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晋朝民族分布图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7浏览:1收藏

找晋朝民族分布图,第1张

以下仅供参考,只是毕竟是两个时期,加起来的资料还是稍显长些,但愿对你能有所帮助。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始于元帝司马睿,终于恭帝司马德文,共11帝。西晋灭亡后,与东晋同时存在的北方的北魏,东晋被刘裕创建的宋灭掉后,形成南北朝的局面。 东晋王朝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事实上东晋的统治范围却仅限于江南的半壁河山,在此期间,中国北方一直由赵、前秦等外族统治者控制,东晋虽然偏安于江南,但在历代帝王在位的时候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公元三一一年,大将祖逖出兵收复河北,但后因受到朝廷的排斥忧郁而死。公元三八三年,谢安在淝水之战中击败苻坚后,立即收复了徐、兖、青、司、豫、梁六州,取得了东晋北伐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由于东晋安于江南,使得江南的名士与渡江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东晋的手工业水平比西晋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另外,自曹魏以来,中国的文学发展一直处于大步前进的时期,其中以东晋年间的文人最为著名。东晋出现了山水诗人谢灵运、田园诗人陶渊明等人,为将来隋、唐的诗文盛世创造了前提条件。 当东晋在江南建国的同时,中国的北方则为鲜卑、羌等少数民族控制着,在历史称之为“五胡十六国”。使中国正式成为具有相似生活习惯的多民族国家。 东晋地图可参考:

或者: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pv=&word=%B6%AB%BD%FA%B5%D8%CD%BC&z=0&fm=rs1西晋: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建立了晋朝,这就是历史上的西晋。公园311年,刘聪领匈奴军队攻占了西晋的都城洛阳,俘获晋怀帝,西晋军队则在长安拥立愍帝,延续西晋政权。五年后,即316年,刘曜又率领匈奴军攻破长安,愍帝献城投降,西晋结束。第二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续建了晋朝,史称东晋。 西晋的历史仅有五十二年,但它却结束了三国以来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280年司马炎灭吴),为当时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短期的良机。西晋继续沿用曹魏时建立的“九品中正制”选官法,但却弊端百出,成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工具,形成了等级性的士族门阀制度。西晋还以法令确定官僚贵族的经济特权,即官品的占田权和隐客制。西晋虽然只有五十二年,但中间却有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反映出统治集团内部的激烈矛盾。 西晋的文化程度也很高,名医王叔和著有《脉经》,地理学家裴秀编有《禹贡地域图》,史学名著《三国志》即由西晋时的陈寿所著。 西晋的政治 门阀政治 门阀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它萌生于后汉,形成于魏晋。曹丕为代汉作准备而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后来逐渐成为世家官僚垄断选举的工具。为了取得世家官僚的支持,司马氏对他们采取笼络和放纵的政策。司马炎建国后,继续实行这一政策。因而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形成了典型的门阀政治。 门阀士族拥有特权并与庶族保持着严格界限。政治上,他们累世做职闲望重的高官;经济上,按官品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人口,并且不向国家纳租服役;社会地位高人一等,不与无特权的庶族(又称寒门)联婚和同乘共坐。为了保护自己的特权,他们特别注意门第。他们垄断政治,排斥庶族寒门。庶族即使做官以后,依然受到士族的歧视。至于那些不愿巴结士族的庶族地主,便一生沉滞,永无晋升的希望。 西晋的经济制度 占田制内容 曹魏推行的大规模屯田制度,到魏末已逐渐遭到破坏。到264年,魏元帝下诏罢屯田官,将典农官分别改为太守、令长。次年,晋武帝又重申前令,民屯制度正式废除。 民屯废止以后,贵族、官僚争相侵占田地,隐匿户口。原来的屯田客或投依豪门,或游食商贩,加上服役为兵者,有一半人不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农业荒废,国库空虚,百姓穷困。针对这种情况,灭吴以后,西晋采取两项重大措施:罢州郡兵以归农;颁布占田制。 西晋地图可参考: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pv=&word=%CE%F7%BD%FA%B5%D8%CD%BC&z=0&fm=rs&rn=21&pn=0&ln=48

