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家族字派,清,子,文,学,兴,宇,下面的字辈是什么?我祖籍原是云南东川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7浏览:1收藏

罗氏家族字派,清,子,文,学,兴,宇,下面的字辈是什么?我祖籍原是云南东川的,第1张

全国各地罗氏家族字辈

字辈

大 成 谱 派 衍(全国通行班次)罗氏族谱字辈

旧派 珠公43世 <盛>字辈起

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以之懋宪光,秉兴克允福。

  亨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富有本 日新,德业世常录。

新派

忠孝全鸿烈,芳名振豫章。立朝荣甲第,奕世萃冠裳。

理学家声远,英才国瑞长,灵礽同绍述,庆衍发麟祥。

湖南平江南江黄冈派

齐宋文宣宇,宗定永高庠。庇荫家庭立,宽宏宦宰良。

庙廊膺帝宠,完产庆安康。主度宸宫廓,官寮守宪章。

山东菏泽罗氏字辈:“真梓世袍 文士自樊 思怀克秀 清明传玉永 衍述继续常 守正行大道 宗圣兆吉昌 本固恩德广 源修庆善祥 家风忠厚显 建业兴隆扬 友谊照全国 启承繁万乡 根基盘石定 同心辅鲁邦”。

湖南桑植、湖北仙桃、红花堤罗氏字辈:“季道伏存暹人宏大士万瑞嗣胤延世益昌启俊贤自承祖宗德文国福朝先荣显旌加远希绍永兴蕃”。

湖南安化罗氏字辈:“辰梦文兴绍远泰万天寿日祥光发鸿开俊彦正芳华贤才昌盛宗英拔慎守先贤烈昌隆代贵荣绵延敷善泽蔚焕益明新礼义贻来哲诗书训后人道高期立达教迪久同遵辅佐贻梁栋仪型重玉金辉煌馀藻采培植积兰芬麟瑞资钟毓鹏程庆允升源长咸锡福嘉运启崇英”。

湖南滦湾罗氏字辈:“教振家声大宜克笃茂本培元植基广泽迪惟前光恒崇先烈继序其荣宏开佑锡”。

湖北天门罗氏字辈:“楚用钦邦世显文方盛永吉祥士宝其昌功德远扬笃滇贤良赞绪丕美家道之光”。

湖北安陆罗氏字辈: “正大光明国修齐治平传昌家仁义礼信尊贤忠良华方万载世久增常和卫兴邦。”

四川广汉罗氏字辈:“宗守仕享长,荣大开家运。鸣诗宏教育,永德定太平。”

重庆南川区水江罗氏字辈:应汝祖宗庆,兴旺佐朝廷。正大光明远,洪先在高升。水江罗强。

重庆城口县巴山镇黄溪罗氏字辈:国玉天心锡,家仁世泽隆,惟贤思自学,明道正直中。

湖南桑植城关镇罗氏(包括湖北仙桃、红花堤等地同族)的派次是:

季道伏存暹,人宏大士万,瑞嗣胤延世,益昌启俊贤,

自承祖宗德,文国福朝先,荣显旌加远,希绍永兴蕃。

湖南安化罗氏(杞公)老派语共28字:

辰梦文兴绍远泰,万天寿日祥光发,鸿开俊彦正芳华,贤才昌盛宗英拔。

新派语共80字:

慎守先贤烈,昌隆代贵荣,绵延敷善泽,蔚焕益明新,

礼义贻来哲,诗书训后人,道高期立达,教迪久同遵,

辅佐贻梁栋,仪型重玉金,辉煌馀藻采,培植积兰芬,

麟瑞资钟毓,鹏程庆允升,源长咸锡福,嘉运启崇英。

湖南滦湾市罗氏派次为32字:

教振家声 大宜克笃 茂本培元 植基广泽

迪惟前光 恒崇先烈 继序其荣 宏开佑锡

湖北天门罗氏所用派序为:

楚用钦邦世显文方 盛永吉祥 士宝其昌(罗钦顺立)

功德远扬 笃滇贤良 赞绪丕美 家道之光(民国时新增)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毛坝镇弹子村罗姓字辈

崇烈万世光启元怀远扬 鸿儒宣章德抡魁占贤良(罗翊声)

广东揭阳、棉湖、普宁、潮州、梅州丰顺罗氏所用派序为:

