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姓男孩名字大全 尉姓男孩名字文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7浏览:6收藏

尉姓男孩名字大全 尉姓男孩名字文艺,第1张

导语:尉是多音字,可以念作“yù”或“wèi”。尉姓是排行在我国姓氏第381位的姓氏,人口数量较少,但分布很广,在河南、浙江、山西、山东、内蒙、江西、江苏等多个省区都有分布。倘若有姓尉的人家,家里添了个男娃娃,尉姓家长知道如何为尉姓男孩起名字吗?起一个文艺点的名字要怎么起呢?下面我就为大家带来尉姓男孩名字大全。

尉姓男孩名字大全

尉涛磊、尉涛依、尉涛光、尉涛震、尉涛柳、尉涛辰、尉涛栋、尉涛青、尉涛忆、尉涛宗、尉涛源、尉涛承、尉涛瑄、尉涛豪、尉涛宸、尉涛昌、尉涛材、尉涛涛、尉涛锦、尉涛柯、尉涛云、尉涛继、尉涛霄、尉涛裕、尉涛诚、尉涛杉、尉涛浩、尉涛畅、尉涛麒、尉涛贤、尉涛天、尉涛信、尉涛佐、尉涛彦、尉涛奎、尉涛聚、尉涛镇、尉涛顺、尉涛松、尉涛城、尉涛寅、尉涛烨、尉涛华、尉涛君、尉涛祺、尉涛胜、尉涛景、尉涛明、尉涛逸、尉涛翔、尉涛学、尉涛卓、尉涛阳、尉涛晨、尉涛圣、尉涛澜、尉涛佩、尉涛达、尉涛晗、尉涛洁、尉涛威、尉涛良、尉涛羽、尉涛翊、尉涛岩、尉涛盛、尉涛旷、尉涛毅、尉涛和、尉涛图、尉涛国、尉涛清、尉涛童、尉涛博、尉涛希、尉涛聪、尉涛东、尉涛洪、尉涛乐、尉涛瀚、尉涛临、尉涛淏、尉涛鸿、尉涛旭、尉涛雨、尉涛智、尉涛帆、尉涛冠、尉涛霖、尉涛睿、尉涛康、尉涛宇、尉涛潇、尉涛轩、尉涛梁、尉涛咏、尉涛弘、尉涛远、尉涛文、尉涛苑、尉涛佑、尉涛荣、尉涛邦、尉涛然、尉禹辰、尉风信、尉彦安、尉济川、尉瑞保、尉宝森、尉远添、尉韵舟、尉洪峥、尉和裕、尉彦腾、尉致欢、尉炫翕、尉晨韶、尉佑升、尉佳纬、尉琛易、尉国洪、尉昊志、尉汉林、尉俊宇、尉柯舒、尉建轩、尉嵩礼、尉正铭、尉米岐、尉信顺、尉彤博、尉唯鑫、尉海洋、尉金波、尉冰洋、尉牧莞、尉昀照、尉榆臻、尉冰峰、尉海清、尉温茂、尉佐添、尉升俊、尉钦远、尉伟雄、尉冠材、尉圣兴、尉煊渊、尉镜天、尉笃楠、尉皓才、尉诗文、尉安盈、尉则瑞、尉玮驹、尉弘先、尉金山、尉启硕、尉信豪、尉憬熙、尉毅睿、尉超楠、尉济源、尉怀晨、尉庆豪、尉禹涵、尉辉潇、尉笙智、尉志烨、尉廷鑫、尉奕仁、尉国韶、尉晨珊、尉思邵、尉圣豫、尉柯智、尉林江、尉沐依、尉鼎润、尉昱天、尉鼎智、尉源德、尉义涵、尉秋法、尉锦志、尉奕辰、尉翰阳、尉本林、尉伟恺、尉晖博、尉雨逸、尉焕东、尉浩书、尉牧聍、尉沐桓、尉韦惜、尉建宸、尉承灿、尉佑语、尉松福、尉志坤、尉宗阳、尉岩昪、尉文钦、尉英栋、尉孟阳、尉铠铭、尉开文、尉亚辉、尉启雄、尉志安、尉佳星、尉禹豪、尉良朋、尉赢岚、尉彪云、尉峥曦、尉玉韶、尉米轩、尉东昀、尉昕彦、尉尚恩、尉君儒、尉荣茂、尉锦聪、尉诺泓、尉靖伦、尉千凌、尉炫赫、尉灿景、尉保潇、尉儋航、尉秋水、尉和正、尉信嘉、尉羽炫、尉笙博、尉浦尘、尉高志、尉岳耘、尉灏乔、尉霆宇、尉承以、尉义牧、尉俊语、尉祺明、尉盈克、尉靖淳、尉弥勋、尉先逸、尉祥杰、尉航熙、尉鸿维、尉可航、尉全鸿、尉佩宸、尉墨鹤、尉廷福、尉彬皓、尉康童、尉立昆、尉郁文、尉建成、尉忠隽、尉佳佚、尉旭恒、尉聪嘉、尉昊延、尉载沅、尉本嘉、尉章乃、尉永盛、尉懿宸、尉传燊、尉金鸿、尉如航、尉晔楷、尉钲汶、尉樊文、尉重轩、尉迎丘、尉若轩、尉胤峰、尉奉彦、尉宇麟、尉建华、尉樊圳、尉星睿、尉扬雨、尉翰麒、尉澄晖、尉弘化、尉弘杰、尉誉邦、尉润剑、尉弘棋、尉瑞佑、尉岩阳、尉奕首