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姓家谱与合姓由来浅论(一)

栏目:资讯发布:2023-12-07浏览:3收藏

合姓家谱与合姓由来浅论(一),第1张

分类:  闲话

合姓家谱与合姓由来浅论(一)

合姓,不同于复姓。所谓合姓,即由二个或二个以上姓氏合并而成一个姓氏,其中以二个姓氏的合姓多见。由合姓现象所产生的家谱,姑且称之为“合姓家谱”!1999年版《辞海》把“家谱”解释为“旧时记载一姓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谱籍”,但从合姓家谱来分析,所谓“记载一姓”的说法,不是十分严谨。

合姓的产生,跟姓氏起源一样,形式很多,大抵为外姓继承养父,女婿继嗣岳父等,而又不忍使自己的本宗“断了香火”,于是将数姓合并为一。如“陆费”,本姓“陆”,因“陆”姓之子养育于外家,继承其业,遂合外家“费”姓为“陆费”,清代有《四库全书》馆总校官陆费墀等。但大部分合姓家族的家谱尽管是二姓或数姓并存,但在日常使用中仍只保留其中一个姓氏,如晚清名臣赵启霖,家谱名为“伍赵氏”,但并没有称之为伍赵启霖。还有因避讳改姓再入赘而导致祧三姓的家族1,则比较少见。也有一些家族,为了增强族群力量,而寻求与其它姓结缘缔盟,以待有事之时,能够团结在一起对抗外来的欺侮或挑衅,也因此陆续产生了“烈山五姓”、“昭伦四姓”、“妫汭五姓”、“六桂联芳”、“张廖简”、“赖罗傅”、“何蓝韩”等诸多异姓联宗现象2,但真正能结盟合作到联修家谱地步的并不多。不过在《贾氏三修族谱》3序言中记载了一桩五姓合修家谱的事例:“宋末伯康公避金乱僻居陈留,及明初洪武戊午年商珍公乃由陈留迁于沅江,落业骑峡洲。此时(贾)杜、雷、李、黄五姓同止沅邑,因以故乡人迁同时居同地,而又念所自来,合姓巅末综而订之,曰《同乡谱》,各有以传于后,俾毋忘焉”。但此《同乡谱》现在未见传本。

山东省即墨县博物馆藏有一部由四姓合修的清宣统二年木刻活字印本4《山东即墨白梅安梁四氏合谱》六卷,由白光剑、梅泽汉、安保元、梁义礼纂修,可说极为罕见。除此之外,我亦藏四姓合修及三姓合修的家谱各一部,在下面要举例说到。

数姓合并而修谱的毕竟极少,合姓家谱主要还是以二姓家谱为主。

合姓家谱存世并不是很多,从一些已出版的家谱书目就可以了解大概。而且较之单一姓氏,内涵更有可究性。但就是这样一个稀有的品种,学界、藏界似乎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在收藏品市场上也往往能以平值买到。我至今已藏合姓家谱数十部,虽然说不上蔚为大观,也能算得初具规模。下面就跟据我本人所藏的合姓家谱来谈一谈合姓的种种来历,并祈请方家指正。

◆入赘承姓:入赘,男子就婚于女家并成为女方家庭成员的婚姻形式,俗称招婿。入赘得以延续的原因,或是女方需要劳动力,需要养老接代;或是男子家贫而无力娶妻,只能以身为质到女家完婚。秦汉时,入赘形式具有“赘婿服役”的性质。宋代以后,入赘变为“赘婿补代”、“赘婿养老”性质,女家没有男性子嗣,招婿上门接续宗祧,补充劳力,并赡养女家老人。赘婚有改为妻姓与不改姓两种形式。“入赘承姓”与下面要提到的“继子承姓”最为常见,合姓家谱存世也较多。

安徽桐城《陆叶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末三卷,同治五年(1866)崇本堂木活字本,叶国文、叶秀实主修,三十册。