国朝凤宣隐 克仕光恩文

邦端贞德裕 世绍礼义尊

尧舜宗英俊 孔曾道永存

天嘉明福善 万有继凳云

承平开泰运 先哲衍经论

益智连科捷 蓝田耀玉琨

湖北荆州公安罗氏所用派序为35字(罗荣):

海大万庭文 于一之国士

宏才光祖德 诒安承先代

理学少书香 孝友家为政

功名卜永昌

重庆奉节罗氏所用派序为32字:

北京凤鸣 绍运天仕

元言联映 国远永启

祯祥瑞世 弘扬华夏

四维孔兴 豫章鼎盛

湖北鄂州(鄂城)舜隆公罗氏所用派序旧谱为32字,1994年重新续谱新派32字(罗俊):

旧谱:肇霖云彰定家安邦 元万正一大士文光 为(从)善必(有)福 修德永昌道生本立实茂名扬

续谱:继承祖志访贤效良延绵泽远训在义方才华俊秀 功勋辉煌与世同运长发其祥

贵州省

贵州省思南县青杠坡镇罗氏字派(30字):

尚国正经纬,安民广茂开;

虞继显光恺,周宇扬旺仪;

古今相济美,世德久光明。

旧派为:国正天心顺(有用:庭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注明:豫章罗氏 堂号:豫章堂 祖籍:今江西南昌

明朝朱洪时八大房分派天下有诗八句为记:

平地干戈闹如蛙,黄兵赶散隔天涯。 马福太守麒麟保,允服麒麟攀桂花。 一户分为千百户,百户分为万万家。 有人记得诗八句,是吾子孙永不差。

罗姓字辈

湖南桑植城关镇罗氏(包括湖北仙桃、红花堤等地同族)的派次是:季道伏存暹,人宏大士万,瑞嗣胤延世,益昌启俊贤, 自承祖宗德,文国福朝先,荣显旌加远,希绍永兴蕃。

湖南安化罗氏(杞公)老派语共28字:辰梦文兴绍远泰,万天寿日祥光发,鸿开俊彦正芳华,贤才昌盛宗英拔。

新派语共80字:慎守先贤烈,昌隆代贵荣,绵延敷善泽,蔚焕益明新,礼义贻来哲,诗书训后人,道高期立达,教迪久同遵,辅佐贻梁栋,仪型重玉金,辉煌馀藻采,培植积兰芬,麟瑞资钟毓,鹏程庆允升,源长咸锡福,嘉运启崇英。

湖南滦湾市罗氏派次为32字:教振家声 大宜克笃 茂本培元 植基广泽,迪惟前光 恒崇先烈 继序其荣 宏开佑锡

湖北天门罗氏所用派序为:楚用钦邦 世显文方 盛永吉祥 士宝其昌(罗钦顺立),功德远扬 笃滇贤良 赞绪丕美 家道之光(民国时新增)。

家谱渊源甚早,一般都推始于《周官》,实际上《世本》乃是我国谱牒最早的著作,司马迁《史记》的世表、年表取法于此,实为后来家谱宗谱之滥觞。在谱学发展史上,经历由专官之掌,演为专门之学,最后变为私家之谱这样三个发展阶段(参见邵晋涵《南江文钞》卷六),修谱也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唐、宋 元明清三个发展高潮。

尤其是清代可说已达到顶峰,有人统计,“宋元以来,清人修谱最多,保存至今的族乘,至少在二万种以上,清人修的占重要成分,且质量较高”(《清人社会生活》)。到了民国,修谱之风仍不少衰。

“考我国古代社会,夙重宗族。自大儒欧阳氏、苏氏创谱牒制后,千百年来言家乘者,遵制法古,群相倡导,驯至举国上下,无族无谱”,民国三十七年修《罗氏杞公戊子族谱序》中的这几句话,反映了我国清代、民国期间“族族有谱”这一历史事实。罗姓之族谱家乘,当然亦不例外。

罗氏族谱最早者,似为修于宋代开宝年间的“豫章罗氏” (俗称“柏林罗氏”)族谱。罗颖在《源流总序》中称:“吾祖家豫章,抵颖身,三百余年”,其间“文献足征”,因此族谱中既有唐代科甲鼎盛、罗氏人才辈出的实录。

又记有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的赠诗之类,且溯源重黎,以罗君用为先祖,并及“十八世祖”罗企生,堪称源远流长、后裔繁茂的世家望族。

