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姓家谱的迁徙分布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7浏览:4收藏

郝姓家谱的迁徙分布,第1张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也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总之,历史上郝姓着实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但据《新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土蛮有郝、杨、刘三姓,为南方三大姓氏之一。由于古代文字记录较少,多数人物事件皆口头流传,古音郝、何同音,加之郝字古体书写较繁,因此许多书写记录多用何字替代。经过多年流传,南方大部分郝姓渐渐改为何姓。

郝姓 - 寻根溯源 郝姓 郝姓来源有三:1、出自子姓。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所载,殷商王帝乙在位时,将其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省太原市),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2、出自郝骨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姓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3、源自古代少数民族姓氏。如上党、卢水、汾州郝姓出自匈奴;辽西郝姓出自东汉时乌恒人;唐时南蛮有郝姓;西夏人中有郝姓;元时都噜别族为郝姓;今土家、满、蒙、回、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郝姓 - 得姓始祖 帝乙 相传契为商的始祖,帝喾(高辛氏)之子。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商族后来不断壮大,至契的十四世孙汤时,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殷商的第二十七代君王为帝乙,他将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公元前十一世纪,商朝被周所灭,按当时的固有习惯,子期的后裔便以居地为氏,称郝姓。他们尊帝乙为郝姓的得姓始祖。郝姓 - 字辈 “时保大选应明起玉永全连富耀(曜)林勇江宏晋庆高浩安团吉旺润国志春晓泽家兴百利培槐文有守壮坤洪广依瑜卫康登相”。郝姓 - 家乘谱牒 河北:藳城郝氏族谱四卷、定县定州郝氏家谱一卷、三河临河郝氏族谱不分卷

山西:代县郝氏族谱四卷

江苏;沛县沛邑郝氏族谱不分卷、淮安淮山郝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湖南;常德郝氏族谱七卷首一卷

山东:滕县郝氏族谱不分卷、栖霞郝氏丽书堂支谱一卷

其他;郝氏历代家谱一卷、郝氏家乘(卷数不清)郝姓 - 迁徙分布 郝姓始于商末太原郝乡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中心。秦汉之际,郝姓人已逐渐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陕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内繁衍播迁。晋末,由于官职调迁,郝姓有一支自太原徙居润州丹扬(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小丹阳),传七世有郝回,在南朝梁任江夏太守,又自丹阳徙至安陆(今属湖北)。两晋南北朝时,虽社会动荡,但居山西之郝姓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之郝姓有避战乱而迁山东者,河南之郝姓有迁安徽者。 隋唐之际,社会安定,郝姓在陕西京兆一带繁衍壮大,并形成郝姓历史上的第二大郡望——京兆郡。并有郝姓徙湖北、四川者。北宋灭亡后,郝姓有南迁江南者,而世居汾州(今山西汾阳)的著名画家郝章为避战乱,兵火后迁居阆州(今四川阆中)并落籍当地。唐宋以前,郝姓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较他姓要晚,规模也要小的多。唐宋之际,南方的一些地方才出现了较多的郝姓人家。元末时,灾疫不断,农民起义军四起,后互相攻伐,导致中原、华东、华中人口锐减,明初洪武年间,郝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北、北京、山东、天津等地。明清之际,郝姓在南方各地的分布渐广,湖南、福建等省都有载入史册的郝姓人物;同时在东北的辽宁等省也有了郝姓的聚居点。清代时,世居山西北部的郝姓跟随走西口的风潮,有迁内蒙、甘肃者;而居于福建的郝姓则有渡海赴台,进而入南洋新加坡等地者。但是,此期郝姓仍是以北方为其分布繁衍的中心。如今,郝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为多,这三省的郝姓约占全国汉族郝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郝姓 - 郡望堂号 郡望:1、太原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堂号:“太原”、“丰文”、“晒书”等。堂号含意隽永,意味深长。如晒书堂出自郝隆晒腹的典故,寓意学问精深,满腹经伦。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据民国残本《郝氏家谱》 ,河北藁城郝姓一支字行派语为:“从文鸣连,正玉思清。”

