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奢香博物馆如何?
奢香博物馆坐落在毕节市大方县城北05公里处奢香陵园内的东南角,坐东向西,占地1600平方米,是西南地区第一个以民族历史人物为名的博物馆。奢香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彝族传统建筑艺术特色,形式别具一格的仿古建筑。整个布局,结构紧凑,楼台重叠,仿佛壁立,嵯峨雄浑,气象奇伟。
奢香是明代贵州著名的彝族女土司。其墓葬位于奢香博物馆旁,为石围土封,圆形。墓裙有龙虎高浮雕石9块,饰以彝族图案花纹。墓前依地形筑平台两道,墓地四周以仿古马头形墙圈保护,中建水池亭榭、石栏小桥、花圃草坪。
奢香博物馆展示的是聚居在贵州黔西北,以大方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古代水西彝族历史文化的辉煌。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的民族。彝族默部德施氏迁入贵州后,长期在鸭池河以西的大片地区进行开发和繁衍生息,史书称为“卢鹿部”或“水西彝”。在蜀汉时,有过妥阿哲为罗甸王,建都大方;在明朝初期,有过奢香夫人摄贵州宣慰使,开辟龙场九驿等兴盛时期。经过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水西彝族在实践中创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灿烂文化。馆内有6个陈列室,收藏了大量的彝文古籍。
据媒体报道,贵(阳)毕(节)公路以桥梁数量之多创下世界“之最”。全路长仅179.05公里,竟有151座桥,平均1.186公里1座。其中最大的“六广河大桥”长564.2米,桥面高305米,桥墩高90米,桥高、墩高均居全国榜首。“贵毕公路”所经之地,古称“水西地区”。明洪武年间,奢香开辟“龙场九驿”,修建“水西十桥”,其路线与“贵毕公路”大致吻合,此乃说明,奢香是开发水西交通的先行者。
所谓“水西”,指的是贵州西部乌江上游鸭池河以西广大地区。其地“桥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彝族土司十分重视桥梁建设,至今留下的许多古桥,多是彝族土司主持修建甚至捐资修建的。如黔西境内的“朵尼桥”、黔西与大方交界处的“西溪桥”和大方境内的“落折河桥”等等,即是摄贵州宣慰使奢香主持修建的。奢香之后,又有贵州宣慰使安贵荣倡建的“长春桥”、彝族土目安邦母子捐资修建的“水西大渡河桥”等等。修建水西大渡河桥,用去安邦母子白银“壹仟壹佰伍拾两整”。时任贵州宣慰使安国亨特意为其撰写修建碑记。
水西地区的许多建桥碑记是用彝文撰写的,内容十分丰富。刻于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用彝文撰写的《拦龙桥建桥碑记》,开宗明义叙述家史:“论及六祖的根本,不是寻常的啦!自德施以来,到阿哲其时代,首先从嘎勒分支往妥太聚居,再迁徙到古阿勒掖的施默耿佑姆来定居。在这以后,阿其家就兴盛如挺拔参天的一株大树,伫立荫盖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又如春天嫩绿的芳草,遍及原野。”“只直阿里的权威与俸禄来自于百姓,如同河水的源头永远没有穷尽;君长的威名也远扬于四方。积攒的丰裕财富,多如夜间的繁星,珠宝往来,连绵不断。”
为何要建“拦龙桥”?碑文说:“由于这块肥沃的土地横着一条河,德赫布诺、阿洛育梅、娄则阿姆、堵莫阿嘎四人共同建议道:‘山中的野兽尚有狮子来驯服,栖息于林中的禽鸟能频频地高飞。如今我们居住的南北两面和中部地带,都有辽阔的田地,可谓良田千顷。但还有一条很宽的河蜿蜒流经其间。河上乃运输租赋必经之路,如果不在上面建好一座桥梁,虽然有显赫的官爵,创造了大业,可受到交通的梗阻,所得到的享受仍然是很微薄的呀!’因此,在开庆己未年五月初三日开始兴工建桥,到庚申年十月初三日竣工。”
彝族土司何以如此热衷架桥?刻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何家桥修建碑记》如是说:“桥像高天与大地接壤的形状一样,往来经过的人,如鳞甲累累,络绎不绝,运送的粮食赋税,像江河的水,流个不停。”刻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的《蚂蚁河桥修建碑记》将征收到手的租谷和赋税运往何处,记得一清二楚:“我和伯父俩,到这地方定居后,从白索过渡,征收租谷和赋税,往‘龙濮恒舍’君长住的地方输送。财源必须从远方来,但受东方河水的阻隔。河大潭水深,用马来驮运,心已到对岸,脚却难迈过。面对这种情景,凡经过这里的人,举目对直插霄汉的九重山在考虑,低头向地下的川流在深思:计划要实现这项伟大的基业。”即在蚂蚁河上修建一座桥。