后来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写诗《罗氏谱赞》云:

豫章世家,洪州望族。忠孝一门,节义两顾。

文德武功,名留简竹。理学真儒,后先继续。

礼义仁昭,天伦攸笃。贤子贤孙,旋踵芳躅。

以此家风,遗风善俗。

扩展资料: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苏洵倡修族谱家乘,最为积极得力。他们不仅亲自动手编写本家的族谱,而且提出了编写族谱的体例和方法。欧阳修的“谱例”是:“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即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而别自为世”,原则是以远近、亲疏为别,“凡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

(《居士外集·欧阳氏谱图序》)苏洵的“谱法”是:“凡嫡子而后得为谱,为谱者皆存其高祖,而迁其高祖之父。”

他主张一般家庭修谱用“小宗之法”,即只记五世,而政治经济地位比较稳定的皇室贵族等,则可以按照“百世不迁”的“大宗之法”来编写族谱(苏洵《嘉佑集》)。在编写方法上,他们一采叙述式,一采图表式。他们虽然在体例方法上有别,但“敬宗收族”的目的则相同。

宋仁宗以后,欧阳修、苏洵的族谱成为宗谱形式的规范,影响至为深远。宋绍定元年罗氏《秀川家谱叙》有言:“古人之意,莫重于族,亦莫严于谱。谱者,推其祖之所自出,而合其族之所由分矣。”

“先王制礼,以明宗为大务。是以古者有大宗、小宗之别,使其派有所统而不紊。又重之以岁时蜡祭之会,冠婚丧祭之礼,乡射燕饷之仪。其目委曲而繁重若此者,盖所以习其揖让长幼之节,隆其亲亲老老之恩,厚其睦姻慈爱之义,使人人知有忠敬孝友,醇固而无浇薄之风。”

因此,罗氏族谱的编写,也基本是效法欧、苏二氏。但这种效法,不是简单模仿,而是有所选择、有所变通的,因为两者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取长补短的关系。直至清代、民国,罗氏修谱或“谱体采苏式”,或“参用欧、苏两式”、“集欧、苏两氏之长”。

--罗姓家谱

一、具体有以下字辈:

1、中边(太窝)罗氏字辈;

2、马山迳(朱坊)(即现在南康市朱坊乡李姑村马山镜罗氏字辈)罗氏字辈:‘泰’字辈为罗珠公68世;

3、南坪房罗氏新编字辈;

4、龙泉绍溪房罗氏新编字辈;

5、南埜、石璞、犹川、茶潭房罗氏新编字辈;

6、南康县朱坊乡李姑村马山镜罗氏字辈;

7、吉安市泰和县苏溪三居(即古吉安府泰和县千秋乡灌溪里)潞国公淼公后罗氏字辈;

8、江西吉安府十三都罗氏字辈;

9、江西省清江府临江县花栗树戥子街枇杷树屋场罗氏字辈;

10、泰和及赣州(始祖兆昌公系)罗氏字辈;

11、丰城县罗氏字辈;

12、庐陵永和西坑罗氏字辈。

二、泰和县

1、泰和地处井冈山东麓,面积2667平方公里,人口595万(截至2016年末)。泰和城区地处吉泰平原,河网纵横,自古为商贸重镇,本土企业中诞生上市公司2家 。泰和机场位于泰和西郊,距泰和城区15公里,已开通往返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海口、南京、厦门、长沙、合肥、南宁、成都、重庆、昆明、天津、西安共16个城市的航班。

2、泰和以“地产嘉禾,和气所生”而得名,东汉末年建县,是庐陵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来文风鼎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春秋白口城和槎滩陂,其中槎滩陂于2016年入选世界遗产。快阁因黄庭坚的《登快阁》而闻名遐迩。科考以来产生了3名状元、4名榜眼、4名探花、496名进士,1261名举人 。泰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诞生了18位开国将军和一批省部级以上干部。抗战期间,泰和为江西省省会,浙江大学在此办学、国立中正大学在此创办。

3、泰和自古就是水陆通衢之地,时速350公里/小时的昌深高铁设泰和站,站房面积8000㎡,设5台9线。京九铁路泰和站为当年京九线上建成的最大县级站。昌深高铁、京九铁路、吉衡铁路、泉南高速公路、泰井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广吉高速公路、吉泰一级公路、319国道、105国道在泰和纵横交错;泰和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达100万人次(2017年实际发送旅客628万人次);赣江可常年通航千吨级货轮。