一、中国皇帝在位时间排行

自公元221年秦始皇灭六国首称皇帝以来,中国历史上共历408帝(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胡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南明、北元加上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父子、袁世凯共408位,若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121位君主,商朝、夏朝60位帝王也算进去,中国皇帝应该有589位),在这些皇帝中,在位时间长短不一,其中以清圣祖康熙在位最长,历时61年,具体排行如下:

1、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 1162—1723 61年

2、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 1736—1796 60年

3、汉武帝 刘彻 前140—前86 54年

4、明神宗 朱翊(yi) 1573—1620 48年

5、明世宗 朱厚熜 1522—1567 45年

6、唐玄宗 李隆基 712—756 44年

7、宋仁宗 赵祯 1023—1046 41年

8、宋理宗 赵昀 1225—1265 40年

9、宋高宗 赵构 1127—1163 36年

10、元顺帝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1133—1368 35年

11、清德宗 载湉 1875—1909 34年

12、光武帝 刘秀 25—58 33年

13、唐高宗 李治 650—683 33年

以上皇帝是公认的,可以说是正统,但是在秦灭六国统一中原之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先秦时期也有很多在位比较长的皇帝,秦大一统以后,在中央政权之下,也还有比较多的附属国国君在位也很长,具体如下:

1、周赧王 姬延 314—256 58年

2、秦昭襄王 嬴则 306—250 56年

3、夏仁宗 李仁孝 1139 -1193 55年

4、夏崇宗 李乾顺 1086 -1139 54年

5、周穆王 姬满 976—922 53年

6、周平王 姬宜臼 770—719 51年

7、辽圣宗 耶律隆绪 982—1031 49年

8、梁武帝 萧衍 502 -549 48年

9、周显王 姬扁 368—320 48年

10、辽道宗 耶律洪基 1055—1101 47年

11、周宣王 姬静 827—781 46年

12、汉后主 刘禅 223 -263 40年

二、按中国朝代长短排序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共历18朝(必须入主中原,为当代历史学家公认),各朝存续时间也大不一样,最长的长达500多年,短的仅有十余年,具体排行如下:

1、商朝:555年(前1600—前1046)

2、东周:515年(前770—前256)

3、夏朝:470年(前2070—1600)

4、唐朝:289年(618—907)

5、明朝:277年(1368—1644)

6、西周:275年(前1046—771)

7、清朝:268年(1644—1912)

8、西汉:214年(前206—8)

9、东汉:196年(25—220)

10、北宋:168年(960—1127)

11、南宋:153年(1127—1279)

12、东晋:104年(317—420)

13、元朝:98年(1279—1368)

14、西晋:51年(265—317)

15、隋朝:38年(581—618)

16、民国:37年(1912—1949)

17、新朝:17年(8—25)

18、秦朝:16年(前221—前206)

南北朝:169年 南朝(420—589)北朝(439—581)

三国: 60年(220—280)

五代:53年(907—960)

请采纳~

这种做法在历史上被称为:二王三恪。

什么是二王三恪?

就是一个新政权成立的时候,对于前朝的王室,不能随意生杀,也不能呼来喝去,要以礼相待,“恪”就是尊敬的意思。同时还会赠与他们爵位,名号,封地跟宗庙,以表明本朝的正统。

有什么好处?