、尉玉明、尉圣权、尉禹佟、尉均超、尉修辰、尉林洛、尉俊俊、尉哲良、尉炫褀、尉德宸、尉风枞、尉致承、尉宇毅、尉阳嘉、尉锻砺、尉鉴俊、尉政青、尉鹏博、尉紫淳、尉茂才、尉昌艾、尉卓明、尉煜镕、尉灏然、尉菊君、尉昶升、尉焘琸、尉瑾辰、尉昶沣、尉义学、尉秉钺、尉奕锌、尉昱岩、尉皓裕、尉冠天、尉宗奂、尉春波、尉学显、尉渊兮、尉昀柯、尉珏琦、尉宜凡、尉彦胜、尉宥林、尉故长、尉骏年、尉潇咏、尉沐杨、尉旭声、尉建辉、尉君恒、尉嵩武、尉宏昶、尉宝峥、尉旭亭、尉谦潇、尉淏泽、尉康淏、尉保同、尉晨潇、尉国烨、尉澔彦、尉厚鉴、尉河佳、尉海之、尉奕逸、尉梓喧、尉伯羽、尉超仁、尉宸宏、尉昆纬、尉新恒、尉斐硕、尉森硕、尉纶硕、尉益硕、尉泓硕、尉宏硕、尉然硕、尉嵩硕、尉丰硕、尉治硕、尉恩硕、尉睿硕、尉琪硕、尉波硕、尉景硕、尉展硕、尉梓硕、尉启硕、尉绍硕、尉本硕、尉祥硕、尉乐硕、尉涵硕、尉邦硕、尉弘硕、尉昶硕、尉朗硕、尉和硕、尉铭硕、尉际硕、尉祺硕、尉臻硕、尉瑾硕、尉昊硕、尉苑硕、尉阳硕、尉君硕、尉智硕、尉彬硕、尉牧硕、尉哲硕、尉坎硕、尉宇硕、尉韵硕、尉凡硕、尉弈硕、尉砺硕、尉熠硕、尉韬硕、尉岩硕、尉文硕、尉浩衍、尉乐阳、尉霖奕、尉欣怡、尉景长、尉振义、尉智炜、尉羿博、尉昌烨、尉弘业、尉烁逸、尉伯灿、尉慕捷、尉智杰、尉晨兴、尉景薰、尉凯阔、尉宇秦、尉文昀、尉淳杰、尉星霖、尉逸明、尉思得、尉振光、尉诺刚、尉忠豪、尉民俊、尉家然、尉超瑾、尉季丰、尉彭宸、尉舒亮、尉佑昶、尉存瑞、尉林冉、尉棋尚、尉梓轩、尉达瀚、尉凯铭、尉嘉浦、尉国俊、尉濡琪、尉哲煊、尉乐钦、尉辉沐、尉晔涛、尉贤孜、尉方强、尉建平、尉敬曦、尉淇梓、尉浩渊、尉锰聊、尉科杰、尉泷仁、尉朝景、尉嘉军、尉抒辰、尉添元、尉嘉志、尉楚源、尉晨慕、尉宏邈、尉恩尚、尉焱明、尉峥勇、尉秋浩、尉钟文、尉嵩朴、尉乔晓、尉沛宏、尉永雄、尉彦雷、尉荣嘉、尉智景、尉博涛、尉昊琨、尉旭恺、尉泓军、尉哲恒、尉彬乾、尉柯朋、尉昱徽、尉汉善、尉伟峰、尉天复、尉钲中、尉裕奉、尉添海、尉铭臻、尉旭睿、尉亦昂、尉亚辉、尉霆岚、尉衡隽、尉鹏荣、尉定晟、尉运空、尉仁甫、尉金浩、尉闻峥、尉康嘉、尉昌隆、尉凡书、尉鉴峰、尉弘国、尉鑫翔、尉然夕、尉如彦、尉宇连、尉利铭、尉泽剀、尉方文、尉瑾军、尉言浩、尉峥泽、尉景曜、尉鑫存、尉煜峥、尉奕筱、尉昊朗、尉镇易、尉永强、尉家贝、尉逸辉、尉长龙、尉宇永、尉泽闰、尉业昶、尉瑄俊、尉棋国、尉光晖、尉兆燊、尉贤强、尉德法、尉伯牧、尉佳柠、尉云江、尉融皓、尉鉴全、尉苇寒、尉德恩、尉宗伟、尉少钏、尉毅寒、尉启铭、尉建原、尉永健、尉驿秦、尉鹏锦、尉沐凌、尉茂培、尉正源、尉羿飞、尉熠嘉、尉佐仪、尉佑涵、尉景行、尉槊臻、尉实彦、尉舷涵、尉祥力、尉景孜、尉杰耀、尉阳贝、尉立森、尉鉴清、尉成培、尉瑾辉、尉仁浩、尉宇棱、尉珉瀚、尉嘉淇、尉宇瑞、尉洛晨、尉克钮、尉钰嘉、尉瑞衡、尉坤涛、尉德浚、尉芮其、尉若水、尉铭潞、尉志功、尉秉霖、尉瑾珑、尉海龙、尉岱昕、尉瀚耿、尉志文、尉伟琦、尉学潇、尉康乐、尉流信、尉梓钦、尉乐昕、尉泽宸、尉汐岁、尉闰阳、尉冰政、尉邵谦、尉钲瀚、尉振龙、尉奕民、尉瑾译、尉泊文、尉天津、尉荣辉、尉令皓、尉正泽、尉泽卓、尉青辉、尉温玉、尉予柯、尉海红、尉令纹、尉济泽、尉润复、尉铭昱、尉安捷、尉廷辉、尉淏晋、尉韬鸿、尉煦皓、尉可文、尉潇越、尉德原、尉铭琛、尉智棋、尉来宇、尉君志、尉承兴、尉安辉、尉黎函、尉懿鸿、尉益朗、尉东鸿、尉立华、尉材德、尉善强、尉东津、尉书添、尉子景、尉宏煌、尉孜黎、尉宏彦、尉江展、尉添友、尉俊烨、尉波庆、尉孜飒、尉强歌、尉锐明、尉毓尧、尉乐煜、尉相孜。