4、2016年,中共吉安市委审议通过泰和撤县设市有关事项,撤销泰和县,设立泰和市。

罗姓起源

罗姓氏源流: 罗姓是当代第20大姓,其来源与原始社会善於结网(罗)捕猎鸟兽的罗部落有关。据考证这一部落最早活动於今河南罗山一带。夏商时代为某部落的一个分支,与荆楚同祖。周武王灭商时,罗被封为子爵,称“罗子国”,正式成为周的属国。春秋初期罗子国为楚武王所灭,其遗民被迁往湖北枝江和湖南罗,为纪念故国,国人便以国名“罗”为姓氏。

史书记载,罗氏源於火神祝融氏。祝融氏,传说中的古帝,名黎,是颛顼帝的儿子。“祝融氏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见罗泌《路史前纪》卷8)“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见《史记楚世家》)今衡山的最高峰祝融峰,即是为纪念此人而得名。

祝融氏死后,其后裔传至周朝,被封於宜城,称为罗国。周时的宜城,相当於今天湖北襄阳一带。春秋末期,为楚国所占,易名为鄢国。祝融氏的子孙后代便失国南迁,初至枝江(今属湖北),后定居於今天湖南长沙。大约就在此时,他们开始以罗为姓。后来,罗氏世代繁衍,又由此扩至今江西南昌一带。逐渐发展成为今长沙和南昌两地的盛族之一。

罗氏的姓源有一部分是来自少数民族。从三国时起,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在中土文化的影响下,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也慢慢发生变化,姓氏也随之起了变化,一些原来本姓多罗、斛瑟罗、叱罗的少数民族人士,都改为罗姓,为罗氏凭添了几分异域情调。

又罗(Luó)姓源出有四:

1、据《说文通训定声》、《名贤氏族言行类稿》、《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女云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以国为氏。

2、赐罗姓而得,隋、唐、明时赐姓。

3、据《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自西周以后有罗国后人以国名为姓。

4、出自他族或他姓加入。据《魏书·官氏志》、《通志·氏族略》、《赖氏族谱》等有关资料所载,在南北朝时,北魏汉化,鲜卑族复姓破多罗氏、叱罗氏皆改罗姓,西突厥人在唐代时,其子孙以“斛瑟罗”为氏,后简为罗姓。清代爱新觉罗氏改姓罗,赖氏族人在春秋战国时改罗姓。

罗姓源流

  罗(Luó)姓源出有四:

  1、据《说文通训定声》、《名贤氏族言行类稿》、《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妘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以国为氏。颛顼。颛顼号称高阳氏,是炎黄联盟的重要首领之一。他的孙子祝融为帝喾时的火官(掌管民事),因他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便命他为祝融,被后人尊为火神。祝融的后裔分为己、董、彭、秃、女云、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他的孙子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建立罗国。公元前六九零年,罗国被楚国所灭,祝融子孙逐渐向南迁移,为不忘亡国之恨,遂以原国名为姓,尊颛顼为罗姓得姓始祖。。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书称为"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时候,有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为罗国。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国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祝融氏的子孙就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长江沿岸的枝江县),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长沙,遂以国名"罗"为氏。

  2、赐罗姓而得,隋、唐、明时赐姓。

  3、据《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自西周以后有罗国后人以国名为姓。得姓始祖:

  4、出自他族或他姓加入。据《魏书·官氏志》、《通志·氏族略》、《赖氏族谱》等有关资料所载,在南北朝时,北魏汉化,鲜卑族复姓破多罗氏、叱罗氏皆改罗姓,西突厥人在唐代时,其子孙以“斛瑟罗”为氏,后简为罗姓。清代爱新觉罗氏改姓罗,赖氏族人在春秋战国时改罗姓。

一迁徙分布

  