在每次的权利更替过程中,那些皇室宗亲是掌握资源最多的一群人,他们的切身利益是跟一根王朝捆绑在一起的,他们是一个王朝最顽固的守护者,假如新政权加入的时候,跟这一群体作对,那么会给本来就不太稳定的新政权增加压力。所以不如给他们优厚的待遇,给他们一个退路走,这会有利于新政权的建立。

其次,优待前朝旧臣,可以拉拢人心,稳定社会,利于新王朝正统地位的建立。

正面例子

历史上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比如《陈情表》中就提到,晋朝统一全国之后,就采取了怀柔政策,尽最大能力笼络蜀汉旧臣,李密就被封为了太子洗马。唐朝在取代隋朝之后,也是任用了一大批前朝官员,比如魏征。清朝入关之后,更是全盘接受了明朝的所有官僚。

反面例子

李自成建立大顺王朝的时候,由于仇官,他将前朝皇亲国戚以及有威望的官员,都抓起来了,以至于最后文官连六部都凑不齐,最后的命运也是成为一个短期政权。

当然,并不是所有官员都会受到这样的待遇,对于那些不忠于新王朝,誓死抵抗的,或者曾经犯下过大错误的官员,还是会受到惩罚的。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虎父犬子的皇帝有很多,我为大家列举几位:

一、司马炎,司马衷父子

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儿子,西晋的开国皇帝,一统三国,更换汉廷的晋武帝。司马炎在爷爷司马炎,伯父司马师和父亲司马昭苦心经营几十年后,终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于他,建立了晋朝,并最终一统天下。

雄武的晋武帝一世英名,却有一个弱智的儿子司马衷,还有一个强势的皇后杨艳,西晋作为一个短命王朝无不与此两人有关系。司马衷有多弱智呢?正史记载听见青蛙叫,问,为官乎?为私乎?众人皆窃笑。另外非常注明的“何不食肉糜?”的典故出处就在这个傻子皇帝。

照理说,雄才大略的晋武帝应该很清醒的认识到把辛苦司马家几代人苦熬出来的江山交给这么一个弱智儿子手上,那是很危险的,那为什么晋武帝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如此的草率呢?

因为晋武帝有个强势的老婆,晋武帝英明神武,却很听他老婆的话,谁让弱智司马衷是老婆,也就是杨艳皇后生的第一个儿子呢!晋武帝司马炎曾经和杨艳提起过更换傻太子为储君的事,杨艳皇后一句“立嫡立长是根本,不要以贤愚废立”就给司马炎顶回去了。

没办法,虽然司马炎有二十几个儿子,最后还是把帝位传给这个弱智儿子司马衷。于是后面的故事就丰富起来了,弱智皇帝长了个不是省油灯的贾南风当皇后,再加上他的几个年轻貌美的妈,大家自行脑补。西晋没过多久就乱了,八王之乱后,西晋就一蹶不振了。

二、刘备,刘禅父子

这对父子皇帝应该是中国人心里印象最深刻的虎父犬子的代表人物了,这全拜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所赐,没办法,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接受这个结果,虽然历史上的真相并不是如此,我后面会谈到。

我们就从演义开始说这对父子,刘备刘皇叔,东汉末年赫赫有名的三国雄主之一,能从一个卖草鞋的一步步奋斗成西川之主,并在曹魏篡汉后,自立为帝,接下了大汉的旗帜,要说刘备还真的是很有能力的,既无关羽张飞的绝世武力,也无卧龙庞统的无双智谋,更无曹操孙权的祖产地步,那可不是只靠哭能得到后来的那一切的,他应该不是卖鞋的,估计是卖刷子的,而且还是“很有几把刷子”。

刘备白帝城托孤,把自己那个天资一般的儿子刘禅和蜀国交给了丞相诸葛亮,其中刘备有句遗言很能说明刘禅在刘备心里地位不高,或者说刘备到死都还是担忧刘禅的能力,“若嗣子可辅,则辅之,若子不才,君可自取”。

虽然诸葛亮一直勤勤恳恳的辅佐了刘禅一生,丝毫没有自取的想法和举动,但这更加说明了刘禅在大家心目中就一犬子,无论是名著《三国演义》,还是各种电视剧《三国演义》,刘备死后,基本就没刘禅什么事儿了,主角光环全在诸葛亮身上,仿佛诸葛亮才是蜀国后期的决策者。

