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的人原唱 刘斌
歌曲《当兵的人》原唱是刘斌。
《当兵的人》是由王晓岭作词,臧云飞、刘斌作曲,刘斌演唱的歌曲,该曲创作于1994年。2009年5月,该曲入选“中国***中央委员会宣传部推荐的100首爱国歌曲”。
刘斌,男,1958年3月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祖籍山东,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中国著名军旅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副军级待遇、曾任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团长。
1984年刘斌进入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原为京剧演员,演唱的《打虎上山》可与童祥龄相比,曾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一展歌喉,13次获得国家级声乐大赛奖项,由其谱曲并演唱的军旅歌曲《当兵的人》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战士最喜爱的军旅歌曲特别奖,同时获九十年代观众最喜爱的电视歌曲作曲奖。
歌曲《当兵的人》歌词
咱当兵的人
咱当兵的人
当兵的人
当兵的人
咱当兵的人
有啥不一样
只因为我们都穿着
朴实的军装
咱当兵的人
有啥不一样
自从离开家乡
就难见到爹娘
说不一样 其实也一样
都是青春的年华
都是热血儿郎
说不一样 其实也一样
一样的足迹留给
山高水长
当兵的人 当兵的人
咱当兵的人
就是不一样
头枕着边关的明月
身披着雨雪风霜
咱当兵的人
就是不一样
为了国家安宁
我们紧握手中枪
说不一样 其实也一样
都在渴望辉煌
都在赢得荣光
说不一样 其实也一样
一样的风采
在共和国的旗帜上飞扬
咱当兵的人
咱当兵的人
当兵的人 当兵的人
咱当兵的人
有啥不一样
只因为我们都穿着
朴实的军装
咱当兵的人
就是不一样
为了国家安宁
我们紧握手中枪
咱当兵的人
就是这个样
2016年12月,入伍3个多月的郭豪第一次参加冬季野营拉练。走在贺兰山麓寒风中,郭豪面带微笑。
车出昆仑山,沿青藏公路一路疾驰,记者终于在8月2日早晨赶到格尔木市殡仪馆,参加士兵郭豪的葬礼。
早早守候在遗体告别大厅的官兵们神情悲痛,遗像上是一张充满稚气的瘦削脸庞,灵动的双眸凝视着前方。遗体安放在水晶棺樽内,上覆鲜艳的八一军旗。
2018年7月30日,高原演习场上,西部战区陆军某旅上等兵郭豪和他的战友向海拔5008米某高地快速穿插。突然,郭豪侧身倒地,失去知觉。战友们紧急给他吸氧、掐人中,卫生员给他服速效救心丸、做心肺复苏。之后,直升机又把他转运到野战医院全力抢救。高寒缺氧所造成的心脏骤停,无情地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
虽是盛夏,早晨的格尔木仍有阵阵寒意,连绵的昆仑雪峰在晨霭中若隐若现。
10时30分,西部战区陆军某旅副政委岳嘉宣布:郭豪同志追悼会开始。几十名官兵异常悲痛,在心底默默哀悼,脸上本已干涸的泪痕又添新泪。他们是从全旅选出的官兵代表,战友们都想送郭豪生命的这最后一程,但因任务需要不得不坚守战位。
敬礼!官兵代表步履缓慢而凝重,依次走过郭豪的遗体,将手捧的鲜花轻轻放到水晶棺盖上。环顾至遗像前时,再次敬礼,和郭豪作最后的告别。