  罗国传至24世万通时,被楚国所灭,万通与次子苍噩逃至襄阳黄龙洞避隐,其长子芳噩逃往四川。周显王时,有31世罗乘迁往枝江,其孙罗守陇自枝江迁至今湖南长沙。40世罗君用次子罗珠迁居豫章(今江西南昌)西山,为豫章罗氏一世祖。唐昭宗时,罗珠28世孙罗景新迁往虔州虔化(今江西宁都),31世有两支分别徙居广东大埔、兴宁。45世罗尚立,元代由虔州迁居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明代又迁往上杭县扶阳,其子罗新松徙广东梅州。另外,罗国亡国后,罗氏有部分人从滇南、滇东迁入湄南河下游,融入泰族;迁入四川的有一部分定居阆中,后成为板楯蛮七姓之首姓大族,有的融入土家族或彝族;还有一支迁入贵州东部、南部,融入布依族;迁到湘南的,有的融入瑶族。隋唐以前,除上述地区外,罗氏还分布于今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江苏等省的一些地方。唐高宗总章年间,有河南罗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在福建安家落户。自清代开始,居住在广东梅县、大埔、及福建宁化等地的罗氏,曾多次向台湾迁徙,还有一些人迁往南洋的文岛(印尼)等国家。其中,祖籍广东嘉应州梅县石扇堡的罗芳伯在西婆罗洲(今加里曼岛)建立了一个共和制的兰芳国,实行"兰芳大总长制",立国时间达108年(1777--1885)。

  罗氏,在台湾是个较为普遍的姓氏。台湾的罗姓,来自福建宁化。主要集中居住在苗栗和新竹两县,其他各县市也散居不少。台湾的罗氏与北方的罗氏是一脉相承的。

  二、迁徙分布

  罗姓最早起源于中原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罗国为楚所灭,罗姓便由原聚集地逐渐向南迁移,周末时迁至湖南长沙,产生湖南罗姓。秦汉时期,罗姓发展缓慢,但出现了罗姓当时最著名的人物罗珠,历任高官,甚至被称为罗姓人鼻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罗姓居住地战事频繁,争战不断,加之两晋时期“永嘉之乱”,罗姓族人又大举南迁,由原聚居地湖南,迁至江西、广东、福建等省,从此罗姓遍布于我国南方各省,成为南方一大姓氏,并且形成了八个著名的罗姓郡望。唐宋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各姓族人得以繁衍壮大、播迁,罗姓名人相继涌现,郡望大量形成,在各个地区的人口比例也不断上升,从而罗姓发展进入一个鼎盛阶段。元朝后期,明清时代,外族入侵中原,为避战乱罗姓族人又一次迁徙,并与外族进行融合,促使罗姓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不但后来成为汉族大姓,而且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成为名列前茅的姓氏。如罗姓在元明时期融入土家族,在清朝时融入彝族成为大姓,后又融入苗、布依、瑶、侗等族,并逐渐发展成为各族中的大姓。如今在我国分布广泛,但主要分布在四川、广东、湖南、江西、贵州和湖北等省,上述六省罗姓人口约占全国罗姓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罗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六。

罗姓源流

罗(Luó)姓源出有四:

1、据《说文通训定声》、《名贤氏族言行类稿》、《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妘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以国为氏。颛顼。颛顼号称高阳氏,是炎黄联盟的重要首领之一。他的孙子祝融为帝喾时的火官(掌管民事),因他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便命他为祝融,被后人尊为火神。祝融的后裔分为己、董、彭、秃、女云、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他的孙子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建立罗国。公元前六九零年,罗国被楚国所灭,祝融子孙逐渐向南迁移,为不忘亡国之恨,遂以原国名为姓,尊颛顼为罗姓得姓始祖。。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书称为"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时候,有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为罗国。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国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祝融氏的子孙就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长江沿岸的枝江县),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长沙,遂以国名"罗"为氏。

2、赐罗姓而得,隋、唐、明时赐姓。

3、据《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自西周以后有罗国后人以国名为姓。得姓始祖:

4、出自他族或他姓加入。据《魏书·官氏志》、《通志·氏族略》、《赖氏族谱》等有关资料所载,在南北朝时,北魏汉化,鲜卑族复姓破多罗氏、叱罗氏皆改罗姓,西突厥人在唐代时,其子孙以“斛瑟罗”为氏,后简为罗姓。清代爱新觉罗氏改姓罗,赖氏族人在春秋战国时改罗姓。