看来,“运送粮食赋税”是修桥铺路的主要动因。据文献记载,洪武年间,水西地区的田赋负担极为繁重,“每岁定输赋三万石”。比水西富庶的播州地区(今遵义一带),“每岁纳粮二千五百万石”。弘治年间,水西输粮增至五万石。
用彝文镌刻的建桥碑记,其本身就是极为珍贵的民族文化典籍。此类历史文献,从一个侧面丰富了“水西桥文化”的文物价值和旅游价值。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建桥碑记,后人得以知晓,许多古桥的修建,凝结各族人民的心血,是民族团结的颂歌。比如修建蚂蚁河桥,除彝族土司和彝族民众捐资投劳外,还有汉族、苗族和回族村民参与其事。功德碑上有如下记载:“执事郎,李朝宝,一两二钱。”“法迭赫苗寨,银一两四钱五分。”“苗族阿育宗,银二钱七分。”“工匠是不吃猪肉的回族张三虎。”
俗话说,“桥是桥、路是路”,似乎桥与路毫不相干。其实不然。桥也是路,而且是道路中最为关键的部位。要开发一个地方,首先必须修桥铺路。水西地区于工程告竣后“刻碑勒石”,从而留下大量石质文献。水西地区古往今来的道路桥梁、修建碑记、相关文献和民间传说,是乌蒙山区十分精彩的文化资源。如以照片、图纸、模型、声像及相关资料将水西地区新老桥梁精心组成一个《水西桥文化展》,在水西文化中心——奢香博物馆内陈列展出,定会受到公众关注。
慕俄格古城始建于蜀汉时期,是古罗甸王国的首府、明代“贵州宣慰府”驻地。“慕俄格”为彝语音译,意为天底下的王城。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彝族君长济火一妥阿哲献粮通道助诸葛亮南征有功,被封为“罗甸国王”。妥阿哲封王之后,即定王都于大方,经历几代君王,历时80年建成慕俄格王城,并修建王宫于城中。
明代初期水西杰出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将“贵州宣慰府”(九层衙院)作为执政的官邸,在这里运筹帷幄,领导水西地区各族群众开疆土、励耕织、修九驿、纳汉儒、兴汉学、建和谐、安边陲,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水西地区繁荣稳定立下不朽的功勋,创造了亘古的辉煌。 慕俄格古城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奢香墓及奢香墓保护管理机构奢香博物馆;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慕俄格城堡遗址;《奢香夫人》影视拍摄基地古代彝族九重衙院规模和风格恢复重建的“贵州宣慰府”;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庆云楼、斗姥阁古建筑群;有文物点猪大坡古驿道,三官桥井、杨家关井等古井;有罗氏塘、洗马塘、千年水塘等;其独具特色的彝族风情街。慕俄格古城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充分彰显中国古彝文化的特点,是自然和文化遗产为载体的复合型旅游景区。 2011年45平方公里古城规划建设项目的启动与实施,目标定位即将把古城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结合型国际旅游目的地;国际著名的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体验度假目的地;贵州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目的地;中国知名的古彝文化旅游中心地。” 地址:大方县顺德路慕俄格古城 门票:60元开放时间:8:30-18:00 交通参考路线: 自驾1:到百里杜鹃路—开行路—G326—环岛—贵毕公路—大纳公路/沙子坡出口—G321—G326—顺德路—终点 自驾2:到黔云路—林城东路—长岭北路—观山东路—G75—贵毕公路—大方出口—X712—金鱼村—丰登大道—顺德路—终点
其实这就是结合当地的一个悠久的历史传说而演唱的歌
彝族土司在“水西”统治的1400多年中,最为杰出的代表是明朝时期的奢香夫人。
奢香夫人死后的第16年,大明王朝正式宣布贵州建省,应该说,是奢香开发贵州直接推动了明王朝建贵州省的决策。