尉姓男孩名字文艺

01、尉景阳

景:环境的风光;情况,状况;佩服,敬慕;祥瑞;高,大。景字五行属木,用作人名意指如意吉祥、推崇备至、前程似锦之义;

阳:阳是指太阳。引申为温暖、明亮、带正电的。中国古代哲学认为阳是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阳字五行属土,用作人名意指阳光、开朗、积极向上之义;

02、尉振安

振:搬动,挥动,奋起,兴起,如振奋,振作,也指赈济,挽救,救治。振字五行属火,用作人名意指发奋图强、意气奋发、振国安邦;

安:指平安,安定,吉祥,如平安如意、竹报平安、岁岁平安等。安字五行属土,用作人名意指文静、吉祥、幸福安逸之义;

03、尉慕尧

慕:指向往、敬仰、敬慕、依恋、思念,如向风慕义。慕字五行属水,用作人名意指才貌出众、发扬光大、备受尊崇、风度之义;

尧:指古代的一个圣明君王的名字。尧字五行属木,用作人名意指大权在握、正直、品德高尚之义;

04、尉敦颢

敦:1、厚道,笃厚,如诚朴宽厚;2、勤勉,专心且刻苦,如勤勉学习。敦字五行属火,用作人名意指善良、勤奋好学、文雅之义;

颢:白的样子;光明;浩大。颢字五行属木,用作人名意指前程似锦、光明、公正之义;

05、尉嘉恩

嘉字念作jiā,嘉字五行属木,用作人名意指善良、吉祥、美好、乐观之义;

恩字念作ēn,恩字五行属土,用作人名意指仁爱、博爱、包容、博大之义;

尉姓的来源和来历

一、出自姬姓

出自春秋时期郑国。此姓有"yù"和"wèi"两个读音,读音不同,来源有别。当读“wèi”时,相传出自春秋时郑国,是当时一位掌管刑狱的官吏的后代。他的官名叫尉正,后世尉姓来源于他的官名。但古代多有以官名为姓氏者,后世尉姓之人不一定是其子孙后代。

二、他姓改姓

还有一部分尉姓是由“郁”改过来的,因为他们的“郁”可与“尉”通用,相传是一个叫郁华的人的后代,但这部分人的姓氏念“yù”。还有念“yù”音的则出自佘姓。秦朝时,又有一位国尉缭,他在任为国尉后,后代就以尉作为姓氏。

三、出于鲜卑复姓尉迟,由其简化而来。

四、出自姬姓

出自西周晚期郑国公子翩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西周晚期,在周宣王姬静(姬靖)执政时期(公元前827~前784年),其弟弟郑桓公姬友有个儿子叫公子翩,周宣王很喜欢这个侄儿,因此赐封其于蔚邑(今山西平遥),并为其专门设置了蔚州。因此,世人又称公子翩为蔚翩、郁翩、郁翩、尉翩、郑翩等。在公子翩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蔚氏,后有部分族人改称郁氏、郁氏、尉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中国有姓过的。

过姓(guō xìng),是个古老而又少见的姓氏。主要分布在江南苏锡常地区和浙江嵊州、海盐,安徽蒙城,山东巨野,特别是无锡、苏州。

起源于夏代名门望族,以官职为氏,为古代占卜后审阅占卜准确性的官员,以羽毫石为家族护身法物。此姓氏后裔有5大特点,第一是舌头两侧有牙齿痕迹,称作齿痕舌。第2特点耳朵下面和后面有明显黑痣。

                                                                 过家鼎(右一)

       

扩展资料:

过姓的由来传说

源于姒姓,出自夏朝诸侯国过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古寒国被大禹建立夏王朝时所灭,之后大禹封自己子侄到原寒国过邑,建有姒姓过国,故址在今山东省烟台市下辖的莱州市一带。

后由于维护夏王朝的统治,支持夏王姒相对抗寒浞,因此为东夷族首领后羿的家臣寒浞之子寒浇所灭。

灭国后的姒姓过国公族子民们,有以失国之名为姓氏者,称过氏,亦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据说,该支过氏族人后有因避难去“辶”底改为称呙氏者,后再简为呙氏,皆世代相传至今。姒姓过氏族人皆尊奉大禹为得姓始祖。

-过姓

百家姓有姓国的吗 有的国(Guó 国)姓源出有三: 矗 1、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公子发,字子国。子国的儿子公孙侨字子产,在郑国执政三十多年,是春秋时著名政治家。子产的儿子以祖父的字命氏,称国氏。 2、出自姜姓,以赐姓为氏。据《广韵》、《姓氏考略》和《姓苑》载,春秋时齐国有上卿国氏,本是齐侯公族大夫,由周天子亲自任命为辅国正卿,齐国国君便赐以国姓,意为国家尊贵至上的姓氏,其后遂称国氏。 3、出自古代百济国大臣八姓之一有国姓,其后称国氏。

百家姓里有没有姓“国”的? 国(Guó 国)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有个儿子公子发,字子国。子国的儿子公孙侨字子产,在郑国执政三十多年,是春秋时著名政治家。子产的儿子以祖父的字命氏,称国氏。

2、出自姜姓,以赐姓为氏。据《广韵》、《姓氏考略》和《姓苑》载,春秋时齐国有上卿国氏,本是齐侯公族大夫,由周天子亲自任命为辅国正卿,齐国国君便赐以国姓,意为国家尊贵至上的姓氏,其后遂称国氏。

3、出自古代百济国大臣八姓之一有国姓,其后称国氏。

二、迁徙分布

(缺)国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广韵》一书中引用《姓苑》上的说法,认为国姓是姜太公的后代。《姓氏考略》上也有同样的说法。而《元和姓纂》一书中则另辟新论,认为,郑穆公子发(字子国),他的后人以王字为氏,亦称为国氏。此外《姓氏考略》上还提及,又卫与百济大臣八姓都有国氏。由此可见,国氏姓源复杂,目前中国人中姓国的人家要想找到自己属于那个支流,困难很大。望族居下邳郡(今江苏省邳县下邳故城)。

堂号

恭俭堂:三国时魏国有国渊,自幼随大儒郑玄读书,郑玄夸他是国器(意思是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武帝时辟为司空掾,累迁太仆。恭俭自守,不骄不奢。国氏因以“恭俭”为堂号。

============================================================

中国的百家姓里有“国”这个姓吗? 有的

国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其中因官为氏者远比血缘世系者为多,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五十四位

我在百科查的

有姓国的么 有

国 侨:(公元前?~前522年),亦称公孙侨,字子产;郑州新郑人(今河南新郑)。著名春秋时期郑国大夫、政治家。

国 渊:(生卒年待考),魏国人,后汉经学大师郑玄的学生。著名三国时期曹魏国大臣。

国 柱:(生卒年待考),满族,郭络罗氏;满洲镶黄旗人。著名清朝楚雄镇总兵。

国林之:(公元1915~1992年),河北武邑人。著名中国人民 陆军少将。

国敏元:(公元1944~今),女;北京人。著名中医专家、营养减肥专家。

百家姓有姓大的吗?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姜姓,出自上古炎帝后裔,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