一迁徙分布

罗国传至24世万通时,被楚国所灭,万通与次子苍噩逃至襄阳黄龙洞避隐,其长子芳噩逃往四川。周显王时,有31世罗乘迁往枝江,其孙罗守陇自枝江迁至今湖南长沙。40世罗君用次子罗珠迁居豫章(今江西南昌)西山,为豫章罗氏一世祖。唐昭宗时,罗珠28世孙罗景新迁往虔州虔化(今江西宁都),31世有两支分别徙居广东大埔、兴宁。45世罗尚立,元代由虔州迁居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明代又迁往上杭县扶阳,其子罗新松徙广东梅州。另外,罗国亡国后,罗氏有部分人从滇南、滇东迁入湄南河下游,融入泰族;迁入四川的有一部分定居阆中,后成为板楯蛮七姓之首姓大族,有的融入土家族或彝族;还有一支迁入贵州东部、南部,融入布依族;迁到湘南的,有的融入瑶族。隋唐以前,除上述地区外,罗氏还分布于今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江苏等省的一些地方。唐高宗总章年间,有河南罗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在福建安家落户。自清代开始,居住在广东梅县、大埔、及福建宁化等地的罗氏,曾多次向台湾迁徙,还有一些人迁往南洋的文岛(印尼)等国家。其中,祖籍广东嘉应州梅县石扇堡的罗芳伯在西婆罗洲(今加里曼岛)建立了一个共和制的兰芳国,实行"兰芳大总长制",立国时间达108年(1777--1885)。

罗氏,在台湾是个较为普遍的姓氏。台湾的罗姓,来自福建宁化。主要集中居住在苗栗和新竹两县,其他各县市也散居不少。台湾的罗氏与北方的罗氏是一脉相承的。

二、迁徙分布

罗姓最早起源于中原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罗国为楚所灭,罗姓便由原聚集地逐渐向南迁移,周末时迁至湖南长沙,产生湖南罗姓。秦汉时期,罗姓发展缓慢,但出现了罗姓当时最著名的人物罗珠,历任高官,甚至被称为罗姓人鼻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罗姓居住地战事频繁,争战不断,加之两晋时期“永嘉之乱”,罗姓族人又大举南迁,由原聚居地湖南,迁至江西、广东、福建等省,从此罗姓遍布于我国南方各省,成为南方一大姓氏,并且形成了八个著名的罗姓郡望。唐宋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各姓族人得以繁衍壮大、播迁,罗姓名人相继涌现,郡望大量形成,在各个地区的人口比例也不断上升,从而罗姓发展进入一个鼎盛阶段。元朝后期,明清时代,外族入侵中原,为避战乱罗姓族人又一次迁徙,并与外族进行融合,促使罗姓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不但后来成为汉族大姓,而且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成为名列前茅的姓氏。如罗姓在元明时期融入土家族,在清朝时融入彝族成为大姓,后又融入苗、布依、瑶、侗等族,并逐渐发展成为各族中的大姓。如今在我国分布广泛,但主要分布在四川、广东、湖南、江西、贵州和湖北等省,上述六省罗姓人口约占全国罗姓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罗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六。

堂号

"尊尧堂"、"豫章堂":罗氏郡望豫章。宋朝时候,豫章人罗从彦是大儒陈颐、程颢的再传弟子。他谨慎地遵守老师的教训,隐居不愿做官,传朱熹的理学,著有《尊尧录》。人们称他"豫章先生"。

历史名人

罗 珠:字怀汉,号灵知,称大农令,又称洪崖先生,君用次子;黄帝一百0八世孙,郐公四十一世孙。生于湖南浏阳,后徙豫章(江西南昌),卒于汉景帝丙戌二年九月十八日辰时,寿九十一,葬南昌新建县大平乡西山大岭山。为罗姓始祖。

罗 友:两晋时期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晋室南迁后深受器重,任襄阳太守。

罗企生:晋代政治家,豫章南昌人。多才多艺,曾任武陵太守,为官刚正为人忠直,“企生尽忠”为一代佳话,与其弟的罗遵生被世人称“忠孝一门”,是最早为罗氏赢得巨大声誉的人。

罗士信:唐代军事家,即隋唐演义中的罗成,济南历城人。少年英雄,隋唐之际的一大虎将,在演义评书中,将罗士信描写成可与神人般的李元霸打个平手的人物,足以看出后人对罗士信这名少年虎将的喜爱程度之深。

罗 通:唐朝军事家,隋朝镇守辽东名将罗艺之孙,为唐抗击外敌立下赫赫战功,传下“罗通扫北”的佳话,赠封护国舍人,一生故事多编剧为中国各地方戏武戏表演,且广为民间道教立庙祀神至今。

罗 隐:唐代文学家,余杭人。所作散文小品,笔锋犀利,鲁迅谓其所著〈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