自知昆仑险,勇把天路攀。郭豪的牺牲,让战友们真真切切体会到了“生命禁区”青藏高原的残酷。黑色挽联上“献身国防酬壮志,为国捐躯留英名”的白色大字,是战友们对郭豪最真挚的敬意。
“牺牲前,他还在照顾我。”同班战士潘应澳泣不成声。他是班里的机枪手,体能素质弱。行军时,郭豪主动用自己的步枪换过潘应澳的机枪。这一换,郭豪肩上多出近4公斤的负重。
潘应澳睡在郭豪的下铺。他记得,上高原驻训后,郭豪替有高原反应的战友站过哨,背脚踝扭伤的战友上过厕所。最后一次执行穿插任务,也是郭豪主动争取的名额。
“班长,我必须去!”郭豪主动请战的场景,至今仍在班长刘亚江眼前浮现,他不忍拒绝目光坚毅的郭豪。从新兵到老兵,无论是训练任务还是公差勤务,郭豪总是第一个打报告,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千里迢迢从陕西咸阳赶来,郭豪的父母早已哭成泪人。郭豪本来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要退伍了,他们很快就能见到久别的儿子,当面听他讲那些从军的故事。然而,他们等来的却是郭豪的猝然离去。
“他是为国家、为军队牺牲的,你们不必自责。”面对官兵们“没有照顾好郭豪”的歉意,郭爸爸、郭妈妈抹着泪水说。
追悼会结束后,上等兵杨豪独自站在郭豪遗像前,久久不愿离去。和郭豪同年入伍的他,要给郭豪讲讲那段没有走完的几公里路。“爸,妈,我名字里也有个豪,以后我就做你们的儿子!”郭爸爸、郭妈妈和杨豪紧紧相拥,任泪水肆意流淌。
郭豪的遗体火化后,战友们把他生前的帽徽、肩章、臂章一并放入骨灰盒。战友们整齐列队,双手托举郭豪的骨灰,郑重地登车启程,他的骨灰将被安放在青海省西宁烈士陵园。
中国无战事,军人有牺牲。一位战友听闻郭豪牺牲的消息后,在微信朋友圈写下这样的诗句:“你的魂灵与昆仑同高/你的英名被永久传悼/你将化作莽野上的沙土/成为演兵场上最强有力的基石/你将化作高山上的雪莲/成为生命禁区最富生命力的律动……”
19岁的他,倒在冲锋的路上
——追记西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上等兵郭豪
■魏宁邦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孙利波 相双喜
8月17日,西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三营七连的大帐篷里一片肃穆。在全连官兵的目光当中,指导员于亚东把捧在手里的一张半身照片,贴进了被称作“红色家谱”的连队《光辉史册》。
在照片下方,于亚东用自己最标准的字体写下了一段说明:郭豪,我连一班上等兵,19岁,陕西乾县人,2016年入伍。2018年7月30日,在高原演习中突发心脏骤停不幸牺牲,把自己的光荣和梦想永远留在了冲锋的路上。
在连队史册中,还有另一张照片。这是那次任务出发前的合影,画框中,七连的官兵们笑容灿烂,完全看不出战斗之前的紧张。拍下这张照片后,郭豪和战友们一起踏上了那条通往打赢的道路。
他的生命停留在了19岁,他的身影定格在了冲锋的路上
7月30日上午,在待机地域宿营一夜之后,七连官兵整装出发。平均负重20余公斤的他们,要徒步行军10余公里,翻越3座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地,直插“敌方”指挥所。郭豪所在的火力组被编入了主力攻击队。
这是郭豪第一次到高原驻训,第一次来到离天空这么近的地方。接到穿插任务时,他和全连官兵一样兴奋。在全旅20多个连队中,只有2个获得了参加这次任务的机会。
9时许,官兵们向海拔5008米某高地发起冲击。此时,郭豪毫无征兆地斜着身体倒在了地上。卫生员、连队干部陆续赶到,战友们呼喊着他的名字,没有任何反应。