第二个渊源  源于风姓,出自太昊伏羲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太昊伏羲氏之后裔有诸多以大字领头的复姓,如大�o氏、大隗氏、大嵬氏、大庭氏、大野氏、大陆氏、大心氏、大叔氏、大敦氏、大巢氏、大业氏、大戴氏、大连氏、大廉氏、大费氏、大理氏、大效氏、大利稽氏、大戎氏、大季氏、大繇氏、大姬氏、大敖氏、大康氏等,约有二十四个之多,后有人省文简化为单姓“大”氏。

第三个渊源  源于女真族,出自古渤海国粟末��H族大庭氏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号称谓为氏  满族大氏族人皆尊奉大祚荣为得姓始祖。

第四个渊源  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大汗孛儿只斤・窝阔台的后裔答失蛮察,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

第五个渊源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末明初蒙古族答答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

第六个渊源  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族伊克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伊克氏,亦称依克氏,汉义就是“大”。 在蒙古族伊克氏族人中,明朝时期即有以其姓氏的汉义为汉化姓氏者,称大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  源于满族,出自满族赫舍里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得姓始祖  炎帝、大祚荣、孛儿只斤・答失蛮察、完颜・巴丝卜花(完颜・巴斯不花)。

大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一千一百八十三位,以渤海、辽东为郡望。

百家姓里有姓一的吗 中 华 百 家 姓 一 览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与诵读和记忆,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经赠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因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

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

和 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

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

杜 阮 蓝 闵 席 季 麻 强

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

梅 盛 林 刁 钟 徐 邱 骆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

柯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

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

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

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

荀 羊 于 惠 甄 曲 家 封

芮 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乌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宫

宁 仇 栾 暴 甘 钭 历 戎

祖 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

叶 幸 司 韶 郜 黎 蓟 溥

印 宿 白 怀 蒲 邰 从 鄂

索 咸 籍 赖 卓 蔺 屠 蒙

池 乔 阳 郁 胥 能 苍 双

闻 莘 党 翟 谭 贡 劳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郦 雍

却 璩 桑 桂 濮 牛 寿 通

边 扈 燕 冀 浦 尚 农

温 别 庄 晏 柴 瞿 阎 充

慕 连 茹 习 宦 艾 鱼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庾 终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满 弘

匡 国 文 寇 广 禄 阙 东

欧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师 巩 厍 聂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阚 那 简 饶 空

曾 毋 沙 乜 养 鞠 须 丰

巢 关 蒯 相 查 后 荆 红

游 竺 权 逮 盍 益 桓 公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

中国有姓要的吗百家姓有吗 百家姓里的有的哈

以姓来自外域,祖先以卜拉欣(Ibrahim)为 人,唐时由西域沿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后定居陕西渭南,距今千载有余(已经被净化了……)。据史料记载,唐、宋、元时多用西域复姓,自明统治者强迫外域人汉化,仿《百家姓》用谐音或以名为姓改用汉姓汉名。入国随俗,改复姓为单姓,取“以卜拉欣”首字“以”为姓,此乃以姓之来源。以姓 在中国颇为罕见人数不多,并带有浓郁的西域称谓。。

据桂林墓葬碑刻记载及《中国 大辞典》登载,来桂始祖以抚宸(chen)公,字简堂(1518-1603),祖籍陕西渭南,乃以卜拉欣后裔,明朝武官,官封“都指挥同知”,明嘉靖后期,奉命领兵南征广西浔州(今桂平县)、庆远(今宜州)有功,封“都指挥义宁协戌”,令镇守广西,(义宁为今临桂县五通镇),遂以广西桂林为家,世代繁衍,迄今已历四百八十余年,成为桂林 望族。抚宸公是桂林以氏始祖。

中国人的姓氏都有哪些 《百家姓》全文

[ 作者:金豆子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楮 卫 蒋 沈 韩 杨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

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

和 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

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

杜 阮 蓝 闽 席 季 麻 强

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

梅 盛 林 刁 锺 徐 丘 骆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

经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

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

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

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

荀 羊 於 惠 甄 �L 家 封

芮 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乌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宫

宁 仇 栾 暴 甘 斜 厉 戎

祖 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

叶 幸 司 韶 郜 黎 蓟 薄

印 宿 白 怀 蒲 邰 从 鄂

索 咸 籍 赖 卓 蔺 屠 蒙

池 乔 阴 郁 胥 能 苍 双

闻 莘 党 翟 谭 贡 劳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郦 雍

�S 璩 桑 桂 濮 牛 寿 通

边 扈 燕 冀 郏 浦 尚 农

温 别 庄 晏 柴 瞿 阎 充

慕 连 茹 习 宦 艾 鱼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庾 终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满 弘

匡 国 文 寇 广 禄 阙 东

欧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师 巩 厍 聂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阚 那 简 饶 空

曾 毋 沙 乜 养 鞠 须 丰

巢 关 蒯 相 查 后 荆 红

游 竺 权 逑 盖 益 桓 公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锺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鲜于 闾丘 司徒 司空

丌官 司寇 仉 督 子车

颛孙 端木 巫马 公西

漆雕 乐正 壤驷 公良

拓拔 夹谷 宰父 谷梁

晋 楚 阎 法 汝 鄢 涂 钦

段干 百里 东郭 南门

呼延 归 海 羊舌 微生

岳 帅 缑 亢 况 後 有 琴

梁丘 左丘 东门 西门

商 牟 佘 佴 伯 赏 南宫

墨 哈 谯 笪 年 爱 阳 佟

第五 言 福 《百家姓》终>>

百家姓里有姓问的吗 问姓是源自于中国的一个姓氏,未被收入宋版百家姓。姓氏渊源

源于子姓  出自商汤后裔苑氏衍派问弓氏、问薪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姓苑》记载,“问氏,系问弓氏、问薪氏之后所改。”苑氏,来源于中国奴隶制商王朝(公元前1562~前1066年)。自商汤建国到商纣王灭亡,商王朝共历四百九十余年,十七代,三十一王。