而刘禅那句“此间乐,不思蜀”也就更加定性了他是个懦弱皇帝的形象。

真实的历史真的如此吗?刘禅真的是个柔弱皇帝?我觉得不一定,能在三国那个弱肉强食的时期,能偏守一隅,能降服手下那些能臣悍将;甚至到最后投降了,能用一句乐不思蜀而保全性命的人,你会觉得他会是弱者吗?他和他爹一样,估计也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只是《三国演义》的需要,他和曹操成了最不像历史人物的小说人物了。

三,李世民,李治父子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应该是最为著名的几个皇帝之一,无论是建立大唐帝国,还是开疆拓土,唐太宗李世民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为繁荣富强的大一统帝国,且让大唐帝国的雄风展现给当时的全世界,李世民被所有附庸国尊为天可汗。甚至直到现在,唐太宗李世民建立的大唐都被全世界人接受和影响,比如“唐人街”。

李世民的儿子很多,但最后继位的是李治,即为唐高宗。其实唐高宗算不得题主说的那种虎父犬子的范畴,但很遗憾,实在是因为他爹太猛了,太有名了,还厉害了,李治和他爹一比较,那差得不是一心半点。

更猛的在后面,他找了他爹的一个才人当老婆,这老婆后来不但在李治活着的时候几乎把持了朝政,直接在他死后,还登基了,成了几千年来中国唯一的女皇帝,还把唐的国号都给改了。

你说这高宗李治,要说没能力吧,在登基初期,逐步清洗唐太宗李世民留给他的辅佐大臣集团,使用各种手段,废了皇后,立了那个才人为后。她就是后来了的武则天。

你说,爹是李世民,媳妇是武则天,李治也只能算个犬子皇帝了。甚至就是死了,埋在乾陵里,大家的第一印象那是武则天的墓。真不知道埋在昭陵的他爹怎么想!

中国朝代顺序表: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1、秦朝  

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嬴胡亥 秦三世嬴子婴  

2、汉朝皇帝列表 

西汉

汉高祖刘邦  汉惠帝刘盈  汉前少帝刘恭

汉后少帝刘弘  汉高后吕雉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汉昭帝刘弗陵

昌邑王刘贺  汉宣帝刘询(刘病已)  汉元帝刘奭

汉成帝刘骜  汉哀帝刘欣  汉平帝刘衎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  汉明帝刘庄

汉章帝刘炟  汉和帝刘肇  汉殇帝刘隆

汉安帝刘祜  汉少帝刘懿  汉顺帝刘保

汉冲帝刘炳  汉质帝刘缵  汉桓帝刘志

汉灵帝刘宏  汉少帝刘辩  汉献帝刘协

3、三国 

魏  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  魏明帝曹睿  魏齐王曹芳(邵陵厉公)

高贵乡公曹髦  魏元帝曹奂

蜀蜀汉

汉昭烈帝刘备  汉孝怀帝刘禅  

武烈帝孙坚  长沙桓王孙策(孙坚子,孙权之兄)  吴大帝孙权

吴会稽王孙亮  吴景帝孙休  吴乌程侯孙皓

4、隋朝皇帝列表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隋恭帝杨侑  隋秦王杨浩

5、唐朝皇帝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唐中宗李显  唐睿宗李旦  

6、宋朝皇帝  

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炅  宋真宗赵恒

宋仁宗赵祯     宋英宗赵曙  宋神宗赵顼

宋哲宗赵煦     宋徽宗赵佶  宋钦宗赵桓

南宋  

宋高宗赵构     宋孝宗赵眘  宋光宗赵淳  

宋宁宗赵扩     宋理宗赵昀  宋度宗赵禥  

宋恭帝赵显     宋端宗赵昰  

7、元朝皇帝

元太祖(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铁木真   元睿宗(监国)

孛儿只斤拖雷     元太宗

孛儿只斤窝阔台  马乃真后(称制)