卫生员立即进行抢救。身负任务的七连并没有停下脚步,不少战友匆匆看了一眼就继续前行。他们以为郭豪只是训练太累晕倒了,休息一会就会赶上来。
随后,郭豪被直升机后送至医院。尽管医护人员尽了全力,依旧没能挽留他年轻的生命。
几个小时后,七连官兵完成了穿插任务并到达了目的地。此时,他们才得知郭豪牺牲的消息。
郭豪的猝然离去,给战友们留下了太多的思念。大家多想能有机会和他说一声再见……
“这次山高路远任务重,要不你们后留吧!”接到穿插任务后,副班长汤本恒就跟郭豪在内的几位年轻战士开起了玩笑。
“就是爬我也会爬回来。”郭豪毫不犹豫地接过了话茬。
一路上,他带着两名战友装载物资、搭建帐篷,直到牺牲前夜还在担任岗哨。然而,他“爬回来”的诺言最终没能兑现。
出发前,郭豪还悄悄去找过上士陈云辉谈心。
面对老班长,郭豪敞开心扉,自己在尖刀班的成长进步、和战友相处的点点滴滴都不讳言。这样的情况,陈云辉并不意外,因为距离郭豪退伍还有不到1个月的时间,这些心里话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听得到。
“休假了一定来看我,等着你。”分别时,郭豪留下的这句话,现在成了陈云辉隐隐的痛。
“理想高于天,越苦越向前”
“理想高于天,越苦越向前。”今年6月13日,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组边防军人的同时,郭豪写下这句话,被杨小军等几个战友转了个遍。
郭豪在微信朋友圈写下“理想高于天,越苦越向前”,并同时将其写在头盔内侧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
那时,单位刚刚接到高原驻训的命令,连队官兵一时议论纷纷,没有经历过这样任务的新战士不少人心里打起了鼓。但是看到郭豪转发的文章和这句话后,大家打消了心中的不安,反而对高原驻训有了些许期待。
在整理遗物时,杨小军在郭豪的头盔内侧又一次看见了这句话,他潸然泪下。在他的记忆中,郭豪身上总有一种紧迫感。郭豪总是说,当兵就这么两年,要在这两年里把当兵所有的事都干了。
去年12月,这个旅选拔维和分队队员。郭豪一听说就跑去找时任代理排长的杨小军。
“维和分队是淘汰制选拔,咱们连10个人参选,你自己算算能排到第几?”考虑到郭豪的整体素质在连队不算拔尖,杨小军只好以难度大为由打消他的想法。
“我只要去了,就肯定会留下来。”郭豪没有就此罢休。他又找到连长,在他的软磨硬泡下,连长最终准许他参加选拔。在强手如云的集训队,郭豪凭借扎实的训练,第一周就被评为先进个人。没想到,后来任务取消,他的维和梦只能暂时搁置。
在杨小军眼里,郭豪就是这样,不问苦累一直向前。
今年年初,由于考学、集训、休假等原因,全排只有郭豪一个上等兵在位。
一次战斗体能拉练,炊事背囊谁来背成了班里的难题。这个背囊里米面锅灶一应俱全,但是重量比两个人的加起来都沉。
眼看就要出发,郭豪站了出来,他说:“我来背吧!”全程30公里,直到武装奔袭的时候他才落在了后面。杨小军停下来等他,他却强撑着微笑说:“班长,我跟得上,你看好大家就行。”
“他不是最优秀的士兵,但是一直在进步”
这两天,每次点名都会让连长梁东心如刀绞——站在他面前的队伍少了一张年轻的脸庞。
“跟同一批来的新兵相比,他的体能相对弱一点。投手榴弹,动作不行,也投不及格。”在梁东的讲述里,郭豪还是那个瘦小的新兵。
起初,各项成绩落后的郭豪,并不引人注目。但是,在列兵的一年当中,郭豪长高了7厘米,个头超过了连长。
他每天的训练量都会比别人多,每一次都是全力以赴,每一次他都会笑着说:“我没事,还能练。”
“如果只分给我一个列兵,我就要郭豪,因为他肯练。”新兵下班时,体育专业毕业的班长陈云辉看中了郭豪。在他的记录中,下连后3个月,郭豪的训练成绩有一个“陡坡式”提高。