商王朝,商汤始建都于亳(今山东曹县),之后有五次迁都,到盘庚时期(公元前1312~前1285年)最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之后,商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了发展,特别到了武丁统治时期(公元前1271~前1213年)的五十几年间,商王朝处于强盛颠峰。

商王武丁在公元前1168年封其子文至苑(今河南新郑),为苑侯,其后代子孙以先祖爵名为氏,称苑氏。时间约,距1998年约3166年。

苑氏一族的早期分布范围,可以从商朝武丁王及以后的商王朝统治范围来确定。武丁时期商王朝强盛,不断对外用兵,商的疆域日益扩大。据资料记载,其疆界西至陕西城固、山西万楼永和地区,北至邯(今河北涞易),南至湖北黄坡、江西清江,东至山东曲阜、泰安附近。因此,苑氏族人居住分布很广,主要在今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江西等省境内。

在商以后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苑氏的后代又以封官、分家封地、居住迁移等分衍出其他姓氏。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党固传》中记载,有许多姓氏皆出自苑氏,其单姓有劝氏、运氏、艺氏、毳氏、故氏、暮氏、住氏、据氏、幽氏、�d氏、泽氏、奥阝(郁氏)、圃氏、叙氏、咀氏、矢氏、履氏、亲氏、陇氏、勇氏、辩氏、遣氏、铣氏、衍氏、启氏、科氏、人氏、政氏、悼氏、北氏,其复姓有问弓氏、问薪氏、王里氏、虎夷氏、牟孙氏、平陵氏、平宁氏、羌兀氏、霜乡氏、新和氏、新孙氏、固孙氏等。

商汤时期,浮朝以都城所在为核心布设军事要塞,以卫王畿。其军事要塞近都者多为环形分布,称腕弓(近弓);其军事要塞远都者多在边境,呈星形分布,称深弓(远弓);处于二者之间地带设置的军事要塞,为扇形分布,称问弓(中弓)。

商汤后裔问弓氏,即为掌管中弓军事力量的大夫,其后裔有以其官称“问弓”为姓氏者,称问弓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问氏者。源于姬姓  出自西周初期周武王给大司寇苏忿生的封地温邑,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据《宝应问氏家谱》记载,江苏扬州地区的一支问氏,系由温氏改姓而来。

温氏源于西周时期的温国。据史籍《广韵》、《万姓统谱》等记载,西周初期,苏忿生在周朝任司寇,被封在温邑(今河南温县),称温侯。

周襄王姬郑二年(晋惠公姬夷吾元年,公元前650年),温国被北狄人攻灭,国君温子逃往卫国,称为温氏。后来晋国大夫�S至(温季子、�S昭子)率军攻灭了狄人,温国邑地就成为了�S至的封邑。

春秋中叶的周简王姬夷十一年(公元前575年)农历6月,�S至在“鄢陵之战”中(今河南鄢陵)指挥晋军打败了强大的楚军,声威显赫,成为晋国执政上卿,从此�S氏一家三族权倾朝野,史称“三�S秉政”,结果引起其他晋国卿士大夫们的嫉妒。据典籍《国语・晋语》记载,晋文公姬重耳时期,“胥、籍、狐、箕、�琛⑧S、柏、先、羊舌、董、韩,��掌近官。”因此,到了晋厉公姬寿曼执政,便对�S氏一族专权国政极为不满,就想找个借口除掉国中的这些强宗大族。

有一次,晋历公带着群臣去打猎,�S至打到一头野猪,便派人给晋历公送去,不料却在半途被晋历公宠幸的寺人孟张夺去,�S至大怒之便下一箭射死了孟张。晋历公不明究竟,对此大为恼火,愤声说道:“季子欺余!(这老家伙欺负到我头上来了)”遂决定除掉�S氏>>

百家姓有姓从的吗 从姓,我国常见姓氏之一。主要出自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出自汉代将军从公的后代,以祖字为氏[编辑本段]姓氏源流 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东周平王小儿子名叫精英,被封在枞国,在今安徽省桐城东南,为侯爵称枞侯。枞侯的后代就以国名枞为氏,汉代以后,去木旁为从氏,才有从姓。 2、出自汉代将军从公的后代,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的记载,汉代时,有大将军枞公,其后代以其名字为姓,姓从。 [编辑本段]得姓始祖 从公。 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是汉代将军从公的后代。而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指出,枞阳是一个地名,先人以地为氏,因此有枞氏,汉代有枞公,一作纵。枞公与从公,实际上是同一人,自汉朝以后,枞和从两姓,一向是混为一谈,不分彼此的。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自古以来,“从”这个比较少见的姓氏,根据过去学者的考证,是由古老的枞氏“去木留从”而来的,从氏则以一个叫枞阳的地名而得姓。望族居于东莞郡,相当于今山东省沂水、莒县一带。从氏后人奉从公为从姓的始祖。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从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七十一位门阀。 今河南省的驻马店市、周口市郸城、新蔡县、信阳市光山县,安徽省的庐江市、宿州市、灵璧市、定远市、霍邱县三流乡三流村、凤台县,山东省的临沂市蒙阴县、沂南县,陕西省的山阳县,江苏省的泗洪市、高邮县,湖北省的潜江市渔洋镇从家村,以及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均有从氏族人分布。 [编辑本段]家谱文献 山东无棣 从氏谱书,著者待考,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车镇乡五营中村从秀凯处。 安徽芜湖从氏家谱,(现代)从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计算机排印本。 安徽巢湖庐江从氏家谱,(现代)从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计算机排印本。 安徽宣城郎溪从氏家谱,(现代)从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计算机排印本。 安徽宣城乌溪从氏家谱,(现代)从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计算机排印本。 安徽宣城泾县从氏家谱,(现代)从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计算机排印本。 安徽繁昌从氏家谱,从氏世袭图一幅,著者待考,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木刻活字印本,2005年重修。 湖北阳新(黄石地区)从氏家谱,(现代)从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计算机排印本。 云南元谋从氏族谱,(现代)从家发编修,2007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一百五十册。公开出版。 [编辑本段]历史名人 从 谂:唐代高僧,居赵州观音院。精心玄悟,乾宁中示寂,谥真际禅师,世号赵州古佛。 从 贞:明代繁昌人,官至安陆卫指挥同知,居官清俭,萧然若寒士,管领漕运,尤爱惜士卒,童孺俱颂其美。 从 龙:明代知县,字云峰,安陆人。成化中以举人知麻哈州。当时民俗皆被发左衽,经从龙治理五年,遂成衣冠人物之俗。 从 任:明代大学生,字子重,江南人。负奇气,嗜异书,有绝技。 从所向:明代钟祥人,官刑部主事,清廉恬退,为人仁义,有仁声。 [编辑本段]郡望堂号 1、郡望 东莞郡:晋武帝大始元年(公元265年)置东莞郡。相当于今山东省沂水、莒县一带。 2、堂号(缺) [编辑本段]宗祠通用对联 〖从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明时剖竹; 汉代分符。 ――佚名撰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从龙事典。下联典指汉・从成公事典。 〖从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知州易旧俗; 大将守荥阳。 ――李文郑撰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