始祖正一,姓陆,祖居江西鄱阳湖瓦屑坝,元末迁南直凤阳府定远县西宝门。四世恩三,迁桐城日新乡汪仕岭,入赘叶文宗女。后因文宗公无嗣,遂承叶籍,爰为陆叶氏之始祖。

查《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美国亦藏相同版本一部。

湖北黄冈《韩傅宗谱》二十六卷首五卷末一卷,民国三十五年(1946)三公堂木活字本,傅士垣、傅其舜纂修,三十二册。

谱载,始祖受三,原系韩宗,旧传为宋宰相维公后裔。自明洪武初由江右徙居黄州之黄冈,不知何代承继外家,更为傅姓。故子孙立韩傅双姓宗祠。因明季之乱,旧谱无存,无从稽考,公之生卒失传。

安徽宿松《马朱氏宗谱》三卷首一卷,嘉庆九年(1804)敦本堂木活字本,三册。

始祖马宗尉,名文,江西星子籍。元末红巾作乱,大毒松滋。洪武己酉诏,徙鄱阳诸属郡民以实松土。公闻诏渡江,迁宿松之西陈汉庄马家坂而居。

至六世季昌,字兴发,生必龙、必华、必仁三公。必华公迁并浴,求其后不可得。惟必龙、必仁二公传。今马家坂所居集者,必龙公之遗留;其居朱家湾牸牛冲污池者,必仁公之后裔也。必仁,谱名垂裕,赘朱国孔之女,朱氏乏嗣,公丁其户、袭其业,遂为朱氏。此谱为必龙、必仁二支所修,必龙为马氏、必仁为朱氏,故合称为马朱氏。

湖南衡山、湘潭《丰张氏五修支谱》九卷,民国二十九年(1940)谷颂堂木活字本,丰光涤总修,九册。

始祖丰青铭,由浙江绍兴府山阴县迁金华府汤溪县六都黄塘,递衍一十八房,全德祖其一也。全德子三,长子仁悦于明嘉靖间迁楚之衡山,地名石湾,因家焉,为衡山丰氏始迁祖。孙四:礼试、礼记、礼训、礼认。礼试之后失考,礼记之后居衡山,礼训之后分居衡湘,礼认之后居湘潭,此即为记、训、认三房合修。唯礼训赘于张,遂蒙张姓,“故有丰张复姓之称,是丰姓之本末,而及于张姓者也,盖丰而缀以张,不背义也,张而冠以丰,不忘本也”。

这个合姓的来历,以上面所叙的《马朱氏》相同,是姓丰姓张的合修而来。

递修的光绪二十九年谷颂堂木活字本另藏一部,八卷八册。

湖南衡山《黄周氏八修族谱》十二卷首二卷末一卷,民国十二年(1923)和义堂木活字本,周伯棠等督修、周敏汇编,十八册。

始祖黄惟瑖,元时人,孙四,析为四房。第四房时广公为长碧冲周氏东床,遂以周为姓。此只及时广的第四房。

◆母姓为氏:相同于甥继舅嗣,这与入赘承姓有所区别,但所承之姓还是为外家。

湖北麻城《陆程宗谱》八卷首二卷,民国三十一年(1942)敦本堂木活字本,程运亨督修,程运镇协修,十册。

始祖陆春二,原籍江右赣州,万户总管陆隆兴次子,父见其智略过人,欲荫其职,公弃不受,游侠楚地亭州。程九万公之三世孙善之,以女赘。其子伯颜,遵父志不乐仕进,依母之姓,择居豹脑,于是家焉。故首陆以明所本,次程以示所宗。

安徽宿松《吴贺宗谱》五十二卷首一卷,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活字本,佚名修,五十二册。

谱以贺知章为始祖,首序云:“我族本儒宗,世第因年湮系缺,示敢饰疑,谱乃讬始于唐,以知章公为鼻祖,仍旧系,据实也。由是历传二十九世,而传(普)兴、(普)隆二公,遵之为一世者,因祖籍西江,迁松自二公始也。二公本贺氏,外祖氏吴。兴公,兄也,元末由进士出宰临淄,志载贺普兴,仍本姓也;隆公,弟也,明初出徵辟旬宣福建,志载吴普隆,丁外氏也。此吴贺复姓之自始”。

◆继子承姓:在古代,没有亲生男儿(或虽有女儿而没作招婿者),就会断了“香丁”,造成这一支系的绝代。所以,没有男儿的家庭,大多要收养他人男孩作儿子,称为养子。养子的权利与义务和亲生儿子一样,在宗族族谱中可以同样列入为第几世子孙(但必须注明,以保证家族的血统纯正)。有的人在世没有亲生儿子,也没收有养子,死后没人继嗣,其兄弟、堂兄弟有多子者,要拨出一人过继,使这一支系不至绝代。