河南南阳唐河郝氏家谱:宛东郝氏字辈:本立而道生,修身以齐家,惟善国之宝,有容德乃大(待续)最早居住地:在唐河县东王集乡王庄村的小郝岗(俗称“小岗”),河南南阳东部这一支郝氏家族,据祖上讲,是明初时从山西洪洞迁过来的。还有一说,是从周口扶沟迁来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续过一次家谱,但续的比较简单。以后有机会有条件,应当好好地考证,认真地办好这件大事。说起“小岗”,南阳东姓郝的人都知道,这是姓郝的老庄。郝氏最早居住在这里,后来逐渐分居到周围的地方。现在小岗保存完好的一块最早的墓碑,1807年(清朝嘉庆十二年)立的“从”字辈祖“郝从甸”的墓碑,上刻“皇清待赠显郝公从甸邢氏之墓”,距今已经200年多了在碑上还刻有:“男缨、纟委、旺南、纟寻;孙:本端、本嵩、元秦、本琳、清泰、本道、本淳、本瑚、本祥、本一、本淑、本理;曾孙:立相、仕、爱、岱、贞、杰、人、坤、森、常、果、教、伦奉祀”从上可以看出,1807年立碑时,“郝从甸”有四子、十二个孙子、十三个曾孙。这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字记载。八十年代初整理的小岗东楼院、西楼院的家谱是:一、东楼院支脉“显”字辈世祖郝显龙“宏”字辈世祖郝宏德“从”字辈世祖郝从甸(四子)“丝”字辈世祖长门郝缨(小岗,少白寺刘清,老岗,杨岗,吉庄,魏庄,郝大营西头,下李庄西头)二门郝委(王庄,郝小庄西头,魏庄,下李庄西头,郝大营)三门郝旺南(南安庄)四门郝寻(翟庙,郝楼西头,郝大营)二、西楼院支脉“显”字辈世祖郝显凤、显政、显章、显清“宏”字辈世祖郝宏学、宏智、宏涛、宏臣“从”字辈世祖郝从方、从贤、从安“丝”字辈世祖长门郝猛(小郝岗西头,大、小桃园)二门郝杰(下李庄东头,郝马庄,大郝庄,小郝庄)小岗东楼院“丝”字辈世祖的名字说明长门:郝缨。“缨”是指古代帽子上系在颔下的带子。二门:郝緌。“緌”指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緌”字,左右结构,左边是“纟”旁,右边是“委”。现代汉语词典可以查到这个字,读音念“rui”,三声。三门:郝旺南。按碑刻,旺南公曾为清朝监生(太子监的学生)。四门:郝纟寻。按碑刻,并不是“纟寻”字,实际是一左右结构字,左边为“纟”旁,右边的上面是“彐”,中间是“巛”,下面是“寸”。此字目前在汉语词典中查不到,也不清楚读音。只能推测,此字与“缨”、“緌”的意义相近。据传,在“本立而道生”之前的七个字辈是:“希梦光显宏从丝”。“宏从丝”的意思是:宏大的事业从一丝一毫做起。“希梦光显”的含义,尚不明白。“本立而道生,修身以齐家”,出自孟子的《大学》;“为善国之宝,有容德乃大”,来自儒家思想。“为善国之宝,有容德乃大”这十个字辈中的“为”字,有用“惟”字的,有用“唯”字的,还有用“维”字的。“为”、“惟”、“唯”、“维”这几个字,哪个字更准确些呢?仔细比较,“为”字更准确些。因为,在“本立而道生,修身以齐家,为善国之宝,有容德乃大”这二十个字辈中,每五个字辈中都有一个虚词,分别为“而”、“以”、“之”、“乃”。如果是“惟善国之宝”或“唯善国之宝”,句中就有两个虚词了。所以,不会是“惟”或“唯”。如果是“维善国之宝”,从意思上说,“维”与“善”也不好搭配在一起。所以,也不会是“维”字。只有“为善”,与后面一句中的“有容”正好对称

一、名人

1、郝隆

字佐治,山西省原平市东社镇上社村人。为东晋名士,生性诙谐。年轻时无书不读,有博学之名。后投奔桓温,官至南蛮府参军。

七月七日见富裕人家暴晒绫罗绸缎,就仰卧太阳下,露出腹部。有人问,你这是干什么呢?郝隆答,我晒我腹中书。这就是典故“郝隆坦腹晒书”的由来。在上社村,有一块清代同治年间所立的石碑,石碑上记述有郝隆“坦腹晒书”的故事。

2、郝昭

字伯道,太原人,为人雄壮,身长九尺,猿臂善射,深有谋略。为杂号将军,镇守河西。曹真举荐郝昭守陈仓,迁镇西将军。诸葛亮大军逼近陈仓,先使魏延攻打,但连日无功致魏延说此城难打,诸葛亮大怒欲斩。

