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东省汶上县人,我们赵家近十代族谱是:士庭信广显 振鸿春紫祥,请帮助找一找,谢谢!
很高兴能够帮助您寻找家族谱系。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记录的限制,我无法直接提供您完整的家族信息。但是,我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资源,帮助您进一步探索您的家族谱系。
1 寻找族谱和史料:首先,您可以尝试寻找家族的族谱或相关史料。这些史料可能由家族中的长者或历史学家保存,或者可能存在于图书馆、博物馆或在线数据库中。您可以联系家族成员或通过互联网搜索来找到这些资源。
2 参考历史文献:另外,您可以查阅历史文献,以了解您的家族在过去的背景和地位。这些文献可能包括地方史志、历史档案、报纸和其他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可能会提供有关家族成员的职业、社会地位和生活情况的信息。
3 寻找墓碑和纪念碑:在一些情况下,家族成员的墓碑或纪念碑可能会包含有关家族的信息。这些墓碑或纪念碑可能位于家族墓地或当地的公共墓地。您可以尝试在这些场所进行调查,以找到有关您的家族成员的信息。
4 在线数据库:最后,您可以尝试使用在线数据库来搜索您的家族谱系。这些数据库由历史学会、基因谱系组织和志愿者维护,其中包括许多家族的历史和族谱信息。您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特定的家族历史网站来访问这些数据库。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助您找到有关您的家族谱系的信息。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帮助或建议,请随时与我联系。
1、山西省霍州市下乐坪段氏辈字:
国、振、际、培、可、士、英、志、书、远。
2、云南省墨江县段氏辈字:
明、其、思、为、以、宗、守、芳、尚、之。
3、湖南省洞口县段氏新旧辈字:
子应祖永崇,德泽远立本,起鸿壬申昌,
隆盛庆熙延,肇基
《傅友德》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傅友德》人物故事小传
傅友德(公元—1394年),宿州(今安徽宿县)人,后徙居砀山,明朝初期著名军事将领。元末从刘福通部将李喜喜入四川,李喜喜败,从明玉珍,因不被重用,转归陈友谅。朱元璋攻江州至小孤山,傅友德率部投降,被命为别将,隶属于常遇春。在击灭陈友谅的战争中,功勋卓著,以功升雄武卫指挥使,进江淮行省参知政事。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随征虏大将军徐达北上灭元,多有功绩。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随徐达攻定西,大破故元将扩廓帖木儿,封荣禄大夫、柱国、颍川侯,升任大都督府同知。四年,任征虏前将军,会同征西将军汤和分道伐蜀,消灭明升夏政权,平定四川,战功第一。五年,任副将军随征西将军冯胜北征沙漠,大败故元太尉朵儿只巴等。十四年,任征南将军,率军平滇,彻底击败故元梁王政权和割据大理的段氏集团,平定云南,以功进封颍国公。二十年,随大将军冯胜,大败纳哈出于金山。后又多次率军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傅友德勇敢善战,每战必克。二十七年,赐死。明末追封丽江王,谥武靖。
〔正 史〕
傅友德,其先宿州①人,后徙砀山②。元末从刘福通党李喜喜入蜀。喜喜败。从明玉珍,玉珍不能用。走武昌,从陈友谅,无所知名。
太祖攻江州,至小孤山,友德帅所部降。帝与语,奇之,用为将。从常遇春援安丰,略庐州。还,从战鄱阳湖,轻舟挫友谅前锋。被数创,战益力,复与诸将邀击于泾江口,友谅败死。从征武昌,城东南高冠山下瞰城中,汉兵据之,诸将相顾莫前。友德帅数百人,一鼓夺之。流矢中颊洞胁,不为沮。武昌平,授雄武卫指挥使。从徐达拔庐州,别将克夷陵、衡州、襄阳。攻安陆,被九创,破擒其将任亮。从大军下淮东,破张士诚援兵于马骡港,获战艘千,复大破元将竹贞于安丰。同陆聚守徐州,扩廓遣将李二来攻,次陵子村。友德度兵寡不敌,遂坚壁不战。诇其众方散掠,以二千人溯河至吕梁,登陆击之,单骑奋槊刺其将韩乙,敌败去。度且复至,亟还,开城门而阵于野,卧戈以待,约闻鼓即起。李二果至,鸣鼓,士腾跃搏战,破擒二。召还,进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撒御前麾盖,鼓吹送归第。
明年③,从大将军④北征,破沂州,下青州。元丞相也速来援,以轻骑诱敌入伏,奋击败走之,遂取莱阳、东昌。明年,从定汴、洛,收诸山寨。渡河,取卫辉、彰德,至临清,获元将为向导,取德州、沧州。既克元都,侦逻古北隘口,守卢沟桥,略大同,还下保定、真定,守定州。从攻山西,克太原。扩廓自保安来援,万骑突至。友德以五十骑冲却之。因夜袭其营。扩廓仓卒遁去。追至土门关,获其士马万计。复败贺宗哲于石州,败脱列伯于宣府,逐西会大将军,围庆阳,以偏师驻灵州,遏其援兵,遂克庆阳。还,赐白金文绮。