奢香审时度势,以国家统一为重,亲率各部组织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开辟出以偏桥(今施秉县境)为中心的两条驿道:一条向西经水东(今贵阳东北)过乌撒(今威宁)达乌蒙(今云南昭通);一条向北经草塘(今修文洒坪蜈蚣桥)、陆广(今修文六广)、谷里(今黔西谷里)、水西(今黔西城关)、奢香(今大方大渡河桥西北)、阁鸦(今大方响水小阁鸦)、归化(今大方双山归化)、毕节(今毕节二铺)等九驿。
奢香主持开辟的驿道,成为纵横贵州以达云南、四川、湖南边境的交通要道,改变了贵州险阻闭塞的状况,沟通了边疆与中原内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增进了汉民族与西南各兄弟民族的交流,促进了贵州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
“龙场九驿”成为奢香为国为民建树辉煌业绩中的一座丰碑。”
关于彝族 的族源,迄今仍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到目前为止,彝族的族源以土著说、氐羌说为主。土著说又分西南土著说和云南土著说两种。西南土著说认为,彝族自古以来就居住在祖国的西南,经过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成为现今的彝族。这种主张的依据,除了汉文文献资料外,更多的是古彝文文献资料和神话传说等。云南土著说认为,云南是彝族的起源地。
羌氐说的观点较为普遍,它认为在六七千年前居住在我国西北青海地区的古氐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其中有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游弋。古羌人早期南下的支系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后来形成了西昌地区的邛蕃和云南地区的滇蕃等便是彝族的先民。
此外还有“西方外来人种说”,清末西方人带着人类学的眼光来到彝族地区,调查的结果是:“从彝族在体质上表现出来的体格高大、高鼻深目、古铜肤色等特点,认为彝族的血缘中应带有西方雅利安人或高加索人的血缘特征。尤其是当时的小凉山还处于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社会成员在等级划分上与印度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入侵带入印度)有着相似性。并据此认为彝族是来源于西方或至少带有西方雅利安人的血统。
戴维斯在其1911年所著的《云南——连续印度和扬子江的链环》一书中提到彝族:我们越过4000英尺高的山峦抵达左曲倮倮村,村里的倮倮人可说是我在南方所见过最优良的类型,各自长得很高,鼻子笔直,面貌清秀。 “吕达真在其《倮倮人的人种学研究》《建昌倮倮》一文中提到彝族“是一个被战败的优秀人种”。 俄国人人顾彼德在《被遗忘的王国》一书中也提到:“他们身材高大他们肤色一点也不黑,而象黑白混血儿,呈现奶油巧克力色,他们大眼睛亮晶晶的,总是炯炯有神,他们的相貌鹰钩鼻几乎像罗马人。他们头发漆黑,稍微卷曲相当柔软“。
“现代倮罗中,黑白两个群体是有体质上的差别。黑倮罗体格高大,有人说比欧洲人还高些。他们有鹰钩鼻,隆起的鼻脊与蒙古里亚型是十分不同的。” 因此看,彝族”西方外来人种“的说法属于无风不起浪。
3000年前彝族祖先已分布于部分西南地区,即史书中常出现的所谓“越嵩夷”、“侮”、“昆明”、“劳浸”、“靡莫”、“叟”等部族。
彝族
彝族先民在长期形成与发展中,活动范围曾遍及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腹心地带及广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区应是三省毗连的广大地区。
8世纪30年代,统治范围达到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与四川全部,基本上控制了彝族先民的主要分布地区。
南诏奴隶制王朝曾长期统治彝族先民地区,不能不对当地奴隶制的存在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唐天复二年(902)。两宋300多年中,戎(宜宾)、泸(泸县)、黎(汉原)3州的彝族先民,处在宋王朝与大理政权的相互争取之中,出现了奴隶制经济相对繁荣的局面。与之相配合,奴隶制生产关系出现了强大部落奴役小部落的情况。蒙古蒙哥汗三年(1253),蒙古骑兵自四川分三道进攻云南,经彝族地区,促使处于分裂状态的各彝族地区出现比较松散的反蒙古联合,开始统一于罗罗族称之下。