  乌鲁木齐里(Wulumupili)即乌鲁木齐中路179弄。在区境东北部,安福路、五原路之间。初名麦琪路,以麦琪路得名,民国32年(1943年)麦琪路改名迪化路后,曾名迪化里。1954年随迪化路改名乌鲁木齐,改今名。民国26年(1937年)建。占地13公顷。有楼房178幢。

  人安里(Ren''anli)即牯岭路145弄。在区境西北部,黄河路、白河路之间。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建。为金融业陈姓房产,其房产均以人字命名,故取名人安里。有石库门房屋51幢。居民1000人。

  恒茂里(Hengmaoli)即西藏南路68弄。在区境西南部,金陵中路、宁海西路之间。约建于19世纪末。初名首安里,一说厍安里,民国21年(1932年)取业主名字中"恒"、"茂"二字改今名。占地12公顷,有楼房94幢。居民3300人。有皮鞋四厂一个车间和建信中学分部。

  酱园弄(Jiangyuanlong)即新昌路432弄。在区境西北部,新闸路、青岛路之间。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建。因原有著名特色老店张振新酱园,故名。有石库门房屋43幢。居民800余人。

  复兴坊(Fuxingfang)即复兴中路553弄。在区境北部,瑞金二路、思南路之间。民间17年(1928年)建。初名辣斐坊,1949年后以在复兴中路改今名。占地08公顷,有楼房95幢。居民1600人。

  梅兰坊(Meilanfang)即黄陂南路596弄。在区境中部,复兴中路、合肥路之间。民国19年(1930年)建。以业主吴梅溪、吴似兰名字中各一字命名。占地05公顷,有楼房70幢。居民1100人。

  淮海坊(Huaihaifang)即淮海中路927弄。在区境西北部,瑞金一路、成都南路之间。民国13年(1924年)建。初名霞飞坊,1949年以在淮海中路改今名。占地17公顷,有楼房199幢。居民2000人。

  渔阳里(Yuyangli)即淮海中路567弄。曾名铭德里。在区境北部,雁荡路、思南路之间。民国元年至民国25年(1912~1936年)建。占地03公顷,有楼房33幢。居民400人。渔阳里6号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理址,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家楼(Wangjialou) 在区境中部,古北路南段西侧。明末吴、董二姓居此,名吴董二宅。后因张姓迁此,又称张家门。清初,王姓于此置田地,建鼓楼,用作敲钟扯旗,作为雇工耕作、收工信号,人称王家楼,因以为名。有中式二层楼房60多间。居民800人。

  左家宅(Zuojiazhai)即淮海西路442弄。在区境东南部,淮海西路西段北侧,凯旋路、番禺路之间。因明清间左姓居此,故名。宅地有果园,人称"富左家宅"。占地67公顷。抗日战争初期,难民纷纷在此搭棚聚居或经营作坊。上海沦陷后,商人相继在此设厂开店。有纸浆、液压泵、蓄电池、橡胶等厂。

  亨昌里(Hengchangli)即愚园路1376弄。在区境东部,定西路、安西路之间。民国14年(1925年)建。有楼房25幢。居民500人。民国16年,中共中央在上海创办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曾设在弄内48号(今34号)。 <BR> <BR> 范园(Fanyuan)即华山路1220弄。在区境东南部,江苏路、平武路之间。占地5公顷。民国5年(1916年)建。有英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三层花园住宅12幢。业主自诩是当时模范的花园式洋房,故名范园。居民600余人。为区境高级住宅区之一。

  春光坊(Chunguangfang)即华山路1520弄、幸福路22弄、26弄、70弄、80弄、90弄。在区境东南部,法华镇路、平武路之间。原地为郁氏山庄(坟场),民国7年(1918年)筑有通煤渣路,取春辉堂、光裕堂首字,命名为春光路。占地8公顷。居民1800人。有链条、轴承、特种灯泡等厂10多家。

  姚村(Yaocun)在区境南部,伊犁路东侧(近虹桥路)。明末姚永济在此建宅,初名姚家港20世纪20年代更名"姚更浪",1949年后称今名。民居多为中式二层楼房,瓦平房。有旗杆白石、大荷花缸等明代遗物。居民500人。

  薛家厍(Xuejiashe)在区境西北部,北新泾镇境,长宁路南侧。相传明弘治年间已成村落薛姓聚居而得名。占地32公顷。居民400人。民居多中式二层楼房。村南有蘑菇场、和赌场。

  涌泉坊(Yongquanfang)即愚园路395弄。在区境西部,镇宁路、乌鲁木齐北路之间。民国25年(1936年)建。因原涌泉浜得名。占地05公顷,有楼房16幢。居民350人。1989年列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之一。

  善钟里(Shanzhongli)即常熟路111弄、113弄。在区境西南部,巨鹿路、长乐路之间。民国元年至25年(1912~1936年)建。因处原善钟路(今常熟路),故名。占地15公顷,有楼房25幢。居民600人。

  火油弄(Huoyoulong)自然村。在区境中部,新华一村南,建工医院。占地13公顷。因20世纪20年代曾有煤(火)油仓库,故名。村落呈矩形。居民400人。

  独家村(Dujiacun)位于区境北宝兴路185弄。20世纪初,仅有谈姓一家居住,故名。抗日战争期间,村湮没。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居民迁来建屋居住。少数为二、三层住宅,余为简屋。居民300人。