洪武三年⑤,从大将军捣定西,大破扩廓。移兵伐蜀⑥,领前锋。出一百八渡,夺略阳关,遂入沔。分兵自连云栈合攻汉中,克之。以馈饷不继,还军西安。蜀将吴友仁冠汉中,友德以三千骑救之。攻斗山寨,令军中人燃十炬,布山上,蜀兵惊遁。是冬,论功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颍川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明年,充征虏前将军,与征西将军汤和分道伐蜀。和帅廖永忠等以舟师攻瞿塘,友德帅顾时等以步骑出秦、陇。太祖谕友德曰:“蜀人闻我西伐,必悉精锐东守瞿塘,北阻金牛,以抗我师。若出不意,直捣阶、文,门户既隳,腹心自溃。兵贵神速,患不勇耳。”友德疾驰至陕,集诸军,声言出金牛,而潜引兵趋陈仓。攀援岩谷,昼夜行。抵阶州,败蜀将丁世珍,克其城。蜀人断白龙江桥。友德修桥以渡,破五里关,遂拔文州。渡白水江,趋绵州。时汉江水涨,不得渡,伐木造战舰。欲以军声通瞿塘。乃削木为牌数千,书克阶、文、绵日月,投汉水,顺流下。蜀守者见之,皆解体。
初,蜀人闻大军西征,丞相戴寿等果悉众守瞿塘。及闻友德破阶、文,捣江油,始分兵援汉州,以保成都。未至,友德已破其守将向大亨于城下,谓将士曰:“援师远来,闻大亨破,已胆落,无能为也。”迎击,大败之。遂拔汉州,进围成都。寿等以象战,友德令强弩火器冲之,身中流矢不退,将士殊死战。象反走,躏藉死者甚众。寿等闻其主明升已降,乃藉府库仓禀面缚诣军门。成都平。分兵徇州邑未下者,克保宁,执吴友仁,送京师。蜀地悉定。友德之攻汉州也,汤和尚顿军大溪口。既于江流得木牌,乃进师。而戴寿等撤其精兵,西救汉州,留老弱守瞿塘,故永忠等得乘胜捣重庆,降明升。于是太祖制《平西蜀文》,盛称友德功为第一,廖永忠次之。师还,受上赏。
五年,副⑦征西将军冯胜征沙漠,败失刺罕于西凉。至永昌,败太尉朵儿只巴,获马牛羊十余万。略甘肃,射杀平章不花,降太尉锁纳儿等。至瓜沙州,获金银印及杂畜二万而还。是时师出三道,独友德全胜。以主将胜坐小法,赏不行。明年复出雁门,为前锋,获平章邓孛罗帖木儿。还镇北平,陈便宜五事。皆从之。召还,从太子讲武于荆山,益岁禄千石。九年,破擒伯颜帖木儿于延安,降其众。帝将征云南⑧。命友德巡行川、蜀、雅、播之境,修城郭,缮关梁。因兵威,降金筑、普定诸山寨。
十四年,副大将军达出塞,讨乃儿不花,渡北黄河,袭灰山,斩获甚众。其年秋充征南将军,帅左副将军蓝玉、右副将军沐英,将步骑三十万征云南。至湖广,分遣都督胡海等将兵五万由永宁趋乌撒,而自帅大军由辰、沅趋贵州。克普定、普安,降诸苗蛮。进攻曲靖,大战白石江,擒元平章达里麻。遂击乌撒,循格孤山而南。以通永宁之兵,遣两将军趋云南。元梁王走死。友德城乌撒,群蛮来争,奋击破之,得七星关以通毕节。又克可渡河,降东川、乌蒙、芒部诸蛮。乌撒诸蛮复叛,讨之,斩首三万余级,获牛马十余万,水西诸部皆降。十七年,论功进封颍国公,食禄三千石,予世券。
十九年,帅师讨平云南蛮。二十年,副大将军冯胜,征纳哈出于金山。二十一年,东川蛮叛,复为征南将军,帅师讨平之。移兵讨越州叛酋阿资,明年破之于普安。二十三年,从晋王、燕王征沙漠,擒乃儿不花,还驻开平,复征宁夏。明年,为征虏将军,备边北平,复从燕王征哈者舍利,追元辽王。军甫行,遽令班师。敌不设备,因潜师深入至黑岭,大破敌众而还。再出,练兵山、陕,总屯田事。加太子太师,寻遣还乡。
友德暗哑跳荡,身冒百死。自偏裨至大将,每战必先士卒。虽被创,战益力,以故所至立功,帝屡敕奖劳。子忠,尚寿春公主,女为晋世子济熺妃。
二十五年,友德请怀远田千亩。帝不悦曰:“禄赐不薄矣,复侵民利,何居尔尔不闻公仪休事耶”寻副宋国公胜分行山西,屯田于大同、东胜,立十六卫。是冬,再练军山西、河南。明年,偕召还。又明年,赐死。以公主故,录其孙彦名为金吾卫千户。
《明史》卷一二九
〔注 释〕
①宿州:今安徽宿县。②砀山:今属安徽。③明年,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④大将军:此指徐达,在北伐灭元之战中任征虏大将军。⑤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⑥蜀:明玉珍、明升的夏政权。⑦副:做副手。⑧云南:此指盘踞云南的故元梁王政权和段氏地方割据政权。
〔相关史料〕
(洪武十七年夏四月)壬午,论平云南功,进封颍川侯傅友德为颍国公……
友德,其先宿州人,徙居颍州,后徙砀山。元末,从山东李喜喜起兵,转攻剽入蜀。李喜喜败,归明玉珍,玉珍不能用,乃率所部走武昌从陈友谅。辛丑八月,上①攻江州,至小孤,友德率众降。上知其才,用为将,命从常遇春,援安丰,攻庐州。还,从击陈友谅,于鄱阳湖大战,友德以楼船犯其前锋,身被数创,战益力。从征武昌,先登夺高冠山,面中一矢,镞出脑后,胁下复中一矢,友德不为沮,人服其勇,以功擢雄武卫指挥使。从徐达攻庐州,拔之。复从常遇春下襄阳、攻安陆,身被九创,擒其守将任亮。又从达取泰州,进攻淮安,破张士诚兵于马骡港,获战船千余,后击安丰,大破竹贞之众,所过焚元军积聚。
吴元年,命守徐州。元将王保保遣骁将李二来寇,友德坚壁,伺其出掠,乃将步骑二千至吕梁,舍舟登陆,李二遣裨将韩乙盛兵迎战。友德即跃马奋矟刺韩乙坠马,趋入城,开门出兵陈于城外,令士卒皆卧枪以待,闻鼓声即起击。顷之,李二兵至,友德击鼓,士卒皆奋跃冲其前阵,李二军溃,溺死者无算,遂擒李二,献俘京师。上嘉劳之,以鼓吹送还第,拜江淮行省参知政事。
洪武元年,从大将军达平沂州②,斩其将王宣,下青州,遇元将也速兵,达命友德率骑士五百与战,佯败走,也速追之,达麾后军齐进,俘斩甚众。继从取开封、洛阳、卫辉、彰德,遂下磁州、广平、临清等县,进克通州,下元都,还趋太原击王保保。兵未及交,万骑矣至,友德率敢死士五十骑冲击之,因夜伏兵袭其营,王保保遁去,追至天门关,获人马万计。复败元将贺宗哲于石州,击走四大王,逐竹贞兵,次宣德府,败元将脱列佰,西攻张思道于鹿台,遂下巩昌,还拔庆阳。