继嗣一般采用以下四种方式:第一种是上面提到的招女婿,即入赘。第二种是拜干儿,但这种方式并不能彻底解决,一来不从其姓,也就谈不上续其宗,二来在经济上也只是偶然接济一下,不可能直接承担赡养责任。第三种是过继,一般选择同宗兄弟的儿子,通过族人认可,举行过继仪式,多要立字据,同中人一起画押。第四种是过继他姓的男子,这种继嗣的过程比之同姓的要麻烦得多,有些家族为了保证家族的纯正血统,也有立下族规不允许这样做。但有时候同宗中又挑选项不出合适的人选,只好从外姓过继。这里所说的,就是第四种。

湖南邵阳《邵陵苏张氏续修族谱》三卷首一卷末一卷,光绪三十一年(1905)敦伦堂木活字本,张开逮、张开运等纂修,四册。

始祖苏希辅,于明洪武末年由江右九江徙居邵阳西坪塘溪,生子与华、与相。因同时徙居邵东木林冲的姊丈张善礼无嗣,苏希辅以次子与相过户给张善礼为子,遂立户苏张,此为邵阳苏张氏之始。本谱仅为与相支下,长房苏与华支并没有合修。

湖南湘潭《伍赵氏五修族谱》六十一卷,民国十三年(1924)福田祠木活字,赵启霖、赵声煦纂修,六十册。

始祖伍醇,行七,官至福州长史,由福建汀州宁化县麻仓乡徙居江西吉安府安福县菏溪。始迁祖伍文英,由江西吉安徙湘潭,承祀赵氏,因复姓伍赵,其时为明初。

另又有递修的光绪二十一年四修本,六十一卷,六十册。

湖南邵阳《刘唐氏五修族谱》十卷首二卷,民国二十二年(1933)敬睦堂木活字本,刘唐景楫等纂修,十二册。

十九世孙紫峰在四修序中说:“吾族原姓刘,中更复姓刘唐,其原委削而不书……吾族中更复姓,其入继何人,复姓何时,先辈俱未细考……今春续修族谱……未几得老祠蚀碑读之,碑载四世智公入继唐……”。

湖北黄冈《库李宗谱》二十五卷首五卷,民国二十五年(1936)敦本堂木活字本,库仁黉编修,三十册。

始祖库义通,字道源,岁进士,公原籍江西饶州府乐平县泥儿塆瓦屑坝,于明洪武初奉父仲祥公、叔太叔祖万彝公、弟义益迁湖广黄州府。万彝公居广济县;公居黄冈县长乐村张店;义益公复迁麻城杨柳河;仲祥公复归江西。此为义通支下所修,谱以义通为一世祖。

义通生子以文,字鸿儒,享年二十八岁失传。立舅兄李茂容公三子为嗣,名以明,传库氏万万代宗支。

湖南湘乡《永丰朱刘氏族谱》二卷首二卷末一卷,民国二十年(1931)翼圣堂木活字本,朱庆翥主修,五册。

迁湘始祖朱士晟,字仁宇,号同峰,行元一,原籍山西平阳府襄陵县赵曲市草巷口,崇祯十年丁丑携家丁行盐于楚南上湘,清康熙五年始侨居于永丰市,乏嗣,抚长吉第五子光宗为嗣。长吉,姓刘氏,字祉开,号虹皋,生子六,五子光宗,嗣士晟为子,改名宗仲,字明台,号双源,清康熙九年生,为永丰朱刘氏一世祖。

湖南湘乡《上湘何周氏族谱》三卷首一卷上一卷,光绪二十六年(1900)敦本堂写本,周维曙等纂修,二册。

始祖正朝,原派名宗朝,字荣生,行一,湘西二都何公仲玉之子,康熙六年生,出抚湘乡城北周慧之(字象智)为子,故冒姓为周。

湖北黄冈《曹梁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六年(1917)刻本,曹昌典总裁,三册。

谱序云:沙河曹氏其本姓梁,宋末有讳思智者由江西临川随乱兵至湖北黄冈,逃入曹氏村,为文广公嗣子,至今子孙蕃衍,遂成巨族,当其后于曹也,中外翕服,不以冒宗为嫌,相承且六百余年,莫不笃一本之爱。