在陈云辉带领下,早起加练成了郭豪的生活常态,3公里越野不及格就不停加练,手榴弹扔不远就反复练动作、练臂力……很快,班长制订的训练计划已不再能满足郭豪的“野心”。
“班长,从明天起跑5公里吧!”郭豪的自主加压让陈云辉感到欣慰。在郭豪坚持下,他的训练量从3公里最后逐渐增加到了8公里。
“这小子就是不服输,看到别人成绩好被表扬,自己就坐不住了。”陈云辉说,每天午饭前,郭豪都会自己跑去加练单杠……
经过一年的努力,郭豪把自己送进了尖刀班。对于他而言,这是连队官兵的认可,是一份荣誉。采访中,郭豪前后两任班长对记者说了同一句话:“他不是最优秀的士兵,但是一直在进步……”
初秋的高原,晚上已是寒意浸骨。郭豪的印记还留在一班的每个角落,他的床铺上,叠放整齐的大衣被捏出了棱角,鼓鼓的背囊仿佛仍然在等待着他再次出发。
新的演训任务已经到来,七连的官兵们又一次投入到了紧张的训练当中。在战友们的心中,郭豪还和他们在一起……
总有一种离别令人泪湿衣衫,总有一种感动因平凡而崇高。“八一”前夕,在冰封雪裹的昆仑之巅,我们以使命的名义,送别一位名叫郭豪的士兵。
19岁,他的青春刚刚开始;不到两年的军龄,还没度过自己第二个建军节,他就倒在了冲锋的路上。哀伤、惋惜、不舍……这个青春而可爱的战士,抱着“海拔高士气更高”的血性,将自己年轻的生命化为一座丰碑矗立在“生命禁区”青藏高原之上。
中国无战事,军人有牺牲。守护和平的日子,军人的牺牲又岂止在战场,“视使命高于生命”的共和国军人又岂止郭豪一人?勇救群众的抗洪英雄刘景泰、魂撒异国他乡的维和战士申亮亮、逐梦海天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仅2016年以来,牺牲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就有近百人。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有战友在悼念郭豪时写道:“世界之所以繁华,是因为有人在守护荒凉。”的确,选择了军人的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牺牲奉献,就注定要直面生死考验。在硝烟弥漫的演兵场,在远隔万里的维和战场,在抢险救援的拼搏现场,面对使命的召唤,中国军人义无反顾奔向高寒缺氧的雪域,奔向子弹横飞的战地,奔向死神咆哮的火海,奔向余震不断的险境,用一次次的“最美逆行”,诠释着军人的担当和价值,注解着家园幸福安宁的来之不易。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回望这一个个牺牲的面孔,他们都正值色彩斑驳的青春年华,他们的名字也都质朴无华,但他们以青春之躯撑起民族之脊梁。青春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牺牲和奉献;青春不只有激情飞扬,还有铮铮铁骨和热血流淌。“你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把握它的宽度,丰富它的内涵,提升它的质量。”余旭、刘景泰、申亮亮、张超,还有今天的郭豪……他们把满腔热血化作军人的忠诚,书写出了生命的不朽。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当郭豪在雪域高原倒下时,他的战友们依然在“生命禁区”奋力拼搏,挑战极限;当余旭、张超喋血长空时,更多的战友们在驾驭战鹰振翅飞翔,搏击蓝天。