三年,从大将军达,败王保保于定西,乘胜下巴蜀。友德为前锋,夺略阳关,擒夏平章蔡乙,克汉中。既而以馈运不继,退守长安。夏将吴友仁围汉中,友德率精锐救之,友仁宵遁。师还论功,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颍州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赐铁券,文曰:“惟古创业之君,平定天下,必赖武臣宣力,开拓疆宇,佐成混一之功,荣报之礼所宜及也。咨尔友德以英毅之资,逢鼎沸之秋,目群雄无所定,故择我以来归。事朕有年,扈卫京畿,移镇安吉,战鄱阳湖,收鄂渚,征取江右,致讨淮东,功烈为多。及抚安彭城,前锋大利、威声远振。参佐外省,遂从征齐鲁、燕冀、关陕,尔绩尤著。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无以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兹与尔誓,除谋逆不宥,余若犯死罪,免尔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於戏!昔马援归汉③,尔能效之,其勋过矣。尚期慎终如始。宣尔勤劳,训及子孙,保于永世。”
四年,命佩征虏前将军印、总河南、陕西诸道兵征蜀,遂由阶州取文、绵二州,进克成都,得士马三万。
五年,命副征西将军冯胜北征沙漠出金兰④,友德先率骁骑五千趋西凉,遇元失刺罕之兵,战败之。至永昌,又败元将朵儿只巴,获马羊十余万。攻甘肃,射死元平章不花,降太尉锁纳儿等,获马万匹。至瓜沙州⑤,败其守将,获金银印三,马羊二万。
六年,大军复出雁门西北,巡长城外,友德为前锋,虏闻之,绝塞而遁,追获故元平章邓索罗帖木儿。军还,留友德镇北平。岁旱,躬自祷雨。又疏陈五事:
一、转输之法,宜令河间军自长芦运至通州,北平军自通州运入北平城, 不劳而事集矣。又永平府民接运军储,由雅洪桥至北平,道里颇远,宜通清河、涞水故道漕运,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矣。
二、流民越境甚为边患,宜招抚安辑,宽其赋役,优免三年, 力自苏,彼得安居矣。
三、古北口等处兵民,一夫守关,二夫供输,有名无实,莫若放还民夫,俾力田亩,各令官军千人代守,彼专其责则边戍宁矣。
四、关外新附之民多贫无生理,宜给以衣粮,厚加存恤,则户口增矣。
五、北平府县连年供亿大军,宜少纾其力,使民日富,庶彼将乐于趋事赴功矣。上嘉其言。寻诏还,从皇太子、诸王猎于荆山以讲武事。
九年,命副汤和备伯颜帖木儿于延安。伯颜帖木儿请和,命诸将悉还,独留友德屯兵以备之。伯颜帖木儿果犯边,友德设伏大破之,获士马辎重无算,蕃兵缚伯颜帖木儿降。
上将平云南,命友德巡行川蜀永宁、雅、播等处。修治城郭关梁。于是金筑、普定、中坪、乾溪等砦酋长相率来降。还京,献马五百,上以内厩良马十五赐之。
十三年,蕃将乃儿不花寇边,命友德为征虏右副将军。从大将军达出塞,师至北黄河,夜袭灰山,获其人马而还。
十四年,以西南夷弗尊声数,命友德为征南将军,率兵三十万,耀武于沅州。讨普定土酋安瓒,遂进兵曲靖,败元年平章达里麻及女官实卜之众,元梁王走死滇池。
云南平,友德因其土俗定租赋,兴学校,瘗战骨,广屯田,奏凯还京。至是,进封颍国公。制曰:“稽古赏功,惟开疆者赏重。朕臣傅友德,每从大将军征讨,累有战功,已封侯爵。乃者,率诸军越崇山,西取巴蜀,功尤著焉。洪武十四年,率甲士三十万又西取云南,转战二年,今已平定,宜受上赏,特封颖国公,子孙世袭,食禄三千石。”
《太祖实录》卷一六一
傅友德,宿州人。骁勇多力,击刺骑射,冠绝一时。少年从李喜喜为盗。李喜喜败,遂归明玉珍,玉珍疑不能用。走武昌,从陈友谅,忽忽无所展。及闻高帝舟师伐江州,遂以所部谒见于小孤山⑥。高帝奇之,俾为别将,属常遇春。
从击陈友谅于鄱阳湖。友德操轻舟荡其锋,身被数枪,战益力,手杀数百人,复与诸将邀之泾江口。友谅死,师旋,第功为最。
帝即吴王位之元年,友德守彭城,扩廓遣大将李二来寇,势甚张。友德兵寡不能敌,遂坚壁不战,诇其众方肆掠,因率步骑二千溯河至吕梁,登陆击之。李二有骁将名韩乙者出战,友德单骑奋槊刺之堕马,师乘而进,遂败之。友德度贼且复至,乃开城门阵于野,使皆卧枪以待,闻鼓即起。李二果盛兵至,轻我师寡,兢而嚣。友德鸣鼓,士腾跃搏贼,遂败之,缚李二以献。
明年,从大将军破沂州,下青州。元丞相也速率数万骑来争,大将军设伏。友德以轻骑五百为诱师,敌追至伏,而回师击之,矢尽发,也速败走,遂取莱阳。明年,从取东昌,进克元都,略定州,克太原。扩廓自保安来援,兵未交而万骑突至。友德率死士五百拒之,夜伏兵掩其营,扩廓乘骣马以十八骑仓卒遁去。复败贺宗哲于石州,败脱列伯于宣城府,遂西会大将军围庆阳。走张思道于鹿台,降其大帅李思齐,关陕悉下。还,赐白金文绮从上典。
洪武三年,复从大将军捣定西,大破扩廓,收其士马辎重,移兵伐蜀。友德领前锋,攻汉中,克之。蜀将吴友仁谋复汉中,兵大至,守臣告急,友德以三千骑救之,攻斗山寨,夜令人人持十炬列山上,蜀兵惊遁。凯旋,进友德为颍川侯。