湖北黄冈《吕杨陈氏宗谱》十卷,光绪二十年(1894)务本堂木活字本,杨德邻、陈德润等编辑校对,十册。

始祖陈文泗于洪武初年由江右瓦屑坝迁居湖北黄冈上伍乡,当时一同迁涉的还有杨望与吕杜田。文泗公妣吕氏,即为吕杜田之妹,生三子,长玉珍,承本姓;次子一德,吕杜田因无嗣而抚之,甥为舅嗣,因姓吕;三子继宗,杨望抚之,盖杨望之妻为陈文泗祖母的侄孙妇,因亦无子息,是为杨氏。

而令人诧异的是,在这三姓之外,族中竟然还蕴涵第四个姓氏,在十七世孙陈德清所撰《来历引》中说到:“吕杨陈三姓何为而合族也?吾考实以应之曰,吕者,陈之外祖母家也;杨者,陈之戚属也。吕杨无嗣,均立陈之后,今之各姓其姓者,不没本也;而合族者,不忘宗也。虽为吕、杨、陈三姓,而咸归陈氏之后矣。或曰吕、杨、陈既知其义,敢问陈之阴姓黄者何?吾曰,我始祖文泗公原籍江西饶州府鄱阳县瓦屑坝,自元政不纲,义师四起,徐寿辉屯驻蕲、罗、黄、汉,千里蹂躏成墟,及明祖定鼎后我文泗公迁黄冈上伍乡青丘村,初居寨上,地主姓黄,我始祖殁后,因之殆,欲其安逸之意云,尔而后世尚依焉。

可知吕、杨、陈之外尚有一个“阴姓”黄姓。

安徽太湖《刘罗氏宗谱》七卷首一卷,民国二十六年(1937)天禄堂木活字本,刘罗族清、刘罗茂寿纂修,八册。

谱光绪三十年“合族裔孙敬撰”的“重修宗谱叙”中说:“我祖向居江右鄱阳之瓦屑坝刘罗庙,因以刘罗为氏”。但在同治八年“合族裔孙敬序”的“重修宗谱总序”中却是如此记载的:“至于刘罗双姓,盖先世以甥继舅,理 有固然”,则说明还是以承嗣而成为合姓的。

分享:

锦鳌峰。距南岳45公里,是南岳72峰之一。清乾隆《湘潭县志》亦载:“灵应峰,南岳志称当衡山、湘乡、湘潭三县交界。今考证,当在县西。传南阳新野人邓郁之子元达修炼于此。”明万历监察御史李峋在巡按湖广时,与巡按副使东阳卢仲田、彭县边维坦同游南岳,后作《南岳七十二峰歌》曰:“观音灵应佛”。清代文人李杞柳也作《南岳七十二峰歌》曰:“灵应弥陀架鹤黄”。而清雍正文人易贞吾则作《南岳七十二峰赋》曰:“灵应瑞应之幻诞”。锦鳌峰,自古誉为“昌山之秀”。它云雾蒸腾,各种奇特峰峦分列于左右。峰北,过去有定海寺。从峰下泉塘井沿青石板路而上,转36道弯,就可抵达。寺是明末僧竹浪所建。清光绪年间四川提学使、书法家赵启霖(1859—1935年)曾捐款修葺。1947年,以国民党陆军少将汤培根为首,又捐资扩建成两进一殿、重檐斗拱、雕梁画栋之宏伟建筑。内有大钟一座,高约2米。寺门横匾曰:“定海寺”。两旁联曰:“定而能静;海不扬波。”寺内横匾曰:“霖雨苍生”。联匾都是赵启霖题写。山腰的半山亭,为游客登山时的休息处。亭旁住有十来户村民,可谓“白云生处有人家”亭西有龙洞,是一天然石洞,可容纳一人出进。洞口有一圆石,人称“巨龙衔珠”。洞深莫测,寒气袭人。洞上,峰峦耸峙。洞旁,山泉流淌,如鸣环佩。