军人即便倒下,也要向着胜利的方向,也要保持冲锋的姿势。中国军人肩头担负着千钧重任,也从来不会因为牺牲而放弃冲锋。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他们依旧在孤寂边关默默坚守,依旧在练兵场上枕戈待旦,依旧在灾难来临时纵身向前,他们的热血始终为民族安危而沸腾,他们的忠诚必将为祖国擎起一片和平的天空。
当过兵的人有很多特征,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来判断这个人当没当过兵。
第一,从外形上来说,当过兵的人习惯留着短发,穿衣方面就是喜欢穿宽松的运动服。这是因为在部队里的长久形成的习惯,长发难以打理,没有平头清爽,而宽松的衣服更加舒适。另外当过兵的人肯定体格都是比较好嘛,八块腹肌啦!结实的胸肌了都是军人的标准。
退伍过后当过兵的人一般是不会放弃锻炼身体的,而且这些人都是身怀绝技的,如果你看到他们徒手攀登高墙,飞跃障碍,上蹿下跳,如履平地,那么请不要怀疑,他肯定是当过兵的,这些都是他们平时训练日积月累形成的身体记忆,有些人单双杠玩的比职业运动员还要溜。各种俯卧撑,仰卧起坐变着花的玩,当兵都会这些。
第二,从生活习惯上来说,如果你发现身边某个人每天都是六点半左右起床,中午必须午休而且坚持每天都要叠被子,不要怀疑,他一定是当过兵的。这些习惯都是被逼出来的,连续几年这样的生活任何人都会形成这样的习惯,有时候探亲休个假,无数次计划着想要美美的睡上一觉,可是第二天仍然是准点自然醒,醒了之后就睡不着。
其实当兵的非常爱干净,无论怎样他们都不会忘记怎样搞卫生,而且标准特别高。从新兵连开始,班长就教新兵学习叠被子,打扫卫生,仍记得晚上熬到十二点用小板凳挫被条,就这样挫了三个月,一床衬衬展展的被子就叠出来了。
搞卫生的标准是怎样的呢,他们会把水杯从高到低依次排下去,会把毛巾挂的平平整整,会把抹布叠成豆腐块,会把房间打扫的一尘不染,会把皮鞋擦的锃光瓦亮。没错,当过兵的人都有强迫症,凡事看不顺眼的东西全都不会放过。如果你看到他的手机里有很多的军歌,军照什么的,也能判断出他是一个军人。
如果别人叫他他会答“到”,如果他走路都是摆臂,不外八,如果他坐在那里都是立起腰,如果他站在那里随时都是挺起胸膛,不用怀疑,他不是刚刚军训完就是当兵的。
第三,当过兵的人动手能力都很强,像什么水管漏水了,用电器损坏了,使用各种奇特的工具,包括家庭装修都不在话下。水工,电工,木工,装修工都不存在。另外当过兵的人应该都去帮过厨,基本人人都会烧菜做饭,如果你发现有人基本上无所不能,那说明他就是当过兵的。
在这里我提醒大家,当兵的人荣誉意识非常强大,如果他参加的活动就必须要拿到名次。而且军人不容许别人侮辱当兵的人,也不容许传播反动言论,在军人眼中,无论是不是现役还是已经退役的,都是心怀国家和军队,如果祖国需要,他们一定会挺身而出。
所以我奉劝大家,不要在吐槽当兵的,因为他们把青春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由于他们的付出,我们才能安逸的生活在这个祥和的世界上,希望大家如果有个当兵的朋友,一定要好好珍惜。
你说的很对!我爷爷参军丢了性命,撇下父母和妻儿,奶奶整天以泪洗面,受人欺辱!受人歧视!奶奶30岁为守寡呀!上照顾老人,下照顾孩子!爷爷如果有来生你还选择当兵吗?你还会想到你当年参军时骑着马戴红花光荣的一目吗?可是会想到今天国家富强了,外国再也不敢侵略了!我爷爷当年是教书先生,我们村家谱是是他唯一留下来的墨宝!听说当年他带领着几十个兵搞宣传贴标语,被日本鬼子的马队追的吐血受了重伤,爷爷受重伤回到家一年多就牺牲了享年37岁,只留下一张复员证!爷爷走了,走的那么匆忙!您连个烈士都没当上!大姑5岁,父亲当时2岁多,小姑才出生几个月,听说当时政府部门给几斤小米,到父亲18岁时没待遇了,当年奶奶带着3个孩子生活艰难,想起爷爷整天以泪洗面,是用语言无法形容!