是岁冬,复议伐蜀。汤和、廖永忠等由瞿塘以舟师趋重庆;友德由秦陇以步骑趋成都。既受命,帝复密谕友德曰:“蜀人闻我西伐,必悉精锐东守瞿塘,北阻金牛,以抗我师。若出不意,直捣阶、文,门户既隳,腹心自溃。兵贵神速,但患不勇耳。”友德疾驰至陕,扬言出金牛,潜使人觇,青州、果阳空虚,阶、文虽有兵垒,而守备单弱,遂引兵趋陈仓。又选精骑五千,攀缘山谷,昼夜兼行,大军继之,直抵阶州。蜀守将丁世珍战败遁去,遂克阶州。引兵趋文州,世珍复集兵据险以拒。友德急攻之,世珍又败,仅以数骑遁,又拔文州。友德乃引兵渡青州,果阳白水江,趋绵州。至汉江,阻水不得渡,乃令军中造战舰百余艘。时蜀人虽失阶、文,犹恃汉水以为固,及闻造舟进取,益震恐。友德战舰成,将进攻汉州,欲以军中消息达汤和,而山川悬隔,适江水暴涨,乃以木牌数十,大书克阶、文日月,投汉江,顺流而下,蜀守者见之,为之解体。及友德舟师进逼汉州,守将向大亨战败于城下,伪相戴寿在瞿塘闻之,留邹兴守瞿塘,而自与太尉吴友仁还援汉州。既至,友德下令曰:“彼远来劳困,闻大亨兵败,众心汹汹,一战可克也。”乃亲帅军迎击寿兵,大败之,遂拔汉州。寿与大亨走成都,友德围成都。寿与大亨以象载甲士出战,友德命前锋以弓矢火箭冲之,象皆被伤却走。寿等遂率官属出降,蜀中大定。
时边境咸宁,惟云南恃其险远,杀信使,纳逃逋。帝以友德为征南将军,率师讨之。滨行,谕之曰:“云南僻在遐方,行师之际,当知其山川险易,以规进取。朕虽未亲至其地,尝览舆图,咨众论,得其扼塞取之之计。当自永宁先遣骁将别出一军向乌撒,大军继自辰沅以入普安,分据要害,乃进兵曲靖。曲靖,云南之襟喉,彼必并力于此以拒我师。当察形势,出奇取胜。既下曲靖,三将军令一人提劲兵趋乌撒,应援永宁之师,大军直捣云南,彼此牵制,彼疲于奔命,破之必矣。云南既克,分兵趋大理,先声既振,势将瓦解。其余部落,可遣人招谕,不必皆烦兵也。”友德恪遵成算,竟平云南。乃诏友德等还京,进封颍国公,子孙世袭。
断曰:
友德英勇,冠绝一时,辗转择主,主皆不知。小孤见帝,帝方称奇。俾为别将,出入相随。大战友谅,被创不移,高冠出隘,一鼓夺之。矢出脑后,战犹前持。扩廓李二,横戈直趋。骁将韩乙,槊刺如尸。卧枪以待,踊跃以驰。既走思道,复降思齐。关陕悉下,伐蜀何辞。列炬山上,惊走其师。阶、文既克,其余莫支。转战转胜,愈入愈威。云南之捷,以逸制疲。所以得志,振旅而归。子孙世袭,谁曰不宜。
明·黄道周《广名将传》卷一八
〔注 释〕
①上:明太祖朱元璋。②沂州:今山东临沂。③马援归汉:东汉初期著名军事将领马援,早年为王莽政权效力,后转依地方割据势力隗嚣,最终投归东汉的开创者刘秀,屡建战功,备受重用。④金兰:地点不详,疑为金县(今甘肃榆中)和兰州的合称。⑤瓜沙州:瓜州(今甘肃安西)和沙州(今甘肃敦煌西北)的合称。⑥小孤山:在今江西彭泽县北长江中。
四川图
5400云南晋宁河阳段氏族谱不分卷
(清)段奎光 段瑞光修
传钞清同治四年(1865)本 一册
北图 云南图(二部其一系光绪钞本)
注:书前有同治四年段奎光、段瑞光段氏族谱序。
5401云南晋宁段氏族谱摘钞不分卷
钞本 一册
云南图
5402云南丽江段氏宗谱不分卷
(清)段玉峰述
传钞清同治二年(1863)本 一册
北图
注:书前有同治二年段玉峰述“返本还源说”。
5403云南大理龙开段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吴熏集
民国十六年(1927)钞自民国九年(1920)本
云南大理州图
注:此为白族族谱。
5404云南大理阁洞旁段氏族谱不分卷
稿本 八册
云南大理州图
注:此为白族族谱。
5405云南剑川段氏家谱□□卷
稿本 八册
云南大理州图
注:此为白族族谱。
5406云南剑川段氏族谱不分卷
段鹏瑞辑
复写本 一册
冯氏家谱 这个比较准 相信我
冯氏三修族谱十卷,末一卷,(民国)冯德錡主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湖南省湘潭市图书馆。
冯氏四修族谱六卷,(民国)冯新交主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宁乡。
冯氏支谱三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不详吴氏冯墅分宗听十卷,末一卷,(民国)吴越材等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西洪洞晋洪洞冯张村段氏家谱一卷,(清)段成鸾纂,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段殿甲手抄本。现收藏在山西省洪洞县档案馆。
江苏武进毗陵冯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冯爱恒主修,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宝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毗陵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根奎等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武进毗陵冯氏宗谱二十卷,(民国)冯汉南主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锡山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惠芳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冯锦标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伦正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锡山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冯向荣主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大树