  塔水桥(Tashuiqiao)在区境北部,场中路以南。占地67公顷。居民700人。约末形成村落。曾分称南塔、北塔、东塔。传黄姓曾建一石桥塌在水面上,叫塌石桥,"塌"、"塔"谐音,因名。有楼房、平房380多间。

  蕃瓜弄(Fangualong)位于区境南部,天目中路、共和新路交口处西北。1949年前为棚户区,相传居中曾收获一特大蕃瓜(南瓜),人称蕃瓜龙,谐音蕃瓜弄。1965年改建成五层楼房的新村,沿用蕃瓜弄为新村名。占地6公顷,有楼房57幢。居民6000人。北部保留棚屋残迹,为市级保护地点。

  靖远街(Jingyuanjie)位于区境南部,即今百禄坊。上海开埠初期外轮海员往来频繁之地,当时有粤人开设的樟木箱店,奉化人制作西服的裁缝铺等,外国海员称此处为"中国老街"(Old China Street)。该街于20世纪20年人由瑞康顺染行改建为里弄房屋。

  木樨宅(Muxizhai)在区境东北部,交通路北侧(交暨路西)。相传宋高宗时,河东人氏侯细南渡弹劾秦桧忤旨,退隐于此,亲植桂树,人称木樨侯家宅,因以为名。占地2公顷。民居多中式二层楼房。居民300人。

  正红里(Zhenghongli)即昌化路994弄。在区境东南部,昌化路东,澳门路、长寿路之间。约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名东京里。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顾正红烈士改今名。占地09公顷,有楼房6幢。居民1900人。

  甘家楼下(Ganjialouxia)在区境西北部桃浦镇。相传明代甘姓居此,后建楼下词堂,故名。村落呈长方形,民居多中式二层楼房。人口400。有古银杏树1株,沪宁铁路、中槎浦经过。

问姓

开放分类: 姓氏、姓氏文化

问[问,读音作wēn(ㄨㄣ),不可读作wèn(ㄨㄣˋ)]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汤后裔苑氏衍派问弓氏、问薪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姓苑》记载,“问氏,系问弓氏、问薪氏之后所改。”苑氏,来源于中国奴隶制商王朝(公元前1562~前1066年)。自商汤建国到商纣王灭亡,商王朝共历四百九十余年,十七代,三十一王。

商王朝,商汤始建都于亳(今山东曹县),之后有五次迁都,到盘庚时期(公元前1312~前1285年)最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之后,商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了发展,特别到了武丁统治时期(公元前1271~前1213年)的五十几年间,商王朝处于强盛颠峰。

商王武丁在公元前1168年封其子文至苑(今河南新郑),为苑侯,其后代子孙以先祖爵名为氏,称苑氏。时间约,距1998年约3166年。

苑氏一族的早期分布范围,可以从商朝武丁王及以后的商王朝统治范围来确定。武丁时期商王朝强盛,不断对外用兵,商的疆域日益扩大。据资料记载,其疆界西至陕西城固、山西万楼永和地区,北至邯(今河北涞易),南至湖北黄坡、江西清江,东至山东曲阜、泰安附近。因此,苑氏族人居住分布很广,主要在今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江西等省境内。

在商以后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苑氏的后代又以封官、分家封地、居住迁移等分衍出其他姓氏。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党固传》中记载,有许多姓氏皆出自苑氏,其单姓有劝氏、运氏、艺氏、毳氏、故氏、暮氏、住氏、据氏、幽氏、昫氏、泽氏、奥阝(郁氏)、圃氏、叙氏、咀氏、矢氏、履氏、亲氏、陇氏、勇氏、辩氏、遣氏、铣氏、衍氏、启氏、科氏、人氏、政氏、悼氏、北氏,其复姓有问弓氏、问薪氏、王里氏、虎夷氏、牟孙氏、平陵氏、平宁氏、羌兀氏、霜乡氏、新和氏、新孙氏、固孙氏等。

商汤时期,王朝以都城所在为核心布设军事要塞,以卫王畿。其军事要塞近都者多为环形分布,称腕弓(近弓);其军事要塞远都者多在边境,呈星形分布,称深弓(远弓);处于二者之间地带设置的军事要塞,为扇形分布,称问弓(中弓)。

商汤后裔问弓氏,即为掌管中弓军事力量的大夫,其后裔有以其官称“问弓”为姓氏者,称问弓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问氏者。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周武王给大司寇苏忿生的封地温邑,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据《宝应问氏家谱》记载,江苏扬州地区的一支问氏,系由温氏改姓而来。

温氏源于西周时期的温国。据史籍《广韵》、《万姓统谱》等记载,西周初期,苏忿生在周朝任司寇,被封在温邑(今河南温县),称温候。

周襄王姬郑二年(晋惠公姬夷吾元年,公元前650年),温国被北狄人攻灭,国君温子逃往卫国,称为温氏。后来晋国大夫郤至(温季子、郤昭子)率军攻灭了狄人,温国邑地就成为了郤至的封邑。

春秋中叶的周简王姬夷十一年(公元前575年)农历6月,郤至在“鄢陵之战”中(今河南鄢陵)指挥晋军打败了强大的楚军,声威显赫,成为晋国执政上卿,从此郤氏一家三族权倾朝野,史称“三郤秉政”,结果引起其他晋国卿士大夫们的嫉妒。据典籍《国语·晋语》记载,晋文公姬重耳时期,“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寔掌近官。”因此,到了晋厉公姬寿曼执政,便对郤氏一族专权国政极为不满,就想找个借口除掉国中的这些强宗大族。

有一次,晋历公带着群臣去打猎,郤至打到一头野猪,便派人给晋历公送去,不料却在半途被晋历公宠幸的寺人孟张夺去,郤至大怒之便下一箭射死了孟张。晋历公不明究竟,对此大为恼火,愤声说道:“季子欺余!(这老家伙欺负到我头上来了)”遂决定除掉郤氏一族。