郝昭的同乡靳详请缨游说郝昭投降,但为郝昭厉绝归降。诸葛亮强攻,激烈的攻城器械城后,郝昭以三千拒守诸葛亮三十万,相持二十余日,诸葛亮无计可破。当诸葛亮斩魏的援军王双后,因粮尽而乘机退兵。曹睿下诏嘉许郝昭的善守,赐爵关内侯。后再引见慰劳,正想重用时郝昭病亡。

3、郝懿行

今山东栖霞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他曾官至户部主事,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于《尔雅》用力最久,撰《尔雅义疏》、《山海经义疏》,援引各书,考释名物,订正讹谬。另有《易说》、《书说》、《郑氏礼记笺》、《春秋说略》、《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二、起源

1、源于姜姓,出自炎帝神农氏又称郝骨氏(又称郝省氏或赫胥氏),属于复姓省文简改为氏。《

2、源于子姓,出自殷商第二十七代帝王帝乙之子子期的封地郝乡,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3、源于匈奴族,出自十六国时期胡夏(大夏)武烈帝赫连·勃勃,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4、源于乌桓。为古代乌桓国姓氏。古代乌桓国以太阳为图腾,其都城后来也以赤色为记,即今内蒙赤峰一带。

5、源于西南夷,出自唐朝时期西南地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唐朝时期南蛮有郝氏。据史籍《旧唐书·南蛮传》中记载:“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扩展资料

郝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秦汉之际,郝姓逐渐向山西、陕西、河南、河北迁徙。魏晋南北朝时,河北、河南的郝姓向外迁移。晋朝末年,郝姓一支从太原迁到润州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小丹阳),后来这一支又迁到湖北安陆。

隋唐之际,郝姓在陕西、山西一带日益壮大,形成望族。北宋末年,山西汾阳的画家郝章,为避战乱,举家迁到四川。元朝末年,郝姓开始大规模南迁。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时,郝姓分别迁往河北、山东、北京、天津。

郝姓祠堂里有一副对联,上联是 “储书晒腹”,下联是“饮水投钱”。上联指东晋时期的郝隆。农历七月初七,人们都忙着晒衣物,饱学多才、满腹诗书的郝隆却把衣服敞开,躺在庭院里晒腹,他说:“我在晒肚子里的书。”

下联指汉朝时期的郝廉。郝廉非常廉洁,出门喝人家的井水都要付钱。如果主人不在,他就会把钱投入井中。有一个成语“饮马投钱”,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

-郝姓

郝懿行:今山东栖霞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

他曾官至户部主事,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 ,于《尔雅》用力最久,撰《尔雅义疏》、《山海经义疏》,援引各书,考释名物,订正讹谬。

另有《易说》、《书说》、《郑氏礼记笺》、《春秋说略》、

《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郝摇旗:明清之际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一员猛将,初在军中当旗手,故而得名。

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败清军。

后因在军中受歧视,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

郝经:泽川陵川(今属山西省)人,集学者、谋士于一身。

他曾在金亡后迁于河北,住在元将张柔家,得以阅读张的藏书。

宪宗时入忽必烈(即元世祖)王府,甚受信任。

中统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使宋,被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

郝经一生著作较多,主要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

郝澄:句容(今属江苏)人,宋代画家,他所作的道释、人马,笔墨清劲,善于设色,一生努力进取,其愈后,名气也愈大。

郝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

他曾率军攻克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10十多个县,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

郝孝德: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

他曾聚数万人起义,转战于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非常多值得骄傲的文化,在姓氏方面我国是非常注重的,因为姓氏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仅代表着家族的荣誉,还有自己的家族文化,每一个姓氏都是有自己的意义和由来的,你知道郝姓的由来是什么吗?本期百家姓起名为你解析。

一说郝乡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出自复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为古代乌桓国姓氏。古代乌桓国以太阳为图腾,其都城后来也以赤色为记,即今内蒙赤峰一带。乌桓国后来与其他民族融合,接受汉文化,其人有以图腾颜色起汉姓称赤或赫,有以地为姓称郝,其中赫、郝又多误记误传,混淆起来。

1、郝姓多文人雅士,仕宦者亦多文官。

2、郝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北,作为一个得姓三千余年的姓氏,历经如此长时间的风风雨雨,仍立足北方,诚为罕见。堂号含意隽永,意味深长。如晒书堂出自郝隆晒腹的典故,寓意学问精深,满腹经伦。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据民国残本《郝氏家谱》,河北藁城郝姓一支字行派语为:“从文鸣连,正玉思清。”山东省肥城市郝家村郝姓一支行派语为:“世大文宏先,京振传广远。”

您还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咨询八字起名、周易起名、公司店铺起名,还有宝宝起名,我们会根据宝宝出生年月日和时间,为宝宝起一个带着好运的好名字!

