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是我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匾额的消失我们应该怎么做?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7浏览:3收藏

匾额是我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匾额的消失我们应该怎么做?,第1张

匾额是民俗文化精品, 集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 古建筑的灵魂 。匾额上至皇家的宫殿,下至百姓的小舍, 乃至寺庙道观随处可见。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匾额已经很少使用了。毕竟匾额和现代化风格的建筑很不搭,但是我们可以好好保护那些匾额古迹!

匾额兴起于先秦, 简称为匾, 匾或额 ,古代匾额大多为木质, 一般为长方形,尺寸以门面大小而定,多为黑漆金字,醒目端庄,寓意深远,措词文雅, 在书写或刻字的手法上,也有多种形式、既可以是毛笔书写,也可以是雕刻,雕刻之中又有阴刻、阳刻和透雕等不同手法。 匾额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使建筑倍添文化气息和深邃意蕴。

对于这样具有文化底蕴的古迹,我们要多推出一些政策来保护这些匾额,比如很多景点要实名购票,游客人数也要有限制,特别是小孩子要让监护人看管好,毕竟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风吹雨打,匾额已经变得不堪重负,就不要再人为的破坏了。景点也要加强管理,像多安装高清摄像头,如果有破坏或者不文明的情况,给予警告,罚款,拘留和获刑。加大力度加强对匾额的保护。 

还可以在匾额周围划出隔离带,或者安装透明的钢化玻璃, 旅游旺季要加派人手着重看管 ,当然作为游客的我们在进入景点时,小心不要让自己的背包或袋子摩擦到匾额楹联这些古迹,不要乱丢垃圾与涂鸦, 参观匾额这类古迹考虑从远处、栏杆后面欣赏就好。 完全没必要距离太近,作为一个文化古国的成员,我们要尽力去保护这些匾额古迹,最大程度的不去破坏它。

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晏殊、晏几道、黄庭坚、朱熹、陆九渊、杨万里、姜夔、文天祥、乐史、李觏、刘敞、刘攽、刘恕、洪皓、洪迈、洪适、洪遵、曾几、刘过、刘辰翁、谢枋得、王钦若、王安国、王雱、解缙、汤显祖、宋应星、黄子澄、杨士奇、况钟、严嵩、夏言、谭纶等。

一、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等职。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二、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三、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出生于临川军之新淦县(今江西新干县)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四、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五、汤显祖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江西

-陶渊明

-欧阳修

1、《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上以杜甫诗最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3、《白氏长庆集》

《白氏长庆集》是唐代白居易作品的集名。本书原在唐穆宗长庆年间编集出版,故名为《白氏长庆集》。原为七十五卷,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到了宋代已经亡轶四卷,现存七十一卷。有影印宋绍兴本,不分前、后、续集,其中诗三十七卷,分为讽喻、闲话、感伤、歌行、杂律等,文三十四卷。

4、《汉乐府》

汉武帝刘彻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于《诗经》的是,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

此外,汉乐府还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此外,《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5、《楚辞》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骚体”。

楚辞,也作“楚词”。本为楚地的歌辞。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其营养,创作出《离骚》等巨制鸿篇,后人仿效,名篇继出,成为一种有特点的文学作品,通称楚辞。西汉刘向编辑成《楚辞》集,东汉王逸又有所增益,分章加注成《楚辞章句》。

-诗集

匾额是我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匾额的消失我们应该怎么做?

匾额是民俗文化精品, 集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 古建筑的灵魂 。匾额上至皇家的宫殿,下至百姓的小舍, 乃至寺庙道观...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