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江阴澄江冯氏宗谱八卷,(清)冯伯奇等修,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大树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江苏江阴澄江冯氏宗谱十卷,(清)冯汝冀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大树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慈溪冯氏支谱不分卷,(清)冯祖恩辑,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浙江奉化吉奇冯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民国)胡次乾纂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海宁大易冯氏谱不分卷,(清)冯秉良等编,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浙江海宁赫山冯氏家谱十八卷,(清)冯锦堂纂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海宁赫山冯氏家谱二十二卷,(清)冯奕瑞主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桐乡冯氏重修支谱六卷,(清)冯浩等纂,清朝时期手写本四册。现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浙江绍兴冯氏家谱不分卷,(清)冯锡曾修辑,清乾隆年间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绍兴山阴柯桥冯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冯文金等纂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继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冯氏宗谱四卷,(清)冯焕等重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会稽王显冯氏宗谱六卷,(清)冯宾皱、冯尧铨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兰溪冯氏宗谱一卷,(民国)冯金昌重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义乌赤岸孝冯氏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民国)冯一枝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铅印本二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安徽绩溪冯川冯氏宗谱十二卷,(清)冯景铭纂,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手抄本六册。现收藏在安徽省绩溪县冯村。
安徽绩溪冯川冯氏宗谱八卷,(民国)冯百川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手抄本。现收藏在安徽省绩溪县冯村。
安徽绩溪绩邑冯氏族谱十卷,(民国)冯景坡续修,清光绪至民国时期钞写本一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山东栖霞冯氏本分世谱一卷,(清)冯惠堂、冯绍周等重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铅印本。现收藏在山东省栖霞县大柳家乡杆林村。
山东栖霞冯氏西族谱书一卷,(民国)冯义民纂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手抄本。现收藏在山东省栖霞县大柳家乡杆林村。
湖南湘潭中湘石潭冯氏五修族谱三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活字本一册。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中湘石潭冯氏六修族谱三十七卷,首两卷、末一卷,(民国)冯秩词、冯敦澍纂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湖南湘乡山田冯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清)冯运开修,冯家典纂,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广东广州冯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冯氏宗谱十卷,(明)冯楷纂修,明朝嘉靖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四~十卷。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冯氏宗谱,(清)冯嗣英纂修,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封鄂冯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