郝姓来源一

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 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 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一说郝乡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 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 陕西郝氏。

始于商末太原郝乡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中心。秦汉之际,郝姓人已逐渐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陕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内繁衍播迁。

两晋南北朝时,虽社会动荡,但居山西之郝姓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之郝姓有避战乱而迁山东者,河南之郝姓有迁安徽者。隋唐之际,社会安定,郝姓在陕西京兆一带繁衍壮大,并形成郝姓历史上的第二大郡望——京兆郡。

家乘谱牒

河北:藳城郝氏族谱四卷、河北定州郝氏家谱一卷、三河临河郝氏族谱不分卷

山西:代县郝氏族谱四卷

江苏;沛县沛邑郝氏族谱不分卷、淮安淮山郝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湖南;常德郝氏族谱七卷首一卷

山东:滕县郝氏族谱不分卷、栖霞郝氏丽书堂支谱一卷

其他;郝氏历代家谱一卷、郝氏家乘(卷数不清)

历史名人

郝晏:秦之上卿,相传是期的后裔,其孙郝瑗任太原守。

郝贤:汉初开国功臣,“以上谷太守从大将军击匈奴”,封众利侯;郝党,封亭乡侯。

郝子廉:太原人,西汉时期以为官廉洁闻名。

郝孟真:上党人,善方术,曹cao使其领诸方士。

郝昭:太原人,三国魏之杂号将军。

郝散:西晋匈奴人民起义军领袖,于元康四年在谷远发动起义,攻占上党。

郝略:《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记载郝略为北魏时期清河相,为“关东士望”。

郝回:南朝梁任江夏太守(今湖北安陆)。

郝孝德:平原(今山东平原)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曾聚数万人起义,转战于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郝处俊:唐高宗时期宰相。

郝澄:句容(今属江苏)人,宋代画家,他所作的道释、人马,笔墨清劲,善于设色,一生努力进取,其愈后,名气也愈大。此外有成就的画家还有郝世安、郝锐等。

郝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曾率军攻克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十多个县,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

郝经:泽州陵川(今属山西省)人,集学者、谋士于一身。他曾在金亡后迁于河北,住在元将张柔家,得以阅读张的藏书。宪宗时入忽必烈(即元世祖)王府,甚受信任。中统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使宋,被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郝经一生著作较多,主要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

[查了很久,没有专门针对河南郝姓的,郝姓原来分布这么广啊,希望对LZ有帮助!]

临漳县位于河北省最南部,九曲漳河横贯东西,京深高速公路纵跨南北,107国道、京广铁路擦境而过。全县现辖5镇9乡、425个行政村,总人口57万,总面积744平方公里。

  临漳因临漳河而得名,古称邺,距今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齐桓公始筑邺城,继之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之都城,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西门豹投巫治水,曹孟德筑邺城,建“三台”(铜雀、金凤、冰井),昭示曹魏之霸业;又有“破釜沉舟”、“铜雀春深锁二乔”、“文姬归汉”等历史佳话。

  98年临漳县城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城、卫生城。

  临漳详细介绍

  历史沿革

  临漳古称邺,春秋时期齐桓公始筑邺城。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

  今临漳一带,在唐尧、虞舜及夏时属冀州,商属畿内名相,西周属卫,春秋属晋。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始筑邺城。战国属魏。秦并天下后,邺属邯郸郡。西汉属魏郡,汉高祖始置邺县,魏郡理于此。东汉至三国时期仍属魏郡,郡治理于邺县。西晋属魏郡,建兴二年(314年),为避愍帝司马邺讳易名临漳,因地临漳河而得名,这是命临漳县为县名之始。

  北魏置邺县,属相州魏郡。东魏置临漳县。北齐、北周至隋,分置邺县,临漳县,隶属相州。唐宋时邺县和临漳县属相州邺郡。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改邺县为镇,邺县地并入临漳县,县名迄今未变。金属彰德卫,元属彰德路,明属彰德府。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临漳县城毁于漳水。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县治移至理王村(今临漳县城)。民国初年,隶属河南河北道,道治在卫辉;民国13年废道,直属河南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邯郸专署。1993年后归邯郸市辖。

