬新娘兜喜神方一转,似男家迎娶,到门拜堂。亦有新娘不坐花轿,届时男女拜堂成亲,礼节仪式从简。

入赘的男子,往往要由女儿亲自挑选,从这一点上说,比那些姑娘被蒙在鼓里,单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办的婚姻更胜一筹。

中国传宗接代的思想是入赘的主要原因,入赘俗称招婿,它是男方到女方家入户,孩子随母姓。原为母系家族婚制,这是从妻居、服役婚等古婚遗俗的发展。

入赘得以延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女方需要劳动力,需要养老接代;二是男子家贫而无力娶妻,只能以身为质到女家完婚。秦汉时,入赘形式具有“赘婿服役”的性质。宋代以后,入赘变为“赘婿补代”、“赘婿养老”性质,女家没有男性子嗣,招婿上门接续宗祧,补充劳力,并赡养女家老人。

入赘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女方家族延续的问题,古时家族延续是个无比重大的问题,中华文明之所以传承几千年,跟我们重视家族是分不开的。中华文明是个男权社会文明,是以家族延续为主要线索的文明,当家族延续到某一代,只剩女性无男丁时,便会考虑招婿以延续家族,其他方式如过继、领养、干亲等。

什么叫入赘?

在西部婚俗中,有男嫁女娶的入赘婚。一些男子家穷,缺乏彩礼,便入赘到女家,以女父母为父母,所生子女从母姓,为女家传宗接代,西北地区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