三国时期的特殊兵种“世兵制”就是这样的特殊兵种,是曹操创立并实施的。这种“世兵制”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不人道的方式,真的让人无法理解。“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句话就是因为这种“世兵制”应景而生的。
这一制度在元、明时期得到了更深的发展。朱元璋还为此建立了较为严格的军籍制度和军人家庭制度。已服兵役的人,如果没有当时政府的宽限免除兵役,是无法变更户籍“世兵制”属性或者拒绝服兵役的。如果不幸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死了或者没有适龄的人可以参军,就应该选择当地的近亲家庭成员来代替参军,也就是所谓的“勾军”。也就是说不管怎样,都必须有人参军。
明朝还有一种军队形式叫“恩军”。也就是说,犯重罪或者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可以以“恩军”的形式参军,如果可以通过考试,能正事参军,就可以免于死刑。但是囚犯因为参军免死后,其子孙后代要在“恩军”中服役一代又一代,不能断绝。因此,恩军又被称为“长生军”。
古代的兵役制度真的让我们难以理解,可能是因为那个时代的动荡不安,也可能是为了不断壮大军队队伍,但终究是让我们无法理解的,那个时代太没有自由了。为了保证军队军人数量,想出了这种兵役方式。和现在的我们相比古人的处境实在有些身不由己,我们要倍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可以去探望,但需要遵守军队的相关规定。
新兵三个月或六个月后,通常只限直系亲属,未婚女朋友来队,一般不太受欢迎。探望前要提前联系好,约定好时间,最好在周末或节假日。因为部队都在休息,领导更容易批准,外出时间一般都在五小时左右。
此外,如果去探望,还需要遵守当地的疫情防控规定。
西周时周王的禁卫军。
西周时驻屯于成周(今洛阳市)的宿卫军
羽林,汉代禁卫军。
虎贲,西周精锐的武士称谓。
期门,西汉护卫禁军名称。
轻车,即驾车作战的士兵。
禁军,原指侍卫宫中及扈从的军队。
唐玄宗时设置的禁军的名称,由长从宿卫改名。唐朝保卫京城的南衙禁军,原由诸州府兵轮番上值,分属十二卫。由于府兵制被破坏,诸军府番上的卫士(府兵)常不足额,到玄宗初年,十二卫十分虚弱。开元十一年(723)开始在两京及其周围地区的府兵及白丁中简募强壮者,免除其徵镇赋役,作为南衙禁军,称为长从宿卫。十三年,改名彍骑,共十二万人,分隶十二卫,替代番上府兵,专任京师警备任务,间或用以出征。十六年,一部分骑编入左右羽林军,又成为北衙禁军的组成部分。开元末,吐蕃入攻剑南,唐曾经派遣关中彍骑远征。天宝间,由于北衙禁军扩大,彍骑已不被重视。当时,禁军日益腐败,彍骑更不堪作战。安史之乱後,彍骑继续存在,一直延续到唐末,但人数很少,仅供皇帝仪仗和京师部分衙署警备之用,且多纳资代役,其地位无足轻重。彍骑之制,实际上仅存在於玄宗开元中至天宝末,为时甚短。但它的出现,标志著府兵制瓦解﹑募兵制代替徵兵制,是中国中古兵制演变的大事。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在临洮西的磨环川(今甘肃临潭西南)成立的一支新部队,称神策军,用以防御吐蕃。安史之乱时,该部队一千人在卫伯玉率领入援中央。朝廷以卫伯玉一军号称神策军,以伯玉为神策军节度使,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监军),其后由鱼朝恩统领该军。763年吐蕃攻入长安,唐代宗逃往陕州,鱼朝恩以神策军及陕州诸军迎驾,统称这些部队为神策军。代宗后来由神策军护驾回京,此后神策军便成为禁军之一,实力逐渐壮大。
当兵的人原唱 刘斌
本文2023-12-07 01:21:1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634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