  2000年,临漳县辖5个镇、9个乡:临漳镇、孙陶镇、柳园镇、南东坊镇、称勾镇、习文乡、西羊羔乡、杜村乡、狄邱乡、张村乡、柏鹤乡、砖寨营乡、香菜营乡、章里集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7277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临漳镇 75126 南东坊镇 24349 孙陶集植 54617 柳园镇 53056 称勾集镇 41365 狄邱乡 27660 张村集乡 50456 西羊羔乡 21014 香菜营乡 29270 杜村集乡 45593 章里集乡 36818 习文乡 34361 砖寨营乡 41099 柏鹤集乡 37993 

  2002年底,临漳县面积74754平方千米,人口5728万。辖5个镇、9个乡,425个村委会。县政府驻临漳镇建安路。

  临漳镇 镇政府驻南关村。面积4864平方千米,人口750万。辖34个村委会:南关、东关、西关、北关、东街、南街、西街、北街、洛村、刘庄、李家、西上、西岗、东岗、东北城角、西北城角、东南城角、西南城角、东后坊表、东前坊表、西前坊表、前赵坦寨、后赵坦寨、西五岔口、东五岔口、后坊表、郝辛庄、岗陵城、西烟寨、东烟寨、王明寨、炉耳庄、西辛寨、小平营。

  南东坊镇 镇政府驻南东坊村。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243万。辖18个村委会:南东坊一、南东坊二、南东坊三、南东坊四、陈家小庄、小东坊、张修屯、杨家铺、后小庄、前小庄、南岗一、南岗二、西三、中三、东三、栗岗、武学、北头。

  称勾集镇 镇政府驻勾村。面积615平方千米,人口413万。辖33个村委会:称勾东街、称勾西街、常家屯西、常家屯东、常家屯中、大呼村东、大呼村西、前齐庄、后齐庄、高河口、郭小屯、和义庄、砚瓦台、集后李、李学官、北杨庄、尚家台、新后屯、宋家、楼郭、小呼、舒刘、鸡李、西刘、南寨、王村、姚村、钱村、黄村。

  孙陶集镇 镇政府驻集孟村。面积704平方千米,人口547万。辖50个村委会:孙陶集、梁家营、水牛李、陈小庄、王家庄、孟村铺、常小庄、南赵庄、三宗庙、西马庄、大楼王、豆腐营、郝家庙、古辛屯、陈家堂、教书屯、耿小庄、杜家堂、沙河岸、张家店、孟村、商村、姚庄、何屯、李村、镇河、西芦、东芦、胡郭、小郭、大韩、刘家、马许、三王、兴王、西孙、段汪、司庄、冯村、尚村、蔡村、香房、陈村、苗庄、潘村、杨村、李庄、郭村、西郝、西羊羔屯。

  柳园镇 镇政府驻南关村。面积711平方千米,人口532万。辖53个村委会:东街、北街、南街、北杨、后三、南陈、老田、南杨、柴村、申村、高村、罗村、郝村、贺营、石村、赵村、尹村、袁村、吴村、马村、刘村、彭庙、薛村、胡营、樊营、新营、李营、东冯、尚庄、胡口、西冯、西街西、西街东、刘广营、董村街、李小庙、高家店、申家海、任羊羔、五龙庙、东南王、辛小庄、小张庄、祝羊羔、郑羊羔、张羊羔、西辛庄、理王屯、吕小庄、李羊羔、二分庄、南邓庄、涉县庄。

  狄邱乡 乡政府驻东狄邱村。面积355平方千米,人口276万。辖21个村委会:东狄邱、西狄邱、前野郭、北杜东、后野郭、北杜西、北张、西申、东申、北孔、北袁、郝王、张家、冉店、双庙、后村、贾村、后庄、邓庄、牛村。

  章里集乡 乡政府驻章里集村。面积39平方千米,人口369万。辖15个村委会:章里集、北东坊、萧城寨、黄辛庄、王崔庄、中章、后章、常庄、郜庄、东屯、大章、中屯、西屯、堤上、冢上。