明代276年间,地跨云、贵、川三省的水西(大方),乌撤(威宁)、乌蒙(昭通)、芒部(镇雄)、东川(会泽)、永宁(叙永)、马湖(屏山)、建昌(西昌)等地各彝族土司(兹莫)连成一片,相互支援,保持着基本上相同的奴隶制度,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各彝族地区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土司及黑骨、白骨与家奴3个等级。在上述等级关系的基础上,明代水西、建昌、乌蒙等地彝族的土司制度仍然是奴隶制的上层建筑。
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在彝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给土司、土目、奴隶主势力以沉重打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建国时期大部分彝族地区仍然处于奴隶制晚期或封建领主制社会。
请采纳
明洪武八 年(公元1375年),奢香夫人年方十四岁,嫁与贵州彝族黔部水西(今大方)君长、贵州宣慰使霭翠为妻。其夫霭翠,彝名陇赞阿期,系贵州彝族默部德施氏勿阿纳四十六世孙,元末袭任顺元宣抚使,八番顺元宣慰使加云南行省左丞。明太祖朱元璋灭元后,在金陵(今南京)建立明王朝中央政权,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撤销原元建制,设贵州宣抚司。霭翠与水东的宋蒙古歹、普定的女总管适尔等先后率部归附明王朝。朱元璋皆"予以原官世袭","赋税听其输纳"。以霭翠为贵州宣抚使;宋蒙古歹为宣抚同知,并赐名曰"钦"。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鉴于霭翠统辖的水西领地较广,是控制川滇黔边境的战略要地,民族众多,具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兵力强大,行动统一,其对西南政局的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于是下诏,"升贵州宣抚司为宣慰司,以霭翠为宣慰使,宋钦为宣慰同知,令霭翠位各宣慰之上,设治所于贵州城内(今贵阳)"。奢香自幼聪明能干,好学深思,婚后成为霭翠的内助,经常辅佐丈夫处理宣慰司的许多政事。在与丈夫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奢香逐步增长了摄政理事的政治才能,以贤能闻名水西各部,受到族人爱戴、尊称为苴慕,即君长之意。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水东的宋钦死去,由其妻刘淑贞代袭宣慰同知一职。同年,霭翠病逝。由于子尚年幼,不能承袭父职,奢香毅然克忍居孀抚孤之痛,代袭贵州省宣慰使职。
事件(一)
奢香袭职摄政后,正值明王朝揭开消灭故元梁王政权,统一云南之战的帷幕。盘踞在云南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故元梁王和土酋段氏。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以昆明为其统治中心,在明王朝建立后,仍奉元朝正朔,服从退据蒙古沙漠的元朝残余势力的命令。土酋段氏控制着大理一带,虽然直属北元政府管辖,但处于半独立状态。洪武十四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率师30万人,从四川、湖南兵分两路,经贵州南征云南。盘踞在云南的元蒙割据势力视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黔西北为军事重地,暗中与这一带的土酋相勾结,企图屯兵固守,阻止明军征讨。奢香审时度势,以国家统一为重,坚持不卷入使西南分裂割据的旋涡,积极让明军在水西境内安营扎寨,主动贡马、献粮、通道,支持明军经贵州进伐云南。再是凭借水西与西南彝族各部的宗族姻亲关系,亲自出访乌撒(今威宁)、芒部(今云南镇雄)等地,向诸土酋宣以大义,晓以利害,进行劝说开导,从而使割据势力失去支持。明军顺利进入云南,一举消灭元守军,梁王自缢而死;再又挥师攻克大理,土酋段氏就擒,从此结束云南割据势力的统治,使明王朝实现了对西南边陲的统一,奢香为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事件(二)