晋历公欲除郤氏的消息很快就被郤氏族人知道了,堂弟郤錡便主张抢先攻杀晋历公以保存自己,而郤至却愚忠地认为:宁可自己被杀,也不能犯上作乱。

周简王十二年(公元前574年)农历12月壬午日,晋历公纠合了一批与郤氏有怨仇的臣子们如栾书、胥童、夷羊五等,率甲士八百灭掉了郤氏一族,史称“晋灭三郤”。郤氏百年大族,一朝灰飞烟灭,三郤的尸首被陈列在朝堂上示众。这次事变后不久,晋厉公因为优柔寡断,也被栾书杀死。

郤至的子孙中有在“晋灭三郤”事件中成功出逃到其他诸侯国的,便以原郤至封邑命姓,称温氏。后该支温氏族人中有因避祸而迁徙至真如(今江苏扬州宝应)者,改“温”为谐音字“问”,称问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东汉末期温侯吕布,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吕布:(公元?~198年),字奉先。五原九原人(今内蒙古包头)。著名东汉末年武将。

吕布善弓马,精武艺,时号为“飞将”。他初在并州刺史(今山西太原)丁原手下任主簿,后杀丁原投靠董卓,晋升为骑都尉,又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他曾因小故被董卓掷戟责打,心怀怨恨。

当时司徒王允拟诛董卓,便借机与吕布密商,吕布答应为内应。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王允乘群臣大会未央殿之机,派吕布等在北掖门诛杀董卓。吕布以功授为奋威将军,封温侯。

董卓部将李傕、郭汜进犯长安,吕布战败出走。先后投奔袁术、袁绍等割据诸侯。曾助袁绍击败张燕。因惧袁绍,被陈留太守(今河南开封)张邈收留,命为兖州牧,屯驻濮阳。未久,曹操率军攻吕。吕布战败,投奔割据徐州的刘备。

其时刘备与袁术对峙。在袁术的鼓动下,吕布袭取下邳(今江苏睢宁),击败了刘备,自号徐州牧,并许刘备驻扎小沛(今安徽濉溪)。袁术曾派大军进攻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救,吕布出面调停,使双方罢兵。

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击败刘备,攻破小沛。

曹操亲率军征讨。吕布不敌,被困于下邳,遣人求救于袁术,未果。吕布待军不善,在曹军围困之下,其部将侯成谋叛,擒住吕布及陈宫、高顺等人出降。吕布乞降未成,被曹操所杀。

吕布的后代子孙中有以祖上爵位“温侯”为姓氏者,称温氏。其后裔赣州石城人温革(公元1006~1076年),为北宋时期的教育家、图书收藏家,也是客家地区私家办学之先驱。由于他所办学校规模大,藏书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所教学生人才辈出,名震朝野,被当朝宋仁宗下旨入京面圣,并赐为“进士”,敕封为“大儒”。温革的后代在南宋末期撰有《海上仙方》一书,借外讽今,得罪了当朝权贵贾似道,全族被抄,有逃亡者改以谐音字“问”为姓氏,以避其难,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兀者群牧使温迪罕·蒲睹,属于避难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金史·温迪罕蒲睹传》记载,金正隆五年(公元1160年),金国西京路桓州(今内蒙古锡林郭勒正蓝旗)爆发了以西北路招讨司译史契丹人撒八为首的契丹族人民大起义。

当时在辽阳一带管理兀者部落畜牧生产女真贵族温迪罕·蒲睹是群牧使,撒八起义后,温迪罕·蒲睹为防备属下契丹族人民响应,命令手下家奴兵丁配备兵器时刻警卫。于是契丹牧民便巧妙地骗那些家奴兵丁说:“我们将要出兵伐宋,官府要查看兵器,请把你们的兵器借给我们用一用吧。”家奴们上当,纷纷将兵器借给了契丹牧民。结果契丹族人乘机起事,温迪罕·蒲睹只能束手就擒。

契丹起义军捕获温迪罕·蒲睹后问他:“你愿意跟我们一起造反吗?”

温迪罕·蒲睹回答:“吾家世受国厚恩,子侄皆仕宦,不能从汝反而累吾族也。”结果,温迪罕·蒲睹当即被起义军凌迟处死,其在堂子孙也一同被杀。

温迪罕·蒲睹的后裔族人有取其姓氏首音汉字谐音为“问”者,汉化姓氏为单姓问氏。

三迁徙分布:

今安徽省淮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河北省围场地区,甘肃省徽县,浙江省余姚市,山西省汾阳市、交城市等地区,均有问氏族人分布。

二郡望堂号:

1郡望:

东莞郡:西汉时期有东莞县,治所在今山东沂水。东汉末建安初年(公元185年),分琅玡郡、齐郡置城阳郡,治所在今山东省沂水县东北,领八县。

庐江郡:秦朝时期为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汉朝时期名为舒。隋朝初皇年间置庐江县,治所在舒(今安徽庐江),其时辖地在今安徽省长江以北庐江一带。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改为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末地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至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

襄 州:亦称襄城郡。南北朝时北魏于县境置钟离、襄城、陈阳、石马诸县,分别属南襄州、西淮安郡和襄城郡,今城关镇为当时的襄城县治,以后历为州治、县治。治所在襄城(今河南襄城)。

郯 郡:亦称东海郡、海州、郯城县。

襄阳郡:治所由襄阳、樊城两城合称,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襄阳以地处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

宝应县:春秋战国时期,宝应之地古称安宜,先属吴国,后属越国。秦朝时期建东阳县,属东海郡。汉朝时期分为东阳、平安、射阳三县地,先后属于临淮郡、广陵郡。

桓 州:桓州城是金国西北边境的军事重镇,城址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俗名四郎城。金国为了抗击蒙古军南下,在北部边境地带挖掘了壕堑,派兵沿壕筑堡屯守,并在沿线设置了三处招讨司,即东北路招讨司、西北路招讨司、西南路招讨司。

2堂号:

庐江堂:以望立堂。

http://baikebaiducom/view/1292447htm

尉姓男孩名字大全 尉姓男孩名字文艺

导语:尉是多音字,可以念作“yù”或“wèi”。尉姓是排行在我国姓氏第381位的姓氏,人口数量较少,但分布很广,在河南、浙江、山西、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