罗 邺:唐代诗人,余杭人。有"素有英姿,笔端超绝"之誉,号"诗中虎",为唐代"三罗"之一。

罗从彦:宋代理学家,字仲素,号豫章先生,南沙剑州剑浦人,闽学四贤之一。

罗 存:宋代画家,今河南开封人。喜作小景山水画,极有韵致,时人评价他的画作,"披图便知登高望远,鱼鸟往还,浩然有江湖之思"。

罗 点:宋代政治家,江西崇仁人。官至代理兵部尚书。淳熙二年(1175)举进士第二名,即谓“榜眼”。初授定江军节度推官,受到漕运使赵汝愚的赏识,荐为太学博士。

罗洪先:明代理学家,江西吉水人。为嘉靖八年状元,传承“王学”之说的儒学家。著有《念庵集》二十二卷,《冬游记》一卷。

罗 牧: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江西宁都人。工诗文、书画,喜饮酒,善制茶。其画林壑森秀,笔法多变,水墨清润淋漓,画风深沉粗犷,是“江西画派”的创始者。

罗贯中: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今山西太原人。相传他一生作过"十七史"演义,现存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其中代表作《三国演义》(简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罗 聘:清代著名画家,为江苏甘泉(今江都)人。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其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为"扬州八怪"之一。其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

罗隆基: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江西安福人,字努生,又名国琅,笔名生辉、野度。他是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也是最终没有得到正式平反的六位右派之一。罗先生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奇人,他是唯一一个敢于反抗两党威权统治的人。

罗 拯:宋代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县)人,历任通判、转运使等职,处处以国事为重,并因刚正不阿而著称于世。

罗 靖:宋代著名学者之一,长于二程理学,被后人称为“四先生”之一。

罗 愿:歙县(今属安徽省)人,南宋学者,博学好古,工词章,高雅精炼。著有《尔翼》及《鄂州小集》。

罗 聘:祖籍安徽歙县,清代著名画家,其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为“扬州八怪”之一。

罗从彦:宋南剑(今福建南平县)人,人称“豫章先生”,为“二程”的再传弟子,谨守程氏之学,著有《遵尧录》、《春秋指归》、《豫章集》等。

罗处约:北宋词人,太宗时进士,其作品在苏杭间多传诵。著有《东观集》传世。

罗仲通:宋代汴梁(今河南省开封)人,为当时著名画家,他工画墨竹,其作品被世人加倍珍惜,但传世作品不多。

罗泽南:湖南省湘乡人,清朝著名将领,屡建战功,得曾国藩赏识,后积功升至布政史。

罗士琳:江苏省甘泉人,清代著名数学家,早年精通天文数算,遂以天文生入钦天监推算天历,著有《勾股容三事拾遗》、《四元玉鉴细草》、《增广新术》等一大批著作。

罗荣桓:湖南省衡山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和卓越的***,军事指挥家,多次领导著名战役,历任我军重要职位,在建国后被授予“元帅”军衔。

罗瑞卿:四川省南充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早期著名***之一,多次参加并领导著名战役,战功卓著,历任我军重要职位,建国后被授予“大将”军衔。

http://baikebaiducom/view/30594htm

大成谱派衍全国通行班次旧派:从珠公43世“盛”字辈起: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以之懋宪光,秉兴克允福。

亨运会时来,贤嗣序昭穆;富有本日新,德业世常录。新派:忠孝传鸿烈,芳名震豫章;历朝荣显位,奕代佐元良。理学垂声久,英才毓瑞长;宗支同绍述,焕发衍嘉祥。

罗姓人口数量

罗姓仍排中国第二十位人口大姓,在当今12多亿中华汉族人群中,罗姓人占085%,总人口约1032万之众。

四川是罗姓人口第一大省,占罗姓总人口之20%,约210万,占省总人口数之2%。据《中国百家姓书库》公布,罗姓在全国100大姓中名列第20位,人口占全国086%。

以上内容参考 -罗姓

以上内容参考 -罗氏字辈

罗氏家族字派,清,子,文,学,兴,宇,下面的字辈是什么?我祖籍原是云南东川的

全国各地罗氏家族字辈字辈大 成 谱 派 衍(全国通行班次)罗氏族谱字辈旧派 珠公43世 <盛>字辈起盛应实用君,成彦伯公叔;以之懋宪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