后昌冯氏宗谱十四卷,(清)冯仁均、冯义址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冯氏宗谱,(民国)冯焕文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族谱,(民国)冯曦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铅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代州冯氏族谱四卷,(民国)冯羲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石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如皋冯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冯震纂修,清同治二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澄江冯氏宗谱十卷,(清)冯汝翼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毗陵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根奎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家谱,(清)冯国鑫纂修,清朝末期抄本一册。记事至宣统止。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重修支谱六卷,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手抄本两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六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冯功名等纂修,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天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民国)冯振邦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三元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缺第五卷、第十卷、第十三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潭冯氏三修族谱二十二卷,(清)冯清峻等修,清光绪八年继立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长沙冯氏四山家谱二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冯作安等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四山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冯氏族谱五卷,著者待考,民国甲子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有虫蛀。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长沙冯氏家谱三十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四山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有虫蛀。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上虞永丰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四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山田冯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百永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丹徒冯氏宗谱,(清)冯士煜等纂修,清乾隆四十年著存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四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武进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冯锦标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伦正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岳阳冯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公元1936年)年始平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九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宜兴祝堂冯氏家乘八卷,(民国)冯舜耕纂修,民国三十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宜兴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年诒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六~七卷、第十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南通冯氏族谱续编十卷,首一卷,(清)冯尚志等纂修,清咸丰十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昆陵冯氏宗谱二十卷,(民国)冯汉南等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昆陵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传法等纂修,清光绪二年四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今仅存第一~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海宁赭山冯氏家谱二十二卷,(清)高其锦,俞谦法纂修,清宣统元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海宁赭山冯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海宁重修花溪上熏冯氏近谱十一卷,首一卷,冯翼云纂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铅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武进冯氏宗谱二十四卷,(清)冯锦标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伦正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岳阳冯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年始平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九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宜兴祝堂冯氏家乘八卷,(民国)冯舜耕纂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宜兴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年诒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六~七卷、第十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南通冯氏族谱续编十卷,首一卷,(清)冯尚志等纂修,清咸丰十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昆陵冯氏宗谱二十卷,(民国)冯汉南等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四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昆陵冯氏宗谱十八卷,(清)冯传法等纂修,清光绪二年四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今仅存第一~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海宁赭山冯氏家谱二十二卷,(清)高其锦、俞谦法纂修,清宣统元年树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阴县冯氏支谱三卷,首一卷,(清)冯西人纂修,清咸丰九年文炳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阴县冯氏支谱三卷,首一卷,(清)冯朝雨等纂修,清咸丰十年文炳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中湘油麻岭冯氏三修支谱十八卷,(清)冯绍霖等纂修,清道光十六年凌云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潭油麻岭冯氏四修族谱,(清)冯芳绥等修,清同治六年凌云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五卷、第八卷、第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潭中湘油麻岭冯氏六修族谱二十七卷,(民国)冯镇嵩等纂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凌云