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  海迷失后(称制)  

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

8、明朝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      明惠帝朱允炆     明成祖朱棣 

明仁宗朱高炽      明宣宗朱瞻基     明英宗朱祁镇  

明代宗朱祁钰      明宪宗朱见深     明孝宗朱佑樘  

明武宗朱厚燳      明世宗朱厚熜     明穆宗朱载垕  

明神宗朱翊钧      明光宗朱常洛     明熹宗朱由校  

明思宗朱由检

9、清朝皇帝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

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

朝代:建立国号的帝王世代相传的整个统治时代 。朝代是界定某一个政权时期的名词,“朝代名称”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

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帝”,周天子称“王”。战国诸侯大多僭越称王,尊周天子为“天王”。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

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参考资料:

皇帝  朝代

1、灭亡时间 2、灭亡原因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

266年司马炎登基,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灭亡时间

  西晋灭亡时间为公元316年

  东晋灭亡时间为公元420年

  灭亡原因

  西晋

  1、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2、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分析

  关于西晋灭亡的重要原因,个人认为不外乎以下三方面的直接原因:皇帝白痴、八王之乱、皇后专权。历代王朝的灭亡首先是政治上出现问题,西晋也不例外;让一个白痴做了皇帝,王朝中央政府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了紊乱,这个国家想不完也难。

  具体原因

  由于长期的内乱(八王之乱你知道吧)后国力渐弱、加之统治者的对外民族压迫 致使本就风雨飘摇的晋王朝摇摇欲坠、后匈奴贵族刘渊之子刘聪攻破洛阳。俘虏怀帝。西晋灭亡。北方战乱、十六国突生!

  光熙元年(306年)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惠帝,司马炽即位,改元永嘉,司马越为太傅辅政,政局为司马越把持。在此期间,匈奴等少数民族也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其中刘渊已经自称汉帝,但是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永嘉五年(311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荀晞讨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越于同月病死,众共推王衍为元帅。四月王衍遣军队在护送司马越灵柩回到东海封国时,与镇东大将军石勒的二万军队于苦县(河南鹿邑)宁平城(河南省郸城县东宁平乡)作战,石勒(后来的后赵老大!)纵骑围而射之,将士十余万人相践如山,全被歼灭,石勒焚烧司马越的灵枢。王衍被擒时,劝石勒建国称帝,以求苟活,但仍被石勒活埋,临死叹息:“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西晋最后一支主要兵力被消灭,已无可战之兵。

  东晋

  皇帝不如大臣强悍,经过几代积弱,皇帝成了空架子,遇到有作为又有野心的大臣自然就不愿一个傀儡在眼前碍事了,东晋就是这样被刘裕给灭掉的。

  分析

  东晋这个政权颇有特殊性。一切外来政权,想站稳脚跟,必须和当地贵族打成一片,这个是很多政治家都懂得的道理。司马睿能当上皇帝,王导的贡献相当大,所以就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由于王家功劳很大,所以王家的宗族受到了很大的礼遇,尤其是王敦。后来这个王敦作乱,好在没有成功。但是权臣问题,成为东晋很大的问题,有许多大臣,都是兼八州刺史。也就是东晋所有州的刺史。还有什么丞相、大将军、司隶校尉、录事尚书这种有实权的大官,往往都是一个人。所以,接下来又出现了祖约、桓玄等等叛乱,桓玄还曾经短暂灭亡了东晋。再后来就是刘裕,最终灭亡了东晋。谢家也曾经当过权臣,不过还算老实。这样,就出现了,南朝无论谁当皇帝,王谢两家都得吃香,否则你这个皇帝也当不踏实。这种情况到了隋朝才有所好转,到了唐太宗时期,几次重修家谱,才最终使得王谢两家衰落。

找晋朝民族分布图

以下仅供参考,只是毕竟是两个时期,加起来的资料还是稍显长些,但愿对你能有所帮助。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始于元帝司马睿,终于恭帝...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