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明王朝派驻贵州的封疆大吏--都指挥使马烨,执文化偏见,视奢香为"鬼方蛮女",对其摄贵州宣慰使职政绩卓著,忌恨不满;又好事贪功,对改土归流急于求成,不顾当地民情,企图以打击彝族各部头领为突破口,一举消灭贵州少数民族地方势力,"代以流官"、"郡县其地",达到邀功朝廷,专横贵州的目的。因水西奢香力量最强,就把矛头对准奢香。为此马烨作了充分的武装准备,等待机会。是时,有人污蔑奢香,马烨即借机将奢香抓到贵阳,用彝族最忌讳的侮辱人格的手段"叱壮士裸香衣而笞其背"。以为如此激怒奢香,扩大事态、就可趁机出兵,大动干戈。奢香无辜受到辱挞,极为忿怒,折断所佩革带。与宣慰同知刘淑贞"走诉京师",朱元璋下定决心召回马烨,定以"开边衅,擅辱命妇"之罪,将其下狱。然后赏赐奢香金银和丝织品等物"遣之归","命所过有司,皆陈兵耀之"。临行,又在御花园设宴款待奢香,郑重饯别,奢香在同马烨的较量中,"居然巾帼丈夫雄",终于兵不血刃,洗雪挞辱,金殿胜诉,扬眉吐气。她的胜利,客观上起到了反对分裂,消弭战乱,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进步作用。
事件(三)
奢香回到贵州后,一面宣扬朝廷的威德,使"诸罗大感服",人心安定;一面履行诺言,刊山通道。在洪荒草昧,"羊肠险恶无人通",雪栈云林,"落落千秋无通款"的贵州高原,奢香亲率各部,组织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披荆斩枳剪蒿莱","凿山刊木穿蒙茸",开辟出以偏桥(今施秉县境)为中心的两条驿道:一条向西经水东(今贵阳东北)过乌撒(今威宁)达乌蒙(今云南昭通);一条向北经草塘(今修文洒坪蜈蚣桥)、陆广(今修文六广)、谷里(今黔西谷里)、水西(今黔西城关)、奢香(今大方大渡河桥西北)、阁鸦(今大方响水小阁鸦)、归化(今大方双山归化)、毕节(今毕节二铺)等九驿(龙场驿为首,故称"龙场九驿"),岁贡马匹和廪积。
"鬼国山河改,皇华驿路存";"九驿邮初置,三巴路已通"。奢香主持开辟的驿道,成为纵横贵州以达云南、四川、湖南边境的交通要道,改变了贵州险阻闭塞"夜郎自大"的状况,沟通了边疆与中原内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增进了汉民族与西南各兄弟民族的交流,促进了贵州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龙场九驿"成为奢香为国为民建树煌煌业绩中的一座丰碑。明王朝亦把奢香当作巾帼功臣。明太祖朱元璋曾这样称道:"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
"九驿路开山失险","自是大道通而西南益辟"。从此之后,奢香多次到金陵,通过朝觐、禀呈政务、输赋、进贡地方物产和马匹等活动,使贵州和明王朝中央政权的关系更加密切起来。"每岁贡献不绝。报施之隆亦非他土司所敢望"。通过广泛地接触汉族地区文化。奢香开阔了眼界,深感贵州远在边陲,贫困落后,决心"躬亲倡文明"。奢香摄职期间,多方接识中原内地的才人学士,聘迎汉儒到贵州兴办宣慰司学,传播汉文化;招来能工巧匠,传授先进的耕织技术,开置农田,发展生产;倡导彝汉融和,安居乐业。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奢香将长大成人的独子阿期陇的派到金陵,请入京师太学读书,明太祖朱元璋特下诏"谕国子监官,善为训教,庶不负远人慕学之心"。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阿期陇的学成而归,朱元璋赐予三品朝服并袭衣、金带等,并钦赐姓"安",汉名亦叫安的。同年十月,奢香派遣子媳奢助及把事头目允则陇,带上被朱元璋赐名曰"飞越峰"的水西名马60匹入朝献恩。经过奢香的勤政治理,苦心经营,使莽莽黔山彝岭的水西地区,社会安定,民族和睦相处,经济发展,文明气象日昌。
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年仅35岁的奢香不幸病逝。明太祖朱元璋特派使臣到水西,参加奢香的葬礼,加谥奢香为"大明顺德夫人"。
大方奢香博物馆如何?
本文2023-12-07 09:38:4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37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