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今仅存第一~五卷、第七~十卷、第十二~二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潭湖南中湘石潭冯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时期大树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四卷、第七卷、第十三卷、第十八卷、第三十五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湘潭中湘裕家湾冯氏六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时期瑞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五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富川荆源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八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五~六卷、第十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富川荆源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富川荆源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三元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八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鄞县后仓浣锦冯氏宗谱三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冯义圭等纂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鄞县后仓冯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清)冯圣任纂修,清光绪元年孔安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义乌赤岸孝冯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嘉庆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义乌赤岸孝冯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二十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义乌孝冯氏宗谱,(民国)冯谦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慈溪冯氏家谱一卷,冯瑚编,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字辈排行
山西大同冯氏字辈:“盛时天恕仕绪云恩毕振”。
河北定州冯氏字辈:“百千万亿云仍盛富贵荣福禄增知仁圣义和德中”。
荆楚冯氏字辈:潜江龙湾清公支系字辈:润字截止,以润字改用圣字。沔阳胜公支系:天字截止,以天字改用圣字。汉川史公支系:先字截止,以先字改用圣字。汉川高庙支系:训字截止,以训字改用圣字。监利冯家门支系:泽字截止,泽字改用圣字。湖南华容支系:百字截止,以百字改用圣字。岳阳、监利朱河支系:希字截止,以希字改用圣字。石首支系:昌字延伸四代后启用录新派圣字,如石首辛酉年续谱派已用,即诒字改用圣字。潜江总口支系:已用派不明,与潜江龙湾锦字派品列延伸五代后启用圣字。孝感支派福字截止,以福改用圣字,该支系贤良二字已用,因大局已定,只限该支系:成字截止,以福改用圣字,其他支系按原字派不变。钟祥冯家岭卓公支系:成字截止,以成字改用圣字。各支原字辈:
潜江龙湾冯氏清公派字辈:“锡泽相光培铭源本辉增锦清桂耀先鉴润极烂垣钧滋权烈型铁治枢焕玉铤洁茂炳坦世藻束渭田”。
沔阳冯氏胜公派字辈:“泽树学士大启振立纲常幼则知从友必先信伦纪长敦家声大振前烈克彰后福定永祥钟瑞锦名显精华文章耀国道德传家”。
汉川冯氏史公派字辈:“臣宜作纯子尚致顺幼则知从友必先信伦纪长敦家声大振前烈克彰后福定永祥钟瑞锦名显精华文章耀国道德传家。”
汉川冯氏高庙派字辈:“智伯水秀初天希以盛也万家十年远金佑爵德实仰承先训敦品贤良大体从正家道克昌”。
监利冯门派字辈:“文彰新图选诗礼振家声世业隆长泽维遵忠孝名”。
湖南冯氏华容派字辈:“本裔荣耀支孙辉煌百年传芳”。
冯氏钟祥派字辈:“士光本毓明道正德成家开国大启景运昌昭世泽”。
冯氏一支字辈:“孝友家昌达文章业显荣贤人常继起本立树芳名”。
四川南充冯氏字辈:“文高师书昌仪维树德用国正天心顺大清明治安”。
资料有待补充。
我是山东省汶上县人,我们赵家近十代族谱是:士庭信广显 振鸿春紫祥,请帮助找一找,谢谢!
本文2023-12-07 06:25:3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36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