以锦鳌峰为主,形成“昌山九景”。即东北有仙女峰,峰巅建雷祖庙,用花岗岩条石筑成,虽历经沧桑,仍完整无损。庙进深3米余,宽2米余。庙前地势平坦,芳草萋萋,可容纳千余游客。峰东有观音寨,又名观音大排。西面有一字大脊,长1里。脊西石壁耸立如鹰嘴,高数百丈,草木不生,人称“鹰嘴石”,又名“太公钓鱼”。其上约300米处,有一石岩,称“七星岩”,亦名“七星槽”。岩下约500米处,有青龙庵。过坳即北斗土 乇 。鹰嘴石西南有3座山峰,合称“三碗斋饭”。西面有香炉寨。清代赵启霖缀合各景题联曰:“仙女拜观音,手捧香炉,头顶三碗斋饭;太公钓锦鳌,身骑青龙,脚踏北斗七星”。此联对仗工整,恰到好处。

昌山在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鲜为人知的事件。据康熙与光绪《湘潭县志》载:“宋庆元二年,湖湘粒米翔贵,郊郭间无不艰食。湘潭境内有昌山,周回40公里,中多筱 ,环而居者千室,寻常于竹取给焉。或捣为纸,或售其骨,或作笔,或造鞋,其品不一,而不留意耕稼。先是乙卯岁,连山之竹皆开花,花谢而结实如麦粒。而居人以长篙击竹杪,取冶之如稻谷,每一石得米五斗,或四斗。其炊法和以粳米十之一,沃为汤,其香全与粳同,民赖以济。至贩粜于县市,远近百里皆取之,谷价为平。”“嘉庆初,竹花复实。”村民认为昌山为“瑞山”,意为吉祥之山。又据上述县志载:清“顺治四年正月,昌山鸣”。“顺治五年,昌山猎家获熊。”“康熙五年,又有麋鹿出现,亦为猎者获焉。”喜看今日的昌山,竹林满山遍岭。1983年,湘潭县林业局租用飞机,在昌山飞播了国外松种子。今天松林正在茁壮成长。昌山因此而更加青翠,更加绚丽!有志者,不可不游。

雷祖殿

湘潭县西南的雷祖殿,旧名狮形山。因形似天狮而得名,以395米高度雄视邻山,位于分水乡石江村与排头乡交界处。雷祖殿原在山下寒婆坳,那天,庙祝颜三盘老倌丢了雷祖菩萨,七寻八寻,在岭上寻到清回安放好,第二早又丢了,又在岭上寻到了。他说:“雷祖老爷!您是想到这里来住吧,可这里凸凹不平,起不得屋呀!”就是那晚雷电大作,惊天动地。次晨一看,山顶已铲得一敞平,正好建庙。

在岭上建庙,要很多钱。正好这里是十一都、十四都、十五都交界处,便由三个都共建,故又名“三界寺”。

古色古香宋贞桥

湘潭县西南隅之宋贞桥,以古朴清香著名。此桥位于分水乡同合村,乘车沿湘潭至分水乡公路南上至曲江桥下车,沿河南走,浅流汩汩,杨柳依稀。步行约一公里半,迎面一圆山,婷婷玉立。在两峰之间,松柏盈头,青翠欲滴,恰似玉髻中簪瓮内青螺。此螺陀山也。

绕过螺陀山,是两山夹峙峡谷。谷中一河,河上横跨古朴雄伟独拱宋贞桥。

宋贞桥,是农村**,披身秀发,全是红色块石砌成。苔痕爬遍,带着浓浓的泥土芳香,半拱桥身,为碧波衬映,百庞满月,波光跳媚,简直摄魂夺魄,令人倾倒。秀发舒张,平伸两岸,迎来送往,过担驰车。桥侧石凳,俯首低寻,可看到横额上三个菩萨:容貌清秀的宋贞娘娘在中,峨冠长髯的府君伴左,粗眉大眼的牛黄大王待后。

桥始建于800年前的南宋宁宗时。富户刘大寿想修桥,未修即死。妻子宋五娘完成了遗愿。越600年,桥毁于洪水。两岸阻隔六十多年。到清光绪廿六年,乡绅李春圃、彭礼园为首集资重修。修桥中,出现两件神话般的事情:

一、桥下两把剪刀。清翰林院编修赵启霖在重修宋贞桥序中写道:道光戊戌大水桥址塌损,露剪刀两柄,见者异之,仍置桥下。又数十年,至光绪庚子重修,方鸠工时,二剪刀者仍于潭底得之,光泽莹然如新。众益异之,复置桥内,并发表议论,维古今递嬗(同“禅”更替之意)陵谷迁贸,独精诚之至,足以自存于天地而不敝。甚或一器一物,留遗千数百年,类有神灵护持之者。

其二,承包石匠因亏了本,末期,只好带饭凿石。最末块尖石(要不差分毫,才能吻合)怎么也凿不好。午来一老妪乞食,石匠与共食之。食毕,老妪自荐凿石,果然天衣无缝。事后,老妪不知何去,也无人认识。众猜想,宋五娘成神,特来遂初衷成桥。如是崇为宋贞娘娘,冠名宋贞桥,香火旺极一时。

桥西隙地,原有二庙,宋贞庙、水府庙。设水府庙,因此地扼全乡85平方公里水道瓶颈,远望昌山淡淡,近树婆娑,垅田开阔,楼台星罗。暴雨则烟波浩淼,雨阳时若,则稻穗飘香。据说百多年前,涓江舟楫可上溯至此。经考:同治年间,绰号都督的彭咏六,为拦阻雷下坝财主偷运谷米出境,砍下大树横在宋贞桥上河面,使船无法下驶。又光绪年间彭彩二在晓南港丢了货,将拖货的船拖回,吊在中湾大塘数年。且附近现有屋场曰钉船厂,自是当年造船处。以水口为冠的水府庙联:水府接三湘七泽;口碑传万古千秋。十四字概括了古事今情。

古老的山乡,古老的风光,古型的桥洞,古朴的传说,桥名宋贞,屋名钉船,人名都督,山名螺陀,仿佛生活在古老的时代,喷放出古代的书香。

合木成姓是什么姓氏

甲珈蓝谊gH

关注

成为第1位粉丝

系承子姓,始祖为合向戍。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合氏始祖为平阳府、洪洞县、赵城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陕西、安徽、江苏、山西等地。合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朝《元和姓纂》。

〔姓源〕其姓源自子姓。据《万姓统谱》、《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春秋时宋国宋桓公的曾孙大夫向戍任左师的官职,其采邑在合邑,人们称向戍为合左师,其后裔遂以先人采邑的名称合作为姓。

赵启霖生于清咸丰九年(1859)。家境贫寒。得族戚资助,16岁时入县学。光绪八年(1882)以优贡生任教职,历署麻阳、武陵、澧州训导。十一年中举人。十八年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三十二年正月,补河南道监察御史;九月,掌江苏道监察御史;十一月,兼署山西道监察御史。任职期间,诤谏言事。曾上疏11道,吁请澄清吏治、禁绝鸦片、改革教育、赈济灾黎,被誉为一时之清议。又请将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从祀文庙,为时人所称道。

赵启霖对于当时东三省局势甚为关切,认为“东三省为根本重地,近来介于(日俄)两强之间,协以谋我,日甚一日”,而吉林将军达桂等人“贪污猥杂,朋比为奸”,乃于三十三年正月上疏弹劾,致达桂等5人被革职。

同年三月,直隶道员段芝贵以12万金购歌妓杨翠喜献于农工商部尚书载振为妾,又以10万金为庆亲王奕劻祝寿,得迁署黑龙江巡抚。赵启霖疏劾段芝贵夤缘亲贵,庆亲王父子广收赂贿,以致得罪皇室权贵。段芝贵虽被革,他也以此落职,一时朝野大哗。上海《申报》评论此事并附《翰林打虎》漫画,题为“不畏强梁”。且有以此事为素材,撰写小说、戏剧及仿《长恨歌》为诗者。由此名声远震,与江春霖、赵炳麟被时人称为“乌台(即御史台)三霖”。旋以御史江春霖、赵炳麟、陆宝忠等交章保荐,得以开复原官。

宣统元年(1909),赵启霖任湖南高等学堂监督。不久,任四川提学使。二年,见清政不纲,以母老乞养,遽自引退,不问世事。曾任湖南船山学社社长多年。民国24年(1935)卒。

合姓家谱与合姓由来浅论(一)

分类:  闲话 合姓家谱与合姓由来浅论(一) 合姓,不同于复姓。所谓合姓,即由二个或二个以上姓氏合并而成一个姓氏,其中以二个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