  张村集乡 乡政府驻西街村。面积975平方千米,人口504万。辖56个村委会:西街、南街、东街、新三、花王、申家、前王、胡周、潘家、南孔、南贾、董村、冯庄、崔村、黑龙庙、杜堂、张费、许村、梁庙、西屯、于园、东屯、高庄、新村、徐村、马堂、小王、西北街、西南街、南史庄、郭少庄、阎看台、前安上、后安上、郭家堂、、张看台、白龙庙、海岛寺、大分庄、武孔齐、贾河口、刘江堂、刘路口、木锨刘、张探花、有仙刘、黄开河、李家寨、田马吾、三皇庙、张路口、奶奶庙、东花佛堂、西花佛堂、东明古寺、西明古寺、新明古寺。

  西羊羔乡 乡政府驻西羊羔村。面积288平方千米,人口210万。辖15个村委会:西羊羔东、西羊羔南、西羊羔西、西羊羔北、苏庄、漳潮、东辛寨、刘柏鹤、杜城营、七里营、南羊羔、王羊羔、温羊羔、刘羊羔、中羊羔。

  香菜营乡 乡政府驻香菜营村。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293万。辖18个村委会:香菜营东、香菜营西、香菜营中、十里后、马营、务北、盐食、务中、谷子、务西、董庄、显王、韩旺、井龙、回漳、三台、洪山、邺镇。

  杜村集乡 乡政府驻杜村集村。面积689平方千米,人口455万。辖26个村委会:杜村集、西夹河、三教堂、东冀庄、西冀庄、东小庄、高夹河、西小庄、路夹河、周房、杜庄、安庄、郭庄、栾庄、贺村、关村、秦村、齐楼、张庄、土楼、西营、东营、羊羔、赵庄、梅庄、西宋。

  柏鹤集乡 乡政府驻柏鹤集村。面积489平方千米,人口379万。辖32个村委会:柏鹤集、车往营、杜油坊、北张庄、李谷驼、姜油坊、兵马寨、袁油坊、牛谷驼、张柏鹤、北史庄、有阁刘、江村、魏村、贺寨、张村、大营、马荒、梁村、田村、傅村、陈厉。

  习文乡 乡政府驻习文村。面积358平方千米,人口343万。辖34个村委会:习文、芝村、时固、常巷、上柳、公界、贺北、窑头、板堂、边庄、曹村、吉田、板屯、仁寿、河庄、邢固、义城、河图、栗辛庄、洛安台、核桃园、西吴庄、西太平、东太平、定花城、明阳屯、倪辛庄、刘太昌、北吴庄、南王庄、马辛庄、张彭城、靳彭城、赵彭城。

  砖寨营乡 乡政府驻崔庄村。面积565平方千米,人口411万。辖30个村委会:崔庄、北章、范庙、沙庄、朝阳、官村、前屯、朴庄、宋庄、后屯、金庄、油房、老庄、岗上、彭村、苏村都村、张柳、向阳、协王、东风柳、砖寨营、申小屯、李全庄、羊羔屯、后洹桥、前洹桥、东辛庄。

  2003年底,临漳县辖5个镇(临漳、南东坊、称勾集、孙陶集、柳园)、9个乡(狄邱、张村集、西羊羔、章里集、香菜营、杜村集、柏鹤集、习文、砖寨营),425个村委会。总人口5908万人。

  临漳县县标为 "铜雀飞天" ,位于县东北角

  日前,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部的金凤台遗址保护性修复工程正式动工,修复工程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大对该遗址的保护。

  金凤台原名金虎台,与铜雀台、冰井台并称为“邺城三台”,是公元213年曹操于邺城西墙北部,以墙为基建起来的。它不仅是昔日曹操和宾客们宴饮赋诗的地方,而且是战略要地。

  16国时,后赵将金凤台加高、修饰,比曹魏初建时更好。建武帝石虎为避其讳,改金虎为金凤,并于台顶安装金凤凰。

  公元556年北齐征发工匠30万大修3台宫殿,修了3年才完成,此后历经隋、唐、宋无多大变动。元代时,金凤台周围130余步,高3丈,上建“洞霄道宫”。明代中期以后,铜雀台大部、冰井台全部被漳水冲没,只有金凤台巍然独存。

  现在的金凤台南北长122米,东西宽70米,高12米。经过一千多年的风吹雨淋以及人为原因,如今的金凤台已有多处遭到破坏,为防止遗址进一步遭到损害,临漳县聘请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并报请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批准,决定投资90万元对金凤台遗址进行保护性修复。据悉,整个修复工程将于明年6月完工。

郝姓家谱的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